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政培训专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山东省食品安全条例最新全文一、全面加强宣传培训
(一)集中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对《条例》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张贴悬挂宣传画,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重点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集贸市场,进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以下简称三小)活动。(各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办负责,3月下旬前完成)
(二)举办专题研讨培训班。省里负责对各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县级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开展《条例》等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省食安办负责,5月中旬前完成)
各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对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开展《条例》等食品安全专题培训。(各市人民政府负责,4月底前完成)
(三)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培训。将《条例》纳入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负责,5月中旬前完成)
(四)做好从业者及协管员培训。县级人民政府要采取集中宣讲、座谈交流、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对三小从业者以及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全员免费培训。(县级人民政府负责,5月底前完成)
二、加快完善制度措施
(一)制定配套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研究制定中小学生校外托管场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三小监管具体规定。根据本区域饮食消费特点、风险防控等情况,制定禁止三小生产经营的品种清单。(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清理与《条例》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各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分别负责,4月底前完成)
根据《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监督检查或监督管理手册,明确裁量基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4月底前完成)
制定食品摊点备案管理办法及备案信息公示卡式样。(省食安办负责,4月底前完成)
制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管理办法及登记证件式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4月底前完成)
(二)明确管理职责。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城市管理部门在划定食品摊点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确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禁止食品摊点经营区域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县级人民政府负责,3月底前完成)
划定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确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禁止食品摊点经营区域,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负责,5月中旬前完成)
指定人员负责食品摊点备案工作,向社会公示工作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5月中旬前完成)
食品摊点备案信息应及时告知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
三、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
(一)制定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抽样检验工作,对本地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配合,持续实施)
(二)建立健全三小综合治理机制。在资金、场地、就业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等模式,建立完善三小生产经营集中区域。鼓励支持三小提升生产经营条件,积极推动三小品牌创建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持续实施)
(三)全面推行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各市要把三小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工作保障。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推动开展三小规范提升行动,并纳入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水平。(各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分别负责,持续实施)
四、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各市人民政府、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具体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省食安办要加强《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指导,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确定抽查工作重点,督导《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省食安委将把《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条例》的全面实施。
食品安全措施净化市场源头
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净化市场源头是重点,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
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
一、高度重视对艾滋病的救助工作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流行速度快、死亡率高,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做好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生活救助工作,是各级民政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从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制定了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孤儿社会救助方案,明确了责任目标,保证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和艾滋病孤儿在生活、医疗等方面得到及时救助。
一、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促进防治艾滋病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完善防治工作机制
为了把防治艾滋病落到实处,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责任目标书》后,都及时召开专题的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安排布置各项工作,明确职责,把目标责任细化,由局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对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层层负责制,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领导重视,强化宣传是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前提
2011年4月18号,我县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人口计生、民政、卫生、财政、宣传、广电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同时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工作。县、镇、村层层签署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列入年度人口计生党政目标考核内容,纳入重点督查事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4月13日,召开了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4月20日,县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各镇中心召开了项目工作推进会,推动了项目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各镇(中心)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县领导小组加大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完成任务好的镇(中心)给予通报表彰,对完成任务差的后三名的镇(中心)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县政府主管领导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话,县服务站站长在县电视台做专题讲座及答记者问活动。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地、`意义、检查的项目等全面讲解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流动屏幕、报刊、会议资料、公益广告、人口计生宣传一条街、宣传栏、壁画等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新婚夫妇办理结婚登记时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告知书和宣传折页、手册等,提高广大育龄妇女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开展了上门服务和街头咨询服务,发放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资料4万余份,给外出务工待孕夫妇寄出《告待孕夫妇的一封信》3000余封,发放“新婚大礼包”300余个。
二、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点。
县站派出8名同志参加国家、省、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培训学习,组织3次对镇(中心)计生办主任、服务站站长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技术人员去兴平、彬县考察学习。同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能服务、会服务、优质的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对县级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抓好规范操作,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各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准确采集信息,摸底登记造册,并配合村专干做好宣传发动、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育龄群众要面对面培训、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咨询等形式使她们认识到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检查,提高检查覆盖率。通过武功电视台和服务站门厅电子显示屏,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员进行长期温馨提示;同时,在各镇(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和计生办张贴了服务流程图;在县服务站设立了专门的优生咨询室、检查室及检验室,并落实专人负责引导,开展个性化、温馨化的菜单式服务。规范技术操作,强化对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保证从样品采集、检验的规范操作,做到万无一失。对一般人群,由镇中心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检查情况并做好随访工作,对高风险人员由县计生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告知本人,并进行一对一指导。规范信息档案,按照项目要求,建立了“一档”(家庭健康档案)、“五册”(工作手册,符合条件人员名册、已检人员名册、高危人员名册、随访名册)等信息档案资料,并由专人负责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程信息数据录入及信息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贴心服务。利用流动服务车接送偏远镇村参检群众,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各服务站设立接待大厅,配备开水、水杯、茶叶、报纸、杂志、宣传折页、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手册等宣传资料。对空腹参检群众检查后提供一份面包和牛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用我们贴心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狠抓质量,强化管理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核心。
按照《武功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县级服务流程、县镇(中心)共同服务流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等在县、镇(中心)服务站醒目位置悬挂,来站群众按照流程做好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专家评估小组对参检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宣传动员、摸底登记造册、目标人群的信息收集、检查后随访服务由镇(中心)服务人员和村专干共同完成。
严格按照国家《孕前优生临床检验操作指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孕前检查室、咨询指导室、B超室、优生实验室等有关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与县医院质量规范管理相结合,由专家不定期来站检查指导。实验室坚持每天开展室内质控,每周、每月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实验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周期评价,技术负责人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半年参加陕西省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评审工作,确保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质量。
四、部门配合,强化监督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保证。
强弱项力促参保缴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全面收官的冲刺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参保缴费工作是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的前提基础,是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关键举措。我县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作为医保扶贫的硬任务和底线性指标,结合**牧区实际,紧盯短板弱项,强化征缴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医疗保障任务和省市下达的参保缴费目标。
一、补齐政策宣传短板,丰富宣传载体,着力提升政策知晓率。
针对我县地域广阔、群众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大,医保政策宣传覆盖面小的实际,把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载体,着力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作为突破口。
一是加强培训指导。
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集中宣讲等方式,将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内容纳入全县村干部、扶贫干部专题培训班次,安排授课讲座,加大对乡镇、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乡村干部全面掌握医保扶贫政策,做到政策“一口清”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保缴费,切实把医保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共举办培训班5期310人次,开展集中宣传7次1020人次。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
按照最简必须原则,通过发放医保扶贫
政策25问、医保扶贫明白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问答、医保政策宣传手册及政策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定期通过微信、门户网站和手机短信推送医保政策等方式,让医保政策宣传效果最大化。共悬挂横幅36条,张贴海报310份,发放宣传材料4100余份,发送短信4000余条,通过微信推送宣传信息700余条,电话解答政策300余人次,电话、微信网络传输修改居民参保信息65条。
三是重点走访入户。
局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组织指导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村医务人员等工作力量开展走村入户宣传,采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的办法,重点走访了解掌握偏远村、贫困村、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准确解读最新的医保扶贫政策,确保政策宣传不留死角。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走访入户、网络新媒介、印发宣传品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全面深入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切实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保积极性。
二、强化协作配合弱项,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征缴进度。
一是强抓协同配合。
主动出击,积极加强与公安、卫健、税务、人社、民政、扶贫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定期召开调度会、联席会,及时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参保征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筹推进,合力攻坚,加快参保征缴进度。
二是加大数据核对。
强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建立参保人员信息定期核对机制,积极开展参保缴费数据与乡(镇)享受惠
农补贴数据、公安和卫生健康部门人口数据、教育部门在校学生数据、村(社区)综合治理数据的比对工作,认真筛查未参保人员,精确核查人口基数,精准施策做好参保扩面工作,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人员的动态管理,及时将新增人员纳入参保资助范围。
三是落实包干机制。
采取科级领导干部分片包乡镇工作机制,由4名科级领导干部牵头,带领业务人员联系督促所属责任区医保各项任务落实,建立日核对、周调度、月分析机制,定期对各乡(镇)参保缴费进度情况进行核实调度,督促各乡(镇)对本辖区的参保缴费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核查。动员未参保群众,积极参保,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三、创新参保征缴方式,线上线下互动,确保参保缴费全覆盖。
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向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保缴费服务。
一是线下动员催缴。
各乡(镇)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落实包村干部责任机制,对未参保的群众采取宣传动员、走访入户,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督办催缴,加快征缴进度。
二是线上参保征缴。
关键词:政校合作;新农村;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9-0086-03
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2006年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有1091所,当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达到了全国高等院校的总招生人数和总毕业人数的50%。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2006年教育部开展了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活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有幸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该校的6个民政类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建设专业。为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改、教学管理、行业合作、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示范作用,引领高职院校改革的方向,2007年3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德市石门县政府签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议,拉开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新农村视野中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序幕。
一、新农村视野中创新高职课程教学的意义
在服务新农村中创新高职课程教学是院系领导、民政管理专业教师、民政行业专家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下来的改革方案,具有以下意义:
(一)践行生活教育理论,贯彻高职教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特别是生活教育理论对深化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提出认识来源于行动,所谓“行是知之始”,只有从经验里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其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以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在“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量具有实用技能的高级劳动者。这是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我院新农村视野中创新课程教学,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尝试。
高等职业教育属“教”姓“职”。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大类,应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不少差别。为了突显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训这一特色,我院决定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实现课程教学改革新突破。这是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学院示范性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关注农村,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实需要
总理勉励大学生“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对大学生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温总理反复强调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所以无论是当代大学生求学成才,广大教师实施教学,都必须立足于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让广大学生们学好这“不可或缺的一课”。
我院是一所由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职院校,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院理应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理应深入农村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农民意愿,进行农村问题的探索,多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况且湖南是农业大省,石门是湖南省的农业大县,民政工作基础较好,也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值得我院师生去学习和调研。因此,“服务石门新农村建设,创新高职课程教学”不仅是学院主动服务“三农”,发挥国家示范性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一次良好机会,也是广大师生了解新农村的一个良好机会。
(三)强化职业道德,培养民政工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我院民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我国社会急需的、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较强民政实务技能的基层民政工作者、基层社会福利服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很难通过理论灌输形成,因此,我院决定把民政管理专业二年级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从学院教室搬到石门县农村;让广大学生在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在为当地村民,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具体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来铸就学生“以民为本、以情为民、以苦为荣、以助为乐、以实为上”的民政职业道德 ;通过主动跟村民及其他服务对象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具体服务方案,组织实施具体服务,从而提高学生为民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
二、新农村视野中创新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院在服务新农村中,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实行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理性选择。其主要理论依据有:
(一)学习的基本方式
体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是人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认知学习主要是发展人的思维,即人的理智,它以概括和推理为基础;而体验重在培养人的精神,它以感觉和经验为基础。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但侧重体验学习。实施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不仅通过实践学会某种工作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且每一个人在实践中获得对于现实职业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知识的原动力,是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适应能力差,实际工作技能不扎实,职业意识差,对职业喜爱程度低。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建构主义最早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把知识作为一种关系体系来建构。学生通过重复、反应和再现来组织他们在广泛体系中一次次经历所获得的体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布朗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人民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悟上。
建构主义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形成新一轮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三)情感心理学和情感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情感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情知结合、整体作用的过程,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通融为一体的。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人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赋予感情、态度和信念。情感教育心理学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学习必须情意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根植于情意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作用。因此,卓有成效的学习必须以学生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适应,同他们自身的体验发生联系。
(四)后现代化知识论观点
后现代知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体验和个体对知识意义的动态建构。他认为任何知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并且是受权力关系机制制约的结果,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解释或理解,是一种假设。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件或问题,由于自身经验背景和理解方式不同会有各自的观点。后现代知识论还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缄默知识是一种“不清晰的知识” (不能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不能公开传递,具有很强的情景性、文化性和层次性,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领悟。
况且,国际较成功的三种典型职教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Campentencey-Based-Education)“CBE”模式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Modules of Employabl Skill)“MES”模式,虽然人才培养途径各有差异,但其核心是重视人才能力的分析和培养,重视按职业分类和能力类型构建模块化课程和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或模拟职业情景中的实训实践。
三、新农村视野中创新高职课程教学的实施
(一)新农村视野中创新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创新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教学是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学习
民政管理专业将《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救助》、《现代家政》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搬到石门,教学环境从学院教室、校内仿真实训室搬到石门县南峰村。师生主动了解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根据村民需求和专业课程为村民开展电脑技能、家庭技艺、亲子教育培训,为村里留守儿童、救助对象、老人等特殊对象提供个案服务、小组服务,为学龄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捐建南峰村爱心书屋,协助南峰村成立经济发展协会,参与南峰村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和乡风民情建设等来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同时,师生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农村服务明白农村民政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服务工作等岗位群需要什么,然后学生就需要学习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学就教什么,使教学走出从前“要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怪圈,教学真正是基于工作的教学。
2.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是基于“学”的“教”,是基于“互动”的“传授”
根据南峰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将民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分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乡村民主自治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乡风民情建设”五个小组。每个专题小组师生在开展专题服务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师生就坐下来共同研究解决这个困难,必要时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和村民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实现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同时,教学活动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甚至是师生、村民、行业专家间的联合行动,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这样,使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范畴扩展为教学方法和协调方法两大领域。
3.创新教学形式:采取能力分组、协作开放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
民政管理专业师生们来到农村、到各服务机构进行现场教学,打破原来整班上课方式,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主选择当地新农村建设的5个专题之一,每个专题小组师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专题服务,教学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组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石门县南峰村村民、南峰村村民委员会及指导其工作的石门县民政局、学校、社会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局的专家都是我们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服务新农村创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快速整合了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并提供综合锻炼师生素质和能力的平台,让学生迅速明白在新农村建设中专题工作的具体内容、基层负责专题工作者的具体任务,大大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的综合素质和核心技能。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实践技能也成长很快。
(二)新农村视野中创新教学的合作形式
在参与新农村中实现课程教学改革,是政府和学院共同努力的结晶。其合作形式多样,主要有四种:
1.村民点菜,学生送餐
所谓“村民点菜、学生送餐”,是指我们师生在石门县南峰村实行现场教学之前就与当地村民进行了联系,了解到村民实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征询当地村民意见后,再组建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团队,选派和专业服务相关的教师和专家作指导,使课程教学改革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同时开展并实现双赢。
2.走出去:把课堂搬到农村
“纸上得来终究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模拟实训与现场服务毕竟不是一回事,有时费尽心机学生还一知半解……于是学院在石门县南峰村设立了教学基地,部分专业课程采取现场教学,实现教学改革新突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把课程教学搬到石门县各社会服务机构上,通过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让师生学到许多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解决了许多书本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从07年4月至今民政管理专业有近100学生在当地进行暑期专项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专业课程教学,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为村民和当地民政局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2名青年教师一直在石门县民政局挂职副局长,指导当地新农村建设,先后有20多名专业教师投身于石门县新农村建设。
3.走进农村:为农民兄弟送项目
如何让高职教育教学更好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如何让科研工作更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如何让高职示范性学院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到石门县民政局挂职工作后,我院教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一年多来我们把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科研工作与搞好农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推动了教育教学创新、科研转型,在提升教学、科研实用性中推动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民政管理专业教师主动将课程教学基地建在石门县农村,主动将部级、市级和院级课题《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机制研究》等的研究放在石门县农村,并将教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石门县新农村,促进了当地的儿童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很好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4.请进来:聘请农民专家或行业专家
新农村视野中创新课程教学,根据了石门农村工作需求和专业教学需求我们聘请了20多位行业专家做指导。就这次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就聘请了石门县民政局长、石门县社会救助局长、夹山镇社会福利院院长、中渡社区主任、南峰村支书等5位专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服务和课程实践教学,让广大师生很直观懂得每项服务应怎样开展?为什么要这样开展?
四、新农村视野中创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德市石门县政府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年多来,实现了双赢效果。学院在常德市政府和石门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现了教师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示范,真正发挥了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人才培养的示范、创特色品牌的示范”,实现了国家教育部建设高职示范性院校的目标。同时通过深入农村现场教学,师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农村和基层民政工作,熟悉农业和农民,知“农民之冷暖”、“农村民政工作者之甘苦”,识“农民之艰难”,“农村民政工作者责任之重大”,扩大了视野、增长了阅历,增强了实践经验和民政工作技能,让他们终身受益。更可喜的是通过共建,学院搭建了与政府长期合作的教学平台,使学院师生随时可以挂职当地县、村、社区各服务机构,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石门县所有与民政工作紧密相关的服务机构成为学院重要的教学基地。常德市石门县政府整合了学院资源,将石门县南峰村由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升格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现正申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石门县农村社会工作也走在全国最前列,荣幸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社会工作教育试点单位,开始了农村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的探索。更可贵的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生深入农村,通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生动活泼的讲座培训、多姿多彩的助人活动、建立南峰村爱心书屋等途径,为村民带去新的思想观念,助力新型农民培养,让村民自己“内生”改变的动力,激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推动新农村建设。
综上,新农村视野中创新高职课程教学是有效途径。如果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让知识分子以有效的机制介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那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有沉甸甸的收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将注入强大的推动力,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憧憬将会更快地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 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8(03)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0*〕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沈阳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论坛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作为主题。著名IT服务研究咨询机构、美国高德纳公司全球副总裁克里斯汀・斯腾斯楚普(Kristian Steenstrup)院士发表主旨演讲,深入诠释了数字化大趋势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晖就企业创新转型、战略调整发表了演讲。
高德纳公司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布里茨(Bryan Britz)和高管顾问李长华,围绕“数字技术之于服务愿景的影响”进行了高端对话,通过具体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
参加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境内外分析师、业内专家;国内、国际买家、服务供应商;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论坛规模约800人。
与往届相比,本届服博会更加注重创新与务实,呈现七大亮点。
一、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数据密集型加工和互联网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促进企业智能化腾飞的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互融互通和战略转型的高度概括。本届服博会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为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企业需求,第七届服博会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系列商务活动和培训研讨类活动,旨在帮助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创造更多商务洽谈机会。
三、打造国内行业前沿趋势的权威平台
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是服博会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活动,已成为国内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今年,美国高德纳公司的重量级分析师,将分别参与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和专题讨论环节,特别甄选、对比分析境内外创新服务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引导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垂直行业,推动产业融合。同时,分析师还将与国内外知名买家、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高管一起,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共同探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走向专业化
深耕垂直行业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本届大会将继续关注热门细分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生态、智慧健康、跨境电商、电信服务、对日外包和人才培养,组织8场行业专题研讨会。
五、创新商务活动形式,为市场化提供保障
创新丰富商务活动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是服博会未来实现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应企业要求,第七届服博会将开展包括一对一买家预约洽谈、买家专场座谈、服务供应商(园区)案例分析、一对一分析师咨询和小型商务餐叙会等在内的系列商务活动。
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注册境外分析师和买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伊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近年来,服博会逐步受到了境外服务供应商的关注。除知名在华跨国服务供应商外,部分来自新西兰、韩国和美国的服务供应商也已提交注册信息。
一、清查工作情况
至年4月底全州共有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的社会团体182个,其中,泸水县48个,福贡县18个,贡山县18个,兰坪县42个,州级56个。按照省、州“小金库”清理办的要求,州、县民政部门及时组织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对全州社会团体开展全面复查工作,首先,确定复查对象,经过普查,全州182个社会团体中列为复查的社会团体108个,其它74个为“三无”社团;其次是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复查,由各业务主管单位将社会团体“小金库”复查报告表发放给各个社会团体,除“三无”社团外由各社会团体按要求认真组织填写,全州社会团体应参加复查的有108个,占应复查面的100%,达到省、州“小金库”清查办的要求;再次是组织社会团体对复查工作进行公示。根据省、州清查办的要求,先由各社会团体向各业务主管单位承诺,再由各业务主管单位向同级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机构承诺,此外,各社会团体、各业务主管单位还按“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公示的统一格式和要求,将小金库复查情况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社会团体各级治理机构还按要求建立了社会团体“小金库”复查台账。通过复查,我州社会团体未发现有“小金库”行为。
二、存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州“三无”社团较多,全州182个社会团体中就有74个社会团体无固定办公地点、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造成参加复查的数量低。我州社会团体多数无固定收入,有收入的社会团体主要是收取适当的会费,少数社会团体开展活动时向单位申请资助一点,收取的会费和资助的经费,扣除上缴和开展活动外,所剩无几;二是我州社会团体多数是对应省厅要求成立,主要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此外,有些部门通过成立社团体是为了争取一定的人员编制,以解决单位编制和人员不足,多数农村专业协会是为了争取上面的资金,协会成立到村,给民政部门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如:用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三是年省民政厅已组织社会团体开展了“小金库”清理工作,各级民政部部门、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对此次清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清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今后的工作意见
一是社会团体“小金库”清理年省里已组织,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今年又再次组织,我们认为应简化程序,以方便的方式进行。
一、年社会人才工作总结
年以来,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人才办的指导下,按照全市人才工作计划,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社会工作局面和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积极部署,建章立制,社会工作环境日益优越
今年来,我局认真调研,牵头起草了《社会工作人才规划》,同时,年内将以市委、市府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区工作人才的要求、待遇等方面作了原则性规定。县统一全县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探索社区经费拨付方式,起草了《县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和社区经费管理办法(讨论稿)》。路桥区已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办理了住房公积金。临海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年以来,已经由508元、608元、708元每月,提到了现在的平均年薪3.5万元(含奖金、社保);市已初步拟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加薪制度,预计自年始社区主任、社区党委书记均可参加乡镇、街道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年以来,市民政局鼓励民政系统和社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辅导培训,专门组织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及有关乡镇分会的专职社会工作人才赴浙江大学培训。同时,在民政系统内部,采取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大会、培训班、专家讲座、参观交流等多种方式,分层次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政策,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试点地区和单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市近两年接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培训的人数有260人,其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16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24人。
(三)积极探索,夯实基础,不断推进社区建设
通过搭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民服务平台,社区工作者发挥自身特色,参与建设了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面向困难群体和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网络、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网络。黄岩、路桥、温岭等地的社区志愿者,以“爱家园、护家园”为主题,在各自小区开展清洁整治活动。还利用“春风行动”、“邻居节”等服务形式和载体,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活动。如黄岩组织举行“支持世博、邻里同乐”绣香包活动,对小区内的健身器材进行“体检”。仙居组织志愿者在车站广场举办文艺演出,为居民搭建起增进了解、交流感情的良好平台。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年,由阮孟合局长任组长,组成社会工作人才专题调研组,其撰写的调研文章《社会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基于市的实证分析》在浙江民政论坛上获得二等奖。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报道全市社会工作开展情况,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老百姓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发挥优势,多方协作,志愿社工队伍蓬勃发展
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队伍的努力,更离不开热衷于社会工作事业的社会各界群众。如今,志愿者已经成了社工队伍的最重要补充,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工作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在9个县(市、区)均建立了义工分会,各级社区志愿组织达724个,义工队伍总人数已发展到28000余人,各类义工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二、年社会人才工作安排
根据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情况,结合各地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年,我们将努力实现三大发展目标,完成七大发展任务,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一)发展目标
目前市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者只有40人。按照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力争每年新增50名,进一步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能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加大外部引进。重点引进具有硕士以上社会工作专业学位;副高及以上专业职称;三级及以上社会工作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奖励的专家学者;重点机构或紧缺岗位的本科以上专业人员等。
2、加强内部培育。委托具有培训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社工理论与实务的培训,同时鼓励有条件者参加社工职业资格鉴定与职称评定。
3、强化专业服务。推动社区党群工作、社区服务、社会救助、人口计生、医务、学校、家庭等相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流动人口等工作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化。
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在市、县(市、区)、街道的民政、教育、文化、卫生、劳动、、人口计生、公安、司法、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另一类是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按一定的比例,在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机构、学校、医院、社区等设置社工岗位。
(二)发展任务
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七大任务:
1、贯彻职业标准,加强行业规范。根据社会工作者职业标准的要求,推进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认证工作,鼓励和引导专业岗位使用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规范建设。
2、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完善培训计划,优化课程设置,邀请社工理论和实务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社会工作轮训,对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同时,加强与高校联合,举办高层次的社会工作研修班,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部门领导岗位、社工机构负责人进行专业提升。
加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力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社工专业领域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通过专题培训、讲座、到社会工作机构实习锻炼等形式,对政府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社会工作轮训;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部门的新进公务员进行社会工作培训,要求两年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拓展实务领域,充实专业人才。
(1)在党员服务机构、社区(村)等党群工作领域内充实具有社工资格的社区党群工作专业人员。
(2)在新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中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3)在公办中、小学和民办学校中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4)在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5)在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等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机构中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6)在县(市、区)、各乡镇街道(社区)民政管理和服务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7)在县(市、区)、各乡镇街道(社区)残疾人服务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8)在县(市、区)、各乡镇街道(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9)在县(市、区)、各乡镇街道(社区)流动人口工作岗位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自身建设。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引入激励机制,探索社会工作职业薪资指导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薪酬管理制度,吸纳更多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健全包括一线服务、项目运营、专业督导与机构管理在内的社会工作人才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自身建设,提高专业团体的自主管理、自主运作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化机构的诚信自律,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良好形象。
5、开发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研究开展各类社工服务项目,包括养老机构社工服务、福利机构社工服务、社区社工服务、司法援助社工服务、人口计生社工服务、行为矫正社工服务等,拓展项目服务人群,提升项目服务质量,规范项目委托与管理的流程。
6、培育民间组织,加强政社互动。培育更多的民间性专业社工机构,激发民间组织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自主创业,建立社工机构间的分工、协作与竞争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成立社工协会,发挥其在实施行业管理、团结社工、发展专业、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加强政社合作互动,发挥社会工作在整合资源、和谐共建方面的专业优势,使社会工作人才成为联系政府、社会与市民的桥梁。
7、成立评估机构,加强专业督导。成立专业的社会工作评估机构,运用专业手段,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各类社会工作项目、机构及个人业绩进行评估;在社工实务中建立社工专业督导机制,促进一线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提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调动和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单位的积极性,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