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

第1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务 现状 管理制度 人员素质 财务公开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农村财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首先,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致使很多工作都无章可循、流于形式,比如白条入账、财务决策不民主、坐收坐支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进行规范;

其次,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牵扯到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者,但由于不少村干部仍然保留着传统意义上的落后工作模式,且有些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以及工作责任感不够强,致使他们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要求,而且有些干部、随意扰民,造成了干部关系的进展,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者,农村财务的监督力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仍然不够健全,有些地方尽管设置了相应的监督机构和财务公开机制,但大多数都是形式主义,有些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阻碍了农村财务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良好对策。

1、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众所周知,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农村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为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等在内的相关规定和说明,对村级的相关财务工作流程作进一步的说明,统一会计科目、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凭证,严肃杜绝白条收付以及无票入账等不良工作行为,真正地促使帐表、账款、账证等在一个和谐的系统内进行;再者,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干部的工作准则和管理制度,在对干部的工作责任和义务进行细则性的说明的前提下,进一步针对职业道德、亲民服务等重要内容作出制度性的梳理,并且借助于专题会议、干部工作手册等合理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夯实村级干部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督促他们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再者,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完善,除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政府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以及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村级干部经常性的深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去,观察他们的生活实际、考察农村的经济增长点,与村民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让管理制度的内容更加贴近农村的生活和实际。

2、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财务管理要想获得更高的成效,就要考虑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入手,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其一,乡镇财经所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并组织好村级财务人员的考核与考试工作,要求所有会计从业者都要持证上岗,以杜绝财务工作岗位的“关系户”、“近亲户”,保证财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其二,要广泛开展对农村财务人员,特别是村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等手段,切实的让财务人员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督促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其三,要不断地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涵盖职业道德品行、工作业绩、合作能力、亲民关系等,全方位的进行优胜劣汰的工作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也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提供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进行财务公开,推行民主理财的良好制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准则,而且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农村财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工作,通过村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手段,比如宣传栏、村民代表会议等,将村级的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地向全村人民公开,尤其是村民所关心和重视的焦点问题,更是要定期的以填写财务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示,让村民在活动的公共场合就能够看到村里的最新财务情况以及相关公款的使用说明,以赢取村民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更多拥护和支持。还有,为了切实做好农村财务的监督工作,除了认真接受和配合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和审核工作之外,还要尝试结合实际建立民主理财的良好制度和模式,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从村民中选取优秀代表建立村级的民主理财小组,所成立的小组必须充分履行相关职责,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并且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在丰富农村财务管理手段的基础上更加深化了工作的主旨,发挥了村民在财务管理中的强大作用。

三、结束语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更是现今广大干部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使农村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好的为人民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关键要素 启示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

共享服务的业务从财务和会计职能发展到人力资源、采购、信息系统,以及法律、投资、研究与开发等业务。在各类共享服务中心中,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即将企业各种财务流程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平台来完成,通常包括财务应付、应收、总账、固定资产等等的处理。这种模式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内控、信息共享、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会带来明显的收效。

二、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案例介绍

(一)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背景

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下辖苏州、南京、无锡等13家市分公司,共有县区支公司(含支公司级营业部)156个,营业网点1000多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业务遍及全省所有乡镇。全省年保费收入超100亿元,13家市分公司保费全部超3亿元,其中苏州、南京分公司超20亿元。

(二)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1.分散的独立财务组织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财务人员规模庞大、人员冗余、结构性成本较高方面:截至2011年3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公司财务人员中区县支公司230余人。财务大量精力投入日常操作,在决策支持方面所为有限。分公司从事会计操作类工作的财务人员占比很高,达到78%,是从事财务管理类工作的财务人员人数的3.55倍。

2.对操作性财务风险的集中管控能力较弱。会计操作职能分散于各级财务组织,并与财务管理职能高度黏合,总公司对操作性财务风险的集中管控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会计核算分散,关账及时性无法保证,数据有人为干预。会计审核分散,风险集中管控的力度不够。

3.缺乏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和战略推进能力。由于会计核算等基础业务是由当地的财务团队自行完成的,他们一方面要面对省公司,实时学习最新的制度政策,按时出具各项报表、报告;另一方面基层业务单位的报销、支付都必须经过当地财务团队实现,他们必须面对频繁的点对点沟通。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能力和精力被频繁重复的琐碎事务所占领,深入业务进行业务支持和协助总公司进行战略推进变成一句空话。

(三)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过程

1.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整个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这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制度方面,公司制定了《共享中心费用审核规范》、《江苏省分公司会计核算审核标准(2011年)》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操作手册》;细节方面,公司统一了凭证摘要,规范了挂账流程,费用收付费处理引入按键精灵自动输入等。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审核标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操作手册》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财务管理流程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财务管理向流程化和业务化分工的转变。流程再造设计原则:确保资金安全、提升合规管控能力和效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分支机构账户间随意往来,解决账户过多难以掌控和管理的问题;实现资金集中支付、增加资金归集和下拨频率,进而提高资金内部循环运转速度及使用效率;压缩公司营运环节资金占用量;明晰职责,厘清业务、理赔和财务之间职责,分析每一风险点对应有能力控制的岗位,以此确定职责归属。财险江苏省公司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了核算部、结算部、审核部和支持部。在操作过程中,实施了包括费用报销流程、资金收付流程、应付流程在内的流程再造。

3.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费用报销系统于,2012年完成二期与新一代财务系统的接口开发。资金管理系统已上线推广支持车险赔款的自动支付,但还需与相关系统整合、实现相关功能优化。公司开发了多个支持共享中心日常工作的网络工具,主要有:“集中支付E化流程”、“会计凭证映射表”、“线下赔款支付明细表”、“不规则收款人信息清单”、“网银支付信息管理及对账工具”等。

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监督考评体系建设。从执行出发,以刚性协议规定服务质量:为规范会计行为,加大管控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江苏省财务共享中心推出《服务水平协议》,确保财务管控规则得到刚性执行,真正把服务过程纳入制度管理轨道。《协议》按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的九大块业务内容,分别以审核、支付、核算三个环节为流程,以“速度”、“质量”、“效率”为衡量指标,并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值、衡量方法,对服务水平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与监督。

三、总结

(一)对财务共享操作流程持续改进和优化和人员的变革

财务共享流程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系统不断上线、机构不断增加或转型及各种新的管理要求出台,必须对已经梳理的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同时,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以满足集团未来财务管理的需要,从稳健型的核算人员转型为分析型、创造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考评体系要素的重要地位

我们认为能够提高成本、质量、效率与灵活性的要素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放到综合的驱动因素中。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都证明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其考核评价要素设计的重要性。

(三)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财务组织变革就是将公司成员单位的共同财务核算业务从传统的分散组织中剥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集成网络系统就是根据公司财务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为了支持跨越时空的服务设计的信息高速通道平台,架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成员单位的信息服务通道。为了提高服务的水平和积极性,必须为新的服务主体设计奖惩制度,让服务主体的每个员工有积极性为组织创造价值,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

第3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利;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水利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般来讲,水利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种类繁多,且具备公益性与生产经营性,故其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本文笔者就我国现阶段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凸显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对策阐述如下。

1、精细化财务管理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水利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般来讲,水利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需要准确理顺具体的产权关系,妥善做好各类资金的管理工作,保证财物安全,为以后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但当前形势下,我国水利单位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各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杂乱粗放,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形同虚设,大多数领导干部均未遵照管理规定办事,无法起到带头作用,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混乱,导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对于水利单位自身来讲,其财务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部门的预算资金拨款,其财务管理工作在其内部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树立并严格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精细化预算编制、执行与调整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针对以上所述的水利单位缺乏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的问题,水利单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做好提前调研工作,在水利单位编制资金预算前期,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工作,对单位内各部门和各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并深入基层,进行积极论证,将各笔资金的使用情况细化至各项目和每位工作人员身上,保证各项资金预算指标均切实符合水利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②精细化预算执行,在前期调研后,以既定的预算指标和文本为基础进行预算执行,且各项执行行为均需以相应的文本资料作为科学依据,方便其财务管理与事后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在预算编制和执行后,水利单位还需建立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加强对其管理工作效果的考核力度,并明确各项考核指标与重要内容,完善奖惩制度,实行资金预算前期调研、编制、执行与后期监督的精细化财务管理。

2、规范财务收支管理

现阶段,我国许多水利单位中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多数均未将预算外的资金收入纳入预算当中,财务收支无法统一管理与核算,且少数人还会隐瞒或私自占有其他资金收入,中饱私囊,此种财务腐败行为可对水利单位造成严重性的内部危害。同时,水利单位的财务支出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支付审批制度,无法合理安排资金运用,票据报销工作中还存在审批工作不完善、不规范,费用结算延迟等许多问题,且资金支出审批工作过于随意,导致单位资产大量流失。面对以上这种情况,水利单位需重视内部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工作,以强化其全额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顺应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主流发展趋势。首先,单位内部需制定严格的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只有符合单位规定、处于审批范围内的资金支出才给予报销,且报销工作需严格遵守相应的报销程序,保证各项财务支出均具备合法单据,之后经相关主管、经办人、单位领导审批同意和签字,审核无误后给予报销。其次,对于特殊的重大经济项目支出,需采用领导干部集体决策或联合签署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尽量减少不合理开支,避免资金浪费。再次,水利单位内部需树立“服务”理念,秉持其公益性特征,坚持为市场服务,预防水利单位转变为个人谋私的工具,对于资金截留或私自占有等行为坚决抵制,发挥其内部监控职能,以规范财务管理,增强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

3、重视财务管理员工的再教育

由于受到水利事业单位自身社会性质的影响,目前我国水利单位中财务管理员工的管理理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其日常工作均为简单的会计核算,缺乏对财务预算风险的管理能力,且大多数财务管理员工的财务知识结构不全面,且未及时学习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与国家财经法规,与外界交流较少,整体业务能力较差,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有些水利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员工的在职学习,并未开展内部学习活动和员工培训,导致财务管理员工缺乏专业性指导。整体来讲,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员工在其财务管理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创新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短板。针对以上问题,水利单位需重视财务管理员工的业务培训与在职学习(即继续教育),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对策如下:①在单位内部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员工培训,增强其财务理论知识储备及其业务操作技能,并采用内部讨论法,探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建议。②指导单位内财务管理员工积极参与在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最新颁发的财经法规以及相关税收政策等,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调整相应的财务制度与财务核算工作。③建立健全水利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员工的竞争意识与工作主动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

4、加强单位财务监督监管力度

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水利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监管工作均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单位法人代表、财务员工以及工程项目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大部分单位仅有出纳报账人员,但缺乏专业的会计审查与核算人员。②由于工程项目建设与单位法人代表、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分隔两地,其所委托的财务监管工作无法及时落实,监管效果较差,易导致单位财务支付与实际的项目进程出现不符或不一致的情况,增强单位财务风险。③单位内少数权力人员私自克扣、虚报或挪用项目建设资金,此时财务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挥其财务监督监管作用,造成国有资金流失。财务监督监管工作是水利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督促单位内各方面工作或活动符合既定程序与规章制度,促进各项活动的合法化管理行为科学化,对规范单位组织财务活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纪律,改善其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单位实现收支预算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所以,现阶段我国水利单位需大力加强单位财务监督监管力度,以增强其财务管理效果。首先,需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增强其财务管理的紧迫性,并通过深入分析与多方位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单位财务管理、审查和监管的新方法或途径等。其次,需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并掌握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并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积极探讨相应解决对策,以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再次,将财务监督监管工作贯穿水利单位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始终,积极发挥其审查、纪检等监督作用,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公正”与“客观”。最后,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或专业财务监管人员对单位内财务工作进行联合检查、审计和监督,及时修正或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当之处,以推进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水利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缺乏科学财务管理理念、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员工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整体管理效果不乐观。所以在新时代环境下,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水利单位需从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员工的再教育以及加强单位财务监督监管力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以加强其财务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我国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新平.浅析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4)

[2]许行军.新形势下我国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10(12)

[3]高爱进.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1(06)

第4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企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的推进,财务管理作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重要手段,在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企业每一项资源并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的效用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关键,而财务管理作为调配企业资源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能否有效配置、使用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成立于1999年,自公司成立开始,就一直按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至2014年年底,公司的用户数已经突破6000千万,网络覆盖四川省所有乡镇。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财务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公司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隐患,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展开分析,并结合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二、四川移动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结合四川移动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实践情况,本文认为目前其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四川公司而言,一个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对内部财务进行全面、有弹性的控制,从而促进整个公司的健康发展。尽管四川移动已经建立专门的预算分析团队,也实施了较长时间的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由于公司内部组织层级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因而导致预算管理在内部不同层级以及不同部门之间难以有效搜集详细数据,从而预算管理体系呈现出不健全的状态。具体来讲,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核算的结合不足,目前公司的财务核算虽然包含预算信息,但该预算项目的选择是由业务口员工进行操作,选择是否准确就会导致该费用在核算上归口与预算归口的差异。

2.资金管控有待加强,效率效益有待提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金集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益,从而增强竞争力。对于四川公司而言,现金是其血液,离开现金企业就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于崩溃的危险中。公司虽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模式,但在资金管控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增加了资金流失的风险。一方面资金收益管理方式单一,现有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应得的效益;另一方面营收资金集中归集产生的手续费依旧是公司成本的一部分,能否更多的利用银行免费的金融服务降低这块费用,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3.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对于四川移动而言,为了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对省、分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掌握、分析,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然而,四川移动财务信息系统较为繁杂,不仅没有能够对分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和分析,而且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缺乏有效核实途径,这就会致使财务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保证,并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

4.财务监督制度有待提升。对于四川公司而言,建立一个健全有力的财务监督制度是其实现管控的最重要途径。然而,公司目前暂无一个对全省而言都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制度。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分公司业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导致的,另一面,公司应加强财务监督意识,通过季度性、年度性财务汇总就可以对整个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的想法已经跟不上目前形势的发展。这种意识也是导致财务监督乏力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公司已有的财务监督、财务审计、内部控制等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执行,从而导致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力度不足。

三、四川移动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

1.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真正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对合理配置公司资源、提升资源效率并增强公司管控力十分重要。四川移动及其各个分公司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得到省公司管理层的支持,并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省公司及各个分公司的财务情况作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预算管理方案。这就要求各个分公司以及省公司的现金流、资产负债等情况被详细收集起来并运用专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制定出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以后,需要将财务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至各个分公司,分公司还需要将目标分解至其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并将目标分解方案提交至省公司备案。这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措施,否则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便会由于缺乏执行途径而流于形式。

2.强化企业资金多维管控、效率效益全面提升。资金能否充分利用是衡量公司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改善四川移动财务管理水平,应该对资金采取多元化措施,以提升资金利用率。

2.1加强资金收益管理。根据资金支付与存量情况,合理安排资金,增加资金利用率,提升资金收益。

2.2依托资金杠杆效应,继续与各大银行进行协商,力争获得银行更多的免费金融服务。

2.3以资金集中为基础,将全面预算充分纳入管理过程,深入开展精细管理,平衡资金余缺,使有限资产充分发挥应有功效,实现整体效能,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时监控,提升资金收益质量,发挥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撑作用,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简洁而实用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将各个分公司与省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一体化处理,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共享水平。通过该套财务信息系统,省公司可以对分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水平。同时,该套财务系统还应该具备调整和控制的功能,即省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分公司做出财务方面的操作,从而减少由于渠道不畅所导致的机会流失、问题加重等经营障碍。

第5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一)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目前,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机构,承担着对全县的农村种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农技包括县农技中心和13个街道(镇乡)农技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技中心。全县有农技人员390人,其中街道(镇乡)在编人员364人,在岗人员259人。在岗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26,36岁至49岁的占67,50岁以上的占7,结构年轻化;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4,中专以下的占16;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仅占17。

畜牧设有县畜牧中心和1个畜牧兽医联站,乡镇建制调整前的2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职工312人,其中在职251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31,35岁至45岁的占34,45岁以上的占35,结构趋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66,中专以下的占34;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达83。

农机体系,截止20__年6月底,镇乡农机站尚有在岗招聘干部24人,录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2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70的农机站成了“牌子站”、“空壳站”,余下的也主要经营油料和承揽零星金加工业务,承担新机具推广、提蓄水灌溉和农业机械维护工作的很少。

水产只有县水产站,在岗人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有职称的8人,但镇乡无1名专职水产员。

(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初步建立了县、街道(镇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其中县级8个,镇乡级19个,村级9个。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了以健龙藕协、狮子泰山果协等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和加粗了产业化链条,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带的建设。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家花卉繁育示范基地等13个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带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建立农资超市10个。积极参与“两社两化”建设,发展综合服务社33个,兴办正兴薯业、大路蜜柚和璧城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创办乡镇联佳超市16个,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

(三)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建立了璧山农业信息网,并与相关农业网站实现了链接,全县各镇乡和龙头企业也设有信息网点;成立了中国农函大璧山分校,举办了蔬菜、果树、畜禽、种植等14个专业,各镇乡也相应建立了辅导站,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示范户进行了培训,为农业提供了产前服务。在产后服务上,支持和鼓励农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发展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按照“公司+农户或生产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一批如原野食用菌产销合作社、新堰蔬菜营销合作社、三业茶叶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实体。全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会员1818人,带!动了5176农户,经营总收入达2639万元,农户增加纯收入达314万元。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县级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仍按工改时人员编制核算,以后按照增人不增资进行预算,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了由工作经费来支付人员工资现象。调查中了解到,畜牧在从事春秋防疫、疫病普查、仔猪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镇乡(街道)社会化服务机构经费预算标准不统一,有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经费紧张,工作正常运转困难,只有安排部分人员进行经营创收,三合、福禄农技中心有近40的人员从事经营创收,削弱了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经费的不足,职工待遇低,致使个别中心负责人频繁更换,调查中了解,在这次乡镇建制调整中,二级机构负责人竟争上岗,有镇乡竟无一人参与农技中心主任报名。

(二)服务队伍庞大,人才断层与知识老化严重。在镇乡农技中心反映尤为突出。一是人员臃肿、混岗现象突出。调查中统计,全县镇乡农技中心有在编人员364人,被安置到其他部门的有105人,占总数的29。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47%,学农业技术专业的仅占14,其余3农经管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党校 经济管理函授生。三是知识断层。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进修非农专业的达99.16,导致了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据统计,全县有3个镇乡农技中心找不出1名专业农技人员,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

(三)服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一是服务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体制,带有一定的行政命令,往往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进行。服务的层面只停留在镇乡级上,服务指导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发现,镇乡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未驻村下社,真正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接触的很少,农民得不到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管理体制不规范。如镇乡农技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农机局都是主管部门,都可管,但都不便管。加之,服务体系(除畜牧外)“三权”下放到镇乡,镇乡管理模式不统一,县、乡两级业务出现断链,如镇乡水产、农机业务无法开展。

(四)服务市场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从事肥料、农药、种子、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户增加,无照个体经营比较严重。经营户进货渠道混乱,有假货充斥市场,加上监管市场力度不够,造成体系技物结合收入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如畜牧游医现象突出,三合镇就有游医30余人,游医因缺乏专业培训,滥用药物,使畜牧诊治得不到保障,肉品质量下降。

(五)社会化服务质量不高。政府行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不分,公益较少,有偿经营成为主业,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机构有名无实。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明显。民办的各类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太少,20__年底全县434个村民委员会中仅有12个,约占3,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员综合素质不高,周转资金困难,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也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意见

(一)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各级农业部门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要理顺行政、事业和社会服务组织职能,对服务体系实行“一稳一放两分离”,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实现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组织彻底分离。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公益性机构,所需经费(包括工资、工作、项目等)由财政全额拨付,服务人员不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只对农技推广、指导等进行无偿服务。经营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场、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全面推向市场。现有镇乡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门市、物资等资产,可以通过变卖、配送分流人员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经营,保留其为农技推广服务的性质。农业主管部门对公益性和经营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对公益性机构实施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经营性组织实行行业管理,确保经营市场有序竟争。

(二)强化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观念,找准位置,积极主动加强自身机构和队伍建设。公益人员实行竟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新进人员实行考试聘用制度,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公益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与职员可按85和15比例配置,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服务人员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使收入与实际工作成绩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适时对从业人员施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行辞聘、解聘制度,形成以岗定酬、奖优罚劣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为农业服务。

(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将服务重点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逐步转移到提高农民素质上,运用教育、交流、咨询、提供信息等形式,帮助农民做出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加强与农业科研、教育的协作,引导农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二是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整合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开通农技110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等通讯系统,向广大农村传递生产、技术、管理及市场等信息。三是服务中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面上咨询培训,点上示范指导,建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点,推行“一人一村”农技推广制度。

(四)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担负管理集体经济资产的同时,应努力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工作,如组织农民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浇水、灭虫和户间互助,统一销售农副产品等等,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职能。另外,还可通过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设立营销协会、农副品代办及深加工、货物中转等形式,兴办社会化服务产业,以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功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合作类型上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农业产业协会,可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收购等一项或多项服务,也可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可分村、乡镇、县三级兴办,可围绕一、二、三产业办,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还可组建联合组织等,扩大合作领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生事物,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重点对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议事规则。

三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服务领域。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一进一出”问题。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民技术信息,这是“一进”。“一出”就是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进入了市场, 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引导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主要抓产前和产后服务,把一般的种养环节让给农民,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第6篇:最新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一)加强规划的龙头和管控力度,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其中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已报国土部备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已完成并报省厅审查。二是完成了《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编制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完成并上报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三是进一步完善预审制度,全年共安排28个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重点支持生态旅游项目用地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用地需求。四是按照省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国土资源供需总量平衡研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按时编制完成了《市2013年度国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报告》,对2013年度国土资源的需求供给形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测,配合国土资源部对我市国土资源供需平衡工作进行调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五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解下达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合理安排提前预下达用地计划,发挥用地计划对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保障首位产业、保障性住房、重点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用地。

(二)积极推进建设用地依法报批,严格执行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截止目前,我市共依法上报新增建设用地18363亩(含江南集中区5101亩),其中农用地12451亩、建设用地3412亩、未利用地2500亩。已经省政府批准用地9617亩。批准保障性住房用地1172亩,全市1.7912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全部得到了落实。另外,S321西延(南沿江一级公路高岭至牛头山段)工程项目、东至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集中示范区道路和物流中心项目、县318国道改建工程(南陵至段)、人口学院、市精神病医院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用地也得到了保障,促进了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精心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并及时公布。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编制了2013年市本级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并根据前五年住房用地的实际供应情况,按不少于前五年的平均数编制了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并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启动市区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根据省厅《关于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2013]93号)和《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全面启动了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于11月上旬开展市、省级验收。同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后续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后续工作的督办通知》,督查督办,加快推进。目前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率达97.7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达97.8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达97.62%。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了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

(五)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全市地质资料汇交档案,全市195家采矿权全部建立了地质资料档案,实行统一监管。委托324地质队编制了《市城市地质调查》,着力做好为重大工程、民生项目提供数字资料产品服务,现已进入成果验收阶段。在全省率先开展1:5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石台县已完成外业工作,其它两县一区完成了项目招标和方案评审工作。

二、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一)精心安排,做好土地出让工作。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推介宣传力度,通过平面媒体、网络、编印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向外宣传推介。利用闽商商会换届和全国第三届绿运会之机,分别在合肥、举办了三场土地推介会,百余企业参与,效果显著。截止目前,全年出让土地749.66公顷,成交价款57.44亿元,其中市本级16宗,面积96.3公顷,实现出让价款13亿元,占年初目标任务的162%。

(二)加强土地出让金的清欠和追缴工作。对市本级近年来土地出让金交纳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分类制定清缴措施,采取电话催交、下发催交函、上门催交和约谈等多种方式,严格兑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加大土地出让金的催交力度。截止目前,共追缴入库土地出让金7.35亿元,有力维护了国有资产收益权益。

(三)强土地供后监管。对近几年市本级出让地块出让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充分发挥土地动态监测系统的作用,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实行动态监管,对未能按合同约定如期开竣工的下发监促整改通知书。

(四)积极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处置。加大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拟定了《市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办法》,并提请市政府出台。开展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情况检查,及时解除了2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启动了5宗涉嫌闲置土地调查工作,累计依法收回土地287亩,核减正威电子用地1000亩。大力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年全市计划兴建标准化厂房493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在建标准化厂房186万平方米。开展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县已荣获“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光荣称号,东至县正在稳步推进创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工作。

三、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切实守住耕地红线

(一)开展2012年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按照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对各县、区人民政府2012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包含2012年度实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了考核并打分。市政府对考核优秀的东至县和贵池区分别奖励200万元和100万元。

(二)督查指导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验收。一是开展月调度,督促和指导各地开展土地整治。东至县大渡口镇胜利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农地整理部分于7月2日至3日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涓桥镇1.32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大渡口和胜利镇2.76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分别完成100%和97%,将于年底前完成验收。二是强力推动实施清溪河上游“先行复垦”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部署和要求,今年8月份以来,对市重点工程清溪河上游“先行复垦”项目进行现场调度,每10天开展一次,调度通报至贵池区人民政府,并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目于9月底基本完成了土地复垦任务,局部调整方案业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验收材料已上报省厅。

(三)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今年我市计划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3.26万亩。其中贵池区2.8万亩、东至县6.86万亩、县3.1万亩、石台县0.5万亩。目前各地的基本具备项目已基本完成。稍加改造项目贵池区已基本完成,东至县完成75%、县完成50%、石台县完成60%,年底前完成验收和报备。

(四)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建库工作。始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常抓不懈,强力推进。于今年4月底至5月初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了市级初验,原则上全部通过验收,同时督促各县区按照市级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整改,全部整改到位后申请省级验收。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国土资源部最新的数据库建设规定,重新整改完善。

(五)不断完善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管理机制。一是到各县(区)专题调研新增耕地工作,对新增耕地实际利用情况和后备资源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查看,指导和帮助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二是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池国土资[2013]251号),重点从补充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资金,项目验收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建立了补充耕地项目复核制度,健全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制度,规范了民间资本投资补充耕地的指标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补充耕地各个环节,以达到“数质并重”。三是今年省下达我市补充耕地任务8000亩,目前经省厅验收确认的补充耕地面积为750亩,有7092亩已实施完成并开展验收。另外,根据省厅“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也可纳入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精神,今年全市预计完成验收确认的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约5200亩,今年可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一是完成了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套合标注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四下三上”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市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已经完成了“四下三上”,完成了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与国土资源部批供用综合监管平台套合数据信息的标注工作,并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并报国土部,并将下发的“四下”成果将应用于卫片执法检查、土地报批及地籍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下发了《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日常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机制,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日常工作,为土地资源管理做好基础服务。

(七)认真配合南京督察局开展2012年度用地报批集中审核督查工作。今年3月,按照南京督查局、省国土资源厅要求,精心组织安排、积极准备材料,认真配合南京督察局开展审核督查工作。对南京督查局提出的整改问题,积极督促各地进行整改,并形成整改方案报南京督察局。8月,南京督察局对我市前一阶段的整改工作进行了再次检查,在充分肯定前一阶段整改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征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纠正完善,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八)进一步强化“批、供、用”监管平台应用。将“批、供、用”监管平台应用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日常性工作来抓,购置专门设备、指派专人,定期维护和更新监管平台信息数据。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报批审查工作的通知》(池国土资[2013]280号),采取建立土地报批动态管理数据库、委托市局信息中心审核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成果和是否符合总体规划、对疑问地块进行现场复核、建立土地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等四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土地报批工作,提高用地报批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按照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3]467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征地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3]1696号)通知,市、县(区)局积极采取措施,在局门户网站的“建设用地报批项目查询”、“用地审批”、“公示公告”、“业务公告”专栏,及时公开建设用地批复文件、被征收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等相关信息,公开征收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等内容,提高征地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九)不断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一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及时拟发了《全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建立卫片执法检查周报告制度,召开全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推进会,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并成立督察指导组于8月6日至9日到三县一区督察指导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全面查清了违法用地图斑。二是狠抓土地矿产变更调查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工作。针对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全市上报违法用地49个图斑,通过督导,全市立案并作出行政处罚49件,没收建筑物44541平方米,没收违法所得9.6万元,拆除建筑物3493平方米,罚款50.56万元。针对部下发我市2012年度458个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疑似违法用地图斑,3个矿产卫片疑似图斑,全面细致核查整改,全市违法用地51宗,共立案查处土地卫片违法案件41件,已基本查处落实到位,罚款51.0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3万元,没收建筑物5.114万平方米,已申请法院建筑物面积0.52675万平方米;非立案处理10宗,自行拆除复耕面积24.61亩。立案查处矿产卫片违法案件2件,没收违法所得36.68万元,罚款3.084万元,1宗为历史开采遗迹,作为非立案处理。同时,认真开展个案查处工作,截止目前,今年市本级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4件,没收建筑物1648.4平方米,罚款16.1532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件。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3件,罚没款114.89万元;移送公安1件非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案件。三是创新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积极同公安部门沟通合作,在县区设立国土资源警务室,目前,县、东至县“国土资源警务室”已挂牌运行。同时,指导相关县、区政府出台了具体监察问责办法,将问责措施延伸至乡镇。四是不断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今年3月,组织开展了对市、县两级164名执法监察人员全封闭执法资格及业务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五是认真开展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申报东至县为“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创建活动参评单位。

(十)及时受理办结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截止目前,累计受理各类件40件,其中来访来电30件,来信10件,已办结39件,另1件正在办理中,办结率97.5%,全年未发生突发事件和,总量同比有大幅度下降。

(十一)不断强化教育和培训力度,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认真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细化分解年度廉政建设任务。结合市委市政府“三查三评”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规定”和市委市政府“二十条规定”,强化机关内部管控。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机关内部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的通知》,促进廉政建设。二是利用周五学习日、中心组学习、干部在线学习、“大比武、大练兵”知识比赛等形式,积极组织全系统干部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知识。三是对全市国土资源系统15名干部进行了考察,提任15名同志,启动并完成了机关13个科室主要负责人交流轮岗。

四、加强领导,保障实施

省厅2013年双保工程实施方案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市政府就认真开展好全市2013年“双保”工程行动作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一是成立了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保工程”领导小组,强化保障、提升规格,形成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下发了市《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将工作逐项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三是印发了《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宣传工作方案》,细化措施、明确任务。利用“6.25”土地日等重大时点、节点,进行广泛宣传;在日报发表宣传专版,在省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双保专栏”中发表信息,大力宣传我市国土资源建设成果。

五、2014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深入开展“双保”工程行动。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重点工作调度,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我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有增不减。科学把握政策,依法积极报批土地,为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提供有力保障。

(二)构建理性土地供需机制。切实健全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标准体系、政策措施和退出机制,加大土地供后监管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努力提高供地率。积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的工业企业实行退地政策,鼓励退厂进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应有作用,科学组织土地出让,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快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整理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科学安排拆迁安置点及建新区的建设用地比例和布局,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我市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