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大型民营企业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型民营企业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型民营企业标准

第1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摘要] 众多的民营油企业与中国石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之间,虽然有一定的竞争,但合作的机遇更多。用户对油种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多,现有的常规油种类已不能满足要求。虽然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拥有研发中心,能够不断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但所拥有的油生产装置规模大,以生产大批量常规油为主。而新型油产品由于量少、生产条件特殊,难以像常规油那样批量生产。但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完全可以以技术转让方式让民营油企业成为自己的新产品生产基地,顺利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互利。

[关键词] 油公司 国有 民营 合作方法

当前国内拥有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家之多,而其他国家全部加起来还不足100家。众多的生产企业导致了品牌众多,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利润偏低。虽然企业众多,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两大油巨头,生产了90%以上的基础油原料和70%以上的成品油。民营油生产企业自身不能生产基础油原料和油添加剂,原料完全依靠外购,也主要从这两大企业采购。对于大型国有油企业来讲,民营油企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散油用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为了控制市场,两大企业采用了控制基础油资源的办法来遏制不断涌现的民营油生产企业,但收效不大,因这两大企业,特别是中国石油,基础油资源相对过剩,不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油。另外,虽然这两大国有企业产量很大,但所生产的油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而很多品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则难以提供。两大公司虽然都拥有研发中心,每年都能开发出不少新产品,但实际投入到生产及应用的却并不多,原因就是难以形成批量生产。本文通过对国有、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及经营方式的综述,提出了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有更多的合作领域,能够实现产品的分工生产与营销,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国有企业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原料、技术及产品检测,将民营企业转变成产品深加工企业或终端生产企业,成为新产品生产试验基地,由此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互赢互利。

一、国有与民营油生产企业的特点

1.生产方面

以中国石油为例,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从原料的制备到产品的调和全部具备,拥有全套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而且拥有研发中心,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如果仅从这方面看,民营油企业则无法与大型国有油企业竞争。但是,大型国有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这些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用量较大,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调和。有些产品,如变压器油,调和设备必须专用,其他常用油品,也都基本固定了调和设备,避免了不同种类间的污染。调和设备的专用,调和工艺的固定,生产规模的庞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大型国有油企业生产的特点。民营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产品。此论文转摘于 流星 

2.营销方面

国有油企业的产品由于量大面广,终端用户众多,而且分散,因此销售环节较多,大多数产品通过中间经销商销售到用户手里,经销商又有一级、二级和特约之分,只有少数大型用油企业,如汽车制造、变压器生产等,是其直供用户。

相比之下,民营油企业产量有限,用户并不普遍,销售环节较少,直供用户较多,有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几个直供用户赖以生存。

二、油市场经营现状

大型国有企业因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大,而且拥有资源优势,在竞争中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民营油企业因基础油原料受控,油价的波动对其冲击影响特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以生产非常规油品为主,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以生产常规油品为主,采用低价位或灵活手段参与竞争。

究竟走高端还是走低端,生产常规油品还是非常规油品,是民营企业的选择。有的企业认为,走高端销量有限,技术难度大,而走低端销量大,见效快,能够靠走量多挣钱,所以多半民营企业采取了走低端产品的路。但是,低端产品大多是处于淘汰的产品,前景暗淡,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都感受到了使用高级油所带来的好处,使高档油这几年的销售比例持续增长。油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油的品种可达500种之多,而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加起来不到100种,由此可见,避开常规油品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生产非常规产品来弥补市场的需求是民营企业的明智之举。

2006年油品曾多次调价,而且两大企业控制基础油的销售,使很多民营油企业倒闭。但是,一些以高端产品或非常规油品种生产为主的企业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走向壮大。

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方式探讨

1.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

新产品的开发是科研单位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标志。新产品的开发要经历调研、实验室研究、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中石油与中石化这些年来开发出不少新产品,申报了多项专利,而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评为成果。但是,目前投入生产应用的只是众多的成果或专利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技术积压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用户不够普遍,用量有限,市场难找;

(2)国企生产规模大,新产品不够一定的量难以投入生产;

(3)由于常规油品种类不多,生产装置数量有限,而且有些新产品的工艺要求,现有的装置难以适应;

(4)由于销售系统内产品种类都已固定,新产品不能及时纳入,不能像常规产品那样正常销售运作。

鉴于上述国企、民企的特点,以及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诸多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油生产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提供原料及技术指导,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生产基地,而且可以在该基地完成新产品的中型放大试验和工业试生产阶段,同时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销售手段及其销售渠道来推广销售新产品。

2.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

即使是常规油产品,大型国有企业也难以保证随时提供所有的品种,只能保证用量大的一些产品,仍有部分产品不能保证随时有货,需要时也要提交计划安排生产,甚至需要生产厂专门调制,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国有油企业,也可以将部分产品委托民营企业生产,以保证及时供货。

3.民营企业作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

成品油通常以包装油形式发送,运费较高,还容易破损,为此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在北京等地建有分装厂,从而缩短了包装油的运输距离,减少了破损。但提高生产能力或建立更多的分装厂,将会受到资金和占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选择一些实力较好的民营企业,作为异地生产或分装基地,将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新建厂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4.民营企业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经销商

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都发展了大批的经销商,但这些经销商大都为销售型的,不具备生产能力。民营油企业则有较多的直供用户,或有着更细致的销售渠道。如果依托这些民营企业生产产品,可利用其销售系统增强自己的销售能力,或者是等于拥有了更多的直供用户。

5.民营企业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

为确保及时供货,在用户所在区域设置仓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要求实行零库存,随时用油随时购买,等于将库存转移到了供油方,迫使供油方必须加大仓储配送能力。但增加仓储必然要花费大量资金,而民营生产企业多数都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如果能将其作为生产分支机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仓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配送油品。

6.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

成品油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出厂,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混入杂质和水分,或者是某些指标出厂时合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或运输,有可能变差,用户不能接收。发生这类情况,只能退货换货,给供油方造成很大的麻烦。问题油品还要拉回厂里处理,又要发生运费。如果能将问题油品送入就近的民营调和厂处理,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果有自己在当地设置的生产厂,就可将问题油品重新处理合格后销售。

7.应用户的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

大型油生产厂生产的油品,都是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的,配方与调和工艺都是固定的。而有些用户,因自身设备的特殊条件,有时会对油品质量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如要求更低的倾点、更优的抗乳化性或抗泡沫性,以及对液压油和汽轮机油高清洁度的要求等,对于这种情况,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大批量生产装置就难以满足要求。但民营生产厂,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油品进行调整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油生产企业,应该依靠技术,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虽然控制着资源和技术,但应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生产终端,实现双赢互利。

参考文献:

[1]梁治齐:《剂生产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宋云昌:《新形势下中国油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j].石油商技,2007,25(1),10~12

[3]杨俊杰:《和谐社会建设与油行业》[j].石油商技,2007,25(1),14~17

[4]邱建国:《浅谈油企业的品牌经营》[j].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4月,38~40

[5]张华:走向成熟的中国油市场[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8),16~21

[6]范文养:国营石油公司油竞争谋略[j].中国石油企业,2005,(z1),74~76

第2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从数量到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据中国工商总局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创造的GDP总值占中国企业GDP总值的58.5%,纳税总额占全国的50.2%,中小型企业是社会就业保障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毫不夸张的说,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观念、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这些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吸纳、保留和激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优化薪酬管理方法对实现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薪酬的内涵

薪酬是员工对组织(主要指企业)提供劳动或劳务而得到的报酬。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具体形式。企业对员工的报酬除货币形式外,还包括较舒适的办公室、较宽裕的午餐时间、较多地参与决策、较有动力的工作、较好的个人成长机会,甚至包括动听的头衔、引人注目的名片、配合良好的私人秘书等。薪酬外部薪酬和内部薪酬。外部薪酬含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即基本工资、奖励、休假、保险等;内部薪酬包括参与决策、更大程度的工作自由、权限、责任、个人成长机会等,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企业无成本的薪酬,但对员工却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特点

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规模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内部管理层次相对较少、结构相对较简单等特点。管理现状与大型企业相比简单很多,因此中小型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较快,政令较畅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也具有自身局限性。

1.规范性不够。国内的大型企业比较重视薪酬管理,有关薪酬管理的制度性文件比较完善,具体操作过程也相对比较规范。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薪酬管理专业人才,其薪酬管理仍然处于“经验管理”、“主观管理”阶段,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加上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性建设较弱,即使制定了相关制度,也缺少长期战略性规划及合理有力的实施手段。这就到导致企业在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或对某位员工进行薪酬调整时依据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致使薪酬制度失去权威性,甚至会影响和败坏已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从而导致部分优秀员工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流失。

2.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程度较低。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薪酬与绩效挂钩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台可操作性较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定量的东西较多。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一般是根据岗位性质来确定的,定性的东西比较多,一般只对销售和业务人员的薪酬采取与绩效挂钩的形式。员工的岗位一旦确定,薪酬待遇随之确定,很少与其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挂钩。如此一来,此类绩效工资在员工内心,甚至会变成固有收入的一部分,这就严重失去了绩效工资的原本作用和意义。

3.员工看重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大型企业由于数量和规模都较大,员工活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员工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劳动责任等都不太了解,在比较薪酬待遇时更加重视薪酬的外部公平性。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员工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劳动责任等都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加关注和同事之间的薪酬待遇比较,更看重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就会产生较强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积极性。

4.对人才的激励程度不够。大型企业非常重视引进和激励优秀人才,自身资本实力较强,对优秀人才在薪酬待遇上通常会提出非常优惠的条件,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资金等压力较大,在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薪酬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在薪酬待遇方面对人才的激励程度不够,这也是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以及吸引不到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

三、优化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为走出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误区,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管理层高度重视企业薪酬管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中小型民营企业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就是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最直接手段就是有效的薪酬管理。因此,中小型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薪酬管理,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树立现代薪酬管理理念,尽快从传统的工资管理转变到现代的薪酬管理,即从收入分配制度向人力资源投资理念转变。同时,企业经营者还要全面掌握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政策规定,为设计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体系并确立日常管理策略奠定基础。

2.设置以绩效为主导的薪酬结构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将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设置以绩效为主导的薪酬结构,根据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薪酬收入,薪金与绩效挂钩,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可以实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确定绩效工资数量,以保证薪酬对企业员工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首先合理评估岗位价值,确定出不同岗位绩效工资应占据的比例;然后制定出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的阶梯极差,绩效工资的比例随着岗位级别、岗位责任的增加而增加;两者要建立并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选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实现对员工绩效的综合考评,从而准确地确定绩效工资。只要企业设定了合理的目标,良好的绩效考评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则薪酬与可强化的业绩挂钩,将更具有激励性和公平性。

3.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竞争力的薪酬

大多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在本行业中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的条件差不多,大多数人会选择大型企业去就业,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吸引优秀人才非常重要,而良好的薪酬体系无疑是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通过薪酬实现激励目的的重要基础是公平。薪酬的外部公平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薪资水平确定企业薪资标准;薪酬的内部公平,是指员工对自身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认可。即同种职位、同等绩效薪资相等;不同职位,不同绩效薪资差别合理,坚持认真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对于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就会得到相应的薪酬回报。在薪酬激励中,依据员工的个人表现以及工作的能力,来确定他们的工资,这样使得员工的薪酬具有一定的刚性,能很好地表现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优秀员工,可以考虑让其入股企业,成为股东作为薪酬,这样可以更积极地参与企业管理,更有效地增强员工归属感,同时弱化家族式的封闭经营模式,实现管理规范化、透明化、进而专业化,在各方面及时根据企业的发展作合理的调整,使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总之,中小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吸引、激励并留住员工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就是科学而有效的薪酬管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并借此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达到最佳临界点,最好地实现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目标,最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剑平.薪酬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视觉的耦合分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

第3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关键词】 国际市场 民营企业 创新 抢滩策略;

前言:创新是一种才能,创新是一种突破,创新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当前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概念的创新、制度创新和营销创新。还应当在创新的同时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准备,随时利用好时机,抢滩国际市场,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

一、民营企业的创新现状与思路

受市场竞争和机制体制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最具有创新意愿的群体,但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其创新意愿并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1.1 制约民营企业创新的三大因素

通常而言,当前民营企业创新主要受以下三大因素制约。

首先是资本因素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较差,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大量贷入房地产项目,导致实体经济的资金匮乏。维持基本管理尚且举步维艰,更难有余力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只有像华为、阿里巴巴、吉利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有资本力量投入创新。

第二是技术因素

创新需要技术的推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化竞争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创新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专业视野的引导。但是我国地方上中小型民营企业与高校等专业技术机构之间的创新联系还不够,高校的创新专业力量始终没有被激活。

第三是转化难度

创新成果的转化是获取经济收益的最终目标,当前民营企业在专利技术保护上做的还不够,技术创新容易被复制。此外有很多理念创新和生产创新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化成生产力,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创新转化压力。

1.2 民营企业际化的创新思路

民营企业在当前国际竞争中,首先要突出中国特色这个市场定位为。当前我国经济早已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阶段,产品的单品成本逐渐上升,单纯的依靠代工已经难以支撑我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对此,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时,需要从“中国特色”角度做好文章,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来对中国本土的产品进行有机调整和形式内容的创新,研究国外客户的消费心理,提高国外客户的接受度。另外还要制定好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选定战略目标。根据政策、国际形势、贸易条件等因素来综合制定产品的创新思路。

二、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的抢滩策略

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在抢滩登陆的阶段,更是需要制定严格的计划与营销策略。如果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特色,就会陷入低价竞争的贸易陷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困扰。

2.1 借助创新抢滩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最有力的抢滩方式就是依靠产品的创新进行国际市场的竞争。充分发扬中国民营企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借助产品在特定市场中的创新,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抢滩国际市场的“杀手锏”。以手机企业为例,不少中国手机企业已经瞄准并进军非洲市场,非洲国家对技术的需求一般而言落后世界一到两年时间,因此中国的产品在技术方面创新优势会被相应的放大。像手机产品和汽车产品,只要保证相应的产品创新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质量保障,凭借中非贸易的持续升温优势,一定会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2.2 利用资本抢滩

当前我国不少大型民营企业在资本领域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的角逐,并且凭借资本红利获取了相当的收益。对此,如果民营企业向参与更多的市场竞争,就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资本布局方式。比如参加国际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周边布局,签署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约定,共建贸易市场等。通过资本的力量带动贸易市场的繁荣,打开企业在贸易目标地的知名度,在无形中提升广告效应,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像近年来逐渐建设的乌干达贸易园、秘鲁矿业园等,都是中国企业投资国际市场后建立的企业生产、贸易园区。

2.3 依靠政策抢滩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企业的国际化,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巩固外交成果的基础上也签署了大量的贸易协定。比如近年来逐渐成型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都成为开发亚洲市场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民营企业可以依靠相关政策,带动沿线贸易活动的开展。再有就是借助国家的其他政策来提升海外市场抢滩的竞争优势,积极开展和拓展海外市场,最终获取目标市场的相应份额。比如可以借助政策形成海外市场开拓的产业联盟,利用大公司的海外销售网点,组团投标大型业务等。

2.4 利用服务抢滩

一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在服务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海外劳务派遣企业为例,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对于服务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培训并不到位,导致国内工人、产品到国外后难以适应当地的文化状况,产生文化冲突。但是中国工人本身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之苦耐劳精神,一旦经历完整的体系化培训和专业培训,就会在服务业中获取成功。同时,服务类产品还需要建立品牌意识,打响抢滩国际市场的品牌“争夺战”,提高品牌附加值,增加企业和服务的收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的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是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国内市场濒临饱和。对此,民营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继续参与竞争外,也应当转换竞争思路,转移战略布局,提升海外市场的开发,取长补短。借助国际市场的新标准来带动企业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与创新,最终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丽芳,“一带一路”战略下会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6):63-69.

第4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financing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article from its environmen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wo aspects has analyz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ance the difficult cause of formation.

Keywords: privat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mation reasons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关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探究其形成原因,具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与困境

1.融资渠道受限。首先,现行融资体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格局,但在现行的融资体系下,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很少得到国有银行的青睐。其次,缺乏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虽然国家鼓励在地方上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缺乏针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国家对民营金融市场准入实行较苛刻的限制措施,如最低资本金要求、严格的审批程序等制约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可以利用所有权优势把风险转嫁给国家而赢得广大存款人的信赖,而民营金融机构只能靠创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来争取客户,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都比较艰难。再次,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改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规模偏小、在生产批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新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聚度不够。这些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需要流动资金,扩大市场规模,有的需要固定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有的需要研发资金,增加新产品,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但目前银行经营理念、机构设置、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都是沿用原来对国有大企业的服务方式,不能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2.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信用等级要求高。首先,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般具有“金额少、频度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对流动资金需求急、频、快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因难以快速获得贷款而延误商机。据了解,镇江的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比较烦琐,耗时较长,造成民营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还有的民营企业为争取一笔贷款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因此而耽误了商机。其次,信用等级要求高。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企业贷款要求要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很不实际。目前,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评级的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镇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小、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信用评级一般不高。同时,银行信用评级不分企业类型,对大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标准。这种用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套用民营企业,必然是能够达到可以贷款信用等级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复杂的信贷审批手续和较高的信用等级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

3.非正式渠道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的非正式金融渠道开始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一方面在短期之内解决了民营企业急需资金的现实问题,为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可能赢得了商机;另一方面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债务风险加大。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国家规定的银行利率,且有持续走高之势,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且民间借贷中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可能导致投资难以收回,债务难以按期偿还。近年来由于借高利贷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频发,给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带来负面效应。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前,镇江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表面看起来良好,实际并非如此。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逃税漏税,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不正当竞争。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对等、不平等,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一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从全国情况看,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己达60%,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显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对等。二是国家在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例如,国有企业改制中许多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剥离、核销、挂账、停息等办法处置,个体私营企业却根本不可能享受同等待遇。一般个体私营企业也无法享受开发区企业、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政策优惠,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许多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镇江的民营企业由于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一是镇江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2010年镇江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集中了90%的个体工商户;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则集中了79.3%的私营企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私营个体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户数占全部私营个体的比重分别仅为4.4%、0.6%、0.4%和0.1%。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近年来,虽然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因人才、技术、资金等的缺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从镇江市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看,民营企业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为48.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4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的一个原因。

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缺少,民营企业难以成功获得融资。许多民营企业先天缺少抵押品和贷款担保能力,其自身的信用资源十分缺乏,信用担保制度的出现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在民营企业融资难和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较大条件下的一种融资制度创新。然而,在镇江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并不多,即使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其运行中格外谨慎,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为民企成功提供担保服务的概率也低。目前信用担保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现行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一是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中央银行己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二是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服务对象90%是国有企业,以扶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开市后问题还很多,各方面褒贬不一。再加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债券发行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券的规模及其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很小。在中国发行基本由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这是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直接融资的重要原因。

第5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已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民营企业已占我国商贸流通经营单位总数的93%,在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生产、扩大消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0〕120号)精神,进一步发挥好民间投资在我国商贸流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领域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

1.鼓励和引导工业消费品流通领域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区域性仓储和配送中心,为工业消费品短途统一配送提供支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乡便利店以及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厂家直销中心(奥特莱斯)、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实现健康发展。支持民营流通企业与拥有品牌优势的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努力发展成为工业消费品总商、总经销商。

2.鼓励和引导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支持民营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功能,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集原料采购、流通加工、物流配送、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于一体的集成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宗生产资料现代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促进生产资料流通集聚发展。

3.鼓励和引导农产品流通领域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2011〕59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农产品流通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支持大型民营农产品流通企业向生产领域和零售环节延伸经营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

4.鼓励和引导餐饮住宿行业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各地早餐工程建设,开展厨房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实惠的早餐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发展经济型酒店,创建绿色饭店,全面提升餐饮、住宿卫生安全水平。鼓励民营餐饮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战略重组,推进集约化生产,加快集团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5.鼓励和引导其他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领域民间投资又好又快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和经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店、大众浴池、生活服务网络平台等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服务设施。支持会计、审计、广告、法律、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商务服务领域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支持经营规范、运作良好的民营生活服务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跨区域连锁经营。

二、继续发挥好民间资本在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1.鼓励民间资本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商贸流通领域发展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生产资料流通等领域拓展。对具有发展潜力和经营特色的民营企业发展特许体系,提供管理咨询、信息化改造、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发掘一批经营模式成熟、市场接受度高、扩展能力强的优秀特许经营品牌,支持其开展品牌建设和加盟宣传。

2.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商贸物流。鼓励民营企业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引导民间资本加强冷链物流、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民营资本在大中城市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发展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共同配送、鲜活农产品低温配送,支持民营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开展托盘及集装单元系统建设、运营,提高物流配送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组织化水平。

3.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流通企业采用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革等合作方式,发展或转型成为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和带动性强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改造,推进其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综合服务发展。支持民营百货、超市企业依托现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

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特种行业

1.支持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国内成品油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原油与成品油储运及零售网络建设,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成品油分销市场。鼓励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型民营油企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独立石油公司或技术服务型石油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支持民营油企采取多种形式获得稳定的油源、技术和管理服务。

2.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典当业务。加快典当业立法步伐,研究制订相关标准,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典当业务。促进民营典当企业规范化、品牌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典当企业做大做强,开展品牌建设,发展连锁经营。推动建立典当企业之间、典当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等其他社会融资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支持民营典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典当业务发展的支持政策,争取获得与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同等待遇。

第6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关键词:油;民营;市场现状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民营油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1日

一、前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汽车产业增长迅速,给油等相关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油市场消费量经历了十余年的高增长,多年高于世界油消费平均速度,这也为中国民营油企业造就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2011年,中国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也迎来了时局变化,油产量与上年同期对比,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油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于2011年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

2012年,面对金融危机,国家内需政策倾斜城市基础建设,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业、运输业、电子业等相关产业的大量需求,为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依然拥有全球最火热的汽车市场。可见,我国油行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2003~2012年我国油消费量情况,如图1所示。(图1)

在我国市场中,民营油企业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市场角色。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小民营油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民营油企业的特点

(一)生产与营销

1、生产。民营油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调和型企业,原料依靠外购,技术力量薄弱。从这方面看,民营油企业无法与大型国有油企业、外资大鳄竞争。但是,国有、外资油生产企业虽然实力强大,但多年来生产经营以用量较大的常规油产品为主,如车用油和常规工业用油。民营油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比不上国有企业,但生产及经营方式灵活多变,除了生产常规产品意外,能够生产国有企业所缺少的低需求产品。

2、营销。中小民营油企业销售灵活、环节短、工作效率高。相比之下,大公司产品往往要通过多级分销才能到达用户手中,营销管理难度大,信息回馈迟缓,经营不够灵活。中小油厂很容易在某些地域或某些小品种和特殊品种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大多地方中小油生产企业对本地周边市场较熟悉,与用户的关系好经营灵活,易于直销。中小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大型油企业没有涉及的市场,回避与大型企业的正面冲突,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油品,为细分市场服务,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也能赢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优势与劣势。民营油企业多为地方性或者家族性的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运营灵活,从油行业门槛进入、生产运营、行业退出等方面与国字号、外企不同,优劣势主要表现为:

1、优势

(1)走高端之路,以生产高新产品为主。

(2)生产非常规油品,避免了与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

(3)走低端之路,生产低档产品,甚至是淘汰了的产品,满足一些低档油用户的要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

(4)大部分企业以生产车用油或常规工业油为主,但以低价位及灵活销售手段与国企竞争。

2、劣势

(1)资金力量远远赶不上国有油企业和国外油企业。

(2)大部分油油品技术含量低。

(3)销售手段灵活是民营,能够适应市场需要,但盲目无序竞争,特别是竞争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都会扰乱市场,不但使自己的形象受损,也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

三、民营油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一)机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对油的要求,从档次、品种到包装,都远远多于欧美。在油生产上,大公司往往在产品品种上追随欧美的先进性,而中小油厂在提供适用产品上有用武之地。中小油厂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备类型、参数和使用工况,推荐其使用适用的油。

十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民营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为油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民营油自然也受益良多。民营油企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针对大型油企业没有涉及的市场,回避与大型企业的正面冲突,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油品,为细分市场服务,也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同时能赢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其产业链延伸后形成规模的“汽车后市场”,汽车装饰、汽车保养等各种品牌的出现,使得汽车产业链日益完善。基于中国目前的整体汽车产业链来看,“汽车后市场”是一块还没有被切割成格局的蛋糕,也是民营油企业聚集地。

大多地方民营油生产企业对本地周边市场较熟悉,与用户的关系好,销售环节短,工作效率高,经营灵活,易于直销。中小油厂有可能在某些地域或某些小品种和特殊品种上做出自己的特色。

(二)挑战。经过十多年快速的增长,中国油行业即将步入分水岭,进入调整期。需求增速下滑甚至萎缩,将有越来越多的民营油企业减产或者停产。同时,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基础油价格高位运行,油生产进入了高成本时代。由于油品采购渠道的政策限制,高价基础油最终导致产品价格高,市场无法消化,被迫退出。

中国油市场三大格局态势逐步清晰,国际品牌与国内强势品牌形成高压之势,数千家民营油企业在忙于生产这一个兼具工业品与消费品特性的商品同时,大多数者感到举步维艰。民营企业处在国际油厂商和“国家队”夹缝中生存,依靠价格战求生。但是,随着油市场高端化带动的产业升级,价格战的作用被减弱,特别是国家环保标准的强制实施,将导致一大批民营企业出局,这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生存的压力。

石化相关产业的调整以及相关法规出台等影响,油行业淘汰洗牌已成必然,靠低端产品价格战来争夺市场的方法显然已不适用。

四、我国民营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原料。在中国现有体制之下,油行业和大多数政府管制行业一样,产业的最下游零售终端已经高度市场化,而在产业的中游大大小小的调和厂,是国企和民企并存;但到了产业的最上游油的原料基础油,则被国有大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原料(基础油)问题是制约民营油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民营企业解决不了资源问题,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这种生存环境使得民营油企业发展分外艰辛。曾经在油市场叱咤风云的统一油下嫁壳牌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在高油价下,基础油价格居高不下,调油利润低下,民营企业减产、停产现象时有发生;多数经销商以及下游工厂油备货也相当谨慎,以防止价格猛涨后出现暴跌迹象,基础油价格的不确定也影响到民营油企业正常生产销售。

(二)资金。“民营企业永远缺的就是钱”这句话反映出了大多数民营制造业公司的经营现状。对于很多民油企业来说,资本的需求在市场经济过冬的考验中,已经不仅仅是发展的需求,更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同时,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传播成本等不断上涨,这对于几千家民营油企业来说也是实际存在的大问题。

(三)品牌。很多民营油企业都存在困惑:为什么产品销量不错,企业却没有多少利润?为什么企业在经历一轮规模扩张后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问题的根源在于品牌,而品牌的形成是由其核心竞争力搭建的,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民营企业走出困局的唯一途径。

如果从提振中国本土油产业来看,品牌建设显得更为迫切,但不容回避的是,作为代表油品牌形象的高端车用油市场是中国油品牌的弱项,民营油叫得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还需要民营油企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技术。油兼具工业品和消费品的特征,所服务的客户既有大众化的市场需求,也有专项的单一性和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技术与各行各业同音共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大多民营油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研究团队,主要业务以调和为主。那些生产低档油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将无立足之地,而少数起点高、规模大的企业将在高档油市场上参与竞争,以求发展,优胜劣汰对民营油企业将更加明显。

五、我国民营油企业发展对策

(一)创新技术,走订制化道路。市场永远对有心者、进取者、真正的市场竞争者留有机会。中国民营油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了自身经营的革新、战略的调整、差异化的尝试,民营油企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机械需要如同病人需要药品一样重要,每台机械的要求均不一样。传统的油供应商扮演的是药店售货员的角色,民营油企业应逐渐实现售货员向医生的转变,不仅提供药品,更通过专业技术对症下药,为客户全面解决在机械、金属加工、防锈保护、清洗处理等。

以创新技术为依托,结合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客户的应用要求研发更为实用、有效的产品,亦可量身定做,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订制化产品配合贴身服务,以此建立民营油差异化优势。

(二)与国企合作,共同发展。油种类繁多,生产和销售领域广阔,为众多的油生产企业提供了商机。民营油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优势,与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密切配合,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

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比如,民营企业可以作为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试验基地、可以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支生产机构、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异地油品生产及分装基地、可作为仓储配送基地、可以作为问题油品的处理基地等等,通过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三)深耕细作,做强细分市场。为了应对国企军团和外资品牌的竞争,本土油中小品牌也在寻求积极的改变,呈现出深耕细分市场的发展思路。除了在不同的路况开发不同的产品外,中小品牌也可以考虑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做细油的具体品类,将核心力量用于细分市场的深耕细作上,定能营造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防冻液里面蓝星能脱颖而出,制动液里面莱克能迅速崛起,脂市场津脂一骑绝尘等等,大量的成功案例表明,三四个亿,甚至几千万的一个小行业,对中小油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全心投入的细分市场。

(四)做大品牌,提高认知度。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价值很大的无形资产,创立名牌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打造名牌产品是一个艰巨、长期持续的过程,能促使油企业创造有形的利益,是企业竞争优势根本体现,品牌建设贯穿于民营油企业发展壮大整个过程中。

目前,国内油主要有后市场和OEM市场两种销售方式,其中OEM市场相对比较简单,取得OEM资格的企业可以将油直接卖给汽车生产企业和4S店;后市场完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认可。因此,提高品牌认知度对民营油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越.透视中国油市场未来之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12.19.

第7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民营工业企业;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全球企业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不断推进各企业跟进时代,不断研究本行业的运行情况,形成系统、有效的理论体系,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供应链总体优化为标准,与时俱进,提高本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我国民营工业企业正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深入的阶段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率、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这一进步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不易的。从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推动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化本企业的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二、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本企业的运行效率,在成本控制、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民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迅速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MRP开始,到MRP2,到ERP,再到ERP2即现在的协同商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不断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成本控制、BOM的建立等,到本企业的人、财、物的综合利用,再到内部集成与外部集成,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伴随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的大潮,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也在大力发展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与国际接轨,从本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投资大量资金进行软件开发与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2.民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实问题

可是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在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民营工业企业也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期。产业转型、企业管理结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转变。由于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较为乏力,且缺乏大量的资金,加上大型集团企业的压制,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虽势在必行,但是问题诸多。

如,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制度管理不够重视,企业的制度系统不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基础业务流程系统常常产生矛盾;资金不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系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

三、民营工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1.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差异

我国民营工业企业涉及领域甚广,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济业务,不同的基础工作需要不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处理。

在MRP、MRP2、ERP以及ERP2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正是从工业企业的产、供、销开始的。但由于我国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区别大,差异较为明显,没有一个较为统一、普遍、易实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供民营企业使用。加上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无法长时间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投资,延缓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2.规模小、信息化成本高

除了一些发展较好的大型民企外,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加上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排挤,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占领,民营工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在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供给侧改革等改革措施的践行下,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规模效益上仍未达到较理想水平,进行信息化研究的成本也过高,民营工业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与充分的时间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缺乏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可是当下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内的信息化高素质人才较少,延缓、阻碍了民营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脚步。

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人才,要对管理、财务以及计算机等领域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对国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状况有较为明确、全面的了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才的带领下,民营工业企业可摆脱原有的结构落后,体制僵化,以及对市场反应不足等泥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专业人才本身较少,加上许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对人才的吸收,民营工业企业所需要招纳的人才数量与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的供给量不平衡,导致民营工业企业缺乏大量人才的注入。同时,许多民营工业企业由于资金限制,也无法维持专业人才在本企业持续进行工作。

4.专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不足

民营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工业项目的产供销等,许多民营工业企业在大力开拓业务的同时,却没有及时促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更新,从而使得本企业内缺乏与时俱进、跟进市场的信息系统,不利于企业时刻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状况,也使得企业无法与外部进行充分的经济联系。

我国当下还存在许多民营工业企业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模式下经营,ERP,乃至ERP2系统的应用少,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效率的积极带动作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由于我国民营工业企业在以往的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中,对信息化系统重视不足,搁置了专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从而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第8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一、财务预警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陆续开始对企业财务预警问题进行研究,Fitzpatrick(1932)建立单变量模型开创了财务预警研究的先河,他以19个企业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

此后爱德华・奥尔曼(Altmna,1968)、迪肯(Deakin,1972)等建立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Altman(1968)提出了Z分数模型;

Tam(1991)利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

这些模型的建立为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提高企业财务预警的精确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 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对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危机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周首华等(1996)借鉴Altman研究,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提出了F分数模型;

孟雪梅、贾春华(2001)提出了中小企业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杜兰英、余道先(2005)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刘青、王春瑞(2006)着重于利用AHP-模糊综合方法建立中小企业风险预誓模型;

王敏(2006)结合中小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王爱华、颜彦(2007)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预警措施;

杨娟(2007)提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

国内外对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预警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对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国内外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还存在财务预警模型缺乏理论支持,预警模型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因数,预警模型样本选择干扰因数过多,过多依靠财务报表数据和数理模型等缺点。

二、温州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温州有2%的民营企业倒闭,加上由于财务危机而陷入停产的民营企业占当地民营企业总数的10%。这些企业的破产和停产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温州民营企业在财务预警方面存在种种缺陷。温州民营企业存在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识别不足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以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为导向,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按成本效益法则建立最佳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在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和分配资金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而在温州现有的民营企业大都缺乏对风险的预判、识别、预警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明显不强的问题。

(二)缺乏财务预警制度 民营企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它属于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但也容易出现企业的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和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而财务预警制度作为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领导者主观愿望的影响更大。

(三)财务预警方法陈旧 现阶段财务预警方法的运用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从财务风险演变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包括潜伏期、表现期、恶化期、发作期,每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征兆。而定量分析法主要是各种模型的运用,主要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辨别法以及其他模型。在温州民营企业中无论对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方法的实证运用都比较少,即使有也是在运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简单分析、比较,深入完整的论证不多。

(四)财务预警措施的时效性不强 企业的财务情况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变动而不断的变动,这要求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随着这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温州民营企业中,有些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危机,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的缺乏,往往导致财务预警体系在使用和维护中得不到有效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使得财务预警的信息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现时的状况,从而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不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财务预警方法单一 通过对温州的民营企业研究发现,目前温州民营企业用得最多的是单因数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警。而在现实生活中,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需要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且还应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情况做出预测,结合非财务指标,使其财务预警方法更加丰富,从而更加全面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态。

三、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构建

目前,实践中常见的财务预警模型分析方法有五种: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模型,Z分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BP模型。其中BP模型的优点是具有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企业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成为可能。因此,借鉴BP模型建立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制度。

(一)民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原则具体如下:

一是可预见原则。可预见原则是财务预警系统的重点,即选择的指标变化该超前于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财务预警系统所选定的指标必须能够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状变动及其发展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出能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稳定发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构建简便,易于操作和实施的方法和方式,以适应民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各层次人员对本企业的自身管理和控制需要。

三是成本效益原则。民营企业的规模小,人力资源有限,业务活动相对简单,因而构建财务预警框架,应该根据其本身的业务和资源状况采取量体裁衣的态度,要简便,实用而且有效,达到成本与效益相适应的总体要求。

四是灵敏性原则。民营企业的管控方法要和企业运营过程相适应,把财务危机预警管控框架嵌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进行动态的监控和有效管控。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择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财务结构四个方面来确定民营企业的预警体系范围。其中企业的偿债能力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指标;盈利能力选取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为指标;资产营运能力选取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为指标。财务结构主要选取权益比率为指标。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临界值确认方法 具体如下:

一是预警指标的类型。根据预警指标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指标数值(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

二是预警指标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的确定。一般情况下选取该行业的平均值为极大型变量的满意值;而稳定型变量的满意值的选取为在该行业平均值之上进行加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加成10%~30%),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则分别选取满意值的一倍和一半。

(四)预警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到预警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理论上有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等。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每个企业的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预警指标的权重。

(五)综合预警系数的计算 根据预警指标的不同类型,计算功效系数的方法也不大一样。功效系数法的计算公式见表1。计算的具体步骤为:

一是收集预警指标某时期的观测数据值。

二是确定每一指标的不容许值和满意值。许多综合评价问题中,理论上没有明确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实际操作时一般有如下的变通处理: 以历史上的最优值来替代; 在评价总体中分别取最优值、最差的若干项的平均来代替(只取一项即取最优值、最差值分别为满意和不允许值,可看作其中一种特殊情况)。 不同对比标准所得到的当项评价值不同,从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客观性。

三是计算每一指标的功效系数。

四是将每一指标的功效系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预警指数K。

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确定了各类警限的区间后,便可根据表2所划分的区间(需要指出的是表2所划的区间并不适用所有企业,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划分预警的区间,比如成长型企业可以的预警区间可以在表2的基础上适当下滑)预报警情。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本文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例,借鉴国内外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上形成的经验,构建了民营企业财务预警动态管控框架体系,为民营企业改进经营决策和纠正错误的经营方向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财务管理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康晓春:《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探讨》,《冶金财会》2006年第1期。

[3]才元:《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与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2期。

[4]张威:《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13期。

[5]李俊秀:《财务风险管理的危机预警系统》,《科技与创业》2007年第1期。

[6]杨智:《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科技播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23期。

第9篇:大型民营企业标准范文

中农良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设立的集育、繁、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种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市场主要定位于大田作物种子。身兼CFO和常务副总的赵恩东表示,已经成立20年的中农良种不断调整战略架构,以期在残酷竞争中经受住剧烈变革,以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洞悉机会

种业企业要想具备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过硬的核心研发产品。赵恩东表示,“这不仅需要公司自身研究,更要走出办公室寻找,当然能否找到还在于是否独具慧眼。”

2011年10月“中良-中单909”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中单90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黄长玲历时10年研制成功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在全国有2亿多亩土地适宜种植。

据悉,“中单909”当初的研制就是为了接替“郑单958”和抗衡国外种子所选育的。中农良种从开始跟踪,到协商,再到最后取得生产经营权,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根据赵恩东的介绍,最初外企业和国企都闻风而至,但是最后大多都保持观望而没有持续跟进,而中农良种却看到了这难得的机遇,全力跟踪。“这是因为‘郑单958’是目前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但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已到了生命的退化期。”

据悉该品种2009年?2010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0.5千克,增产5.1%。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9千克,比“郑单958”增产4.7%。“中单909”比目前我国北方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和“先玉335”表现出高抗倒伏、抗病性好、适合密植、丰产性好等优势。

基于背靠中国农科院的渊源,中农良种在“中单909”的研发期就取得了与农科院合作推广的权利,等到多家大型种业公司听说前来参与时,已经没有机会。“中单909”对于中农良种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公司在早期就已经取得了独家生产经营权。但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农良种还是决定与山西屯玉、山东黎明、华奥物种等四家公司共同操作,稳妥而迅速地推广该品种。目前已经在黄淮海适宜区域进行了布局,“接下来就是扎扎实实的推广。”

夹缝中生存

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中农良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有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套网络渠道,而民营企业需要靠自身的实力加实干,踏踏实实才能存活下来,这就要求民营种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品牌,依靠科研力量提升自我,这个硬性要求如果达不到,则会面临被整合的被动局面。”虽然深谙科研重要性之道,但是中农良种在研发上的投入还是无法与先锋公司、孟山都、先正达等公司相比。“这些大公司的科研投入是巨大的,甚至超过一个国家的投入,他们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延续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我国种业科研由于受历史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发展一直较为滞缓”赵恩东表示目前中农良种的科研团队比较单一,再加上科研投入需要长期持久的特点,因此公司采取了多元的科研思路,积极对接科企合作,看准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升自我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