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化学专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

第1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一、课程设置

大学和高职院校对药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都进行了相应改革,其共同方向为打破不同专业实验的界限,根据课程的基础性特点,把传统的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四大化学融为一体,构建一体化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后的教学体系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类,内容设置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另外,化学实验的内容的选择更加环保人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学和高职药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侧重方面,这也反映出两者培养目的的不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原则为“确保基础,更新内容,突出应用,反映前沿”。

课程设置上强调基础实验技能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为内容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以及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打好基础。为服务于教学目标,大学化学实验类型多以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为主。高职药学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应用为先”的基本原则,以企业需求的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化学实验及应用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为强化实用性与技能性,高职化学实验倾向于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类。

二、教学设置

教学设置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整个教学程中所起的作用。由于学生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动性较好,加之学生有较多课余时间预习和复习,大学化学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引导,学生成为主体,有的大学化学探索引入了开放式实验,从选择实验内容到进行实验过程,最后完成实验求得结论,甚至是实验的准备过程,全部由学生参与并主导,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大大提高了大学生从事实验和科研的兴趣。高职化学实验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所以要求通过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甚至需要手把手的给学生讲解演示,教师在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据着较为主导的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与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开始由瓶瓶罐罐走向屏幕和虚拟空间。多媒体电子教案、实验视频录像以及完全由电脑虚拟的仿真实验室无疑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新发展,虽然它们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硬件平台,但作为化学实验的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学和高职院校的重视。

第2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刚刚独立外出学习,心理上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对未来工作学习目标不明确[3],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很多的了解,有的甚至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学科综合性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化学与自己的专业离得太远,认为学习化学用处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这就提醒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告知学生学学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不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打造特色教育的着眼点。化学与材料、生物、金属、能源、机电、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4]。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对包装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还是遵循非化学研究类、非化学生产类的学生普遍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并没有很好的跟包装工程专业要求挂钩。

3.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成绩考核方式单一,考后总结不到位。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大学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取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同时,学生考试完后,教师只根据卷面成绩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考试情况分析显示学生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就说明该方式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5]。而考后并没有根据考试情况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试结果,考试只是为了考试,分析只是为了分析,并没有对下次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新方法探索

1.从专业学习角度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大学化学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课就跟学生强调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工程后续专业课的联系。例如,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材料学、包装防护原理、涂料学等专业必修课有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明白大学化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让大一新生了解了一些自己专业的相关信息(部分学生对于包装工程到底学些什么并不太清楚,高考填志愿也是比较盲目的)。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立足本专业,突出教学重点。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是在2007年培养方案调整时,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合并而成的。但因为国家教委对大学生四年的总学时有严格的规定,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的课时并不是以前两门化学课课时的总和,而是相当于以前一门课的课时量。大学化学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针对大学化学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我们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做了相应调整。

3.教学方法改进。(1)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高中阶段化学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在开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摸底调查。就此,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程学习后获得知识能力的期望等。通过分析总结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心理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将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进行课程教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才是学习的本质动机。讲课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学习。(3)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大学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例如,理论课上讲述沉淀平衡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某溶液中含有0.01mol•L-1的Cl-和CrO42-,当逐滴加入Ag+时哪种离子先沉淀?同时,可以安排类似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同学们对沉淀平衡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金属防腐部分,理论学习后,可以安排综合型实验,自己选择一种金属防护方法处理金属表面,测定其耐腐蚀性。该实验的安排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跟包装工程专业后续的学习密切相关。

第3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化学实验 改革

1传统高校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

就大学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而言,几十年来一直沿用苏联的模式,基本遵循按二级学科划分为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四大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这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不相适应。由于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教学体系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各分支学科为了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都自成体系,造成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部分实验项目责任不明。增加了实验费用,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上“验证性实验”占的比重较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3)实验内容和手段比较陈旧,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较少,不能反映当今科学的发展。

(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步骤“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5)由于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内容和验证性实验较多,不仅造成了实验经费增加,而且随着仪器药品价格日益高涨,难以保证实验开出率。

(6)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上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分属个学科教研室,使得各个分支学科的实验彼此独立,不利于人才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教学内容的相互协调。

2大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方向

2.1大学化学实验综合化

所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化”,就是说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应该从大化学的角度进行设置,还实验在化学中的本来的独立地位,而不再是单纯地按照四大化学理论课简单地将整个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第一阶段,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包括一些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及基本技术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从宏观上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化学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实验能力;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化学实验: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融合了多种信息的实验,如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结构等,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新的知识网络结构大有裨益;第三阶段,开设研究式实验:即给学生一定的课题项目,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初步的完整的实验方案,再与老师进行切磋讨论并最终确立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相关实验的独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监督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究,对于实验方案可以提意见但不能代替学生分析和下结论,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空前的重视,因此人们纷纷倡导绿色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也势在必行。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化学,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根除有害物质,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环保的目的。首先要树立和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因为21世纪的化学工作者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的挑战。其次对于不得不做的非绿色化学实验内容则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和多媒体仿真实验以及“微型化学实验”等来尽量克服其非绿色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还能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使之灵活而现代。

2.3大学化学实验生活化

所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化”,就是说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及时调整并适时更新相应的内容,适量地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当今化学科学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能对科学研究及生产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实验内容。如我们可以将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仪器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技术、电分析技术等补充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化学实验中去,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并体会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体制才不会于落伍。

3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经验、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要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必须改变现行的考核办法,做到对教学和科研一视同仁。学校和院系的政策、措施必须到位。要通过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等措施凝聚和稳定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吸引更多的教授进入实验教学一线,结合自己的科研体会和实践经验,生动讲授实验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要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责任、义务和工作特点,牢固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营造“钻研教学,潜心教学,用心教学”的良好氛围,保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泽全,刘作华,张云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9(06).

第4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重点实验室;仿真平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21-03

2015年6月11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出会并致辞。在首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已д呔汀按葱麓匆到逃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作了主题发言,来自全国137所高校的代表交流了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做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实施好、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成为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个人创新意识,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更是广大同学的迫切需求。

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创新精神是灵魂,专业技术是基础,政策、资金扶持是保障。从以上三点来看,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以下简称“卓越班”)的学生较之其他大学生有着突出的优势。选拔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对工程技术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检验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得到了重点培养,理应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崭露头角,为其他同学做出示范、形成榜样。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入选专业,该专业从2012级学生开始选拔有志于工程技术研究、综合能力突出的学让组建试点班,并依托资源,利用优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了初步探索。

一、科学选拔学生,重点配备师资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定了精密、科学的方案,从能源化工与制药类2012级开始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学院采取课程成绩和面试成绩相结合,兼顾学生兴趣方向、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选拔方式,成立了以王立升教授、周立亚教授、陈小鹏教授、粟海峰教授、王琳琳教授五位专家为成员的评审小组。首先依据学生的加权平均成绩和专业排名确定入围人选,再对入围学生进行逐一面试,通过考察他们对“卓越计划”的理解,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化工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技能,最终从能源化工与制药类200位学生中选拔出33人进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

对于“卓越班”,学院重点配备了师资。聘请广西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陈小鹏教授担任班主任,邀请童张法教授、王琳琳教授、廖丹葵教授、黎铉海教授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的教学内容为“卓越班”学生加授《化工热力学》、《色谱分析》、《化工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拓宽他们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同时邀请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前先生等一批工程技术应用专家担任“卓越班”创新创业项目的校外辅导教师。

学院科学的选拔方式和师资配备确保了“卓越班”的质量,是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得以高质、高效开展的基础。

二、依托重点实验室和仿真平台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开展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拥有“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并正积极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仿真平台为“卓越班”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条件。

在重点实验室,“卓越班”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并操作了一批高精尖的设备,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分析物质的成分,利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测定气液相平衡数据。对于如何进样、如何检测、如何分析以及设备的构型、构造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日后利用精密仪器开展创新实验进行了先行演练。

“卓越班”的学生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工艺流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到模拟仿真教学中心进行仿真训练,仿真平台有品牌机的硬件支撑和我院自行研发的“化工单元操作”的软件支持,让学生们在十分逼真的环境中获得对工艺路线的深度理解和对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学生们在学习了机械制图、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化工原理、化工分离工程相关章节的课程后进行液位控制、离心泵、换热器、精馏塔等单元仿真训练,在学习精细有机合成及其工艺学、石油炼制工程、香料工艺学的理论课程后进行合成氨生产工艺仿真、催化裂化冶炼技术仿真、桂花浸膏提取工艺仿真等多项仿真训练。在仿真训练中,学生们学会了开停车规程、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强化了对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工程、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的认识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由于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不安全因素和连续化、高技术操作的生产特征,仿真训练便是工科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实习的预热。通过仿真平台的操作训练,同学们初步树立起生产的连续性、设备的维护等工程意识和从生产实际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创新创业项目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校企合作――做新、做强创新创业项目

化学工程师的任务是把化学家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放大”为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商业化生产工艺,“放大”便是化学工程技术的核心问题。工科学生尤其是“卓越计划”的学生只有在企业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放大”过程,才会真正树立起工程意识和工艺创新理念,才能真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水平,才能真正锻炼出创新创业能力。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为“卓越班”校企联合培养搭建平台,让“卓越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的培养模式下得到大幅度提升,把创新创业项目做新、做强。

(一)项目化

对于生产实习,学生到企业大都是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地观摩见习。实习就是用手机拍下企业的技术资料和工艺路线,回校后抄过完事的过程,根本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针对这种现象,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于“卓越班”的学生提出了“带着项目下工厂”的要求。例如胡静和王洋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课题是相平衡数据的精密测定及关联,在到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时他们便专门就酒精精馏的相平衡问题与厂方技术人员展开深入交流,依靠学到的成熟工艺推演、创新,并依托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开展创新实验;再例如罗涛团队的研究项目是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到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实习时,该团队便具体了解了铝矿的开采技术和氧化铝的最新生产工艺,以期为日后项目开展提供参考;还例如王晓惠等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在去南宁统一糖业明阳糖厂实习时她们便向厂方重点学习了厂区布置、管道布置和设备选型的知识,为设计大赛积累经验。

“带着项目下工厂”的要求让同学们明确了课题方向,有了针对性的学习重点,让大家基于问题去学习,基于项目去学习,基于案例去学习,敦促大家延伸企业成熟的技术工艺增加训练计划项目的创新点,利用企业的试验条件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工艺,“真刀真枪”地做创新创业项目。

(二)基地化

做新、做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中介,必须有一个保证双向多边活动得以展开和深入的载体。实习基地便是这个物质中介或载体。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柳州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广西分公司、防城港海洋局、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设立实习基地,动员和组织“卓越班”的学生在寒假和暑假去深入实习。

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企业、参与生产的窗口,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他们对于书本上知识的认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的生产过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创了一条拓展视野、培育创新精神的渠道,让他们了解了多种化学品生产的现状,对现行工艺的优缺点有了自己的思考,更加明晰了新工艺、新方法对于利润提升、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实习基地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检验理论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平台,企业的每一次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都是“二次创业”的过程,在实习基地有幸参与其中看到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和商业运作是提升创业能力最快捷的方式。

(三)长期化

利用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做新、做强创新创业项目,充足的实践时间是保证。只有确保企业实践活动“长期化”开展,学生们才能把自身融入到企业产品研发、工业生产、运销经营及行政管理的实际环境中,这才是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培育。只有坚持了企业实践活动“长期化”,学生们到企业的实习效果才能避免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

与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广西分公司、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卓越班”的学生提供了时长超过一个半月的实习机会,让大家学习在工厂,工作在工厂,生活在工厂,真正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四)成果与建议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的学生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创新创业项目得到了高质量的开展,“卓越班”现有三支团队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获得立项。在“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立项中,化学化工学院排名前五的团队三支来自“卓越班”。截至目前,多数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多人在《高校化工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文章;2012级创新创业项目将于今年8月结题,研究成果将以专业论文和专利形式呈现。

教育部于2011年1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013年11月又联合中国工程院下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意见》和《标准》都要求入选“卓越计划”的各高等学校“优先保证卓越计划所需优秀生源,在工程硕士推免政策上向卓越计划倾斜”。对于“卓越计划”的学生,坚固树立其创新意识,扎实培养其创新能力,贯通培养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本―硕”贯通培养、“硕―博”贯通培养、“本―硕―博”贯通培养能让学生在持续性培养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水平,培育创新能力。在贯通培养模式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等部分高水平大学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将这种培养推广到“卓越计划”的其他入选高校,将整体提高“卓越计划”的培养成效。

国家实施“卓越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多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卓越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是基于这一点出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铺就了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通道”。“卓越计划”是手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载体,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卓越计划”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高质量开展汇集了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卓越计划”的培养效果提供了检验平台,并使“卓越计划”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和发挥。因此,重点在“卓越班”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晶.卓越工程师师资培养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05):186,192.

[2]吴彩金,韩虹,周苏敏.化工仿真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02):62-64.

[3]康蕾,彭桂莲.化工仿真在工学结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39(09):220.

第5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朱家华,201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1983年出生,2006年获扬州大学应用化学工科学士学位,2009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起于美国拉马尔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攻先进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在能源储存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目前已在Macromolecules、Chemical Communication等SCI期刊40余篇。参与《半导体纳米技术百科全书》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研究成果并作口头报告。

获得自费生奖学金对我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包括语言障碍、仪器操作、撰写论文等,但是在导师的指导、家人的关爱和朋友的帮助下,克服了所有的难题。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尤其要感谢祖国的支持与培养。——白振华

白振华,201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者。1983年出生,2005年获内蒙古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获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获日本神户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1年博士后研究,目前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继续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开发高效的可见及红外光区域荧光纳米材料,应用于激光及生物成像方面。留学期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3篇,其中7篇为第一作者。

在美国留学的5年,是学业充实的5年,也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5年。能够获得自费生奖学金,我十分感激国家对海外学子的殷切关怀。它不仅是对我们学业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激励着我们今后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有朝一日运用自己所学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盛

??

盛,201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1985年出生,2007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分别于2010年、201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化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与机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沉淀机理以及其诱发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原因。留学期间,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 Nat. Acad. Sci.,J. Am. Chem. Soc.等国际学术期刊。

第6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炼焦化学专业”,1985年改为“煤化工专业”。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分别招收新生。1996年,随着教育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归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尽管名称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煤化工培养方向和煤焦化的特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武汉钢铁学院”和“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原来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毕业生主要面向钢铁冶金系统;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受到钢铁冶金行业焦化企业、科研院所的认可。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规模及水平均有了显着的提高。在化工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一次能源中,煤炭占70%左右,在较长的时期内这一能源结构不会改变[4]。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广洁净煤技术,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能源政策。其次,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煤炭综合利用方法。至少在50年内,采用高炉,利用焦炭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还原剂和料柱支撑体的技术仍将是钢铁冶金的主流技术。再次,“节能减排”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世界面对的主要挑战。面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和焦化行业普遍污染严重的现实,从煤炭利用源头减少污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煤化工(包括焦化)行业涉及到中国能源供应和安全、钢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当前以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因此,武汉科技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是非常必要的;理顺两者的关系,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价值。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具有煤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以煤化工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6]。

    (一)市场导向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自主创新

    特色专业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本身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加之各校各专业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因此,特色专业建设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三)错位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和发展潜能,集中力量,凸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正面竞争。

    (四)相对稳定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针对“宽口径”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多次研讨,并邀请、走访用人单位,进行深入地调研,逐步树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特色教学的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又是专业工程的实践者。他们多数在武汉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从事煤焦化设计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没有煤焦化专业的知识背景,为此,安排新教师随班学习煤焦化方面的课程,而后安排到焦化厂进行3个月现场学习,并在学校设计院教师指导下完成焦化的工程设计,经教研室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创新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设置合理、科学、超前、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焦化特色模块”、“精细化工模块”等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将煤化学课程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煤化工的知识背景。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考虑到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公司为主体。该公司在国内具有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可以说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建有4.3m、6m、7.63m焦炉,所采用的配套工艺也有多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本科专业特色教学实习基地[7]。在实验教学方面,依托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开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教学提供了保障。

    (五)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内涵建设,重新整理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在煤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进来,从而形成了能源化学课程。在化工设备及材料中融入了力学、材料等知识;化工设计基础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在原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工设计内容,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增设了化工CAD绘图与识图。教材的质量体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与出版具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的教材,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煤化学》《燃气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学》《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以及《环境工程导论》等,其中《煤化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六)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是创建特色、保持特色的关键。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优势突出;只有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才能使学校加强对某一专业重点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取得预计的成果。特色专业更强调精干高效,它是学校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专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质量监控。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实行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收集制,等。此外,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焦化特色化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7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刘伟生院长颁奖词

作为教师,他诲人不倦,以爱播种,以心耕耘,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生15届、博士生12届,为化学化工行业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学者,他矢志科研,以学为基,以勤为力,在稀土功能配合物和稀土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院长,他克己奉公,以情为系,以理相依,使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教学科研机构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兰州大学“居一隅而雄天下”的最好脚注。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伟生。

刘伟生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大学生。他1982年从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到兰州大学学习工作至今,先后于1988年、1996年在兰大化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甘肃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无机化学学报》编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六届科技图书编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为师:以真爱卓育英才

1982年,对刘伟生来说是具有人生节点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以优异成绩从山东大学毕业的他服从分配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不曾想,这一待就是30余年。31年中,刘伟生与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对于这份职业,他向来看得很重。也正因为如此,伴随而生的浓浓的“爱”,成为他31年来执教生涯的“法宝”,怀揣着这份浓浓的情感,他用“爱”点亮了万千学子的求学之路,以爱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

31年间,刘伟生教授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主讲授过《无机化学》(本科生主干基础课)、《普通化学》(本科生基础课)、《配位化学》、《基础化学化学实验》、《高等无机化学》、《配位场理论》、《无机化学进展》、《配位化学进展》等课程。特别是近五年来如一日,身为学校资深教授的他坚持到距离市区近50公里外的分校区为本科生授课,累计为化学类专业学生讲授基础专业课时350学时、为萃英班讲授“配位化学”课共72学时,研究生各类课程300学时。

“刘老师的课,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给我们如何探究知识!”虽然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但学生们对刘伟生的评价却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在教学工作中,刘伟生注重积淀经验、优化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坚持辅导答疑,帮助后进学生学习,通过邮箱等多种媒介搭建与学生的沟通之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2013年1月,刘伟生担纲主编的《配位化学》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倾注了刘伟生与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经年累月积淀的心血,而且体现了刘伟生一贯注重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科学前沿领域结合的追求。该教材内容增加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及近年来配位化学有关研究的新成果。作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和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的主要成员,他先后被评为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和兰州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刘伟生更将自己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体悟出的洞见推广到更大的层面上。从进入学院领导班子之日起,他就支持和推动学院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使兰大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改革在班子成员中达成了共识――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实现融合的基础,因此要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发展学生个性化教育。

教书,更要育人。在刘伟生教授看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讲授技巧,更要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正是秉承教书育人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刘伟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关心学生兴趣的激发、内心的强大和精神的健康。通过以身为范、言传身教,刘伟生教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服务社会、回报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他还利用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在校友、企业和合作单位中为经济困难学生争取过多个奖助学金,帮助贫寒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刘伟生用三十余年的无悔教学生涯为自己换来了硕果满园:自1996年以来,他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生15届、博士生12届,期间帮助学生完成了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毕业的研究生部分在国内工作,部分到国外继续深造,大多数已在教学、科研及工业生产中取得优秀成绩。作为这些优秀学生的代表,他指导的博士生巨正花,在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上,获英国皇家学会和道尔顿专刊墙报奖;博士生王蓓,2012年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获得一等奖。

为学:以真才勇攀高峰

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老师,使教学与科研互为源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会贯通,是每一位教师心目中的理想状态。刘伟生没有把“教学和科研亦如双肩”的常识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用自己的执着和学术眼光完美地达到了理想状态。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他将自己的主要科研方向锁定在近年来化学学科中最具活力及很多新的生长点的前沿学科之一――配位化学中,并紧密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需要,结合甘肃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将课题组的主攻方向聚焦在发光稀土配合物、长余辉发光材料、分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上。

稀土,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因而广受青睐。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但资源优势亟待转为技术和经济优势。

立足国需,通过20余年深入系统的工作,刘伟生及其团队在稀土配合物的荧光、识别功能及荧光探针研究方面致力创新,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他和团队成员首次实现了对稀土配合物荧光的激发波长、发射峰数和强度的调制,解决了通常不能用可见光激发的难题,改善了单色性,提高了发光效率。在J. Am. Chem. Soc.上,单篇SCI他引160次。美国电化学会前主席M. Allendorf在Chem. Soc. Rev.中高度评价了该工作:称“该结果是出人意料的。”该成果对稀土光物理和光化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对开发新型稀土发光材料、拓展荧光探针分析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强发光功能配合物,得到了目前检测限最低的稀土荧光体系;合成出第一个具有传感性能的稀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发现NaAc对稀土荧光新的增强效应。为设计合成性能优异的稀土发光配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被收入权威专著《配位化学大全II》。

他们从结构上解释了开链冠醚具有选择性配位能力的原因;首次设计合成出对放射性稀土元素147Pm具有识别性能的配体。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杂志Chem. Sci.作为Research Highlights专门撰写评论文章,强调了这一工作的潜在应用前景。指出:“中国学者首次发现了可以在酸性溶液中选择性识别和萃取147Pm(III)离子的方法”,“该结果为设计新型的性能优异的稀土元素分离试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聚氰胺在食品和农产品中的添加对广大民众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对于三聚氰胺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且运行费用高、样品预处理复杂、测试时间长等不利因素而难以在基层普及。刘伟生及其团队首次研制出快捷、简便、价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配位化学检测方法,并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刘伟生自开展科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省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其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6次。2012年8月作为大会共同主席,主办了第十二届国际华人有机化学研讨会(ISCOC-12)暨第九届国际华人无机化学研讨会(ISCIC-9)。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刘伟生教授在科研方面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Appl. Phys. Lett.”等SCI刊物上1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

为公:以真情谋划发展

先后有张怀朴、袁翰青、朱子清、刘有成、黄文魁等一大批化学界的翘楚在这里任教,曾在上世纪80年代由全国12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参加的CGP考试中连续5届取得优异成绩……刘伟生所在的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因建院时间长、师资力量强、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而享誉我国高等教育界,是兰州大学不折不扣的“王牌学院”。然而,在“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兰大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曲线并非一路上扬。

2006年,刘伟生出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上任伊始,首要面临的就是条件差,人才流失严重等难题。如何让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术基地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顺势而上、再上一层楼,挑战又一次摆到了刘伟生的面前。

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刘伟生和学院领导班子一干人提出了“以科研创新参与国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体系,以教育教学创新参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服务社会创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学院发展思路,以及“胸怀一流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学院”的发展措施,得到了全院师生的高度认同。

在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刘伟生与几任院党委书记密切配合、换位思考、共谋发展。他讲政治、讲原则、讲奉献,带头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他谦虚谨慎、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承担教学科研和学术兼职等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始终以学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第一要务,不分节假日、不分8小时内外,积极投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凝聚力强、脚踏实地,公平公正,平易近人,对学术严谨……这是团队成员对刘伟生的总体评价。以上种种,让学院中每一个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亲和的态度和科学管理的做法,让他们甘于奉献、团结奋进、并肩作战,在创新中寻找突破,在历练中涅磐重生。

第8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牛聪帅(1993.5-),男,汉族,河北石家庄市行唐人。现就读于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一直以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特色的传统美德为骄傲;然而如今却有一些人渐渐堕落成为“不诚信”、“高仿”、“造假”的代言人,诱人的“代言费”让部分人失去了理智,美德、诚信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先自己获益再说。我们都知道,诚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而整个社会一旦诚信出现缺失,是极其不利于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的,不诚信的行为不仅危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不仅不利于当代人的发展,更会对下一代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反思。

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应珍视诚信,为诚信人,做诚信事。然而,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如学生和外界合作,结果给他人留下不诚信的印象,不利于长远发展;理科生为了让实验结果好,便篡改实验数据;学生交往中不诚信产生感情危机等。其实,“诚实守信”并不应仅仅是句空话,更应在生活中用一言一行践行它,要时刻坚信诚信创造的长远价值远非为“不诚信”代言的效益所能及的!下文我将借一个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又真实典型的例子,展示出大学生在诚信意识和理念方面的成长历程。

小诚是某高等院校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学的化学专业,大一时加入学院学生会外联部,想通过多和他人打交道来锻炼自己。他作为一名干事,主要是和其他干事一起负责在举办活动之前寻找合作伙伴,同时解决活动经费的问题,即大学生常说的“拉赞助”。在经过几次学长学姐的培训后,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大干一场。学长学姐也很高兴小诚他们有这样大的激情,但最后还是提醒他们: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阻力,大家也不必受挫。

终于,一次比较大型的校级活动晚会为小诚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学院作为活动的承办方之一,需要承担活动经费的四分之一。这对小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便满怀信心地陪着学长走出校门,前去“拉赞助”啦。心想应该可以拉到至少一家吧,而且还有学长先给“示范”呢!

他们便从校门出发,开始向大学附近的一些店面“进攻”,第一家去的是一个餐馆,学长带着他和另一个干事,拿着活动的策划书以及赞助策划书便进去了,结果很让小诚失望的是:原来笑脸相迎的餐馆老板知道他们来意后,脸一下子就拉长了,说了句“老板不在,我们说了不算”,便扭头走了,他们也只好灰溜溜地退了出来。第一家就给吃了个“闭门羹”,看来赞助真没原来想的那样好拉,理论和实践还是两码事呀。学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安慰了他们几句:不要受挫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啦,其实说不太好听点,“拉赞助”毕竟是向人家要钱,肯定还是有难度的,你们主要是看我怎样和商家接洽的就好,我们再去前面看看嘛。

就这样,连续又走了好几家店面,结果都是兴致勃勃地进去,像气球放了气似地出来,他们在穿梭中除了有心境的变化,当然也从学长和商家的交流中学到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失败后又微笑地进去了一家眼镜店,这家眼镜店还比较新,大家又都打起了精神,准备拿下作为“战利品”。经过学长以及他们和商家的一番交流,商家表示有意愿和他们合作,但是听街坊邻居说过,有些大学生说话不算数,拿了钱也不给宣传,他们赶紧回应:我们不会的,我们肯定给你好好宣传。但商家还是表示要考虑一下,最终大家商量好明天小诚他们再来确定。

学长比较看好小诚,就让他第二天去和商家进一步商洽,争取拿下。小诚也很珍惜这个机会,晚上还在网上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终于,商家感觉赞助费也不是很高,而且小诚也不像那种骗人的,最终便同意和小诚他们合作。小诚拿回了合同和赞助费,受到了学长学姐的表扬,心里蛮骄傲的。

可这种成就感没有持续很久,晚会结束后,由于涉及好多学院,而且各学院交流不充分,最终为赞助商家宣传的力度很小,甚至合同中含有的好几项都是晚会已经开始了才赶紧准备的,连小诚都有点心虚,怪不得好多商家都有点反感“赞助”呢,想到这心里不太好受,大家都安慰他说:我们也给商家宣传了的嘛,而且赞助费也早拿到了,毕竟宣传是需要积累才会有效果的。而小诚越想越感觉自己骗了商家,也毁掉了自己学院和大学生的名声,一想到这,他就感觉自己很不诚信,毕竟商家还是很相信自己的;但又一想万一商家要求退还赞助费,还是有大几百,自己岂不要贫困好几个月了吗。就这样,小诚内心很挣扎、很矛盾。正当不知该如何抉择时忽然想到当前社会面临的许多不诚信问题和现象,这些全都是自己无法容忍甚至是非常厌恶的事,怎么轮到自己就可以纵容呢?坚决不能让大学生的名声断送在自己手里。终于,小诚狠下心来,就算商家非要退还全部赞助费也要向商家道歉并说明情况,大不了给他打工。

就这样,在那家对于小诚有着特殊意义的店面里,又有了小诚和赞助商的说话声。小诚主动向赞助商说明情况并进行道歉,希望他能原谅,并承诺如果想要回赞助费,自己可以给他打工来顶。结果出乎小诚的所料,赞助商被小诚的诚信和真诚打动了,微笑着对他说:“你要不来,我还真感觉你们大学生不讲诚信,拿了钱也不给办事,才说钱就当打水漂了,但我发现我错了,你们大学生还是很讲诚信的,没有向社会中那些不诚信的人那样,好样的!钱不用还,全算我赞助你们的。”后来,小诚和赞助商成为了朋友,大家都比较信任对方,后来赞助商又赞助了小诚学院办的“中国梦”活动,这次小诚做的很认真,很用心,替赞助商宣传得很到位,和赞助商的合作互惠关系也变得更加稳定。后来在评先进个人时,小诚还荣获了大学生“诚信之星”的荣誉称号。

通过这件事,小诚深刻地认识到诚信为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失去诚信名声与得到美誉之间就是“诚信”二字,在失去合作伙伴与成为互惠朋友之间就是“诚信”二字,在失与得之间也就是“诚信”,得失只在诚信间。讲诚信,得也,不诚信,则失也。正如“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十几亿的资产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如果生产商讲一点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话,就不会出现悲剧;“郭美美事件”更是让中国红十字会在百姓中信誉度直线下降。

第9篇: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综合素质;科研项目;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74-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综合性应用专业,它囊括了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是两大专业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个专业。目前很多综合性高校均开设应用化学专业,但专业的方向和培养目标均是按照学校本身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而制定,如齐齐哈尔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大连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以染料和化学中间体为主要研究方向,西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以油田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还有东北石油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依托大庆油田和大庆石化两大企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相互依托的两大研究方向,但最终的目的均是培养各类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关键环节。因为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采用科研项目所涉及的方向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大学生动手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大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通过双导师指导的方式,实现校企互利的目标。本论文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着笔,探讨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科研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个别的科研项目还需要跨学科或跨专业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在校的大学生虽然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该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较丰富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能力还欠缺,虽然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有了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要求随之降低,往往是大学期间的实验操作基本是按照教科书或实验老师的已定的步骤原班不变的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很难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对于依托科研项目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必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结合学生能力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毕业设计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必须遵循科研项目的原则,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选题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表1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

表1显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均为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由于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仅有18周,很难及时完整地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就需要指导教师对科研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设立多个子课题,且子课题不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简单的拆分,而是根据学生情况和科研项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拆分,拆分的子课题具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且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毕业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表1中毕业设计课题有实验型,也有理论分析型,这些课题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原则,使学生在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性质的指导不是像大学期间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那样简单的布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而是要求指导教师尽力为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实验环境、仪器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提取文献的精华;如何根据查阅的文献,结合自己的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献或课题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让相关的课题或相关领域的课题在一起讨论,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发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合理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两大专业之间的一个交叉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为重要,该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尤为重要,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表2为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某指导教师指导大四学生期间的记录。

表2的内容显示,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本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原则,每一次指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交流,对科研及工作应有一个认真、主动、积极以及负责的态度。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地迈过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的过渡。

三、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从大四第二学期的第一周开始,共18周,时间较长。同时这学期也是比较复杂的一学期,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需要花一些时间去找工作;一部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复习复试的课程,准备参加复试;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已找到工作,但所签单位要求提前到单位去实习、工作。毕业设计对马上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的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也比较苦恼,一方面想好好的做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不想放弃工作或研究生复试。作为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在18周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结合科研项目的课题,能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呢?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的第一周,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建议学生合理选择课题,如对于想到单位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综述性的课题,同时可以结合工作的内容,将综述和实践同时进行;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选择需要时间较短、理论深度较高的课题;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建议选择难度较低、耗时较短的课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课题。

但是,对于这种改革或教学方式,并不是对学生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制定课题的整体计划,详细规定学生每一周的工作内容,定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确保学生在18周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如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某教师对于综述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工作计划、详记查阅文献的目录以及文献的总结内容,并要求每周讨论两次;对于实验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自己组装实验装置,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并每周至少三次讨论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两周一次学术交流,同一组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实验内容以及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十年的毕业设计实践和探索表明,毕业设计是在校大学生从高校跨入社会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该过程,能更好地理解本学科的知识,也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课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涤心,黄兴远.依托产学研合作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J].陕西教育,2009,(1):55-56.

[2]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39.

[3]黄崇莉.强化毕业设计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2008,(1):207-221.

[4]岳恒立.毕业设计环节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1,(2):134.

[5]孙浩,许琦.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4):49-54.

[6]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

[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0-131.

[8]张俊举,钱芸生,富容国,等.依托科研课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