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1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微课程的概念

信息量大、咨询便捷的大数据时代的到临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而微课程也信息化的时代应运而生。微课程的概念最早诞生与美国,是指用六十秒的时间对某知识加以总结概括,使学生对其的理解更加深刻,或是制作一至三分钟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索相关知识。微课程就是把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清晰的呈现到学习者的面前,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近年来微课程也在我国逐渐兴起,通过进行教学短视频的制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同时对微课程的应用到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二)微课程的特征

微课程同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程应用广泛,对所有教育课程微课程都适用且对教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由于微课程制作的时间短小,对知识的总结有更高的要求,这也说明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微课程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而也是因为微课程具备的这些特性,才能使微课程在进行知识解答的过程中,使知识点的讲解呈网状结构,让学生对重点的感官更为明确。同时微课程还具有趣味性,微课程通过视频表达讲解知识,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完善教学软件,开启情景教育模式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教学PPT的制作方面。PPT具有很强的综合性,PPT可以把繁复的文件资料相整理,同时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可以把初中语文中相对枯燥与也无趣的知识点通过制作变得更加吸引学生兴趣,而教师通过PPT的制作也使语文知识在呈现过程中更加系统化,相应的知识点也明确清晰,同时对复杂的语句和词语教师也可通过对图文对其加以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易于学生接受。对于微课程的使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剪辑相关初中语文的音频、视频,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并且对于微课程的短视频、短音频的剪辑都可以交给学生进行,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同时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起到了巩固作用。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再现语文课文中的某一情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某段情节,对其进行加工,编写成短剧,组织学生进行排演,并在课堂上演出。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时,教??自编自导的情节不能脱离原著情节,同时关于台词、故事应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且在进行情景剧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控也在逐渐加深。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学生不易通过一节课程的教学掌握全部知识点。这是精简凝练、主体突出、通俗易懂的微课程就起到了作用。由于微课程自身的特征,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程对知识进行预习,了解语文课文中的重点并对课文内容具有印象,在教师授课时对其的理解加深,同时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在课堂对老师进行提问,解决自身不懂问题。在课后学生通过微课程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使其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与此同时,学生在利用微课堂进行知识了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堂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同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应用微课程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语文微课程教学课程中,微课程在选择题材过程,因为微课程其精炼简短的内容排版。所以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是选择应是具有代表性且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内容的制作要控制范围、控制时间。其二由于微课程的精致,在制作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控与知识范围的大小,都要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脉络,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知识范围的掌握都更加清晰。最后教师参与微课程的影响淡化,明白微课程的主体是谁,微课程的意义是什么。微课程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成绩。

(四)微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在上课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呆板的教学设定,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微课程的应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使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课程内容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并且微课程的使用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老师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控与理解。最后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2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念好“乐”字诀

在初中毕业复习中,学生在大量的习题中,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乐”字上想办法,下工夫,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因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二、念好“分”字诀

在初中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各种知识看起来比较松散而杂乱,其实,它们也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将各个语文知识点进行了巧妙而合理的安排,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观这些知识点,它们具有个性,也有共性。因此,在初中毕业复习中,首先必须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念好“分”字诀,分好系统。一般而言,初中语文可以分为这几大块:(1)识记背诵类。必须背诵积累的经典诗文、文言文等名篇,包括古代和近代及当代作品。(2)方法类。必须掌握拼音、字词、句子。包括修辞手法、语法应用等。(3)阅读类,着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是初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四是作文。这是初中语文复习的难点。这四类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毕业总复习时,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做到合理有序,高质高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分”字上做足文章。①将识记背诵类作为第一阶段的重头戏。因为背诵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应该把背诵放在首位。按照“先长后短”的原则安排背诵复习周期的长短。②进行字词句的复习。尤其应该复习好修辞与语法。这个部分是后续复习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确保后续复习的顺畅。③进行阅读训练。采用分册、分内容、分段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学,通过精心分类和策划,确保“分”字诀分得恰当而又不失其功效。

三、念好“精”字诀

在九年级,学习时间异常宝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复习的有效性,这是初中毕业班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抓住一个“精”字,念好“精”字诀。所谓的“精”就是指精讲精练。(1)精讲,是指教师应该减少讲解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复习整理、查漏补缺和消化。(2)做好精练。学生在做复习题目时,教师应该善于归类,让学生在做一道题目的同时,能够掌握一类题目,做到触类旁通。例如,在进行修辞手法的专项复习训练时,笔者专门挑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句话“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笔者提问: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天气怎么样?(非常热,学生齐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狗吐舌头、骡马张大鼻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句话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天气十分干热,但是句子却没有一个“热”字。今后我们在判断句子是否采用夸张手法时应该注意什么?这对我们今后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有什么启发?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最后总结出了相关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解答这类题目提供了解题的思路范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运用精讲精练时,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和语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练习不断巩固复习成果。

第3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法;有效性

现代教学对课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且要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目的,而且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将合作学习法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展开论述,希望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一、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合作学习法并不是一个新颖的学习方法,传统教学中就已经存在,然而传统教学中并没有对合作学习法引起重视,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及能力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进入新时期,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合作学习法受到了广泛重视,将合作学习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将合作学习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来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较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都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加以解决。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点。因此,合作学习对初中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点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对初中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法打破了教师机械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状况,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紧跟现代教学发展的步骤,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合作学习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将合作学习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较之于其他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应用,合作学习法显得更加复杂与困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把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

想要将合作学习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首先能够从理论上对合作学习法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当然,教师H仅从理论上掌握该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有效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开展。

(二)科学分组

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能否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想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小组成员的人数,小组成员的人数既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少,人数一般应该控制在5个左右。当然,在确定好了小组成员数量的基础上,就需要对小组成员的语文成绩进行合理配置,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将拥有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中,能够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三、如何将合作学习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合作学习法如此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入合作教学法。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很好地将合作学习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呢?本人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话题

教师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选择的合作学习话题紧密相关。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话题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有讨论价值与意义的题目,教师才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选择学生合作学习话题的能力,为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引。

(二)合理监督

较之于其他学习方法,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个人的见解,与其他学生自由的进行交流。但是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监督,一旦学生出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制止。

(三)注意合作学习的频率

第4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探究法误区

一直以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在我国实施教学改革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法最新是由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并阐述了此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式。说明比较是所有思维以及理解的基础,人们可以经过各种各样的比较来理解世界和了解世界。可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探究法的过程中进入了误区。假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能够依照计划使初中生应用探究法进行学习和思考,把课堂上学习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总结规律,使学生在一定时间的训练和适应之后,可以积极的、举一反三地学习。那么,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授课和初中生的学习都是好的,也是高效的,学生在互动和沟通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是假如过于深入应用探究法,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放得过深,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就很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师对这一方法理解得并不到位,甚至错误地理解了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本意,把教学都推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担负全部的课堂学习任务,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模式,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对其实施引导,使初中生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初中语文课文的知识。甚至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又开始实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整节课教师是表演的主角,不去留意学生是否听明白和理解到位。甚至有时初中语文教师对探究法直接粗暴的加以否认,认为其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二)设计探究题误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深受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运用范围也特别广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探究题,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逐步提高,并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设计探究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其意义十分巨大。可是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题的时候进入了误区,主要表现为极端性,比如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设计的探究题特别深奥,初中生难以理解,不符合探究题的设计初衷,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不能达到原先的教学目标,不能够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又比如初中语文教师设计的探究题过于简单,对于当前的初中生来说思维深度不够,没有思考性,初中生直接就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探究题的意义没有表现出来,探究题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城乡出两张皮的现象。又比如探究题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其层次性,这就让初中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逐层提高。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当初中语文教师设计的探究题不合适的时候,探究活动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本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启发功能不能体现出来。

二、改善初中语文探究法教学的对策

(一)探究法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

在进行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探究的形式是怎样表达和呈现,其探究模式始终就是一个教育教学方法,不要将其简单地当成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将其看作为一种观念或者是指导思想。在实施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理论出发,深入研究其理论构成和理论含义,之后再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中去,这样才能成功地运用探究式来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传统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对比,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掌握其本质。要注意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正确引导,关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成果和效果,而不是对学生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对学生不管不顾,把所有问题抛给学生,这不仅不科学也是不可取。

(二)开展探究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教学

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探究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问题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探究题能够满足初中语文日常教学需求,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探究题的时候必须考虑探究题的三大特点。下面对这三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具有全面性,要求初中语文探究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二,具有循序渐进性,初中语文探究题的难度要是渐进式的,题和题之间不能有太大的跳跃,使出示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思维、逐渐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作用。第三,具有思维的启发性,初中语文探究题要求其不能是课本内容的再现,而是能够起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题目。

(三)探究活动结束后要归纳、总结

第5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1.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两种错误倾向

1.1过分弱化

受原有教学大纲和旧课标的影响,“不考即不教,不教即不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对于语法知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做法是直接忽略,或者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仅仅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具体应用时学生往往一头雾水,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与此,对其高中以后的语文学习影响颇大。

1.2过分强化

在教学中,也有少数教师不遵从教学规律,不深研新课程标准,不顾学生学情,随心所欲的教书,自顾自地把系统的语法知识一股脑拼命塞给学生,有时课上讲不完的课后还安排时间给学生补充,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甚至一些老师把本应高中才掌握的语法知识也进行讲解强调,这种超出课标、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减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初中语文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2.1了解语法知识,掌握考试要点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对于学生掌握语法能力的考查,考查力度从未减弱过,几乎逢考必有语法知识出现,且语法考点无外乎落实到语言文字运用及阅读题当中,考查词的用法、短语搭配、关联词是否使用准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扩展和压缩语段、仿写、修改病句等,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融入到具体的语段和情境中,因此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在平时注重积累语法知识,各类考点即使出现的形式不同,但终极考点都基本相同。新课程标准附录中罗列了初中生要掌握的12种词的分类、5种短语结构、6种单句成分、7种复句类型、8种常见修辞格,学生据此可掌握语法修辞方面的考试要点及难度,平时对此类问题可额外关注,从而从容应对各类考试。

例如:陕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五小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球答题。(3分)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②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磨砺出。”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为第③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这道题就融考察学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及短语的搭配于一体,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很难得出准确答案的。

2.2学习语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构成。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且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现代文,还是学习文言文,都离不开一定的语法知识,只有掌握语法规则,形成一定语法思维习惯,才能形成语感,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3学习语法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法则,它就必须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语法的本质作用在于使语言中的词语条理化、规律化,只有条理化、规律化,才能把所想的的东西表达出来,正确地反映逻辑思维。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由最初的词与词组成短语,又由句子到段落,再到完整篇幅,都需要学生不断地训练有条理、规律化的清晰表达,从而达到交流思想,使语言成为人类交际的工具。

2.4学习语法知识,提高学习外语能力

学习外语,语法知识也是必须要接触到的,汉语与外语在语法方面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学习汉语语法其实对学习外语也是一种帮助,外语同样讲究句子语序、成分、结构,我们很快发现一些中外语句式结构的异同。

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如何适度渗透

3.1随文学习,打好基础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不系统学习语法,那么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连主人自己也什么都找不到”,此话不无道理,教师在讲授汉语语法时,虽然不强调花时间做专题全面系统讲解,但应结合教材随文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语法现象做总结归纳,把学生的知识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大部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后面都附有相关语法知识,如八年级上册附录有汉语词类(虚词)表,八年级下册附录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目录等,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这些现成的资源,积累语法知识点,让学生理解概念,弄懂用法,形成知识链条,为学生学习应用打下扎实基础。

3.2实例分析,掌握规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法知识中这样提到“本标准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点拨和指导,指导的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这就说明语法知识点不适单独拿出来“操练”,而是教师要随文点拨,把知识点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中,结合具体实例,抓住典型问题进行剖析,总结规律,让学生学“法”用“法”,牢记于心,甚至举一反三。

3.3总结归纳,形成专题

第6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P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方式;要点

一、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概述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笔者认为应该涵盖三个方面,首先,应该准备一些合适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其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勾起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对之后自主学习的开展与效率有不小的帮助。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准备好一些与教学目标相符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其设计尽量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方式铺展开。再次,准备好课后需要拓展学生视野的小问题或者小任务,确保问题或者任务的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性,并且与当天所学尽量契合。

(二)课时引导

首先,做好良好的课程导入,利用课前准备的问题或者一些生活中或者历史上的小故事来做课程导入也是不错的。良好的课程导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个步骤做好铺垫。另外,课程导入的过程中一定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习惯。

其次,做好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无论是在自主学习的环节或者是在分析讨论的环节,老师都应该营造一种自由、平和、平等以及趣味性强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氛围则需要教师懂得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借学生的口来进行教学,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提问空间,多进行鼓励与引导,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再次,做好团队合作的规划。在初中语文自主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指的是将个人独立思考得出的问题或者结论拿出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得学生们能够相互启发,并且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将一些个人的或者比较浅显的问题消化掉,节省了大量了课堂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谈论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此外,除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意外,老师也需要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适当的表示鼓励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横向或者纵向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最后,做好总结升华。在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中,得到很多零散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很有亮点的提问和想法,老师需要将知识点以及学生提出的亮点有机的串联起来,将课程形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老师也要进行评价,对其思考模式和探索技巧提出一些建议。在总结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升华,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

(三)课后拓展

初中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思维方法都可以进行一些实际运用。老师可以在课后提一个典故,半句诗词,一些课前准备的拓展性的问题等,留个悬念给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有机会多组织一些如情景剧,诗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拓展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些在生活中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习惯,既是拓展了视野,也是培养了能力。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点

(一)生本思想,激活主体意识

虽然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自主课堂教学中,区别于以前的概念,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来承担教学活动的主动者,老师做好引导和启发等作用。不同于过往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过去再怎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一旦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就难以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其次,鼓励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做到师生平等,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要加以鼓励,能够抓住学生思想中的亮点,让学生在教学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要重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去探究和思考,在寻求答案产生疑惑之后也能自主的去分析和提问,跟小组讨论或者向老师提问。区别于以往的是,这种提问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的全部动力都源于学生自己。

(二)注重引导,培养综合能力

由于师生角色的转变,语文老师一下子从知识的教授者以及课堂的控制者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所以更需要重视这个引导的过程。引导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引导,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大方向,漫无目的的讨论反而降低课堂效率。其次是,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高效并且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再次,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其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过多的干预,应该通过提问或者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教导学习和思考方法,却不直接灌输其知识点。

(三)整合资源,打造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而言也应该与时俱进。整合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多种资源,无疑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高效。比如,利用微信或QQ等软件建立一些讨论群,让学生课后还能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并且可以在上面直接提问,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更加自由平等的学习平台。除了老师主导构建的学习平台,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搭建一些合适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多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让语文课堂学习真正与时代接轨。

(四)新旧结合,深度挖掘教材

很多老师由于引入了新的自主教学方法,将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完全的摒弃。其实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有很多精华的,比如提问的技巧,切入的技巧等,我们应该将新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的整合起来。整合的方法的核心就是依托于教材的开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并且结合当下的一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热点来进行教学工作,无疑会使得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和生动。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2-02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汉语语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1 文言文教学压力重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通俗易懂,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是第一次才接触到文言文课文,很多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仅提不起兴趣,而且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学习进度毫无进展举步维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当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现行文言文教育模式的缺失点,从教学源头出发,才能改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从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领悟文言文的魅力。

1.1文言文教学过于格式化,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授课模式过于单一、格式化,教师通常在授课前会叮嘱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使其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标注读音,了解文中注释的字词大意,以及文章的大致结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句句落实”词意句意,把握文章大意。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词句的工具,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对古文的理解也只能局限理解词句,应付考试的表面阶段,对于文言文中包含的人生思想、历史借鉴则完全没有领悟。传统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片面以为文言学习无用

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不同于口语白话文随着时展而存在诸多变迁,学习文言,不仅要学汉字,克服枯燥、困惑的情绪,而且还要学书面的人造古汉语,所以学习困难。比如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杨意不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得意”省略为“杨意”,“钟子期”省略为“钟期”,还引用了司马相如和伯牙鼓琴两个典故。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甚至感到学习文言文无用。但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其传承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确立的思想是引导学生理解古今汉语的关联性,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1.3文言文词汇积累贫乏,学生认知范围狭窄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阶段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智力发育趋于成熟。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对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不甚了解,深入学习的思想没有形成,平时上课也是以记笔记为主,几乎没有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正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言文教学的长效发展。

2 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整理归纳常见字词的词义和用法。比较区分而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零散的知识点化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其本质依然是语言。凡是语言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在阅读和理解时讲究正确断句,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范读为主,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领悟文言文魅力。文言文阅读的方式有很多:默读、吟读、齐读等。

2.2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文言文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予渔是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适用。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教。”即强调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文言文的阻碍,教会其正确领悟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教学目的。翻译文言文时,可以创设语境,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结合进行教学。

2.3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文言文中涉及诸多虚词,而且在不同语义下用法差异很大,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感悟不同虚词“之、而、以、为”的用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和理解记忆。

3 展现闻言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新课程标准自2003年实行以来,受到了各级学校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性质和奠基作用,决定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地位的重要性。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饶春荣.浅议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134.

[2]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2(5),9(5):111.

[3]黄玉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1:182.

[4]马建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10.

第8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简单的六个字却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字、词、句、修辞、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作者信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语文基础知识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侧重记忆,需要反复背诵,有的重在练习,文章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有的则需要不断地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不同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1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例如,汉字、词语等,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进行作文写作,可见,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将会影响到其他学习项目的学习质量;②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语文知识,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也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2.1趣味策略,培养学习兴趣

从年龄特点分析,初中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有悬念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趣味性为切入点,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提前搜集各个旅游胜地冬天的美景,如哈尔滨的冰雕、冰灯、树挂、滑雪等图片,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说出图片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看冰雕或者滑雪的经历。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哪里冬天的景色,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哈尔滨”。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哈尔滨的冬天是这样的美丽有趣,那么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兴趣也被点燃,于是十分积极地投入对这篇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兴趣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激趣法外,还有比赛、表演、情景剧等形式,都可拿来用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以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三五随机分组,让学生在组内挑写、默写生字词,然后选派代表参与班级生字词的比赛,最终的获胜者可以免值日一次。以实际事物作为奖励,很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背写生字词,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成语接龙、比赛等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式,都可以用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2.2评价策略,树立学习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M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在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加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有着一定的艰涩性,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不稳定期,对一些艰涩的知识往往没有学习的耐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语文基础知识本事产生兴趣。

2.3引导策略,夯实知识基础

受传统教学形式的长期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圈点知识点,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实现牢固记忆的目的。这种强化背诵的方式过于死板,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让其对语文基础知识点做到充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更易于背诵。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一文时,当学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叙述意思,学生也可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学习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这段话的详细意思,而且还对句子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这样再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引导性教学法,不仅扎实践行了新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并且让学生学会了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更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3 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项目,也是教师开展其他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高度的重视,以全面的提高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净磊.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知识教学误区及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第9篇: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其重要要求,我们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教学主角的教学现象,要让学生回到课堂的舞台上面来,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主要由老师讲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不能够主动自主地去学习语文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等消极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当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风趣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挖掘自身潜能。在课下,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去预习下节课所要学习的课文,并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旨等。同时可以尝试让一部分同学们在课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让讲课的同学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又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好胜心,就会激发其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讲解,并找同学谈一谈对人物晏子的个人看法等。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轻易地给与否定,应认真为其分析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及误区,这样才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等因素,导致其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我们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固然是对的,但这却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教给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技巧及其方法,并给学生指出在课外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习惯养成的初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及督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督促学生们的预习过程。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并要求学生读后写出所读书籍的读后感,并进行检查。例如,课下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小石潭记》,并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并且能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只要教师能够按照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我相信一定可以让学生们养成一个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让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较繁琐,且常存在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所以教师的课下辅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经过一节语文知识的学习后,学生们一般会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较清晰,对不懂的知识点也比较有好奇心。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辅导,那么对于学生们所学语文知识的牢固掌握将有很大的帮助,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经过这些有效及时的辅导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四、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的语文功底较好,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功底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再采取“一概而论”的教学模式,而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按照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差异性教学,这样就会让每一个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都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在布置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能力的高低布置难度不同、数量不同,布置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后作业。当然,分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布置作业上,还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希望广大语文教学的的同仁能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使分层教学真正对学生们的学习、我们教师的教学起到减负高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