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树立全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观念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教学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可能终身受用。从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到形成会计电算化能力,最终具备会计学科能力,中间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取得更经济的教学效果。因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划出更多的课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安排学生毕业前的应用实践,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包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践三部分内容。
(一)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涉及到会计电算化概论;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等知识。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懂得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并能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安装和初始化;掌握试运行、正式运行财务软件和如何“甩帐”。
(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我们在教学中先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讲解。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然后透彻地理解他们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1.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每个小组分4~6人,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会计实验组。设计题目为“账务处理系统”,设计语言为以前学过的Foxbase或FoxPro,其功能要求要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数据流图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后以设计报告(包括程序清单)的形式交教师审核。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各自实验前收集的财务数据及设计出的账务处理系统,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彼此轮流在不同的账务系统中担当不同的分工人员,培养彼此间的协作能力,交流实践取得的经验;在做财务报表时,不同人员在不同的财务系统中生成同类型的财务报表,互相进行核对和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和合理应用,进一步理解系统开发步骤和方法,能承担部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并能进行系统的基本维护。通过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又能巩固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三)应用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的实习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应用实践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处理一般财务业务;另一方面还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应用实践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是一种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 以便存在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有线电视(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法
总结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
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实验过程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二)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提出高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我们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给定企业案例或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践教学必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上的培养与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但要重视实践教学,而且要增加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设备投入和软件投入,最终建立专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
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资料更是凤毛鳞角,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方式
未来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应将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
(一)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把实践教学的教案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也可将每个会计模拟实验小组的系统放在服务器上,供小组成员同时操作同一系统,增强相互间协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进行师生交流沟通。
1.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美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
完全成本又称为商品成本,是工厂成本加上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耗费的总和。完全成本法(FullAbsorptionCosting缩写为FAC)也称“吸收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是把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全部生产经营费用均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沿用至今的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GAAP)规定,企业的成本核算采用完全成本法。美国企业在提供给股东和税务机构的财务报告中都使用这种方法。美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项目构成方面的比较如右表所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对固定制造费用的会计处理上的不同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根本区别所在。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则计入产品成本。美国管理会计专著在介绍变动成本法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这样做符合美国企业内部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需要,因为大多数的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编制内部报告时使用变动成本法。虽然依据用途按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在数据处理时比较麻烦,但是现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设计优良的会计软件系统使成本信息在会计核算上十分快捷,可以为企业同时提供编制财务报告和内部报告的所有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中国境内应用完全成本法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等)、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等。由于中美会计准则的不同,这些企业首先应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报送有关职能部门,然后根据完全成本法调整营业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和利润等相关项目后,编制出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或合并财务报告。
2.将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进行比较,符合我国国情。
(1)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回顾。
完全成本法在我国也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都采用完全成本法。我国在进行会计改革之前,生产车间(或分厂)发生的间接费用都在“车间经费”科目核算,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采购、技术、质检、产品设计、会计、人事等)发生的费用,都归集在“企业管理费”科目。月末“,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都分配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另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相关手续费等作为企业管理费的明细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分企业不单独设立销售机构或部门,而是将销售职能隶属于采购部门(称之为“供应科”或“供销科”),相关费用也一并计入企业管理费。相对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来讲,我国所采用的完全成本法的“完全”程度更高,更符合“完全成本”的理念。1992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开始修改会计制度以便于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变为“制造成本法”(为了区别旧的成本核算模式,财政部将新的成本核算模式称为“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ManufacturingCosting)是将企业直接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再包括行政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等也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993年7月以来,制造成本法成为了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而制造成本法与从西方引进的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项目的构成上又有所不同。鉴于此,在管理会计教材中应结合我国会计实践,将变动成本法与现行的制造成本法进行比较才符合我国国情。
(2)制造成本法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制造成本法与美国的完全成本法在成本项目构成内容上似乎没有差异,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核算的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美国企业完全成本法下的“制造费用”核算内容更加宽泛。我国企业作为期间费用核算的“管理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在美国企业是计入制造费用的,然后分摊计入产品成本,这其中包括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劳动保险、存货差异、保险费用、工厂管理层人员的工资等。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建议国内学者在编著管理会计教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在介绍变动成本法时,将变动成本法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制造成本法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符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应纳入成本会计体系范畴,不应包括在管理会计范畴内
标准成本法(StandardCosting),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企业以预先制定出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和标准用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基础,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用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现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标准成本法来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以实现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控制。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仍然沿用的计划成本法(PlanningCosting)实际上就是一种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同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将耗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此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实际成本法,采用计划成本法对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来讲可以大大减轻成本核算的工作量。
2.燃料和动力的核算。
企业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者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如照明、取暖)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
3.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企业通过制定定额工时计划进行直接人工的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
通常采用直接人工工资或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相对于计划成本法而言,标准成本法不仅含括了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等环节,而且与ERP系统更加匹配,对于简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分析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结合我国会计实际情况,将计划成本法逐步升级为标准成本法并在我国企业进行推广,从理论和实际运用来讲,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调查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有77%的受访企业认为标准成本法很重要,有近18%的企业正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目前我国的会计学科理论将标准成本法放在管理会计中介绍,但从其实际应用方面看应将标准成本法纳入成本会计教程。
三、针对不同的授众,编著和使用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计教材
关键词: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一、概述
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和经营风险的防范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三方面可以准确和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经营形式的变化,利用管理会计的思想解决企业产能高的问题和财务杠杆高的风险,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改变管理的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下面对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加以界定。
(一)会计概念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会计的概念界定从会计的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停过,会计概念已经出现了两种主流的观点。第一种认为会计是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除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工具以外,根据会计属性和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会计是企业一种管理活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信息系统,既将会计整体视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集合。虽然很多学者关于会计的认识究竟属于哪一种观点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但是从会计本质确认和计量上是具有一致性的。首先,会计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其次,会计职能主要是执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为公司的管理层、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企业一方面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理解会计的概念和职能,我们可以将会计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会计,另一方面是财务会计。
(二)财务会计
研究人员将财务会计界定为:依据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准则,在遵守国家会计法的前提下,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全面、准确和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信息使用人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和监管层,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政府职能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因此,财务会计除了对内承担提供财务信息以外,还承担对外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职能。
(三)管理会计
研究人员将管理会计定义为:依据相关的管理方法和财务会计准则,在遵守国际会计法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报告,找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薄弱环节,采用必要措施和或者执行相应的计划,为公司的高管层进行经济决策或其他管理活动提供准确的管理会计信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旨在完成企业对内部的管理责任和相关的目标。
三、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
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两者相辅相成。下面从关联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我们从企业的价值指标和财务核算方法两个角度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从企业的价值指标角度来说,企业利用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财务数据,同时这些财务数据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测试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基础。从财务核算方法方面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体系,但是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又不能相互独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和交叉,并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标共同是将企业经济最大化。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财务会计的任务是向企业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而企业的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高管层和监管层提供经济决策或者其他管理决策方面作为重要的依据,财务会计的直接目标和管理会计直接目标具有差异性。第二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执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在规定的特定时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向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企业的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反映和预测企业的信息活动,发现企业在经济决策或者其他方面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存在差异,出具的管理会计报告格式和内容没有限制性。第三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财务会计的信息具有全面、准确、真实和完整等方面的要求,而企业管理会计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时提供信息不具有限制性,除了提供货币单位的财务信息外,还提供非货币单位的相关信息,同时该信息不具有法律规定的有用的信息。
四、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整合性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和财务会计的发展日益急迫,作为企业各方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他们对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一致性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整合趋势越发明显。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整合性发展加以分析和研究。
第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财务专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当中,站在了财务会计工作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前线,他们将日常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去,他们成为了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第二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壮大,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包括国内比较知名的用友软件供应商和金蝶软件供应商,国外比较知名的SAP软件供应商和Oracle软件供应商。他们很好为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企业可以将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的需要做好相应的关联,在企业需求特点的管理会计信息时,软件系统通过自动取数的功能满足信息的需求,同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存在的相互交叉的部分在软件系统中关联存在,避免出现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第三方面,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信息趋于一致化,即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对综合性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日趋一致。第四方面,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整合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随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整合,简化了财务职能部门的设置,减少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坚定了企业的荣恭成本,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虽然如此,但是对于两者的真正整合还是存在相当的难点的。归根结底,其主要是由于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界定和认知是不同的,若想完成两者的真正结合则需要完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成本之间对应关系库的建立,才能使整合更具可能性。
五、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不但要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更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这不但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现如今,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企业需要完善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机的融合,今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减少,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融合。本文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从关联性与差异性两个角度加以比较研究,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性发展趋势的分析,旨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都爱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2]曹改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并存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关键词:医院 管理会计 财务 探究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成本会计是会计类的核心专业课程,本文针对高职现阶段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成本会计
社会在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会计教育就需要进行适时研究,使得会计教学跟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界定不清。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成本会计经过演化、发展成为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这样,我国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存在诸多重复,有些内容类似,个别章节内容完全一致。例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
2.教学内容与证书考试脱离。高职教育强调技能人才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除了入职后逐渐显现,专业资格证书是能力代表性证明。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在读期间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是学生能力的证明,是就业极其重要的筹码。考证的内容是劳动部门制定,高职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和考试内容脱节,要考证学时必须从头来学习。
3.核算方法多易混淆。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涉及的计算方法非常多,例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七种。单个方法涉及的计算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方法太多,学生常常混淆了名称相近方法的公式,难以全面掌握各种核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日积月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为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实务,以满足企业对高职成本会计人才的要求。
1.侧重应用,调整课程内容。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类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高职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调整课程内容:一、合理安排《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的部分。为此,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界限,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例如: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复的“标准成本制度”部分,从《成本会计》剔除,纳入《管理会计》。二、依据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内容和难易程度,安排《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让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考试内容无缝对接。
2.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并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设计业务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到有代表性的工厂参观等。通过多样性的课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成本会计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法,例如:用比较分析法,重点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过程的异同,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可有效避免混淆,达到较好效果;运用案例法,精选贴合企业实际并且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案例,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邸红娜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参考文献:
(濮阳市财政局,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随着企业集团化、跨越式、规模式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按照企业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求,信息化发展已经把我们从传统会计领域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工作重点转向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政策利用等方面。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在现代会计核算体系上建立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体系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三个方面人手。
关键词 :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45-01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贾三发(1965-),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科长,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更加丰富,从财务、税法、审计、相关法律知识、国家政策、国内外形势、管理理论等各方面对财务人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企业业务流程,才能对经营环节做好监管和预测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各方面培训,同时还要进行岗位轮换,将财务人员现有的业务专长向纵深发展,积极拓展视野,加强横向和纵向的人才交流学习,加强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
二、建立财务体系,做好成本核算和财务核算
财务体系包括成本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经营决策支持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五个系统,建立财务体系是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的基础。
(一)成本管理系统
企业的成本核算一定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这就要求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要与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相结合。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有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或者将几种成本体系相融合。
企业在成本核算时想要获得最低的成本,取得精确的成本信息,就要考虑如何将耗费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和产品生产线分配到成本对象中。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流程,缩短流程间距,降低运转过程的管理费用和经营费用,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清楚的加以区别,从而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同时要求所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能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通过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二)财务核算系统
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财务基础设置、财务核算体系、财务报表体系和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财务人员通过完整有效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资金统筹管理和税务统筹规划;通过完整有效的财务核算数据建立财务分体系,为企业长短期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三)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经营决策支持体系主要是利用财务核算体系提供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指标,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系统,为企业的经营方向、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体系。
(四)业绩评价系统
建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建立包括财务绩效评价和战略性业绩评价的评价体系。对过去的、已完成的业绩进行评价,可选择财务绩效指标;为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对战略性业绩的评价,选择平衡积分卡、EVA指标等考核指标。
企业通过业绩评价体系对完成的经营情况进行指标分析,从而对企业价值及其发展潜力进行自我评价,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五)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经营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其中,经营预算指标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研发预算、费用预算及利润预算等。投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及对外股权投资等。筹资预算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长短期贷款等。预算是自上而下的,同时各环节的预算不应该是单线预算,而应该是环形闭合预算,相互结合,环环相扣。根据市场销售预算制定生产预算,根据生产预算制定采购预算,根据采购预算制定资金预算,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制定资金统筹,根据企业的实际融资能力制定项目投资,形成一个闭合的有效的预算体系,做到企业高效运转,资金高效使用。
三、建立并完善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是管理会计体系的桥梁,通过信息共享将财务体系的五个系统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关联起来。根据调查发现,信息化的使用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企业各部门契合度更加完整,可以分流出一部分财务人员充实到其他岗位,使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加强了业务管理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提升了集团的管控能力,实现了资金的集中、核算的集中、人员的集中、流程的统一和管理的集中,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和高效运转。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比较 优势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变动成本法下,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收入中扣除,这是变动成本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种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的差别,使变动成本法采取了不同于完全成本法的处理方式,使得两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存货估价和当期损益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
一、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会计学按成本习性把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原因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条件,这些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仍然发生,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此在处理上应当作为期间成本。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全部成本法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全部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来计算损益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净损益不仅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打下基础。在全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中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它随产品而周转,从而使期末未销售和已销的产品成本构成完全相同。
二、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差异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部分;全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的制造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全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二)对存货的估价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只在产品成本中归集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若采用全部成本法,则在已销产品、库存产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估价时若采用变动成本法,则不包括固定成本;若采用完全成本法,既有变动成本,又有固定成本。因此,一定时期内的期末产成品、在产品的存货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包括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这样,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就会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
(三)分期损益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不同,导致与当期收入配比的产品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不同,并使得当期损益也不同。同时,由于期末存货中所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实际上递延到了以后的会计期间,从而产生了分期损益差异。在全部成本法下,损益表把成本项目按照生产、销售、管理等不同经济职能进行排列,主要满足企业外界的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故亦称为职能式收益表;而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则将全部成本项目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两大类排列,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边际贡献信息,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规划与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因此也称为贡献式收益表。
(四)利润计算口径不同
在产量与销量一致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利润是一样的。变动成本法是根据“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来计算利润的,在产量与销量发生差异时,利润额能直接反映出它的影响。而全部成本法是根据“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总成本=利润”来计算利润的,在产量与销量发生差异时,利润额不能直接反映出它的影响。
(五)应用的目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编制内部报表以加强企业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分析;而全部成本法主要应用于编制对外报表,以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和存货估价,以免影响税收及有关方面及收益。在当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的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都不允许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全部成本法。尽管变动成本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能用来编制对外反映的财务会计报表,但它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包括经营决策、资本决策、目标控制和经营业绩的责权利分析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在成本核算时我们可以结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使用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全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期末对固定制造费用进行调整得出全部成本法下的成本资料。
总之,与全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编制利润表存在更大的优势。它能提品盈利能力大小的信息,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和成本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便于进行成本计划于成本预测,使管理者重视产品销售,防止盲目扩大生产。
参考文献:
[1]R.HiLton.管理会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摘 要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分支,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都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日益加强,这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不断的融合。本文讲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条件和实现融合的方法,指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会计行业 财务与管理 融合 方法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况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为企业会计的分支,财务会计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起源于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故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在复杂、多层次企业组织的规划和控制活动中,管理会计系统为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现代企业会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成为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条件
(一) 服务对象的最终目标趋向一致
无论是企业的监管机关、企业的股东还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都需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经营效益情况,判断企业是否良好经营,同时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不论从企业外部还是内部,作为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二) 会计信息的评价基本原则趋同,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要求会计信息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等原则。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利于各种信息的相互稽核,防止错误和舞弊,提高了整体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信息来源是一致的,都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核算的内容都有成本、费用、利润等经济指标。
(三) 核算内容相互交叉
财务会计信息核算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内容,与管理会计核算内容基本一致,而管理会计通过这些信息并加以分析后,计算分析的管理会计信息又可以为财务会计核算数据的可靠性、合理性提供佐证和依据。
(四) 时间紧密相连
财务会计核算的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反映的时间是过去和现在,而管理会计通过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分析,来推测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和业务的结果,反映的时间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涵盖了企业经济业务的整体时间,加强了企业对时间的控制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素质。
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备上述融合的条件,但两者在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会计处理中适当区分,将更加有利于会计判断和处理。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中存在的差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中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服务对象的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外部相关部门或机构,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来实现的,财务报告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会计法》及相关会计准则的规范和要求。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企业外部机构。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更多地侧重于指导企业经营,并为企业发展提供经营预测和决策方面的信息。
服务对象侧重点的差异要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量更多、更广、更深。
(二) 会计主体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核算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注重的是整个集团或单个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单位。管理会计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核算,更加注重集团或企业内部的管理单元,这些管理单位可以是实体组织,也可以是虚体组织;可以是法人主体,也可以是区域、分支机构、各级部门甚至是各工序班组。因此管理会计更多的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单元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其会计主体一般为多个有机组织构成。
(三) 会计核算的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根据“一贯性”原则,要求至少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核算方法以及核算项目应保持一致,以便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数据。但在管理会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得到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理由。
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中的条件和差异后,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融合,以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企业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体现更重要的作用。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方法
(一)建立建全财务管理机制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随着企业会计工作在管理上的职能和要求日益突显,在企业制定部门职能和设定岗位职责时,应将其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明确财务部门在管理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方面的职责和内容,从管理机制上明确管理要求。从而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得到更好的融合。
(二)建立和细分辅助核算
在符合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一步细分和优化数据核算口径,从而提炼出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信息。
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共性与差异,在遵从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规范的前提下,可以预先设定不同的辅助核算项目,并通过各辅助核算项目的组合,来归集对管理有用的会计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辅助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出管理的基本要求,辅助核算项目要适当,避免过细,否则不但容易张冠李戴,而且也会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在建立好全套会计辅助核算内容后,会计人员在日常的财务核算中选择相对应的核算项目,同时也就完成了管理会计的核算,能够极大提高管理会计核算的效率。
数据分析方面,除了利用财务会计传统的三大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情况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筛选辅助核算条件的方式,提取管理会计基础报表,从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分析,提供管理报表,从而发现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为高层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三)运用企业ERP系统实现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管理会计理论中创新思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型,为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的核算工作都可以运用软件或信息平台技术方便地解决。通过ERP系统,可以将业务模块与财务模块相连接,将财务核算、资金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不同的管理软件,运用数据接口将各模块数据做到无缝连接,不但可以减少重复性的统计工作,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能弥补会计核算中只能反映单一货币金额功能的不足,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对经济事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管理,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准确预测未来,使企业发展与管理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四)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型财务人员
任何管理都是依靠人的力量来实现,管理会计具有专业的特殊性,它要求会计队伍中的管理人才不但具备会计知识,还要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不但要求核算,更要求会管理。现在财务管理人才,不光在事后分析数据,充当“验尸官”的角色,会计师应更着重于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运用财务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管理,这样才能对企业起到真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此,会计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更要掌握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五、结束语
随着商品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并且更加精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实际上是对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更高要求,能有效弥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上的不足,能够多维度提供管理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提升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发展。两者的有效融合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医院管理会计财务探究
论文摘要:管理会计是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它的主要职能是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多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现状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医院对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知之甚少。在我国正在推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促进我国医院优质、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思路。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四、现阶段我国医院强化管理会计运用的意义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分级进行经济核算,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主要职责有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医院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医院面临市场经营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医院以前年度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随着医院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增加医院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医院已不仅仅从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着手,已经开始拓展到考
虑社会消费水平和患者后续服务质量、医院品牌效应的提升等方面。
六、讨论
以上所述仅是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医院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医院管理、医院财务会计理论、医院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学》;李敏;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