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第1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 文化特色 美术 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74

Cultural Ecolog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YAN Chunting

(School of Art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Chinese grassroots groups working people in long-term life and the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which has a unique cultural values, art forms, local customs and aesthetic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s, elaborated traditional art TCEs and sty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folk ar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t; cultural values

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主要包括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以及民俗风情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着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和审美,且传统民间艺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传统民间艺术以生动、有趣、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日益崇尚简单、快捷、高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关注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成为民间艺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

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所蕴含文化和发展,与地域特征、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关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察,并对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展开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进行理论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无法充分了解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发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从外观、形象的塑造,创造出与当地民间文化相似的另类艺术,而无法真实还原出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艺术。

2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着当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而来,具有大众的统一审美,即使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传统民间艺术依然代表着当地大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是质朴、率真等,并体现着当地人们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

2.1 传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

2.1.1凤翔泥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所演变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各不相同。如凤翔民间美术,凤翔处于关中西部,凤翔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五大木板年画之一。凤翔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年画、泥塑和脸谱等,其受到当地文学、宗教的影响,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表达出幸福、健康、美满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泥塑被凤翔人称为“泥货”,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泥塑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再经过绘制毛稿、翻坯、打磨、绘图、上色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完成。凤翔泥塑的形状、花色多种多样,在过去,泥塑是在热闹的节假日用来相互送礼的礼品,因此凤翔泥塑多以夸张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凤翔泥塑的样式主要包括十二属相、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如坐虎样式的泥塑则表达着健康和勇敢的寓意。凤翔泥塑不仅在当地传播较广,还在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都享有盛名。

第2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的不断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跟进,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和发展群众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来高,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底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发展群众文化也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近现代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在促进文化传承、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两者的关系,以及阐述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相互作用,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贡献。

【关键词】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群众文化;文化传承;发展

1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1.1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每个时期都有它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文化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因此它具有某个时代的特征及时代烙印,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能够促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基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加以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着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文化习俗产生并流传至今,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进而流传下来。这些历史文化特色传统虽然历史久远,但都保持着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独特的文化特色,进而促进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中华各民族的群众文化犹如滚滚的长河,永不停息地奔涌向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传向了世界各地,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要想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就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1.2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文化的创新与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通过与现代群众文化艺术的结合,更加体现了我国文化独有的民族性,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分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然途径

我国的文化艺术之所以如此得绚丽多彩,文化底蕴之所以如此得深厚,这主要得益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文化植根于人民群众,并被人民群众所创造,也就是说,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有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创造的年代不同,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产生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就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看待民族文化的时候,要区分其文化的自身价值和高雅程度,我们要坚持并发扬优秀的、积极的民族文化,抵制和摒弃庸俗的文化,提高我们辨别文化的眼力和鉴别力。但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下,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渗透,我们仅仅依靠传承与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是不够的,在这基础上,还应该注意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加以创新,进而来顺应时展的需要,使其赋予时代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地加以宣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唯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地融入发展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来,积极地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与创新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要求其与时代紧密结合,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促进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性继承,推进与群众文化的完美结合。比如,我国政府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这就进一步确定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这个经济发展相当快迅速的,生活节奏相当快的社会,给人们特定的时间来领悟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熏陶力,使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来感受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养分,进而批判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渗透,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文化的辨别和甄别能力,抵制和摒弃庸俗、消极的文化,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同时,要求我们要既克服又保留地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才可以更好地发展。相对独立性是民间民俗艺术文化最具代表的特点,它不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亡,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来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这样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和造福。正如上文所讲,群众文化的发展要以民族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作为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尊重历史,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避免与历史脱节。与此同时,也要积极与国际接轨,汲取世界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不断加以改造和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这样才可以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才会使我们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才可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对发展群众文化的影响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而群众文化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发展群众文化就必须批判地继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让人民群众去自觉地加入创造历史的氛围中来,只有这样,才会让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具有时代性和历史主体性。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经济的发展是根本要素,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和基础来展开,因此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的传承也应该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不然,便会失去其发展最基本的意义。

5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继承和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不断与国际接轨,抓住时机,顺应时展的潮流,才会使我国的文化屹立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之林,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刘淑娜 单位: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第3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 地方传统文化 综合实践 文化教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偶然一次看电视上的国际时装秀,发现服装上的元素很美。地方的传统文化因为区域小、传播范围窄、技艺功能老,生存和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这些集结着智慧和技艺的地方传统艺术就这样消逝得无影无踪未免太可惜。因此,拯救地方传统艺术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找到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通过研究传统文化艺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课题,让学生在探索地方传统艺术中认识、了解民间艺术的美,从而传承和发展当地的传统艺术。

那么,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怎么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将点滴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用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和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给传统美术资源合理的生存空间,给予民间美术课程一定的重视度,将其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关于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艺术的艺术力与生命力,为地方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活用环境资源探索地方传统文化

1.在校园文化中巧用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

宣传橱窗是学校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过程中与孩子沟通的一个有益桥梁。学校的宣传橱窗定期向学生可以介绍一些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及地方传统文化作品,如学校宣传橱窗开展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内容,分别介绍十二生肖的历史典故和来历。我结合这样的主题活动,开展一堂有趣的十二生肖地方传统文化作品欣赏课,展示了一些手工艺术作品,如虎头鞋、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等,通过这样的宣传,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组建学习兴趣。

2.根据各年级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小组。

如低年级侧重剪纸创设小组,中年级侧重泥塑创设小组,高年级侧重皮影布艺创设小组,并在每个活动小组提供相应的地方传统文化操作材料,让学生可以随时看、玩、说、想、做,为学生接触地方传统文化,积极提供机会与条件。

二、从家庭生活中巧取多彩的地方传统文化

家庭生活中蕴藏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对龙凤绣花枕、一只青花瓷罐、一只彩陶花瓶、一块扎染花布……其造型、装饰和技艺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它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平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发现探究这些家中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带着家里的地方传统文化作品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其历史与文化,分析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作品的探究活动,会倍感亲切和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妙用地方传统文化题材,发扬地方传统文化

1.课前自主学习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前有效的自主学习是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如风筝作为中国典型的民间玩具之一,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协调,具有强烈的民间乡土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欣赏与制作相结合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关键所在。

地方传统文化教学离不开“欣赏式”教学,我们在地方传统文化教学时应该将欣赏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一起,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通过制作学生不止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美,同时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制作工艺的艰辛,激发学生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3.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必要条件。

地方传统文化作品形式多样、材料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质感和美感,不是我们能用语言描绘形容的,所以在地方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多收集各种地方传统文化的实物及图片和视频资料,为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教具,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作品。

第4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一、群众文化建设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功能分析

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已逐渐取得群众的广泛认可与重视,原因在于群众文化在性质上本身作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无论在文化艺术内容或形式上,都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得以承递并创新。从我国当前许多以固定形式传承的传统文化活动便可发现,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但文化活动在特征上仍维持原有的风貌,如我国许多地区所沿袭的赛龙舟便为典型的文化承递例证。也有其他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成为一种为人民所喜爱的文化传统,其不仅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更向世界各民族展示我国丰富且悠久的文化艺术。以举世闻名的户县农民画为典型代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将传统美术形式如剪纸或雕刻等的结合,使农民画独具艺术风格,被国内外许多艺术家高度赞扬。所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艺术中涵盖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以此使其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内容。从群众文化特点分析,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以及共同性等,其在不断建设发展过程中表现极为强烈。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本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文化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等内容。其中物质文化为群众活动建设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则具有中介的作用,能够将群众的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同古人所说“大江流日夜,波澜动远空。”在历史文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只有注重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才能如同江河一样奔流不息,传承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永远绚烂。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提及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需对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其具体可理解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将社会经济形态与政治形态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应注重发挥文化的功能。而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民族文化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体现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极为鲜明,如传统的民族习俗、服饰特色、忠孝观念以及民间传唱等。许多民族文化在历史不断推进过程中,可能昙花一现,或固化为明日黄花,也可能在内容与形式上被不断革新。但其存在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其中能够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传统都能够影响现今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我国文化艺术之所以绚丽多彩,文化底蕴之所以深厚,主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换言之,精神财富的创造无法脱离广大群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下,单纯依靠传承与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远远不够,应注重对我国各民族间的多样文化进行整合并不断创新,使其满足时展要求。而能够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进步的途径便需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从我国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倡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观念便能说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使群众文化建设中能够融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群众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如前文所述,群众文化在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同时,自身也保持独立的特征,即使传统经济体制消亡的情况下,民族历史文化依然得以流传。因此群众文化发展中要求尊重民族历史,避免与历史割断。在实际继承文化遗产过程中,不仅包括民族文化艺术内容,而且包括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从群众文化发展内容角度,需将对劳动的赞美、纯真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思想等融于其中,并保持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进行充实。而从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角度,许多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如古诗、戏剧等都是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即使传承至今也未在体裁上发生明显的改变。另外其他许多群众文化形式也仍以原有面貌存在如挂彩灯、舞龙舞狮或杂耍等,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深受喜爱的重要内容。但也需注意在民族文化遗产中也包含许多封建性的糟粕如宗教迷信或传统道德规范等,应对其采取批判性的继承方式。而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也需汲取优秀成分,这样才可使我国群众文化活动更为丰富。

发展群众文化需要在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改造与创新。通过除旧布新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方面,以舞龙舞狮为电表,其传统文化思想代表祭祀神灵并将邪恶驱除,是封建迷信活动的重要体现,而现今的舞龙舞狮寓意为吉祥如意或对丰收的喜悦。因此,创新过程中应将继承作为基础,而继承需以创新作为目标,这样才可使群众文化的发展避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

第5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一、充分认识民间文化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把社会文化艺术与幼儿美术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文化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汲取艺术的养份,更好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质。首先,文化艺术品鲜艳活泼的造型容易吸引幼儿,并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情趣,文化艺术中的许多工艺品或外形憨态可掬、形象生动,或色彩艳丽、光彩夺目。如:无锡的泥塑阿福、河南的布老虎、潍坊风筝等,这些文化艺术品,它既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又是室内摆设,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其次,幼儿通过对社会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熏陶,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幼儿通过欣赏、观摩以及自己动手去感受一些社会文化艺术,从而可以领略各种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培养自己的美感,让社会文化艺术在幼儿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二、让幼儿亲近民间文化,学会欣赏民间文化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中,民间美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悠久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保持了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要。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如,年画、窗花、剪纸、刺绣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很多纹样,可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纹样。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渊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因此,我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幼儿园走廊上布置的“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窗户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对这些剪纸作品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幼儿带来相互交流分享,活动后,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剪纸活动,看到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们的喜悦不言而喻。

三、萌发幼儿对文化艺术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把文化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受文化艺术和表现文化艺术的机会与条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打破过去美化教室环境由老师包揽的习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室美化。生动、色彩纷呈的绘画;美妙的刮画;奇妙的染纸、剪纸;有趣的沙画,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我班的作品墙上。当这些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使他们又一次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

四、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幼儿个性化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6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一、高中学生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意义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贵州近年来对发展地方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多努力。首先,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由省文教事业费内拨出专项专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中小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助学金及衣被照顾优待,在贵州民族学院和卫生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还享受医药、书籍、文具费用等照顾。为培养少数民族师资,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工学院、贵州农学院留出一定名额专收少数民族学生。其次,在文化方面,从1951年2月起,省文教厅每年专门组织1~2次电影小分队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镇放映电影。1952年5月成立贵州省人民文工团,1954年改名为贵州民族舞剧团,1956年改为贵州省歌舞团。编创人员和演员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回族、满族、汉族等民族成分。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学院联合组成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先后于1952年、1955年、1956年深入贵州农村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语言调查,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了民族文字方案(草案)。自治州、自治县建立后,各自治地方均设立文化工作机构,搜集、整理、宣传、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完全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贵州的本土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取材也比较容易,很大部分同学都有耳濡目染的先决条件。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选择性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多元化的社会背景,我们要找准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有位名家曾经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回归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和创新。今天的学校教育不再是盲目追求高分的教育,更需要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能力包括学习、生活等人最基本的能力。这就说明学习本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本土文化艺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明天的更好发展奠基。

二、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进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一开始我只能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一一讲解,后来慢慢发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美术课程要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面对这一要求,我发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能更好地完成课标的要求。对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苏教版《美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为例,本课强调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具、剪纸、纸扎彩灯、编织、食品等,但是如果每一个类型都细数,那学生肯定接受起来很慢。于是我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对贵州扎染艺术进行剖析,让学生学练结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解扎染的来源,当堂示范扎染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扎染作品。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对民间美术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要积极充分地领略民间美术的种类,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和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美术修养。我觉得本课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第7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传承;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地位堪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二、学校音乐教育日趋“西化”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职责。无论是《课标》的设计还是课程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忽视地方音乐,不能有效利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学家樊祖荫曾说过:“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着他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是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1]

(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作者:郑芸 单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美]艾伦•帕•梅里亚姆,穆谦译.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第8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关键词】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09-02

在“岭南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動开展过程中,进行了以“童绘粤韵”2017少儿公益海报绘画为主体的活动,该活动的开展其主旨为传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让岭南广府文化艺术能够代代相传下去。而从学校角度考虑,可以借助本活动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进一步使学生的艺术天分得到有效培养[1]。

1.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开发的意义分析

童绘新岭南2017年少儿公益绘画大赛1月13日在广州启动,本次活动的开展,通过展示孩子喜爱的卡通动漫形象,打破了时间的阻碍,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得以传承,使岭南广府文化艺术代代相传[2]。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考虑到能够使孩子和传统文化的距离拉近,结合了多维度的活动,即“视、听、游、绘”。在“视”方面,让孩子欣赏自身喜欢的卡通人偶进行表演;在“听”方面,听传统讲古艺人如何用演绎岭南文化的传奇故事;“游”即游戏,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岭南特色建筑;“绘”即绘画,让孩子在本次活动所看、所听画出来,使孩子通过自身的美术天分和想象能力,绘画出岭南的全新风貌。

综上,“童绘新岭南”活动的意义是显著的,一方面能够通过绘画活动提升孩子的绘画实践操作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绘画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通过绘画岭南,感受岭南的传统文化,使孩子对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兴趣。此外,还能够达到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方案的作用,使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岭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并起到熏陶孩子的作用,可将岭南文化公益海报设计作为有效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制定并实施全新的美术教学方案。

(1)具体策略为: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岭南文化中的“民间美术”;另一方面,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教学。

(2)策略的具体落实:一方面,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民间美术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广绣、佛山木板年画、佛山剪纸、潮州刺绣、潮州木雕以及石湾泥塑等,均是常见的民间美术。对于这些民间美术来说,将岭南当地的时代风貌、社会面貌以及审美心理充分展现出来。为了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可将这些资源纳入到艺术课程当中。另一方面,不少艺术创作者所创造的手工扇子利用了岭南美术文化,在扇子上印有12生肖,也有农历12月份。另外还有青花瓷片的领带夹、袖口,还有这个屋顶式的名片夹。这充分体现了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法[3]。因此,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美术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在抱枕上绣上Q版的中国门神图案。

(3)策略实施的成效:一方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民间美术教学,既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又使学生能够熏陶到岭南文化,以此使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得到升华,真正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创新教学,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又使现代产品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学以致用,使美术创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策略反思:除上述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以达到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因此,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首先,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主要采取“体验+尝试”的艺术学校,可培养学生对广彩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陶器圆形物件内上进行创作,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其次,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美术语言和组合原理的掌握,可让学生对广彩纹饰中西合璧的装饰题材作品进行欣赏,了解美术作品的风格,然后进行图案创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总之,可以利用岭南美术文化,开展分阶段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第9篇: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范文

剪纸是中国古老及普遍应用的一种民间艺术,常用于宗教、民居、民俗艺术等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术,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等,使剪纸有了简练、概括、意蕴丰富的艺术特征,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对民间剪纸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弘扬、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等成为了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的新课题。

1. 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到1100年。“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是在有纸以后。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

2.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2.1 可以成为民间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艺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达程度、审美情趣高低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民间剪纸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产物。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民俗逐渐消失,新的民俗迅速兴起,古老的传统民间剪纸,也不会以原来的面貌陪伴现代和未来的民俗风情。把剪纸作为非物质遗产纳入到高等教育范畴中,也成为了抢救剪纸艺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可以提高陶冶民族审美情趣的教育资源

剪纸不但是我国艺术宝库里的珍宝之一,在世界上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我们的先辈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寄托,用勤劳的双手创作了许多淳厚朴实、多彩多姿的艺术作品。它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存发展中总结保留的生存观、哲学观、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物化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艺术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耀。

教师将将剪纸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学,通过解读民间剪纸艺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系统整理,挖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学生在设计教学课上学习剪纸艺术,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让宝贵的民间剪纸艺术文化遗产变成振兴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审美情趣的教育资源。

2.3 可以成为拓宽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语汇

剪纸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因简朴实用,装饰性强,最为老百姓所接受。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北方人过年过节时贴的窗花,如五谷丰登、喜鹊吊宫灯等;南方人结婚时门里门外贴“喜”字、鸳鸯图等。在各级美术展览中,剪纸是民间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艺术家们把传统艺术加以提高发挥,采用平面构成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剪与刻相结合的方法,使剪纸艺术赋予时代气息.剪纸是装饰性、观赏性、乡土气息最浓的艺术品之一。

民间剪纸寓意深刻,不仅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在现代设计中,例如一些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影视文化设计等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极大地强化和纯化,民间剪纸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也既深刻又多方面的。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寻找民间剪纸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结合点,将民间剪纸艺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 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间剪纸艺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 作为一种创作的素材,借用到设计之中,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

民间剪纸给现代节奏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了清新纯朴的乡土气息,这是一份祖先赠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无价之宝。随着国门的开放和外来文化艺术的强烈冲击,我国的教育界、学术界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只有始终保持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善于吸收其它民族的精华,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永远立足于世界的文化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黄孟轲. 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 黄旭,张文斌. 回归生命化的教育写作[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 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4] 潮阳民间剪纸[M]. 广东省潮阳县文化局文化馆,2003.

[5] 杨坚平. 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州剪纸卷[M].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