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市场调研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由过去的技能型转向知识型。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社会中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最具有掌握知识和开创事业的先决条件。
自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展至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一系列的有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各地高校虽然也纷纷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支持,但从麦可思出具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0年度报告》中有关数据,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6%,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1%,可见,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还未形成促进就业的主流趋势。报告同时显示,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从大学生创业现状也反映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
1.创业教育覆盖面不够广
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为核心的一种素质教育形式。在多数高校中,创业教育往往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实施,只是就业指导中的某一个章节,缺乏专门的教材体系。各省、市、学院层面每年会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虽然在学生中广受欢迎,但覆盖面不够广,且赛后学生又回到了课堂上进行专业的课程学习,学生创业的想法会渐渐消失,因为创业教育还未能与学校的学科专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致使创业教育的开展未能获得持续的教育动力。
2.创业教育缺少必要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了解创业所面临的真实的市场、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人群,帮助学生从职业角度学会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经营、管理的各项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不足,以我院为例,目前只能为少部分学生提供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场,供学生练摊练胆用,大多数时候创业活动多为虚拟的场所,学生在仿真空间进行创业,难以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风险。
3.大学生缺乏创业所必备的条件
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已习惯于应试教育,重书本,缺实践,有理论,少磨炼。虽然现在大学早已不包分配,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形成的传统思维使不少大学生仍等待着被动就业,极少主动创业;加之,我国对大学的创业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纵然有因生存问题有心创业,往往缺乏创业的勇气和能力。我们的大学教育急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对于创业者必须具备素质、能力及精神,是在校生是很欠缺的。麦可思出具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0年度报告》中有关数据说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面对的三座大山为“管理、资金和营销”,这些都是在校大学生在短期内无法通过学习书本知道来获取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解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近年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思维图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法等。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如何应用于创业实训课程教学
本着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课程以《全球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为例,总结出在实施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课程实施中全部教学项目建立在模拟公司基础上,以模拟公司为蓝本进行实训活动;在开课之初,组织学生演讲竞聘总经理,并由总经理招聘小组成员,各小组在初步分析市场基础上,组建自己的模拟公司,寻找母版公司,了解母版公司的经营业务和营销模式等,并根据自己的公司的主营业务设计公司基本业务,要求公司业务紧贴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并对小组成员按照公司特点进行基本分工,以便于今后开展工作。根据实训课程需要安排了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设计了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是利用课余时间不占课程计划学时,每组学生完成几项市场调研工作,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课程实施中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2.明确训练目标。创业实训课程的实施理念就是“Learning by doing”,一切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在实践中学习。训练设计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就是想通过这次训练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老师明确后还要让学生也明确。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来达到共识的目的。比如,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这次训练的主题是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学到什么?你们想从中学到什么?”这个主题的训练目标至少可以设定为:训练“总经理”布置任务的能力;训练“员工”理解工作的能力。当学生明确自己可以学到什么后,他们的学习会更积极和投入。
3.加强实施过程指导。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并为学生及时提供咨询、帮助, 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偏,加强引导,同时做到理论及时跟进,以保证“做中学”的效果。为保证实施效果,教师在课程实施前要根据工作 任务要求,设计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工作单,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论文摘 要: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针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并对该平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广泛运用了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看,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理想,适应岗位时间较长,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对一些单个项目进行简化模拟,实训的真实性较差。如营销实训室建立了仿真性较高的硬件商务,但由于没有实物(商品)和真实的商务活动,学生在实训中难以开展推销、促销及营销策划等实践活动,商品仓储、配送的实务操作也难以进行。
(二)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接纳大量学生,实践教学的可拓展的外部空间有限。由于专业特点,单个企业对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是小批量的,一般仅限几个人,而且由于业务的连续性和商务的保密需要,企业一般不欢迎学生在本企业进行短暂实训,因此,仅仅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是远远不能满足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的。
(三)实践教学缺乏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训辅导书,实训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差。由于缺乏教材,教师在实践课程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一协调,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加以吸收运用,甚至有些实训课程只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实施
(一)思想。事实上,就营销职业特点而言,营销现象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并非仅仅体现在正规的大型企业,而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关注身边的现象、参与力所能及的商业活动,达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为了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创建营销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基本指导思想: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2.营造真实的商业氛围和经营机制,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加综合、具体真实的商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
4.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体现教学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二)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业务为纽带的“真实企业”,并将该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并制定各项制度,以真实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学校内部运作,并根据业务要求设置“营销部”、“物流部”、“部”等部门。该企业的经营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在相关制度下开展有组织、有指导、有奖惩、有责任、有权利的实际经营活动,让学生在风险不大但充满挑战的商业运作中去磨炼、思考和,从而培养综合营销能力。下面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为例,介绍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案。
1.组织形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主要由学生骨干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参与和管理,包括常务人员和临时人员。常务人员由4-5位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组成,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负责整个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临时人员是指参与某一具体的教学项目的教师和学生,比如《推销技巧实训》中的任课教师和参加实训的学生。资金来源主要由学校以模拟的形式。另外,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鼓励主要参与的骨干教师和学生以股份的形式投资,在每年除扣除正常经营和教学需要的资金外,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剩余利润,充分体现商业的真实性。
2.业务经营模式。“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经营业务包括两类:一是品牌。业务通过与一些知名厂商开展校企合作,如康师傅、中国移动、李宁公司等,这些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容易拓展市场。另外,“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主要在校内经营,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合作企业在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实战的锻炼机会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从而与合作企业实现“双赢”。二是小商品零售。考虑大学生消费群体大、消费金额小等特点,主要选择“单价较低、技术含量不高或成熟”的小商品进行经营,比如需求量大的日常用品、季节性用品和小饰品等商品,这些产品比较适合学生操作。学生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采购这些商品,然后销售给在校学生。
(三)“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充分利用营销“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我们根据本专业能力结构,将原本分散于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能力形成进行整合提炼,单个实训项目与某课程同步教学,同时又与其他实训项目相联系,互为补充,从而使所有的实训项目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体的课程单项实训主要包括实训、推销技巧实训、营销策划实训、促销技巧实训、商品采购实训、仓储与配送实训、模拟谈判实训、商务实训,等等。以推销技巧实训和市场调查实训为例。推销技巧实训采用校内真实销售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个人按比例提供资金,在一定时间内(一周或两周)学生自行确定经营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和销售策略,组织销售人员,面向校内学生进行实物销售,同时开展一定的广告宣传、促销等活动。市场调查实训是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可以由根据“大学城营享服务中心”的经营业务选题或由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研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及调研报告的书写。
(四)考核方式。鉴于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的多样性、多变性及随机性,对其考核方式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包括:
1.过程控制考核。在实训全程予以跟踪的基础上,建立实训过程考核控制标准,设定若干量化考评指标,如纪律考勤、定点巡查、每日询问、数据分析、分享会议、客户反馈等。
【关键词】高职 包装工艺与设备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98-02
《包装工艺与设备》是我校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在《包装工艺学》、《包装机械》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常见包装物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包装工艺流程以及部分包装工艺规程的制定。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包装工艺技术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相关包装设备运作原理,具备参与生产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从业素质。同时,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相衔接,形成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群,前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撑,后续有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做实践配合,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是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
以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我校的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也在不断地探索课程的改革方向,以便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包装工艺与设备》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企业的真实生产内容作为教学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在课程建设前期,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寻找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主要面向的企业方向有包装生产企业、包装使用企业、第三方包装公司。其主要岗位及岗位要求见表1。
通过对专业就业方向和岗位要求的分析,发现包装使用企业的包装工艺技术人员岗位,包装生产企业、使用企业的包装生产人员(机长)岗位,包装使用企业的助理包装工程师岗位,第三方包装公司的包装策划员岗位均涉及到包装工艺和部分包装机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针对以上岗位的知识技能。
该课程是在学习了《包装材料》、《包装测试》、《印刷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并且后续有相应的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作补充,共同构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群。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企业和岗位知识能力要求,制定本课程培养目标见表2。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1)以市场为需求,以企业为依托,组织项目。
(2)根据生产过程模拟,体现“教学做”一体,“理训”一体。
(3)根据项目内容整合教材,增加拓展项目,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技能。
2.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8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56课时,实践课时24课时,开设在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第四学期。
3.内容来源
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基本确定了该课程的内容来源。以企业生产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包装生产企业和包装使用企业。如:中山中荣纸类印刷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华力纸箱有限公司、中山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中山胜球灯饰有限公司。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过程。
4.课程整合
《包装工艺与设备》课程是在《包装工艺学》、《包装机械》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课程。因为在包装印刷行业,工艺与设备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抛开工艺谈设备,学生没有任何的生产线的概念,如果只谈工艺,就没有直观的产品包装的印象。
三、教学内容
根据包装生产企业和包装使用企业的生产情况,确定教学项目。该课程的项目选择分别是牙膏盒生产工艺及设备、纸箱生产工艺及设备、酱油包装工艺及设备、显示器缓冲包装防护工艺及设备。内容涉及到包装物生产工艺及设备和包装过程工艺及设备。
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内容分别见表3、表4。
教材处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课程教学所需教材有《包装工艺学》、《包装机械》、《纸盒生产实用技术》、《食品包装技术》等。选取其中和企业生产最接近的部分。同时,加快编写实训教材。
四、教学方法
1.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支撑项目教学。
为了能够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大学生实践比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校内包装印刷实训基地、骏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佳信达包装生产实训基地等,同时,中山振兴纸箱有限公司、中山胜球灯饰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给予课程一定的支持。这些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部分学习内容在企业完成,使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性增强。
2.学生多渠道汲取知识,掌握先进工艺技术。
课堂知识的局限性比较明显,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使学生多方位了解课程了解专业,需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参考资料。 图书类的参考资料有:《瓦楞纸箱生产技术》、《包装材料》等,网络资源:中国包装网、包装工程论坛等。学生通过课外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宽视野,更加了解专业前沿的工艺技术等。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暂时不能实现“教学做”一体模式的内容,采取视频教学的方法,将企业生产的相关视频在教学中使用,使学生犹如身临生产环境,感官认识增强。
3.教师团队合作承担教学,教学针对性强。
由理论课程教师、实践课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师负责课程实践项目教学,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教学做”的企业教学部分。教学团队各司其职,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都相应提高。并且,教学团队之间多沟通,也是学习的过程。
4.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过程。
以姜大源先生给予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为参考,设定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调研――计划――执行――测试――改进――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具备相应的技能,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
以项目涉及技能作为考核的最主要依据。以知识基础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课堂考勤占总成绩的5%;知识考核(笔试)占60%;技能考核(项目)占35%。
知识考核方式是以试卷的形式,主要考察学生项目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根据不同的项目针对性的进行考核,例如,项目一的技能考核内容包括调研报告、生产工单、实践报告等。
《包装工艺与设备》课程的建设及改革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普遍认为,通过项目教学方式,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包装物生产工艺流程,也可以了解包装使用企业产品包装工艺流程及设备应用,具备参与生产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专业;订单式;就业;途径
0 引言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对口企业与院校签订用人协议,以企业岗位标准为导向,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最后由企业安排学生就业的一种教育模式。该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解析其重要性,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确定了就业岗位,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针对性较强,能够使企业的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同时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困扰,使其更专注于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学习,提高了院校的就业率。
(2)使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有机融合
"订单式"培养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导向,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融合。由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开阔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教学思路,同时,按照岗位的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减少了企业的岗前培训环节,即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又提升了高校的就业率。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岗位"零对接",从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2 汽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校企双方做好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能够加深校企双方的相互了解,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因此,在签订协议之间,双方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学校通过对各个汽车企业的考察,了解其结构组成、涉及专业、人才构架,从而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而汽车企业应深入了解高校的汽车方面专业设置和课程配置比例,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从而能够及时进行岗位调整和部门优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前期调研,能够为校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制定订单方案
订单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能够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签订订单的时候,学校要与汽车企业商定订单的数量,以保障教学成本和满足企业需求。例如,我院与某汽车公司签订数量为30名的订单班,在完成正常理论教学的同时,按照汽车公司的岗位技能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其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符合该公司的需求,并且熟练进行设备、仪器等的操作,确保毕业以后能够马上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3)实施订单人才培养
首先,学校和企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专题报告、专题宣讲、新闻广播、网站滚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汽车企业的规模、类型、薪酬以及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学校和企业的有关人员要如实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其次,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综合测评及体检等内容,在自愿报名的汽车专业学生中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选,组建"订单班";最后,企业还要为"订单"学生提供实训条件、装备与合适的岗位,真正达到学生顶岗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4)按照合同进行录取
汽车企业应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安排订单班中的学生就业,使校企合作持续、良性发展。
3 结语
由于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不对口,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和企业的人才缺口问题并存,因此,校企双方应以积极心态加深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汽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企业的岗位标准要求"零距离"。
参考文献:
[1]李均敏.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8,03:43-47.
[2]党素芳.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汽车行业; 营销管理;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78-0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对汽车行业调研基础上,针对调研结果与企业要求,提出符合汽车行业特色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延续了2009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大、中、小型车异彩纷呈高歌猛进。超过1800万辆的产销量,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更使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厂家发展的乐土、利润的源泉。年均千万辆的产销量必然需要大量的营销管理人才。长江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办学已有50年历史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管理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因此依托原有机械系汽车专业基础,设置以汽车营销方向的营销管理专业,使营销管理专业方向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把培养既具有营销技能,又懂得汽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 行业现状
1.1 现有汽车销售人员观念误区
通过调研了解到,现有汽车销售人员普通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平等对话的意识没有明确。在传统营销观念之中,“顾客之上”的基本理念被奉为金科玉律,因此不少汽车销售人员对消费者过分迎合。这种下意识的行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欣赏。与此相反的是,有些汽车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由于比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更充分,有意将这一优势展示出来。其实此种过分主观的判断往往会遭到消费者的无情反击。
2)服务意识不清楚。意识决定服务质量,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才能有效的吸引消费者。有些销售人员仅仅只是机械运用形式上的所谓技巧,并没有也没有想过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要,故而无法使消费者享受服务。因此不少汽车销售人员的服务最终无法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3)主动进取意识缺乏。汽车销售人员在销售中并不习惯主动出击;更多的是坐等顾客上门求购。如何有效主动开拓市场对汽车销售人员而言更加重要。
4)诚信意识不足。大多数汽车销售人员对诚信为本的观点也持肯定态度,但很多人只是口头上对诚信予以赞同,行动上却恰恰与之背道而驰。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多卖车而提高服务承诺,扩大服务范围,但实际上有些服务承诺根本无法兑现,造成消费者对售后不满,最终影响企业长远利益。
5)自我提高意识不足。不少汽车销售人员自我专业修养不够,并不懂相关汽车基本知识,因此很难取信于人。
1.2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归纳总结后,汽车类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大致如下:
1)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2)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懂得其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对于汽车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明确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3)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懂得商务礼仪,掌握谈判技巧,具有公关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5)具有营销实际工作或者相类似的经历。
1.3 营销管理专业毕业生入职初期的现状分析
现在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吃苦耐劳精神普遍不足,受挫承压能力较差,在销售实践中稍有不如意就想辞职不干,这是制约毕业大学生顺利转变角色的一大障碍。
对企业产品了解不够,缺乏基本的机械、电气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培养的营销人员通常只懂得营销理论知识,但工科基本知识比较缺乏;但进行有效的营销,就必须得懂得相关知识;因此很多企业更愿意招收工科背景毕业生,经过适当营销培训,然后从事营销工作。
2 营销管理(汽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上述调研、分析总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院营销管理专业的规格要求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营销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营销与策划岗位群一线业务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符合新世纪、新经济要求、满足工商企业营销与策划业务岗位第一线需要,尤其擅长汽车营销的高职人才。
2.1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1)依托行业办出特色利用学院现有汽车专业资源优势,学院在营销管理人才培养上,加强对汽车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营销管理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2)以兴趣为基础,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必修课程以外,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力,找到专业与兴趣的契合点,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2.2 营销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设计
1)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为了使营销管理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的要求,学院对知识结构进行全面设计,调整课程体系,增加汽车类相关基础知识。但由于工科类的汽车教材内容多且深,不适合文科类学生,需要为此设计一套教材。该套教材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通俗易懂的介绍汽车相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调整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为落实培养思路,制定出营销管理各类课程设置的大体比例是:公共基础课程占20.5%,素质教育课程占6.8%,专业基础课程占27.4%,专业技术(能)课程占33%,专业拓展课程占12.3%。提高实习、实训学分比例,增加实践环节的实习时间,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3 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与实践
1) 进行汽车相关实习为了了解汽车相关基础知识,结合学校特长,安排学生去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整车结构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检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以及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实训室进行相关实习。
2)进行营销策划实训掌握市场调研工作六大核心职业能力:方案设计能力、问卷设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撰写调研报告能力,为学生搭建市场调研工作平台,能够胜任市场调研员、助理市场调查师、助理营销师等工作岗位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强化推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策略方法.重点掌握推销技术各个环节模块的实际操作,包括顾客研究,推销礼仪,推销接近与洽谈,异议的处理以及推销成交;同时掌握与销售相关的谈判技巧,产品渠道认识,和销售促进各种方式的运用等;培养锻炼推销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3)开设营销管理实习岗位在校园内或者网络上开设营销实习商店,在教师指导下,让实习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产生真实的市场行为。学会了解消费者需求,观察消费者反映,培养与消费者沟通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作风。
4)与企业结合建立营销管理实习基地与武汉4S店共同建立营销实习基地,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包括参观、调研到顶岗作业在内的市场营销全过程的实习。通过分阶段的实现,使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对市场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上和教室里无法学到的而企业又特别强调的实际操作经验。
3 结束语
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该专业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同时又具备明显的专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在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成才与成功就业是高职教育的两大目标。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来提高就业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4]1号)
[2] 驺从艳.兴趣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49-50.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改革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全方位展开。文章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办法多元化、教学参与主体多元化和课程的多元化拓展等六个方面构建了课程多元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调查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9-02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于秋红(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XG2014121)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全面传授学生调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工作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除具有一般课程的理论性,还具有营销课程的专业性以及综合性和实践性。针对于此,很多教学工作者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尝试,切入点基本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实验实训等一两个方面,却很少有从整个课程体系上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研究。
本文作者从事“市场调查”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多年,认为新的教学模式不应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完善,而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参与主体、课程拓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一个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如图1。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是“市场调查”多元教学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二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基础的多元化。
(一)理论、实验、实训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市场调查”教学虽然也涉及了资料整理分析环节,教学内容中也引入了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但往往忽略课程内的实验教学环节,只在理论课堂上硬性讲授,教学效果很差。实验环节的引入目的在于不仅要教会学生数据整理分析的方法,让他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且要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印象,巩固技能。
针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引入Epidata和spss这两款实用且功能强大的数据录入和处理分析软件,并编写配套实验教程。学生在教师的教授和引导下,能够入门、学会。
实训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完整的市场调查工作:从问题分析、方案策划到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再到资料整理分析、报告写作,目的在于强化理论和实验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市场调查工作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强化理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基本专业能力、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以及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基础的多元化
1.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授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实际的调查问题,如消费者行为调查,在调查前期的设计环节,就要涉及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在数据分析环节也要用到统计学的描述分析甚至多元分析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搭建在很多课程基础之上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处理好这些理论基础和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同时也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本门课程的这个特点,在分析和解决市场调查问题的时候,能够遵循“理论模型统领原则”,先找理论基础,再分析实际问题。
2.经典和实时案例丰富理论内容。大部分任课教师都会发现,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更喜欢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法也是教改永恒的话题。在“市场调查”教学中,案例应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学科经典案例,无关案例时间是否久远的问题;第二类为实时案例或经济热点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入一些实时的、动态的最新案例或经济热点。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敏感度、商业意识,以及对于企业、行业、品牌的长期关注的习惯。如果实时案例的教学效果明显,就将其升级为学科经典案例。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体验式教学,在讲到调查方案设计的时候,以企业实际案例为情境,教师扮演企业决策者,让学生扮演市调机构或咨询机构,在与决策者也就是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层层分解,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再提炼调查目标和内容,撰写调查方案。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调查方案设计的过程、应完成的工作、调查主题如何提炼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
互动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讲到调查问卷设计的时候,教师先将问卷设计的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好以后再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组与组之间问卷的交换,然后教师总结和讲解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由各组对自己手里拿到的其他组的问卷进行点评,分析自己组以及其他组问卷在设计时候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如何修改等。事实上在多元化教学方法模式下,不仅仅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同时也相应地融合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改进和完善。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外,引入应用非常广泛的多媒体教学已毋庸置疑,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如何有效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如何综合运用。
(一)传统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师生接受程度良好,但不能以此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而是应该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先将主要知识点、结论等概括性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对于非常重要、需要反复讲解的知识,需要展示推导过程的公式,复杂计算过程等,边写板书边讲解对于知识的呈现效果更好,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加深学生印象。
(二)新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教学视频、各种教学资源库、实验数据库、网络课程、网络教室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或载体,这些新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例如对于Epidata软件的学习,实验课中先鼓励学生自学,然后再简单讲授,同时将录制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课程或者网络教室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效果甚佳。
四、课程考核多元化
(一)多元考核体系的构建
构建“平时+实验+期末”三维成绩考核体系,并适当增加平时和实验成绩所占比重,可以考虑3:2:5的比例。
(二)考核内容的多元化
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考勤等,以课程作业为主,尽量避免或少量布置答案标准化、灵活性差的作业,应以学生思考余地大、完成难度适中、需要课下学习和工作量较多的作业为主,如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指标的设计、文案资料的搜集等。
对于实验成绩,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布置实验任务,以审核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考核。可以尝试设置实验成绩门槛: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随堂考核,如果学生随堂考核不合格,则不给实验报告成绩。
期末卷面考核的重点应从单纯理论知识考核转化为知识加能力的考核。改掉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转向以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将理论考核融入案例或实际问题中,同时适当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如要求学生分析调研问题、提炼调查主题、给出调研结论等,也可将实验部分重要内容引入期末卷面中,如SPSS中变量命名规则、常用数据类型、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等。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多元化
更深入的考试改革可以尝试开卷考试、期末大作业取代卷面考试、随堂考核、与市场调查实训同步考核等。
五、教学参与主体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引入第三方和第四方参与教学。
第三方指的是有实际调研需求的企业,寻求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改变以往用虚拟问题或案例资料作为讨论和实训练习对象的做法,将企业实际问题作为市场调查课题,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际的市场调研活动中。
第四方指的是咨询公司或市调公司,这类公司的市场调查项目多,若能够长期合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就能够保证。此类公司的参与方式可以是带学生或招聘学生作为兼职调查员或数据分析员,还可以论坛等形式邀请此类公司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六、课程的多元化拓展
课程的多元化拓展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延续,可以参考的拓展方式有:成立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或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一)成立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
以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的形式对课程进行多元化拓展,俱乐部可以与市调公司长期合作,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可以自主寻找调研项目,开展校内外市场调查;可以定期举行学习、研讨、讲座、论坛等活动。
(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或训练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涉及市场调查工作的各种竞赛或训练项目,如每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程拓展平台。根据以往经管类学生参赛项目来看,基本都是基于社会调查或市场调查的研究,学生参加此类项目可以完整地完成市场调查工作环节,得到系统训练。
(三)强化学术研究训练
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市场调查相关理论及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兴趣浓厚或有读研等深造计划的学生,要适当鼓励并指导他们进行市场调查方面研究。学生可以自行选题,也可跟相关教师做项目,毕业论文也是接触学术研究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一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现状
(一)专业培养方案缺少特色
独立学院是依托母校的教学资源建立起的以民办机制运行的高校,一些独立学院在吸收校本部优秀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许多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也与校本部雷同,而忽略了独立学院本身的特色。另外,一些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又偏重于职业教育。这两种培养方案都不应作为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应该是教育部为独立学院制定的办学定位标准,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母体学校的研究型人才质量标准。
(二)师资队伍配比存在缺陷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一般都是由母体学校委派教师、外聘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三部分组成。这种混合编制的师资队伍具有可以吸纳各类高校先进教学经验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很多。
1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大多数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中级职称,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部分教师的引进采用人事制度,教师的社会保障与企业员工一样,使得教师有后顾之忧,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缺少“应用型”教师
许多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来独立学院任教,缺少实践环节的历练,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教师除了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外,更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在课堂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营销策划与销售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作及产品营销计划方案的制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地进入工作角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硬件设施水平不达标
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以我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要求学生在熟练地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外,还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市场营销实战,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电脑和市场营销教学模拟实验室与之相配套,由于独立学院的成立时间不是很长,现在大多数教学设备是从母体学校交接过来的,导致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硬件配置。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表现在:第一,许多独立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限定在学校督导和学生评价的内部层面上。第二,教学管理工作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缺乏竞争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建设需要的博士毕业生和青年专家。
鼓励教师进修和接受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专业进修,或作为访问学者,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挂职锻炼;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安排30天走访企业,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以合同或合作等方式,将企业管理人员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并力争使相对固定的企业管理人员类教师比重达到本专业教师队伍的20%,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以销售管理和推销学等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销售管理的能力。
强化课程管理。每门课程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完成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强化课程的案例库建设。
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除了在主干课程设计上体现培养特色外,更多地以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形式增设选修课,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紧跟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销售管理实际需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加强教材建设
为了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分阶段进行教材建设。
加快本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编写适合于培养目标要求的“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现代推销学”“市场调研”“管理学”“营销策划”“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的教材。
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实训教材建设。编写符合专业特色要求的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实训教程、商务谈判实训教程、现代推销实训教程、营销策划实训教程、营销调研实训教程等实践实训教材。
加强本专业主干课程电子教案建设。根据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主干课程全部实现教案电子化,大部分课程拥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四)实验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观,树立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教育观念。
加强案例教学。通过地方企业中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完成案例分析,培养和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教师们能把多媒体教学软件、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保证教学效果。
改革考核办法。本专业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的进步。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课业、策划报告等考核形式取代传统的卷面考试。
贯彻开放式教育。本专业有不少课程聘请院外专家、学者兼职任教或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家来院开办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
完善导师制。导师不但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辅导,而且加强了对学生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引导,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就业的指导。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督导队伍。聘请已退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督导组,采取随机听课方式,及时收集、反馈基本教学信息。
建立听课专家组。聘请在岗的专家组成专业听课组,主要听同专业的专业教师的专业课,及时收集、反馈专业教学信息。
建立学生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班设教学信息员,全面收集、反馈各班的教学信息。
建立系主任及同行老师听课制度。给被听课教师打分,成绩作为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全凭学生打分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失偏颇,所以应综合考虑学生反应和督导、同行专家、系主任等听课情况以及系或学院教学部门检查情况,最终给教师一个综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教师大多能接受,也才能真正起到以考评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Z].北京:教育部,2003.
[2]孙先明,付艳峰.特色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99.
[3]范文曜.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3).
[4]郑红平,等.独立学院质量保障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M].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9).
[5]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一、就业导向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从事物流企业或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的目的和出发点的,这种有效对接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主要有3个观测点: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后续可塑造能力。比如,物流行业在工作初始需要工作人员到基层进行锻炼,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服从工作是其基本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实践教学,通过创设和模拟与行业或岗位相关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负责、服从工作要求等精神品质,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企业管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还要不断深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物流行业的发展特性,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好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不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过程、顶岗实训环节还是就业工作环节,都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就业导向下,高职学院应主动走向并适应市场,了解区域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互动机制(如顶岗实习、企业参观、订单班培养、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企业员工校内培训等),力求无缝对接。
(三)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民生之本
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面貌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民生之本。[2]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因上大学导致家庭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或区域经济的脱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可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调查发现,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过度依赖电脑操作、师资短缺是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首先,较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度抄袭其他地区院校的方案,缺乏对本地区物流市场的调研,容易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区域经济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对接本地区物流企业岗位。其次,很多院校由于经济水平限制,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软件平台的模拟操作,如仓储软件、车辆调度软件、货代软件等等的模拟操作。这些软件虽然可以覆盖部分就业岗位,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但软件和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和实际工作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3]这容易造成培养的人才就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最后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教师,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为解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就业导向来展开实践教学。
(一)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与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岗位需求,借鉴区域内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先进经验,订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能力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必须结合相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并根据各校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和提炼,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调研区域物流企业,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需对企业进行调研,并注意做好前期的调研计划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调研计划应该包括:了解物流企业的类型、规模、岗位、主要业务、人才要求和后期发展战略等。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先通过对武汉地区主要物流企业的调研,对企业进行有效分类和整理,得出每个方向的岗位群;然后分析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并根据技术技能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据了解,武汉地区物流行业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两种。国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采购员、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快递员、市场与客服人员、物流财务管理员;国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报关报检人员、国际货代人员、港口装卸与调度员等。[4]除了分析基础岗位外,还要注重分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在校内开设一定的拓展课程,储备学生的相关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一般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上升路径与相关岗位为:刚入职的岗位一般是一线操作员,如派单
员、开单员、装卸工、调度员、客服人员;大约3—5年后可上升为部门主管或者是门店负责人,如仓库主管、客服主管、运输配送主管等。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勇于把握机会的前提下,可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如担任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等。 (三)根据就业岗位设置实践技能模块
对应物流岗位需求,需将实践技能教学分为国内物流技能和国际物流技能两大模块。国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区域物流市场的调研、物流客服业务、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储配方案设计、运输业务组织与实施、生产计划与组织、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供应链构建与运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操作与应用、快递单业务和客户服务;国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货代操作和单证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和报检与报关业务实训。[5]
三、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保障因素
1.制度保障
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高职院校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1)学校需要大力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并不断优化和增加配套设施,提高实训室的实际利用效果。学校可出台一批校企合作制度来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如企业订单班、顶岗实训制度、实践教学安全控制制度。(2)学院可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制度,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补贴、市场调研工作的工作量核算制度。
2.师资保障
教师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时间并不长,当前从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转岗而来,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缺少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引进企业导师到校园指导工作或兼职实践教学外,更根本的是要积极提升校内师资的实践技能。学校可分派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如担任企业顾问、新员工培训讲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积累教师实践经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完成“教学—就业”的完美转身,学校必须开展相关专业的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亦包括学生的面试指导、简历制作辅导等。另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和家庭情况开展针对,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在企业长久发展的可能性。最后还要做好就业反馈工作,通过跟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收集反馈意见,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经验。
(二)实施方法
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可分为互动发展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课内实践、实验室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校外实践教学亦有三个层次:企业认知、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
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师可在授完一部分理论章节后,布置一个大作业———如武汉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小组同学可以亲自去企业调研,亦可查阅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然后将分析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演,其他同学和老师再进行相关讨论与评价。通过该课内实践,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为该课程的期末进程式评价提供较好的依据。实验室教学则可通过有效运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对部分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利用各种物流系统软件、物流设施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室直观演练,实现学与用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尾的一两个星期进行,通过整个星期的项目集中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物流企业采购决策和生产组织、物流企业配送作业优化和实施、国际商务单证操作等等。
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入校初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促进专业学习兴趣,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物流企业,直观地感受物流企业的运作情况。顶岗实习就是平时说的“三明治”教学模式,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无缝对接。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集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亲自参与企业运作。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责任意识和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则可以缓解物流企业的短时用工紧张问题。如在第三学期安排一个顶岗环节,从当年12月到次年3月,为春节的物流公司的用人高峰提供人力支持。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可到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去实习,在实习的同时完成实践报告和毕业
[关键词]就业质量;毕业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118-01
2013年因为创纪录的699万毕业生而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再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生,今年的就业人数可能突破800万。此次《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共有9659人参与此项调查,最终保留了8193份有效问卷,并通过分析、调查形成该报告。
调查显示,2013年求职者的压力感受是近几年最高的,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6.91,但略低于2009年的就业压力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重点大学,拥有23个学院,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每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000多人。每到毕业季,大四同学不仅要忙着毕业,还要忙着找工作就业。部分学生,为了毕业设计焦头烂额,无暇估计工作问题;部分同学在找工作中,旅遭遇失败,不知道如何面试,不知道如何应考;还有部分同学在准备出国、还是考研、还是考公时犹豫不决,不能很好的作出自己的毕业去向。为了减少毕业生大四学业压力,帮助毕业生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资源,是高校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高校应该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就业。
一 完善团队、建立信息网络
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积极创建毕业生网上就业信息搜集和工作;指派专人在网上搜寻就业信息,并上传至招生就业网;在招生就业网上开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素质测评等栏目,积极帮助同学们提高就业技能。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向毕业生传达就业信息的工作体系;通过“校-院-班”三级联动,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同时运用QQ群、飞信、校友录等渠道网上同步就业信息,使每位同学都能及时获得用人信息。各班级成立了就业工作联络小组,及时把就业信息传达到每个学生。
各院系可以制定院领导联系毕业班级制及就业导师制;每个院领导负责联系一个毕业班,每周定期与辅导员及班干进行联系、对话,及时掌握班级就业动态。并安排专业教师按照毕业设计指导分组担任学生的就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举办定期就业讲座,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对社会和自己估计不足,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或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必要的求职知识和技巧,对国家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不了解等问题。学院大力开展就业形势宣传讲座,学习国家和学院的政策和就业的基本知识,帮助毕业生在了解形势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善于把握就业机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定位,最大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高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为就业提供更多条件;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可以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同时让外界媒体、公司更充分了解学生,高校发展情况。借此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将能同学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继续大力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经过近两年的就业市场调研,发现大部分用人企业对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学生较为满意,在企业的发展也较好。为吸引更多用人单位选聘高校毕业生,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力度,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三 加强市场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高校要加强与各大企业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校企市场。可以通过印制了一批精美的彩色高校、专业介绍,向有关用人单位寄送,同时开通就业工作专用电子邮箱,开设专门的就业咨询电话,方便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鼓励各院系献计献策,帮助毕业生联系单位,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学生就业收集相关信息、广开门路。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邀请多家企业来院举办招聘会;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型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便利。要保持与校企间长期的友好合作,同时做好学生就业后的信息跟踪,这样不仅能保障校企间合作的双赢利益,效果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赞赏和好评。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的学校的地理优势,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离就业市场进的单位,今后要继续加强主动外出联系就业单位,加强毕业跟踪调查和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与大型软件企业与实训企业的合作,扩大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渠道。
四 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式势下,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为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业技能,激发青年学生创业热情,促进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院系应该通过开展创业实践培训,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品质,启发、诱导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并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五 引导学生升学、考公务员
高校就业工作中,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意识,鼓励支持学生升学深造、考研考公务员;针对院系情况,相应的加大毕业生考研工作的宣传鼓励力度。提高毕业生考研率,学院可以有针对性的积极鼓励有意向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并请有关老师和优秀学生就考研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等问题给同学做了专题报告。积极动员和鼓励有意参加考研的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免费考研辅导班。同时可以通过学校的出国项目,或者保研外送等,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实惠,努力为学生的深造培养创造最为优渥的条件。
六 结语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工作,将会为毕业生在毕业、就业的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在就业期间,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世宇.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J].华章,2014(01):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