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医药研发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研发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研发行业分析

第1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医药板块经历了2010年业绩超额透支后,2011年开年以来股市表现低迷,行业增长也受到市场质疑,目前行业估值已接近27倍PE;但是通过对目前人口结构状况、消费未来增长带来的巨大需求以及行业目前的增长状况等因素分析后表明,目前医药产业增长依然稳健,行业未来增速有望保持在27%以上,而且这种需求将随着人口的结构变化以及消费刺激而加速,因此预测板块估值修复在即。

首先在人口老龄化上,预计到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亿人,2016年达到3亿人,我们认为,老龄化因素的加速将是医药市场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而背后的消费升级将是行业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其次,2011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制造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7.74%和22.29%,低于整个工业平均收入和利润增速,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通涨导致了资源类和很多消费品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远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致使医药行业相形见绌,同时医药行业受制于降价因素影响行业增速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此行业增速对比其他行业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医药行业增长依然一如既往。

最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前期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仅仅是整个医药行业2011年的预演之作,未来很有可能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等行业政策,因此行业政策刺激将有利于医药股进行估值修复。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上调的莱美药业、翰宇药业进行简要点评。

莱美药业(300006)

收购兼并加速公司做大做强步伐

公司专注于注射剂的生产,主要产品分为抗感染药系列和特色专科药两类,以喹诺酮类为代表的抗感染药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抗感染药系列产品新,市场空间广阔。甲磺酸帕珠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感染药,该品种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喹诺酮类抗感染药之一,预计未来高速增长的态势将维持,未来公司该产品有望随着募投项目的达产继续放量。氨曲南制剂是抗生素制剂中增长最快的品种,随着医改、社区医疗、新农合的推进,氨曲南制剂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未来该产品有望受益于氨曲南制剂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增长前景看好。

募投项目原料药部分今年有望达产。原料药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投产,氨曲南原料药以及伏立康唑原料药将实现对外销售,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制剂产能目前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将通过车间改造等手段增加产能。

收购兼并加速公司做大做强步伐。2010年下半年,公司先后收购了康源制药以及禾正制药,收购康源制药有助于加强公司在包材上的优势,收购禾正制药在丰富公司中药产品线的同时也有助于后续新中药品种的销售。

公司已具备国际化合作的条件。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高标准建设的制剂生产基地,从全球目医药行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看,我们预计将来公司有可能会与国外大的制药公司在研发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展开多方位的合作。

翰宇药业(300199)

受益医保扩容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2万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1275万元,同比增长407%;每股收益0.13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03元。净利润增幅大于收入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的大幅增加导致营业外收入同比增长203%;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升高1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33%,同比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

受益医保扩容,公司胸腺五肽、特利加压素放量销售,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是国内少有的“三位一体的”多肽药物专家,业务涵盖多肽制剂、多肽原料药以及客户定制多肽。一季度国内制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91万元,同比增长99.09%,此外客户肽和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320万元,同比增长162%。主要是由于胸腺五肽医保范围扩大,由原来的3个省扩容到13个省,特利加压素进入10个省医保,医保放量,带动业绩的大幅增长。

研发费用加大,后续产品值得期待。公司研发费用大幅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9.88%。公司是我国研发实力最强的合成肽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拥有16个多肽制剂的生产批文;2011年首访药物艾菲肽有望获得生产批文,2012年卡贝缩宫素、胸腺法新、阿托西班等仿制药也将陆续推出,研发投入加大,未来新产品叠加效应将愈加明显。

电子行业:业绩增长放缓

在投资评级下调的25只股票中,电子行业有3家公司入围而名列榜首,具体原因何在?

今年一季度,A股电子板块实现总营业收入558.30亿元,同比增长21.42%,净利润23.58亿元,同比增长20.29%;同期沪深300板块板块营业收入558.30亿元,同比增长28.67%,净利润4239.19亿元,同比增长23.72%。

从子行业来看,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子行业是磁性材料行业,营业利润增长最快的行业依然是半导体行业,10个子行业中有6个子行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显示器件和光电行业出现了利润负增长。

板块估值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居高不下加剧风险。从我们统计的BH电子指数估值来看,目前电子行业估值为47.12倍,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有13.76倍,电子行业板块不具有估值优势,从细分子行业来看,半导体、照明、磁性材料估值相对较高,印刷电路板估值较低。从BH电子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来看,目前电子板块估值溢价率为342%,仍然处在历史高位。这种高估值以及高的溢价率,加大了行业的估值下行风险,而且从一季度业绩来看,行业今年实现30%以上的营收同比增长确定性较小。

本期我们选择居评级下调的聚光科技进行简要点评。

聚光科技(300203)

公司面临三大风险

未来2-3年,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环境监测系统市场规模CAGR将达20%以上,我们预计到2013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同时随着生物沼气、生物制油等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过程分析仪器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CAGR将超过15%。

第2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

金融支持是影响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高、财产抵押难等方面原因,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强的资金约束。在深入分析中药企业研发、创业孵化、初创、加速成长、稳定等阶段融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银行信贷、信用担保、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方式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关键词:

中药产业;融资;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复杂性等特征,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离不开包括风险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在内的金融支持。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然而从现实效果来看却并不理想,中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强的资金约束。

1中药产业发展融资难成因

1.1信息不对称导致中药企业信用评级不高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2]。众所周知,现代经济为信用经济。无论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通过银行体系进行间接融资,信用在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药行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难以提供可靠的经营及财务信息;二是从原始的中药材到各种制成的中成药,其相关的质量标准、等级规格等的辨识均建立在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一般市场参与者不具备相应知识储备,无从判断;三是中药组方配伍具有特殊性。“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符合中医配伍理论的中成药,按照现代食品药品的相关检测标准,可能面临非法添加药物成分超标问题。尽管整体上来说,中药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但仍然无法排除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及安全性的担忧。信息不对称导致中药企业信用评级不高,造成融资困难。

1.2企业规模小导致中药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会面临生产成本的相应变化,即所谓规模经济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从经营传统来看,包括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中医药行业企业在内,大多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由“小而全”的中药作坊发展而来,能通过GMP认证的集约化、规模化的中药企业相对较少。因此,大多数中药企业对资金需求的额度较小。此外,中药种植、加工的季节性强,导致中药企业资金需求的时间灵活、频率较高。中药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客观上限制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其融资成本。

1.3经营风险高抑制了投资意愿

根据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高,收益越大,反之亦然。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要考量投资的收益之外,还要注意防范投资的风险。在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之内,随着风险水平提高,投资的收益增加,一般会增加投资量。一旦风险水平超过可承受的水平,随着风险的进一步提高,尽管投资可能的收益进一步增加,但投资量反而会下降。中药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低。在美国平均一种新药研发需投入超过10亿美元,而且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3]。中药企业的管理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有者往往是技术发明者,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二是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规避机制不健全。这意味着中药企业投资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的风险较大,因此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强。

1.4财产抵押难加大贷款的难度

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我国中药企业数目已经大大减少,行业内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然而中药行业上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仍为少数。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为绝大多数。而现阶段我国还没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且中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很大,研发早期一般商业资本不愿投入。资金提供者为降低风险通常会要求企业提供财产抵押。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特点使其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有限。同时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由于依靠自有资金创建企业,极少拥有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资产的变现能力低,因此可抵押资产的抵押率低,加大了贷款的难度。

2中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特征分析

中医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产业。中药企业在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内,资金需求的特点和规模是不同的。具体如图1所示[4]。

2.1研发阶段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发是中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研发阶段,由于企业面临技术、市场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一般商业性的资金如风险投资等不愿意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扶持,如创新基金。受资金紧缺等因素的困扰,我国中药基础研究严重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薄弱,致使发展后劲不足。

2.2创业孵化阶段

在创业孵化阶段,中药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要面向市场,识别和找到潜在的商业机会。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将新技术开发成产品雏形,并进行不断的测试以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同时,为了充分获取自己技术研发的收益,企业必须完成注册,进行相关的专利、商标等申请。这一阶段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企业间接融资能力不强,需要创业投资。

2.3初创阶段

中药企业进入初创阶段之后,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对资金的需要量会显著增加。尽管理论上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风险资本、发行债券股票、申请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且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企业进行外源性融资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可以申请部分银行贷款,但贷款的额度相对较低,对于企业发展的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2.4加速成长阶段

在中药企业加速成长阶段,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经营业绩稳步上升,管理机制日趋完善,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企业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趋近,市场销售量、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由于良好的业绩及成长性,企业不仅可以继续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而且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并购、组建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获得来自其他企业的资金支持。

2.5稳定阶段

当中药企业经过前期发展进入稳定阶段之后,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企业的组织结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基本摆脱了初创期融资难的窘境。由于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企业能够及时偿付各种债务的利息和本金,财务风险大大降低。此外,随着企业获利能力和信誉的提高,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资本市场进行外源性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此时,为了避免提前进入衰退阶段,企业应当通过提留公积金、银行贷款、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募集资金,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3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

3.1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仍然是当前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5]。银行信贷资金可以从三个方面支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的信贷投入力度。重点投向中药产业园区建设、大型中药制药企业、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以及中药材种植企业,引导中药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二是建立符合中药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与贷款评审制度。如对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公司+农户+基地+银行”的信贷模式[6]。三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票据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中药产业发展。

3.2加强中药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将中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并未协同融合,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贷款风险,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和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中药企业要想获得贷款十分困难。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担保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为创新基金、创业投资以及银行贷款提供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留置担保、定金担保等形式多样的担保方式和业务内容,降低银行和中药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3.3大力发展创新基金

中药产业创新基金政策目的很明确,培育中药产业中小企业,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通过对中药产业中小企业的扶持,企业发展了,创造新的税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创新基金是一项政府性基金,专门用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种子期的发展。基金分别按照不同的标准以无偿拨款、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的方式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药产业创新基金量小,主要目的是希望地方资金、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能跟进来,以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使政府的创新基金起到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创新基金通过培育中药产业中小企业,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更加优质的项目,带动风险投资的发展。

3.4大力发展中药产业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源起于欧洲,但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的资本始源于私人资本、公共养老金、保险公司、捐献基金、公司及个人风险投资者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半导体、计算机、医疗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高度支持,推动了新兴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7]。截至2013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各类机构数达到1408家,管理资本总量达3573.9亿元[8]。从投资行业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一直是受到风险投资青睐的行业领域。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具有良好的抗经济周期能力,在诸多扶持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自然受到风险投资的重点关注。但是,由于知识产权难以界定、科技含量不高、行业管理人才缺乏等方面原因,导致中药产业项目与风险投资对接机制不顺畅,中药产业获得的风险投资还是过少。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构建国家级、省级、县市级多层次的风险投资平台,采取多方面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可持续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3.5积极支持中药企业上市融资

随着我国中药行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许多中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感到资金方面的紧缺,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建设成为中药企业谋求发展的捷径之一。上市融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增强资本的控制力,提升资产流动性与溢价水平,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益佰制药、千金药业、康恩贝药业、武汉健民等中药类上市公司均得到了市场的追捧。近年来,中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作为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中药企业的上市已经开始走向海外。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9]。可以预见,随着中药企业上市融资步伐的加快,中药行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志培,陶群山,彭代银,等.我国中药产业自主创新历史演进、特点与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5(11):2252-2257.

[2]石天唯,安亚人.美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模式[J].税务与经济,2016(2):44-50.

[3]叶祖光.中药新药研发困境待破[N].医药观察家报,2015-2-5(4).

[4]陈弘,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5]冉瑞恩,邓翔.基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6(3):44-50.

[6]刘克俊,王维林.金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探析[N].金融时报,2012-12-31(6).

[7]李冬.美国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8]张明喜,郭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近况及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5(2):20-26.

第3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利用SCP范式对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现状进行描述、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政策调整的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关键词:制药业;SCP;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03-01

1 理论简介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是贯穿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完整而富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学派的贝恩(J.S.Bain)提出,他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同时兼顾具体环节和系统逻辑的分析框架,即SCP范式。

根据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但不少人习惯于简化SCP结构,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也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结果、行为、绩效的影响,从而误解了SCP范式的真实意图和思想。

2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特征及形式。”其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

2.1 市场集中度

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作为衡量我国制药业集中状况的指标,用我国医药制造业每年销售额最大四家企业占医药市场总销售的份额(即CR4)来表示,其数据是根据历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CR4(销售额前4的医药企业销售额之和/我国医药销售额)*100%。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CR4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根据贝恩产业结构衡量标准,我国制药业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说明我国制药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2005年开始CR4开始下滑,是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容量以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吸引着各行各业闲散资金的眼球,新企业不断进入,而在位大企业未能很好的借势扩张市场份额。

2.2 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就是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在其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时,通过某种方法引发顾客对其产品的特殊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分开来,说服顾客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医药产业中产品差别化表现在药品的适应证、质量、剂型、服用方法、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它使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小了可替代性。另外顾客忠诚度在非处方药销售中表现的比较明显。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我国制药业新产品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医药产品差别化水平在逐年缓慢提高。

2.3 进入退出壁垒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新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劣势,或者是产业中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企业数量达到了5000余家,这比许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总数还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医药生产企业实行强制性的GMP认证制度,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医药产业或者被强迫退出医药产业,从而从政策法规和必要资本量角度提高了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费用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因素构成。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医药产业的退出壁垒应该低得多,特别是在行政法规壁垒上应更为宽松,但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地方、部门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等的影响,我国制药业的退出壁垒被人为地提高了。

3 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又称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策略。制药业作为技术先导性产业,其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所以市场行为中应更多关注其新药研发行为。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新产品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快速增长,虽然2008年全国R&D费用总量不到辉瑞公司的六分之一,但是从其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国内制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新药研发并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大企业逐渐由仿制、仿创结合转向更多的自主创新。

4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在产品价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最终经济结果。本文利用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来综合评价我国制药业的市场绩效。

表1 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专利数情况

表格2 我国制药业目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开始缓慢提升,反映出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的逐步提升,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4%~95%之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97.5%),说明我国制药业生产能力过剩,药品总体供过于求,产销一定程度上脱节,这很可能是由于制药业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过多的外部资金注入,短期内行业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供给量所致。

5 结论

从我国制药业SCP的综合研究结果(表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退出壁垒、新药研发以及产品销售率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相差较大,虽然理想值一栏为笔者综合了制药强国实际情况和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但笔者相信,理想值和实际值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所以我国制药业的产业组织政策调整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技术产业司.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EB/OL].省略.cn/sjkl/gjscy/index.htm.

[4]冯国忠,任正华.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及优化[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55-59.

[5]杨建文,周冯奇.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第4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创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

2009年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创业板上市公司,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创业板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和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相对主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往往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与主板市场不同,创业板市场现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资场所。由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营运时间较短,市场前景不确定,盈利能力不稳定,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使得银行不敢为其贷款;而我国主板市场因进入门槛过高也易将它们拒于门外,这样就特别需要一个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为它们提供融资渠道。国家政策扶持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一则是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二则是希望创业板公司中能脱颖而出明日之星,产生像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中微软、苹果那样的巨人公司。

在考察创业板公司时,思考公司的成长性问题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投资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财务会计、业务与技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初步探讨创业板公司成长性问题。

一、财务会计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上述规定是两套财务指标,适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若采用第一套标准“净利润标准”,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只要净利润有增长即可,没有30%的要求;采用第二套指标“营业收入标准”才有30%成长性要求。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于近期净利润波动的情况

以报告期2007年、2008年、2009年为例,“持续增长”按以下标准掌握:

若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8年,净利润2008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如果净利润2009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则不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如果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7年,则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2、对于最近一期净利润存在明显下滑的情况

如最近半年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50%,或者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75%的,创业板公司应当提供经审计的能证明保持增长的财务报告,或者作盈利预测。

二、业务与技术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3、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分析

(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进入障碍、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等;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产业政策、技术替代、行业发展瓶颈、国际市场冲击等;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等;

(5)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6)出口业务比例较大的公司,分析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以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等情况。

2、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分析,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简要情况等。

(1)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用途;

(2)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图或服务的流程图;

(3)主要业务模式,如采购模式、生产或服务模式、营销及管理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4)业务及其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应分析其独特性、创新性以及持续创新机制。

3、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分析,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公司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研发的组织、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所取得的专业资质及重要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项等。

三、发展规划问题

(一)关于“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的问题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只要是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均认可。关键看是否原有业务自然延伸形成的,是否源于同一技术、或同一原材料、或同一客户,只要不是拼凑的。

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之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同时符合以下标准: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其他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

关键要看是否自然形成的,证监会的认定标准为: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以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

(二)发展规划问题分析

分析公司发行当年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在增强成长性、增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拟采取的措施。

结合募集资金运用,审慎分析公司的未来发展及在增强成长性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涉及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现有产品或服务升级、进行技术开发和持续创新、加强管理和技术团队建设、改善公司财务结构等情况。

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合理分析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确保实现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发行人应声明在上市后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情况。

分析上述业务发展规划和目标与现有业务的关系。若实现上述规划和目标涉及与他人合作的,应对合作方及合作条件予以分析。

四、创新能力及其他问题

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创业板。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分析企业是否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突出的研发优势、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结合企业的行业前景及其地位、业务模式、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市场前景、营销能力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持续成长的制约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成长性。

投资者应重点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核心技术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非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业务的特色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对成长性的影响。

另外,投资者应重视相关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治理问题。创业板的监管原则是“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原则和“买者自负”的原则。创业板公司规模较小、业务处于初创期等特点都说明创业板是高风险市场,故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比主板要求严格。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应更注重效益、追求的是高风险和高效益,因此,创业板的投资者主要是对市场有充分了解并希望参与高风险、高增长性公司的投资机构。

参考文献及注解

[1]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第5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状况分析

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通过对1995~1999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摘要的查阅,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公司在其附注中披露了研发活动的具体情况,同时对部分上市公司1999年年报正文的阅读,也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家披露了研发支出的具体金额。梁莱歆和熊艳(2005)在其之后又研究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0~2003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调查发现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披露情况有所改善,但未披露的公司仍占绝大多数,其中2000年披露的公司有43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5%,2001年共81家,所占比例为15.73%,2002年87家,所占比例为17.16%,2003年共有74家,所占比例为15.07%。侯晓红和干巧(2009)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6年披露研发支出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8.74%、10.68%、13.71%、15.90%、17.20%、19.18%、20.19%,可以明显发现总体披露状况正在逐渐改善。

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六章第二十四条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金额”。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企业应将当期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尚未结转为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支出数,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开发支出”项目下。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也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本期内部研究开发活动支出总额以及分别计入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金额,并且规定了内部开发项目支出的披露格式。在各种制度的要求及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之后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支出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通过对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2009-2012年年报中研发支出信息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统计,我们得到的总体披露状况结果如表1:

根据表1可以清楚发现,自2009~2012年4年之间,在总体披露数量状况方面无论是信息技术业还是生物、医药制品行业上市公司都是越来越好,不仅绝大多数公司披露了当年的研发支出,并且披露的比例近4年有明显的增长。同时,生物、医药制品行业的总体披露状况略好于信息技术业。而且我们通过其他方面的行业间的统计资料比较后发现,信息技术业及生物、医药制品业近几年对研发支出的总体披露比例也远远高于总体上市公司的披露比例。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都希望通过更多的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使外界认识企业,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可利用这一现象合理引导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以提高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虽然披露研发支出信息以提升企业价值的意识在逐年增强,但是在上市公司之间研发支出披露方式的选择情况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制约着报表使用者利用研发支出的相关信息进行相关投资战略决策。表2、表3分别反映的是研发支出披露所用的会计科目和披露方式的选择情况:

表3中所指的研发支出披露所用方式包括选用开发支出、管理费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3个项目中任意一种方式披露研发支出。通过对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2009-2012年年报全面、仔细的翻阅,我们发现在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方面主要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披露名称不统一。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上市公司对研发支出的披露名称各不相同,包括技术开发费、产品开发费、产品研发费、研发费用、新产品试制开发费、研究发展费、开发支出、技术研究费、科技开发费、科研费、新品试制费、技术开发及研制费等。

2.披露的明细内容划分标准不一致。在查阅报表附注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上市公司在“开发支出”这一项目中披露的研发支出下明细内容的划分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公司在这一项目中只核算了开发阶段的支出;有一部分公司则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全都通过这一科目进行归集与核算。另外,一部分公司对于这一项目的明细核算是按照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细分的,而另有些公司则将这一项目按照具体的研发项目进行细分。

3.披露方式仍不规范。我们发现,2009年同时使用两种或三种方式对研发支出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极少,而且2009年超过95%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对“管理费用”明细项目进行披露。而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这种情况逐步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使用两种方式结合披露的上市公司大幅增加。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开发支出”、“管理费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3个项目中均有对研发支出等信息的披露,而只有当本期无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时,才会出现“管理费用”中无研发支出金额的情况。

二、上市公司研发活动效率状况分析

研发活动效率通常指研发过程中各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研发过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不确定性和溢出效应是这一投资决策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但由于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成果计量的特殊性、研发支出的披露方式差异、市场的接受程度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研发支出的增加数额与研发成果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一对应的结转关系,但我们仍可通过对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制品上市公司2009~2012年年报中研发支出的增加与结转情况的对比分析出上市公司研发活动效率的一般状况。具体4年间的研发支出增加及结转情况如表4、表5、表6和表7所列:

由表4我们可以看到,2009~2012年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开发支出是逐年增加的,4年间绝对值环比增加数分别为1545426330.65元、1565422635.70元、3433822571.67元;环比增加比例分别为116.97%.54.61%.77.48%。同时,还能够发现研发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是通过“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披露的还很少,这表明上市公司对于研发支出的方式选择一定程度上更习惯于传统思维的选择。表6表明近4年来信息技术业研发支出形成成果的情况。2009年转入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所占比例为42.92%,2010年所占比例为40.61%,2011年为37.48%,2012年为32.74%,虽然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果的绝对值总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研发活动效率状况却有弱化的趋势,这种下降的状况应引起相关监管和决策部门的重视。

表5反映出生物、医药制品行业开发支出每年增加的状况。2010年较2009年开发支出增加268891590.50元,增加比例为51.22%,2011年较2010年增加528915632.10元,增加比例66.62%,2012年较2011年增加600402815.68元,增加比例45.39%,表明生物、医药制品行业开发支出投入状况越来越好,每年的投入均有显著增加。表7中能够看出近4年来生物、医药制品行业研发活动形成成果的状况,2009开发支出减少中7.3%资本化计入了无形资产,2010年有9.46%,2011年则上升到了18.08%,2012年又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为13.25%,这说明生物、医药制品行业近年来研发活动效率总体上有着显著地提高。但是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相比,研发活动效率状况较差。

通过以上对开发支出增加、减少状况的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活动投入金额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开发支出形成的成果较少,平均只有31%左右的投入最终形成了无形资产,总体上讲,研发活动效率还很低。

三、完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提升研发活动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由前面的状况分析已经看出,目前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情况较差,名称、披露形式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对“开发支出”的披露,但并未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财务报告中也缺乏足够的有关研发支出方面的完整信息,这往往使得投资者很难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做出合理的评价,也会使上市公司丢失一批潜在的投资者。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笔者认为应按照以下方式详细披露:在“开发支出”科目下设置“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等二级科目同时在“资本化支出”科目下按照研发项目设置明细科目核算。这种情况下,便增加了“管理费用”项目下披露的“研发费用”项目金额与“开发支出”项目下披露的“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金额的勾稽关系。同时,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研发费用”项目金额应当小于“开发支出”项目披露的本期增加数,因为增加金额并不一定全部采用现金支付,在全部付现的情况下,两者则应该相等,相应的也会存在勾稽关系。还应当规定上市公司存在研发投入时,要同时在这3个项目中进行披露。这样一方面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上市公司的研发状况,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为以后研发支出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便利。

(二)为研发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上市公司研发活动的资金来源有三种:公司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及政府资金。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研发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而阻碍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资金。上市公司自身可根据自我发展战略合理支配已有资金,注意开源节流,注重成本管理和资本运营,也可以利用自我的市场竞争力、较好的盈利模式以及创新的产品寻求风险投资的支持。金融机构也应该给具有潜力和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在研发借款方面给予更宽松的条件,可针对公司的研究开发创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指导,如税收优惠的倾斜和政府补助等。解决了资金问题,上市公司的研发动机、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

(三)进一步加大研发活动的投入

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开发支出投入数平均仅占营业收入的0.65%左右,说明研发投入强度非常低,而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和经营效率是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创新投资能够带动上市公司技术进步,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改善经营状况,进一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形成技术和效率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维持上市公司的成长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研发形成的技术优势能够延长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这样又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不论从上市公司战略或者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都要把研发活动投入放在显著位置。上市公司管理层也要高屋建瓴,为研发配备更好的人力、财力资源;也要审时度势,看清国内外的形势,可以与相关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由于新产品市场需求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财税政策等手段促进新产品的消费,从而激发上市公司研发积极性、推动其积极开发新产品。

第6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医药产业 集群优势 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1-0499-03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首要的是创新和领先,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增强自主创新研发新药能力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每年的R & D费用节节升高,R & 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原动力。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融资,打破资金短缺这一“瓶颈”。

1 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于处在开拓阶段的企业的潜力,继而注入风险资金推动其成长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 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

风险投资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一个好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变成商品,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得以度过难关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资金的引入除了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对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重大问题的决策。同时监督企业研发过程,提高科研动力,以更好地弥补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培育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在企业获得成长后的上市支持[1]。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1999年7月,全国风险投资公司不到100家,投资能力不足40亿元,而仅仅两年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激增至近250家,资本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2005年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签订原创性技术合作协议,吸收风险资金4 800万美元;2006年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晨兴科技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上述两项可算是近两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风险投资[2]。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1月发生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有5起,投资金额为4 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该月投资金额只有2 750万美元[3]。

1.3 风险投资发展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来源不太合理,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涉及风险投资的法律规定极为原则化,不具备可操作性,极难满足现在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使得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非常谨慎。因此要增强风险投资业对医药领域的信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2 医药产业集群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医药经济区域集聚优势明显,2006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64.9%和66.2%。国内的医药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也将有很大作为。

2.1 区域集中性

美国学者Florida和Smith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是高流动性和高地方性的。一方面,投资流向最大机会和回报的区域;另一方面,风险资本通常在发达的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理论更符合集聚理论和区域专业化。因为风险资本要求在地理上集中,资本的流动性不仅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而且通过风险资本产业的网络结构进行,这强烈地根植于具体区位。风险资本家依赖对距离敏感的个人联系网络来识别投资机会,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风险资本家会尽量避免遥远的位置。因为他们不可能经常地前往以监视其投资及其生产状况。由此产生的投资模式展示强烈的区域偏向,更加强了现有工业的地理集中。因此风险资本会对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显示出投资偏好。

2.2 较低的创新风险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以超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医药产业集群内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和制药界的领头羊,这些机构和企业引领着医药行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减少了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研发的盲目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浪费。

2.3 企业强劲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风险投资机构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时十分看重的一个因素。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4]。

2.4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针对浦东医药企业目前资金来源明显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基金的自我造血机制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制定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拓宽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努力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另外,园区的管理部门经常举办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论坛,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培训,使企业深入了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触摸全球资本市场脉搏;各种俱乐部专为园区创业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服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沙龙活动,建立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张江创业投资广场聚集了国内外43家创业投资机构的优势,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和协调项目的信息交流,打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

2.5 相关的技术配套

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3 医药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发展建议及展望

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

1)对于国家的产权市场和投融资体系来说,一是要逐步构建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投融资市场的阶梯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技术、产品、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应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而非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并对医药流通市场进行整顿[5]。

2)对集群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独创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二是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团队,明晰产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三是提高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为获得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障碍。

风险资本在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风险资本壮大,成熟后增加普通权益性资本,循序渐进。虽然现在金融市场低迷,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医药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这就是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原因。根据历史的数据,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同样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资金会寻找防御板块作为其避风港,医药行业自然能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积极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和创新实力。

可喜的是,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此努力。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投资。据悉,张江集团正在探索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酝酿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这对于集群内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投资将在医药领域里有大作为,会让医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何静,赵丽莎.风险投资促进医药产业自主研发[J].医药世界,2006,(7):45-46.

2 张仕元.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2007,(12):35-36.

3 丁琳.资本密集涌入医药业[J].IT经理世界,2008,(1): 39-41.

4 曹阳,卢春丽.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上海医药,2008,29(9):392-394.

第7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3月12日,丽景创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丽景)获得WHITEHORSE国际控股投资集团先期2000万美元投资,共同打造手机移动视频广告投放平台。中国3G经济的启动呈现出的巨大新商机十分诱人,与此相关的细分行业无疑也将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热点。

GETTINGIN手机广告视频系统是丽景自主研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这种3G手机视频广告平台技术,实现了手机第五代媒体的最大特性,通过与运营商合作为其提供最重要最直接的增值服务,从而实现盈利。丽景创意通过与北京邮电大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联合试验室,GETTINGIN手机广告视频系统目前已经进入了实用调试阶段。

手机广告正快速地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据国内权威机构的,2008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0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1%;预测进入2009年将达到6.1亿元,至2010年将达到8.53亿元。虽然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手机广告市场前景可观,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手机广告市场尚处在探索期,当前的手机广告所涉及资源中,或媒体用户资源有限,或使用强制的表现形式,似乎很难在媒体、受众和广告主之间形成良性关系。商业模式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Lightinthebox获投资

3月1日,曾任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的郭去疾表示,其与另外两名创始人在北京创办的Lightinthebox网站已获得首轮风险投资,将通过外贸电子商务的形式,向欧美国家采购商提供数万种中国商品,把中国制造推向海外。公司团队有100多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提供数万种商品供海外用户采购,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以手机、数码产品为主的消费电子领域,服装定制领域,以及体育文化用品领域。

鲁华化工获250万美元

3月2日,山东淄博齐鲁乙烯鲁华化工有限公司(鲁华化工)获得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中以基金约250万美元投资。鲁华化工创建于1988年,是国内领先的异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生产商,也是国内最大的C5石油树脂生产商之一,分别在淄博和茂名拥有5万吨和8万吨C5综合利用生产装置,年生产C5石油树脂2万吨 、异戊二烯2万吨、双环戊二烯2万吨。分公司同晖公司年生产叔丁胺1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是亚洲最大的叔丁胺制造商。鲁华化工还大量生产和销售间戊二烯、精C5、甲酸甲脂等产品。

美斯达获注资

3月4日,中国临床研究领域领先的CRO(医药研发外包)泰格医药宣布,与启明创投联合注资中国唯一专业从事临床研究数据统计的CRO美斯达。泰格医药和美斯达在临床试验管理、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将展开广泛性的战略伙伴合作。美斯达是一家2002年成立于美国的国际CRO,是为数不多专门提供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相关服务的专业型CRO,擅长为美国FDA的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提供统计分析,并为FDA、CVM、EPA、MAA、MCA等多个机构和亚洲国家提供统计支持。

正泰太阳能获5000万美元

3月4日,浙江正泰集团旗下子公司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立友透露,基于看好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注资5000万美元。

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的研究创新、系统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与维护的综合系统服务。公司今年2月初下线的正泰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被视为第一代晶硅产品的替代品。该产品每瓦最低的成本,只使用相当于晶硅产品1%的原料用量,然而光电转换率可达到9%,以后可上升至12%。公司计划在2010年实现380MW产能。

弘毅投资注资北方水泥

3月9日,中国建材宣布将与辽源金刚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弘毅投资等三家公司出资10亿元正式成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北方水泥将圈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作为主战场。中国建材和辽源金刚将各出资4.5亿元,分占北方水泥45%股份,弘毅投资则以1亿元出资占10%股份,北方水泥力争3年内产能达到5000万吨。

阿里巴巴等投资爱狗网

3月12日,宠物行业网站爱狗网宣布已获得来自软银、IDGVC以及阿里巴巴投资部千万美元联合投资,但未透露具体投资金额。爱狗网的前身是狗宝宝网站,由通产投资集团董事长陈金飞2005年4月投资成立。2006年4月,狗宝宝网站联合国内30余家知名犬业组织和单位共同发起组建CKU,成为世界犬业联盟FCI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成员。

作为陈金飞多年好友的马云曾将“宠物婚嫁狗狗520”创始人周汉东推荐给爱狗网,随后爱狗网将“宠物婚嫁狗狗520”并入旗下。

启明创投等投资漫游谷

3月12日,网页游戏公司漫游谷(原游侠网)已获得来自启明创投、美国迪斯尼集团的投资,这也是经济危机以来网游行业公开披露的首笔投资,但投资金额未透露。

游侠网成立于2007年9月,一直从事网页游戏的研发运营。其研发的WebPRG游戏《英雄之门》2008年4月加入盛大网络18创投基金计划。2009年1月20日,游侠网正式更名为漫游谷,并推出网页游戏在线娱乐平台“游戏谷”。

IBM等投资慧点科技

3月13日,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IBM和华软投资(CSIC)共同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首度对外披露三方的资本层面合作――IBM和华软投资已于2009年初共同注资慧点科技,分别获其9%和10.45%股份。

慧点科技创建于1998年,是由IBM、清华大学、香港华懋集团共同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是清华大学体系内最大的软件企业,是一家办公及管理自动化软件与服务提供商。

安美集团获投资

3月13日,安美数字服务集团宣布获得招商科技基金千万美元投资。安美集团成立于2008年初,由北京安腾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科美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并组建而成。

整合前,两家公司在酒店数字化服务领域均处于领导地位,经过几轮整合建立了现在专注于酒店数字服务的安美集团。

安美集团服务平台的主打产品,具备了丰富的数字服务内容和强大的数字服务管理功能――酒店互动电视系统AMTT innFOR ISTV,将能全方位满足酒店客人在信息、娱乐、商旅、客房、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

复星医药继续增持同济堂

3月6日,复星医药公告,下属全资控股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以1693.31万美元(含交易佣金),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5388346ADS,折合普通股21553384股,占截至2008年12月31日同济堂药业已发行在外普通股的15.94%。公司表示,此次是以投资为目的购入同济堂药业股票。由于同济堂主打中药产品品牌,难以获得美国市场认同,因此在美国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已经被严重低估。事实上,同济堂本身业绩相当不错,年销售额超过了5亿元。

目前,复星医药旗下在医药制造方面分做三块业务:中药、西药和研发。其中中药制造集中了桂林制药、花红药业、临西药业等三大板块。而多次增持同济堂,业界普遍猜测复星医药此举意在帮助同济堂退市,或通过合作实现复星医药旗下中药资产上市。

好易通收购赛格通信

3月23日,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买的方式收购了赛格集团旗下的赛格通信100%的股权,摘牌价4000万元。作为全球五大专业无线通讯企业之一 ,好易通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产品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的警察及其他公共安全部门;同时,终端产品连续十几年保持国产对讲机品牌产销量第一,警用专业通信和集群系统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据了解,好易通是国内第一家掌握数字集群通信核心技术的厂家,拥有近100项专业通信发明专利和创新技术。去年好易通逆势增长,保持了40%的年增长率。赛格通信是中国地铁/轻轨无线通信、铁路隧道中继通信、矿山井下无线通信等领域的领先厂商。通过收购赛格通信,好易通将进入快速增长的地铁通信市场。

Viadeo并购天际网

3月23日,继2007年与欧洲最大商务社交网站Viadeo战略合作后,本土商务社交网站天际网证实已被Viadeo正式并购,涉及资金超过1亿元。

天际网提供人际托管、精英招聘、职业俱乐部、中欧通等产品及服务,目标客户群是中国职场与商务人士,推出的社交平台旨在为注册用户更好地分享商务活动,并通过线下的商务活动,提升自身职业及商务社交能力,集结、维护自身人脉。2007年11月底,Viadeo曾与天际网在不涉及资本运作情况下进行产品资源分享;2008年初,有消息称天际网与谷歌、新闻集团等管理团队进行接触,或将有战略整合动作。天际网表示,最终选择与Viadeo合并是希望在职业SNS领域继续深入。这并非中国社交网站与欧洲资本的第一次合作,2006年初法国交友网站Meetic以2000万美元收购亿友网。

中国绿色农业公司纽约上市

3月9日,中国绿色农业公司在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全美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2008年对全美证券交易所完成收购和整合后,第一家登陆该交易所的中国内地企业,同时也是2009年在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市场上市的首家中国公司。首个交易日,中国绿色农业公司收盘上涨3.13%,收于3.3美元。

中国绿色农业公司2007年注册于美国,曾以“CGAG”为代码登陆OTCBB。公司控股陕西鼎天济农腐殖酸制品有限公司。鼎天济农拥有国内首条全智能化年产能力1万吨腐殖酸液肥生产线和国内腐殖酸行业一流的研发实验室,从事腐殖酸有机液肥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以腐殖酸技术的咨询、服务为主,同时开展化肥、农药的销售和自主开发。

星展集团成立人民币基金

3月2日,星展集团宣布已设立总额达1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以投资于中国未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星展集团是星展银行的母公司。星展集团新设立的境内人民币基金――星展资本创业投资企业(DBS Private Equity Enterprise),将归属于私募股权部门星展直接投资的管辖之下。星展资本创业投资将投资于中国持续增长的行业中较成熟的公司,未来两至三年,该基金将平均注资1000万至2000万美元至其投资公司,并成为其非控股股东。星展直接投资于2002年开始在中国投资,投资项目包括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资本募集5亿美元

3月10日,中信资本中国直接投资二期基金近期完成募集,规模达5亿美元,所募集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国际投资者,其中包括加拿大养老基金及多家FOF基金。中信资本旗下管理的基金总额超过20亿美元。由于投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尚不设定具体投资地域、行业,但大型企业乃至国企仍是主要投资方向之一。另外,中信资本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目前已经完成设立,进入到操作阶段。

2007年4月,中信资本中国直接投资一期基金超额完成募集,投资了哈药集团和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

麦格理募资3.8亿美元

3月20日,澳洲麦格理集团旗下基金管理及结构性投资部门麦格理基金集团宣布募集总计3.8亿美元的两支基金,拟投向亚太私募股权市场。其中包括3亿美元的FOF麦格里亚太私募股权基金,以及8000万美元的麦格理亚太联合投资基金。其母公司麦格理集团已向上述两支基金注入2000万美元。麦格理基金集团于2008年8月成立,由基金管理集团、股票市场集团和麦格理资本产品中的基金和结构型产品基金业务合并而成,迄今为止已为亚太地区的10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者提供承诺资本,并进行了四次联合投资。截至2009年2月28日,麦格理基金集团共管理总额为3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

派普通讯1.7亿元收购协亨

3月9日,曾为内地最大手机零售商之一的协亨手机连锁,其全部股权被北京派普通讯公司以1.7亿元收购。此次收购不包括“协亨”品牌在内,在派普公司对协亨整合期过后,协亨品牌仍归公司原股东所有。

协亨是一家全国性专营移动通信器材的零售连锁企业,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经过多年发展,协亨已是全国通讯业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之一。派普集团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是韩国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商。此前,北京派普在业界非常低调,但并购动作不断,已经先后并购了河南新亚、江苏冠芝霖等6家区域性知名手机连锁企业。在收购协亨手机连锁200多家门店之后,派普公司到目前已拥有超过500家手机连锁门店,从数量上成为行业第一。

第8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德国的历史并购纪录再次被刷新――德国生物制药巨头拜耳(Bayer)9月14日宣布与美国孟山都(Monsanto)签署并购协议,拜耳为此开出了660亿美元(约合590亿欧元)的天价。两家公司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化学品和种子供应商。

总部设在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是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营养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该集团在世界各地75个国家拥有300多家附属公司,2015年财年销售额为463亿欧元,孟山都则是一家以转基因作物著称的美国公司。

拜耳对孟山都青睐已久,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向孟山都发起收购,今年5月拜耳发起的第二次要约收购金额为620亿美元,但最终并未被孟山都接受。

根据披露的收购方案,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的价格,总金额660亿美元,溢价44%全现金交易收购孟山都。美银美林、瑞士信贷、高盛、汇丰和摩根大通将为拜耳提供57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其余25%的融资,拜耳将通过发行190亿美元强制可转债募得。

截至2015年底,拜耳的净债务水平已经达到174.5亿英镑,此次又举债收购孟山都,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拜耳对外宣称,此次收购意在“与孟山都联手引领全球农业”,双方将围绕数字化农业等展开协同创新。此次并购将创造可观的价值,完成交割第三年后预计每年通过协同效应可创造价值达15亿美元。

对于引领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景,拜耳方面显得信心十足。拜耳表示,此次合并将融合两家公司的领先创新能力和研发技术平台,预计年度研发预算约为25亿欧元。在中长期,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够加速创新,根据数字化农业应用技术而提供农业经济建议,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

2015年拜耳农化业务销售量达116.4亿美元,孟山都销售量则为150亿美元。收购完成之后,拜耳的农化业务销售量占全公司比重,将由2015年的30%上升至50%以上,和该公司医药业务不相上下。

但是有些分析师对此次收购给出了不同观点,一份名为《合并与收购:善恶丑》的报告中指出,在进入“罗素3000指数”(Russell 3000)的公司中,进行过重大收购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通常都会比其他同类企业差。

报告指出,虽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并购协同效应的说法,但在收购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收购者在许多基本指标上都会低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收购者的利润率、收益增长和资本回报率都会下降,而且随着负债的飙升和其他特别费用的上升,收购者的利息支出也会增长。

第9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截止7月20日,在创业板中,市值达到7位数的共有4家企业,分别为碧水源、汤臣倍健、乐视网与智飞生物,其市值分别为167.68元、148.51元、102.41元与101.04元。明家科技以6.48亿元成为创业板市值最小企业。创业板中市值第一与倒数第一的两个企业相差了将近26倍。在发行股本数上,通裕重工以9亿股位列第一,乐普医疗、豫金刚石与华谊兄弟分列二、三、四位,这也是股本超过6亿的四家企业。最少股本的是金运激光,为35万股,尚不到通裕重工的4%。

创业板337家企业中,收盘价高于发行价的共有113家,其中与首发价格相比,股价涨幅最大的为探路者,达到413.18%,紧随其后的是乐视网,涨幅达252.12%,第三位为东宝生物,涨幅为212.44%;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有224家,跌幅居前三位的为奥克股份、新大新材与恒信移动,跌幅分别为66%、64%与61.26%。

第一牛股:探路者

5.13倍,这是截至到7月20日收盘,探路者创下的创业板股票发行价与收盘价之间的的最大涨幅。

探路者作为从事户外用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在2009年10月30日初登创业板时,发行价仅为19.8元,而到2012年7月20日,其收盘价(后复权)高达101.61元,涨幅达到413.18%。在7月20日深证成指下跌1.4%个百分点的时候,探路者仍然逆势上扬,保持上涨势头。据统计,7月以来的12个交易日探路者股价上涨了13.01%。

探路者受到资本的热捧,与其业绩的高增长密切相关。2011年,探路者营业总收入为7.53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73.64%,利润达到1.23亿元,更是增长了89.93%,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增长了幅度达到98.81%。在其2012年半年业绩预告中,也预计营业收入增长50%—60%。

不过,对于公司高管的股票来说,逢高卖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10日到7月17日的短短5个交易日,探路者高管连续5次减持公司股份,共计减持2.8万股,套现42.18万元。

第一熊股:奥克股份

回望2010年5月20日奥克股份初登创业板时,发行价格高达85元,一时风光无限,其发行价格在所有创业板公司中排名第6,比发行价第一的汤臣倍健仅少25元。然而,捧得高摔得重,截止到7月20日,奥克股份收盘价(后复权)仅仅为28.55元,比其发行价缩水了66.41%。

两年的时间,奥克股份从昔日新贵沦为市场弃儿,没有比其业绩更能诠释这种“身份转换”的了。根据2012一季报显示,奥克股份经营情况黯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4.52亿元,同比下降42.5%,净利润为2120万元,同比下降了59.48%;根据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奥克股份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仍将同比下滑40%至50%。

业绩惨淡,机构也无耐心继续持有股份。奥克股份主力持仓机构也从去年年底的12家骤减至3家,并且机构从去年9月开始,连续3个季度减持股份,去年三季度减持了12.46万股,四季度减持了113.59万股,今年一季度减持287.46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