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

第1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1.账务处理的差异。由计算机来处理财务会计的业务之后,原始凭证的汇总成为为数不多的需要手工来完成的工作,除了需要手工向计算机将信息和指令输入进去之外,剩下的之前需要手工完成核算的部分基本都可由计算机全部完成。这样就使得电算化在电子处理和手工人为处理上产生了差异,例如:手工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了书写上的错误,手工核算可以直接在账面上改正然后盖上个人的印章或者签字,表明出责任人即可。但是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如果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只需要操作者输入指令改正之后即可回到原始状态,没有任何改动的痕迹。但是,会计核算的流程本来就是一个信息数据处理的过程,在账面上应该清楚反映财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

2.信息安全的差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化会计核算流程相对于人工的会计核算来说,精确度明显在其之上,除了由于指令输入错误或者软件错误而造成的失误以外,一般不会再出现其他数据计算上的错误。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在迅速快捷精确的完成核算的同时也给财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财会从业人员现今用的财务软件基本没有屏蔽木马、病毒等功能,这就使得财务信息有着泄露的风险。而传统的手工会计只要计算无误、保管会计账簿的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就不会有泄露财会信息的风险。

3.信息处理过程的差异。传统的手工会计是将数据信息的整理与会计业务的过程分开的,由于前者只负责采集和存储,而后者则负责加工和处理,由于信息处理的复杂,难免会使财务会计人员和负责业务管理的相关人员之间产生摩擦和隔阂,可能会导致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过程,从而不能更好的控制会计的核算流程。

4.信息处理程序的差异。传统的手工会计将数据处理的方法以直线式的方式出现,而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算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中通畅以记账凭证、数据收集、总体处理、信息共享为主要的操作方法。

5.牵制方法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来说,财会人员相互之间的牵制主要是通过各自职责的分离来实现的,而由于电算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这样就使得手工处理过程中某些能使人员相互牵制的内容失去它的功效。

二、优化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流程的措施

面对信息的日益更迭,企业要想时刻紧跟市场的脚步,必须将财务会计的各个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不断提高财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促使企业的财会从业人员向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转变,鉴于此,笔者对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优化措施的建议。

1.简化核算流程。传统的会计核算存在程序庞大、环节冗杂、信息处理迟钝的问题,核算程序的过分繁杂反而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天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环境下,企业应该精简核算流程,例如,取消某些像记账、编制等对于创造经济价值无关的核算环节,反言之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将信息化办公贯穿于企业的工作中。这样的优化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某些数据的重复多次出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

2.优化部门结构。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不需要对工资、资产、项目成本等的分开核算,而以此划分的部门和岗位也就不需要了,所以要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必将财务会计的有关部门进行调整重组。

3.建立统一标准。企业加强对企业内部数据标准的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财务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标准,就能够实现原始数据向标准编码数据的转换,就能够更加快捷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数据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会计记录逐步向电子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4.推进体制创新。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输出系统,是对经营中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的企业业务进行的集成性的管理,是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健全会计核算环节,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可以增加企业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的统一化管理,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5.提高人员素质,转变陈旧观念。财会从业人员是优化信息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关键所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下激烈的企业竞争要求财会从业者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1)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讲座和知识训练;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时时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思想。

(3)摒弃陈旧观念,认识到会计核算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可行性;

(4)要有风险观念,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改变消极态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预测风险、控制风险。

(5)要有信息系统观念,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环境下,要有信息化的会计观念,重新研究和构建会计的特征和理论架构。

三、结语

第2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税务制度改革成为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税务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在收入核算、成本核算、现金流管理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具体而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营改增”改革之前,企业工程造价、利润等,都是缴纳营业税的重要依据。而在“营改增”实施之后,建筑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为价外税,也就是说,建筑业企业在增值税的缴纳过程中,纳税依据就成了不含有增值税的工程造价。此外,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由于存在一部分增值税无法抵扣的问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税务负担,进而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

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价加税,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项税额;另一部分就是实际成本。而在“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缴纳,需要销项税与进项税发票相抵扣计算。这样一来,企业成本核算环境发生了变化,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建筑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越多,反之越少。

专用发票的开具,也是“营改增”改革之后,建筑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很多小型建筑企业,由于无法开具专用发票,进而出现难以抵扣的问题。这样一来,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良好的现金流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金流的增减与企业税负存在直接联系。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利润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税负、成本。因此,现金流在“营改增”的改革中受到影响,对企业会计核算也势必带来影响。在“营改增”改革之前,其营业税的缴纳依照工程进度的百分比进行计算,于是就出这部分税缴税金纳高于应缴税款。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可以在整个项目工程结束之后,进行税款的缴纳。这就有效避免了企业现金流减少的问题,而且提高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可用现金流。

二、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影响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强化对“营改增”改革的适应性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十分显著。为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的税务环境,建筑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夯实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筑企业要针对“营改增”改革,对现有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优化与调整,契合当前改革的现实需求;其次,为适应当前改革需求,制度的建立应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规范的重要导向,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有针对性调整会计核算方式,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在“营改增”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为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调整,对会计核算进一步细化,实现从过去的整体核算向单独核算进行转变。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要强化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资料系统,便于企业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三)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的会计制度、“营改增”的改革推进,都强调建筑企业在适应“营改增”的过程中,应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夯实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筑企业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其次,强化综合型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营改增”背景之下,企业强化财务工作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3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就是将国家的所有财政资金统一划归到国库中的单一账户,涉及到国家政策性的财政资金的支出等都必须由国库直接进行支付。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形势下,财政资金使用单位需要进一步的细化自身单位的预算,并经由财政部门核准以后进行开支,而且不需要支出单位进行转账结算直接对供应方进行开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国库集中支付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下,银行存款的核算内容转变为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同时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财政调剂收入”等相应的会计科目。2.银行账户管理出现了变化。在银行账户管理上,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设置银行账户,主要有零余额账户、基本存款账户、基本建设账户、应缴财政收入账户以及处理党费工会费的其他存款账户。3.账务处理发生了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账务处理上主要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等几种账务处理方式。4.会计报表出现调整。由于会计科目出现了变化,而且一些会计明细科目的核算内容出现了变更,因此会计报表的编制也需要进行调整。5.会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拓展。会计监督方面更加注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而且会计监督的内容逐步的转移到了会计内部控制上。6.会计核算职能转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科目相比更加细化,业务范围以及业务量也有所增加,在会计核算的职能上,将更加突出会计的分析以及监督管理职能。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推行多年,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日趋成熟,但是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内容。首先就是会计核算基础中收付实现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着较多不适应的内容,一些会计业务事项处理方式不合理,需要实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使用。其次,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中还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账户设置以及管理等方面不规范,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流程不够严密谨慎,制约了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第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信息不够完整,报表的内容中会计信息过于简单,对于资产、债权、债务以及财务业绩等信息披露内容较少,不利于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全面的掌握相关情况。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建议

1.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普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虽然收付实现制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相关要求,但是只能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核算,而且侧重点是关注现金流,不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配比情况,不利于绩效管理,更难以适应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在会计确认上应该积极探索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对于收支类中跨期拨付业务、年终结转事项釆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根据核算事项的不同确定会计确认基础,以提高会计核算的适应性。

2.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随着事业单位财务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财务会计报表质量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应该增加会计报表的内容深度,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投资性资产等在会计报表信息中反映,并进一步改进资产负债的列示项目,增加现金流量表。同时进一步的改变财务会计信息模式,通过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两方面组成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模式。

3.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水平。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面,首先应该进一步的对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监管,并进一步简化账户的操作程序,确保零余额账户操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该确保账户设置的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执行申请报告制度。此外,应该进一步的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通过内部监督以及外部审计监督的结合,督促责任部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化水平。

四、结语

第4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流程;会计信息化;优化

0 引言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使得以往的财务会计流程无法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也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优化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成为了必然趋势。

1 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缺陷

(1)核算子系统的连贯性不强。以往的财务会计流程是以手工账务系统为主,在顺序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采取的是劳动分工方式,简单的模仿手工会计流程,各个核算子系统间的信息无法共享,相互分离。

(2)注重的是小部分的企业信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整个企业的经营实况。以往的会计流程会受到技术水平、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将整个企业的全部业务数据集中起来,只能加工整理部分数据信息。这也就影响了会计流程的应用。

(3)无法及时更新会计数据,无法实时掌控会计信息。以往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和企业业务相分离,业务业务发生后,才能够采集、整理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数据难以及时更新,会计信息滞后,最终影响到企业领导阶层的决策[1]。

2 会计信息化下,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

笔者针对以往的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优化财务会计流程。

(1)建立财务数据标准。首先,企业应分析以往的财务会计流程。企业应对自身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财务会计流程中的问题,为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打好基础。然后结合会计信息化条件,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结合信息化要求,建立新型财务会计流程,以此实现企业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通常情况下,笔者认为应按照财务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报表数据结构以及账簿等,以此实现财务会计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打破以往的财务会计操作顺序。我国各类企业要想优化会计流程,就需要打破以往的会计操作顺序。以往的会计操作顺序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是相分离的。在日常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只需要做好业务单据的记录以及流转工作即可,并不会涉及到经济业务内容。因此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完整。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企业会计核算并不需要采取人工方式,通过计算机软件,加强对财务输入环节的监控,财务数据处理失误更小[2]。

(3)采取简便实用的财务核算流程。企业应建立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利用动态型会计IT模型,实现财务会计、业务的一体化操作,保证采取信息及业务信息,以此提高了本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此外,企业应建立财务会计一体化操作流程,防止财务会计数据的重复处理。在发生经济业务后,企业的业务部分应将已确认无误的单据保存到数据库中,而财务部门则按照这些单据完成财务数据采集工作,然后进行数据加工处理,最后通过系统软件,将加工处理后的财务信息转化成记账凭证,按照需求自动形成财务报表。

(4)“事件驱动”操作程序的建立。“事件驱动”指的是按照某种特定事件的代码进入到工作状态后,开始执行程序指令。在“事件驱动”操作程序的基础上,财务会计流程能够按照本企业的实际要求,将财务信息设计成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需要某种财务信息,利用“事件驱动”操作程序就能够获得所需财务信息[3]。

(5)充分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制定实时操控方案。在财务会计流程的初始设置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应将会计控制的有关标准纳入到数据库中,如果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管理软件将会按照数据库内的会计控制标准,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发挥出财务会计流程的实时控制功能。此外,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情况下,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所出现业务信息进行实时判断,并及时为企业管理阶层提供准确的数据,以此预防各种经营风险。

3 结语

综上,我国各类企业在优化财务会计流程的过程中,首先应对自身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树立财务会计流程重组理念,充分运用会计信息化条件,改进业务流程,确保所建立的财务会计流程能够对本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业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并能够为企业管理阶层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卢佳铭.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24):224-225.

第5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1.学习内容较多。

我国2006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后,在准则体系中包含了38个准则,除了极少部分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在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绝大部分常规经济业务内容都纳入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信息量大。

2.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内容多,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又没有什么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对财务会计课程当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在理解上都会存在困难,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很抽象,学起来很难。例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有负债等概念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就比较难理解。因为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对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学习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对于会计专业教师来说,怎样确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任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8大会计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并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的自身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出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在财务会计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理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相关概念,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理都必须掌握,并且能编制财务报表。

2.能力目标:

教师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知识、技术的更新都非常之快,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就变得很重要,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都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课后的自学和独立思考,快速有效地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3.素质目标。

素质是一种内化习惯、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而言,应当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会计职业素质。终身学习素质是学生能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过程中培养喜欢学习会计、善于学习会计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会计职业素质就是培养学生概念对财务的一种专业敏感性和和职业思维。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模式运用

(一)支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论框架或者概念框架,使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基本的了解,该框架类似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去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前行,形成新知识。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要求搭建支架。第二,通过引入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支架中的相关层次与节点,为其理解概念框架和后续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第三,让学生在已建构起来的概念框架下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第四,分小组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从而对学习者个体前面建构的知识、概念框架进行修正、补充与完善,并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第五,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反馈评价。支架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于结构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让学习者逐步一种学习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对于非结构化的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度,而且给定既定的概念框架不利于学习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

(二)以EIP-CDIO教学模式建构财务会计课程

EIP(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是指讲道德、讲诚信和职业化,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构思—设计—实现—运行。

1.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就业,面向岗位培养具有能熟练完成出纳岗位工作、能正确确认、计量企业经济活动和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产品、能规范管理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应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职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原理、应用财务管理方法、了解社会审计的业务流程与方法的专业能力,并基本具备企业财务管理和社会审计所对应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随着我国会计概念框架建设的完成和会计核算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课程也更加重要。会计职业能力中关键的核算能力、后续发展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的程度。财务会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因此该课程的开设需要符合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的要求,比如出纳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1)能熟练办理现金收支结算业务、银行转账结算业务;(2)能明辨现金和各种银行结算票据的真伪;(3)能按照规定保管现金和各种结算票据;(4)能按照规定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核算岗位要求的(1)能正确理解会计信息产品生产活动;(2)能正确对应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程、加工方法;(3)能正确总结会计信息产品的特点。

2.课程建设思路

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实务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操作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思路是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使专业能力培养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以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情境中,认知职业环境,接受会计工作任务,与他人分工协作,逐步完成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分析等工作任务,达到课程建设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EIP-CDIO教学模式建构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

在课程开发上,采用基于账务处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会计工作流程作为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工作子任务为驱动,以业务工作标准为主线,每个任务授予基本的知识后,即辅以业务单项实训,并针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诚信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

4.EIP-CDIO教学模式建构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施教学进程。

财务会计课程包括3大项目,基础项目6课时,专题项目90课时,综合实训2周。(1)基础项目:财务会计内容认知6课时。(2)专题项目:货币资金核算(出纳岗位)8课时;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往来款项结算岗位)8课时;存货核算(存货核算岗位)12课时;固定资产核算(资产核算岗位)14课时;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资产核算岗位)4课时;负债核算(职工薪酬岗位、往来款项结算岗位)16课时;所有者权益核算(资金核算岗位)4课时;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财务成果岗位)14课时;财务报表编制(会计主管岗位)10课时。(3)综合实训:综合模拟实训2周。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实现学生向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迁移,具体表现为以下环节:(1)课前观摩与企业调研。在课程开设前,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认知学习,一是播放企业视频、利用模拟企业经营教学软件向学生介绍企业产、供、销等经营活动基本业务流程和凭单传递,存货资产流转路径,使学生感性认知企业经营。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学习,并对制造业的经营环境、产品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特点进行调研,以便于顺利完成“企业环境,工作岗位认知”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2)课堂单项和综合实训。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按课程设计要求分组进行岗位实训,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在期末利用2周时间进行课程综合实训,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评”为一体,教师以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与任务引导推动项目教学内容,指导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学生是在虚拟角色设定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按会计岗位工作要求仿真实训,确保了教学的有序进行,使学生既感知了会计业务工作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了从事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能力。

5.考核评价

第6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办法;两网互通工程

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会计主体处理会计事项所应遵循的准绳、和程序的总称。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将所有的分为三类,分别颁布相对应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会计制度,增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进而分别形成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会计报表附注批露格式等。

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建立专业会计核算办法。

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属于第三个层次,是邮政企业结合电子汇兑业务的特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邮政电子汇兑业务管理办法》等而制定,并根据业务的不断而调整。

2005年1月中国邮政金融两网互通项目工程(以下简称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启动(注1),一期工程已在全国各省成功切换上线,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电子汇兑系统在此项工程中全面升级改造,其会计子系统也相应变化,因此要对原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作出梳理,重新设计。笔者在此项工作的实践中,对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办法及设计工作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一、引起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变化的各种情况分析

要对某项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调整,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于核算对象予以全面审视,寻找出其对会计核算关键之处。两网互通工程实施后邮政汇兑业务会有很多变化,有些变化和会计相关,有些无关。在寻找出相关变化后,还要分析这些变化背后对会计核算的实质性影响。确定哪些是属于新增会计事项,哪些是修改的,然后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流程设计,并找出风险控制点,按照重要性原则作为设计重点。这些是进行会计核算办法设计的基础工作。

1、新增业务引起的会计核算变化

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实现后,将推出一系列汇兑新业务,包括账户汇款、网汇通汇款、全国通汇款。综合起来分析,这些新业务的出现,从会计角度说,主要引起了核算层次、核算环节、资金运动流程、资金清算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动,设计重点将围绕此四项进行。

2、人员身份权限管理变化

汇兑业务的核算是由系统中的会计模块执行的。根据不同柜员从事的交易,会引发相应的会计核算。这些交易有些是收汇、兑付等业务交易,有些是缴款、协款等会计交易,有些是根据系统参数设置自动完成的交易,如无着汇款结转交易。这些交易都会引起产生会计分录流水,并在相应报表中反映。因此柜员的权限设置,直接决定了可触发什么样的会计核算流程。

人员身份权限管理调整不仅有利于业务操作流程优化,也是进行事权划分、风险控制的有效制度。这次调整重新规范了汇兑工作人员身份,职责任务明确,同时进行了全面的限额控制和授权设置,有利于防范风险。分析重点是和会计工作有关的柜员身份权限变化情况,以及其可以从事的会计工作内容。具体包括普通柜员、综合柜员、市县中心业务管理员、市县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省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国家局中心清算会计管理员的权限、工作内容分析。

3、资金流程再造引起的会计核算变化

两网互通工程实行后,对邮政汇兑业务资金进行了流程再造,即实行储汇资金合并运用,汇兑业务资金纳入储蓄系统,在网点备用金安排、清算与调拨、资金运用三方面储汇业务共同管理,统筹安排,以降低经营业务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经过分析,储汇资金整合运用的落实具体体现在网点缴拨款和业务资金结算上。网点缴拨款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网点这个层次解决汇兑资金的上缴和下拨,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会计交易。业务资金结算是指将储蓄和汇兑两个资金划拨渠道合二为一,汇兑资金的结算由储蓄系统当日完成,汇兑系统仍保留信息的传递、清分功能。因此如何进行储汇两个系统的会计信息核对以及差错处理是设计重点。

4、信息清分及清算会计核算变化

信息清分结果是邮政电子汇兑业务资金划拨的依据。随着储汇资金的整合运用,有些汇兑业务的信息传递、清分除了在电子汇兑系统进行外,还要在储蓄系统进行,并成为储蓄系统资金清算、款项调拨的依据。各类汇款的流程是有区别的,因此重点是分析现金类汇款和账户汇款是如何提供进行资金划拨会计核算所需要的清分信息,如何保证储汇两个独立会计系统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和对资金的统筹运用,两网互通项目中对资金清算依据作了重大变动,以兑付汇款作为资金清算依据。即兑付完成后,兑付局才对上级中心产生债权。并且待兑汇款由原来全部放在县局,改为根据收兑所跨范围,由不同层次汇兑中心核算。分析重点是不同核算层次的调整内容,具体分析新增会计交易内容以及需要调整的原会计交易项目。

5、增加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系统

两网互通工程全面实施后,要将重要空白凭证纳入系统内统一管理。分析重点是哪些凭证属于重要空白凭证,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既管理严密,又保证效率。

6、记账方式的改变

原电子汇兑的记账方式是手工录入凭证和系统自动记账两种方式并存。比如联网网点办理业务时,与市县中心的缴协款需要手工录入凭证。随着电子汇兑系统的升级改造,将全面采用系统自动记账。通过执行会计交易的方式,由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分录。例如网点缴款,通过网点综合柜员执行缴款交易,正确输入缴款种类、缴款金额、支票号码等内容,完成交易以后,则相应的会计分录就由系统自动生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由于疏忽、业务不熟练等原因造成的差错,对于提高会计质量有重要意义。

7、会计核算对象的变化

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即会计主体活动的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过程及结果。

在邮政汇兑和邮政储蓄业务实行资金整合以后,邮政汇兑业务仅在部分网点保留现金,具有资金运动。尔后资金从网点或县局这两个层次中已经纳入到储蓄系统中,与储蓄资金会合,共同形成资金流转,成为邮政储蓄会计的核算对象。汇兑业务环节中的县局、省局、国家局已经没有了资金运动,仅有汇兑信息的处理及上下传送。这一变动,使得邮政汇兑会计的核算对象与一般的会计核算对象有很大的不同。会计核算对象以汇兑业务产生的各项收兑信息和清算信息为主,资金运动变化和过程为辅。

二、汇兑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原则

经过上述分析以后,确立了会计核算办法的设计内容和要点,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了,表现为会计需求的撰写。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在会计处理上可以有不同方法、程序可供选择,将产生不同效果的会计信息。如何选择取决于邮政汇兑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包括基本原则和特定原则。

基本原则是所有会计核算制度在设计师所应遵循的,包括:

(1)要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应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贯彻核算与管理密切结合的原则

(4)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特定原则是针对邮政汇兑业务的特点而考虑的,包括:

(1)保持邮政核算的统一性

邮政汇兑业务是邮政金融业务的一类,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和体制改革的进行,必然促使邮政金融会计从的各自为政,分散核算,每个业务都各有自己的一套专业核算办法的状态,向全面整合,建立金融会计核算制度的方向发展。因此,现在在对邮政汇兑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和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衔接和融合,注重可比性、一致性。

(2)加强沟通,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适用性

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对业务的充分了解,以及所引起资金变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业务的每一点调整,都有可能引起会计处理的相应变动。并且邮政汇兑会计是依靠汇兑系统运行而实现的。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还要考虑软件设计和硬件配置,以确定在技术层面上是否能够实现。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要加强与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的沟通,将业务变动信息及时搜集并在会计制度设计时予以考虑,并将对会计核算的及时反映给技术人员,要求予以实现。如果存在脱节现象,那么将给测试及以后的正式带来很大困扰。

(3)注重风险控制

储蓄、汇兑资金整合运用以后,随着汇兑业务的发生,资金源源不断地随着收兑而变动,汇兑资金将进入或退出储蓄系统。但是本身电子汇兑系统和储蓄统一版本系统并没有做到实时连接,信息不能实时相通和核对。两个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时滞以及资金、账户核对的障碍,将造成双方会计信息的不一致,并导致资金管理蕴含风险。当发生错账以及错误的清算信息时,及时查证差错,进行调账处理变得非常重要,有利于风险的控制。

三、对邮政金融会计核算制度设计的思考

邮政汇兑会计是邮政金融会计的一部分。随着邮政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重新设计也正提上议事日程。通过此次设计工作,促使笔者对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设计有了更多的思索。

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设计包含两部分:财务会计的增加和业务会计的整合。

1、财务会计增加的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设计内容

当前的邮政金融会计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对象仅包括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业务资金变动,从事邮政金融业务的人、财、物的核算是在邮政局财务会计中混合核算,遵循《邮政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表示,银监会今年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同步推出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出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一分开、两改革、四项措施”,其中“两改革”就是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国家邮政总局局长刘安东在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并表示,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和部署,邮政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改革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一旦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则要进行独立完整核算,将依照《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会计核算办法,添加财务会计的内容。

(2)设计要点

财务会计添加的设计要点在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会计初始化工作,如何计量大量涉及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科目的期初余额。既取决于具体的邮政金融体制改革办法,也是大量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结果。因此新的邮政金融会计制度的确定并不是单纯的会计工作,而是邮政储蓄银行与原邮政局进行多方博弈的结果,其博弈结果通过会计核算制度与以反映。

2、业务会计整合的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1)当前业务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专业会计相互之间并未构成一个融合的信息系统,整个构成情况如下:

∙ 负债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负债业务仅指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业务是邮政金融主体和基础业务,其他很多邮政金融业务都会和储蓄业务相联系。邮政储蓄会计核算是基于2004年在全国上线的邮政储蓄统一应用软件版本(简称统版)上的。并且在2005年颁布了基于统版的《中国邮政储蓄会计制度》,是邮政金融业务会计中应用最多,制度最规范的。

∙ 中间业务会计核算制度

汇兑业务是邮政金融最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独立的全国统一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系统。储汇资金合并运用后,对储蓄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统版中新增会计交易,通过对统版软件的升级实现。

其他的中间业务,如各种代收代付业务,鉴于各省种类的不同,流程的复杂多样,中间业务有各省独立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各种与储蓄账户有关的中间业务通过标准接口与储蓄统版系统相联,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将相应会计信息导入统版。

∙ 资产业务

邮政金融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转存人民银行存款,在统版中完成会计核算。协议存款业务、同业拆借业务通过手工会计完成。目前正在推行的存单质押贷款的会计核算是通过在统版上新增会计交易,由业务直接触发会计处理和执行手工会计交易两种方式组成。

(2)设计要点

∙ 邮政金融会计核算统一平台的确立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的邮政金融业务会计有的是基于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完成,有的是作为一个子模块接入统版的,还有的是独立的。这种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对于邮政金融会计的整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对于邮政金融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来说,首先要确定的是会计处理的统一平台,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机的核算体系。笔者以为应以邮政储蓄统版作为所有邮政金融业务核算的基础,将各项邮政金融业务整合在统版系统中,贯穿统一的业务处理、会计核算流程和风险控制手段。

∙ 邮政金融会计核算统一平台的建设

第7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1.1有利于简化传统会计核算工作量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具备会计核算功能,包括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工资核算模块、现金管理模式、多币制模块等,能够大大简化传统手工核算的工作量。在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中,提供了自动计算折旧、报废到期统计等功能;在工资核算模块中,提供了自动计算员工工资、个人所得税、保险、福利等功能;在现金管理模式中,提供了现金、银行存款的基本核算功能,以及票据打印、查询、核销等功能。利用财务管理子系统的核算功能进行相关账务处理,能够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1.2有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ERP系统在成本核算中采用标准成本体系,按照系统中设定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自动核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并按照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的计算流程计算成本差异,生成成本报表,为财会人员分析成本差异提供可靠依据,以便于财会人员及时制定调控措施。由此可见,ERP系统不仅减少了财会人员日常核算工作量,提高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而且还有利于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1.3有利于转变会计管理职能ERP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侧重于计划、预测、分析的管理和控制活动,强调财务信息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这使得财会人员职能由传统的财务基本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由于ERP系统可自动完成会计基本核算工作,所以财会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和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财会人员还可以深入到业务部门,为业务部门的经营决策提供财务分析数据,从而强化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看出,ERP系统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信息共享的财务管理平台,能够集成更广泛的财务信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与此同时,财会人员也会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4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实时性在ERP中成本管理系统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借助信息集成系统对企业成本进行协调、预测、管理和控制,全部成本模块均共用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体系,同时共享一个信息管理平台。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推进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性质的转变,既解决了会计核算工作量大的问题,而且还显著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都与财务关系密切,这样便于实现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当业务发生时,企业财务人员便可以实时进行成本核算,而系统则会按照预先制定好的程序自动计算出所需的数据并生成报表,财务人员便可以此为据对生产各环节的成本进行差异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成本各大要素进行控制,ERP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成本的控制力度。此外,及时和畅通的信息使企业财务中心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针对各个环节的业务进行监督控制,确保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1.5有利于随时掌握资金流动情况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资金管理流程获得了进一步优化,由于增加了与银行之间电子支付和对账等功能,从而可以随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未到账的款项进行掌握,这样有利于现金流量的分析。同时,借助票据管理、现金流量编制等功能模块,可以强化对票据领用、核销等情况的监控,真正实现了各岗位互相监督和控制的目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的随意性和主观控制性。ERP系统的实施不但使企业资金管理的功能有所丰富,而且还将科学的管理流程固化于系统当中,大幅度提升资金的管理效率,也使绩效考核与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ERP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要求

2.1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有效利用ERP系统提高财会工作效率。ERP环境下,企业要积极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子系统的操作技能。同时,企业管理者还应当赋予财会人员更多的管理职能,调动起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主动性,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2.2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财会人员应转变传统的事后核算观念,主动适应ERP系统的运作流程,加强对企业产品数量、价格、费用以及资金流动情况的实施监控,承担起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责。同时,财会人员还要深加工会计数据,并将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及时共享给其他部门,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2.3强化会计内部控制ERP系统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系统,具备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极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恶意攫取、非法篡改等,使财务信息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ERP环境下,企业必须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并落实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为ERP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创建良好环境。

2.4加强企业账实核对工作ERP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保证账账相符,却无法保证账实相符。为此,企业财会部门要联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定期核对固定资产价值情况,以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结论

第8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

引言

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货币作为度量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就主要是通过设置全面的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报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资产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的方法对企业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内容所进行的全面反映与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现状问题分析

(1)会计核算业务流程不规范。当前部分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上,一些会计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存在会计出纳、审核、制证、记账等工作内容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会计账簿记录、原始凭证审核工作不规范,这些违规行为致使会计失真问题经常发生。

(2)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当前部分企业未能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尤其是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配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也未能执行相关的岗位轮换工作制度,致使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伪造会计凭证、利用职务公款私存等违法犯罪的经济行为时有发生。

(3)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虽然现阶段大部分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成立专门的财务会计工作机构,但是都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具体、工作职责权限不清,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造成了企业会计监管的困难。

2、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实施策略研究

(1)明确企业会计工作分工,为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基础。首先,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明确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即完成会计核算以及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涵盖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财务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反映、财务收支的控制、税收缴纳以及财务决算报送;同时还应负责统筹管理财务问题,进行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其次,对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明确,重点是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资产管理、费用管理、销售往来款项管理、财务成果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核算,同时负责会计报表编制、财务预算计划、会计信息化实施、档案归纳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对财务部门以及岗位员工实施责任制度管理的方式,使各部门以及会计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内容,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

(2)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的建设。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必须结合新时期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组织体系以及机构设置。由于现代企业大多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度,因此会计管理应该由企业董事会指派总经理或者是财务总监,对会计工作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合法、合规问题进行监管。同时对于具体执行会计工作的财务部,应该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总账会计、收支会计、薪酬会计、成本会计、薪酬管理会计以及出纳会计等,可以采取一人多岗,但是应该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为企业会计管理的规范化提供良好的组织结构基础。

(3)完善企业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对于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可靠,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具体规定上,应该坚持每一项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业务应盖由两人或者多人共同分工完成。同时在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上,应该实行账目、资金以及资产相互独立管理的方式,以便于单独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资金收支变化、资产变动以及财务状况变化情况。此外,对于每一项会计核算业务,都应该明确会计业务的办理时间、办理人以及办理流程,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4)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以及配比原则开展,同时准确的划分企业的收益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并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设置完善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就是以企业的账簿组织作为核心,通过把企业的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记录、会计报表编制、记账程序管理等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过程合理、流程严密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还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软件,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确保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规范化水平。

(5)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当前部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不高所造成的。因此应该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作为会计核算规范化实施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让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树立会计从业职业尊严与荣誉,能够遵守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原则开展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其次,应该将企业的业务素质培训作为重要内容,重点针对企业的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能力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基本规定与业务操作要求,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3、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进入到了集约式管理,这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等措施,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水平,进而发挥会计核算防范财务风险、优化资金配置使用以及控制成本支出的作用,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云.探讨如何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J]. 现代商业,2011(15).

[2]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04).

[3]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40,42.

第9篇: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流程 流程再造 会计信息化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的CFO应该在掌握先进的IT理论并深刻理解IT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工具,思考优化或者重组会计流程,制定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制定实时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正确和有效。

一、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三、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流程再造(BPR)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四、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四,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

第五,将控制机制嵌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在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事件信息,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自动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从而支持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使其发挥实时控制作用。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利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并对经济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以抵御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