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一体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的医疗机构也开始逐渐转变管理方式,以促使医院的发展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其中财务会计管理作为掌管医院经济命脉的管理工作,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的发挥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对于促进医院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作为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促进两者实现一体化发展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概述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医院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来对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的监督管理。而医院的成本核算则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包括各种医疗物资消耗、业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管理费用等。医院之所以要采取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出医院的财务活动状况和经营管理现状,这也是医院发展进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从经济责任角度来看,医院成本核算可以被分为医疗部门、药品部门以及服务部门等三大类。

二、促进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积极作用

在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医院日常财务管理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的软件自动生成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会计凭证的会计管理方式。其主要的管理对象是所有涉及成本核算的会计凭证,并最终将会计凭证和成本数据对应起到,达到统一。促进两者合二为一,实现一体化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点:

1.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医院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机构,其在进行会计管理时可以假设的会计主体种类较多,使得当前很多医院会计管理人员不明白医院的会计主体到底是哪些,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很难按照明确的方向进行,并且其所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也不能保证其真实性与客观性,使得会计信息使用部门经常质疑会计核算质量,极大的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权威性。而将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融为一体后,就能够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各个部门都直接联系起来,使其各自的快就主体更为明晰,为会计核算指明了方向,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为会计信息使用部门提供了更加真实、准确、客观的核算信息。

2.提高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

在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并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的简单升级管理方式,更是对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整体系统的提升,若能够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就能极大的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并且对医院的其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但能够对医院的日常运营进行细节控制,还有利于医疗流程的优化整合,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3.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采取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医院的成本管理有据可依,是促进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手段,能够对医院资源的利用、资金的投资收益以及成本指标等各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这种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好服务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医院更好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机构发展环境,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实行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措施

1.将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管理结合起来

根据会计目标管理的要求,在那些具备条件的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这种成本会计要求健全各种消耗定额,制定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时,要及时组织成本差异的核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在这种成本会计制度下,医院及其各部门的实际成本是由目标成本和成本差异组成的。

2.健全有效的财务法规与监督体系

一是要制定有关确保财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以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加强财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三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形成人人都关心和监督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建设。四是加强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设,以加大对医院财务监督的力度。五是提高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这是完善财务监督的根本保证,也是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3.建立医院内部网络化平台

随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日益成熟,基础数据采集更完整,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也逐渐成熟。

四、结语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把医院财务工作从财务核算提升到财务管理,从而促进医院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降低成本消耗,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增收节支,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和低耗的服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核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 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在研究方法、对策、内容上都有着根本差异,但是两种核算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方面,统计与会计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离不开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必须利用会计数据,二者密不可分,水融。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体系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如经营管理的左膀右臂,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地服务于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才能推进医院综合管理的这架马车稳步向前。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数据基础

统计核算通过收集医院的住院人数、门诊人数、住院平均天数、收入状况、费用支出等各种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的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组法、投入产出模型、因素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而计算出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次均住院床日、住院死亡率、感染率、成本费用率等统计指标信息;会计核算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营运、投资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核算,生成资产负债表、收支结余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源头。医院大部分数据信息都源于统计和会计数据,或者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提升,进而得出更丰富的更符合需求的衍生数据和结论。因此,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是医院经营管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基础。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辅助

医院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病人医疗需求、次均医疗费用、医药比重、门诊量、病床使用率、药品差价率等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进而得出相应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理论,对医院的资金使用、收入支出等环节进行干预控制,对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等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得出相关财务信息。所得出的统计和会计信息为科学制定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管理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预警、为医院管理的各项进程进行干预控制、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进行监控评价。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只有做到互相协调、相互利用、和谐统一,医院管理者对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依据

医院管理体系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部门职能众横交错的复杂工程,涉及医生、护士、行政、导诊、收费、管理等多方人力;涉及仪器、设备、药品、物资、器械等多种资源;涉及医技、住院、门诊、管理、服务等多个部门;涉及筹集、投资、运营、分配等多项资金配置过程。通过合理充分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地对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提升医院资源的配置能力。

(四)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的成本负担相当繁重,不仅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内部繁重的人员成本、运行成本、基建成本、设备成本等等无不沉重地拖拽着医院这架马车的前进速度。进而医院如何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和会计分析数据,对成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加工,对成本运行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统计和会计和谐统一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重视,着力支持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

在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真正重视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必要的制度与行动支持,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制度,支持统计和会计职能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成果,让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化,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长足发展。

(二)学习培训,提高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结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和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财务、病案等职能部门学习相关的医院会计和统计的理论知识,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去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职业情操高尚、业务能力强硬、工作经验丰富的统计和会计人才队伍,注重发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

医院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推动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做好医院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较为齐全有效的统计分析模型和功能,定能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对于统计与会计工作的融合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还能满足政府部门对医疗数据的需求。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选择较为成熟的医院通用软件系统,同时,各职能科室、各职能部门需要共同创建和完善基础单据的录入和更新,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的耗材领用,收入分类、住院费用情况、医技工作量、病人收费项目等数据的变动和维护,只有保证了这些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接下来的开发利用网络数据资源才会有意义。逐步建成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化多媒体医学影像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收入核算分类系统等数据系统,实现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更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满足医院管理的各种数据需求,促进医院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担当责任,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在当前医疗管理体系普遍重视会计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下,会计、统计部门必须充分抓住当前的契机,打铁自身硬,充分展现出专业优势,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确保有所作为、有为有位。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的加工对比能力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能力,对战略前景建言献策,对计划方案测算论证,对成本控制精细把控,对收入费用对比分析,对运行目标监控调整,对经营成果监督检验。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医院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核算体系,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预测预警、分析控制、建言献策、预防监控等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着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8).

[2]方学功.医院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经济研究,2004(6):55.

[3]周艳.医院会计核算对于统计学的运用分析[J].财经界,2014(21).

第3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会计核算 风险 途径

高校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方面, 是高校财务分析的基础, 是高校编制年度预算的依据, 同时也是高校信息披露的关键。因此,当前如何改进和完善高校会计核算方式, 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日益复杂化的高校财务活动, 使高校会计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出错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会计人员疏忽和误解事实 , 使核算过程中出现不合法、 手续不完备的票据; 会计人员计算抄写数据出现错误 ; 会计科目与项目入账出现错误等等, 是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出现高风险的源头。高校财务会计核算风险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高校扩招风险。

高校作为独立法人,拥有的办学自日益扩大,要求的办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部门的干预和直接投入也越来越少 。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的中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599万人, 与 1990 年相比, 全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张了8.84倍, 年均增长14.2 %。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优胜劣汰的 自然法则下, 高校要确保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不得不从拓展筹资渠道入手, 但却从没考虑过“ 成本一效益” 角度, 也未实行办学成本核算制度。

(二)筹资多元化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 高校在筹措办学资金时不仅会使用到银行贷款, 而且会使用到企业联合办学、 投资基金等多种筹资方式, 正因为如此, 高校也逐渐和政府 、 社会捐资者、 银行、 企业、 专业投资机构等新兴利益群体关联起来, 会计业务也涉及到非事业单位会计业务, 如长短期借款、 接受外部投资、 利润分配等。但高校的筹资风险并非是突如其来, 它往往出自管理者不够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测, 忽视了危机前的种种征兆, 导致无法在危机爆发之前及时采取挽救措施。高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根本不考虑财务管理风险的, 因为高校都是在国家预算的约束下运行的, 这样使得高校的风险责任意识很差, 其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也未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三) 会计核算风险。

高校知识产权化和后勤社会化, 使得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面临新的考验, 例如高校为企业提供研究、 开发劳务或者出资创办公司、 实验基地等经济活动都使得其会计 日常核算复杂化。由于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大都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 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内涵不一致 , 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 四) 会计信息不准确风险。

现行高校财务制度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 收支情况表、 专

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财务报告, 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不严格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很笼统且缺乏详细说明, 会计信息存在不准确的风险。现金流量表的缺失导致高校无法及时准确掌握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不利于会计信息的阅读和理解, 对高校管理层 的决策也会产生影响。

二、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高校应对会计核算工作加以重视, 合理定位, 合理配备高品质的会计人员。

1.合理设置会计核算岗位。现在,由于高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会计核算人员要核算上级拨款和收取学生的学费,承担着繁重的和高强度的工作, 在如此繁重和高强度下,很容易发生会计失误,造成会计核算风险。 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设置人员编制 , 真正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是避免会计核算风险的最好办法。 因此, 财务部门应根据岗位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与业务量相结合 , 使各业务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检查, 相互制约, 防止不同岗位由一人承担的现象,使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被安排有效的监督。

2.配齐配足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会计核算风险既然由会

计人员产生 , 也必须由会计人员来避免。所以, 选择高品质的会计业务人员并将其安排到会计核算岗位是高校避免会计核算风险的前提。 这就要求, 会计核算岗位的人员应配备具有良好的道德 , 能够坚持原则, 敬业 、 负责, 熟悉会计业务 , 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

(二)高校要健全财务制度和加强岗位管理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

会计控制制度 , 并且要做到人员岗位分离和操作权限分离, 使岗位和权限彼此牵制, 相互制约 , 使会计岗位人员能够明确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 集中注意力 , 尽餐避免会计核算风险。要产生这样的效果就要加强会计监管,不但做到有法可依而且做到违法必究 。

2.制订会计核算岗位职责。让每个会计核算人员指导自己岗位职责, 逐步要求其按照职责去执行, 责任到人, 并加强日常运作管理, 提高每天会计核算业务的监控能力。具体做法: 审计人员要严格原始票据的验收批准 , 杜绝假冒、 涂改, 证件手续不全; 会计人员应仔细计算每个原始凭证金额 , 减少计算错误 , 在《 高校会计制度》 要求下开展工作 ; 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检查工作职责, 做好检查。大学应建立会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用法律的形式来监督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

3.让全校职工明确本校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已经根据《 会

计法》 和《 高校会计制度》 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 了本校的财务管理制度, 那么就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校职工明确这些规定特别是报销、 借款等的规定和审批手续, 这样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审核人员也能工作开展的很顺利,这样既遵守了本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又从源头上规范了报销、 借款程序, 避免了票据不合法、 手续不完备的风险。

(三)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大小,职业道德高低 ,业务水平高

低, 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好坏。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 会计能力强, 可以减少错帐, 避免了会计风险。 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 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预防有重要意义。 为了会计人员及时了解会计政策 、 会计事务处理方法 ,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会计核算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方式。 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对象, 通过各种形式 , 激发会计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训练效果。

1.让会计核算人员树立要不断学习的思想。 高校可以印刷一些宣传资料, 如《 会计法》 、 《 高校会计制度》 和《 本校财务管理制度》 等, 让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不断加强,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人员遵守财务制度的自觉性。

2.进行会计业务培训。高校要针对财务部门的具体情况, 积极进行有 目的性、 可行性的岗位轮换学习, 开展会计业务知识竞赛等。通过集中培训 、 讲座和经验交流等方式 ,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业务能力。

(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是避免和降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举措。

1.根据“ 以人为本” 的思想, 通过想办法 , 来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一切活动都是由人来创造的,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 也要依赖会计人员去实施。因此, 高校要根据会计核算人员能力的大小, 安排其在合适的岗位, 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2.不断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或现场讲授及经验交流等方式 ,让会计核算人员明确岗位道德标准, 并能够自觉去执行 , 使职业道德观念牢固地渗透到会计核算人员的灵魂深处, 不断影响其人生观, 改变其行为准则。逐步建立符合岗位要求的道德观, 从而提高每个会计核算人员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使之具备“ 爱岗敬业 、 诚实守法、 廉洁自律、 提高技能” 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觉提高责任意识, 坚持原则,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严格日常业务处理, 降低和避免会计核算风险。

3.让会计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核算人员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 日常业务操作的同时 , 还应对每笔业务的合法性 、 合规性进行仔细审查核对 , 防范虚假凭证 、 会计错账等造成的会计核算风险。

总之,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 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加以防范和化解,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从而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参考文献:

[1]姚俊英.对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几点看法[J].会计之友,2013,(08).

第4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规范化 问题 建议

中小企业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一般具有灵活性,富有创新能力,而且工作效率比较高,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业务比较单一,而且一般情况下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组织制度也不严密,人员十分有限,因此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而其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愿望,而以上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不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和聘用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但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或者虽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仅聘用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使得会计管理缺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淡化。另外,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不按规定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2.原始凭证的取得与使用不合法、不规范。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报销手续不规范,在取得与使用原始凭证时不规范、不合法,用收款凭证或出库单代替销售收入凭证,用白条、收条或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作为付款凭证的现象比比皆是。

3.账目设置不规范,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严重。许多中小企业根本不设账而是以票代帐,或者虽然设置了账簿,但账目管理相当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管理者大多只注重经营业务的管理而不关心财务核算,造成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费用列支不准确,会计核算常违规操作,随意调整成本,人为操纵利润等情形时有出现。

4.制度缺失,内部会计控制无序,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这些不健全的内控制度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5.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会计核算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样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就更是如此,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其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会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这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改进和规范:

1.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认识。会计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因此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这个道理,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化》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规范化,强化对财务的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增强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使企业负责人明确认识到自己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2.加强教育,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因此必须下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1)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可能会一味按照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就很难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必须要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以此保证会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他们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3.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针对当前企业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明确规定企业各级机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制定一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作用正常发挥。

4.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外部监督。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要想实现会计规范化,必须借助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监督,督促中小企业按照《会计法》、《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并加强工作指导。

第5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一、现行财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核算工作模式不尽科学

现行一般单位(公司、学校)都设置财务核算中心机构,实行自体一级核算模式,来处理各单位(公司、学校)账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产业等方面的财务核算工作,同时要求核算工作人员能独立和全面地完善审核业务。在具体工作中,做凭证工作,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每一张原始凭证都要做成记账凭证,财政支付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化、明细化,学校对外交流、培训、合作办学的项目在不断增加,这样要求做账的科目和内容就会增加很多,对应的科目都必须在对应项目中支,使得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是每个月财务核算部门能按时、准确地将票据做成记账凭证,生成报表,能满足校内各部门对经费核算、财务信息需要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充分考虑在接受各级各类部门检查中、数据统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并认真核对,使现金、银行和财政支付的余额一致,做到做账准确,账实相符。

2、核算服务与核算监督职能定位模糊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多渠道来源科研经费与资金使核算经费也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原有财务数据存在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在财务清算的基础上和核算过程中,必将产生各种各样的难以预计的矛盾,如核算人员拒绝支付与费用支持请求会经常发生冲突,结合数据形成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按新制度将数据尽可能合理地并入新设置的适当的财务核算中。合理、妥善的处理和化解核算服务是工作关键点。在广大的核算人员心中是监督严一点,还是核算服务好一点都很难准确的定位。

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是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该在其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式,收付实现制以及责权发生制等均有其各自的优越性,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此外,企业还应该做好其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销售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存货和材料采购的成本核算工作等,将企业独特的特点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法规相结合,制定出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2、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

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工作是提高我国起来会计核算有效性的基础。个人认为,企业的账目之所以含混不清、企业的核算之所以取不到应有的成效,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来自于企业项目管理的不完善,其财务人员无法清晰的辨明项目的成本应该归于何方,而企业的管理者也因为项目的纷繁复杂而难以进行有效的归类,这便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模糊和低效。所以,完善企业各项收支的项目管理,才有助于财务人员理清项目,从而对项目进行有效、科学的核算及控制。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化,广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大财务人员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使他们主动学习,领会会计职业道德内涵,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使其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各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建立考核制度,使其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核算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是优化财务核算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高素质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超的沟通技巧与应变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的结合,相对核算中心合同制编制人员较多现状,对于业务娴熟、工作态度良好,踏踏实实为师生服务的员工,在校内转岗时给予优先考虑。在保证核算中心报销工作稳定运行和人心和谐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公平考核标准与实施细则,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每月定期公布业务量最多与差错率最高人员名单,每月评选优秀者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干部提拔时加大“倾斜”力度,充分调动核算人员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年轻核算人员对职业生涯有准确、光明的定位。

第6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摘 要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中心,针对目前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展开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的财务工作提出如何做好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一些看法与措施。

关键词 基层单位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问题 对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通常越是常谈,人们越有可能忽视了其重要性。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其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1996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见》的通知,经过一年的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10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作了详尽和准确的诠释。此后2000年7月国家实施修订的《会计法》,在内容上也是突出体现会计行为规范,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制订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直属高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要求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但是,在教育厅组织的规范化验收考核工作中,发现不仅仅是在一些中小学单位,甚至包括一些高等院校会计基础工作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基层单位中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一)会计机构设置及会计人员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机构设置及会计人员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单位没有会计主管,财务在学校直接归后勤或总务部门管理,部门负责人没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会计人员编制不足,以笔者单位(昌吉学院)为例,按学校的规模应该至少有12名财务人员,由于单位编制紧缺实际财务部门只有8至9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临时工),造成一人多岗或是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的现状;单位任用没有取得会计上岗证的人员担任会计,由于会计本身业务水平不高,对经济业务的理解和处理不到位,不能准确地按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影响会计工作质量;最后就是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个别学校甚至一个中级或高级会计职称都没有。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基层单位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或是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督和审计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已有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认真执行,大部分流于形式;未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存在财务印章和个人印章、支票全部由一人管理,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造成开支存在安全风险;各种会计资料没有严格保管,调阅和查阅会计档案和会计资料随意性大。

(三)会计核算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如未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印章。自制发放表中合计金额没有大写或小写;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或不规范,错误更正不按要求处理,甚至还在账簿和凭证上涂改挖补;会计科目使用核算不规范,不能真实反映收支情况;单位往来长期挂账,不及时清理和结算,造成单位有坏账损失;报表编制不规范,对于单位的二级财务不纳入单位预算和决算,存在账外账、帐表不符等情况;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存在资产丢失或损坏不及时报废的情况,造成账和实物不相符。

(四)会计电算化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的非基本户例如基建、工会、二级财务仍然采用传统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没有完全普及;对重要操作事项无记录;对上机密码保密不严,密码随意用办公电话号码或是简单数字1234设置;对计算机等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不到位;财务专用机随意上网玩游戏或聊天,对外来优盘没有进行杀毒就使用,病毒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好;电子账备份没有做到日常化和异地备份保护。

(五)会计工作交接方面

基层单位在会计工作交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人员在调离和退休时交接工作的时间不及时,甚至不进行交接;交接内容不完整,交接过程只注重资金、财产、忽略软件系统备份的数据,只注重账册、报表、档案的交接,轻视备查登记簿等辅助材料;交接程序不合规,交接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交接没有专人监督或监督人员身份不称职。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一)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笔者在基层单位财务部门工作已经十五年,认为单位领导是否重视财务工作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有的领导不懂财务造成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另外领导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认为会计在家把钱管好就行,有的财务人员工作十余年从未出去参加进修或培训,导致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经济形势发展。有的会计有心想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由于领导不重视的原因,造成许多财务规章制度在单位内部无法实施下去,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核算水平。

第7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后勤 会计委派 持续发展

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的部门机构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委派会计人员对所派单位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参与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统一管理、考核、调遣。会计委派制能发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行为,防范运营风险,不断强化监督的作用。

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高校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转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逐步和国家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服务水平衔接过渡。因此高校一些后勤部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事业单位模拟企业运营,持续渐进的推进改革。学校在实行会计委派制时,对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后勤服务实体也进行了会计委派工作。

一、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除发挥上述会计委派制作用外,还起到以下两个明显作用。

1、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学校主管部门通过改善办公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制定制度办法,统一工作标准,梳理业务流程,集中一级核算等措施办法,为受派单位提供专业化工作服务,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保障了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委派前高校后勤各个服务实体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自己组织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财务人员多元化工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到了起步助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后勤服务实体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受到实体各方面实际情况限制,均遇到人员老化,后继乏人,设备陈旧,对内报告会计工作受到重视,对外报告会计工作比较忽略的问题,不利于后勤服务实体的社会化改革进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工作可以把工作做足、做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能够更快地发展。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适时起到了有效提高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工作专业化水平的作用。

2、会计工作组织起到扁平化管理效果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来看,减少了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幅度,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便于国家财经法规、学校财经制度在财务人员间比较彻底的贯彻执行。学校财务工作内部沟通、协调和控制监督也变得简单易行。学校财会队伍的统一领导,利于财会人员流动,利于相互之间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委派前,由于历史原因,各后勤服务实体财务会计工作大多工作内容分立、条块分割,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从事一项财务工作几十年,委派后,强调群体协作,把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一个完整的系统组织安排,在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从时间上和业务流程上均衡了工作量,保障了会计工作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伴随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各部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

1、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是由校拨经费模式逐步转为自主经营模式,核算中有企业核算和事业核算共存的历史印记,如果以一步到位方式加强某些方面的核算,会因没有相应成熟管理支撑而面临很多问题困难,比较容易引起委派会计人员和受派单位工作人员间工作衔接上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不利于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展开深入。

2、会计服务方面的问题

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中,成功地实践了学校、师生、员工都要满意的三满意服务原则,在模拟企业独立核算、内部良性竞争的机制促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运营中摸索制订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控制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只注重记账核算,会感到会计服务与受派单位运营管理方面的需要,是两条平行线的感觉。

3、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大多只是单纯的记帐、核算和统计,对会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并不全面,会计工作难以发挥持续深入的作用。委派会计人员中原后勤服务实体会计人员,工作行政归属感明显,认为已不是原单位行政隶属的员工,虽然帐务处理没有受人干扰的窘迫,也不必象过去为实体的运营操心。委派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还会遇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暂时利益冲突矛盾如何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工作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1、根据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会计核算

近几年来,国家逐步建设起一套社会公认的统一的会计工作标准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为会计工作中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制订了明确的依据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处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对其经济活动的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应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持续改进,持续社会趋同,不断完善。如模拟企业运营管理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建立上,由于过去是参照学校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相应科目核算,并在学校设备处登记登录统一管理。委派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由浅入深的办法,先用简单的固定资产目录,简单的折旧方法等,和受派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协调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并随着受派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巩固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和监督。

2、不断细化财务工作内容,满足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改革中切实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社会化改革探索中的成功实践,需要委派会计人员协助,继续根据社会发展大环境和学校发展小环境的变化不断延续创新。委派会计人员要不断发展充实工作内涵内容满足需求,需要不断学习应用一些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知识,如行为会计学。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行为会计的开展有助于优化会计行为,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目标的协调一致,以尽可能少的行为和方式投入耗费,获得尽可能充分、优质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会计委派制工作可能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核算监督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如果受派单位采购入库、制造生产、营销服务、人事审批等环节存在造假作弊情况,仅靠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是难以充分满足各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以行为会计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利益相关者目标尽可能协调一致,不但有效促进管理,也让会计监督在调动受派单位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贯彻落实较为容易彻底。目前会计职能作用除了记帐、核算、统计,逐步在向资本运营、管理决策支撑,风险管控等领域延伸,折射出了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也会遇到相关问题,这些会计人员都只能通过工作内容的充实完善来解决。

3、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明确的职业化教育

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员工要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是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单位要不断加强培养和引导委派会计人员,不断进行职业知识更新学习,不断进行职业技能完善,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并从职业化工作角度不断进行监督、激励、培训、示范。委派会计人员通过管理明确自己的职业化追求,更好地完成工作,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委派会计人员加强服务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处理复杂问题和复杂关系的能力,赢得尊重和发展。

保障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工作在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有利作用,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内涵质量式发展,会计核算的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不断细化,委派会计人员职业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会计核算、监督服务工作的转变提高中发展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贵,沈丽伟,王建凤.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09;5

[2]顾玉清,邵小春,常余荣.扁平化管理理论对我国中央银行会计组织结构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金融实务,2011;4

第8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 税收发挥 探讨与建议

税收与会计是经济领域两种不同的分支,税收法规主要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规定了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税行为,而会计制度则是企业为了确保其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确保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确立的。两者之间的目标和基本前提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税收与会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也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会计是税收的微观基础,税收制度影响着会计核算。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两者之间的分离。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

(一)目标不同

税收会计首先必须按着国家的相关税收的法规,进而对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等进行核算,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税收的真实以及为国家税务部门或是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益信息。财务会计是企业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内部财务成果的反应,主要目标是便于相关利益者或投资者的决策。

(二)对象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范围比较广,主要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的全部经济事项都以货币计量的方式记账,其主要环节有资金的预算、实际投入的资金、周转的资金等环节。而税务会计的核算的对象范围相对狭窄些,主要是和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而已,例如企业印花税或者是增值税等计税事项。

(三)依据不同

税收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同,致使税收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的依据有区别,税收会计是依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没有自由发挥得空间和灵活性,必须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进行核算。企业会计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进行相关的核算,在处理经济业务的时候,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安排,例如是针对企业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用的科目选择等都可以具备一定的弹性。

二、两者分离的必要性

(一)改革会计体制的需要

对会计体制进行改革,即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可以使企业会计在进行核算时摒弃传统的会计体制单方面的强调和规定,有效的确保了企业会计进行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灵活性,如此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加准确,方便为决策者提供更专业的财务信息。

(二)健全税制的需要

我国的税务体制主要是以税率合理以及税负公平为基本原则建立了多税种和多层次以及多环节的调节体系,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征税的合理性,且充分发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若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的体制不容易展开征税的稳定缴纳或是对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进行优化,企业也有可能以自身利益出发,利用税法的漏洞实施漏税行为。因此,有必要对税收与会计核算进行分离,方便税收的审核与监督。

(三)提高企业管理的需要

在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时,企业财务人员所做的财务核算更倾向于国家税务、财政以及以及银行信贷等方面的需求,忽略了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的需要。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这一措施,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特点进行灵活处理账务,从经济角度看待税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分离,是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计核算,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以及帮助决策者提供有效与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加强会计实践水平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高速集中,商业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差异的分离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以及提高会计的实践水平。因为,企业自身对内部的会计信息与会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加详细与精准的财务报告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赢得竞争,取得一席之地,但是税法的相关规定与具体计算标准以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效应可以使财务人员在实践中有效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由于税法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关系,税收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有利于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与财务成果。税收会计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财务会计是体现受益者的资产增减或保值以及经济环节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分离是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更好的对财务信息的整合与反映。

(六)会计学科的需要

由于我国会计核算相关制度的完善,财务会计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核算体系,但是财务会计同样要遵循财政或者是相关经济法规的要求,只是在财务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对立的分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得到迅速解放的背景趋势下,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收法规制度在目标、对象以及依据等方面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精准与完整以及税收计算的真实,企业有必要对两组进行一个差异性的分离,在实际工作中确切的明白两者的不同之处,方便将两种制度更好的进行一个区分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谢朝阳.浅议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

[2]周建兴.简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4)

[3]胡勇.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1)

第9篇: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法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审计对策

由于电算化审计系统与手工审计系统相比,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技巧,以适应以后的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电算化审计状况不容乐观,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相比,不仅审计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审计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也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呈消失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很难做到。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尽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软件特性导致数据难以审计

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多样性和保密性特点,再加上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取证。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购置商用会计软件。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二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3.观念误区造成电会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以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们的许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证数据源的正确上,而是对已输入数据的计算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把高级的算盘而已。加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对策

1.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要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事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3.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存在的审计问题,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J].四川会计,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