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

第1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Yang Xiaoxing; Yi Xing

(①Jiangsu Testing Center for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Nanjing 210028,China;

②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88,China)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与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背景,并提出我国智能建筑的综合发展方向应为绿色智能建筑。同时对我国发展绿色智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我国发展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议。

Abstract: The developing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hould be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been proposed. Meanwhil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are analyze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have been proposed.

关键词:智能建筑 绿色生态 节能环保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green ecology;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74-01

0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恶化,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对环境的巨大影响,由此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与此同时,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一代智能建筑系统,帮助人类建设一个智能化的、绿色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我们的重要责任,而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中,在其内部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计算机综合网络通信系统,使建筑智能化,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运行。

1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仅只是除了外观漂亮、内部宽敞,更多的是讲究环境的健康、建筑的智能化和环保节能等。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如下:所谓智能建筑(IB)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80年代末,智能建筑刚刚进入我国,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状况和网络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大力发展。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据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3000多幢,其中一些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建筑能耗占到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5%,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建筑垃圾占了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因能耗巨大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恶劣,据此,有关专家呼吁我国尽快实施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战略,以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建筑智能化决不仅仅是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身份,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建筑智能化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

2绿色节能建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从基本国情考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这一概念,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与建筑节能相比,绿色建筑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涵了节能、节地、减少污染等内容,指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节能与绿色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且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保证了生活环境的质量。

3智能建筑的绿色节能

3.1 何为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智能建筑的节能是个系统工程,不同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比一般建筑的节能更复杂,既要考虑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节能,又要考虑建筑智能化系统的IT节能,同时还面临建筑智能化中各系统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的问题。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课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探讨,寻找解决办法。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关注点在材料、设备、水电气等方面,而智能建筑的节能,眼光要更开阔一些,应该有综合的宏观考虑,如果仅仅局限在水电气等单一层面的节能,将会走进误区,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同样应该引起关注,这正是智能建筑节能不应该忽视的重要内容。

3.2 绿色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目前,绿色智能建筑正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很多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技术也很先进,完全达到了5A标准。但在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开通率很低,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程度也很低,有些子系统实际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有些系统的功能由于操作不熟练,索性由物业管理人员手工代替。

3.3 对我国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议首先,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设计阶段就应当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进行定位,在建造过程中也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在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阶段要有科学的管理。其次,在智能建筑技术上的提高,其基本体系应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目前这些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外厂家的产品,重大项目系统集成也主要由国外大公司承担,在技术、施工、运行、维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必须对节能装置和系统的运营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管理维护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

绿色智能建筑建设还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体素质的提高,而我国智能化系统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相关法规。由此可见,在我国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智能化,仍需走相当长的一段路。

4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节能是全方位的、持久的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的设计者必须对各种节能技术措施有全面的认识,并努力推动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和应用。同时,转变观念、对已投入运行的节能设施和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也是智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第2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设计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of urban development

Wang Ze-dong

(Shandong Davi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JinanShandong250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mart Cit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urrent trends in urban develop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isdom of the city's foundation, which integrate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users with an efficient, comfortable, convenient user-friendly built environment. In the smart city consta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how to design intelligent building, to better integrate with the smart city, an important topic of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Smart City;Intelligent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

1. 引言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其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需求进行智能响应,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现代、便捷、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延续,强调了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应用使得城市中与传感 / 控制相关的行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农畜牧业、智能社区等应运而生。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尚无一致的体系架构可循,各个智能建筑项目各行其事,造成城市中众多的建筑信息孤岛。因此,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统一的体系架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应是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的一个分支,与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连接,并融入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中。但在设计方面,智能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了解不够深入,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制约了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的成效。

2. 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对策

智能建筑是跨部委、多行业、多技术的集合系统,涉及城市各个领域。系统包括 20~30 个子系统,由常规和专业应用两大系统组成,技术上包括传感 / 控制、与传感 / 控制无关两类系统,其设计标准应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

2.1充分应用 B/S 访问模式。

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突出特点,需要充分应用各种门户技术及优化访问模式。按功能需求,设计若干个子系统,然后,再考虑是否要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下,智能建筑系统应采用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采用门户技术、Web 服务和系统维管软件。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是目前所有电脑、智能终端均支持的功能,也是智能建筑基层集成、乃至行业走向大集成的技术底线,将能使智能建筑更好地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中去。

2.2加强智能建筑的集成效果。

设计智能建筑的时候,应当重视相关集成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其达到最佳效果。以往的ODBC 技术、OPC 技术等,都难以有效满足智能建筑集成化的基本需求,必须要选择更先进、更适用的新型集成技术,例如,Web 服务、IP 以太网等,以提高智能建筑的集成效果,促进其顺畅融入智慧城市。

2.3充分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和应用中非常关键,设计时,应重点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构建,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其平台的服务质量,保障其智能建筑的应用效率。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建筑必须走向大集成,在协同集成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行业云计算服务技术及其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完善的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和功能平台三类服务,构成智能建筑云服务中心,支撑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

2.4加强维护平台的建设。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运行维护平台的构建,都是采用第三方模式进行的。智能建筑的运维问题一直困扰着本行业的发展,传统的依靠乙方和甲方的运维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智能建筑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门户技术和 B/S 访问模式、云服务等技术支持下,构建智能建筑第三方运维服务平台是可行的,且刻不容缓,能够有效保障其运行维护平台的可靠性,并能加快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速度。

3. 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智能建筑设计不同与其他普通类型的建筑设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设计人员只有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智能建筑系统功能才能够完全的体现。设计人员应该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以使智能建筑的各个功能能够彼此平衡,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3.1做好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

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墙面、地面与天花板三个部位。地面设计选用架空的方式,这样可以扩大地面下空间,使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实现物理隔离,也便于施工和改造。墙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功能设备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墙面上设计出设备的接线口、位置,以利于传感器和设备的功能实现和准确控制。设计天花板时,应结合暖通、消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出相关系统的走线、出口,确保通风、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项功能实现。

3.2改进智能建筑的屋顶设计。

屋顶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顶是智能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交换的重要部位,对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屋顶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设备的主要布设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热水器、通信基站、风能设备在楼顶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楼顶空间资源和电磁资源的紧张。应该在智能建筑屋顶的设计中积考虑保温隔热处理,阻断智能建筑屋顶产生热交换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屋顶功能设备的布置,优化屋顶空间资源,降低楼顶设备产生噪声、震动和电子辐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顶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3.3加强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体现了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自然资源的节能,在设计时,应从系统特点出发,通过节能器具、系统的设计,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标准,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费,综合而全面地节约智能建筑运行的能源成本,实现智能建筑在节能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快,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智能建筑的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提高了建筑的智能性、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助于实现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促进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进一步融合。

参考文献

第3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intelligent context,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preliminar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期望值也会增高,有可能会导致对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为使建筑物更适合用户需要,建筑师在构思建筑方案之初,就要考虑建筑智能化的问题,智能化设计人员也要在方案阶段参与建筑设计,只有建筑师与智能化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与智能化系统、设备设计更完善、更合理、以使用户满意。而智能化不应作为建筑建设的主要目标,智能化只是一种手段,更不能是一句口号。只要全社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心智能建筑的建设,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就会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1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概念

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智能化楼宇的前提。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对智能化楼宇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设计院则因依靠以往的设计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或因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预估不足,而将系统的功能设计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则往往从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建议使用昂贵材料和设备部件,而忽视了业主方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围绕下列几项原则去协调和统一设计思想:智能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相配合,尽量做到同时设计和同步施工建设;明确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及各自的责任;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业主方当前的各种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便业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2 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有的“智能”水平低,智能系统运行不良,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盲目求新、求全,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出了高价,也无满意效果,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缺乏“系统集成”概念,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造成不良效果。

3 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除了要有自身特点外,还应注意智能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3.1.1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3.1.2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l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3.1.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 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捧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3.1.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3.1.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3.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是整幢智能建筑的心脏部分,负责设备运转监控及安全保卫监控等。

3.3.2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3.3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3.3.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3.4屋顶的设计

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3.5节能设计

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并正在我国兴起。智能建筑作为21世纪建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国际性主流趋势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素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J].低压电器,2011,(10).

第4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只能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1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1]。

2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2]。

3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4我国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建筑的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有设计院负责,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对只能建筑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以至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统仍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进行着,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能建筑不只能的严重后果。

4.3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4.4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只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供暖空调以及土建筑行业以外,近年国际动向已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已有“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的提法。因此,只能建筑的内涵仍囿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不能涵盖它的全部内容了。将来很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发展还会扩大。

5楼宇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5.1在管理监控上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监控上将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①智能多表远程抄收计量的普及;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④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5.2在安全防范上的应用

小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这一自闭模式、被动型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及主动报警处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必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5.3在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的建筑将是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才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5.4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将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等所有设备,与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6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以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座位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早就一个智能、便利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第5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施工;常见问题;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i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alyzes a series of problems common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s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不断提高发展的技术水平,其发展建筑业趋势之一自然也就包含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为建造业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点亮了希望之光,但随之我们发现了,出现智能化建筑,这样的或那样的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也相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因此,在未来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推动建设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建筑智能化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建筑业主,供应制造商,行政和标准化实施等。

1)建筑设计方面。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部门,使其需要对各种智能设计和智能产品更熟悉,同时也需要对系统集成商和产品供应商的支持与合作进行加强。然而,智能建筑设计目前的工作重点,在智能操作系统架构平台的问题上呈主要集中,忽视了足够的精力投入,甚至一些车主对外国的设计师或设计单位盲目相信,但不熟悉国内的文化背景、情况以及设计不同施工的习惯,以致出现了存在一定的问题文化设计方案和图纸。

2)建筑业主。业主往往在面对“智能建筑”时就会期望太多,甚至远远超出了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智能化规模和建筑功能的要求。无法理清他们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没有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产品,导致项目草草,在不到理想的投资投入下很多问题也在使用中出现了,这样导致使用中的建筑水平的下降,缺乏智能化建筑真正的元素。在完成智能系统后,进行的管理和维护也是显得非常不够,尤其是放任在建设必须关注的相关问题。

3)制造供应商。建筑智能化的兴起和发展大部分还是依赖于智能系统集成的制造工供应商。虽然市场一体化的公司占大量,而且在其他方面的宣传活跃度的势头也在保持着,将各种手段运用起来以获得建筑商业设计单位或业主的信托,承包智能系统。然而,纵观自身的技术水平,支持技术的能力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组织经验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技术能力,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多系统集成公司少之又少。这样的问题大部分是源于不专业的系统集成商。他们不知道建筑施工,对施工组织及现场安装,了解的也比较少甚至根本不理解。因此,不能组织和指挥好施工建筑,甚至较少的组织和指挥系统,包商各分。考虑更多的商业利润,试图尽可能在智能系统分得很大份额,误导业主。

4)建筑建设方面。一个高科技的新建设模式便是智能建筑,因此,要严格要求其施工队伍的以往施工经验,整体素质文化,施工协调和调度能力以及有关规定的理解水平,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在质量低劣的施工队伍,没有进行正规的训练,而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有的也只是用建筑工人来安装,导致整体素质不高的安装水平。因此,效率偏低的施工,重视不够的整体施工质量管理也就出现了,几乎没有进行质量控制或是建立明确的要求或标准。5)管理行政和标准化。从政府中央到各地地方,我国有电信,建设,广电,技术监督,公安等连接智能建筑的管理部门。但却未能进行各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发展全国统一的标准智能建筑,没有国家法律依据将是管理工作的长期形势。

三、建筑智能设计规范和标准 目前,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如何发展以及制定后如何招待。起着法律的作用的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实现其预期的效果并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遵守。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操作通常是低投入,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投资,与智能建筑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政府为把智能建筑标准统一起来,建立“智能化系统专家工作工程设计成员委员会”,来制定帮助政府的相应的行业法规和智能建筑标准是其中一个任务。然而,智能建筑还是一个兴起的新事物,所以有很多参考范围来制定标准,根据一些专家建议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建议其制定要按照行业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从这些标准说都不够全面,我们的智能建筑标准需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从科学发展技术角度来看发展原则的制定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规范,其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国家法律的作用,说明各设计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中,在智能建筑中的安全保障项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包括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密集的智能建筑人员,使用昂贵的设备,大大凸显了其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智能建筑设计规范,必须严格遵守,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都进行了专业的准备,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需要以提高认识智能化建筑为前提,进行智能建筑规范的准备,尽可能避免不适宜或不适当的情况出现。

四、解决智能化建筑存在问题的对策

首先智能建筑节能环保的原则应遵循保持更先进的智能系统,可靠,安全的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并坚持整体规划,实施分步的原则,充分考虑技术的能力和延长智能系统能够得到进一步更新,使之更好地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需求适应起来。所以,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智能楼宇,针对智能化建筑现在的问题,笔者对其作出如下方案的改进:1)提高认识熟悉智能化建筑虽然多年前就已提出智能建筑,但它并没有在国内外达成共识,因此,加强转变观念及基本的对智能建筑的知识,在正确的引导方向下发展智能建筑。3A的核心是智能建筑,它通过这三种综合布线系统集成和规划系统,使运行机制建设实现合理高效的环保设施。而目前社会上就出现了错误的4A,5A以及其他的宣传方式。一种更为全面的系统只显示了较低的水平,所以,有必要举办各种智能建筑推广活动,以对全行业的智能建筑的意识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建立,以适应智能建筑信息的要求年龄的建筑。

加强建立智能建筑设计团队的水平智能建筑的需求要适应我们的国家,必然要建立自己的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团队的情报,智能系统的设计不能长期的被移交到国外系统集成商或设计单位。基本上是智能系统的设计应在建筑设计上进行并基于整个建筑设计基础上,因此,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在两种设计的基础上,协调各单位形成的有机络合物,并有效地结合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信息、建筑设备和其他有关专业,将自己的智能建筑设计团队建立起来。

3)对智能楼宇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促进教育智能建筑有较高含量的科学技术,因此要求的管理专业知识也越来越高。智能系统的设计具体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的参与人员为高品质的物业管理以及有更大要求知识水平的物业管理公司。现如今,智能建筑尚未在全国各高校有一个专门的设立,只有经过专门机构培训的智能建筑专业管理人员,为帮助物业管理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建筑智能化的基础知识,物业管理部门应采取一切手段,使其具有先进操作设备的管理能力,并对各种设备的调试,安装,测试及其他技术进行了掌握。4)加强管理市场和市场行为规范从行政和技术的规模,组成技能等级,资格,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从业者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标准,学习并实施应用。建筑设计单位,需要把施工质量监督范围以及智能建筑设计和相应的监控系统项目实施到监督体系的各个阶段并在完成后验收。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的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第6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兴起,生动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何等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并深刻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建筑发展到智能建筑,是一个质的飞跃,建筑的含义一下子拓宽了,建筑设计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框架体系,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智能化设计人员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水、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体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更多操作性、实践性方面的指导。

一、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1、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3、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4、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总之,电子计算机与智能建筑在当今商品经济与信息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之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二、智能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有关智能建筑设计规程、规范还不健全与完善。1992年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智能化的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问世。它对建筑智能化三大部分BA、OA、CA有较完整、全面的规定和要求。1997年10月,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它对智能建筑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智能建筑的设计在它的指导下,在不完善中摸索前进,到2000年7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出台,宣告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初步迈进了规范化时代。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了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为国家标准的公告,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笔者认为,这个标准仍然是不完备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还有不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细化的问题。

2、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通常是利用地面和天花板。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相当于以往的弱电竖井,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应在8m2左右为宜。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综合考虑这些设备的尺寸,我认为主机房面积100~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我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拓扑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

3、屋顶的设计问题。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4、节能设计问题。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5、智能消防系统应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是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综合布线系统(SCS)等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消防自动化系统(FAS)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子系统,为火警预报、火灾扑救、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智能住宅方面,则表现为网络技术应用和控制方式的变化:建筑电气接口标准化、设备控制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消防自动化系统必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

6、智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步骤。智能建筑设计应从中国国情、甲方利益、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甲方需求(性价比)和外部条件调研,确定智能化系统功能、实施步骤。由甲方牵头,委托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甲方所能接受价格,配备智能化系统功能和实施步骤,以此为依据,写出标书。(2)由系统集成商拿出智能化设计方案,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由甲方组织,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协商;由设计院将智能系统设计到设计蓝图中去,设计院设计出智能化系统;由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审核签章,智能化设计方面责任由系统集成商承担。(3)由甲方组织,系统集成商和监理单位协商,培训监理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4)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进行中期检查,重点保证智能化工程科技含量落实和工程质量达标。

总之,我国的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建设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应用电气技术

Abstract: as the era of progr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gradually emerge a batch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i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telligent building became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It can provide people with health, comfortable life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by computer, sensing, communications, multimedia and automatic control and so on a seri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It's involved in the professional field is very wide, and comprehensive stronger also.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S9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智能建筑产业就诞生了,而且发展的速度很快。其实呢,智能建筑可以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进步,但是也是社会的发展的必然。现代的建筑物的电气的发展主要是经过这几个阶段的:电气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以及智能化阶段。相比较于传统的建筑的电气设计,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拥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以及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主要是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所以在广大群众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一、智能建筑

以建筑为设计平台,同时兼备办公,通信,建筑设备的自动化,集合系统结构,管理以及服务之间的最优秀的组合,提供给人们一个便利、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高度集成了各个智能化系统。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各种能源的消耗非常大,但是在整个社会的耗能方面,消耗能量最多的就是建筑业中所消耗的能源。所以,节能就成为了现在智能建筑发展中的其中一个主要特点。首先智能建筑要能够使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然后才能让人们生活在比较合适的湿度以及温度等舒适的环境中。

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建筑电气技术这个技术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然而对于目前的情况,建筑电气技术的一些内容已经远远地不能满足一些要求了。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相对于以前的内容,其中的内涵已经是相当的丰富了。

智能建筑主要是要通过建筑这个平台来进行实现的,然而,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的线缆安全以及设备是一定要有很多的电气技术来依靠的,比如有放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电源技术以及防雷技术等等。

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能建筑一般都是在建筑的平台上进行实现的,如果脱离了建筑平台,那么就没有办法实施智能建筑了。当前,可以供建筑选择光源的品种是非常多的。现在的光源基本上都是朝着光色好,发光效率高以及显色指数高的这些方向所发展,同时,场致发光器及其节能型的气体放电光源也出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像计算机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以及安全防范系统这些智能建筑内部的弱电系统,这些弱电系统很容易受到电火花、高次谐波、雷电及其电网瞬变等电磁脉冲的一些干扰。所以需要改进接地、滤波、防雷以及屏蔽等技术,从而才出现了大量的保护设备,如:SPD电涌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系统和漏电保护器等。大大加强了建筑里的人身保护以及电气设备,也提高了供电系统的这个安全性。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建成了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出现了很多的智能建筑。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以后,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在国内具有相当的领先水平。

三、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建筑中,电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措施。良好的性能及其自动化程度是电梯系统自身所必须要有的,用以服务于高层,乃至超高层智能建筑。电梯系统是把计算作为核心的,又构成了一个可以对电梯设备进行监控的系统,同时也是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受到BAS中央计算机的控制、监视以及管理的,属于BAS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且协调整个BAS的运行。然而在实际的运行中,电梯往往有时不能够正常的运行,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例如,不能根据正常的指令正常运行或者在上升的时候会突然一下子掉到最底层,其实这就是由未做功能性接地导致的。所以只有做好电梯的功能性接地,电梯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

在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中,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而CCD摄像机就是报警所要用的探头。视频的信号其实是由探头所获取的,然后再将视频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再向主机进行传输,然后对视频信号运用主机里的高速图像处理器来进行数字化处理,把形成的图像跟背景图像比较分析,一旦发现有差异的话就会立刻报警,漏报现象发生次数之少是全屏幕报警系统的最大的特点。但是呢,该系统则需要非常大的维护量以及更换,就是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而室外摄像机的防护罩配置的冷却风扇、雨刷器、温度继电器和电加热器经常可能会被烧毁掉,而引起做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力负荷频繁的变化以及负荷的频繁开关。还有呢,电磁铁的这个直流电源其实是由三相可控整流取得的,因此电源线路里存在的大量的奇次谐波,已超过了谐波电流允许值和谐波电压限制,谐波会严重危害配电线路以及设备的安全。所以,智能化系统应该选用净化电源,能够有效的抑制谐波和瞬流的产生。每个功能都能够最大的改善和提高电源的质量,保证了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安全。

四、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智能建筑缺少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同时又能够行之有效的这样一个可行性操作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标准。而现在我国拥有的智能建筑设计以及验收标准主要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等。这些标准能够很好的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还缺少了其他的一些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如智能建筑的消防联动、安全防范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是现在的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还欠缺一定的可操作性,从而给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的设计都是由智能化设计比较资深的设计院来承包的,然后再由集成商进行招标施工的。但是呢,集成商不能很好的运用设计院给他们创造的良好的建筑环境及其平台,而且不了解整个智能建筑的设计程序,跟相关专业的配合也非常困难。不熟悉土建施工图的表达方法以及绘制规定,达不到比较有深度的施工图要求。而且施工单位也不了解在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的综合性,技术难度大和重要性等一系列特点,将会给以后的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管理带来许多后患。从而这些都能给以后智能化形同的工程带来诸多弊端,如设计方案失控、施工进度失控和采购产品失控以及工程质量失控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讲了目前一些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虽然这是一项问答的工程,但是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它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同时难度也是非常的大的。不管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在售后的管理上都需要很多的有思想的以及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智能建筑往往需要各种类型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除了业主以外,设计师,信息技术,人造技能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电气技术等许多专家一起进行合作才可以实现的。然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没达到高水平,所以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还有在环保上也有好多工作是要做的。我们在增长经济利润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环保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智能建筑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行业,同时还可能带动其他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例如,电子产业、环保产业、通信产业以及自动化产业等。

参考文献:

[1]刘晔 宫立君. 浅谈智能化建筑中电气施工的技术要点[J]. 科技资讯,2010(04)

[2]卿华 周爽.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J]. 科技资讯,2010(02)

[3]袁蓓蓓.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及安装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2008(06)

第8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稳健的发展势态。在这一势态之下,建筑业也得到了相应的高速发展。随着建筑物的逐渐增多,传统建筑电气设计暴露了很多缺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提供的高要求及高标准。为了建筑业更具发展前景,智能建筑便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然而,要想智能建筑符合建筑市场要求,便需要广泛使用电气技术,以此使人们对低耗能、高效率、可靠且安全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1]。鉴于此,本课题对“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电气技术概述

与传统设计相比较,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具备了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效率高、安全性能优良以及扩展性强有力等。同时,电气设计所应用的是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使设计自身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显然可以为使用者带来非常大的方便。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将数字化的智能技术作为前提基础,并与基于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相融合,通过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利用,进一步实现对相应活动的控制。随着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让建筑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从而充分体现了环保的特征,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功能。并且,能够对建筑中的电气设施进行自动化控制,还能够对处于建筑中的整个技术系统进行宏观调控[2]。鉴于电气技术的诸多优势,要想使智能建筑更具发展前景,显然需要充分利用好电气技术。

2. 电气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2.1注意整体设计问题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电气设计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建筑的具体状况相结合,对于无法达标的事项不盲目追求。因为智能建筑具备功能性强及电气设施复杂等特点,因此在电气管理环节需严格进行。基于智能电子中,会有许多弱电设备的应用造成不同设备之间功能及性能差异非常大,因此对于全新的施工方案不可盲目追求。总之,合理科学的建筑电气设计,首先需要从建筑的整体性出发,以此使设备和系统功能之间能够保证有效运行。

2.2注意基于施工质量的监控问题

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检查工作,以此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对于建筑电气设备的操作,需要按照相关规范严格进行,在注意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做好材料质量的把关控制工作。以此使施工全过程更具可靠性及安全性。

2.3注意经济效益问题

对于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经济效益[3]。电气技术的设计环节不能太繁琐,在实际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需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如果出现问题需及时修改设计方案,以此充分满足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以此使电气施工更具可靠性及安全性。并且,还需要充分利用好新型技术,以此使系统设计更加优化。另外,需合理降低工程造价,以此使投资成本实现有效节省。

3. 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3.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当中,主要使用的技术便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并将CCD摄像机作为它的报警探头[4]。探头将视频信号获取后,通过光电转换向主机传输,主机以高速图像处理器为渠道,对获取的视频数据实现数字化处理,之后把背景图像与视频数据汇成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存在差异,便立刻启动报警系统。这种全屏幕报警系统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最为突出的便是很少出现漏报情况。同时,也存在一些很难避免的问题,比如受开关频繁的电力负载影响,冷却风扇及电加热器等设备会时常发生损坏。除此之外,经过三相可控整流获取的直流电源中存在许多奇次谐波,超过了谐波电流的限值,显然会给配电线路及设备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净化电源是智能化系统的优化选择。基于低压配电线路对诸多功能进行保护的条件下,包括雷电过电压功能与电磁兼容功能等,进而使电源质量得到提升,并将瞬流与谐波的产生充分抑制,以此使整个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3.2电梯系统的应用

电梯系统是超高层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设施。对于智能建筑的超高结构体系来说,对电梯系统有着极高的标准及要求,比如需要具备优良的性能,需要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同时还需要能够提供优化的服务等。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是以计算作为核心等。此系统是BAS的子系统,属于BAS中央计算机管理、监视及控制的范畴。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BAS进行协调运行,能够实现对电梯设备的全面监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因功能性接地工作的缺陷,电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能按指令运行以及突然发生掉落等。为了使电梯能够恢复正常运作,需要在机房内将地理的接地线设置好,将非金属接地模块作为独立式接地,主要内容为:接地电R≤0.4Ω,接地极和原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大约在20米至25米,呈零点位[5]。电梯功能性接地得到有效实现,才能够使电梯的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障,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电子计算机中心接地装置的应用

基于电子计算机中心的接地装置应用,需要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也需要确保电子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因为受到超高层、高层、位置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电子计算机接地系统较为复杂,并且此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则会对电子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性的影响。除此之外,弱信号基础条件中数字设备地线的脉冲干扰也是一大安全隐患。计算机工作频率在100MHz的基础上提升至1GHz,因分布电感与分布电容造成的巨大电流通路阻抗变化,如果这些参数一旦对谐波产生共振,便会形成远远大于常态的阻抗及能量,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于智能建筑来说,主要使用的接地方式为联合接地[6]。在接地装置中使用基于联合接地的结构钢筋与基础钢筋是非常有效的,能够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接地装置安装更加优化。

4.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技术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注意一些问题。总之,智能建筑的电气技术应用体现了低耗能、高效性及安全可靠的优势。充分利用好电气技术,能够为居民营造优良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工作需求。除此之外,在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技术,还能够使建筑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为我国建筑业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智能建筑中电气安装技术的管理方式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4,15:115-117.

[2]王超.张岩江.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探讨[J].硅谷,2014,14:117-119.

[3]冯珍.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实践思路分析[J].科技风,2014,04:152-155.

[4]彭海英.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4,11:120-122.

第9篇:智能建筑的发展背景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应用;电气技术

前言

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节能、科学、实效、美观成为新时代建筑的四大标准和要求,也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由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智能建筑逐渐以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先锋,引领着新时代建筑行业前进的潮流。

1 智能建筑的特点分析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将所有的运行系统进行网络化控制。其中包括智能建筑的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但是不包含消防的联动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是因为,我国的建筑火灾预防和报警系统主要采用集散式的控制方式,以提高火灾灾情传递的快速性、火灾解决的迅速性,增强火灾扑灭的全面性。针对智能建筑的核心建设,就要求专业的工作人员建设强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提高整体建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现今的综合布线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布线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先进性。主要表现为:综合布线系统目的将所有的通信协议进行开放,使设备在运行和开通时具有灵活性,减少传统布线中的繁杂步骤,只需要增设设备和跳线的基本管理体系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建筑中的运行器件首先要通过国家标准认证,确定每条线路的畅通无阻,在不影响整体系统运行中实施单独线路的维修与检测。而针对综合布线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主要强调的是将原本杂乱无章的线路统一到规定的系统中来,实施综合管理,并利用先进的5类、6类或超5类的光纤或双绞线,实现多信号、多线路的传输与输送。

2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电气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施工建筑的整体建设,促进施工工艺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气技术一般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针对电气工程的主要应用,其结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工技术,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在多种建筑施工中。但是随着现代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独立的电工分类、控制分类、信息分类以及电子分类早已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更多以多元化、多方面的形态出现。

在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依旧发挥着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智能建筑中的缆线安全以及弱点系统设备都靠着电气技术达到合理得配置。同时,电气技术主要包括抗干扰技术、防雷和接地技术、电源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屏蔽技术以及布线技术等,这极大得丰富了电气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电气技术的广泛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利用几个具体的实际例子,详细阐述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情况。

例子1:接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接地技术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中防雷系统的设置。而在智能建筑中,接地技术逐渐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控制接地装置的准确运行,并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使接地装置不仅要保护人身安全,更要维持整个运行系统的安全和实施。所以提高接地装置的处理技术十分重要。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接地装置主要由安全保护接地、交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工作接地四种方式组成。我们普遍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的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即联合接地法。这种联合接地主要以建筑的基础钢筋和结构钢筋作为主要的接地装置,将接地电阻控制在0.4Ω以内,设置联合接地系统,保证各个接地系统在运行时,不会产生干扰或不必要的电气安全事故。同时,依据建筑物本身的形状和结构采取星形或网形的电位连结结构,安置内部防雷措施和外部防雷措施,从局部考虑向整体考虑转变,实施整体的接地装置规划和建设。

例子2:监控报警系统的应用。智能建筑中主要应用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报警体系,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CCD的摄像头构成了整个监控报警的系统。通过CCD的摄像头的探头摄录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情况,针对所形成的视频进行信息化处理,将视频内容同实际的背景图像反复对比,观察异常,若出现不同地方,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这种数字化的报警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会产生漏报、蛮报的现象,真正做到自动化、安全化、有效化。但是这种报警系统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摄像机探头一般处于室外,所以其冷却风扇、雨刷器、电加热器、温度继电器都会因室外气温以及天气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后期维修和更新带来了一定困扰。导致这种原因出现不仅包括外部原因,还包括摄像探头的内部原因,主要表现为:摄像探头内部的电力负荷因频繁的变化和启动、关闭导致内部电路产生大量谐波,并超出基本机器的最高承受能力,促使谐波严重侵害了电力线路以及电力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在智能建筑中,要多采用净化的电源,以保证设备科学有效得控制电流的瞬间激流,降低谐波的产生几率。另外,在低电配电线路中要增大电磁兼容设置,提高电磁脉冲保护,促进雷电过电压的承受范围,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加强电源的质量和效率,维护整体智能建筑的安全运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