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继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封神榜》《美丽人生》《一网情深》《再生缘》《流金岁月》《云海玉弓缘》《冲上云霄》等。
生于杭州,长于美国的叶璇,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9岁那年,母亲离她而去,13岁,她开始完全独立,18岁代表纽约参加亚裔小姐选美,一举夺得冠军,她懂得背靠祖国,面向国际。
继母是站在叶璇身后默默为她指点人生方向的女人,她们亲如姐妹,继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叶璇成功地走上了国际选美的领奖台……
从没有受到过赏识,心中却盛开着玫瑰
叶璇的快乐童年在9岁那年结束,母亲要搬出去住了,叶璇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母亲,“妈妈,为什么不能带着我走啊?我不要一个人在这个家!”
“妈妈和爸爸离婚了,就不能住在这里了。我养了你9年,而他一年回来两三次,他应该尝尝那个滋味!”母亲为了惩罚那个男人,铁了心要离开家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叶璇拉着母亲的手绝望地跪在地上,她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今后我的小辫辫谁来帮我梳呀?”
母亲悲凉地望着叶璇,最后的一句话竟是:“我离开了叶家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她用力地关上房门,叶璇蜷缩在冰冷的红漆大门后,怯生生地哭泣,随即她听到楼下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叶璇跑到窗边,趴在窗台上心酸地掉眼泪,母亲却没有朝她招手。天黑了,微风把她的眼泪吹干了,叶璇才恐惧地望着房间的四周,她和父母的照片被撕成了碎片。
有人来敲门,是父亲托人给她捎来了200元钱,她拿在手上,快乐地到楼下买了两个茶叶蛋,还有一包快餐面,吃完了就睡觉。
仿佛一夜间,一个9岁的女孩子长大了、成熟了。一早,叶璇给自己梳了辫子,拿着钱买早点,然后上学,没有人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她就这样挺过了两个多星期。每次放学回家,看到同学的父母用自行车驮着孩子回家,叶璇总是忍不住跑回家。回到家,她就在桌上铺开一张信纸。
“爸爸不要我了,你也不要我了!妈妈。我想你,你在哪里啊?我请邮电局的叔叔阿姨把我的信交给你。璇儿。”没有地址的信被她扔进了邮箱。
叶璇等啊等,终究没有见到母亲的影子。母亲,始终是叶璇心中一个美好的回忆。叶璇的名字就是母亲起的,“那时母亲的梦想是当演员,但一直没有实现。”母亲说,自己最喜欢的演员是周旋,所以,她给女儿取了个璇字。
父亲终于回家了,他告诉叶璇,今后可以到邻居家搭伙,生活起居由邻居代为照管。父亲是个生意人,叶璇无法从他那儿得到更多的柔情和安慰。
孤独,自卑,绝望,从来没有受到过赏识,然而叶璇的心中却顽强而又执著地盛开着玫瑰。她那透明般易碎的心,需要自己来证明。她知道,在被人瞧不起的时候,自己应该瞧得起自己。每一件事情她都认真地去学,橡皮筋她是班级里跳得最好的,毛笔字也是写得最好的。“我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差!”她对自己说,“每天都要争取让老师表扬我。”
自信和自爱的种子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越大。那个学期的家长会,除了叶璇的父母,其他同学的父母都参加了,她把自己的学生手册拿了回去,“三好”学生的奖状和名列全班第一的成绩,却没有激起她给父亲报喜的冲动。
小小的年纪,叶璇已经懂得了自我欣赏和呵护。她将奖状挂在床头,还用毛笔写了一行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苦难造就了叶璇那善于自我欣赏的灵魂。
上帝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苹果
母亲来看叶璇了,那时叶璇的记忆很朦胧。“我要靠自己!”她反而安慰母亲。没想到,那一次分手之后再见却是8年后。
叶璇11岁那年,被父亲接到美国。做生意的父亲,那时已经移民到了美国。叶璇心里很激动,她想,父亲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而她也将会有自己的妹妹或者弟弟了。
父亲的公寓是宽大的,有汽车间还有保姆,漂亮的露台让叶璇惊诧不已。但是,他看到的却是父亲那张陌生的脸。
父亲抚摸着她的脸蛋说,“父亲要你来美国是想让你接受更好的教育,你记得吗?”叶璇骄傲地从书包里拿出奖状,她要让父亲知道她是最好的孩子。父亲严厉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起来,原来女儿还是那么的优秀!“你要考上美国的名牌大学,这样你才有出息,将来能在美国社会出人头地!”父亲的话让叶璇懵懵懂懂。
“在这儿住下吧!喜欢这里吗?”父亲问。叶璇没有作声。
后来她一个人跑到父亲的卧室里,失望地问父亲,“为什么你不能为我找一个妈妈?”母亲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记忆,是叶璇心里的隐痛。既然无法得到生母的爱,天真的叶璇就希望父亲能为她找一个新妈妈。
因为没能在父亲床头上看到结婚照,叶璇竟然大哭起来。哭着哭着,她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要回到杭州:“你不给我找妈妈,我自己去找!”
父亲沉下脸,叶璇不敢再说什么了。
“你是我和你母亲的牺牲品,作为一个男人事业是第一位的,你母亲对我有怨恨,所以,你也被牵连了,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一切都重新开始吧!”父亲好像在背台词。
周末,父亲开车带叶璇去纽约市区的一座大型图书馆,在图书馆的门口,父亲用一种陌生而冷硬的口吻对她说:“璇儿,你要耐得住寂寞,这里有你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你必须懂得这一点,将来的路靠你自己去走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忙他的生意。同去美国的祖父母因为不能适应,两年后决定了回国。
叶璇不愿和父亲住在一起,祖父母离开时,她也提出要搬出去住。“我不愿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在一起。”她对父亲有意见却不愿表白,“你应该尽快找到生命的另一半,我希望你幸福。”
她一个人在外租了一套公寓,13岁的她担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每个月去父亲的公司拿钱,洗衣煮饭,应付自如。
18岁,叶璇考上了美国Wellesley College读政治。对于自己的状态她颇感满足,她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工作,然后嫁人,过一种简单的平常人生活。
父亲为庆祝叶璇如愿考上大学,请她吃了饭。父亲穿着米色的西装,配上暗红的领带,风度翩翩,他的心情格外好,感情生活也十分美满。叶璇第一次见到父亲身边的女子,她气质高贵,长发飘逸。她是父亲的女友,父亲介绍说,她是一名律师,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来自上海。叶璇对她有了莫名的好感。
她很随和,她给叶璇的第一句话是,你这么美丽,尤其是你身上所蕴含的东方美女的魅力,不去选美真是太可惜了。
“我对此没有兴趣,那有什么意思?”叶璇从来没有打算参加选美,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选美的料。
她微笑着对叶璇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吗?上帝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苹果,既然连上不愿放弃,我们怎么能够放弃自己的梦想呢?”
庆功晚餐结束了,父亲拉着两个挚爱的女人的手,幸福地笑了:“我给璇儿的爱太少了,将来我一定要补偿她。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真正的幸福,也希望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
她陪着父女俩人在曼哈顿的街道散步,缤纷五彩的橱窗吸引着叶璇的目光,尤其是美丽妖娆的模特。她轻轻地抓住叶璇的手,在她耳边说:“璇儿,你在灯光下更是美丽极了,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明星!”
叶璇摇摇头,不可思议地笑了。但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多了一个像姐姐一样的朋友。被人爱被人重视的感觉是多么的甜蜜啊,叶璇心里想,她比自己美丽动人,为什么不参加选美呢?
继母情深,叫一声“姐姐”胜过千言万语
第二天,父亲开着车来到叶璇的住处。车门打开时,居然是她!“叶璇,我给你带来一样东西,你看看,相信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那是一包封存得很好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本相册,还有一本证书。
她是选美冠军?叶璇将脸转向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大笑起来。而她更是得意地望着叶璇:“我就是选美出身,在纽约参加梅花小姐的评选,同届冠军是彭丹,我是季军,后来我到台湾参加总决赛,拿到第一。”
“我没有那么优秀,你比我漂亮,我哪里比得上你啊!” 叶璇说。
“你已经18岁了,今年你可以参加全美华裔小姐选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她是在替叶璇的父亲补偿亲情,她的义务是帮助叶璇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好自己的路。可在她面前,叶璇又一次否定了自己。
参加选美的事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她们相约一起去美国西海岸度假。临行前,叶璇悄悄地将她送的照片带在身边,那是她给叶璇带来的精神力量。叶璇已经悄悄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偶像了。
夜深人静时,她们第一次单独面对,月光下,叶璇深情地望着她:“姐姐,你真的认为我行是吗?我的亲妈想当演员,可是错过了机会,如果我参加选美赢得了名次,那么我就去演戏,实现妈妈的愿望。”叶璇向她敞开了心扉。而她讲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和叶璇就像老友。
她虽然只比叶璇大10岁,却已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我鼓励你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 她为叶璇全力探索着成功可能性的同时,也让叶璇感到自己完全浸润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之中。
“选美只是一个方面,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因为选美的成功而有了知名度,事业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成就。”
她拿出一条水晶项链:“这是象征成功的项链,是我取得第一名成绩时佩戴的。”叶璇抚摸着它,激动万分。那一刻,她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她成了叶璇的继母,叶璇不敢在父亲面前称她姐姐,就改叫她的名字。
她将继母的选美照片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每当有朋友来做客,她就自豪地把继母介绍给朋友们。
1999年,18岁的叶璇代表美国纽约参加了香港无线举办的国际华裔小姐选美。
比赛地点是在香港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生母从杭州跑来看望女儿,8年没有见面,母亲还是那么的漂亮、出众,但那一刻叶璇只觉得陌生,她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最脆弱的时候,没有母亲的身影?难道她就是为了惩罚父亲,才决定放弃对女儿的抚养?
那几天叶璇每天都和继母通电话。
叶璇一直将继母给的那条水晶项链挂在脖子上。那个传递着成功信息的吉祥物,给叶璇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她获得了冠军,同时,还获得“最具古典美态奖”。
站在领奖台上,叶璇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你,我的好姐姐!
温柔的爱,将她带到更远的地方
为了表示祝贺,继母和父亲特意从美国飞到香港,他们预订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要请亲朋好友去酒店一聚。
继母到叶璇所在的酒店来接她,一直守候在酒店大堂的母亲见状,默默地离开了。
在驶往酒店的途中,叶璇急切地和生母联系着,她想告诉母亲:“妈妈,你不要离开香港,我会来看你的,今天,我拿到了冠军,也是实现你的梦想,妈妈你知道吗?”
可母亲的手机一直没人接听,母亲去了哪里?叶璇急得流了眼泪,她希望继母能给自己更多的自信。“璇儿,你今天应该特别高兴啊,因为你的母亲也得知你拿冠军的消息了,她的愿望实现了,她不会和你失去联系的,一定不会的!”继母的话温柔动人。
一天后,叶璇和母亲联系上了,她们相约一同喝午茶。
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她笑着拿出叶璇6岁时的照片:“从小你就喜欢唱唱跳跳,那时,阿妈也没有意识培养你,毕竟你还小,现在想来,你的成功也是基因决定的是吗?”
母亲温柔的手将叶璇的手攥得紧紧的。
“阿妈,我有一件事想问你,为什么当初你狠心地将我抛下?”
母亲沉默片刻,无语哽咽:“那是年轻时犯下的错,其实妈妈每天都在牵挂你呀,直到你去了美国,妈妈才松了一口气,毕竟,你到了美国就会有更好的前途。我知道亏欠你的实在太多……”
“阿妈,这次选美,多亏了我的继母,没有她,我是不可能走上亚裔小姐冠军的奖台的。”
“你生命中有两个母亲,我也感激她!”母亲心境如此清澈透明,叶璇不由得笑了。
“阿妈,继母要我今后来香港发展,我很高兴,这样,你也方便来香港……我们再也不会8年才相见了!”叶璇流着泪,想把自己的委屈和希望全部告诉母亲。
获得亚裔小姐冠军后,叶璇签约TVB,进入娱乐圈,成为一名艺人。她一边读大学,一边工作。
叶璇入行接拍的第一部戏是《封神榜》,接着她又拍了《美丽人生》《一网情深》等十多部戏,成为无线电台的当红小花旦。
去年,叶璇代表无线电台到雅典做奥运主持,谁知一下飞机就被人偷去了行李。一筹莫展之际,叶璇试着拨通了继母的电话,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谁知,继母马上订了飞往雅典的机票。
“姐姐!”叶璇从心底里发出呼唤,“即使是姐姐,能这样做,也已经很让人感激了,更何况是继母啊!”。
那次,为了叶璇,继母放弃了一个正在谈判的大案件。不是金钱对她无所谓,而是她想一心一意地补偿叶璇失去的亲情!
在学习上我会遇到困难。困难就是一张张网,我就是常常被困在网中的小鸟。是她把网打开,让我展翅高飞;是她给我一片蓝天,让我在这个世界里搏击。
有时候我很顽皮,常常想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她就给我在墙报上写出“十不准”,就像给我戴上“金箍咒”,让我时时克服自己,战胜自己,教育自己。你说她不像我的母亲吗?
在我烦恼的时候,她给我一个好环境,把我心中的那扇窗户打开,让我看到世界的美丽和精彩,把爱的春风吹进我的心胸。
狂风暴雨来了,她对我们说:“孩子,快到我这里来。”我们扑进她的怀抱,感到无比的幸福、温暖和快乐。她不正是我们的母亲吗?
在我生病的时候,她对我说:“孩子,要坚强起来,不但要战胜病魔,还要搞好学习,妈妈在这里,你不用害怕,同学们都在你身边。你会很快好起来的。”在她的关怀下,我的病很快好起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我的学习也很快赶了上来。
在我找不到所要找的东西的时候,她告诉我一句话:“心急,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时候,我的兄弟姐妹-----同学们都来帮助我,我想:“他们一定是按母亲的话做的。这一件件事情,让我忘不了她——我的班级,我的母亲。
我将来要走向世界,她为我铺了一条宽敞明亮的路,指引着我,让我走向辉煌,走向美好的明天。她仿佛对我说:“成功就在你的眼前,努力前进吧!我的儿子。”
小弟弟正在搭起他的积木,一层又一层的积累起来了。母亲在他身边帮忙,一次又一次。云妹妹正在搭起她自己的积木。一层又一层的积累起来了。她要快快长大,撒下雨点给干旱的大地吸取甘露。小圆点也在搭起它的积木,一圈又一圈地搭起来了,它要快点长大,变成大圆点,为了自己而努力。
我也要,在学习上,有很多事不称心。是因为我没有搭好我的积木。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那是因为我没有搭好我的积木的经验。在道路上,常常走错方向,那是因为我没有吸取好我搭积木的教训。常常没有搭好积木,不过我已总结经验,吸取了教训。相信明天胜利的定是我!水火相克,是因为他们没有搭好自己的积木,没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水火相融,是因为他们搭好自己的积木,所以他们是战场上的敌人,塞外的好友,这些是搭好自己的积木应得的奖励。
搭起自己的积木,搭好我的积木,甘甜的获胜虽是短暂的,但永远是美好的。不过,好的积木才是选材的对象。相残绝不是好的积木,恶劣也决不是好的积木。用自己真诚的努力和高尚的品德就能搭起自己的积木,搭起我的积木。
相信新的学期,有新的开头,全新的自己!
北京时间6月7日午夜2008欧洲杯正式开幕。汤沐海在苏黎世勒特兹格伦德球场指挥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音乐中的烽火狼烟与和平礼炮似乎还未消散,这位中国音乐家已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8日清晨出了首都机场,住饭店倒时差。傍晚18点正,在北京166中学金帆管弦乐团排练场,汤沐海准时为浙江交响乐团挥下第一棒,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命运的主题”开始点染北京的晚霞余晖。
同浙江交响乐团合作的汤沐海原本希望接着参加12日国家大剧院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研讨会。可是在11日晚音乐会结束后,汤沐海竟连夜搭凌晨2点航班返回苏黎世。马上排练,马上登机,飞往土耳其,参加伊斯坦布尔艺术节。汤沐海,正在过着动荡的“飞人”生活。
想要逮住“飞人”不容易。北京音乐会前夜,我看见正在用晚餐的汤沐海。两天的连续排练,大忙人终于坐下来喘口气,笑容掩饰不住其身心疲累。只要开聊音乐,汤沐海立刻变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我2007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把昆曲《桃花扇》搬到瑞士最著名的音乐厅。我指挥苏黎世室内乐团演奏《桃花扇》昆曲曲牌,昆剧角色演唱;昆剧乐队演奏海顿歌剧《无人之岛》,欧洲演员演唱。这是真正的碰撞与交融。观众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化要员,他们是有眼光的艺术鉴赏者”。
汤沐海2006年9月接掌瑞士苏黎世室内乐团。他在与之合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实现其艺术理想。“我想把海顿104部作品全部演奏一遍。他是交响乐之父,应该深入钻研,而无捷径可循”。汤沐海透露“独门秘籍”,他每指一部作品,必须达到某个程度,即,这部作品最终“化合”成为汤沐海本人作曲,“我指挥的是‘我’自己的音乐,不是‘你’或‘他’的作品”。这就意味,汤沐海棒下的音乐是汤沐海“发言”。
不同年代的我生活不同,条件不同,童年自然也不同。我和妈妈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妈妈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与快乐,两个看似大同小异的词汇,却被时代的洪流冲刷的漠然不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妈妈从小在农村长大,倚连绵小山读书,饮涓涓清泉玩耍。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农村生活水平也很差。全村126家居民,只有两家有黑白电视机。一到周末,妈妈的她的“小伙伴”们就拿着小板凳到这两家看电视,村子里的人都十分淳朴,热情,她们一去,便给拿吃的,有时还准备晚饭。妈妈小时候学习很好,每次都拿回好成绩,就连每学期2元的学费也不用交,妈妈那时候没有作业,放学后,一手拿个馒头,就去玩了。笑声在穷乡僻壤的小山沟里久荡不息——妈妈的童年是快乐的。
我对妈妈说:“你们那时候多好!没有压力,多轻松快乐啊!”妈妈在一旁教诲:“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的条件多好啊!要吃有吃,要穿有穿,什么书都能买到……”我在一旁听着似乎恍然了。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飞”回到1980年当14岁的妈妈。哦。我简直不敢相信,25年之隔,城市,乡村,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吃穿相当单调,书只有几本,还有繁重的家务……“美”梦醒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再也不敢奢望妈妈的“轻松”与“快乐”了……
因为家里有吃剩的的米饭,丢了太可惜,于是妈妈买回来了5只会下蛋的母鸡。
这5只母鸡的毛色差不多一样,只是大小不同,别人很难分辨出它们,可我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了。因为每天放学后我都喜欢抓它们来玩,我抓的时候它们不会逃,并且很快的做好即将被抓的样子。我抓它们是因为它们的羽毛很柔软。所以我手痒痒就抓它们来玩,常常被妈妈批评不讲卫生。每次我都一遍遍的洗手。
这5只母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不爱回家整往外跑,蛋也到邻居家下,每到中午都咯!咯!咯!的叫吵着邻居都数次“登门拜访”了。这时候只要跑到邻居家的柴房那里有一个固定的窝,窝里一定有一个蛋我就把蛋拿回来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美味的鸡蛋粥。
五年级:陈桂华
我是个凤凰男。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个贬义词。我就是从小山村里飞出来的凤凰,为了成全我,姐姐辍学务农,父母土里刨食,家里背了一身债。我一路披荆斩棘,读到硕士,在城里站住了脚。当初我那个极品丈母娘,一边嫌弃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嘲笑我们那个地方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一边,她又被我的硕士头衔所征服,乖乖地把女儿嫁给了我。我买不起婚房,结婚后只好住在极品丈母娘家里。她又开始数落了,说,本来是嫁女儿的,谁知道却招进来一个女婿。我当场就板下脸反驳说,别搞错了,我堂堂硕士,住在你家,是给你家增光添彩的。婚礼的钱都是女方家出的,我一分没出,我也没钱。工作以后,除了给自己留点零花钱,其余的我都给了父母和姐姐,现在是我回报他们的时候。结婚时,我父母和姐姐一家都到了镇江,极品婆婆居然在三星级酒店包了两间客房,一间房一天要好几百块,这不是坑人吗?后来我父母离开时,我去结账,得知我老丈人已经把帐结了。我老丈人还算知书达理。按礼节,婆婆要给媳妇红包,我妈包了个200元的红包,这事又让我极品丈母娘说了好几年。我妻子工资不高,我们住在她家,所有的开销都是她父母出的。气人的是,我那极品丈母娘逢人便说,我从没给我老婆买过贵重礼物,当丈人丈母娘的也从没吃过女婿一顿饭,一盒点心。这说的都是事实。不过既然是夫妻了,不就应该同甘共苦不浪费钱吗?我对这个家确实没什么付出,但我有我的具体情况。极品丈母娘这么对待我,太过分了。
镇江 杨先生
杨先生你好:
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 “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
如果你也有与父亲母亲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欢迎来信来电,与大家分享至爱天伦。
(来信来电信息见本刊目录页。)
作者简介
毛志成,男,生于1940年,汉族,北京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教师写作中心理事长,全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小学素质学会名誉会长。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我与小城告别》《琼楼隐事》《大地的脉搏》等六部,中短篇小说集《乌纱巷春秋》《前夫》等五部,杂文随笔集《毛志成杂文精品选》《毛志成短文自选集》等八部,学术专著《文学智能品质论》等三部。《“饱食者文学”的困惑》获全国报纸副刊奖,《别处死那匹马》获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父亲的学识――
“不喜文墨,是俗气!”
一个人从记事起,直到年老,能够成为永久回忆的人只有父母。
我已年逾七旬,大约因为年老,对近事往往多忘,而对越是久远的事越回忆得清晰,恍如昨日。
我对父亲的原始记忆,即我对父亲产生了第一印象,是我两三岁的时候。记得父亲那时还是个年轻人,不足30岁。他每天早晨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牵着我的手,到他的祖母(我的曾祖母)的房中,把她搀扶起来。继之端上一盆洗脸水,随后送上一碗白开水,并说上几句问候之语。
这件事办完了,便来到他母亲(我祖母)的房中,像对待我曾祖母一样对待我祖母。我祖母起身之后,也要去问候一下她的婆婆(即我父亲的祖母)。我母亲做这样的事必须在我父亲做此事之后的一段时间(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父亲对我说:“孝顺父母,孝顺长辈,男人率先!”
这可能是我自懂事起对父亲记下的第一句话。我父亲读过书,所以才懂得“率先”这个词。
我父亲因为读过古书,故而有一定的书法功力。因此每到年节,为大半条村的人写春联的事便落到父亲头上。裁纸、研墨、措词等等事加在一起,很累很累,但父亲从不拒绝。
我在私塾读书时,写毛笔字是基本功之一。我的那一点书法基本功,既得力于父亲,也得力于先生。当我五六岁时,为村民写春联的事我父亲就不去做了,由我接班。每户的春联各种条幅很多,包括贴在房门、梯子、灶台、猪圈、马棚、篱巴上的,而且春联的内容都要有针对性。我写多了,很累也很烦,因而有了怨言。父亲打了我一巴掌,喝令我说:“写!一定要认真写!而且写的字一次要比一次好!若是胡乱凑合,马马虎虎,既是对人家的不恭,也有违书生之道!更何况不喜文墨,是俗气!”
若干年后回想起来,我感谢父亲。
我几岁时最有深刻印象的事之一,是听父亲和他友人的闲谈。在父亲结识的友人当中,一种是读过书的人,一种是信佛的人。
我父亲虽然主业是务农,但却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大大有别于一般的农民。他和这些友人聚谈时,无论是谈书中的道理,还是谈佛教的佛理,我都愿意在一边旁听。这对我很有益,至少可以使我懂得不能去做十足的愚人。而且,也大大强化了我的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印象最深的事,是我父亲对读书的极为看重。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逼我认了大量的“字号”。“字号”就是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写出一字,要我去认去读那些字。当“字号”积了一大堆的时候,父亲便随意抽出一个要我去认,如果错了便要挨打。
我4周岁时,由于我村尚无正式的小学校只有一个私塾,我便被父亲送到了那个私塾,先生姓李,他要我读的当然是古书。由于我有认“字号”的基础,读起书来并未感到很难,甚而很有兴趣。
父亲的智慧――
“话是最贵也最贱的东西!”
我的父亲有时是超沉默的人,能够终日无语,很少和人开玩笑。但在需要开口说话或必须讲玩笑之语的时候却异常健谈,而且十分诙谐。他曾对我说:“话是最贵也最贱的东西。人有时离不开说废话,只是为了凑趣。但话之所贵,首先在于有用。”
此外我还见到了他做的有智之事。某次我陪他到集市上卖一车粮,事成之后便到饭馆吃饭。刚要坐下来便看到几个土匪也进了饭馆,由于这伙土匪在一方很有名,我父亲便抢先与之打招呼,所说的话既有假意的亲切感又夹杂着故意式的玩笑,随后又争着付款。接着便对那伙土匪笑着说:“这个饭馆的菜我吃不惯,我要换个饭馆。”我们离开后,父亲对我说:“土匪多疑,对他冷落了他会跟你结仇,你不付钱他更会恨你。可是你跟他坐在一起吃饭,若是警察来了,会认为你是同伙,一起抓起来,这就倒了霉。”
父有智,也是子女之幸。
母亲的善良――
“饿死不丢人,干缺德事才丢人!”
我对母亲的最初记忆,像世上的大多数母亲一样,首先记下的是母亲那温馨的脊背。我伏在母亲的脊背上,母亲在村中走来走去,一边哄着我一边和别人说话。母亲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健谈、直爽,因此人际关系极好。我从记事起记下她的“民间格言”也不少,如“紧走一步赶上穷,慢走一步穷赶上”,“小时越懒,大时越累”,“好心越多,好事越多”,“一心只想算计人,终归定被人算计”等等。我偎在母亲温暖的脊背上时,感到幸福极了。因此我也最怕母亲会死,于是我在母亲的脊背上突然鸣咽起来,喊了一声:“妈,你千万别死!”母亲坦荡地说:“只要孩子活得好好的,大人死了怕什么!孩子是父母之宝,父母老了也不能成为孩子的累赘!”那时母亲才30岁,她居然想到老了之后不要成为儿女的累赘,可敬。
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期,饥饿已经像魔鬼一样把人吓怕了,饿死人的事时而有之。这时,村中大队里仅有的那一点花生种子便异常宝贵。放到谁家最放心呢?这是对一户人家的道德判定。最后,那一堆花生种子便放到我家的一间小房中。虽然上了锁,但房门已经十分残破,而且房门的上半部是用窗纸糊上的,伸手就可以摸到那堆花生种子。抓几把放到锅里煮一煮或炒一炒,不仅可以解饿,而且很香。我回农村老家时,连饥饿过甚的我都想偷吃几粒,但是已经饿得近于卧床的父母宁可吃糠,也未动过抓几把花生的念头。这就使我联想到我几岁时父亲从古书的语句中讲给我的话:“取人不义之物,匪盗也。”
母亲说:“饿死不丢人,饿得去干缺德事才丢人。”
改革开放之后,我陆续出了名,先后当了作家、教授。七十多岁的母亲从老家来到我处小住,见到每日都有人(包括我的读者、学生)来看望我。在母亲面前,我往往要表现出自己的不凡。向在场者滔滔不绝地“讲经论道”,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式。别人走后,母亲不快地说:“你的话太多了,应当多听听别人的话!话太多不叫本事,俗话说喜欢叫的鸟是没肉的!”这不仅是善意的规劝,也是有益的批评。
母亲健康地活到86岁,无疾善终。她的去世,我于悲痛之余也有欣慰处。因为她从患病到去世只有9天,没有忍受太久的痛苦,而且这9天我始终守在她的身边。
她喜欢生活在农村,由我弟弟照看,由我来提供给她高于农村的物质生活所需。她的去世,本村人和外村人参加她葬礼的人太多了,原因中就包括她具有行善济人的天性。
年老父母去世前说过的话,凡是我能记起的,都很像遗嘱或遗训。记得父亲说过:人生应多悔,首在悔己之过。母亲说过:不做亏心事,躺在火葬场里也睡得香。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 ——题记
看完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我多想高呼一声:人生真情,圣洁的母爱!
丰子恺的《我的母亲》文风清新而朴实,内容真挚而感人。平常人——千百万母亲中的一员,却被写得伟大、高尚。
细细品来,文中似乎只能读懂一个词——母爱!
至真至爱的亲情中,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想想我的母亲,心中竟荡起一丝内疚。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许是自身文化程度的缘故,她对我一向十分严格。她总说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好好读书,叫我要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因此,年少、轻浮、狂妄使我对母亲的爱不屑一顾,还时常与她吵嘴。每天,每天都抱怨上苍的不公:为什么不赐予我一个了解我,爱我的母亲?
可是,随着斗转星移,时问的飞逝,我渐渐发现我错了。
就在昨天,我奔赴期末考场,外面天阴沉沉的,不时地飘落一阵急雨。母亲这些天为劳,原本单薄的身体又虚弱了许多,她撑着一把大伞,不声不语,孤立冷雨中。我怎么也忘不了我走进考场的那一瞬间,母亲眼眸中流出的信任与鼓励,嘴角上挂着的一丝抹不去的慈爱的微笑……
正如文中所言:“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每次听到母亲的唠唠叨叨总不高兴,认为自己已长大了。但“有妈不觉儿女高”,毕竟,在母亲眼中,我仍是需要关心、疼爱的女儿。
感谢这篇《我的母亲》使我真正读懂了母亲,人生真情,莫过于母爱!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对母亲的深深爱意。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除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读了《我的母亲》之后,我发现,不单单是艰苦。故事的开头,作者首先介绍的就是母亲的家境。有些时候种田人手不够,妇女必须也下地干活。在老舍还没有出生之前,他们家的家境也还马马虎虎:大姐与二姐都嫁了不错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后……那一天,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开眼看了他一眼;父亲则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实老舍父亲的死我认为与老舍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在文中,老舍却说他把父亲“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么心情下写这句话的,也许是淡淡的忧伤吧。之后描写的便是一位伟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便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她这是为了什么?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母亲从小到大对作者的无尽关怀,指明了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让其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亲从不会埋怨什么,即使在过年那么喜庆的日子里只身一人度过。在七七战后,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于拆在一时,因为他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赖,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当老舍给家中寄去给母亲祝寿的信,给他的回信却是母亲已经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结尾重复了两个字:心痛。是啊,谁不会为此潸然泪下?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谁人能不心痛?!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心里念着的,永远有对母亲的感激,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
母爱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对这些,母亲当然毫无怨言,可对我们来说,不能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都能注意到母亲对老舍浓浓的爱,同时也在点点滴滴中发现老舍对母亲的爱,更多的是歉意。
刚开始,我还在想老舍写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这一句话,我就明白了。老舍写了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简朴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里的花,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已没了根。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朴实的字句来诉说他的母亲,用最真挚的话语来打动每个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对母亲种种的不尊敬,真是太不应该了。母亲,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米尔说的没错,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力量。没有了这股力量,就没有了依赖,没有了任何时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书,只不过是书或文章的类型不同而已。而我这次看的文章是关于感恩的,名叫《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通过几个事例反应封建社会的制度。一天夜里,“我”一个人睡在床上。有时“我”的母亲会背着“我”在客厅中来回跑动。
“我”在朦胧中睁开眼睛看见许多孩子和大人在玩耍说笑。那时“我”两三岁,而母亲才十七八岁。可见当时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惯例是很明显的。女子在十五六岁的就出嫁了。这暗示着妇女在封建社会里所处的地位之低。母亲喜欢看一些旧小说。她常常把看过的小说绘声绘色的讲述给当时家中唯一的女仆:妹仔听。往往她们要么热泪盈眶,要么挥泪痛哭一屯。
而“我”因当时小不懂事所以感动莫名其妙。这说明封建社会埋没了许多像“我”的母亲这样的循循善诱的良师。如果在当今社会,“我”的母亲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员。在“我”八岁时,我时常会因为不会背诵《三字经》之类的书,所以手经常会被父亲打得肿得高高的。母亲虽然在一旁轻声哭着,但却强拉着头皮勉强的说:“打得好”。这样做是为了让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更加有上进心。在当时社会中,这样的教育方法会让当时的孩子看了更有上进心,学习更好,更扎实。但在当今社会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实在野蛮之至,更会让学生讨厌学校,所以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当今社会中根本行不通。
“我”的家境非常贫寒,兄弟姐妹的衣服、鞋袜都是由母亲和妹仔做的。每天晚上母亲都会抽出空来做衣服。一天晚上,“我”睡醒后想起来陪母亲。又怕被母亲责备,最终还是起来了。母亲同意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睡觉了。在封建社会中,人的情感都被这道大门拴住了,不能够飞向远方,自由的翱翔在空中。大人对孩子太严格了,一点儿也不会放飞孩子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