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对培智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为了让培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学校应在现代特殊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培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际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来自生活
一直以来,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没用了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实施分科教学,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培智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及时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与现代课改中提出的“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联系生活,教学就满堂皆活;离开生活,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所以,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把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化到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体系中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把学生生活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运用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既以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学会适应生活。
二、教学方式应立足于生活
(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加深对生活的体验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观察事物一般都很肤浅,不深刻,满足于表象的认识,通常不会去深入地观察对象的形状、大小,更不用说主动地思考它的特点及事物间的关系了。因此,教学中,针对培智学生这种对熟悉事物和现象“熟视无睹”的特点,我们应当注意指导他们留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觉的事物和现象,加深生活体验,扩大视野,加深对语言文字处理理解,提高观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首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例如,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课前要先问学生:月季花有哪些颜色?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茎上长着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去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件物体,可以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摸它的外表,闻闻它的气味。对于较大的物体,要按照由远及近、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进行。教师要循序渐进,降低坡度,逐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二)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具体场景、生活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帮助培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如教学《我们的教室》一文,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劳动工具打扫教室,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拔萝卜》时,可事先创设一个遇难解难的情境:当你一个人拔不动大萝卜时,你该怎么办?学生可能想到劳动工具、找人帮忙、电话联系别人等各种办法。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尝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培智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生活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在“动”中感觉生活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适应的提高。必须针对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单调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起来。语文课上,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写生字、读词语、讲读课文、做练习,也可以画,可以听,可以唱,可以做,可以演,这样,学生的身份从被动听课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中获得的生活经验也才更加牢固、深刻。
(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凡是没有被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对于培智学生也是如此。死记硬背本来就培智生的弱项,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培智生必须经过真正的理解,及时进行强化,充分练习巩固的过程,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去比较,并把结果与同伴交流。例如,教学美丽的衣服》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并认识了一些常见衣服的名称。在巩固阶段,我让学生寻找这些衣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自己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这件衣服适合在哪个季节穿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忙着去发现,去回答。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还理解了不同衣服的不同穿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五)注重家校配合,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给2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生活。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去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也提到,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缓慢,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能力薄弱,抽象思维能力极差,所以对于这些智障儿童来说,语文的学习进入生活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智障儿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或在较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例如教学“超市购物”一课,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制造购物这一生活小场景,展示超市中可选择的物品,付款,拿走物品这个过程。这种场景设计,贴进实际生活,智障儿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学《冬天到了》一课,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雪花飞舞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冬天下雪,天气寒冷的情境,培智儿童很直观地感受到雪花飞落,表明冬天已经到来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冬天雪花飞舞这点生活经验。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小公园、小麦当劳室、小游乐园等不同的生活化环境和情境。这样让培智儿童处在较自然较逼真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进而能愉快地去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学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内容。所以应从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常去的游玩地方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减少了教学难度。如教《厨房用品》一课,在上课以前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厨房,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在现场教学句式:“什么很危险,我们不能玩。”然后回到教室,看图学习新词“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并练习说句子。学习《我的学校》一课时,带领培智儿童认识那里是教学楼,那里是综合楼,那里是宿舍楼,那里是学生饭堂,那里是学生宿舍楼,回到教室再将拍的图片和词语结全起来,让学生看图说词语,培智儿童就会较易说出词语。还可以从“中秋节”“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单元主题教学,让培智儿童说说节日吃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培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从生活中可选取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只要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便是我们的培智儿童应该学习的。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培智儿童的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意志力很差,只有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如教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时,可以买两个灯泡,一个是红灯,一个是绿灯,在教室里安装好,让培智儿童排好队,用白粉笔在教室地上划上几条线,让他们看到红灯亮时,不过马路,看到绿灯亮时,快速过马路,让他们反复练习,并记好相关口令,就基本上可以掌握这条较重要的交通规则了。如《蔬菜》一课,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上,教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新词“萝卜”、“西红柿”、“南瓜”、“青菜”等,并在市场上教学句式:“我喜欢吃XX(蔬菜)。”课堂上,集中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因为有了去菜市场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会很快。如学习“打电话”时,可以用两个手机,让智障儿童扮演父母和另外一个智障儿童通话,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越贴近培智儿童的生活,就越能激发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愿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儿童的成长需要他们自身的体验,弱智儿童更应如此。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学实践是对所学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对智障儿童而言,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智障儿童一般知识迁移能力极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培智儿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尝试运用,从而达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甚至能够为社区做些简单的工作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例如:学习《刷牙》一课后,周末就要求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到超市购买牙刷、牙膏,回到家自己用牙刷刷牙。学习《洗车》一课后,让培智儿童学会使用各种洗车工具,如高压水枪、毛巾、海绵等帮老师洗车,回到家还可以帮助父母洗车,让他们也学会服务他人。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让培智儿童真真正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之中,他们掌握得也较牢固。
总之,智障儿童的生活语文学习只有进入生活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才能促进中重度智障儿童掌握好与他们生活较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做好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3).
[2]康小英.生活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0,(4).
[关键词]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学习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9.093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注重课堂教学,且学生习惯了工具性学习的学习思维。新的学习理念提出,学习回归生活,学习为了生活的理念,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化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个人生活能力。金融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对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及其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生活化意识,提高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使高中生的个人知识体系得到充实,且人素质得到提高。
1 金融知识概述
1.1 金融知识的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观念的提出,金融包含的领域越来越多。金融知识也分为众多领域。金融业是指以金融产品为商品的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与银行有关的共同经营的资金合作社,也属于金融行业,除工业企业发生的经济行为,其他发生与经济相关的行业都是金融业。高中学生作为已经具有一定社会性及生活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行为的群体,金融知识的学习对其生活有积极意义,且丰富了高中学生的金融知识,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高中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可根据自身爱好或生活需求或自我规划对将要学习的金融知识进行分类选取,难度的确定。高中学生多数未满18周岁,还不能进行所有的经济行为,故在金融知识的学习上也要有所选择。多数高中学生在进行金融知识的自我学习上时,学习内容定为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某领域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而非各个领域的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
1.2 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量较初中学生多,且难度高。每个学生在其个人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高中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除了基本的金融知识学习方法,如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外,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提高自己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学习任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注重其基础知识的学习,再进行深入学习,金融知识的学习也要循序渐进,首先进行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对金融知识进行分类,确定自己要学习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并注重将金融知识运用在个人的生活中,如理财金融知识的学习可对个人生活费用合理规划,培养个人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
2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
2.1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生活化是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将知识与生活融合,知识可以方便生活,生活可以促进学习,建立良好的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理念对于金融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重点,金融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第一,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可激发自身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1]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活中遇到的金融问题,接触到的金融知识进行思考,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生活中遇到金融问题,学生会自行搜索相关金融知识,使得对金融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第二,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金融知识的运用能力。当今社会,金融诈骗现象频发,学习生活化可使高中学生在遇到金融诈骗时,能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分析该骗局的真实性,避免自身受到欺骗。将金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对金融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提高了高中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原则
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可使高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金融知识,将生活化学习理念运用得更好。第一是生活性原则,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适应传统教学方式的情况下,生活化自主学习注重的不只是类似课堂教学的死板教学方法,更是注重将已有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中,或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2]第二是生活主体性原则,在高中生金融知识的自主学习上,可在家中进行网课的自我学习。生活主体性原则,指的是自身就是生活的主体,要进行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故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自己所用。要注重金融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生活主体意识,自主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加学习金融知识的投入程度。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学习方法
3.1 学习金融知识观念生活化
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生活化首先要做到的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注重学习的生活化,而不是还是以保守的学习理念,死记硬背,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高中学生在制定个人学习目标时,要客观合理地进行制定,注重知识使用性,而不是过于注重知识的结构本身,提高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保险的基础知识时,对于保险的基本要素进行学习时,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忆当车出现事故的时候,现场处理情况的过程,再对保险知识进行学习,就会加深学习的印像,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处理现场每一步骤的意义。做到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时,高中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则会知道解决办法和解决流程。培养了学生独自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杜绝学习工具性的理念,培养学习所用性的理念,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效率。
3.2 学习资源生活化
新的学习观念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切行为活动及可以使用的物质或精神资料和素材都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来源,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本体。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主要从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课堂上的学习资源是教材和老师的语言简述和肢体表达,资源过于局限,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感也不好开发。[3]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可以利用生活资源增加学习趣味,扩大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观看财经频道,听金融专题讲座,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电视传媒属于新的学习方式,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吸收知识。也可以通过听金融新闻,了解金融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可以让学生知道所学的金融知识会被应用在哪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的使用性。生活中会有很多能带给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灵感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高中学生学习资源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金融知R的范围,也使金融知识与学生更好地融合。
3.3 学习过程生活化
学习过程生活化是指学生不仅要在思维上提高生活化的认识,在行动上也要做到学习过程生活化,而不是让该种观念流于形式。高中生在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上,可借助生活中的多种资源。以生活化学习的心态,在生活中感受并观察发现任何与所学金融知识相关的信息和事件。[4]除了通过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接触了解生活中具体的金融事务,在接触的过程中结合所学金融知识将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分析,扩大自己学习的知识面。如在学习银行汇款单的内容时,可去银行亲自进行一次汇款操作,在汇款填汇款单时,仔细观察汇款单上每个部分及每个部分要求填写的内容,完成汇款操作。通过在生活中的真实汇款,使银行汇款单内容的学习真实化、实用化,让学生在结合自身体验的同时完成了金融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的生活化是生活化学习的重点,可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3.4 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学习金融知识时,可首先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融知识,注重金融知识内容的生活化。高中学生抱着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所需的心态来学习可提高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知识的学习上除去那些生活中暂时接触不到的领域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成长来不断进行金融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金融知识体系。[5]如在高中时期,学生接触到的金融业务可能有银行和保险等,但理财和基金接触、信托及租赁接触得较少。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先进行银行和保险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注重金融知识学习过程的生活化,提高生活化学习的效果。
3.5 学习生活化的运用
学习生活化的运用指的是高中学生要注重将已经学完的金融知识在生活中进行使用的观念。是在学习后的运用环节注重生活化,而不是将所学的学完只是以概念的形式记在脑中,在生活中不注重运用。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而不注重知识的使用性。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意义。高中学生要注重学习生活化的运用,在进行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时候观察和分析,凡是与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有关的,都要加入自身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做到举一反三。[6]提高高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高中在学习过银行汇款业务流程的基本知识后,在去银行办理汇款业务时就可以不向工作人员询问,而是直接利用所学知识,按汇款流程进行操作,完成汇款操作。
4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分析,得出金融知识生活化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扩大高中生的知识面,提高高中生的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高中金融知识的学习上在遵从生活性和主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出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要做到理念上、学习目标上、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生活化,实现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董会悦.中学地理教育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6(13):111-113.
[2]刘海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3):118-121.
[3]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60-61.
[4]傅王倩,莫琳琳,肖非.从“知识学习”走向“完满生活”――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变迁[J].中国特殊教育,2016(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