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数学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

第1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衔接;梳理;思考

一、知识衔接点梳理

二、一些知识衔接的教学思考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头戏,初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通常只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物质,将其安排在有关主题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要求并不高。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金属”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在原来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导读等方式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属于初中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但其可用于准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并且,高中要求“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该内容的学习要求为:生成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含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等)、难溶性物质(沉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为拓展内容,不过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弱电解质等概念,进行部分拓展即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水,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学习。

3.“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由于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学习的难点。初中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仅仅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剂”,高中则要求“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十分不利,学生要从原来的“得氧、失氧”到高中的“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再到紧跟着的“电子转移”,跨度无疑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认知方面也有冲突,学生更多的会感到无所适从。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较为简单的、也是较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CuO+H2Cu+H2O”,让学生先从得失氧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过渡到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在教学中,初中教师还可让“双线桥法”部分先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忽略得到及失去的电子数),例如,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CuO+H2Cu+H2O”反应时,自然地进行标注:

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又为学生做好了相关的知识准备,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在物质结构的学习中,现行初中基础型课程对“原子结构”没有做任何学习要求,仅要求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原子”,但同时学生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涉及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电子数等,因此当学生在初中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时,无法从理性角度进行理解型记忆,而只能用“唱山歌”式的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高中则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包括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化学键的种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而此时学生还要从原子核学起,跳跃性颇大,一时很难适应。所以,在初中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包括增加一些典型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元素化合价,又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铺垫。避免了对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导致新概念的学习面临着前概念缺失的严峻挑战。

5.在初中学生学习酸碱盐时,现有的对酸碱盐的定义实际上在科学性方面有很大的谬误,如果要学生透彻理解酸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很好地辨别酸和酸性物质以及碱和碱性物质等,“离子”的教学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教师如果要强调酸的通性是由“H+”决定而碱的通性是由“OH-”决定的,学生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离子”。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简单离子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6.初中教材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强电解质的电离,但现在的二期课改内容已将此完全舍弃,而电离是高中电解质溶液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到高中该部分的学习。若高中的学习没有初中一些简单的“电离”知识作铺垫,学生到了高中学习“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盐类水解”时就会感到难度增加太快、坡度太大。因此,初中的教学中可“知道”为学习要求对“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的电离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高中的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做好准备。

7.对于溶液的pH,初中只要求初步了解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即:只要求知道pH7时溶液呈碱性。其实,学生在初中的科学课中已对此进行过学习,不过这个“pH”在初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pH”到底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无从知晓,只是机械地进行学习、记忆,因而在学习中容易对pH形成误解,即学生通常都会忽略pH使用的条件――温度,这个忽略可用“根深蒂固”来形容;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认为酸碱性的范围就是pH范围0~14,没有pH大于14或小于0的溶液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说与初中的教学不无关系,从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到初三化学课的巩固,学生的前位知识已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几乎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当高中出现pH的概念后,要重新认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并且学生在学习pH数学表达式的同时,还需结合C(H+)、C(OH-)的关系,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是一种艰巨的挑战,学生首先要把原有牢固掌握的前概念剔除,而后才能把现学的内容理解透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教学尴尬,初中教学可在科学课的学习基础上,对“pH”略作深化,即强调一下pH运用的前提:常温;另外,强调一下“pH”其0~14的范围是基于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并不代表该范围外的溶液不存在。

第2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作业设置 研究教材 夯实基础 承前启后 注重差异

新课程明确规定,高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思维、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在我们大量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我也得思考如何有效的布置课后的作业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说,作业是学生与教师的一场对话,学生通过作业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作业解题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学生的各种思维及能力。因此,对于如何设置作业笔者提几点的思考:

一、 教师必须对教材、教辅深入研究

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教材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才能明确作业的设置的方向。我们早就提出过数学要“精讲精练”,因此我在设计每一道数学作业题之前,都会深入研究教材,立足本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能力,做到教与练同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翻阅大量的教辅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道题目。并且与其他数学教师展开讨论,相互探讨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它能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的题目。通过商讨后,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案,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这一精心设计的作业,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达到能力训练的指标。

二、 作业的设置注重夯实基础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部分简单的基础性的作业,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进行强化,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否则学生失去“双基”,其他便无从谈起。同时,简单作业又能兼顾后进生,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当然即使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也需要不断的巩固基础。

三、作业的设置注重承前启后、滚动训练前一段知识

作业的设置以当日所学内容为主,当然不能忘记适当滚动前面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特别应该设置一些前后知识交汇的题目,既达到巩固的效果又能够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我经常针对近段学习的知识自主编一些题型,比如学完复数后一段时间学习了二项式定理,我就会把复数与二项式定理交汇的题目出几题让学生去做,再比如完函数与导数后学习定积分,我就会利用一些题型把各个知识交汇在一起出题,久而久之,我发现经过强化训练后的学生解题能力特别强。

四、 作业的这是要注重个体的差异

第3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 填空题 解题思维

填空题是高考数学的主要题型之一,相比于选择题来说,填空题难度更大,因为没有可选择的选项,考生们只能通过完整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而相对于计算题来说,填空题分值较小,但难度相当,甚至有些题目比计算大题难度更大,且其覆盖的知识面很广,题目的知识跨度也很大,相对灵活,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基础。因此,高考数学填空题成为了不少高考考生在实现大学梦道路上的拦路虎,高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思维教学也成为了教师们的教学重点。下面本文就将对高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思维教学进行探讨。

一、高考数学填空题命题趋势

根据最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填空题每年的分值设置、题量、考点以及出题思路都非常类似,变化的幅度非常小。具体而言,填空题每年都拥有一定的分值和题量,分值多为每题4分,考点往往为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与不等式、函数导数与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平面向量等。由于高考数学填空题命题的相对稳定,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几个考点在今后的考题中仍是重要的。因此,高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思维教学探讨应着重关注这几个知识点。

二、高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思维教学方法

根据高考数学填空题的命题趋势分析,我们得出了填空题常出的几个考点,即在解题思维教学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知识点,下面即为对这几个知识点的分析。

1 解析几何。以各种曲线和图形为中心的解析几何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解析几何往往是几何与代数的结合,既要求考生具有空间想象和理解能力,复杂繁多的计算还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在高考数学填空题中解析几何常出现的考点有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圆锥。每个考点的考试题型都有其特点,比如椭圆往往考椭圆上的点到椭圆内、外的直线或切线的距离,在这些题目里面,重点就是牢记与椭圆有关的各种点及公式。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相对解析几何来说,计算量较小,但是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要比解析几何高。立体几何的考点大多涉及角、线、面,例如做添加线,计算点到面的距离。这类题目大多计算较为简单,只要考生能够理解题目的空间位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 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不等式是高考数学填空题中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一部分。数列包括等差和等比两种,这类题目是基础性的,只要学生牢记等差和等比的和、积公式,复杂时将题目予以一定的变化,根据公式仔细倒推或计算即可。较难的是不等式,学生往往做习惯了等式即方程而无法适应不等式的计算。不等式往往是恒等于问题,常有的题型是证明题,通常采用归纳法。

4 三角函数与函数导数。函数导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在函数导数中,三角函数往往会单独出现,牢记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图形,将题目予以灵活变换一般即可解决。而其他函数导数则常常与其他类型尤其是解析几何的题目结合,常考的题型是求最大值、最小值、切点等特殊点,这不仅要求考生充分掌握导数的公式,还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

5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一般是高考数学填空题中最简单的部分。概率统计往往是结合应用题,结合排列组合计算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或是给出表格让考生先进行数字统计再进行概率计算。比如:书架上有7本书,求某两本书相邻的概率。这种题目就很考验学生的仔细程度,需要考生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全面正确的排列组合,再进行概率计算。题目虽看似不难,但是如果不仔细,考生就会算错而失分。

6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在高考数学填空题中出现得较前面几类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平面向量就不重要。向量的方向性往往会被考生们忽略,而因为方向性的存在,考生在解题时往往不得要领,造成了解题的难度。考生应通过平时的练习加强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和熟悉度。

第4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一、高考数学试题应降低难度,设置难度爬梯

很多专家都指出,高考数学题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分数降低,这样对于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没有过多影响,高考依然是公平的选拔。高考数学难度的加大对于功能选择的发挥没有过多影响,但是对于数学教育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非常深远。高考数学教学的难度有所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就会减少,这样学生对数学的直接体验就是厌烦和难度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高考一直是学校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无论是哪种数学教材,很多在高考面前都显得非常无力。一般来讲,学校都是高考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学生什么内容,高考已经成为教学的指南[1]。在课程教学中,会按照高考的考纲进行不同程度的取舍,若是高考的难度加大,那么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很难实现。高考数学的难度降低,对于高校人才的选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教学过程中,教师看到,在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一些学生能够得到分数,能反映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但是这种分数在高考的录取中却没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样就有一些学生宁愿把学习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也不愿意放在数学学习上,因此极大影响了数学学习。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高考依靠增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区分,只是适合高分段的学生,不利于全部高校的人才选拔。在高考数学中需要设置难度不同的题目,难题少,中等题偏多,有梯度的数学试题才能让教学更全面,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试题的难度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对于学生的层次区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的才华和能力极大地展示出来[2]。

二、高考数学降低选择题数量,强化思维过程考核

高考数学题中选择性习题的增加,让高考阅卷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这样高考阅卷的客观性也集中体现出来,更有利于阅卷公平性的体现。知识点试卷的覆盖面极大地增加,但是选择题越多,学生的思维激发程度越低,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感。在当前的高考过程中,评卷方面的技术和组织已经非常成熟,使用网络进行评价提高了阅卷的质量和速度,这样减少高考数学的选择题,能够让阅卷不再复杂化,同时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以前,高考数学试卷中会出现很多比较优秀的实体,但是各种类型的习题在匹配上不是非常理想,一些好的习题经常掺杂难度比较高的技能和技巧,试卷整体上看,计算的题目比较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少会深入分析数学习题,拓展思维。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高考的试题发挥出选拔人才的作用,进而对中学数学形成良好的导向。平时教学,就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习题,减少选择,增加激发学生思考过程的习题,学生就会在思维拓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解题,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让学生对解题过程更有兴趣,平时的教学并不是为了高考而高考,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平时学习中强化数学的解题思维能力,进而使用这种思维解决其他问题[3]。

三、高考数学降低记忆模仿型试题,实现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素养全面考查

第5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临近高考只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大部分高三的老师在数学的总复习中,都已经进入了第二轮复习阶段,也就是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基础题型都已至少复习过一遍,现在开始对各个知识点、考点进行进一步强化复习的阶段。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综合运用知识为辅,第二轮复习以专题性复习为主,这一阶段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多半是综合性问题,提高解数学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根本保证。如何在高考前较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进行数学的第二轮复习,是摆在我们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标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寓“灵活”之中.这就要教师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这样,在各章节的复习中就会很好的把握好重点与难点,进行有目标的复习。

二、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益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二是讲练比例问题,提倡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提倡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在于做完题收获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 好以下三点:一是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二是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在讲评试卷时,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 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三是分类化 归,集中讲评。在讲评试卷时,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 中评讲。

四、注意数学主干知识交汇

高考数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原则就是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故对一些常见交汇形式应心中有数,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在知识交汇点处多留意,其重点在:(1)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直线或圆锥曲线的交汇处;(2)圆锥曲线与方程、不等式的交汇处;(3)数列与不等式、算法的交汇处;(4)向量与三角、解析几何的交汇处。这些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知识的交汇点,复习时应注意加强上述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此外,还要关注一些新的交汇方式。

五、注意新增知识点和创新问题

在新增知识点处命题和命制创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二轮复习中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创新练习、解题方法的创新及创新题型的练习,如探索型问题、图表信息问题等等,这类问题一般是在课本原有知识基础上及常规问题和方法上的改编,背景新颖,但难度不大,复习中注意加强对这类题目的阅读理解及转化,使之化归为所学知识与常规方法来解决。同时要注意课本新增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如:零点和二分法、算法、三视图、命题和量词、推理、空间向量、积分等,这些新增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一定要从整体角度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及基本题型并力争做到灵活应用。

六、注意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

第6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所以椭圆的右焦点(2,0).求解一下问题;(1)求出椭圆C的方程;(2)是否存在平行于OA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之间有公共点,而且满足直线OA与L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如果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解析几何中有关直线、椭圆方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解题核心就是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参数m,设出直线L的方程,由于直线L与椭圆C之间有公共点,联立方程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结果此范围并不能够满足题设条件:直线OA与L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所求出的m值,从而得出本题结论:符合假设条件的直线L并不存在.在解析几何中,许多问题比如直线与二次曲线之间的关系问题,都必须要通过解答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些都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相关理论.

二、小结

第7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适应学生学习需要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我们大可不必在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把握重点和难点

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应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复习到位。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正确分析复习方法和把握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 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③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第8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历来为数学教师所重视,而寻找到有效的、好的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策略异常重要.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多年带毕业班的数学教学经验探究一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工作.

一、分章破节读考纲

高中数学包含的知识点多而杂,甚至有很多细小的知识点隐藏在学生不易发现的角落.而复习阶段是专门梳理知识进而归纳总结出知识点以利于复习教学的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分章破节的方法来详细地找出大纲要求的每一个考点,进而开展复习工作.

传统的数学复习方法是教师将全部的考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就直接进入到做题阶段,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获得复习想要取得的成效.

高考的考试内容是依据考试大纲来决定的,学生只有掌握清楚了考试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复习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抓住与考试内容要求的任何考点.这样的做法既不会遗漏考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扎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和目标.例如:

进行“集合”这个部分的内容的复习,在之前很多教师就是直接带领学生回顾一下这个部分主要包含的知识点然后进入到习题练习阶段.但是我们一改此种落后的复习方法,而像这样做:

1.明确考试内容

A.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B.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C.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D.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E.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F.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2.归纳知识点:根据考试要求逐条归纳

通过这样的复习方法笔者发现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好复习的要点和内容,也能够有效地对有关的练习作出准确的分析.所以,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复习教学的展开.

二、开辟专题寻方法

尽管高中数学的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知识点也多多少少有重叠,但是还是能够依据一定的规律将有关的知识划分到同一个专题内然后开展专题复习.并且笔者发现通过开展专题复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类问题进行归纳进而找出一个一般性的解题方法.

所以,笔者认为在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开辟专题复习的方式进而找到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的通法,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在具体进行专题复习划分的时候,笔者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因为进行划分专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具体进行专题划分,这样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笔者以三角函数的有关复习为例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论述:

1.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角函数这部分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时三角函数的运用是学习的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很多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点,但是一旦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域、值域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或者是将三角函数的有关原理运用到具体的仰角、俯角以及高度的计算时,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得心应手地完成有关学习和训练.

2.复习的安排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复习教学之中,有关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需要一个串讲式的复习;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周期、值域、定义域、最值、奇偶性一定要注意结合图形进行复习教学;关于三角函数的公式的运用转化这个部分要加强例题教学和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对相关公式进行有效的记忆和理解;关于三角函数的实际运用题型往往在考试里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复习之中要求精,务求借助一个题目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可以拿历年的高考题来进行例题讲解;

3.复习的开展

借助这种方式开展的专题训练就可以将与该专题有关的内容全部罗列起来并且在专题训练之中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复习的效果.同时在专题训练中借助高考真题来进行例题讲解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且更加有效地接触到高考题型,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复习的效率,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复习教学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高考的复习铺开的时间展现比较长,学生在其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全部的知识点都在一次复习就全部吸收和消化.鉴于此点,笔者认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借助总结复习成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坚实的复习成效.关于这一点的教学开展笔者就不铺开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教师依据整盘复习的开展进行时间的切割划分.

第9篇:高考数学的知识点范文

新课标下高考数学复习备考不同于传统的大纲数学高考复习备考。高三复习课也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构建、融合和提升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新课标下复习高考数学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下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高考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1.研究《课标》,转变观念

《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的体验"。这是我们谋划高考复习的整个思想基础。在复习计划的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考试题目的命制、学生成绩评价等诸方面都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2.研究《考试大纲及说明》,细看要求

《考试大纲及说明》是命题的依据、试题评价的依据、教师备课的依据、学生复习的依据。所以从宏观上要准确把握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从微观上细心推敲高考内容的三个不同层次要求:了解、理解、掌握。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同时也应该根据每年《考试大纲及说明》的细微变化在复习中作出相应微调,使复习更具时效性。

3.研究《高考真题》,寻找方向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近五年的全国新课程卷认真加以研究,对试题难度、知识点考查、思想方法考查等情况有明确的认识,特别对教材中的内容做个大盘点,研究命题者对教材内容的考查方向与形式,从中找到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二、夯实基础,用好教材,建构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1.紧扣教材,总结提炼,巩固和完善知识体系

高考数学复习中紧扣教材,以章节为单位,将原有零散的教材章节知识,通过师生共同回顾、重温教材内容并进行规整,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弄清主干知识,明确核心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和主体框架。这一环节最好让学生通过学案引导、翻阅教材、互相讨论自主完成,真正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

2.挖掘教材,概括提升,整合教材例习题,全面系统夯实基础

要通过对教材例题、习题的梳理、整合、变式与引申,精选题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对于重点、难点、概念模糊点、知识易错点,通过进行阶梯式的题组训练予以澄清和纠正,加深概念理解和引导方法掌握。复习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揣摩教材,建构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三、复习中始终贯穿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1.精选例题,指导示范,启迪拓展学生思维

选用示范性强、有一定梯度的2-3道例题进行重点分析、讲评。但在选取例题时要注意基础性与综合性兼顾、典型性与创新性整合。在训练时要注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教师讲评的针对性有机结合,必须遵循先练后讲、先练后评的原则,要多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例题的讲解剖析,要体现解题的思路,能渗透数学思想,启迪学生的思维,更要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以扩大训练的"战果",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归纳通法通则,提练规律与思想,点明要点与注意点,通过思维拓展开阔视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要切实做好追补训练工作,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逐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2.一题多解,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通过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一题多变,迁移延伸,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高三数学课堂复习时间有限,作为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题多变的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适当改变条件或问题背景,或对问题作横、纵向拓展引申,做到一题多用,充分发挥题目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帮助学生摆脱了题海之苦,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应成为高考数学复习的一条主线

突出数学本质既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数学学科的自身诉求。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并非记住多少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能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因此,应该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的主线。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复习是个性化的、复杂的、系统的、艰苦的工程。愿我们老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说明》为导向,以夯实基础为关键,以提高能力是根本,实践有效、高效的高考数学复习教学。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