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腾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飞速发展,同时,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各企业也都在其会计成本核算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我们进一步的解决。本文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义、出现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以期对企业相关的管理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会计;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方法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在其成本方面进行更合理的控制与核算。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成本预算,同时能够保障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还能够降低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是在企业运营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类原料、工资、租金等的一切成本。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统计和计算就是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同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生产中的所有成本进行的统计和计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形成对企业运营和生产的反馈,因此,做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尤为重视,同时,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也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更好的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及时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控,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企业得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核算,在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上不能满足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量,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不当、经济或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仅仅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不够,而且企业还应当做到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更完整和合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以适应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不够科学合理,一般包括对信息收集不够全面,预判不够准确,缺乏人工归集处理,人工费不精确,技术成本未能完全进行核算等问题。
2.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谓是至关重要,在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出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识不足,认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管理人员忽视了会计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方面的损失。
3.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少数企业中,由于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不能更有效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往往也会在工作当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全面、会计行为不规范和严谨、出于一己私利私自修改数据等。同时,由于企业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忽视,从而导致企业相关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够更严谨的审核和履行职责,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和监督不力,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成本支出过大等不良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4.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而相对于这样一种飞速发展的形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很多企业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其核算方法往往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核算数据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影响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规划和战略部署。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研究
1.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一个企业,没有制度,就一定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上,企业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把所有应该纳入核算的内容都纳入进去,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问题。
2.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
提高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是提高企业核算意识的关键,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才能够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细化与完善管理和核算制度,提高核算精准度,促进企业更有效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的素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同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也应当尤为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只有企业相关会计成本核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过关,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全面的考虑各项运营成本,做到无遗漏、不浪费。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不断的积极学习,以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成本核算。只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4.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
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检察与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严格把关,对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就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效果。企业个人或者某些部门在申请使用资金的时候,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充分做好资金的审核,并要求其提供详细的书面申请材料以及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说明,根据目前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核算,对于能够通过严格审核后的符合条件的资金申请,才能通过批复。只有加强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监督与审核,才能更有效的去完成核算工作,同时,也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财政的支出,为提升企业效益、加强管理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5.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
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一方面,对于部分采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积极通过改革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立足企业个环节流程的运营,采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适合企业本身的核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一般企业,可以适当的采用定额法、分布法、以及品种法等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方法,并结合自身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综合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先进的技术还能不断节约成本,增创收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等方法和对策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促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玲.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OL].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2]梅玉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3]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林霖.企业标准审查: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标准审查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0(06).
[5]曹苏铁.试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表的缺陷及改进———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缺陷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6]李福香.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会计师,2014(03).
[7]郭一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逆向物流的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23).
[8]王昆琼.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3(18).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指的是对于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者项目。会计科目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成为会计人员设置账户和登录账簿的依据。虽然在非银行企业中,基本上不使用大量的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但是在银行会计中却大量使用了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在会计的科目中,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在大多数的企业会计核算中都会用到,但是针对银行等的少数的金融企业设置的共同类的会计科目涉及面很少,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少涉及到。此外,在银行中大多都设置有表外科目进行核算方法,为的是准确反映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将来可能发生的,或者导致银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发生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影响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业务。银行中的表外科目反应的主要是不能够引起银行的资金增减,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记载的实物库存数量的变化。
2.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既成规则,在账户中使用一定的符号记载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在银行中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形式。在我国银行中的表内业务所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合算的时候,大多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单式记账法主要用于在核算表外科目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3.会计凭证
会计证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材料,其中记录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并且记录着其中明确的经济责任。银行中的工作量大,会计之间的分工比较细致、柜组数量巨大,业务种类也是相当复杂,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一笔业务必须要经过多重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处理才能完成。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不同于一般的非银行企业,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银行中的会计凭证种类众多。从分类上来看,银行中的会计凭证处理按照其用途分为原始和记账两大种类,按照凭证形式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分类标准,也就是按照会计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殊凭证。其次,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以单式凭证为主。银行中的业务面比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在会计中的不同岗位中的不同分工比较细,这样的工作环境要想使记账和分类汇集更加便捷的进行,就要求会计的凭证能够及时传递。在银行中采用手工核算或者人机并用的情况下,单式凭证能够使得会计凭证的传递更加方便,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最后,大量采用原始凭证。由于银行中业务量比较大,并且对会计凭证进行传递的环节比较多,因此会计凭证的正确填写与否之间影响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基于此,银行为了避免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或者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相应地减少重复的劳动量,银行中大多采用由银行统一印制的原始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结语
银行会计记账方式指的是银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并且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采用某些规定符号的技术手段。会计记账方式多分为单式记账方式和复式记账方式两种。在我国,银行多采用复式记账方式进行银行内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而若要对表外科目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便多采用单式记账方式。
二、银行会计凭证的基本特征
会计凭证的作用在于:记录经济事务的进行和完成情况;将经济责任明确化;为登账依据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对银行而言,其经济事务的分工明确、柜组多样、处理业务种类复杂,因此银行一笔业务的处理需要以会计凭证为媒介,通过相关的柜组、相关联行甚至异地银行、不同的银行来进行,此时,会计凭证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不可忽视。但与非银行企业相比,银行的会计凭证又存在着以下几点特殊而突出的特征:
(一)银行会计凭证的多样性
银行会计凭证按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按形式可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两种,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其中,基本凭证只可在银行内部使用,主要适用范围是针对未设专用凭证的现金和转账业务,又可分为现金收入传票等10种类型。在该10种类型中,有两种属于复式凭证,即现金收入传票和现金付出传票,其他则属于单式凭证。同时,特定凭证是具有特定格式和专门用途的凭证。因此,从银行会计凭证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会计凭证具有多样性。
(二)银行会计凭证多以单式凭证为主
根据国家要求,正在经营的单位和部门必须将货币资金存进银行,待需要资金时再从银行中取出。这样的要求和做法使得社会上很大一部分的货币资金集中在银行。银行业务涉及面较其他行业更为广泛,岗位分工也更加明确。因此,银行的会计凭证必须要为记账和分类汇集提供相应的便利,以便于及时传递。现阶段,银行会计多采用人工核算,因此单式凭证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凭证本身的保管。
(三)银行会计凭证大量使用原始凭证
因为银行会计凭证的传递环节比较多,所以必须保证银行会计凭证的填写正确,否则会对银行和客户的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在凭证填写和复制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提高银行业务办理效率,银行多采用原始凭证而不是记账凭证。银行记账之前,需对原始凭证进行仔细的核查,经核查无误后才可直接用其代替传票。
三、银行会计财务组织的基本特征
所谓银行会计财务组织即包括设置账簿、记账程序、账务核对的统一综合体系,按照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为明细核算系统,二为综合核算系统。
(一)核算系统的明细化
明细化的核算系统是指在每个会计科目下均设置明细的账户,对每个账户的资金变化进行具体而及时的反应。明细核算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现金收入日记簿、现金付出日记簿。
(二)核算系统的综合化
核算系统的综合化指的是对各个会计科目进行严格的核算,全面而综合地对被核算的会计科目资金变化进行具体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将明细核算系统综合化。综合核算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会计科目日结单、总账单、日计表。其中,会计科目日结单指的是记录每个会计科目当天借贷方资金流转额和传票,并可作为轧平银行当日登记账务簿和总账的可靠依据。总账单指的是按照货币和分科目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账簿,并进行综合核算。日计表指的是对银行当日业务情况的会计报表。
四、结束语
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管理会计作为两大会计分支之一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以说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管理会计的身影。管理会计能够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远景目标,为企业经营提供预测和决策的资料,通过编制预算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同时,现代管理会计能考核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能为企业的高层开展管理事务服务,因此,管理会计对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现代管理会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变动成本法通过其自身的优越性得到现代管理会计人员的喜爱,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比较,深入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并重点探讨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从而推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在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变动成本法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根据产量的增减来控制原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总额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既可以看成企业损益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看成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变动成本法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的产品成本主要由与产量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从而能够控制销售环节合理的销售配比,从而能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揭示产品销售量、利润及其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关联度,最终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有价值和意义的报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直接的支持和依据。变动成本法,主要有几下几个特点:首先,与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不同。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的变动成本法,它仅仅把变动的生产成本构成产品成本,同时把固定的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当做期间成本,依据贡献损益来计算损益。其中,与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区别主要表现在:(1)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变动成本法是将产品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性费用和固定性费用,把固定性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不列入生产成本,仅仅把变动性制造费用列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这种计算方式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2)程序上提供的中间指标由损益确定。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变动成本核算下构成总成本的部分,贡献边际由销售的收入减减变动的成本确定,本期企业的利润由贡献边际中减去固定成本来得到。如果企业的成本水平(单位变动的成本与企业固定的成本总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那么贡献边际就是能够评价企业是否有利润和盈利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其次,产成品和在产品盘存价值不同。变动成本核算方法,采用固定成本不包括已销产品的成本、库存产品的成本和在产品三个方面的成本,即使产量与销售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产品生产成本当中的单位成本基本上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都是将已经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库存的产成品的成本和在产品的成本全部当成成本,同时,如果产量与销售波动时,同样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单位成本。第三,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由于变动成本法采用“销售收入减去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总额就是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减去固定的成本额就是企业的利润收益”来计算企业的利润。当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是相同的情况下,不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的净利润都是相同。但是当企业的产品在产量与销量并不相同的时候,这个时候利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时,企业的利润额就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它的影响。而传统的成本法是采用“销售收入减去已销的产品的总成本得到企业的利润额”来计算企业的最后利润,即使产量与销量不相同,利润额也不能很好的直观反映它的影响。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变动成本核算方法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核算方法,是由于它具有很多优越性能为企业提供更好地支持。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出变动成本法与其他的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变动成本法直观反映企业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由于,变动成本法特有的计算关系,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的利润主要受产品销售量的控制,而与企业的产品生产量没有任何关系,从而能够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的管理高层人员科学的看待市场,重视市场的变化规律,研究供需关系,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利用加强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避免由于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时,尽管当期企业的销售量增加但是由于受前期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利润不但没有达到相应的增长额反而出现减少的现象。其次,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配比原则是确定企业是否盈利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是指将收入与产生收入的费用进行配比以正确计算损益的方法,它主要包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期间配比和因果配比。变动成本法充分按照配比原则的原理,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公布的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公允的效果。第三,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的预测、决策及业绩考评等提供更好服务。由于变动成本法很好的揭示了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与企业成本的内在规律,真正从根本上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最终能为企业的风险评估、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更好地分析问题、规划未来起到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变动生产成本主要是发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它的变化也属于生产部门;同时产品固定生产成本的发生不是由生产部门来控制的,而是应用由企业的高级管理部门负责。变动成本法很合理的划分出成本的费用,从而为企业绩效的考评提供依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和相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四,简化成本核算,加强日常管理。由于变动成本法是把固定制造的费用划定为期间成本能够直接从边际贡献中一笔扣除,这样能为企业及员工节省很多间接费用的分配手续。这种方式,不但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核算产品的工作,而且能杜绝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失,而且能极大的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成本核算中解脱出来,为做好其他的管理会计工作提供空间和精力。最后,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建立弹性预算。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同时有效的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弹性预算能使成本、利润的预算数与实际数有更好的可比性,而这种弹性预算的建立就是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目前各职业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与本科教育同质性的问题,传统的教材按照会计要素划分章节进行教学,保证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课程的实践性不突出,教学内容不能直接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近有教师提出按照会计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各个教学情境的具体学习内容。这种教学设计直观性强且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但这种以会计岗位划分教学情境的做法,知识点分散、理论系统性不强。综上所述,《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从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来看,基本上包含了商业企业、生产企业、金融企业等各种行业,不同行业对会计人员基本能力的需求是大同小异的。基于上述原因,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中引入了通用会计能力培养的理念,以使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能更好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构成
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基础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和专业会计职业能力。
1.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基础会计职业能力是通过学习会计原理等基本素质课程,熟悉会计基本核算程序,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了解有关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技术和电算化的基本知识,为后续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通用会计职业能力。通用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基础会计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会计诚信和敬业精神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熟悉会计法的内容,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工作规范,熟悉中小企业基本业务知识并熟练掌握其基本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税款和财政规费计算与申报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三个月左右的专业会计知识学习,到中小企业就职后,马上就能胜任会计工作。
3.专业会计职业能力。专业会计职业能力是在具备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拓展的专业会计知识的学习,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具备专业会计素质,掌握一般商业、粮食企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具备了专业会计职业能力,就可以实现学生岗位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通用会计能力为基础设计《财务会计》课程
1《.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思路。《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重点为中小企业培养一线会计人员。现行的《财务会计》教材体系大多是按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以会计要素为章节设计的,而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去向多数为中小企业,甚至是新筹建的企业,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会计应用能力,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中小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企业会计制度认知和会计业务流程认知内容,培养学生根据企业类型选择适用的会计制度和以工作任务顺序为程序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在完成“日常业务核算”的理论教学后,增加“会计凭证识别与审核”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会计工作场景,体会会计在没有文字表述题目只有外来原始凭证的情境下如何识别、判断和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在完成《财务会计》教学任务后,使学生具备在一个新筹建的中小企业里,可以为其制订相关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科学设置帐户、准确进行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应该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以及初步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规则。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等相关课程。因此,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很重要。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正确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Word软件和Excel软件。尤其是Excel软件的使用要重点掌握。
2.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学习会计核算假设、基本原则、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企业销各环节基本核算、会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等,为今后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打下基础。
3.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知识
讲授会计核算方法和理论,着重介绍资产、负债、成本、收入、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范围和核算方法,为今后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重点学习数据库管理知识。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命令及简单的程序设计。
4.学习成本会计课程
学习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授课重点放在成本核算方法上,了解分批法、分步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计算方法,使学生能胜任今后会计实践工作,为今后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基础。
5.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
在学完了大多数财会专业课及计算机课程后再开设这门课,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的组合
1.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方面
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Word2000和Excel2000的基本操作和运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运用。例如,在讲授Excel2000时,笔者让学生设计一张期中考试成绩表,成绩表中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及各门功课的成绩,让学生自己去完或原始数据的输人,学生在用函数算总分、排名次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会努力探究辞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建构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应用多项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养成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好习惯,初步形成信息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会计电算化实务方面
对一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工资等功能作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会计软件的安装、初始化设置、会计凭证和会计财务的日常处理、报表的定义和生成等。如在学习用UFO报表格式设计时,笔者先将一张利润表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该如何建立,学生先单击“新建”按钮,系统自动生成一张空白表,学生要根据所定义的报表大小计算该表所需要的行数及列数,然后再设置。报表的行列数设置完成后还要定义行高、列宽,有的学生将列宽设置小了,生成报表时就产生了数据溢出的错误,这个时候学生就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该怎么办。学生们就会讨论,讨论不出来就要问老师,最后终于搞清楚了,列宽设置得嫌小,设置列宽应以能够放下本栏最宽数据为原则。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1.加强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拓宽专业视野
(1)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的备课,而且对实验课也要充分认真地备课。”因为如果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那么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备好实践课应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
(2)定期接受培训或是专业进修。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3)深入企业实际。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施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2.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应付各种证书考试的高手,实际操作能力都不高,有的学生什么证书都有,但是一到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突出实践环节。除考虑到教材、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实践所需要的时间,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多安排实践时间,不能采用一比一的形式,即理论、上机各占一半时间。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核算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改的持续深入,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方法看来,虽说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能够基本上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但是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因此,如何在医院成本的各个阶段,顺利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现状探析
作为一直伴随医院不断发展的成本核算工作,其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发展阶段:
1.1成本核算的诞生
自从我国的医院工作正式进入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医院的相关部门就发现了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不仅使得医院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众多的漏洞,还使得医院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为此,医院的领导者为了能够顺利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成立了成本核算管理部门。
1.2由医院部分成本核算到全成本核算的顺利转换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与市场经济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我国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也由最开始的部分核算转变为全面性核算。这种良性转变不仅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更适应市场的发展与医改工作的深入,还能有利于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控制与开源节流工作。因此,医院逐步推行全成本核算,除了科室的各项直接成本,将后勤、行政管理费用、财政投入的房屋及设备折旧等支出均纳入核算范围。
2.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探析
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直接核算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基本核算的方法,对医院的所有成本进行系统科学的核算的方法。其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务费、日常器材的维修费用、折旧费用、公务费以及卫生材料以及药品的相关费用等等。
2.2间接成本核算
间接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医院的所有成本消费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归集、分配,然后进行合理的核算的方法。例如: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每个科室的设施维修经费以及其它具有相关方面的经济进行单独核算等等。
3.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探析
医院的管理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和加快医院的经济发展,其首要要先解决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完善的对象包括了核算的目的、核算的对象、核算的方法以及核算的内容等等。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工作,以供大家参考。
3.1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也是医院核算期间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的保证。
3.2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要对医院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合理的划分
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对医院的核算内容进行经济核算的过程中,严格规定各类成本与费用范围、界限,统一核算口径,并进行科学的归类与划分,从而在本质上彻底使得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具备更强的科学性。
3.3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对自身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分核算
由于成本核算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做到细分核算,对每一个核算对象的所有内容都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不同科室不同的服务项目内容,更要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在本质上保障医院成本核算的高效性。例如: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在对财务会计收支科目进行划分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收入属性分类。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根据成本的特殊属性收入进行合理化的收入分类,如:工作人员可把医院手术类与非手术类的收入进行划分、将麻醉科与手术室的收入划分以及将药品收入再进行细分划分等等。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根据不同科室的整体收入相对应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划分。
(2)收入项目的匹配分配。该分类主要是通过医院内药品的整体收入与材料收入直接算在材料的成本之上,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从而使得整个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同时弱化了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配合了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
3.4多种核算方案并存,共同工作的核算方法
由于传统的核算方法,存在众多的不足与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医疗机构改革的不同需要,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者要不断地对核算的方法进行完善,要打破传统的核算守旧思想。如:以“开单科室”作为核算对象, 核算收入及相应成本支出。这种核算方案不仅更加适用于反映科室收治病人的收入、成本, 还可以作为开展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来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医院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在控制成本和节约费用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为医院的发展和深入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颖.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8,(05).
[2]石湘莹.浅析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8).
[3]林颖.医院成本核算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质量管理,2008,(04).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来爱梅(1969-),女,浙江萧山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21-03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16号文指出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强调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努力跟随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致力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阐述的就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课程改革内容。
一、《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直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突出会计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和第二学年侧重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及纳税处理能力(含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侧重于财务数据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力的培养(见表1)。
(二)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紧紧遵循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的教学计划中,我们把它定位为会计实务操作的入门课程,要求同学们学完该课程后能胜任“会计员”(包括出纳、记账员)的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基础核算能力。按照会计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凭证-账簿-报表)的基础上,强调对于会计核算整体性的把握。
在这样的定位下,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按照会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安排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训。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开发团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会计的课程团队,包含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2.建立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努力建立独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而且积极建设较多的关系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3.积极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
4.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和可操作性。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分成5个大项目,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工作任务则是紧紧围绕三个核心项目展开。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会计基础理论;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实训教学部分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一个模拟企业为资料完成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实训、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实训、登记会计账簿实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实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分配如下:
1.会计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技能实训内容是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会计基本职业素质,对会计工作组织有一个整体了解。
2.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整体介绍,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复式记账在企业销业务中的运用等。
3.会计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学内容主要以一家模拟公司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围绕着这些典型业务完成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两项最基础的技能。
4.会计账簿的登记—教学内容为在前面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础上,完成会计账簿(含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5.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内容在前面总账和明细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1以问题为导向
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起点和中心所构建的。学生为了解决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地去找资料,需要通过讨论等方式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来对待,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要点。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通常要经过反复地讨论、审核等环节,这样有助于学习内容的反馈和反思。
1.2合作学习
PBL模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将学习目标分成一个个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来掌握知识,这样,学生分工协作,搜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分析和讨论资料,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在团队的配合下个人也实现了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1.3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学习的效果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来设立目标,寻找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和提升者。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愿意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掌握专业知识。
2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将“课堂讲授”转变为“小组合作解决”。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设计合理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通过小组等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会计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
2.1教学中心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手段直接将成本会计的特点、适用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基本流程等内容向学生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成本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会计专业教师更多地起到指导作用,不再扮演教学中的单一主体。教师将成本会计问题引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对会计实践问题的兴趣。例如,成本会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成本会计的基本核算流程是什么?发电企业、纺织企业、造纸企业和机械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分为哪些类型?教师课前选好本学科典型的案例等等资料,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讨论,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好方案设计,课后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2教学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灌输”。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将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听,很少主动去思考污染,更别谈解决问题了。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种模式下,需要教师树立起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领路者、指导者和协作者的新观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位学生的培养要求;高度重视自身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随时提出的超越本课程、本教材知识范围的实践问题。应用PBL教学法开展成本会计教学,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成本会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步骤,积极思考企业应采取的产品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互动、教学互促的良性学习过程。
2.3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关注“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模式下,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获得知识。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则把自身作为是单个的个体,学习是个人完成的事情,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关系。PBL教学模式注重“小组合作解决”。采用PBL教学法开展成本会计教学,可以按照学生学号或者寝室号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都分工合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然后再一起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他们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3构建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国内有学者将PBL的基本操作流程分为六个环节:编写教学大纲、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模拟场景、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信息反馈。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环节:
3.1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工作是PBL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来设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条件下设计好教学内容、讲授和实训课时分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并印制好案例,在课前派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以便学生学习时参考。
3.2提炼教学问题
PBL的本质是以问题来驱动学习,提出问题。问题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问题是某个情境下的未知实体;所寻找或解决的这些未知实体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技术价值的;问题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应该由教师设计和选取问题,例如,某可乐饮料公司主要生产灌装可乐饮料,该饮料所需的直接材料是糖浆、碳酸水和易拉罐。其生产过程是:第一步,生产糖浆;第二步,将糖浆与碳酸水混合制成可灌装的液体,在这一步中,直接材料成本是糖浆和碳酸水的成本;第三步,将可乐的液体装入易拉罐空罐,这一步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第四步是在罐上加盖,然后将已装罐的可乐包装成箱,从而完成整个的生产流程。根据资料,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是典型的分步骤生产,所以将其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为分步成本计算法。这种分析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供选择?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又应该如何去实施?学习小组应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
3.3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根据班级人数,教师确定学习小组的数量,指导教师可将学生按每组(7~10人)为单位随机分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每组选出1名主持人来主持改组学生的讨论、资料的整理汇报等组织工作。由指导教师提出讨论的目的和要求,讨论时间可安排30分钟左右。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对服装饮料类企业、重型机械企业和纺织造纸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进行调查,讨论和分析这些企业应采取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对企业的参观调查和分析讨论结果,总结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核算流程。
3.4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