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动画,计算机动画,多媒体,视觉设计
计算机动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人们对计算机动画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如“计算机动画就是Flash”,“包含了高难度技术的计算机动画才是好的计算机动画”等。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动画及其分类,重点阐述了计算机动画中的技术与艺术及其间的关系。
一、计算机动画的定性
当人们看到一件物体时,即使它马上消失了,它在人的视觉中还会停留大约十分之一秒的时间,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科技论文。也就是说,当图像序列中的一幅幅独立图像按照一定的速率连续播放时,人的眼睛会把每幅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在我们脑中产生物体在“运动”的印象。所以,动画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使图像序列中的一幅幅静态图像在人的眼前呈现出的连续运动的画面。科技论文。所谓计算机动画是指利用计算机产生图像序列中的一幅幅静态图像,并且用计算机控制动画的播放。
二、计算机动画的分类
计算机动画发展到今天,己经产生了多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从应用的角度,计算机动画可分为动画片、游戏动画、信息传播动画、教学动画、装饰动画等;从流通角度,计算机动画可以分为网络动画和非网络动画;从制作角度,计算机动画可以分为人机动画、机制动画、编程动画;从视觉角度,计算机动画可以分为平面动画(二维动画)和立体动画(三维动画);从图像格式角度,计算机动画可以分为位图动画与矢量动画;从制作软件角度,可以分为FLASH动画、3DSMAX动画、MAYA动画等等。
三、计算机动画中的技术与艺术
计算机动画蕴含着极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科技论文。从技术层面上讲,它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如:计算机建模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音频视频处理技术、特效制作技术、后期合成技术、编程技术,等等。从艺术角度上讲,它可以是文字的艺术、绘画的艺术、动作的艺术、音乐的艺术、创作的艺术等等。
(一)计算机动画的技术性
无论是哪一种计算机动画的制作,都要有相当的技术作为基础。这种技术首先体现在对计算机动画设计软件和硬件的驾驭能力上。由于计算机动画制作所涉及的软件与硬件非常多,而且这些软硬件处于不断更新换代之中。企图轻轻松松很快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是不容易的。
1、硬件上的难点
熟悉各种硬件的性能、找到不同硬件的最佳组合、熟知硬件间的兼容、熟练使用多种计算机硬件、了解不同硬件功能的差别、实现硬件之间的功能互补及资源共享等。要解决这些难题除了理论上的分析,更需要长时间的实践。
2、软件上的难点
就软件而言,其种类也非常繁多,有综合型的也有专业型的;有音频视频的,也有图像和动画的;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菜单命令控制的,也有脚本语句或编程实现的。要熟悉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尤其对于利用脚本语句或编程实现的计算机动画,要经过对计算机语言方面进行专业地学习才能够掌握。
不仅如此,计算机动画制作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敏捷的理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贯穿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及动画角色、场景设计的流程控制上。因此,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动画设计所需要的技术,才能保证计算机动画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计算机动画的艺术性
动画是一门艺术,正如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这样评论动画艺术,他说:“我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素朴,又可让我们倾注想像力以表达的一门艺术……它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计算机动画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艺术。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官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计算机动画中有“画”、有“音”、有“动”,它是“画”的艺术、“音”的艺术、“动”的艺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构图即是“画”的艺术;音乐中美妙的节奏、韵律即是“音”的艺术;正如英国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len)说: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计算机动画中动作设计、镜头的变化、角色的安排、场景的布置及转换、动画物体变化的快慢速度的处理,即是“动”的艺术。计算机动画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媒体准确地传达信息,体现出计算机动画的艺术性,同时也展现出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的魅力。
在创作手法上,计算机动画也体现出它独特的艺术性。计算机动画经常运用夸张、幻想、变化、虚构、神似等手法来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并且能产生非常强烈、奇趣、出人意料的银幕视听效果,给人予的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另外,计算机动画的风格也是其艺术性的体现。或细腻、或粗犷、或幽默、或严肃、或现代、或民族…不同的风格给人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回味。
(三)计算机动画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技术和艺术是计算机动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并非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贯穿于动画制作的始终。例如,计算机动画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构成是艺术的问题,如何出现这样的画面构成是技术的问题;计算机动画中应该出现什么样的动作是艺术的问题,如何出现这样的动作是技术的问题;技术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和前提,艺术是技术实施的目的。忽视计算机动画的技术,就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忽视计算机动画的艺术,便会遏制艺术的追求,削弱计算机动画的感染力和价值。所以,计算机动画中的技术和艺术应和谐互融、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展现计算机动画的无限魅力和价值。
四、计算机动画的鉴赏
计算机动画的鉴赏可分为:技术鉴赏、艺术鉴赏、功能鉴赏。所谓技术鉴赏,是指欣赏时主要着眼于动画的技术运用效果。如建模的精细程度、图像处理的品质、音频视频的同步性、程序控制的精确性与流畅性等;所谓艺术鉴赏,是指对动画的审美进行的鉴赏。如画面的美感、动作的表现、音乐的运用、镜头的变化、角色的安排、场景的布置及转换、情节的设计、创意的表现、艺术风格等;所谓功能鉴赏,是品评动画的功能是否完美。如动画的导航功能(按钮链接、鼠标跟踪、界面设计)、表现功能(演示效果)、表述功能(文本描述)、测试功能(学习效果的测试,常见于多媒体课件类动画)、多媒体控制功能(声音、动画的播放及交互性)等。
五、后记
计算机动画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技术是值得专业人士终身研究的,计算机动画的艺术魅力也是值得动画制作者毕生追求的。它是一个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专业门类。只有精湛的技术和卓越的艺术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魅力无穷的计算机动画。
参考文献 :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5
[2]吴冠英.动画美术设计[M].北京:高等美术出版社,2001.4:13-25
[3]孙立军,李捷.现代动画设计大全[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7:5-8
[4]吴起.3DSMAX4精彩范例制作[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6:32-45
[5]李显,周进.数字影视后期制作高级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52-68
[6]赵子仁.Animato:Pr电脑动画的活动画面制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6:8-12
[7]苑玉峰.分形几何与分形艺术.中国图像图形[J],2001.3:3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二维动画艺术设计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动画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最为大众化的媒体表现形式之一。从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到好莱坞创作的动画大片,动画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今,动画的主要制作手法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动画技术的发展。
二、 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内容
传统的动画片是利用一张张不动的、逐渐变化的连续画面,经过摄影机进行逐格拍摄或利用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上以后,以每秒24帧或25帧的速度连续放映,从而使原本静止的画面在银幕上或荧屏里活动起来。而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结合二维动画艺术设计规律和艺术设计软件,利用模拟拍摄的方式完成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与传统二维动画制作方法相比,计算机技术更方便和快捷。但是,要想制作出生动的、活灵活现的、令观众满意的动画,除了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软件外,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缺的.
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画、动物动画、景物动画、拟人动画、文字动画、按钮动画等。利用计算机在进行二维动画设计时,必须掌握不同类型动画设计的要点和技巧。
1. 二维人物动画艺术设计
二维人物动画的艺术设计,关键是要做好人物面部表情、头发飘动和肢体等动画。在人物动画中,通常用一种称为动画式反应的极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表情。尤其是在人物角色无语言表白时,动画要想传达出所需要表达的感情,就要从其面部表情来实现。人物角色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比如说笑,有尴尬的笑、邪恶的笑、幸福的笑、忧郁的笑等。但是不管是哪种表情,无论反应程度如何,都由预备动作、反应动作及定格停顿三部分组成。
人物动画中,人物角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的效果,往往会给人以优美的韵律感。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人物头发飘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似逐帧绘制的方法;另一种是形状变形补间方法。其中后者可以创造出奇特的效果,在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中经常用到。
人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在走路时两替向前,同时带动身躯前进,两只手交替前后摆动,使得动作得到平衡。人物走动的动画往往都是规律性循环往复的,因此没有必要把人物角色行走的整个过程都一一做出来,只需利用相关软件,做出一个循环动画,之后进行补间动画创作就可以了。
2.二维动物动画艺术设计
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很多,只有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才能刻画出个性丰满、真实可爱的动物形象。例如,对于四肢类动物,其腿型和脚的构造对其奔跑速度有很大影响。狗、豹子、老虎奔跑的快是因为它们利用趾部站立行走,熊奔跑的慢主要是因为它是用脚板触地行走。爬行类动物在爬行过程中,四肢是按对角线方式进行交替运动的。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此类型的二维动画艺术设计时,要注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3.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
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包括场景、环境、景观和建筑等的设计。贴切的环境设计,真实生动的光影变化,亮丽的色彩可以打动观众的心;完美的动画景物和场景可以给动画影片增添真实感和魅力。动画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表演,可与场景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因此,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景物动画设计极为关键。在进行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时,设计者应努力探求影片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影片造型的整体风格。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摄像机的摇、拉、推、甩、跟、移等运动拍摄手法效果。
4.二维拟人动画艺术设计
动画制作中的拟人化表达方式举不胜举。创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让动画影片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质活动起来,而且还可以让它们充满活力、个性鲜明,让观众感到无限的快乐和亲切。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进行拟人动画艺术创作时,要根据动画片所规定艺术风格在动作和节奏上加以夸张。另外,一些将动物拟人化的动画制作,要把人和动物的特征结合起来塑造形象,动作设计上也不必受自然现象的约束。
5.二维文字动画艺术设计
文字的动画设计在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利用动画制作的广告语、网页中动态的文字标题、动画片中片头的字幕等都属于文字的动画。常见的文字动画效果有文字扫光、放大镜中的文字、手写字、滚动文字、淡入淡出文字等,它们的运用使得动画显得更为逼真与真实。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二维动画艺术设计,可以使得文字动画的制作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和更加多样化。
6.二维按钮动画艺术设计
按钮是一个元件,它包含四个动画状态,在观众和动画影片交互时使用的,它会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亲切感,使得观众与动画之间的交互十分方便与灵活。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按钮,像动态按钮 ,响铃按钮都是比较常见的按钮。在动画设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习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技术尤为重要。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技法,还要注重提高二维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和层次,尤其要从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汲取精粹。国画、皮影及中国戏曲元素的成功作品,至今仍在商业热潮的动画片中独树一帜。二维动画工作者都要发扬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民族文化,不断创造出二维动画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金辅棠: 计算机动画的现状与发展[J]. 影视技术, 1995(9)
[2] 张建淳:计算机动画应用现状及前景[J]. 美术大观, 1995(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1线路设计系统
电气设计系统的相关线路较为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线路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功能,且线路设计也是电气设计的重点环节之一。设计人员应当引起对线路设计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很好地完成,电气设计系统的相关工作就难以得到正常开展。若要确保电气设计系统能够顺利运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线路设计系统各个方面的因素,要克服重重困难,争取设计出最为合理的线路。设计人员可利用线路设计系统制作出信息较为完善的图纸,这一步骤需要设计人员将有关信息录入线路设计系统之中,例如设计所要耗费的工程材料、工程的实际路况等等,这一系列工作都是线路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设计人员做出图纸之后,就可以让系统自主生成数据,这些数据会跟随线路设计的因素变化而变化。线路设计系统能够替设计人员提供线路的实况,便于工作人员适时调节并修改计划方案。
1.2继电保护设计系统
继电保护设计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原理图的绘制方面。在设计原理图以前,工作人员可不必按照原有的点和线进行描绘,而是可以选出贴合自己设计需求的部件,进行自主绘图。在工作人员进行设计时,计算机系统还可以自主把选出的部件插到图纸中,再按照设计人员的动作将画线连接起来。设计工作结束后,系统不但能够自主运算有关数据,设计人员还能依据现实需求利用双向链表对自己的设计图实行改良。继电保护设计系统中保存了各类部件的相关数据,这些部件是系统运作必需的硬件设备。当前市场中的部件信息逐渐更新,因此专业人员也需要对现有的部件实行升级,再将其中储存的信息记录到计算机中。
1.3计算机辅助在绘图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软件可大致划分为两种,即专门用于电气系统设计的软件与辅软件。这两类软件对于电气系统设计而言,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电气系统设计软件的进化趋势看,专门用于电气系统设计的软件包括CAD、ABD、FFS等,其中,FFS这一软件操作较为简便,初学者也容易上手,且具有便于动态运算和管理等优势,能够确保图像和型号的统一性,不让其产生误差。当然常用的辅助软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Telec软件,该软件大多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电气设计,和别的软件有着一定差异。这种软件能够进行避雷针的相关运算,还能做出配电绘图,从而充分保障了电气系统设计的完善性。CAD制图软件非常容易操作,且具有很高的开放性,能够支持多种图像格式的转换以及各类硬件设施、操作平台等,因此已经广泛运用于电气系统的相关设计。CAD绘图软件在电气系统设计工作中,起着其他软件难以替代的作用。这种绘图软件可以经由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上,将平面的物体在计算机中以立体的心态展现出来,从而给系统设计的解析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使得程序运作的构造能以直观的形态展示出来,方便工作人员检查系统设计的成果,并且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量,降低了人力工作的强度。CAD绘图软件包括了硬件与软件这两个构成元素,其中,硬件系统又包括了图像保存、图像显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信息传输平台等。而软件系统则包括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这两种。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CAD、ABD或是FFS软件,都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各类制图功能都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为将来电气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使得电气系统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协助电气设计系统发展得越来越完善。
2自动化设计发展方向
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设计自动化概念正式提出,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中,计算机设计自动化发展的处于60年代左右。到70年代,诸多大学开始设置自动化课程,并且诸多文献资料得到出版。目前,自动化已成为专家与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是为设计人员带去便利的重要举措,达到缓解设计人员工作任务的目的,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设计质量。针对该领域,诸多数学方面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为相关人员提供新的研究课题。针对设计人员而言,复杂的技巧、产品设计质量以及丰富的经验是其需要考虑和涉及的内容。近几年,自动化设计获得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包括语言描述、布线以及逻辑模拟等方面,迫使自动化设计水平有所提升,致使统一数据库成为其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较为完善的设计系统已在诸多自动化设计单位中得到建立。基于自动化设计作用下,计算机规模有所增加,进而对自动化设计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应而言,在增加自动化边设计系统数据基础上,对计算机存储能力、读写能力以及运算方式等的要求均有所改变。因此,自动化设计人员应从自身为出发点,提升工作能力,确保计算机运算方法的准确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自动化设计工作,达到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对引入自动化技术产生强烈发展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电气化功能设计,为实现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目标做好基础准备,同时维持电力行业稳步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小波,张彦.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J].设计与分析,2012(3):152-154.
[2]高珊.浅谈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2):126-128.
电网调度自动化,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进行调度和管理。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对电网调度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划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县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以及国家电网调度。以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为例,其基本结构如下: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其与服务器、工作站、显示器、变电站终端设备等在计算机系统的连接下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网调度自动化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泛的,不仅需要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还需要对电网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估,更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负荷能力进行预测,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不同等级的电网调度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级别相对较低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选择PC机作为服务器或者工作站;而对于级别相对较高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由于电网容量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需求也较高,需要选择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更加可靠的软件支撑。
2.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的基本网络结构如下:智能电网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效结合的最佳范例,其中涵盖着相当多的技术,不仅电网的调度需要依靠智能电网技术对全局进行控制,而且智能电网技术同时也覆盖了发电、输变电、配电、调度等环节,计算机技术也随之深入到了电网运行的各个环节。在智能电网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柔流输电等方面,而正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才使得智能电网技术变得突飞猛进。从目前来看,我国构建智能电网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电网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首先是通信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可以更好的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保护,需要电网建设人员的重视。在智能电网中应用通信系统,可以对电网的功能进行扩展,提升电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对智能电网服务系统进行访问,对电力相关的问题进行实时在线咨询,实行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其次是信息管理系统,其同样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处理、集成和显示,保障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记录、归类、总结,方便人们进行查询;信息的集成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显示可以为用户提供了解电网运行情况的平台;对于信息安全的保障则能够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使得用户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然后是网络拓扑,未来智能电网的结构必然是向着稳定性强、灵活性高的方向发展,而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使得发电区域和用电区域相距甚远,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损耗。对此,我国在电力网络中加强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直流联网工程等项目,对电网结构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确保了电网的经济高效运行。
3.变电站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以及相关输配电线路的主要功能是方便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前,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常都是由人工方式进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建设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融合计算机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反馈效率,加强对于变电站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如下图所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变电站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管理,二次设备也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还将实现变电站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有效简化变电站的操作流程,实现无人值守,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有效实现,必须得到电力技术人员的充分重视。
4.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 自动化 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016-01
1 概述
现如今我们人类已经渐渐进入了自动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而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更多的运用到许多领域里来,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中的自动化生产也是计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方面,控制对象已从单一的工艺流程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现场各种设备的控制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一体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2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念
2.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通用设备、过程I/O通道、通用接口电路、传感器、变送器以及可控的操作台。
软件: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具有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如完成操作、监控、管理、控制、计算和自诊断等功能的程序。整个系统在软件指挥下协调工作。
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之外,还有离散模拟、离散数字等多种信号形式。(2)除了包含连续信号外,还包含有数字信号,因此与连续控制系统在本质上有许多不同,需采用专门的理论来分析和设计。(3)修改一个控制规律,只需修改软件,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和对控制方案进行在线修改,使系统具有很大灵活性和适应性。(4)一个控制器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而同时控制多个回路。(5)采用计算机控制,如分级计算机控制、离散控制系统、微机网络等,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使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进一步的的控制过程。(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是生产过程的流程路线,整个过程包括原料输入,加工筛选、运送原料、装配元件、检验成品的一系列生产线活动所构成。基本的工业化生产线需要按照原料进行分类处理,生产加工,成型检测,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设备,负责操作的工人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处理。
3.1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LC)技术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设备,它具有可编制程序、实现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的功能,通过显示设备模拟输入和输出,有效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编程控制器系统本身可以与工业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方便扩展。随着计算机控制设备的发展,PLC完善的功能设置,有效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特点:
(1)抗干扰能力:PLC采用大规模微电子集成电路,平均无故障时间可高达30万小时,减少了停机检验的时间。(2)编程控制器适用性强:PLC的功能丰富多样,可以有效与工业控制设备进行匹配,设备本身的适用性逐步增强。
3.2 硬件设备的通用性强
PLC的硬件具有标准化的特点,可以适用于各个生产过程的使用。产品丰富、硬件功能强、产品种类多、方便构建各种范围大小的控制系统。只要在PLC的终端上接入输入输出信号组件就可以构建一个PLC的控制系统。更改一个控制系统只需要使用编程器修改程序即可,根据输入输出组件和应用软件的不同,PLC硬件设备可以控制不同的选定目标。
3.3 自动化中的现场总线应用
自动化生产中的现场总线是在数字化通信的测量控制设备,在自动化生产的现场使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制造业,现场总线使用专用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器中,具有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自动化生产线的现场总线把分散的测量控制器变成网络探测节点,联机完成自动控制。现场总线使自控系统与设备之间具有了互相通信实时分析的能力,经过连接网络系统,可以在信息网络中及时发现异常,使企业的自动化生产信息沟通更加便利。
3.4 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特点
(1)公开性和开放性:可以连接任何的设备和系统,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组装不同的系统和设备进行工作。(2)可操作性和互用性:连接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沟通和传送,不同的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相互代替和替换。(3)智能性和功能自治性:现场总线通过传感设备,监控分析处理,利用现场的设备可以能完成设备的自动控制,随时诊断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4 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说明
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改变不同的软件,适用于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各个行业,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技术方面的创新,也适合已有生产线实现全自动行业的再次更新。工业机器人操控体系采用具有现场总线形式的PLC操控方法,有独立操控和智能操控的特点。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使用面很广,他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模式,改善了劳动条件及强度,确保了生产的安全,提高生产的进度及产品的合格率。使材料在生产流程中减少了浪费,节约了时间,缩小了生产成本。随着生产线的制作、调试设备的周期设计时间不断提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为工业企业所接受,成为自动化生产线的主流。
5 结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重点强调通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助于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运行质量,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工业自动化生产具有开拓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勇.《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45-47.
[2]顾德英.《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5).
关键词: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办公效率
1简述办公自动化
1.1办公自动化定义
办公自动化定义广泛,泛指通过将新兴技术与手段融入办公工作中,以改进传统的办公方法。办公自动化是对传统办公手段的一次突破性改革,其借助现代信息智能技术,智能地分析和整理海量数据与庞大数目的资料,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因素,不但能够有效将办公效率提高,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为错误。其核心在于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因其会极大地加快行业的发展速度,故而当今社会的任何领域都离不开办公自动化的协助。
1.2办公自动化的特点
1.2.1安全性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文件及数据的隐蔽性能,使其更加安全。通过尽量避免人为手段实现对重要文件的保存,从而降低泄露机密的风险,有效遏制了信息的恶意扩散现象。
1.2.2完备性引入办公自动化,使得往常由于人为的不当处理而导致的文件丢失、数据缺失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使办公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1.2.3智能性办公自动化通过高精度的算法和智能化的处理手段处理数据、整理文件,智能地分析办公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最优的解决手段。计算机所具有的超高的运算速度与传统人工方式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以其优秀的速度能够更便捷地实现对相应解决措施的探求。
1.3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办公自动化的落地,可有效实现对现有组织结构的改善,甚至管理体制的优化。其在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协同办公能力的增强,为产生正确的最优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计算机信息智能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中,具有相当的重要价值,对其,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自动办公系统的优化升级。将计算机信息智能技术与办公结合,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能够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在实时的交互工作模式下,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率,还能使办公内部环境得到改善,极大地提升办公者工作的活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资源的形式,合理利用已存资源,同时能够有效地规划资源,从而减少办公成本的开销,使单位用户具有更优异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2.1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点
2.1.1优化办公环境由于现代自动化办公与计算机信息智能技术的紧密结合,导致办公空间紧缺不再成为限制办公工作的难点。由于计算机可以实现交互式办公模式,使得现在的办公方式由传统的办公室办公转变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实现了办公环境的多样化。在不约束办公环境的基础上,办公者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方便快捷的工作私密交流,既优化了办公环境,又保证了相关通知以及涉及私密技术的信息能够安全及时地传递给各位相关工作者。
2.1.2改善信息运作效果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数据的使用效果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保障企业的竞争力,使其能够稳定生存与永续发展,要求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自身的实时信息以及竞争公司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作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决策。当下计算机信息智能技术在办公方向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重要信息的传递速度,改善了信息的运作效果,一方面使企业决策者通过快速了解信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
2.1.3降低办公成本由于计算机高效、便捷、去纸化的特点,使得使用者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办公,省去了办公地点和大量不必要的办工耗材。
2.2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2.1决策者对计算机技术理解不到位决策者应该深入了解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后的现代自动化办公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表现在软件系统的层面,更体现在对于硬件设施的需求。目前许多决策者认为购买完相应的收费软件,便大事告成。更有甚者,直接将办公系统外包给相关团队,自己成为了甩手掌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无论是往小的层面看一台个人计算机,还是往大的层面看一台大型Linux服务器,都需要精细的物理层提供支撑。换句话说,只有当硬件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这就要求决策者充分理解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物理设备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信息和实现对数据的管理,促进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发展。
2.2.2部分办公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办公方式的结合,凸显出目前的工作层面仍存在大量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掌握不牢。由于新手段对使用者的操作水平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员工需要学习新兴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性。然而对于员工而言,这并非一件易事。无论学习新技术还是熟悉新的工作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的知识储备。一旦使用者无法妥善运用新软件、新技术,无法接受新的工作方式,那更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远远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水平,甚至会由于平白增加工作量和由于不熟练导致的错误,远远落后于传统办公的效率。
2.3解决方案
2.3.1提高容错性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再畏惧体量大的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分析,是办公自动化最为关键和鲜明的特点。用户可享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果,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功能的办公自动化软件,通过简单命令,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定向处理。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员工级别的不同,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权限设置。在计算机信息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下,对文件的修复也不再局限于艰难的一次性处理修复困难,而是通过运用不同手段对数据进行修复,还可以撤回操作,从而提高数据处理时的容错率。
2.3.2优化员工结构源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办公模式,要求我们对员工的分工进行重新架构,取消不必要的岗位与增加新技术岗位。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技能的改革力度,如果员工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形式,无法成功应用新技术,可以适当辞退;对于可以适应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员工,应当给予适当鼓励,以此来实现对员工结构的优化。
2.3.3提高决策者对行业的理解只有增加决策者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才能实现上下级员工之间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使原本的工作充满活力,进而调动个人的创造力,最终实现行业的发展。其次要让硬件物尽其用,从而推进软件发挥其作用。决策者实现对物理设备的优化,再结合软件有效处理信息和管理数据,使办公自动化再上一层楼。
3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未来的发展
3.1实现无距离办公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的程度,降低了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在未来,应当更致力于实现无距离办公,使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直接连接自动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例如国内的华为公司,该公司的华为云,正有意拓宽其在该目标上的路径,率先突破办公环境的无距离办公,其带来了更加便利的工作效率,使工作质量更加优秀,以此实现工作的长足发展。
3.2应用在视频技术方面
视频对话办公技术的产生对单位用户实现远程操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视频对话的工作形式现在已经在各重大场合中被广泛应用,国内各大高校和单位用户已经将视频对话技术应用在学习和工作当中。随着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以视频软件为终端的会议的应用效果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发电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基础,变电站是发电厂与客户之间的重要衔接点。发电厂实行自动化管理不但节约生产成本,更有利于精细化的管理,切实有效地提高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主要是取代人工管理,保证变电站时时都保持监控状态,避免人工出现的漏洞,保证变电站的稳定安全长久运行。
2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管理和技术经验,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将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研发新技术,不断的革新,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程度。未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将会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2.1智能化电力网络技术应用
智能化电力网络技术应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电力网络技术主要是将发电厂、配电设备、输电线路、调度控制、电力用户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整合,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对电力故障进行预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如果智能化电力网络技术得不到深入的推广和应用,那么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将很难实现。智能化电力网络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既从技术角度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又保证电力系统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发展程度,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大力投入光电式互感器的建设
电流、电压等电力参数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中的重要数据,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有效准确地提供这些参数的重要设备就是光电式互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光电式互感器可以有效地将高电压、高电流按标准转化成标准电压和电流,保证这些参数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不但提高的测量设备的测量效率,还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最大限度提高电力控制的经济成果。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使用中需要进行一定比例的控制,否则超出这个比例,将会是事倍功半。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大力研究光电式互感器技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将来,光电式互感器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2.3计算机视觉成像技术的开发应用
电网调度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当中的重要系统组织,也是电力系统当中的基础系统。从我国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有等级来看,我国共分为五个等级,而在这五个等级当中,计算机技术在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五个等级与计算机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电网调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支持运行,并且,电网调控中心使电网系统自动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电网系统自动技术其它的组成部分如电网操作者、服务站、显示器、电网调度的发电区域等装置都是由计算机进行支持运行。这些零散的组织系统通过由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并改变原有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形成一个新型的自动化电网调度系统[1]。同时,当电网调度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后,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不仅能够有效采正确数据,还能够对电网系统中在运行过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力负荷状况进行良好的预防,并做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等等功能,然而,这些功能都是由于计算机系统与电力系统技术相结合所研发出的,并且这些系统的运行基本都是依靠计算机来完成的[2]。
2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变变电站的运行模式
在电力系统当中,变电站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中的用户通知以及发电厂的联系工作都是由变电站来完成的。以往的电力系统在技术上还未与计算机系统技术相结合,那时的电力系统在与用户通知工作上都是由员工进行监督来完成的,并且在与发电场的联系工作上也是由员工用电话来进行相互通知的,使用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立即与发电厂人员取得联系。这种的工作模式不仅效率低下,也使得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法做到实时监控。而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后能够改变变电站的运行模式,将其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改变电力系统变电站的传统运行模式,将变电站的管理监督工作以及厂家联系方式变为自动化形式,并使得变电站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扩大了变电站的原有功能应用范围,使变电站系统在计算机系统技术的结合下提升至更高的管理阶段。变电站自动化的运行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变电站的日常运行模式,也使得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为传统的电力系统变电站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3]。
3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建设
当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后,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智能电网技术就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技术结合后所研发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整个运行系统中的各个局部系统都是由智能电网技术来完成的,其中包含了电力系统的配电环节、息率发电环节和用户用电等环节,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我国目前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只建设了一个数字化电网,但在我国仍在为后期的职能电网做充分的准备,将数字化电网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初期与基础,并根据数字化电网技术的发展来建立更完善的智能电网。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就必须将电力系统技术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我国的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现代所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并且已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通信技术的主要运行基础就是网络通信技术,并且通信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另外,通过智能电网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智能电网的信息管理,为智能电网技术带来更全面的系统功能。
4结束语
所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于电力系统之中,进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作。立足于电力系统这一整体,其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的:配电网、电力调度以及变电站。将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相连接,就形成了电力网络,而这一网络的管理与控制工作都是由相应的电力人员来完成的。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电力网络运行程序的有效管理,以在提高供电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电力网络中融入相应的监控与保护装置,而为了实现对测量与保护装置的有效检测,确保其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就需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测量装置的加入能够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来实现对应用与操作程序的实时监测,并实现对相应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进而实现电力的合理分配以全面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保护装置的融入则能够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实施监测与分析,进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便于相应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实现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整合,能够在提高电力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安全供电。
2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融合的优势作用
要想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就需要实现对系统各个部分运行情况的有效监管,而在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工作中,以上各环节工作的开展都是依赖人工来完成的,进而难免因各种误差等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之中,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网系统中,能够实现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进而以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取代人工,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这对于电力系统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来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能够在提高各项检测数据准确度的基础上,实现对部分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进而在降低工作人员压力与负担的基础上,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网的整体改造进入智能化阶段,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实现配电的进一步智能化。当前,配电系统主要是由主站、子站以及终端这三部分构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融入能够实现三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而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为配电系统实现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3.2计算机技术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电网调度系统的整合能够将原有系统的各终端放在同一界面之上,通过电力系统的局域网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检测与检修,而在实现电力调度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评估来实现,在运行的过程中同样处于计算机系统的监测之下。因此,一旦电网调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任何故障,工作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监管平台及时发现症结所在,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确保电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障正常供电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调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我国电网调度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县镇级别的电网对于调度的智能化要求比较低,而国家电网则对调度的智能化水准要求较高,其各项监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下的监管平台来实现,进而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电力系统的稳健运行。
3.3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实现供电的过程中,需要经由输电线以及变电站才能够实现对用户的供电。基于传统的变电系统监控条件下,由于没有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与融合,所有的监管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的,此种方式下不仅工作的效率低,也无法实现实时监控,进而也就无法将相应的监控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这就降低了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而计算机技术与电网变电系统的整合则实现了变电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实现对相应信息的实时监控,进而能够确保及时解决变电系统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与变电系统的整合不仅降低了传统电缆的使用量,同时还实现了二次变电设备的高度信息化与集成化,并通过计算机触摸屏技术实现了对运行资料的归档处理,这就为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电力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1问题
从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看,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在降低电力系统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但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同样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核心问题便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致使电力系统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进而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与价值。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进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第二,在电力系统中,光电互感器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流以及电压的有效调解,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如下问题的解决:当光电互感器所承担的电流电压负载逐渐增大时,相应的传输信号就会出现畸形的问题,进而也就无法完全实现对供电系统的稳定;第三,相应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计算机技术的实际需求,因而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4.2解决对策
4.2.1要积极的吸收与借鉴行业先进的技术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而要想确保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就需要认识到与时俱进更新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只有将最为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才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化水准的不断提升。而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层要立足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并积极的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并要加大对所引进成果的研究,进而才能够实现自我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自身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才能够确保以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2.2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强化对设备的管理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计算机与相应设备的管理水准直接关系到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成败,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结合系统自动化的实际需求与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对相应设备的管理行为,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计算机与相关设备的维护,以确保二者都能够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下,并能够通过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来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体系,落实管理的责任,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与落实。
4.2.3加大对相应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所在,电力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素质高的人才,才能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实现与时俱进更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此,面对当前专业人才缺乏、能力素质偏低的现状,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而这就要求了电力企业要在完善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培训渠道,通过学习深造以及技术交流等来实现对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严把招聘关,将具备高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进而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5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5.1计算机技术在光电互感器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光电互感器在输电线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电力与电压的调解,进而确保电流与电压的负荷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以在提高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基础上,降低了输电线路的损耗,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整体效益。光电互感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传统电磁互感技术下互感器所存在的弊端,实现对输出信号的一体化设计,进而以光电式互感器的高绝缘性与兼容性来确保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5.2计算机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电网指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电网系统相结合,以实现对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环节运行信息的高效监管。智能变电技术的发展使得输变电系统能够实现更为稳定的运转,同时也保证了整合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智能电网技术的全面落实已成为当前电网改造过程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智能电网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具体表现在:要想确保电网能够实现实时通信,就要构建出相应的网络通信平台,从而才能保证相应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反应出来;同时要想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实现对相应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而智能化的监测平台下能够实现对相应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从而明确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5.3视觉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合下,相应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将成为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重点。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下,通过对视频技术以及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相应的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实现对相应信息的高精度处理。对于电力系统来讲,其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变化频率较高,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对信息的解读,那么就可能因为某些问题的存在而致使电力系统瘫痪,这就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将视觉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建中,能够实现对图像信息的及时、有效解读与识别,进而通过更为直观的分析结果实现对所出现问题的及时、准确判断,确保电力系统整体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下。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