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第1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的融入程度、学生社团的组织、就业情况与所选择的岗位等方面,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行为等更是与之前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很多大学生的行为已经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如何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革新对大学生的培养理论,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国内大学生个性越来越强,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探讨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培养个性突出的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教育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实现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进行研究,力求从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提出不同培养方案。就目前来看,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已经着手研究,但缺少完整、系统的研究方案,且从事此研究的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国内高校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地整理。

西方国家在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这种思想在学校教育中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办学等各方面拥有较大的自,其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在实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他们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学校培养的主旨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选择培养模式,校方不得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学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设置个性化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也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在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已经超越了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做法,所以国内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经验总结、调查访问和分析归纳等方法,以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材料为参考,以相关调查访谈为依据,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观点主要包括:(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从而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2)当代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多元化态势、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前提条件;(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遵循以下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因人而异的原则,探索分类指导模式;坚持个性化与社会化平衡和统一的原则,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自由发展与适时介入相结合的原则,探索适时介入模式;坚持自由选择的原则,探索学生社团指导模式。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实际应用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需要使用全新的理念,力求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内涵、特征和基本规律,努力构建适应时展的、具有实践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紧紧抓住大学生的心,有助于有效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是更加紧密地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举步不前,而是与时俱进。

第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作为我国的重要精神旗帜,将其融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这是高校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需要高校明确其融入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融入的方法与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重要性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中国梦”效果的增强。要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时,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从而强化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效果,避免其践行流于形式。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实质理想信念问题

作为中国梦的实质,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为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现实依据与理论支持。“中国梦”实现的主要力量就是大学生,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由于学生在参与度、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高校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精神,正确认识现实问题与社会矛盾,使其能够科学利用理论来分析问题,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国梦

社会实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而校园文化则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将中国梦融入在两者中,可以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实践性与社会性,促进校园文化活动时代性、教育性和思想性的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国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其进行精心组织与设计,保证主体的突出以及方式的多样性。首先在形式上,可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载体,如文化活动、主题实践、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保证主题的丰富性与鲜明性,并对活动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加强其正面引导,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在主题上,需要紧密结合“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效结合学生个人的成才梦想与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保证主题的适用性。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梦,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时代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规范化与常态化。当然在实际融入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进行渗透,做到重点突出,如在基本原理的讲解中侧重于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教育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重点讲解“我的梦”与“中国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则对“中国梦”的实践要求、精神实质、内涵与意义等加以突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需要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实质,将其有效融入在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精髓和内涵,明确使命意识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效增强“中国梦”践行的实际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37-39.

第3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和问题 原因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9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办学的规模,以及博士点,考研项目师资队伍和就业等硬性的指标,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科学思想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的脑海里。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不稳定

当前的现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导员队伍未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而半路出家和中途转行的现象突出,因此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以很好的展开,人员流动性强等现象;另外还有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在职教师在地位和待遇和发展前景上都没有切实的保证,从而导致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现象的时有发生。

1.3 教学上方式单一,枯燥无味,效果差

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概论等课程都是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是行不通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明显增强,单项的传输的方法是很难和现在的学生相适应的,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认知度和辨识度都空前提升,教师传输的信息如果不是当前最新的、不是最新颖的、也不是最及时的话是很难符合学生的兴趣的,因此便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2.1 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从事各项工作、当然也是我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重视和坚持的首要观点。他不仅有着普遍的意义,尤其是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凭我们的感觉去评判我们的目标和方法措施是否有效,唯一的办法便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来检验和说明,从而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2.2 实效性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作为一种育人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坚持这个科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就要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者,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转变为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有人”,把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核心内容是“树魂立根”,“树魂”,就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魂。“立根”,就是立民族精神之根,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成效则体现于并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2.3 实效性是永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指我们应确立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人”即是按照所确定的培养目标,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确定主要任务、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实现所确定的目标。

3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善于争取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并且有相应的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这样才会形成强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加强社会、家庭、学生三方面认识,从思想上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QQ、MSN、飞信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用这些学生常用的网络信息手段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开设微博、博客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另外,形成完备的学生工作队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第三,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他们树立理想,并为之终身努力。实现理想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设立若干个小目标,当这些相对容易的小目标达成后,理想也就不远了,但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理想和目标。

第四,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理论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从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刻苦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

第五,不断的改进其教学的方式和运用先进的手段来增强其时效性和感染力,以提高其科学性和专业性。另外最重要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形成强有力的教育骨干力量,以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目的,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来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滨鹏.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

第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主题推进式”教育;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52-02

随着 “主题推进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主题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以鲜明凝练的主题为中心,以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修养,锻造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当前,在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的同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主体教育活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主题教育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它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主题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实际,遵照教育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阶段对学生施以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精神培养和文化素质提高的训练,其目的就是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集中精力,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几年来,各高校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思想状况明显改善,得到了学校、家长的一致认可。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不是以单纯的社会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为目标,不仅要求人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变革,价值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前,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希望通过有效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逐渐成为了高校普遍关注和采用的一种形式。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改进,但总体上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还没有脱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那一套做法,形式单一,办法不多。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必须调整思维模式,调整视角,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用新的价值标准去评价事物,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原则。即要求我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以大学生为核心。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耐心,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样一来,单纯的理论教育(“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传统学生工作方式的管而不导、治标不治本、浮在面上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要打破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的模式,应当以广大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活动来代替以往的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为同学们所接受的教育形式。

(三)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科学发展观要求“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更加立体、更加辩证、更加全面地诠释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智力的发展,还指能力的增强;不仅指知识的渊博,还指知识的创新;不仅指身心的健康,还指素质的提高;不仅指单个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指让每个大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大学生主题教育正是以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锻炼能力,从而实现“德智体”综合发展。

(四)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统筹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

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得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也明显增大,形式呆板的“一锅出”式教育已经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与先进事例的对比,会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学校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要把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等问题的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结合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群体,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的教育形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如何能将这一形式继续有效的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在观念、内容、手段、机制多个方面不断创新。观念的解放、创新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先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着眼于新的突破和发展,确立人才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大学生主题教育的内容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实现内容的创新;要善于借鉴、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步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有强劲有力的现代化的管理、考核机制作保证。

(三)统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方法为主题教育服务

大学生主题教育要统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将党团组织、学生组织、行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两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力量统一协调、分配,做到齐抓共管,保障教育活动的持续有效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资源,建立合理有效的反馈监督机制,以保证及时发现教育中在的不合理的因素,及时调整活动方案,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发现,“主题推进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对教育形式的有效改革和创新。只有树立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加强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绍川.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J].党建研究,2005,(2).

[2] 江金权.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麦肯锡7S模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始终走在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挑战与新问题,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战略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因此,引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是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献计献策。

一、硬件要素分析

1、战略(Strategy)

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规划时,不仅要从时代特征、国家意志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还要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校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而其主要任务是对学校改革、发展与建设的研究以及战略思路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决策与实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战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战略规划时,首先,应该建立战略目标体系。其次,要充分重视并发挥战略规划形成过程所产生的效应,为发展目标的实现形成共识,凝心聚力。第三,正确处理好发展目标的跨越式与资源保障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战略规划就是在为今后的工作绘制蓝图,因此,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中,它对高校工作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先导性作用。

2、结构(Structure)

战略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实施。组织结构是企业的组织意义和组织机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企业组织的构成形式,即企业的目标、协同、人员、职位、相互关系、信息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组织结构是为战略实施服务的,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对应,组织结构必须与战略相协调。高校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就必须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组织创新。而组织结构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应抓住组建契机推进高校组织结构的创新,而且高校组织结构创新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前我国大学组织存在组织层次过多、缺乏创新、弱化学术学科管理等问题。要从构建学习型组织、组织结构向柔性化和扁平化发展、建立基于学科的组织文化管理等方面探索优化组织结构。首先,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政治保证和必然选择,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落实,就应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其次,严格依法办事是搞好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强化法制观念,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的各项程序,构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内部管理行政体系。再次,树立学术权威,淡化“官本位观念”,将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分离。

3、制度(Systems)

企业的发展和战略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而实际上各项制度又是企业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长期强调以政府行为为基础的制度环境中,集中管理和强制服从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这种主要特征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管理“行政权力主导化”、“强制服从”的管理理念。从而导致了高校管理层不和谐、高等教育工作效率低下、自身创新意识不足、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高校管理层的和谐,关键在于要合法性、科学性、全局性、系统性地建设高校制度。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促进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不断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以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形成一种能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生活模式,?达到和谐共处。这种校园和谐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一系列的关系中,全面的和谐,有利于提高老师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使全体师生员工奋斗目标一致,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软件要素分析

1、风格(Style)

高校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是存在差异、各有特色的,某一个体可能偏向于某种类型,也可以是几种类型的结合。高校管理者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利于在实践中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还可以用于培训管理者,提升领导力。高校管理者领导者的承载者是人,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管理目标是育人,这就觉得了其与企业领导风格的区别,他们有其自身的特色,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领导者也应该拥有自身的特色,用以人为本的领导风格来进行管理。首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挥者,要正确运用权力,做到合理优化利用人、物资源,引导工作不断发展;其次,高校是一个充满人际关系的场所,高校领导者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要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形成集体合力,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第三,高校领导者应具有自我的人格魅力,不能依靠权力的影响和行政命令来领导,而要靠非权力性影响,即人格力量。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来看,当代大学生有知识、有思想、有需要,既复杂又具有一定独立性,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者在适当的情景中要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尊重、相信和依靠教师,以人为本,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2、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

由于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领会了这种思想并用其指导实际行动,战略才能得到成功的实施。因此,战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战略研究人员这一个层次上,而应该让执行战略的所有人员都能够了解企业的整个战略意图。高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全体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为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这就需要高校在准备战略实施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使高校的所有成员都能够理解它、掌握它,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共同价值观,这是工作得有有秩序进行的基本精神支撑。大学共同价值观,反映大学的层次,决定大学的质量,涵盖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加强大学共同价值观建设,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旗帜,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保障。加强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必须大力弘扬大学精神和大学理想,增强对大学共同体品质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共识,深入扎实地推进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工作;必须用大学精神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水平。

3、人员(Staff)

战略实施还需要充分的人力准备,有时战略实施的成败确系于有无适合的员去实施,实践证明,人力准备是战略实施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一支机构合理的工作队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必须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原则、途径要发生改变,相应的基础建设也应该不断更新,才有可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如优良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外部条件可以解决人们的不满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激励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困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之一。首先,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许多主客观上的原因,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没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价值,还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价值,还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潜在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价值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可以从学生的精神风貌、思想境界表现出来,但关系到一代新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长远的潜在价值往往被人忽视,从而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期行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走上专业化、学者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4、技能(Skills)

在执行公司战略时,需要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有赖于严格、系统的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其自身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又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强烈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应当重视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技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有:(1)过硬的政治素质:首先,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无论面临的情况多么复杂,只要把握政治这个灵魂,始终从政治角度分析判断问题,就会保持清醒头脑,不会犯政治方向性的错误。其次,要保持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敏锐把握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苗头,迅速反应、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始终掌握工作主动权。再次,要培育高尚的政治品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始终做到眼界宽广、胸襟广阔、淡泊名利、坚持原则、虚怀若谷、敢于承担责任,以高尚的政治品格和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2)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念,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与教育工作中,始终贯穿对大学生进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的教育,树立强烈的社会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也是服务”的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3)要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在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上大胆探索,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更新拓宽内容,体现知识经济特色,充分利用发达的高科技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变以教育为主体的单向流动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和谐的互动,彻底改变单一的无个性色彩的说教模式,构建适合教育者个性特点、品质发展要求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要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的综合化趋势更加明显,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还要向其它学科拓展,走专而博的道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尽快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教育技术手段,这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

三、结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7S模型”具有整体性,硬件要素(战略、结构、制度)与软件要素(风格、人员、技术和共同理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麦肯锡7S模型告诉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整体,统筹谋划,各要素间的创新要配套进行,“软硬”两方面和谐统一、相互促进,才能促进高校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马克斯・兰茨伯格.麦肯锡管理必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2](美)弗里嘉.麦肯锡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阳士昆.世界500强12种经典管理工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张耀灿,郑永延,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沈蕾,刘畅.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

[6]李红莲.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J].青年与社会,2012(02).

[7]理清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2(01).

[8]石霞香.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机遇与挑战[J].青年与社会,2012(02).

[9]黄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5).

[10]逯姝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和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第6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艳(1979-),女,四川岳池人,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8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通过错位竞争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C3JSKY02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33-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及其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突破障碍,树立理想目标,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合理规划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下共通点:

(一)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活中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立志,二是成才。立志,即尽早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成才是根据理想与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突破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激发自己的觉知,建立自信,培养实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通过爱国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将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发展而成为可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起着引领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体现了目标的一致性,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职业生涯设计思想渗透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做到相互融合,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内容的相通性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将兴趣与学业有效地结合,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开发自身潜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可以以职业认知教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和爱校荣校为内容的国情校情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如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建设。还可以通过就业实习、社会实践、见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工作实践,加强职业认知教育。从职业目标、职业情感入手,一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职业目标和祖国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生的伟大追求相结合;另一方面,把职业情感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深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和方向的过程,两者的内容达到了质的融合。

(三)教育原则的统一性

不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两者的教育原则是统一的,共同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教育的主体是双重的,即学校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一方面,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要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实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规划,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方式,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第三,坚持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一概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有针对性的,不能将问题流于表面,而要将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层面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的问题不是完全统一的,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情况,此时,需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解决思想层面上的认识问题,这样,实际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得以增强。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全面发展”作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发展目标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明确。

1.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引领学生。配备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仅是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力组织保障。他们不仅应具备渊博的学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他们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以个体化的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认识自我”,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为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审视自我是否符合全面发展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就会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3.以多样化的课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可以通过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渗透化,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从单独的文化素质知识的传授到注重知识的内化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第三课堂(社会学习)活动在巩固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将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建设第二课堂丰富的精品文化活动,结合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全面整合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育资源,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实现育人机制的全面化、系统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不是抛弃基础,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为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1.继承传统内容,深化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的教育。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政治观、法制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根本。《意见》中明确提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自身和所处时代环境的背景进行合理地规划,因此,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始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用具有现代化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引导、感染和激励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要对他们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有的大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认识不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紧迫感和时代感;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对他们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基本方法,把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等作为一般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但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解决所有思想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只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增强其有效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蕴涵着很多特殊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1.预防教育。所谓预防教育是指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事先进行教育,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发生,或者在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刚冒头时,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遏制其发展和蔓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微杜渐”和“防患于未然”。例如,大一新生刚进校时,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新的奋斗目标而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荒废学业,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预防教育法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双方共同讨论和磋商,解决咨询者遇到的难题,如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等,帮助咨询者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提高。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晰提供了很多探索的途径,通过自我剖析,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

3.综合教育法。综合教育法是指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把各个方面或各种方法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最佳教育作用的教育整体。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重点要解决“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允许我做什么”“怎么去做”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大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各项工作都呈信息化、社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12).

[2]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6).

[3]张敏坚,张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王晓红.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9(5).

第7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特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思想和态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得及时、准确、入情入理,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臻完善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其中的必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一)运用教育心理学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充满着诸多矛盾。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与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者、被教育者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深层次上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中,在浅层次上表现为人们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自觉的将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运用先进的教育心理学技术和工具,将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量化分析,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 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做总结和概括,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二)运用教育心理学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目的、行为的教育心理学观察大学生时,可以了解一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了解他的动机与目的,预测其行为,从而及时抓住刚刚表现出来的思想苗头,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增强其效果与预见性。

每个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接受教育的方式各有不同,因此个性也不尽相同。通过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结合,可以从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的差异分析中得到启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各个差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因人施教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中,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中揭示的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心理现象规律,来进行组织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胜、启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扩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 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一)缺乏跨专业人才,欠缺专业指导 。首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只研究本专业,而专业心理学教师又极少跨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在实践中能够跨专业、 游刃有余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工作者少之又少。其次,运用好心理学所必需的技术化设备欠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效性不显著 。教育理论界发表、出版了无数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论文和著作,提出了无数的方案、经验和建议,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总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处于一种尴尬局面,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没得到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大量实践难题却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智实、德虚、空洞”仍是很多高校工作的真实写照。

(三)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日益多元化给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流动分布、交往方式、发展需求、生存状态等发生较大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学生健康的主流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有着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二是非常关注社会;三是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四是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但是在健康的主流背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 对策

(一)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多、兼有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少,在实践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课程化能保证一定的实施效果,课程化比较适宜解决知识范围内的问题,课程化适宜解决学生普遍共同的问题。通过系统的讲座、活动课程的形式将教育心理学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若是道德教育试图以讲解、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效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同于以求真为目的的认知发展,也不同于以获得情感愉悦为目的的审美的发展,而表现为在特定的道德情况下做出“应该如何做”的选择能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必须采取多元化教育方式,如采取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以及测验法等多种教育工具的综合应用去促进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三)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

首先,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多元化思想碰撞交汇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在思想上产生迷惘,认识上出现多元化倾向。基于这些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研究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进行科学引导。其次,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挫折少。当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竞争遭受失败、恋爱受到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遵守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和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祝林山.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2] 杨凯.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2006(5).

第8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从积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大众媒体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缓解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的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育素材,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平台不断充实教育信息,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大众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课的方式或者开展讲座、会谈等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没有关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实施更多是以教师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实施效率比较低。而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

2.从消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与内容的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众媒体数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个层次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种类繁多的省市电视台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站等。一方面,虽然大众媒体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大众媒体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关注度,将低俗的内容进行传播,这些低俗不良的媒体传播内容,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媒体的市场化倾向严重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众媒体也以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众媒体的一些不良倾向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观众,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节目哗众取宠,以此作为扩大发展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虚假新闻、人为的负面炒作等不好的内容屡禁不止。一些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思想产生了变化,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解决大众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1.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大众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是比较丰富的,专业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众媒体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从业者职业素质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大众媒体的从业者也把实现经济目标作为从业的重要目标,他们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众媒体的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培养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教育大众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增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加紧制订有利于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整体素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队伍建设,保证大众媒体为净化社会环境承担应有的责任,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此外,还要重视对大众媒体从业者进行定期培训,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2.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

第9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对策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QQ、微信、微博等媒介的广泛普及,一个以个人为主的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持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者。大学生作为新媒体运用最多、最广泛的群体之一,参与新媒体活动最活跃。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如何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把握主旋律、把紧教育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可靠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至关重要。

一、自媒体及其特征

2003年7月,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由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联合提出,他们是这样定义的:“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即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将自主采集或者过滤转化的内容进行传播的个人媒体或私媒体。公众在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基础之上,以微信、微博及手机客户端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与其他媒体形式相比,自媒体的特点如下:

(一)门槛低和入手易。

只要有一个智能手机加上网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信息。智能设备及网络平台的使用简便、入手容易,从小学生到成年人均能使用。这一特征使得自媒体信息人员十分广泛,可以不受身份、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大众化和个性化。

自媒体作为大众化平台,人人可为新闻者,人人可成事件见证人。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大众从曾经的旁观者成了信息的参与者和当事人。大众文化层次、生活习惯、个人修养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信息充满个性,导致信息良莠不齐。

(三)信息量大和约束机制少。

自媒体的发展及运用使公众由幕后走到台前,网络虚拟环境使得公众在这一环境中无拘无束,成为他们发表意见建议的自由地。与网络迅速发展相比,规范管理与约束机制明显滞后,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也纵容了公众信息的泛滥,突破道德底线的舆情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越来越表示怀疑。

由于自媒体上述特点,尤其是自由传播、自主传播、多元传播的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

二、自媒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自媒体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哪里有学生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就应该延伸到哪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发展和创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微博、校园论坛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自媒体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信息平台和工作载体,原本相对单一、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更多元、广阔的教育空间,增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建立全方位的现代宣传教育系统和网络交流平台,使大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国内外形势及舆情热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若高校有效利用自媒体,则便于高校掌握舆情、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引导。

(二)自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通过课堂、会议、报告等形式,讲授者“照本宣科”,大学生只能作为接受者被动地接受和传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自媒体信息传播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结合,较之传统的单调信息量的课堂,为大学生带来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新的教学体验。自媒体内容大到国家政策、时事形势,小到校园学习、感情生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由此自媒体也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道德的指南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媒体随时把脉大学生的所感所想、所困所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势利导,真正做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润物无声”。

(三)自媒体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自媒体环境中,打破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角色的虚拟化特征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保持相对平等的状态,缩短了心理距离,交流更加直接和真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强化了效果。自媒体并非只是崇尚自我表达,本质上渴望及时交流和互动,期待信息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双方平等参与和角色互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当参与到信息完善和信息传输的时候,大学生又成为教育者。这种过程非常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从中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地制订教育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使用手机上网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另据统计,60.0%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在10~19岁网民中,有65.9%的网民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这一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普遍应用并在网络中寻求分享,网络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分享感受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对意识形态教育认识还存在较大不足,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教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方面认识严重不足,往往在面对洪水般凶猛的网络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表现为被动接受与主动排斥相结合。一方面,表现为面对党和国家的任务要求及学校教育灌输,不得不学,另一方面,受网络信息的迷惑,在学与不学之间徘徊,形成了相互矛盾的思想冲击。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日益凸显。

(一)教学平台多样化,冲击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社会发展现状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上作出了积极贡献,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但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自媒体的发展运用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任务和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受传统观念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高速发展的网络文化相比,意识形态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管理体制、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教育层面。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带来的冲击,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单向性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缺少网络用语,激发不了大学生的兴趣,在网络环境中常常表现为“失语”和“缺位”,导致需要传递的主流声音常常呈现“独白”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上口沫横飞,另一方面是同学们低头把玩手机,其教育教学效果不得而知。与大学生成为自媒体发展推进的重要力量相比,教师面对自媒体反响显得严重脱节,远远跟不上网络信息发展的步伐。

(二)信息渠道多元化,影响部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从目前频繁使用自媒体的大学生学习生活看,大学生普遍上每天都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包括学习、生活、感受等方面的信息,并且通过自媒体实现获取信息、与朋友交流或是发表看法等需求,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这些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状态、或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是刷存在感、或是炫耀自己的生活。同时,网络将世界同步化、统一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义、不同的价值观都在一个时空下并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一旦处理不当,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容易发生偏离,如此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三) 网络道德意识淡漠,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自媒体环境下,普通个体都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和各种论坛等信息传播工具发帖子、分享新闻和进行评论等活动,每个人的账号都是信息和传播的一个门户,一个载体,信息资源也呈现“分子化”的趋势,正是这种匿名性和开放性导致人们道德约束力大大削减, 在网络上滥发一些东西, 如此不良信息就会潜移默化地淡薄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意识,严重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型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使其思想困惑,道德意识模糊,法律意识淡薄,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发挥自媒体优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思想教育工作从固有模式中寻求新出路,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转变为创新教育,平等交流的新局面。通过慕课、微课等新形式,推进教育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网络、手机等新技术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QQ、微信等自媒体教育工具,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多向互动交流,以新的传播方式进行思想引导。积极开展主题班会,采用一对一线下交流的方式,实现线上先下互为补充,良性循环的新模式。

(二)着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素养。

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铸魂人,教师队伍水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对新媒体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对国际国内政治风云的分析与把握,都决定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成效。高校应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从思想认识、自媒体工具的灵活运用、网络教学的掌握、当前热点问题的把握等方面全面推进教师素质训练,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素养。增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引导能力,紧紧围绕大学生的视野和个性,积极搭建平等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互动平台。

(三)积极利用自载体,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自媒体的广泛运用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了新机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受到挑战,新媒体又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犹如给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灵活多变的平台,虚实结合的语境,亦师亦友的人际关系,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增加了新的与大学生接触的途径,也更好地拉近了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高校应从积极培养网络舆情监控员、网络舆情评论员、微博大V、网络记者等,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队伍,通过自媒体把握舆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 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营造干净安全的网络环境。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营造尊师重道的育人环境。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营造健康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