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

第1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一、领导重视,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长,*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开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咨询专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合理的人员安排,不仅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广泛的有效宣传途径,还提拱了坚强而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统筹安排,精心部署落实各项活动

乡综治委办公室召开了“综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村负责人和乡直有关单位联合会议,对重点活动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对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重点等作了明确,要求各村、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及早安排,抓好落实。同时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综治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活动期间,我乡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各村、各部门、各单位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挂图、标语、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群众性活动,不少活动形式新颖、富有特色、效果明显。此次活动,全乡共宣传了6项重点内容,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普法讲座1次、知识竞赛1次,张贴标语150余条,悬挂横幅10条,制作板报1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全乡迅速掀起综治宣传活动,氛围甚浓,形成了浩大的正确舆论力量。

四、突出重点,加强预防,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第2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一、思路明确,把综合治理工作高定位

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明确“抓稳定、抓治安,根本上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创平安社区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综合防范”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把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平安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安社区“的创建对于塑造辖区形象、展示辖区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创建活动能不能形显着成效,首先要看熟悉,只有熟悉上有高度,行动上才有力度。本着这样的熟悉,我社区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职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式下治安工作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题目,积极稳妥地推进防范工作的开展。二是熟悉到位。众所周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亲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能否搞好关键是解决熟悉题目,尤其是领导的熟悉,我们正是充分熟悉开展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历来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进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实现新突破。三是责任到位。社区专门成立以书记负总责、警务区*主抓、社区群防群治巡逻为骨干的治安防范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四是宣传到位。通过街道、社区干部及社区*进家进户做工作。我们利用分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印制的《安全防范必备手册》的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激发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平安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定期刊登《安全防范365招》、《安全防范15招》和“四防”宣传。五是经费到位。在安全防范上我们舍得狠下血本,在社区主干道全面实现“亮灯工程”同时还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有效地进步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

二、深化创安,把民心工程做强大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服务。当前人民群众最强烈的愿看是平安。因此,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是一项得人心、热民心的防范工程。区委、街道在20*年把我社区列进创“平安社区”示范点,作为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建设整治就成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重点。社区内曾经进室盗窃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为彻底扭转治安混乱的不利局面,经规划研究,对社区进行了全面建设整治,实行专项整治。一是完善“物防”设施建设。针对社区原没有停车场所,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起停车场,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职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治理职员进行培训,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二是强化“技防”建设。在区政法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共投资1.8万,在辖区主要路口建起了以视频为主体的技防设施,对主要路段和部位实行24小时监控。配备了专职的巡逻队员,分两个时段进行巡逻,下午巡逻一次,大约2小时,第二次巡逻时间是晚上10点至凌晨5点。在巡逻方式上采取巡逻队员签到制度,还为巡逻队配备了与Xx派出所联网的无线电设备与全街所有联网的110、保安巡逻队和社区巡逻队联系,在第一时间内把握了主动权。

三、攻坚克难,在活动人口治理求突破

活动人口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气力、运用简单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收到显着的成效。社区有活动人口136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6.8。在加强活动人口治理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健全加强活动人口治理机制。成立活动人口治理站,配备了专职的协管员。在治理上,首先加强对出租户的治理,对出租户实行等级治理,制定了10条的评分标准,实行10分考评制。同时还与出租户签定了《出租户治理责任书》实行一户一档,把出租户的所有资料扫描过录到电脑中,实行微机治理。在活动人口的治理上,主要采取电脑治理,把活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相片、身份证过录扫描到电脑。同时制作了“罗建社区活动人口动态治理操纵平台”加强治理。

2.突出抓好活动人口治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治理中,从活动人口流进一开始,就着力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三个重点群落。“四个环节”是指登记、发证、清查和注销。活动人口来到我区后,必须到治理站登记、验证。保证做到“五个清楚”即流进时间、地点、原因、从业单位和现实表现清楚。对无婚育证的敦促补办,证件齐全的准予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并将资料输进电脑。活动人口离开时必须到治理站注销。对于“三个群落”即散居的活动人口群、用工单位活动人口群和“三无”活动人口群。对于散居的人口和用工单位活动人口群,我们同房屋出租户和用工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连带责任制,促进形成治理工作的协力。实践中,我们把对出租户的治理作为对活动人口的治理途径。

3.不断完善活动人口长效治理措施。为了把活动人口治理纳进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1)治理与清查相结合。(2)治理与服务相结合。在严格治理的基础上,我们把服务保障工作推向前沿,利用挂图、图片、宣传资料进行计划生养教育,为活动人口进行环检、孕检,免费提供避孕药具。(3)治理与教育相结合。采取图片展览、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教育,增强遵纪遵法意识。(4)治理与检查相结合。为了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活动人口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题目。

四、众志成城,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为了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足不满足”为工作目标。从强化社区警务工作,着力进步驾驭社会治安综合能力着眼,立足社区实际,在警务配置、*职责、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利用110这一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品牌,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足”的目标。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进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社区成立以来,积极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重点,大力倡导社区干部学法、懂法、用法。通过组织开展综治“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编写宣传资料、户外挂牌、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综合治理,使群众家喻户晓。加强两劳开释职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和社区组成帮教小组,从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帮教对象。确保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可能的刑释解教职员不漏管、不失控。目前社区内3名两劳开释职员都能安心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治理、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和其他途径进步文化知识水平,为就业创造条件。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们配合家庭做好重点帮教,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力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和“社区青少年阔别”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的危害。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社区设立了治安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发动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

六、突出满足,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进队伍伍素质。为了确保综治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在开展“三个代表”教育的基础上,依照上级同一部署,加强对综治工作职员的业务培训。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开展综治工作的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并组织综治职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先后对活动人口治理、深化创安活动、辖区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捉住责任制这个“龙头”。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为了保证综治工作职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措施上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的实施,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做到领导个人责任与工作职员责任相结合,牵头领导责任与协作领导责任相结合,总体领导责任与分管领导责任相结合,使综治领导责任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使一张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千斤重担分解到每个综治工作职员的肩上,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良好局面。

---发挥“综合”这个上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种气力、各种手段的综合。社区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满足,这是坚持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结果。街道始终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致富、治安一起抓,做到“三个综合”即在气力上综合、手段上综合、工作上综合。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夯实基础这个关键。综合治安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关键在基层。为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通过“五个加强“(加强台帐治理,做到整洁规划;加强业务培训,进步综治业务能力;加强信息反馈,保持情况畅通;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解决题目;加强检查验收,总结推广经验)使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落实创安这个载体。实践进一步证实,凡是基层创建安全文明活动开展得好,各类案件就明显减少;哪个社区领导重视,宣传发动深进,哪个社区创安活动就开展得有声有色;哪个社区结合实际,重点突出,哪个社区创安活动效果就十分明显;哪个社区舍得投进,注重基础建设,哪个社区创安活动就能管长效;哪个社区注重把治安治理、法制教育、释教职员的安置帮教、活动人口治理等纳进创建内容,哪个社区

第3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有关雾霾防治的专门性规定缺失。一是关于雾霾防治责任主体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责任分政府监管责任和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排放责任两类,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执法者监管责任机制缺失,在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雾霾防治指标完成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机制,这导致执法人员在对待雾霾防治问题上,虚假作为、胡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基层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也不足,调查难、取证难、查处难问题也是非常突出。雾霾防治的社会组织的排放责任主要是指,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客观上是因为一些企业治污设施落后,难以达标排放,主观上,是一些企业为了加大加快生产,不按治污排放的规定正常运行,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应付和逃避执法监管。为什么会有"APEC蓝"这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尤其是政府部门深思。

二是有关于PM2.5这个与雾霾相伴相生的专业术语的法律规定在2016年出现立法和适用空白。经过专业研究和论证,PM2.5是雾霾天气产生的最主要诱因,因此,关于这一诱因的法律定义以及防范,是非常需要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然而,前面所列举的相关法律并没有针对PM2.5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既然关于雾霾的核心法律概念缺失,那么,对雾霾防范进行法律规制与防范又从何谈起,这种现状是依法治理雾霾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因此,在各项专门立法中一是应该尽快完善有关于PM2.5这一重要概念的立法定义和相关甄别,二是将散见于各行政文件资料中有关于PM2.5的说法加以统一和规范,以明确制度规定,方便执法。

三是关于雾霾防治专门机制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这一当前环保大敌,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中央至地方,从环保专业部门到各相关辅助部门都出台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甚至有些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规定。但雾霾防治最头痛的问题在于,雾霾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内发生,而是一个跨区域的流动性问题,甚至是这个区域的污染排放会产生那几个区域的雾霾爆发,因此,雾霾防治最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完善并加强雾霾防治的区域性复合联动责任机制,但该机制从实质运行效果来说是缺失的。现有的雾霾防治联控机制只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搭建,各区域仍然是各司其职,区域联动管理执行作用不强,既缺乏统一的权威进行整合和规划,也缺乏各区域区的协同控制联动,甚至是关于雾霾天气监控的天气监测预警信息都还未实现全流通、全交换和全共享。而现实是,面对跨行政区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单一法律调整方法已变得束手无策,各自为政的属地环境管理格局严重影响了区域污染的整体控制效果。防治雾霾亟需整体联动。西方国家在治理其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的严重雾霾污染时,通过采取有效的联动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是雾霾防治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譬如从环境保护法体系内部来说,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是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特别法,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变通法的基本法律原理,应该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在现实的法律适用中,还是常常出现两部法律规定不一致打架,执法人员适用不统一的情形。从我国整个法律体系来说,因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和不一致,尽管"先刑后民"是司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冲突的是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责任条款适用不一,也是导致雾霾防治屡治止、屡防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关于雾霾防治的立法完善

(一)强化"雾霾防治"立法

雾霾防治立法先行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主体进行惩治,还更在于推动和促使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的改善和提升,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善,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和普及。但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只着重于末端治理,且后期实行的污染转移是不科学不持续的治理方式。因此,我国的雾霾防治立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结合。不管怎样,我们要依法"治霾",都必须要强调立法先行,既要制定雾霾防治的专门性法律,同时还要有具w的机制设计和配套措施。尽管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出台,甚至被称为"治霾"法,但毕竟不是一部真正的雾霾防治法。

(二)加重"预期责任"惩治

"预期责任"是一种以预防性警醒为主的制约措施。皮特・凯恩认为,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过去责任。预期责任是指面向将来的义务和责任,包括产生积极结果的"建设性的预期责任",防止不作为而未能预防损害的"预防性的预期责任",以及防止不当行为造成损害的"保护性的预期责任"。过去责任指向"应负责任性和承担苛责"的过去的行为和事件,只有在未完成预期责任时才能找到其角色和意义,因此是法律责任。"预期责任"的强调主要是要约束有排放责任的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要让企业积极预估目前的生产经营对将来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将来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责任;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承担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责任; 与引起雾霾发生有相关责任的企业要承担主动安装和运营脱硝装置以承担减少雾霾的社会责任等。伴随着"预期责任"强调的是对违反预期责任人的损失追偿问题,但从我国的立法指导来后,不单是环境保护类的法律,即使在其他法律来看,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的关注和保护往往是不足的,甚至很多时候,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法律是不保护不支持的。

第4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公司制改造,尤其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大部分通过IPO等方式走向资本市场前沿,逐步将国有企业改革的引向深入,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质量和经营效益,上市公司国有性质占据了我国资本市场很大的比重。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呈现的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与研究,将对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高和资本市场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成因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现阶段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2002

1 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1 权“虚位”

按照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性质,使得政府部门是企业的实际有效控制人,公司董事会完全受制于政府的绝对控制下,甚至经理层也由政府部门最终认可的形式方可有效履职,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并非由企业经营发展为第一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受到政府干预的情形司空见惯。由此,上市公司关系可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非市场经济下公司制企业经济利益的契约关系,导致政府与国有上市公司无法完全清晰界定各自的权责范围。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政府不具备民事行为力,而企业自身不具备经营决策权力却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致使国有上市公司权“虚位”。

1.2 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国有股“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地位,导致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国有股比例较高、流通股比例较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并不合理,使得在资本市场中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犹如“死水一摊”,完全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股东与国有股极其容易产生利益矛盾和信任危机,导致中小股东更偏向于索取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国有股东因独揽控制权更偏向于追求长期利益而忽视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短期体现,从而使得双方在资本市场的博弈更加趋于激烈化,影响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科学合理布局。

1.3 董事会职能弱化

表面上,国有上市公司均按《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织机构,也在上市过程中通过监管部门和证券中介机构的层层督导,但在实际履职过程中,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机构,受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影响,董事会内部董事的比重和权限过大,而独立董事履职往往因其产生方式的不合理性而流于形式,严重弱化了董事会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核心统领职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部分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甚至包括独立董事成员,流于“人情董事”、“体制董事”形式,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观念和思维方式,市场化素质较低,缺乏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经营和能力,致使董事会决策缺乏市场考虑和效益测算,不注重程序合规性和决策科学性。

1.4 监事会职能受限

在英美公司制管理中,监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权限,虽然我国公司制改革借鉴了其设置形式和权限设置经验,监事会与董事会是相互独立、各司其职的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有限,无权任免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公司战略性决策,这使得监事会职能受到极大限制。更为严重的是,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不受重视,控股股东委派监事更多的是出于地位或名望考虑,忽视了监事人员应具有的财务管理、行业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导致监事会实际有效履职困难。

1.5 薪酬激励措施缺失

国有上市公司虽然经过公司制改制,但受限于“”问题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经理层和中层执行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上市公司内部激励约束职能弱化,个人价值实现和公司经营发展未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保守执行而非开拓进取,甚至在个人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会选择性执行,容易侵害公司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

1.6 外部监控作用缺乏

首先是实际控制人监控作用较小。抛开方式方法的不合理性,作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具有国资监管职能的政府部门,往往对于上市公司战略发展具有“指示”作用,但对于其日常经营缺乏深入的了解,实际控制人起到的监控作用着实有限。

其次是债权人外部监控作用较小。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上市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但双方的国有性质首先决定了银行层面缺乏监督公司治理的主动性,而商业银行也不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权限。除商业银行外的其他债权人,往往同是国企性质,或者自身实力缺乏,也不具备以债权人方式参与公司治理的主动性。

再次是证监会和交易所等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监管作用有限。一是缺乏公司经营的专业性人才,对行业和公司日常经营了解不够,监管措施往往更注重形式化和表面化,缺乏深入有效的监管;二是缺乏实际有效的监管措施,现有的监管手段单一,对于上市公司威慑作用有限,并且往往更多的是以损害中小股东权益为前提。

最后是中小股东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影响力有限。在上述的情况下,中小股东既不能通过自身“投票行为”影响公司决策,同时又缺乏了解公司的渠道和专业素质,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建议

2.1 优化股权结构是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途径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产生根源在于股权国有绝对控制地位上,要想实现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完善,首要的目标是在公司内部建立制衡有效、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情出发,一方面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在市场适宜条件下尝试相对控股,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明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权限职责,改变原先计划经济时期的考核机制,更多地从经营绩效和质量上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考核;另一方面,对于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国有上市公司,政府应当转变控股性质,加快深入实施“抓大放小”国企改革理念,逐步突出市场投资者地位,优化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使得国有上市公司彻底解决内部治理根本性问题,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通过资产重组或者二级市场买卖方式,引入战略投资人和社会公众股东,达到适当降低国有股集中程度目的,优化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

(2)尝试国有股法人相互持股模式。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司相互持股经验,以机构、法人等交叉持股,发展各类机构持股,逐步建立稳定的大股东格局,使内部控制人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构建中国特色股权多元化机制。积极采取扩容措施,增加非国有法人和公众股东比重,发挥市场股权机构功效,加强国有资产的市场流动性,有效改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4)培育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群体,加快提升投资者素质,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发挥机构投资者优势。机构投资者不论是在能力、信息还是人员配备及其专业化水平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他们可以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并采取主动行动,促使管理人员提升公司的价值。股份公司制度发展的历史表明,公众持股由包括银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所取代是必然趋势。

2.2 实化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绝对地位

(1)进一步提升股东大会职责权限,积极引入中小股东、机构投资者参与股东大会,充分注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健全完善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途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在上市公司重大决策上的作用,使得上市公司重大决策更注重民主科学性,有利于提升中小股东参与主动性,有效防止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

(2)大力推广委托投票和网络投票制度。通过《公司法》规定的委托投票制度和网络投票制度,探索中小股东集中授权人投票模式和委托投票制度,将无法参加或不愿亲自参加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投票权集中起来,调动中小股东行使表决权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对股东大会的操控,有效实化股东大会运行。

(3)推行累积投票制度。通过累积投票制,使得中小股东可以集中选票,在当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下,有利于中小股东可通过此等途径参与公司治理,合力支持一名中小股东人进入公司治理层面,以充分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升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2.3 健全董事会制度,提升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董事会具有“双重职能”性质,既是股东大会的业务执行机构,又是经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决策机构。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董事会的独立性。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较严重的大股东“超强控制”现象,大股东可直接决定董事人选或通过控制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来决定董事人选,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1/3左右,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处于控制地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进行优化改革。首先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探索完善独立董事聘任程序,可考虑由专业机构和中小股东等联合提名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士,避免大股东对独立董事聘任的干涉,同时增强独立董事的权限范围,建立与公司业绩挂钩的独立董事考核制度,充分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提升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其次是探索债权人参与公司董事会的途径,可借鉴国外经验将拥有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债权的商业银行等机构进驻董事会,参与公司决策和日常监督,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特殊身份和信息优势。最后是基金、机构等投资者参与公司董事会的途径,可以降低门槛或以法规规范等方式赋予一定席位给予中小股东、机构、基金等外部投资者,优化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的效率。

2.4 发挥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与职能

首先是适当提升我国公司制度中监事会的地位,赋予监事会一定实权,扩大监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职权范围;其次是推行监事会资格审核制度,确保监事拥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提升公司监事对公司财务监督职能履行能力;最后是探索引入专业性更强的外部监事,丰富公司监事人员选派范围,建立与公司业绩挂钩的监事激励奖惩措施。

2.5 完善经理层等内部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措施普遍单一,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受制于国有性质,往往管理层在薪金处于不合理水平。对此,国有上市公司应探索突破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结构单一的现状,试验推广股权激励等激励措施,引入外部经理人制度,将年薪制、股票期权激励、特殊业绩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措施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有效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引入外部约束机制和横向对比体系,防止经营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和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环境基础。

2.6 适当放开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

对于非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上市公司,应当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放开控制权市场,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和优化配置,对于经营不善的国有上市公司,政府国资管理部门可考虑“用脚”投票,强迫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改善公司经营,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优化流动性的同时,增强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质量。这就要求政府国资管理部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制定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较为详尽的规范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国有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要求下,必然对国有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解决,将有效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从而带动我国整体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飞.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9,(7).

第5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崩岗;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081-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01

崩岗是中国南方地区分布最普遍以及危害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崩岗一词是曾绍旋先生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一种复合型侵蚀,指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过程。崩岗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由集水坡面、崩壁、崩积堆、沟道和洪积扇等基本单元组成。依据崩岗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形、瓢形、弧形、爪形、混合形5种类型[1,2]。根据中国水文区划,崩岗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诸流域。从地理位置来看,崩岗主要集中在南方的7个省(区),共有大、中、小型崩岗23.91万个。崩岗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占崩岗总数的45.14%,其次江西省占20.10%,其他依次为广西11.61%、福建10.88%、湖南10.81%、湖北0.99%、安徽0.47%[3]。崩岗造成的水土流失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发展。崩岗侵蚀破坏土地,产生大量泥沙掩埋农田,淤塞河道、山塘、水库,冲毁房屋及农业设施,治理崩岗需要投入大量财力。近年来,有关崩岗的危害、治理以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4-12],对提升洪积扇区受害农田的土壤质量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13-15]。本文针对目前治理崩岗的几大措施以及综合模式进行了评价与综述,旨在为研究崩岗的治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1 崩岗治理措施

1.1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根本措施,即从根本上治理崩岗的途径。其中包括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由于崩岗各部位的地形、土质、小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必须依据崩岗立地特点进行林草的选择配置,营造多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在崩岗治理中,按集水坡面布设防护林、沟道布设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和不同类型植物篱笆布设的要求进行设计[16,17]。对土质好的地方,尽可能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果树和其他经济林,增加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

1.2 工程措施

为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危害而修筑的各种建筑物。防止水土流失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可分为三类:即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及护岸工程[9]。

1.2.1 坡面治理工程 在集水坡面上,自上而下每隔适当距离,横坡修筑的具有一定纵坡,可以拦截、输导坡面径流的沟槽,例如竹节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其作用在于改变坡长,减少地表径流流程、减免径流冲刷,拦截坡地上分散的暴雨径流,并将其输导至蓄水工程里或直接用以灌溉农田、草地和林地[18]。

1.2.2 沟道治理工程 沟道治理工程则是为抬高侵蚀基准面、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崩岗对下游危害而修筑的特定拦挡式措施,主要有谷坊和拦沙坝。谷坊措施是崩岗治理过程中应用最多最有效的工程措施,其短期内就能发挥治理效益,通过抬高侵蚀基准面,拦蓄泥沙,从而消除了崩岗侵蚀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从长期来看,谷坊措施内部不断淤积泥沙,立地条件得到改善,为植被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主要用于条形崩岗与瓢形崩岗的治理。拦沙坝则是针对危害较大的崩岗群而修筑的大型拦挡措施,其能极大地减轻崩岗对下游农田、河流水库、居民房屋、道路等的危害,主要用于混合形崩岗的治理。

1.2.3 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在崩岗治理中主要是针对发育在河溪川圳边上发展快的崩岗(多为弧形崩岗)的治理所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如挡土墙),除起到抵抗水流对河岸的掏蚀作用还能很好地稳定坡脚,为植被恢复或农业生产创造条件[20]。

1.3 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主要是针对崩岗侵蚀区上游(集水区等)已开发利用的耕地所采取的保水保土耕作措施。例如等高耕作、间作套种、垄向区田、少耕浅耕等耕作措施,其作用在于改变局部地形,提高地表粗糙度,改良地表作物结构,提高地表覆盖度,改善地表抗冲性[21-23],实现拦蓄径流、保持土壤的目的。

2 崩岗综合治理模式

由于崩岗所处的立地环境不尽相同,受地形、土质、小气候条件等立地环境因素影响,受自然、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共同制约,使得崩岗治理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共同考虑这些制约因子的利弊关系后,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按不同的主次、不同的时期进行组合来实行,将崩岗综合治理分为生态型治理模式、经济型治理模式和综合型治理模式。

2.1 生态型治理模式

生态型崩岗治理是以生物措施治理为主,辅助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施,看重崩岗治理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技术上主要采取上截、下堵、中削、内外绿化相结合,注重崩岗侵蚀区的生态改良,即植被的恢复。实践例子以江西省赣县大均生态型治理模式与福建省安溪长垄生态治理模式为典型。

2.1.1 赣县大均生态型治理模式 江西省赣县大均小流域以拦沙固土、种植植被、恢复良好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崩岗治理[24]。采取的截水措施与谷坊措施以减少径流流入崩岗,同时防止泥沙流出崩岗,制止沟底下切,并按照适地适树(草)原则大量种植速生杨树、泡桐、木荷、枫香、黄竹、胡枝子、马唐、百喜草等适应强、生长快、根系发达的植被。据统计,1998年起该流域共修筑谷坊46座,五级削坡处理,种植木荷、枫香等树种4 500余株,移摘百喜草10 000余株,黄竹100余蔸,撒播胡枝子种子50 kg,其他草子21 kg。通过治理,崩岗危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消除了泥沙危害,极大地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生态效益显著。

2.1.2 安溪长垄生态治理模式 福建省安溪长垄小流域崩岗的治理是福建省崩岗生态治理的典范。该流域采取上拦下堵中绿化的措施,拦蓄泥沙制止崩岗大量崩塌、泥沙下泄等危害,恢复流域植被三个方面当作主要目标,突出治理的生态效益。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坡面推行马尾松、大叶相思、小毛豆、石决明等乔灌草混交治理[25];沟道处种植根深性的香根草,耐掩埋的竹类如藤枝竹、绿竹、麻竹,部分套种马尾松、桉树等,同时修筑辅助工程设施有谷坊21个、拦沙坝3座,以拦蓄泥沙,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条件。调查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效果明显,坡中及上部覆盖度达到了60%,坡下则达到了80%以上,谷坊、拦沙坝均已淤满,沟内植被恢复明显,覆盖度达65%以上。整体上长垄小流域崩岗治理生态效益显著。

2.2 经济型治理模式

经济型崩岗治理是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将崩岗侵蚀区开发为工业开发用地,用于工业生产等,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一类治理方式。通常是通过高强度的削坡整平崩岗侵蚀区,开发成为适合工业开发的园区,以满足工业开发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需求。该类治理模式多应用于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周边。实践例子以江西省赣县工业开发治理模式与福建省安溪龙门工业开发治理模式为典型。

2.2.1 赣县工业开发治理模式 江西省赣县的崩岗主要分布于城市周边低矮丘陵上,通过直接用机械施工方式强行整成平地的措施,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在整平的区域,规划好道路、排水沟、电线等,开发成适宜工业开发的园区,以引进各类企业的投资,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如赣县白鹭乡上塘崩岗群的开发式治理,通过强度削坡整平,开发出约200 hm2山地用于德宝堂生物科技研发园区的建设,总投资达3.6亿元;又如南康市龙回镇半岭村附近的崩岗群治理,通过强度整平开发成面积约为20 hm2的家具创业园区,为农民返乡创业提供优良条件。这些开发式治理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崩岗危害的问题。

2.2.2 安溪龙门工业开发治理模式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的崩岗发育分布较为集中,且靠近城镇的区域,通过工程整地,将土地转为工业开发用地,缓解用地紧张[26]。该镇实施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将数十个连片发育的大型晚期崩岗机械推平,共修筑拦沙坝2座保护下游农田及民房不受危害,同时新增工业用地33.2 hm2,10年来多家企业落户该工业区,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3 综合型治理模式

综合型崩岗治理则是合理搭配各类措施,以期在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兼顾。实践例子以江西省赣县农业开发治理模式与福建省安溪恒美茶园开发治理模式、广西苍梧林业开发治理模式为典型。

2.3.1 赣县农业开发治理模式 对于山坡坡度较缓、坡面较长且交通较为便利的崩岗侵蚀区,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崩岗侵蚀区整理成反坡台地,同时搭配上截、下堵以及中间排水措施保障台地安全。台地上种植经果林,林下植草,既确保减少土壤流失又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27]。赣县白鹭乡桃溪村农民钟恩伟投资8万余元,整理了金钩形小流域20多座崩岗,开发为果园种植脐橙,总面积达3.4 hm2,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同时在崩口谷坊等措施的保障下,侵蚀区土壤流失现象得到很好控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3.2 安溪恒美茶园开发治理模式 安溪恒美小流域崩岗侵蚀非常严重,共有153处崩岗,崩岗连接成片形成沟壑纵横的“蜡烛山”。该流域实施了全面规划,对支离破碎、土柱林立山体实施强度削坡,平整成梯级台地种上茶叶,并配套排谷坊、拦沙坝、水沟、蓄水池等措施,填土引水,种植茶树和经济作物,养殖生猪,形成“猪-沼气-茶-林-果”立体种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现今约8 hm2生态茶园,饲养 6 000头左右生猪以及少量鸡、鸭、兔,年产值达1 100万余元。既解决了崩岗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还拉动了一方经济。

2.3.3 苍梧林业开发治理模式 广西苍梧的隆兴小流域及鸡颈河小流域的崩岗综合治理采取“上拦排,下堵截,中间削,槽中引、林草封”的治理办法,大量修筑截流排水沟、谷坊等措施,种植松树、油桐、桉树、木荷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并复耕了原来由于崩岗危害的29.3 hm2农田。近年来苍梧县还大力推广种植速生桉,老百姓种植积极性非常高,林业开发治理进度很快。这样,既制止了崩岗继续侵蚀产生危害,恢复了侵蚀区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4 崩岗治理模式实施对策

通过对调查各地各样的崩岗治理模式,针对目前崩岗治理的地区实际、社会发展需要、法制建设需要及集资形式等提出了崩岗治理模式实施对策[28-30]。

2.4.1 科学选择崩岗治理方案,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崩岗治理模式 南方各省(区)崩岗侵蚀特点、发育规律及治理要求等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各个地区的崩岗实施治理规划的时候宜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科学选取不同治理方案,区别对待治理,推广适宜各地方发展的崩岗治理的措施与方法,实现各地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

2.4.2 借助媒体宣传与进行人文教育,提高人民崩岗预防与治理意识 在崩岗易发区与发生严重区,当地政府宜宣传崩岗预防和治理相关知识[3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鼓励植树造林、建造排水工程。加强崩岗教育,将崩岗的预防与治理作为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宣传与学习。定期组织治理预防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2.4.3 完善崩岗治理法律法规,促进法制化崩岗治理模式的应用 随着法制建设的需求,目前关于水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如《水土保持法》自1991年颁布以来,在2010年因发展需求做了第一次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崩岗预防、治理及监督都有法可依,崩岗治理法制化的实现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改良,从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生态型崩岗治理主要采取生物措施并结合必要的工程措施,使得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良,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恢复,人类活动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例如赣县大均生态型治理模式。经济型崩岗治理是在交通条件好、人口密度较大、植被覆盖度低、生态调节能力较弱的崩岗侵蚀区进行高强度的削坡整平,建立适合工业开发的园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赣县工业开发治理模式。综合型崩岗治理是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采用各类水保措施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同时还能有产出,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例如赣县农业开发治理模式。

生态型治理、经济型治理和综合型治理三大模式均能有效治理崩岗,产生很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值得南方各个崩岗分布的省(区)推广。在崩岗治理模式的应用中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崩岗治理方案,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崩岗治理模式;借助当地媒体宣传与进行人文教育,使当地人民形成崩岗预防与治理意识;根据法制建设的需求,完善崩岗治理法律法规,促进法制化崩岗治理模式。结合这些对策选择实施崩岗治理模式可使得崩岗的治理更加彻底,使其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双喜,桂惠中,丁树文.中国南方崩岗空间分布特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1):83-86.

[2] 梁 音,宁堆虎,潘贤章,等.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09(1):31-34.

[3] 冯明汉,廖纯艳,李双喜,等.我国南方崩岗侵蚀现状调查[J].人民长江,2009,40(8):66-68.

[4] 林敬兰,陈志明,黄炎和,等.安溪县崩岗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63-68.

[5] 刘瑞华.华南地区崩岗侵蚀灾害及其防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4):54-57.

[6] 吕联合.福建省泉州市崩岗侵蚀现状及防治成效[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23(4):47-49.

[7] 牛德奎.赣南山地丘陵区崩岗侵蚀阶段发育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0,12(1):29-36.

[8] 阮伏水.福建崩岗沟侵蚀机理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S1):24-31.

[9] 阮伏水.福建省崩岗侵蚀与治理模式探讨[J].山地学报,2003, 21(6):675-680.

[10] 肖胜生,杨 洁,方少文,等.南方红壤丘陵崩岗不同防治模式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1):18-22.

[11] 施悦忠.安溪县长坑乡崩岗侵蚀成因与治理措施探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20(2):35-37.

[12] 史德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崩岗侵蚀的剖析[J].水土保持通报,1984(3):32-37.

[13] 邓羽松,丁树文,蔡崇法,等.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4):4850-4857.

[14] 龙 莉,丁树文,蔡崇法,等.花岗岩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对农田的危害及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13(12):24-26.

[15] 邓羽松,丁树文,梁传平,等.安溪崩岗洪积扇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理化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4):168-171.

[16] 张汉松,钟鸣辉.南方红壤区不同类型植物篱治理崩岗效益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13(4):75-78.

[17] 蔡丽平,刘明新,侯晓龙,等.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1(4):524-528.

[18] 谢小康,范国雄.广东五华乌陂河流域崩岗发育规律及其治理――以迎龙山为例[J].山地学报,2010,28(3):294-300.

[19] 巫南祥.梅县崩岗治理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4-26.

[20] 姚庆元,钟五常.江西赣南花岗岩地区的崩岗及其治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6(1):61-77.

[21] 梁心蓝,赵龙山,吴 佳,等.模拟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和雨强对地表糙度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4):4840-4849.

[22]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66-69.

[23] 柴 宇,魏永霞,张宝丽,等.坡耕地治理措施及其组合对水土环境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5(1):177-182.

[24] 李小林.赣南崩岗治理模式探讨[J].江西水利科技,2012,38(3):166-168.

[25] 侯晓龙,刘明新,蔡丽平,等.安溪崩岗侵蚀区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与恢复效果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1):5-10.

[26] 林桂志.福建省安溪县崩岗侵蚀“重塑地貌”强度开发性综合治理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23(2):41-42.

[27] 白 俞,熊平生,谢世友,等.赣南红壤崩岗侵蚀区生态退化及其修复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57-58.

[28]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42.

[29] 尹昌斌,唐华俊,周 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1):4-8.

第6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 污染 环境保护 措施

石油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产业之一,然而该产业的生产过程及主要产品的后续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众所周知,石油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量很大,危害人类生活和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应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建立一个绿色化工,绿色地球的理念。

1、石油化工对环境的几方面的污染

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

(1)石化行业的废水主要有石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废水组成,其含有油、氨、盐和酚等污染物,成分非常复杂,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给水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2)石油化工废气按生产行业可分为石油炼制废气、石油化工废气、合成纤维废气和石油化肥废气。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装置复杂,治理设施各异,在石油的提炼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的热量,所以会排除大量的气体,含硫量较大,造成大气的污染。

(3)石油化工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酸渣、碱渣、白土渣、盐泥、污泥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从而污染土地。而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虽有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4)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设备和一些大功率机组的应用,使噪声的辐射强度相应增大。石油化工产生的噪声有:火炬噪声、冷却塔噪声、电动机噪声、放空噪声、管道噪声、调节阀噪声、泵噪声等等。

2、对污染物采取的治理及综合利用

2.1 对废水的治理

(1)建立健全科学的用水排水制度,建立无害型的生产工艺,压缩装置排污量,减少污水处理的负荷,优选工艺流程,选择加氢工艺,减少以至取消碱洗和水洗,优化工艺操作,降低蒸汽、软化水用量、加强凝结水的回收和利用,优选换热流程,取消直流冷却水,提高循环水利用率。

(2)严格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搞好预处理或局部处理,回收有用物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搞好“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合理划分排水系统;加强废水的末端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2.2 对废气的处理

减少石化工业废气污染,根本的措施是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先进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提高机泵设备和管道设备的密闭性;积极开展废弃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酸性废气的处理办法是:利用克劳斯反应机理将还有硫污水气体和含硫污水气体的酸性气体中的硫转化为硫磺。还可以采用采用高烟囱扩散的办法,可以使大气污染物质按预测浓度有组织地排放到高空,向更大的范围扩散、稀释,以减轻局部地区的污染。

2.3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目前石油化工固体废弃物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也存在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硫酸酸化碱渣,并回收环烷酸、粗酚,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酸化条件难以控制。用二氧化碳中和去处理碱渣,并回收环烷酸、粗酚,易产生乳化现象,粗酚和环烷酸难于分离出来,此时需加热破乳,以致操作过程变得复杂化。

(2)碱渣中和法,回收利用酸渣,生产硫酸钠,工艺成熟,但产品带油,有异味。氨水中和酸渣生产硫铵,反应过程的尾气会污染大气。

2.4 降低噪声的措施

(1)严格控制引进装置或设备的噪声水平,在引进国外或成套生产装置时,不但要重视其工艺技术的先进性,还要考虑其噪声状况及其控制水平,并结合我国情况对其提出要求;工程设计中,提高噪声控制设计水平,对特殊声源要进行特殊的噪声控制工程设计,压缩污染源;

(2)从声音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污染:在空气传播途径中采取隔声措施,在其传播途径中,采取隔声、消音、减振、使用吸音材料等措施。

3、对生产装置的更新及生产工艺的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改变,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油化工行业也不例外。在石油的开采中,我们运用更好的表面活性剂,使石油更容易分离,从而在减小石油开采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石油的开采量。同时还可以采用微生物采油法,向油藏注入合适的菌种及营养物,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产生气体或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石油采收率。

4、深入推行石油石化企业中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人们在环境保护战略上改变过去被动反应为主动预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它对各个生产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生产过程,要求节约资源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和落后的工艺及设备,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毒性和污染浓度;对产品要减少从原材料到取得产品及最终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设计和实践中。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所决定了清洁生产在该类企业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又具有:事故不可控,污染已发生;事故对环境的危害严重;发生污染治理困难。这决定了清洁生产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行清洁生产对企业来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5、结语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重,在还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思,自觉担负主人翁,节约资源,提高现场检查频次,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取有效的手段,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污染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对于石油化工,还有很多技术需要我们的开发,但是这条路任重道远。让石化、环境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延山等.石油微生物采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姚庆华.浅谈石油化工装置的环保设计.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年.

[3]石油石化环境保护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年.

第7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关键字】河流治理;治理措施;水文规划

前言

河流的发展直接制约城市进化水平,影响城市布局发展,对城市形成固定格局有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河流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群众集资和地方财政资助两大方式,充足的资金对河流治理奠定物质基础。然而河流治理问题依旧严峻,在治理中,因为治理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偏低,治理理念错误等主观因素,导致在治理中出现投资浪费,治理效果差的局面出现。加之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水利治理难上加难。

一、河流治理问题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哺育了中华儿女。河流曾经赐予人们恩惠,曾经也吞噬过人们生命。河流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它是一项艰难和复杂的工程。社会主义进程速度在加快,对于河流治理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河段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天然河段有裁弯取直现象,有护砌现象等等,从短暂性上看这些举措对河流治理上有保护作用,但是从河流长远发展上看,这些保护行为起到了相反作用,它容易导致河道渠道化、流向多线化,会使得湿地不断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受到了严重挑战。在一些小河道中,防洪与兴利没有紧密结合,河道的治理需要修建护堤,但是这些护堤的修建质量差之又差,阻水严重、河床残留物遍地可见、河床堆积明显抬升、河坝的蓄水功能不断减弱,给排洪蓄水埋下了安全隐患祸根。从专业性上看,员工技能水平偏低现状严重,从而造成工程效率低,工程质量差。新水利工程建造之途遥遥无期,看着水资源被浪费,看着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河流治理任务紧迫。

二、规划设计方法

(一)流量途径采用水分比拟法

流量途径对水文资料要求较高,首先,水文站要时刻关注控制面积和河道汇流信息收集,两者之间的面积一般相差要大于30%之内,控制在这个比例才可以使用传统的水文比拟法进行水流量控制。其次,水文站自身要备足较长的洪水资料系列,一般这个系列要大于30a,资料运用中要实行“三性”审核,对资料的一致性、可靠性、代表性进行严格审查,这个资料将运用到实际河流治理中。最后,对水文站的建设设备,水文站建站历史以及测站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这了解水平之上,还要进行洪水调研、历史考证以及系列延长来增补其代表性。当水文站资料满足“三性”要求时,可以对该站洪水路线设计进行排频适线,得出最终的洪水参数设计结果后,适当的采用面积比指数法将收集的资料和参数结果进行河道断面设计。如果上游和下游都有水文站存在,可以进行将这两站的洪水数据进行比较换算,把河流面积比指数计算出来,如果仅有上游或者下游水文站,可以根据地区经验取值。

(二)暴雨途径采用同频率组成法

河流受到暴雨的影响,河流水量不断上涨,很多中小河流没有控制性水文站,因此可以使用暴雨途径推求设计洪水,这个方法在水文站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水文情况下使用。一般河道地理参数要包括承雨面积、流道长度以及河道平均比降,这三个要素要形成统一比例,采用1:50000比值进行衡量计算。在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量不纳入计算范围,汇流数值计算一般使用长期且流动性缓慢的地下汇流进行计算,这样得出的数值比较准确。暴雨途径采用瞬间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相结合推算洪水数值,暴雨参数选用该地区的参数图集数据,查询出暴雨值和C值等一系列等值线数值。选取的区域应该控制在河道背面数值范围内,最好是几何位置,然后根据等值线进行插值计。当流域面积较大时,收集数值计算时不考虑水库河道断面影响性,只考虑水库的调节性,当流域面积较小时而且水库蓄水量较大时,可以适当的考虑影响值。

三、水文规划设计思想建设

(一)统筹规划,坚持人和自然统一发展

河流整治中,关键点在于河流松弛度的把握,护堤既有防御洪水功效,又能在旱季蓄水。这就是成功把握松弛度的体现,河流治理要与当下实际环境相结合,做好河流生态保护措施,统筹河流主流域和分支流的关系,把河流水资源合理利用理念发挥出来,把河流蓄水和排水以及河道防洪和治理等统筹起来,井然有序的排序河流治理问题,把相连的危险项进行协调处理。河流治理是个大工程,启动该工程之初应该筹集资金,资金筹资通道除了有政府拨款、群众资金汇集、还有有银行贷款等等方式。只要在经济力量上做足准备,才可以开启工程,一旦工程启动就应该持续到工程竣工,不能出现半途而废情况,这对整个水资源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重点防护、兼顾一般

在河流治理中应该遵守一个原则:防洪和抗洪相结合,启动治理方案时,应注重洪涝规律和河流流向动态,对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知。工作的开展需要国土局和土地规划局相互配合,把河流治理工作提到议程,并按制定目标进行改造和完善。河流治理同企业管理道理一致,河流治理一定要注重治理综合性,放眼未来,扩展视野,从长久利益着想,统筹局部利益,为带动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河流治理中注重细节、优化方案,保证治理工作全面和谐开展。高标准要求自己,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该工程是民生工程,它的组建和完善对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可以促进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要狠抓工作质量,这是治理河流的关键。

(三)统一规划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需要统一,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统一是和谐发展的基础。河流治理发展也需要统一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建设目标。在规划中要制定出河流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涉及到治理方法、治理效果、应对措施、治理成效等等。把独立规划融入到整体规划中去,划分重点项目,采用点线结合的方法对河流进行排查整治。方案细分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中小型河流治理应突出它的整体性,以治理为标准,以生态和谐为目标,把整治工作高效落实。

结语

小河流域的建设最关键点是要统筹发展,兼并左右岸治理、确立上下游之间过渡关系。河流的治理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在面对河流治理难题时,水利人员要及时学习水利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不断完善自我。用科学的管理体系管制河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河流治理进程刻不容缓。每一个公民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参与水利事业治理,为生态环境建立奉献自己的力量。把为人们服务的工作作风发扬光大,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闫伟伟.关洪林湖北省中小河流水文规划设计方法探讨[J].人民长江,2012(18)

[2]张金堂.“十五”河北水文规划计划工作面貌一新[J].河北水利,2006(5)

第8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现状;整治对策;措施

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大小的河流几乎都存在工程设施。在这些设施中,很多由于年久失修,配备老化,出现了裂缝、毁堤的现象,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威胁极大。一些河流虽然采取了相关的维修措施,但是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河床逐年提高,行洪能力极差。特别是由于我国一些中小河流的不断增多,很多人在河滩上开荒种地,大大降低了河流的运载能力,给周围的群众带来了困扰,对我国的海运事业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中小河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河流现状

1.1.1 城市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化的发展,给河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很多的工业和生活废水被大量的排入到河流中,河水被大量的污染。而在一些主城区的河段,由于排污管道较多,再加上人口密集程度高,水质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1.1.2 盲目填没河流,减少水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河流的水面被人们肆意的破坏,很多的河流水面不断的缩窄,除了人为的污染因素植物,开荒也是主要的原因。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河流的防洪能力减弱,一旦发生强力降水,就会到处积水,给生活造成不便的同时,保证不了基本的城市运行,内涝现象逐渐加重。

1.1.3 河流被硬化、渠化

现阶段,很多的城市河流虽然做了部分的治理工作,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只考虑到了河流的防洪功能,而忽略了其涵养植被,淡化水源的生态功能,因此河堤是每年增加,人力和物力被大量的投入,采用混凝土、块石的方式进行河道的护砌工作,使得原有的河流被硬化渠化,失去了其亲水的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1.2 存在的问题

1.2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我国河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河流防洪的设施少,修建的标准低,很多地区甚至根本没有防洪措施,一旦遭遇洪水,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在一些流域 内,由于水土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河段内不合理的采砂和倾倒垃圾的现象,使得侵占河道用于建筑的现象日益增多,很多常年没有清理的生活和生茶垃圾,使河道日益萎缩,行洪能力减弱,给城市的防洪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2 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我国之所以河流污染比较严重,防洪能力差,是因为很多的中小河流没有做好合理的规范工作,在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施工薄弱,基本的情况不明,治理的目标和规范没有落实,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的河流规划日益模糊,人们对于城市化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原有的规划不能符合当前的需要,也很难再实施河流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二、整治中小河流的对策与措施

2.1 对策

2.1.1 治理合理,首先要统筹协调好各个部分,特别是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在防止洪水的基础上,做好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发水源利用体系,保证各个河流和河段之间的防洪的标准,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各种山洪灾害的管理,只有将工程实施和非工程实施、防洪和排涝工作进行长期和近期的合理规划,才能够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1.2 任何工程的实施,资金是保证。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时,要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多渠道的进行资金的筹集,而对于一些大工程,可以采取bt形式或是依靠当地群众进行捐款来进行。

2.1.3 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以及防洪与抗旱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除涝的要求,并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2.1.4 搞好综合治理,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保证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顺利完工。

2.2 措施

2.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息意识

河道治理不单纯是水利部门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搞好中小河流治理,首先应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地加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中小河流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树立河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2 提高对河流整治的认识,将治河纳入目标责任制。

由政府统一组织,动员各级领导,认清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对中小河流整治的认识,坚决克服大灾大干,无灾不干,单纯依赖国家拨款才干的意思。根据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特点、现有条件及人力物力等情况确定工程治理项目。结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竞赛,把河流整治工程列为竞赛的主要内容。

2.2.3 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

2.2.4 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依法做好开采河道资源费、采砂管理费、排污费等各种政策性收费的征收工作,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生存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治河专项资金,并积极筹措市、县配套资金,搞好社会融资和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强资金管理。

2.2.5 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水质的好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绝不应该是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纳地,这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治理河流要标本兼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

2.2.6 坚持高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治河工程标准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狠抓工程质量关,是搞好治河的关键。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制定统一标准,实现防洪、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河流的治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市政工程,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确保周围环境的稳定发展。水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水系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城市洪涝安全,确保城市污染的防止,保证城市的整体繁荣,对于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岳文,刘晓平,吴寿荣.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生态治理设计[J].人江,2009,(01):66-67.

第9篇: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措施范文

关键词: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综合治理

1 前 言

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4926座,其中大型水库415座,属水利部门管理的342座,中型水库2618座,小型水库81893座。这些水库为防御洪水灾害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许多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以及工程本身质量差,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有些病险水库下游是重要城镇、厂矿、交通干线,位置险要。影响城镇安全的大、中型水库全国有1218座,其中近300座为病险水库,这些险库急需抓紧除险加固。

从1976年至1985年全国加固了大型病险水库65座,其中包括丹江口、密云、大伙房等重点病险水库。1985年以后,水利部又列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重点病险水库81座,现已竣工的有46座。除险加固后,效益十分显著,以官厅水库为例,除险加固投资仅0.41亿元,却增加防洪库容20亿m3。保障了北京的防洪安全。

由于更改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水库缺少正常的维修改善,工程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新的险库又不断出现。目前,仅大型险库数量就比1993年增加27座,中、小型险库增加更多。按照目前的投入水平,许多病险水库短期内仍无法得到除险加固。

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议

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大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水库加固后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型险库,可利用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合作等方式筹资加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防洪保安)的中型险库的加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至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较多且加固进展缓慢的地方,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2.2 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库加固夯实基础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2.2.1 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1995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在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2.2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 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由于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其历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的大北沟水库,自1972年水库建成蓄水以来,左坝肩绕渗严重,虽经灌浆处理,但由于未能找准渗流途径,处理效果不明显。2000年2月管理单位委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运用现代物探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瞬变电磁法、自然电场法)进行物探,查清了左坝肩的渗径大约在原灌浆处以左70~170m区间内,为彻底根治水库左坝肩绕渗提供了依据。

2.2.3 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 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些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些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据初步测算,采取除险加固和排沙减淤等措施,恢复、增加或保持每1m3库容所需投资仅是新修水库的1/5左右。因此,对水资源紧缺地区有增容或恢复库容潜力的病险库,即使在投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2.4 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 病险水库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建成后投入的更改、维修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雨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病险水库加固规划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及通信预警系统、水文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对不能满足需要的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一并予以改造。

2.2.5 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 前期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在病险水库加固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广泛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加以推广应用。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经济方面有所突破。

2.2.6 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 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两个:即增加水库的安全性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加固后防洪标准的提高,目前常用频率分析法,即通过水库修建(加固)前后发生同频率洪水而引起下游淹没损失的比较,来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同时还要进行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估算和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分析。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险库加固应优先安排实施,以此带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