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交流沟通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流沟通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流沟通的方式

第1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需要

幼儿教学沟通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从根本上来看其实是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促进。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语言思维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与教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所以对于彼此间沟通的需求则迫使学生不得不通过更多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例如,许多幼儿在彼此的交流中都不明白对方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有区别,而是表达能力的缺失,从而给听话人造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掌握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教师通过言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言语向教师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也经常会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因为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更好地学习,也要给予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方面的帮助。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生活状况的掌握,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还有那些除学习以外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例如,一个学生整天关心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口中的“捡来的”还是“充话费送的”。当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心中的这个疑问,给予学生正确的回答。

二、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所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的都是命令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感受,没有把孩子放在较高的地位。这样的教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另外,通过命令的方式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生不敢或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严重地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教学过程的沟通与交流中,孩子才是沟通与交流的主导者。许多教师在沟通与交流中都扮演者主导的角色,一切的沟通与交流都是由教师引导和发起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么沟通与交流所带给学生的作用就非常局限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与观点,只有让他们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才能够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的发言都是被动的,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畅所语言,不仅难以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沟通与交流的内容非常局限

在教师的眼中,孩子年纪尚小,主观地认为幼儿接受的东西非常有限。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都只涉及书本上的知识,不会过多地交流其他知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昆体良就曾谈到过:“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而由于很多问题教师都不跟孩子们谈论,这就让孩子们的沟通与交流的内容非常局限,孩子们只能在谈无可谈的时候沟通和交流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东西。

(四)沟通与交流过程中用词单一和错误现象较多

普通幼儿园的小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流中很难找到能够准确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词汇。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没有过多地注意而是选择忽略这一现象,而且在自己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也没有过多地去引导孩子进行词汇量的积累。由于这些错误,就会导致孩子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词可用的现象。词汇量较少还仅仅只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之一,用词错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由于孩子的词汇量少,这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沟通与交流的需求,当他们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去描述自己的想法时,就会找一些自认为相近的词语去代替它,这就很容易产生用错词的现象。

三、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问题的对策

(一)促进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促进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多元化。除了课堂上的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下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当学生放假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孩子家长打电话,然后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让孩子愿意和乐于去和教师沟通与交流。

(二)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沟通与交流是充满好奇心的。教师不应该让孩子在沟通与交流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应该让孩子来主动提出沟通与交流的话题,自己则更多的是充当孩子话题中的一个参与者。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乐于去沟通和交流。

(三)丰富沟通与交流的内容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接受能力,丰富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内容,让他们能够通过沟通与交流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例如:在中秋节到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中秋节的来历;而学生在中秋假期结束后,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假期经历。

(四)注重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第2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巧;亲密;融洽

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师生间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结果。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大至各大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因师生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性事件,小至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师生冲突事例。据有关调查报告称:“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在叛逆期,与逆反期孩子沟通有时存在一定交流障碍,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人生中的“心理断乳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手段陈旧,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认知实际有一定的脱节;

(二)中学生进入理性年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逐步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平等交往,要求老师与他们之间平等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与他们交朋友,友好相待。但部分教师觉得“教师应该注重师道尊严,怎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呢”,于是说话总是居高临下,一副教训人的语气和神态,一开口便与学生形成了心理距离,造成隔阂和鸿沟,即便抓住他们的“人”也抓不住他们的“心”;

(三)中学生心理有一定的闭锁性,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心,他们认为老师在很多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在利用他们或把他们当成老师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四)部分学生认为: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如果告诉老师,顶多是各挨五十大板,不会得到公平解决而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气,所以宁愿忍在心中而在之后私下解决;

(五)一些学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教师要了解学生中的情况时,担心是自己泄露了别人的底而招徕同学的嘲笑和隔离,不愿意向老师报告真实的情况。

鉴于以上几点,所有与学生建立彼此亲切友善的关系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艺术。

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要用理解的态度,设身体会的心情,表示尊重的感情

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要把自己降低到学生水平去交流,还是把学生带到成年人的水平,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和他交流呢?二者必须兼顾。把你自己降低到学生时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交流,玩他们认为有趣的游戏,教他们正准备学习的东西。你就会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充满智慧的个体,你就会知道应该去尊重他们,认真听他们对事物的表述,你就会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你用尊重对待他们,你也就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带到你的水平――像成年人一样和他们谈话。

二、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轻松交流

良好的谈话氛围是沟通交流顺利的根本保证。老师在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幽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之前,可以开开玩笑,讲几个幽默故事,这样能使学生柑橘无拘无束。这种情绪是可以感染学生的,使他也学会幽默,养成乐观向上的品格。

三、态度真诚,眼神交流

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不偏向。学习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不袒护,学习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平心静气去谈,不讽刺打击挖苦、不说教、命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指出他身上的优点,关心他的成长。这样使他觉得老师可爱可亲,从而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四、运用积极肯定的语言

语言的获得和语言的享受必须联系起来,如果一个学生的语言不断遭到成年人的挑剔、指责或被纠正,学生将很难学习说话,过分纠正学生说话,可能导致学生不能说而造成语言障碍。教师要善于寻找时间和空间,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爽爽快快的沟通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

五、顺势方法化解学生的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对老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老师,目的是激怒老师,如果这时长篇大论的说教,就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

六、因材施教,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一)谈话沟通。直接通过谈话眼神交流,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需要传神的目光。

(二)书信交流。学生对书信交流思想的方式情有独钟、如果您有这个技巧或习惯,可能就是您的最佳交流沟通的方式。有些话,有些事情,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和某些心理疾病,他们更愿意用书信的方式交流。

(三)作业批注。作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在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针对部分学生近期的思想问题,可用简短的、有针对性的、动情的、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换思想,效果是特别好的。

第3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语,写字等常规的方法进行交流,实验组采用信息交流图的方法进行交流。结果:应用信息交流图进行沟通,改善了交流效果,满足了患者的心身需求。

关键词气管插管患者;信息交流图;非语言交流;护理

气管插管目前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是重症监护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承受着疾病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折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如何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保证护士准确识别护理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是患者气管插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我科根据患者的需求设计了气管插管患者术后信息交流图,通过在74例患者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插管期间患者的交流需求。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神志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74例,患者有良好的认知能力,无精神障碍,无聋哑,无老年痴呆等合并症,有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阅读书写能力。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年龄47~85岁;对照组37例,年龄49~84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经t检验,具有可比性(P>性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语、写字板等方法进行沟通。实验组采用信息交流图的方法进行沟通。信息交流图的内容参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按照患者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方面的需求,通过文献查证并与插管后常见的护理问题相结合制定而成。主要包括四方面的20项内容:①生理需求:包括需要进食、饮水、排便、更换、睡眠、冷、热、擦身共8项内容。②安全需求:包括吸痰、疼痛(头、胸、背、腹)、胸闷、其他需要共4项内容。③社交的需求:包括想与医生沟通、见家人、听音乐、问时间、开关灯、医疗费用共6项内容。④自理的需求:包括请护士的协助翻身、写字2项内容。除文字外并配有相应的实物模拟图。患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用手指选择图片内相应的内容以表达自己的需求。护士根据患者选择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阐述以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患者的确认后及时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需求。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

2效果评价

患者入住ICU3天后或转出ICU前由专人发放、指导填写和收集对于护患沟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同时也对护士对于沟通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两组数据对比如下:

3结果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沟通有效性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患者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期间,往往不能耐受,非常痛苦,而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受,因此主要表现为极度恐惧和紧张、烦躁不安、悲观、易怒、不合作,甚至拔掉气管插管或其他重要导管,如果强行给予镇静治疗及约束四肢,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造成患者悲观、绝望,这样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语言交流障碍不仅成为气管插管患者术后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而且也不利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恰当的交流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增进护患感情,密切护患关系,有助于开展各种护理活动,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非语言交流在临床上应用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写字板、手语、摇铃、体态语言、触摸和他人暗示、空间效应等,采用以上方式与病人交流,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手语表达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如用大拇指表示大便,用小指表示小便。但只能表达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比较局限且病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护士的教育能力都有关系。写字板虽能准确表达患者需求,但对于术后体质虚弱的病人则需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且有些字迹护士难以辨认,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痰液阻塞呼吸道、出血发生时,更无法迅速和准确表达病情。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对沟通方式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信息交流图简单易行;不仅优先满足了患者生理、安全方面的需求,同时又注重了患者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体现了护理的整体性和人性化;有效弥补患者因插管失去发声功能而造成的交流障碍,使医务人员及时准确的收集到病人发出的信息,及时制定护理计划、准确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但信息交流图的内容仍不够全面,有待于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参考文献

[1] 郑益娇、吴件姿等.沟通技巧在ICU中的运用.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542-543.

[2] 王芳、漆荣娟.信息交流卡在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71-1272.

第4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随着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迅速扩张和渗透,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工具,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微信构建的整个复杂的社交网络,人们得以开拓基于互联网的人际关系传播空间,这将使得传统的人际关系构建模式发生转变。尽管这一转变可能包含积极或消极的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传播对构建人际关系确实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微信的功能及传播特点,从关系空间的视角来解读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构建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微信传播;人际关系;媒介丰富性理论

一、微信功能及传播特点

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了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此款应用程序一方面能够跨操作系统和通信运营商发送图片和文字等消息,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因此在运营初期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普遍的社交软件。微信的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和插件功能,基础功能给人们提供了聊天和实时对讲等服务,插件功能涵盖了邮箱提醒、私信助手以及摇一摇等多样化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沟通方式的应用需求。此外,微信在5.0版加入了银行卡支付以及表情收藏等特殊功能。微信传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传播主体间强调真实性和平等互动;二是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三是交流内容私密性提高。

二、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微信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交往中的传播既可以是实际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基于虚拟空间的以社交类软件作为交流媒介的间接流。微信就属于以社交软件作为建立网络人际关系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微信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给人际关系范围、人际交往频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带来改变。一方面,微信与传统的社交软件QQ打通后,很多QQ好友发展成为了微信好友,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共同成为了微信好友的两大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乃至“扫一扫”等功能都给微信用户创造了良好的拓展交际圈的平台。尽管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微信上与认识的人交流更多,而与通过上述“摇一摇”等功能添加的好友联系较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帮人们扩大了交际范围。微信人际传播频率是指微信使用者与微信好友通过微信交流沟通的频率。微信人际传播频率增大主要是由于微信交流的传输准确性,当一方向另一方发送微信消息时,无论接收者是否在线都能将消息传递给对方微信终端,当用户在线时即可及时回复和反馈消息。此外,微信还具有同步传播以及异步传播的性质,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同时在线交流,又可差时浏览信息调查表明微信使用者通过微信沟通的好友主要是现实中认识的好友,通过微信交流,这些现实中好友的交流互动频率明显增加。而陌生人间的微信交流则逐渐减少,特别是相对QQ软件使用者,微信使用者似乎更加注重交流的真实性和私密性。在微信传播中,基于一对一交流模式的用户仅能通过各自的移动终端看到交流内容,而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交流内容。当微信使用者发表文字及图片消息时,使用者仅能看到自己朋友的评论,而看不到非通讯录内的人的评论。微信传播对于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主要是使人际交往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微信中,人们可以将实时动态到朋友圈,这些动态消息仅有微信使用者添加的好友可以看到,这使得人们既能将动态消息扩散出去,又能保障回复时的私密性。微信中还可以添加多人同时在线交流的群,这使得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微信一对一交流,还可多对多交流。此外,人们在微信中可以尽情使用丰富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以满足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不同表达需要。一般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像、颜色和音乐等多样化的内容。微信中加入十分丰富的文字、图像以及音频等内容,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内容和便于情感的准确表达,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网络交流方式在交流沟通上的便捷性。

(二)微信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有近80%以上的微信使用者表示很难与网络结识的陌生人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关系,与这些陌生好友的联系仅停留在网络交流阶段。同时,这些人中超过60%的人表示微信对于与现实中关系已经较为密切的好友间联系的影响不大,关系密切的好友很难再通过社交软件加强进一步的沟通,现实中的直接沟通方式反而更加有效和自然。而通过微信加强联系的现实中的好友主要是那些平常较少见面或交流的人群,这一特点符合了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减少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现实中交流较少的个体间会通过微信交流来减少这一不确定性。由于大部分的微信用户其交流对象多为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或好友,且微信带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希望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力。微信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较多细节上的设计以满足人们对于交流平等的期待,如发送语音消息时没有像打电话一样需要即时回复,可以使用户在交流间更加平等自然。此外,研究也表明仅有不到10%的微信使用者将微信上以“摇一摇”等功能添加的好友发展成了现实中的好友。因此,可以说微信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微信对于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微信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加强了与现实中联系较少的好友的交流沟通。

三、结语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社交媒介,以其人形化的设计、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私密性以及注重现实交流基础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可能包含负面效应,如快餐式的社交极易引发像是传播诈骗信息或性骚扰等社会问题,还可能会引发虚拟社交依赖症。为避免上述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微信还需加强功能设计,使微信成为真正为人们提供交流沟通便利的优良平台。

参考文献:

[1]贾佳.微信使用对信息环境的重塑[J].东南传播,2016(05):110-112.

[2]邓魁.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心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56-58.

[3]陈琦,刘磊.社会化媒体环境对受众角色的重构和信息传播影响——从微信红包引爆羊年春节谈起[J].当代传播,2015(03):80-81.

第5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教学;非暴力沟通

一、引子

众所周知,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实,确切地说,“语”(口语)比“文”(书面语)更能体现它的交际作用,口语更便捷、更常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交往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更是一个人能否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好的表达,就是适合此时、此地、地景的话,换了别的话不行;适合此次条件的话,下次不一定行。”

2009年修订的新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果语文不学好,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词意不明,句意不解,思路不清,想象匮乏,词汇贫乏,口拙嘴笨,词不达意,那么他的专业课的学习很难走远,与人交际也会大大受阻,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也将较弱。

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出”比“写出”更重要。有位语言学家曾说:“没有词语,表达等于零;而选用了不当的词语,表达等于负数。”这句话提醒了语文教师,想顺利地实现口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注意句子和句群的推敲,更要关注学生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明确提出了:“教给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交谈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口语技能水平,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沟通方式

在上高一口语交际课《交流》时,有感于课前两女生因失约而闹矛盾一事,我即兴改成这个话题:夏青约好与朋友南萍一起去逛街,南萍却在最后一分钟说不去了,而且有很多次像这样临时改变计划,夏青很生气。如果你是夏青,你会怎么跟南萍交流。

先分小组讨论,在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全班学生说出好多看法,整理之后得出了三种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我派学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沟通交流方式,最后请学生分析这三种交流沟通方式的效果。

1.侵略型沟通交流

夏青: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南萍:啊!很抱歉!秋凤前一天打电话给我,我准备去她家玩游戏。抱歉,我得去她家了。

夏青:你当然觉得抱歉,你总是这样对我,我什么事都不能靠你,看我下次还要不要邀请你。下一次,我会与那些能够守信用的人一起逛街,你不配做我的朋友。我不会这样三番五次被人放鸽子的,我会报复的,等着瞧吧!

南萍:来吧,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可不在乎。

对于这种侵略型沟通交流方式,学生普遍认为效果很差。激烈的指责对方,虽暂时将心里的怒气发泄了,但在冲动之下失去了一个朋友,得不偿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影响。如: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的话,可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的反应;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的话,可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的反应;一方发出的指导、劝告、教育的话,可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的反应;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的话,可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的反应。可见,一方的言语刺激,必定引起另一方的若干反应。如果走上社会,面对有些大大咧咧的客户,你若采取这种方式,将失去很多人脉。

2.被动型沟通交流

夏青: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南萍:啊!很抱歉!秋凤前一天打电话给我,我准备去她家玩游戏。抱歉,我得去她家了。

夏青:噢!

南萍:好好去逛街吧!

夏青:啊……好。

对于这种被动型沟通交流方式,学生们普遍认为夏青太懦弱被动,一点都不懂抗议,每次都令自己受伤。最严重的是,夏青没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南萍,南萍下次还是会放她鸽子的,因为南萍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夏青造成了伤害,南萍误以为夏青才不在乎她是否改变主意,当然更不会体谅夏青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恩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但是,言语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害。交流沟通需要能够传达感情的言语,需要能够改变情绪的回应,需要能够鼓励善意的句子,需要能够导致领悟的答案,需要能够传播尊重的回答。

3.感受型沟通交流

夏青: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南萍:啊!很抱歉!秋凤前一天打电话给我,我准备去她家玩游戏。抱歉,我得去她家了。

夏青:南萍,我真的觉得很沮丧。最近你常常改变主意。我想这就是说你不愿意花时间与我在一起。这使我很伤心。

南萍:抱歉!我真的没想那么多。

夏青:下一次,如果你能够守信用的话,会让我的心情好过一些的。

南萍:好啊!我会尽量不再这样做的。要不要改到周末去逛街呢?

夏青:好的。

对于这种感受型沟通交流方式,学生们普遍认为效果很好,在这里夏青采用的方法――说出感受而非评判。首先,夏青形容使她不高兴的原因,她告诉南萍说她觉得南萍最近时常改变计划,请注意她是如何说的,没有大声叫骂,也没有忍气吞声。她没有责怪南萍,只是尽量清晰地叙述情况,她只形容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夏青告诉南萍她的感受。她说这种情况让她感到沮丧。同样,她没有责怪南萍使她觉得沮丧,只是尽量清晰地描述感受。相反,责怪南萍只会引起她的抗拒。

最后,夏青说她要南萍改变,她告诉南萍下一次要遵守约定,或是要改变计划要及早让她知道。同时,她也很详细地让南萍知道她要南萍做的事。

这种沟通方式,即为“非暴力沟通”方式,卢森堡博士说:“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沟通,是信息与信息的拥抱,而不是简单的汇集和相遇。生活在感受中,就会让人变得充满热情、富有活力;生活在感受中,就会满怀爱心、同情心,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人;生活在感受中,更容易表达爱,去创造、体验更多的喜悦,过一种富有意义、和谐而丰盛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学生们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对待自我、调控自我、优化自我”的正确方法;了解“宽容他人,悦纳他人,与人共事,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正确表达爱的方法,为以后走上职场打下良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显国主编.中小学教学艺术丛书――口语交际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许巧燕.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1).

第6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行业行为主体之一,护患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护患矛盾日趋加剧[1]。有临床资料报道[2],约有70%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医-护-患沟通不足密切相关。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和患者间信息和情感传递过程,是多种变量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导致护患双方在生理、情感、社会等方面发生转变的过程。自2010年卫生部于全国护理会议启动让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良好的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本院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 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 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 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 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开展,护患沟通交流极其重要,其能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知识或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需要[11]。

第7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沟通;交流;技巧

“润物细无声”,沟通与交流在日常的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是不成熟的,心理支配能力往往也比较薄弱,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作为高中班主任只有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受每一个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虽然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倘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虽然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会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因此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十分必要。那么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就此进行探讨。

一、平行交流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谁都没有特权。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提到了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边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从而能一边交谈,要注意的是其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上面,同时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沟通方式很值得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借鉴和使用,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往往能引起很好的回应。如:一起骑车行进或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闲聊等等,班主任应该放下尊师重教的陈旧观点,应该把学生当朋友和家人一样平等地对待。比如与学生交流谈心的时候可以搬一张凳子先让学生坐下来,倒一杯水给学生。这尽管是毫不挂齿、举手之劳的芝麻大的小细节,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人情关怀,让学生容易亲近班主任,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态度;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如同家人一样,学生不会在说一到办公室,就像到了刑场一样。请学生坐下来与班主任交流,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成功激励

学生和教师往往在相处方式上因为教师的特殊社会地位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比较不容易亲近,这样我们的学生往往就会比较重视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和表扬,班主任在班级作为领导核心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好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性举措会让学生斗志昂扬,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变得人性化,学生内心的大门才会向我们敞开,从而班级管理会越来越顺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比如校运会的时候,在开始举行之前,我会开个班会发动学生,目的不是“为班争光”,也不是通俗的“竭力而为”。而是把我自身的兴奋表达出来,校运会是个怎样有趣的大型活动,同学之间如何协助,开幕式可以有什么样天马行空的计划。前提我也真的是乐在其中,不是把校运会作为一个任务。学生平常的校园生活都是只有学习,通过老师一介绍,什么点子啊主意啊马上都出来了,热情极高。再后来,不用老师怎么样去推动或准备,全班的同学都带着高昂的热情去迎接这次盛典。好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性举措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斗志昂扬,影响学生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的激情,让每一位学生自觉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成为班级的一份子,从而带动整理班级的学习氛围,以相互合作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沟通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

三、寻求合作

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表现的学生我们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利用不同性格不同表现学生的心里所想和心理需求,让他们真正的接纳自己,从而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一)针对后进生

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非常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要联合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多方面共同努力,对于表现不如人意的学生,教师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那种不问青红皂白批评后进生的做法,要循序渐进,慢慢的疏通学生心灵的桎梏,让学生愿意沟通,乐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推心置腹,让他们向老师吐露思想深处的东西,老师的教育才有针对性。

(二)针对优等生

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特别是优等生往往在成就感面前容易沾沾自喜,迷失方向,因此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苛责。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班的班级管理中,一位班干部刚开始做事非常主动积极,表现出色,但一段时间后,开始表现出不良的一面,对待同学比较蛮横,汇报情况不实事求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针对该同学这样的表现我采取的方式就是先分析后处理,分析出来该同学这类表现的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表扬和成绩的优异让他表现吃了优越感和自傲的心理,所以我会与他及时的沟通交流,循循善诱的进行思想分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正。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沟通的作用,沟通和交流是理解的基石,是教师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教师朝着学生迈进一大步,才能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注意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架设起师生之间的心桥,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架起一座长桥。

【参考文献】

[1]童爱民.浅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三条途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S1)

[2]温志旺.我的班主任工作“三字经”[J].中国德育,2010,(01)

第8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1(略)

2如何培养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交流技巧

2.1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现代医患关系泛指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监护人等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消费关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它广泛涉及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方面[3,4]。临床实习医生既是在医院环境中继续学习临床技能的学生,又是对病人实施医疗活动的医生,在带教老师面前是学生但在病人面前是医生,因此要认识到自己就是医患关系的一方主体,要知道在医患关系中,病人有使用就医权利、知情同意权和发挥参与治疗权,同时医生有职业自和得到尊重、体谅、信任的权利。和谐医患关系是指医患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尊重、信任、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遇到矛盾与纠纷,能从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角度出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平等关系[5]。

2.2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的法制教育:临床实习阶段除了学习临床技能外,也是实习医生培养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的重要时期。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部涉医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但临床实习医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仍普遍存在[5],因此在对实习医生岗前培训及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医疗制度、医患沟通技巧、医疗操作规范等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以及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势,依法行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防范医疗纠纷[2,4]。

2.3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交流技巧培养:首先必须加强皮肤科临床实习医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医者,当以德为先”,没有好的德行和人品,是无法体现“人民医学为人民”这一宗旨的[6]。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治疗护理权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重视临床带教,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4]。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是单纯的信息交流,而且还包含着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医患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言语和体语两种。沟通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2]。实习医生刚接触病人时,由于尚无临床经验,往往不够自信,不知从何下手,尤其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有敌对态度的病人时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紧张焦虑。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应将培养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天的临床教学中,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病人沟通,培养实习医生去注意病人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病人的需求[4,7],使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增强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医生之间医患沟通经验交流、模拟角色等进行以主要包括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理念、沟通流程的言行规范、情商教育以及沟通的艺术技巧等的培训[5]。

第9篇:交流沟通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交往理论;大学生;手机依赖;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手机已基本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软件的推广,使手机成为大学生信息与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手机使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沉迷手机游戏、陶醉新闻围观、乐于情绪表达。在如此情景之下,手机依赖如同网瘾般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与生活交流形式。由此,及时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热点。

一、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手机交流沉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即清晰地把握与遵循主流的社会秩序。在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看来,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社会秩序主要取决于交往行为(通过有效性声称协调的行为)和商谈,为社会的一体性提供黏合剂。哈贝马斯认为,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基于目的合理性,行为人将行事当作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之时,将可能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因此,当手机成为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工具时,手机交流过程中彰显的交流形式所引起的对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就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

1.手机交流主体的虚拟化。在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中,“人——人”的面对面交流直接指向信息的者与接收者,使教育者能够清楚地捕捉受教育者在接受具体信息后的情感反应与行为变化。但在手机交流中,虚拟化的交流方式虽然达成了信息的传递,但难以反映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的回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失落与“不在场”。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存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以此看来,人与人的作用是种交往,而主体人的虚拟化实质在于瓦解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因此也难以实现教育在主体交往上的精神指引与道德熏陶作用。由此,过分依赖手机交流和虚拟化的交流行为,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的失落与意义生成的旁落。

2.手机交流内容的简单化。手机交流的迅速与明确化的特点在实现高效交往的同时,却剥离了交往内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交往系统包括显性的外在要素,同时也包括隐性的利益、观念、情感、尊严等内在要素。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沟通之时,简单的条目化沟通内容严格地压缩了交往行为中本身应具有与应关照的互动形式,一种以了解信息为目的的交往大大降低了原本谋求共识的交往目的。由此,简单化的交流内容不仅面临个体交往过程中的意义缺失,也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忽视,最终为个体交往与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无情感互动的意义空白。

交往理论重视人与人的互动与共享意义,注重关照个体的价值、精神与情感反应。然而,单纯依靠手机进行的交往行为易于走向虚拟化的交往主体与空白性的情感沟通,最终使个体情感成长与思想教育受到工具化操作的制约。所以,从交往理论看待现代手机交流方式,自然面临人的失落与意义缺失的困厄,并且此种状况更加凸显了大学生手机运用中的角色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交往中的三种角色依赖

交流主体的虚拟化与交流内容的简单化生动显现现代生活方式的分散性与高速性,深刻反映现代生活方式与交流方式。基于此种生活方式的文化认同感,当下大学生容易在手机交往中形成沟通依赖、功能依赖与品牌依赖。一方面乐于运用手机的现代技术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却又无力在现代变革与传统优势中寻找平衡点,由此遭遇一场试图脱身却又难以摆脱依赖的角色反复的自我挣扎。

1.受益虚拟却渴求真实的沟通依赖。手机交往的虚拟特性为个体沟通的隐私性提供便利,使个体能够更真实并无顾虑地说出自身的感受。然而,沟通无不指向理解,虚拟式的沟通在为个体更加随性的表达提供便利之时,也使个体遭遇交流困惑,渴求真实的了解更成为大学生手机虚拟交往中内在性的追求。同时,手机更成为大学生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文件传递、口耳相传等传统交流形式却难得一见。而当以手机为主的沟通方式一旦出现问题,学生又无不怀念准确与稳定的传统交流形式。

2.自得其乐却试图脱离的功能依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手机软件的丰富,手机游戏、手机视听软件等极大地拓展了手机的定义与功能外延。当丰富多样的手机功能满足学生个体对时间消遣之时,却又使学生感到其功能多样的自我危害。由此,自在其乐与试图脱离手机功能依赖使学生个体遭遇自我认同的现实恐慌。

3.追求个性却时刻模仿的品牌依赖。现代社会中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成为集体共识,追求独立个性成为学生自我价值选择与自我外表装扮的重要意识。然而,在此种追寻过程中,却显露出现代主体性的自我缺陷,即无不在模仿。

沟通依赖、功能依赖与品牌依赖,三者简单看来是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不同状态,更深刻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内容与全新工作。继续强化学生对手机的沟通依赖,易于造成“人——人”交流方式的弱化,更深影响思想教育中主体的缺场;不经意的功能依赖,使学生长期处于自得其乐与自我满足之中,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分散化,助长消极的散漫情绪;不经引导的品牌依赖,容易造成学生对物质的过分依赖与相互攀比,可能引起学生关注中心的偏离。由此,基于手机依赖的三种角色,要及时有效地改进教育管理与方式,消解大学生手机使用中的不良依赖,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消费观与使用观。

三、消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可行之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消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一方面在于降低信息沟通中的手机角色,继续巩固“人——人”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在于关注学生内在的生活世界,注重交往过程中的意义生成,即从信息传播走向共享意义。

1.走向信息沟通的多样化道路。当前,以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机制已广受认同。在此种行为道路之下,消息更多成为提醒,而不是共享与理解,由此使消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误解、传言的源泉。走向信息沟通的多样化道路,旨在降低信息与沟通过程中对手机短信的过度依赖,以巩固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信息的途径,使信息更加准确、迅速。在实际工作之中,一是要继续完善传统公告板等形式的信息平台,使信息接收者更加准确、完整地接受信息;二是继续巩固班会、小组会等“人——人”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信息者与信息接收者直面互动,从简单信息接受走向主体交流;三是降低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的使用频率,使大学生尽可能地减少手机使用频率,从而降低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2.走向意义共享的生活世界建构。走出手机依赖,重新确立主体往,最终意义在于形成意义共享的生活世界,即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注重主体价值与主体间交往,使个体充分认识自身在交往行为中的地位与意义,从而消除交往虚拟化的随意风险;二是注重主体间的民主交往,以理解为核心的交往有利于个体间的意义共享与意义生成,从而降低交往中的价值冲突。

总的看来,现代社会对手机的过分使用从交往的工具合理性出发,降低了交往过程中的目的合理性,看似富含个性的手机依赖角色却无不体现对个体生活世界的肆虐,造成了交流中的主体缺失与意义旁落。由此,走向意义生成的交往过程,实现主体性的内在交往,保持交往中的意义规范与行为正确,需要走出手机依赖的现代技术窠臼。坚持信息沟通的多元道路与意义共享的生活世界建构,有助于重新确立交往中的主体角色与交往的主体间性质,从而实现个体交往的有序与规范。

参考文献:

[1][英]詹姆斯·戈登·芬利森著,邵志军译.哈贝马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