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

第1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1.1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1.1.1执行制度问题

财务制度在公开后不能收集大众建议,导致制度只是一种形式。农民得不到有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合理解答,出现了库存现金以及白条抵库不能消除过剩的现象,没有遵守财政制度。

1.1.2制度缺陷

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设立制度的目的,但一些农村地区缺少财务制度管理,有的地区虽然有制度,却没有按照制度来进行管理。一些管理条例指定的条款和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社会一直在变化,农村的问题不能只依靠一种条例,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相应的管理体系也需要修改来适应新的环境。1.2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1.2.1未按照财务程序执行

乡村干部直接管钱,使会计人员、金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能发挥作用。干部的考试大多是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管理部门的村级财务人员并未对其进行评估,因为乡村干部没有相应财务会计基本知识和常识,不懂得财务的处理程序和相关的时间限制,不经意间违反了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

1.2.2管理松懈

管理是农村财务的关键,但一些村官忽视管理,一直认为只要上级安排的事情完成,无论公众满意与否。村里的干部很多人处理现金,没有现金管理条例,损失了有效监督,造成“公款私挪”,“公款私借”,“公款私存”等不好的现象的发生。

1.3农村财务监督机制

1.3.1财务监控系统落实缺陷

财务管理涉及到村,社会制度,虽然基于有关规定,但事实上,所谓的制度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1.3.2财务监管机构实施缺陷

机构改革之后,乡(镇)、街道上建立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了人员编制,但只有少数人真正在管理领域工作,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监督管理,还对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1.4农村财务管理理念

1.4.1轻视管理

农村干部有“重税而轻管理”的不正确理解,注意力和工作的重点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基本建设,忽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没有有效的方法,等待问题堆积,才进行财务结算,每次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正常运行的监督制度。

1.4.2服务意识欠缺

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现今的村里及社内的财务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选择来调用,选择的方法简单,比较随意,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只能达到“计费和使用算盘”的水平,无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及会计分析,很怕得罪乡(镇)领导与村级干部,又怕冒犯邻居、亲戚和朋友,难以履行自身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农村里的财务会计人员结构不稳定,大量的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受雇于主要领导。

1.4.3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与时俱进缺乏理解就会导致实践中出现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将乡(镇)农村财务管理,加强管理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立,错误的认为注重财务管理是用绳子束缚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章却不遵循,管理松懈。

2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办法

2.1加大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群众监督,需要坚持定期打开账户,实现民主理财制度,群众监督下开展集体财务活动;加强业务监督,乡(镇)政府权威组织应该建立和加强农村财务的监督,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督、纪律检查部门密切协调,监督、处理违规情况下不能偏心保护;强化民主财务管理小组,村里的民主理财小组应该定期全面的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合理或不批准法案应当拒绝拒付,并坚持不给予报销。

2.2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

首先,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任命或选择机制,逐渐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工资支付渠道,避免家庭会计的产生,改变只收取不论人的软约束;其次,明确分工,落实制度。清楚村里干部的义务、权利和财务人员,规范他们的行为;再次是对“财权”适当的分解,由一个人转变为掌握更多的交叉,正式发票或收据签署由两个村庄干部完成,避免财政支出黑箱操作。

3结语

第2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018-2

1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分析

1.1 2001年3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明晰了全省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使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1.2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我区开展“村账镇管”、“会计委托”、“网络记账”,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和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上一新台阶。克服了以往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工作不规范,乱开支现象等,进一步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促进和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3 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011.11.21修订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进一步为我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我区农村财务监督在实行上墙财务公开的同时,借政府网络平台《同安信息网》,及时反馈农村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实行网络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网络财务公开,形成了与财务上墙公开的互补。克服了以前财务公开在村务公开栏上上墙公布的不足,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1.4 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每届村干部同安区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在审计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同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审查,并将审计结果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实现、维护、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农村案件督察、排解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大审计力度,是有效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要举措。

2 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也是基层农村的难点问题,虽然经过不断地完善,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出现新情况,主要情况如下:

2.1 利益问题

因利益驱动,村、组对会计有抵触情绪,委托会计成了一名机械记账员,使会计人员的反映、监督职能难以实现。又因会计不是本村、组的单位本身,会计监管太严,容易与委托方造成对立,村及村民小组为达到控制会计信息的目的,有可能把委派人员架空,使其成为一名机械的记账员,完全丧失对村及村小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使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有的镇农经主管部门和会计分离不清,甚至有的会计还兼农经的工作。导致村及村小组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存在或失效。

2.2 会计问题

有的会计人员常在办公室办公、少下基层,弱化了监管,失去监管作用。其一对基层不了解,有些村干部怕花钱不方便、受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上级规定办,坐收坐支,导致农村财务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其二因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也产生了偏离,又无完善健全并执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村组与个别素质参差的会计人员形成互动的利益驱动,产生违法乱纪现象,不能及时防止、发现问题和加强内部控制。并防止可能引发舞弊的迹象和阻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2.3 村组报账员问题

有的报账员素质偏低,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有的农村财务人员年龄偏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少数村级报账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的发生。报账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的作用。

2.4 民主理财问题

民主理财搞形式,监督乏力。部分村组民主理财实际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经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村干部指定,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本身意义;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在实际理财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作用;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活动不及时,其监督作用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2.5 财务公开问题

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个别村因资金存在“体外循环”现象,造成财务公开的内容与实际不一致,个别村因乱支而想方设法造假,特别是征地拆迁、土地款、地上物补偿款完善、公开力度不够,使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又人们私有观念的不断强化,部分人自己顾自己,集体观念淡薄。虽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固定的公开栏进行财务公开。但事不关己,不闻不问,导致财务公开走过场,监督不到位,产生违法乱纪。

3 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探索

3.1 加强法制宣传,提高认识

应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3.2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观。树立起自我约束, 进一步分析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会计要确实做好村组的参谋和进一步创新,把自己与村组融为一体,进一步为村民谋利益。对村财政收入较大的村要进一步有效实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3 强化资金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农村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资金管理是农村财务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合理利用资金,确保资金不被占用和资金安全;其次村财政收入较大的村要合理使用资金,加强对现金流出的监控,管好资金的使用。因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细则,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以确保资金安全。

3.4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遵照《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村集体要进一步根据各村组的实际情况,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做到事先安排和计划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控制,完善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探索创新搞好财务管理制度。

3.5 加强财务监督

第3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民监管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资审批程序,分发农民负担监督卡6436份,建立农民负担管理数据库,及时在网上申报,完成2013年度农民承担费用审批方案及归户计算汇总工作,加强涉农收费公示制,对涉农部门实行统一票据管理,收支两条线。等5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道路总长3810米,争取财政奖补资金79万元。通过有效监督,全镇没有出现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现象。

(二)、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013年新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进一步规范了畜禽等4家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各项合作社制度,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工商登记3个家庭农场,农工办备案6个,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制定帮扶措施,加快低收入人口脱贫奔小康步伐。

上报两个2013年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即村泥鳅养殖和村草莓种植,带动低收入农户150户、591人,按照市政府、扶贫办要求,与市商业局、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机关事业保险处等3家单位对接,做好市财政供养人员一对一帮扶低收入农户工作,加快了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三资四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村支部换届选举之年,镇农经、财政抽调专人组成审计小组对11个村实行财务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各项办公经费支出票据,三资四化管理走在全市前列。

(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效益。

为加强土地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效益。今年我们积极引导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土地流转,为下一步搞好搞活我办土地流转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保质保量完成全市新农保参保任务,新农保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七)、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为上级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供准确数字资料。根据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各类农经统计报表。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夯实“三资”清理成果,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搞好农民负担监管,坚决杜绝加重农民负担事件发生;

(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四)、继续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整体效益,解决好土地纠纷;

第4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一、精河县农村集体资产现状

精河县现辖4个乡镇(3个乡、1个镇)、55个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累计总额5433万元,债务累计余额为3315万元,债权累计余额为3422万元。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41万元。其中,当年无收益的村共有14个,占25%;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共有21个,占38%;年收入5―10万元的村共有7个,占13%;年收入10―20万元的村共13个,占24%。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四个渠道:一是集体土地承包收入;二是国家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三是经营收入;四是其他收入。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精河县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村会计由村委会聘用改为委托乡镇会计。2009年开始,全县乡(镇)陆续辞退了原来聘用的村会计,成立村会计委托中心,各村委会与农经站签定会计委托协议,由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担任各村会计,每个乡镇村会计较之前减少4人左右,每个村集体相应减少会计工资支出3000余元。2010年,全县4个乡镇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55个行政村的财务已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

二是加强会计业务规范化管理,强化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村统一设置规范的账目、账簿,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由专业财务人员记账、管账,各项收入必须开具正规票据,收入及时入账。各项支出严格按照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对不符合程序、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全县农村统一使用由县农经局制定的《村集体资金审核单》,在原始发票上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手人签字盖章后,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在审核单上盖章(签字)并签署意见,再报乡(镇)领导审批。

三是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的具体责任人,按规定由核算会计定期公开各村的经济业务,并保留公开底册。村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对本村所发生的业务和经济往来进行民主审核。

四是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购售公开招投标制度。逐步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的体制,制定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和日常考核标准,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明确公开招投标的程序、范围,对农村集体资产转让、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集体资产效能,实现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

六是加强农村集体债权债务的动态监控。结合国家有关化解村级债权债务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全县化解村级债务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控制村级债务的新增。

二、当前农村 “三资”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实施后,精河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一直推行“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村集体“三资”及财务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归村集体,农经站为每个村分别设立会计账户,统一管理核算。村集体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所有收入必须先入账再支出。所有收入必须开据收款收据,所有支出必须经过理财小组、村主任和书记、包村领导、农经站等“四级审批”分别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账。全县四个乡镇55个行政村的财务已全部纳入了乡(镇)电脑管理,已实现了村账乡代管县监督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村集体“三资”登记台账不完整、不全面。资金、资产相对好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造成“三资”底册不清、管理混乱。

二是财务制度执行不严。如部分村支出不按时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现金余额超出了所规定的限额;个别村干部财务观念淡薄。

三是各村或多村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相符现象。

四是资源台账管理不完善,对集体资源的发包合同不规范,期限过长。

五是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六是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农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明确农经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从根本上解决工作无经费、人员不专职、查处无权力等问题,解决好机构与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是从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堵住集体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狠抓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程序、内容、时间,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力,制度建设不严的问题,真正把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阳光工程”来抓好落实,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保证群众对公开内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不断创新赢利模式,创造新的赢利点,增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收入。对集体原有和新建的厂房等固定资产,除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以外,也可以采取合作、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集体带来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发展各种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增加集体收入。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2、《博州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调研文稿汇编》2010.12

第5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网上银行;村级财务管理;监管

一、网上银行发展的背景

1998年3月,中国银行正式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及网上支付等金融服务,成为第一家使用网上银行的机构。它的诞生,使原来必须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通过互联网便可直接进入银行,随意进行账务查询、转账、网上购物、账户挂失等业务,让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可办妥一切银行业务。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及不足

(一)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

为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浙江省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村级财务收支均按照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2015年下发的县委〔2015〕23号文件规定,全部实行的是支票户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村社应设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其它账户经核实后要撤销归并,支票和印章要分开管理。

浙江省淳安县委、县政府在2001年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学习浙江省上虞市村会计委托制的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了村会计委托制,也就是说,所有的村级财务支出先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支部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人在相关票据及审批表上联合审核签字,然后再由村会计把村级审核签字后的票据资料拿到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审批后,最后报乡镇分管村级财务的领导审核签字。所有审批手续履行完毕之后,再由村会计填写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到银行柜台进行拨付。每个季度,村会计必须把村级所有财务收支相关票据按时拿到“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报账,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并定期把财务收支情况明细表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虽然村级财务从资金审批手续上可以说也做到了重重把关,但是任何制度不管怎么完善,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笔者从事乡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已有7个年头了,平时工作都是直接跟村干部、村会计等人打交道的比较多,从我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传统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根据淳安县委办〔2014〕130号关于《淳安县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试行)》的通知第十一条关于规范印章管理条例中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统一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管理,法人章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以外的指定成员保管,其他任何人不得管理印章。

在该条例中强调村 (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是分开管理的,一般财务专用章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统一保管,法人章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本人保管。也就是说,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平时到银行购买支票时,必须分别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处领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才能从银行购买支票。按理说,这种印章分开管理的方法本身出发点也是为了避免个人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经济贪污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村级财务人员个人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从制度中钻空子。比如从领取印章到购买支票整个过程中,就有两个印鉴章同时在手的机会,村级财务人员极大可能会想办法脱离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监管,在其购买的支票本上私盖印鉴章,借机套取村集体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从2014年淳安县县纪委查办的几起农村基层干部贪污犯罪案件中,其中有一起就是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村级报账员(村会计)洪某某趁到银行购买支票之机,利用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两章同时在手的情况下,避开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的监管,从2014年3月起多次在购买的空白支票上私盖印鉴章,前后总共挪用村公款达21.88万元的案子。后来,此事被乡镇纪委查到后,经过找洪某某谈话教育做笔录后,本人也意识到此事性质的严重性,在一周内已把相关被挪用公款如数退回,目前县纪委还在着手查办此案。洪某某本人因此也受到了乡镇纪委给予的免职处分。

从这个惨痛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村级财务管理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因为淳安县实行村账乡镇制后,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许多村级开支实际真实用途是很难把握的。村里把相关报销票据拿来报账时,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只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要求其报账手续的完整性、票据的规范性等基本要素进行审核,但是对村很多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却很难做到一清二楚。

另外,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不可能24小时跟踪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的一举一动,在他们领取印鉴章到银行去购买支票这个间隙中,是很难做到监管无死角的。如果村级报账员(村会计)缺乏个人职业道德,利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在支票上私盖印章,趁机侵吞村级公款,造成职务犯罪,一方面会造成村级集体经济的流失,另一方面也会加速基层农村党员干部的腐败。所以,对于传统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有待于我们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来弥补其不足之处。

三、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利与弊

(一)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处

1. 方便快捷。针对村级财务传统管理模式在日常监管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漏洞,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县农办多次沟通后,在全县先挑选一部门乡镇和村进行网上银行试点业务。根据试点情况,再逐步在全县各乡镇、各行政村进行推广普及。

据调查, 淳安县23个乡镇、425个行政村,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使用网上银行的有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分别占总数的34.8%和27.1%。主要使用的软件是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出的丰收e企业网上银行。用户与银行签约后,银行可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查询和转账服务,方便用户随时掌握账户资金状况,有效延长服务时间。各行政村办公或家用电脑上只要下载丰收e网客户端,财务人员无需到银行网点排队等候,就可以在家完成村级各类误工网上、行内同名转账、对外付款等相关业务。

以前,每逢春节放假前,村级上级各项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陆续到位,村级各项支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候支付,比如:各类工程款、村级误工、困难党员、群众慰问款等。每当这个时候,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里可谓是人头济济,黑压压的一帮人集中在那里,等待拨款。又乱又挤,加上“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限,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是严重透支,很多时候,都要忙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这种乱糟糟的办公环境,以及严重超负荷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支出票据的合规性的审核。村财务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同样也会受到干扰,他们在填写支票时,只要稍微不注意,大小写金额错误,这张支票就只能作废了,只能重新填写一张。这样一方面浪费了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村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我乡镇15个行政村自从2014年12月份开始实行村级财务支出拨付网上银行转账以来。从开始到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一切运行正常。而且深刻感受到网银支付的好处。不管是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层面,还是村级财务人员这个层面,都觉得网银支付的方便快捷性,既减轻了彼此的工作量,也节约了办公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

2. 降低职业道德犯罪风险。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可以避免双人或多人对同一笔业务的多次审核,减少业务处理风险。平时,村级报账员(村会计)需要办理支付业务时,先要把相关票据及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长同意支付并签字的审批表拿到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拨付审批,由乡镇分管领导或项目分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再由村级报账员(村会计)在村级办公电脑上插入网银U盾,把支付信息录入丰收e网进行提交,但是每一笔支付款项要想成功拨付,同时必须由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乡镇电脑另一端进入丰收e网,插入U盾,点击审核确认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拨付。

同时,淳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在丰收e网支付的基础之上又提供了手机短信提醒与网上银行绑定业务,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把每个村经济合作社社长的手机号码报给银行进行登记,在银行柜台上为他们开通了个人手机号码与丰收e网进行绑定业务。以后只要村级财务支出数据一有变动,银行便会把支付信息马上发到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手机上。所以,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就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村级财务数据动态信息。网上银行转账支付这种以交易复核、授权多重审核的资金拨付方式,与之前传统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使用支票户进行资金拨付的方式相比,可以说,在资金安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乡镇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可以随时监控村级财务支出去向,一方面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另一方面也大大地降低了村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犯罪风险的发生率。

(二)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

1. 网上银行技术风险问题。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与管理性的安全已成为网上银行运行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主机、磁盘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网络攻击与病毒破坏,尽管丰收e网采用密码软键盘与验证码双重保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恶意程序监控键盘而泄露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但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却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着,如果他们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侵入主机,发送假冒电子邮件,散播网络病毒等,造成整个金融网络瘫痪,将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当前网上银行应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弊端之一。

2. 网上银行支付安全问题。由于多数人对网上银行缺乏必要的了解,防范风险意识相对较弱。如果村级报务员(村会计)或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平时使用丰收e网办理资金转账、网上汇款等自助业务时,因没有对输入网上银行的内容如汇入账号、金额等交易信息进行仔细核对,有时会因使用和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资金冻结、划转差错、甚至被人盗转账户资金。或者网上银行使用完毕后,没有注意点击网上银行“退出交易”选项,造成他人在掌握你登录账号和密码的情况下,办理支付、资金划转等事宜,也将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

第6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制;经管水平;稳定。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大集体时期,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的今天,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单位各部门务必要从构筑"和谐安仁"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在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基础上,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把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街道)统一核算和监督,是新形势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村级债务增加、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乡镇(街道)财经统计站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管水平,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进一步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总体思路

农村经济管理必须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实施"转变、拓展、提升"①三大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新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力争在农经工作"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三项指导"(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承担的任务

(一)创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创新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我街办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财务公开为基础、财务审计为主体、民主理财为依托、"双代管、双监督"为保证的制度和措施,在从严控制备用金限额、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审计监督。二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为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探索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农村会计聘任制,进行了电算化试点尝试,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可行。三是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把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实行重点清理。我们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实行了严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来帐据,清理集体资金、存款、有价证券,清理集体财物;"三查"是:查非生产性开支,查村干部报酬和补贴,查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招投标;"三改"是:改变农村财务工作无人管理、无章可循、无人监督的状况。在清理工作中,我们把专业清理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上访村,必须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扎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要积极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并印成明白纸,以片为单位,逐村进行张贴、广播、宣传,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以规范引导为重点,保护农户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禁止反租倒包。要以换补发经营权证为契机,切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工作。

1、建立土地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2007年我街办全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完善了家庭承包土地台帐、机动地承包土地台帐和其他承包土地台帐。土地台帐附有各户家庭成员情况、地名、土地四至、长宽、实际及折实亩数。通过建立台账,确保责任田的实际面积、地块、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四者相符。土地台帐输入完毕后由市经管局统一打印,以乡镇(街办)为单位分发到各村,由各村文书负责核对后由村文书、支部书记、微机录入员共同签字后分发到各家各户。全面实现土地台帐微机化管理,开展土地仲裁工作,使农民因土地承包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上访明显减少,也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补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2、搞好土地规范流转。土地延包之后,随着农村新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建立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已成为当前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内容。各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经过村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时间不超过10年,必须报经管站备案,以确保各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3、健全规范化档案,加强调查研究。土地延包后,乡镇(街办)、村两级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都建立了规范的土地延包档案。但当前土地流转、机动地承包建档工作还比较薄弱。财经统计部门要深入各村,帮助指导村流转土地户双方签订规范合同,处理好双方及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掌握当前土地承包及流转的动态,履行职责,为党工委、街道办提出建议和措施。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妥善调解处理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

(三)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1985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了3.28:1。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成为检验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要重点整治好诸如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向群众公示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严格核定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村级报刊杂志的征定费每年不得超过当年村级管理费的10%;农民负担案件"追究制",要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长效机制。要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关,保证粮食直补、柴油化肥补贴及市街办两级转移支付资金款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要突出抓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明确"一事一议"工作流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加强财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经人员素质。我街办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经营管理的特点,转变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结合目前街办村两级财经队伍现状,把对街道村两级财经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农经管理工作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农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2007年在市经管局的精心安排下,我街办78个村及财经统计站6名干部全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仲裁、农村会计学基础及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等。通过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微机。财经统计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件处理财务,村会计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病虫害咨询、大棚菜价格查询等,为广大村民、蒜薹贮存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方便,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街办村两级经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农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干部队伍,适应了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为提高农经执法水平,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山东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上下工夫,建立起四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农经岗位责任制度。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二是建立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制度。根据涉及农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到事发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快速预测和发现问题苗头,及早向党工委、街道办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实施"阳光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和村级事务契约化,提高政务透明度。我街办实行"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每逢星期一,各村村两委成员、两个议事会成员都按时在村委办公室集中办公议事,把各村应该公开的事项如村务收支、土地承包、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等纳入议事日程,扩大了村级民主,深化了村务公开,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化解有关农经不安定因素的各类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制订并规范实施了村级所有重要事务必须实行民主决策的契约化制度:即所有招标项目和村级承包合同、土地调整和经营活动必须签订正式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报街道财经统计站备案存档。通过村级事务契约化,我街办把大量可能诱发干群矛盾和纠纷的村级事务,用契约化形式约定下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依托区位交通、农业基础等优势,吸引了瑞士先正达、荷兰安莎、以色列泽文、北京欧阁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业公司纷纷落户。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一条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要重点抓好我省确定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四)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针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党工委、街道办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三大战略"是2005年12月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代表农业部党组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详见2006年第3期《求是》杂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即:

(1)"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7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村级记账 现状 问题 对策与建议

村级记账制度有效避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公款私用、白条抵现、设立“小金库”、“账外账”等村财乱象,有效地控制了库存现金的余额(限额5000元),有利于会计资料及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有利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利于村级财务收支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了农村账务的质量,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目前村级记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一直以来,农村对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重购物轻管理、重现金轻物资、对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村级资产总量快速增长,加上内部监管不力,各项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实行村级记账后,村集体财务纳入会计委托中心管理,村里的财产物资和会计核算相分离,村里领导认为中心既然行使监督职能,疏于对本村固定资产的管理;村出纳则认为自己只负责现金收付和会计凭证的传递,自然无须对资产物资负责;而记账人员只是根据原始发票记账,缺乏对实际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现象,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

(二)村级记账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财务核算质量

一是由于部分村记账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会计核算不健全,操作流程不规范。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如支出时用收款收据入账,而不是用正规的发票;收款时开具的是非国家统一的收款收据,甚至直接开具文件证明。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有些村对专项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也时常存在。二是村级记账人员主要是乡镇经管站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没有会计证,具备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则更低,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也存在如记账不及时,乱用科目,账簿设置混乱等不规范之处,进而使报表信息失真,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三)财务监督不完善,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目前村级监督机构主要是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成员本身民主意识较弱,加上对财务制度不熟悉,导致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对所有发票都盖章了事,甚至有的把民主理财专用章放在村出纳处,让其自由盖章,使民主理财监督形同虚设。虽然每个月(季度)都进行村级财务公开,但公开的内容不规范、不够具体、不够细化,有的重要内容避重就轻,不够到位,有的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等等,都使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村级财务信息。

(四)由镇政府管理的村级记账模式有悖财务自主原则

一是根据《会计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村民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村级组织是自治组织,对本村的财务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权。乡镇作为基层行政机构,只是负责指导并帮助村集体开展工作、发展经济。而记账中心将村级自主管理的自治行为变成了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悖村民自治和民主理财的初衷,使得乡镇政府职能越位、村委职能缺位,这与简政放权是相违背的。二是经管部门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不是社会中介机构,履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而不是自由化的市场行为,影响了公平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完善村级记账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

实行村会计委托中心集中核算后,中心只负责核算资产的账务,实物在村集体,实现了账实分离。中心要定期联系村里,加强账务同实物核对,并进行实物盘点,确保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中心应定期提供资产报表给民主理财小组,以便理财小组逐项清点。理财小组对于新增加的资产督促及时报账,对于盘亏、损毁、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列出清单进行会计核销,使所有资产都能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置于监督之下。队固定资产外,还要加强对其他非实物资产如应收应付款、有价证券的监管,审查其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拖欠或超期,是否形成呆账坏账等,确保做到证实相符。此外,还要严格控制举借新债,防止集体资产的无形流失。

(二)制定健全完善的记账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记账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应制定健全的村级记账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 比如村财预决算制度、村财收支审批管理制度、村财审计制度、村财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岗位职责制度等。这些制度使村级中心建立统一规范的的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进而规范总账明细账,从而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可靠,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依据,使农村的村财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会计应定期开展自查并加强个人印鉴的管理,不能让报账员由于图省事等原因在空白支票上盖章。二是村级记账工作对专项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要求较高,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对记账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要通过定期举办业务讲座、技能培训、学历深造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来提高记账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经常组织记账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记账工作水平。作为村级记账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要通过学习来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责任与诚信意识,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好记账工作。

(三)不断健全与完善监督体系,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

一是完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管理制度。首先,应制定民主监督的相关制度,使理财小组真正享有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如预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支出事项进行民主监督权利。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对每一笔财务帐目严格审核并加盖理财小组专用章。如群众对村财开支有疑问,可向理财小组反映,理财小组有权进行核实。其次,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素,让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掌握会计初步知识及其他相关制度规章。二是完善乡镇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监督职能,县、乡两级农经站及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业务指导和审计监督。县经管站对村级账务每年进行一次审计,并对审计结论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及时向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公布,对贪污、侵占、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三是制定更为全面更加细化的财务公开制度,凡属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以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民众普遍关心、要求公开的事项及时定期通过张榜公布、书面公布或广播、会议公布进行公开。

(四)以正规的记账公司代替现有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

根据《记账管理办法》规定,记账是一种自愿自主的市场化行为,而现有的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完全是由政府行政命令设立和运行,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制要求,今后可逐步由记账公司取代,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与之签定委托记账合同,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记账人员既不属于村干部,也不属于镇政府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监督,一旦发现有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问题,更能坚持原则,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改正,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

参考文献

[1]杨亚琴.“村财乡管”的实践与思考.《山西财税》,2013(12):19-20.

[2]吴古昌.村财乡管村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当代农村财经》,2014(6):43-45.

[3]王丽凤,汪冬梅,高慧.小微企业记账问题探析.《当代经济》,2015(27).

第8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办发〔〕114号),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积极稳妥地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补助政策;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认真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工作;协助开展村级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三、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配置

(一)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按一村一室进行设置。符合政办字[]13号文件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规划设置范围,此范围覆盖不到的村可设置一处实施基本药物的村卫生室,所需指标从所在镇(街道)现有未纳入规划范围的村卫生室中调剂,不再新增加村卫生室数量。新调剂设置的村卫生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市级规范化设置标准。卫生院驻地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相应职能由卫生院承担。村卫生室可由政府、集体、单位举办,或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卫生室调整设置的程序为:个人申请、所在村委会同意、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区卫生局批准。

(二)村卫生室的建设。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四室分开”,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

(三)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至少1名乡村医生。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

四、规范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一)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和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区卫生局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区卫生局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二)强化管理职责。区卫生局要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要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分配给村卫生室。加强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其服务的行政村公示,并将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已列入范围的村卫生室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区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三)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卫生院受区卫生局委托,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村卫生室的财务和资产与卫生院分账管理、独立核算。区卫生局统一组织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

(四)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采购、新农合报销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程。起,逐步在纳入规划设置范围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严格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省增补药物目录(年版农村基层部分和社区部分)的通知》配备、选用基本药物,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定期向卫生院提供基本药物采购计划,由卫生院挂网采购,配送供应企业统一配发。严禁通过其它渠道采购药品。村卫生室要采取多种形式,公示药品品名、规格、单位、采购价、零售价,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村卫生室的药品配发办法另行制定。

(二)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加大新农合门诊统筹推进力度,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定点支付范围。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村卫生室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对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区卫生局根据村卫生室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区卫生局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政发[]38号)文件规定,每年对村卫生室组织2次集中考核。要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拨,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40%左右的比例统筹安排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区财政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给予村卫生室定额补助,按照服务每千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拨付。具体分配方案由区卫生局另行制定。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政发[]30号)的文件精神,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有条件的村可以采取补助等形式,推动乡村医生参加当地较高档次的新农保,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七、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

区卫生局要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结合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和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卫生院要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村医生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八、切实做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

第9篇: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金包银”工程;概况;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0-2

近年来,在相关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齐心协力,工程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大批“金包银”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金边”项目的股份配售及招租工作也随即开展。

1 “金包银”工程运作概况

1.1 工程建设情况

翔安区的马巷镇郑坂社区、西坂社区;同安区的新民镇梧侣、后宅、禾山、西塘、四口圳5个行政村(居)和祥平街道西湖、西洪塘2个社区被纳入“金包银”工程建设范围。由于各村(社区)的村情不同,村规民约、历史条件的差异,金边项目主要采取两种模式投建。一是由区政府委托代建单位统一融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成并经审计核算后,由村筹资按成本价格向政府回购实行股份配售,每个符合入股条件的村民按人均30平方米配售。马巷镇郑坂社区、西坂社区,新民镇的乌涂、西塘、后宅和祥平的西湖、西洪塘实行这种模式;二是由村集体筹资自建。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征地补偿款按30%发放给村民,70%留在村集体统筹自建金边项目,统一经营管理,股份化配售量化到村民。如新民镇的梧侣村实行这种模式投建金边工程。翔安区“金包银”工程总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同安区“金边”工程总建筑面积59.89万平方米。建设底层为商业店面,2~6层为公寓的金边。

1.2 项目招租情况

已建成交付使用的72幢29.02万平方米金边公寓已出租34幢21.38万平方米,其中店面3.67万平方米、公寓14.69万平方米。公寓租金每平方米每月8~11元。店面大部分采用公开投标,有的由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出租价格,最高每平方米每月60元,最低每平方米每月20元,平均价格每平方米每月40元左右。

1.3 股权配售情况

根据“均等、自愿、限股、互惠”的原则, 对已交付使用并基本完成出租的金边,按照区金边项目经营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镇村制定并通过金边股份化配售及经营管理办法,发动村民参与讨论,召开村民会议或户主会审议通过,明确界定村民入股金边项目的资格条件和审核程序,确保股份量化配售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配售,对村民认购股权后尚有剩余的“金边”面积,规定由村组集体出资购买股份,以增加村集体收入。新民镇已完成股份配售工作的后宅村前埔(500名村民入股)及橄榄树(535名村民入股)两个金边项目、西塘村沟乾(218名村民入股)金边项目、梧侣村(3006名村民入股)金边项目、祥平街道的西湖村珠厝(254名村民入股)金边项目均已完成股份配售工作。

1.4 项目运行管理情况

金边项目由各村(社区)进行统一股权管理、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物业管理。金边管理理事会根据章程规定对“金边”公寓实施经营,仅限于出租,不从事其他风险性投资或抵押。村民的股权不能转让,可以继承。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探索三种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由入股村民每50名民主推选一名股东代表,组成金边管理理事会,按“一事一议”的原则民主化自我管理,负责金边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二由是村成立股份化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如由村集体成立置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全村已建成的金边项目。三是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挂在区政府下属国有公司)统一管理对外出租,出租收入作为“金边”社区股民的医保等公共受益支出(按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股权确认)。

1.5 监督机制建设情况

根据《福建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涉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股权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金边项目收支情况纳入村级管理,镇农村会计服务站设立专户,由所在村组的会计负责日常财务核算。每季度初将上一季度的金边项目开支情况在村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消除群众疑虑,提高“金边”项目运作的透明度。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实践,“金包银”工程建设管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部分金边项目的股权配售工作难以开展

马巷镇郑坂社区和祥平街道西湖社区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山坪金边公寓20幢8.23万平方米,由于涉及村民小组多、各小组财力不同的原因,村民入股资格的界定、信用社的贷款回购、共有金边公寓产权的划分等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

2.2 已建成交付使用的金边公寓出租率低、退租率高

一方面,金边公寓出租比例不大,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工业区内已开工投产企业不多,企业招工难;二是工业区内各村(社区)实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民房屋大量翻建,可供出租的房屋急剧增加;三是租住私房费用低,具有免交物业管理费或卫生费、有线电视收视费、水费等优势;四是大部分金边建设底层为沿街店面,2~6层为公寓,没有停车场所,外来员工的车辆无处停放。另一方面,部分已出租的金边公寓由于入住人员少,消防安全未达标等原因,面临退租困境。如:蒙发利电子有限公司包租后宅前埔两幢金边公寓,因人员少,不到半年就退租一幢;某物业公司包租西塘沟乾3幢金边公寓9951平方米,经营一年后因亏损数十万元,强烈要求解除租赁合同;使麦尔服饰有限公司承租西湖珠厝第二幢金边公寓,因消防安全未达标而提前中止承租合同。

2.3 金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不规范

首先,金边工程的经营管理者专业素质偏低。目前,不论是以成立金边管理理事会或股份化公司的模式进行金边经营管理,其经营管理职务大多由原村组干部担任,对金边项目实行公司化运作,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其次,金边项目的财务管理尚有欠缺。一是金边财务管理模式与公司财务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差距。实行公司化运作的金边项目,其财务收支管理仍延续原有村组财务管理模式,由镇会计统一核算。二是金边公寓租金不能按时足额收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民镇应收未收的金边租金达291万元。三是档案管理存在保全隐患。出租合同等金边工程的重要原始资料由居委会或小组管理保存,可能因居(组)换届选举而遗失。最后,金边公寓物业管理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所有金边公寓水、电均没有抄表到户。二是金边公寓大部分近邻村庄沿街而建,无法实行封闭式管理。沿街金边公寓由于结构原因,第二层公寓存在安全消防隐患。三是村组对金边管理大多只停留在垃圾转运和公共场所的清扫等简单的管理,还缺乏规范配套的管理服务。

2.4 “银里”改造中,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不够到位

部分市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村,由于安置地未落实、整治经费不足、群众卫生意识差、保洁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银里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环境整治普遍不到位。

2.5 城乡一体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目前相关区规定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的大龄失地农民才可参加城镇居民社保。土地被征用之后,失去土地的农民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居民的范畴,他们现在处于游离于传统农民和现代市民之间的边缘状态。

2.6 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安置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一些企业用工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甚至超限加班加点等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失地农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从失地农民自身条件来看,存在文化程度、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缺陷,一些年轻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实际情况。同时失地农民对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普遍怀有较高期望,一些已经招收了当地员工的企业,发现总留不住人。

3 措施及建议

3.1 加大力度开展金边项目的股权配售工作

针对部分金边公寓的村民入股资格界定难、信用社贷款回购难、共有金边公寓产权划分难,建议相关社区在镇(街)指导下,在市政府《关于实施“金包银“工程建设补充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在不违反“民主、公平、公正、合理、合法、透明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涉及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身份确认及金边股权量化方案,经涉及居民会议表决通过,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确保股份量化配售的公开、公平、公正。

3.2 进一步招商引资,力促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

金边公寓出租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区内开工投产的企业不多,外来员工稀缺。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促进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投产: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实施高额奖励。一是收费返还政策。凡在工业区内投资创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项目,除国家规定上缴费用外,区内收费一律免除或先征后返;二是税收政策。新办加工型、竞争型、高成长型企业投产后,企业所得税在享受国家规定的“三免两减”优惠政策基础上,根据企业投资规模和财政贡献额度,市、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贴息政策。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自筹资金达到60%以上的,投产后贷款部分可享受区政府规定的一年期贴息政策;四是实行重奖。引进区外资金新上项目建成投产后,区政府按固定资产投资额1%一次性奖励引资单位或引资人。另一方面,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重点要加强与客商的交往,与客商诚交朋友。经常性地召开联席会议,倾听客商的意见。各部门主要领导挂点一个客商投资企业,切实帮助客商解决“贷款难、招工难、协调关系难”的“三难”问题。同时,要搞好招商引资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客商生活、工作上的实际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解,确保客商利益无小事,再就是要切实维护好客商的合法权益,严禁对客商乱检查、乱摊派,真正树立“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金边项目经营管理

制定出台金边项目资金、物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从四个方面规范金边经营管理:一是开展对金边项目经营管理者的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金边管理层的专业素养。有条件的,可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人才进行金边项目经营管理。二是加强金边项目的财务管理。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前,金边项目的财务收支、租金的收取参照《厦门市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执行,由镇(街)农村会计服务站指定专人进行财务核算,必要时,加强配备农村会计服务站人员。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三是完善金边公寓的配套设施。如因地制宜设置一些停车场所;全面排查金边公寓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不影响消防安全的前提下,设立安全门窗或防护网。有条件的可实行封闭式管理、安装监控设备或聘请保安管理。四是加强和完善金边公寓的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各社区实际成立金边公寓物业管理队伍或公司,也可聘请专业的物业公司入驻管理。

3.4 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步伐,实现“银里”全面改造

一是对市区下达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快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对没有安置地导致无法实施道路拆迁的村(社区),建议区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在不影响工业区建设的前提下,从区已征部分地块返征作为安置地;二是对工业区内的村(社区),虽大部分实施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但许多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建议市区各级还要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环境整治的投入;三是根据各村(社区)实际需要,充实配备卫生保洁人员和设施,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文明整洁和谐的社会环境。

3.5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被征地村“村改居”之后,居民的“农民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这种现状,必须要加快“村改居”的各项后续工作,切实转变他们的这种观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加强对“村改居”社区基本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由财政承担“村改居”社区运作所需经费,将“村改居”社区完全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