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

第1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本文以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企业信息门户为例,说明企业信息门户在矿区系统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加快建设企业信息门户的重要性,为企业搭建“统一管理信息资源,统一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管理、业务集成以及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提供科学的借鉴。

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主要为长庆油田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等11个驻矿单位近20万矿区居民,提供物业与公用事业、社会公益性事业、离退休管理和医疗卫生等服务。作为油田三大业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做优做好矿区服务业务,全面推进油田矿区服务业务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西部大庆”提供坚强保障和优质服务,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构建一个统一集成、先进实用的信息门户平台,对塑造、宣传矿区企业形象,全面提升矿区服务系统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企业信息门户系统建成后,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机关各部门和矿区所属各单位管理者和员工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对提升矿区服务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一、矿区服务系统加快推进信息门户建设工作的必然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一个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反映了企业领导的思维开放程度。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十一五”、“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要求逐步实现集团公司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企业的转变。企业信息门户作为信息共享、支撑业务发展、展示企业形象、更新员工知识的重要平台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媒体,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优先建设的基础项目。长庆油田信息门户建设工作于2006年10月搭建完成并上线运行。集团公司明确了矿区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矿区服务业务的专业化管理,特别是强化矿区服务业务运行管理,优化生产运行流程和物资调配流程,提升矿区服务系统的整体管理水平。目前,矿区系统36个单位已经全部上线运行。

二、信息门户在提升矿区服务系统整体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第一,整合网站,统一品牌,集中管理,打造矿区事业部互联网权威渠道。矿区事业部门户网是中国石油统一组织建设的内、外部各级门户网站群之一。它是事业部信息、展示事业部形象、传播企业文化的网络宣传媒体,也是事业部员工和社会公众感知和获取信息化服务的平台,代表了“网上长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网站整合之后,矿区事业部信息门户网站成为正式事业部新闻、公告的权威渠道,宣传事业部业务、服务的权威平台,传播企业文化、展示事业部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信息共享、沟通交流、辅助办公的工作平台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统一访问入口和管理平台。

第二,突出中国石油特色,塑造统一网站风格,提升矿区服务品牌整体形象。中国石油网是中国石油整体形象的网络展现,具有统一的网站风格形象。作为其下的子网站,矿区事业部门户网站群严格按照中国石油网设计规范,注重突出中国石油特色,体现“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矿区服务系统“三项职责”,页面庄重、简洁、美观、大方。网站标识统一使用中国石油标识,页面结构均为页眉、栏目内容区和页脚三个部分,事业部各级门户网站的标识、网站名称、页面布局、色彩、字体等标志性元素都具有一致性,从视觉上展示了严谨统一的企业风格。各站点内页面按不同层级可分为首页、栏目页、专题页、正文页等,不同层级页面可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结构布局,相同层级页面结构布局应一致。

第2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统计信息;作用

一、统计信息的特点

(一)间接性

统计信息就是把和企业有关的经济信息,通过数据展现给企业,作为决策用的参考信息。经济信息一般是最近新发生的、真实的、直接的对有关经济活动进行事实描述的消息。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对信息的统计,就是把这些信息转换成数据,进行判断。

(二)数值性

市场经济信息是通过事实反应市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的情况,但是统计数据是用数据反映市场经济情况。统计数据的构成和内容包含了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事实信息。所以说,统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就是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统计数据。所以说,统计信息具有价值。

(三)背景性

信息的收集还要注重收集过去发生的经济性信息。背景说明和现在事实是同样重要的信息,只有互相补充完整的信息,在统计信息中才能起到为企业做决策的作用。而所有统计数据也都是通过背景材料,体现出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四)滞后性和超前性

通过对社会经济信息的分析可知,企业收集的经济信息都是反应的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是现在事实。因此在收集信息的时候,要求及时性,才能保证信息的效用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而过去信息的收集,也就是过去的事实,是根据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的信息本质。由于统计数据收集的数据是过去的,所以经过分析得到的统计信息也是过去的,也就是滞后性,但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预测市场经济的走向,也就是信息具有超前性。所以,统计信息的滞后性和超前性都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关系。

二、统计信息的功能

(一)存贮功能

统计信息是经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来的。信息的收集主要都是过去的信息,因此统计信息具有储存信息的功能。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对统计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有价值统计信息成果,是作为企业做决策分析而储备用的。统计数据把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活动规律都记录了下来,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来一定的发展规律,并且把这种规律进行了保存。从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都可以有预见性的做决策。只有既是的保存分析得到的成果,才能避免成果的消失,减少了劳动力的重复。

(二)创造的功能

统计信息通过储存功能可以真实有效的反映客观事实,本质上来说,客观事实是无法记录的,但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有关的规律,就是用另一种方式把客观的世界中不存内在的东西进行了记录。但是信息记录的过程的不是死板的硬性记录,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记录。它可以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而数据分析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其实从事的就是创造性工作。同时统计信息还可以作为指示性和针对性的企业发展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市场经济的走向。

(三)交流与沟通功能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想要准确地对经济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首先要从经济信息中进行甄别各类信息,把信息分门别类,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已经统计好的信息和数据,整理好能够沟通上下的情报信息。企业想要提高经济市场中提高效益,就要加强对于信息的整理,利用统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让企业的信息交流十分畅通,才能保证企业能够快速解决经济问题。

(四)服务和决策功能

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的是信息数据的支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统计信息是让人们理性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让企业能够辨别市场经济中纷乱的消息,找到最准确的发展渠道的方式。统计信息是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主要证据,也是反映经济市场发展规律的有效办法。所以,统计信息的本质就是服务企业,为企业的决策做支持。因此,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统计,成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的必然手段。

三、统计信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统计工作是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统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针。企业发展的目标明确,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发展的成本。统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核算经济成本。所以统计信息可以加强对经济成本的核算,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并且可以开拓企业的经济收益途径。所以,统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统计工作为企业做决策提供信息

企业做决策,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阶段性目标。但是制订计划不是随便和盲目的。而是需要有数据支持,并且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有利于市场发展,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有效的决策。所以,企业对统计信息的依赖度是很高的,也是企业发展和做决策的必要的信息。所以统计工作可以为企业做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

(三)统计工作可促进企业合理的改革

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生存和发展,就要企业适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强度。所以,企业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手段。而统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改革提供方向和标准。可以让企业根据现有的数据,合理的改革自己的不足之处,让企业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企业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改革的过程就需要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的支持,才能让企业改革更顺利,才能让企业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杰.论试统计学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01):77.

第3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呈现、而且解释数据的科学。现代企业统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经营环境数量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价、诊断和决策的工作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和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和管理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统计是监测企业经济运行态势的“仪表仪器”,涉及到科研生产销售的各个方面和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是企业决策层把握经济运行脉搏,制定实施科学决策,指导企业工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增多,信息量猛增,如何将信息为我所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企业要有效的开展营销活动,不仅需要人、财、物诸多方面的资源要素,而且需要统计信息,因此统计信息是营销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为市场营销决策者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并传递或提供有用适时和准确的信息,用于制定或修改市场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统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的总体情况,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和效率等,为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其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市场统计信息来确定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

每年的七、八月份营销人员要对企业的客户进行走访,对市场(客户)需求进行汇总预测,在充分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充分了解市场(客户)的前提下,根据需求量拟定销售计划,下发生产试制计划,对生产提出具体要求,及时组织生产,提高资金流转速度,使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在满足客户要求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利用统计信息指导销售

在了解了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了解了客户所在的地区,了解了产品的结构、性能、技术指标及生产周期,了解了公司资源配置情况等的基础上,以此跟客户协商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对于不同的区域及客户的需求情况,合同的产品价格可略有不同,分析其可行性,由营销人员提出相应的产品要求,合理安排生产,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奠定基础。

利用统计信息进行客户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资源之一。利用统计分类的方法,依据年度订货金额将客户分类为:1、重要客户:对公司产品订货金额较大的A 类(年度订货金额大于1000万元)客户单位;对公司产品订货金额较大的B 类(年度订货金额300万元 至1000万元)客户单位; 专项服务保障中的客户或首次合作的重点客户。以上客户均为信用良好的客户。2、关键客户:使用中故障率较高或满意度较低的客户单位;订货量小但具市场潜力的客户单位。3、一般客户:以上类别外均为一般客户。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收集和更新重要客户、关键客户及一般客户的信息资料;定期了解客户在产品性能、价格、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定期制定措施有效应对客户信用风险的措施。努力保留重要客户,着力培育目标客户和不断发展新客户。只有拥有一批忠诚的客户群,充分发挥客户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统计信息,做好预测分析

利用收集的大量统计信息,用趋势预测分析方法,来预测N年后的销售值。举例说明:单位连续5年的某产品收入列表如下,预测第六年的收入。

月份 月平均数 季节比重% 季节预测值

1 3257.4 6.5 3504

2 2856.6 5.7 3073

3 4524.4 9.1 4866

4 3398.8 6.8 3656

5 4554.2 9.1 4898

6 5469.4 11 5883

7 3308 6.6 3558

8 3155.6 6.3 3394

9 3363.8 6.8 3618

10 5349.8 10.7 5754

11 4219.2 8.5 4538

12 6324.8 12.7 6803

合计 49782 100 53545

预测方程式Y=a+bx,经预测公式为 Y=50415+

1043.3x,预测第六年次产品收入为53545万元。通过预测分析,企业可以多方了解市场情况,正确制定生产销售计划,组织好原材料的采购供应,搞好设备检修、产品库存等工作;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指导企业生产销售库存

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盈利活动。要想最大的获取利润,不仅要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还要具备良好的营销管理手段。对于企业产品入库 的原则:严格遵循生产作业计划,计划内的入库以备销售,计划外的,根据统计信息进行预测,适当调整库存。原则是库存保持在合理状态。以减少资金占用。库存管理是制约企业销售的一个瓶颈,也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合理运用库存量,根据市场需求, 适时调整库存,安排合理生产,使生产、库存、销售保持正常循环,才能使资金得以充分利用,效益才能最大化。

利用统计信息及时回收货款,降低企业成本

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对不同年份、不同客户的欠账实行坐催,电话催促等措施,掌握现汇和期票的不同付款日期,抓准机会及时催回现汇,避免期票,以免形成贴现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第4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室性心律失常

the effects of cpap therapy on nocturnal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osas

zhu qing liu yong-g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osas and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osa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the effects of ncpap(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on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 197 patients with osas were divided into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pnea hyponea index (with the ahi of 5-20/h, 20-40/h, >40/h respectively ),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before and after cpap therapy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everity of the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moderate and severe osas groups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mild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creased. ncpap therapy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osas,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creased, ncpap therapy could effectively lower the incidence of nocturn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osas.

【key words】 sleep apnea polysomnography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以并发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并发症[1]。为了探讨其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我们观察197例osas者,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97例中男性138例、女性59例,年龄平均49.13±5.67岁。所有患者均经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符合osas。osas诊断标准符合相关规定[2]。按呼吸紊乱指数(ahi)5~20次/h,20~40次/h,>40次/h,将病情分为轻、中、重度。心律失常诊断按《实用内科学》第12版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咖啡、茶、酒和药物影响因素,及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发疾病。

1.2 方法 采用东方万泰sm2000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参数包括心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不同程度osas者接受ncpap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

1.3 治疗 对病情程度不同者进行每晚7~8h的夜间经鼻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型号:先驱110德国产)。于治疗第3日和2周后重复多导睡眠图监测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病情者的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ncpap治疗前后发生率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x-±s,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选的197例不同程度osas者,从轻度到重度,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9.12%、36.21%、63.89%,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都随着病情的由轻到重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比较p<0.05,其统计图表见表1。

我们把197例不同程度osas患者,进行每晚7~8h的夜间经鼻罩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并与治疗第3日和2周后重复多导睡眠图监测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随着ncpap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3d时,由轻到重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0.39%、24.14%和47.22%,治疗两周时,由轻到重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68%、12.07%和27.78%,相互之间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不同程度osa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表2 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 注:3组间相互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比较p<0.05。

3 讨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2%~4%,其中大多数为osas。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是osas其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58%的osas者存在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60%[3]。本结果显示,osas组夜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ahi的增加而增多,在重度者中甚至出现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严重的心律失常,与文献[4]报道一致。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源于反复发生呼吸暂停、缺氧等原因引起的交感一迷走神经严重失衡、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逐渐发展而致的心肌肥厚、缺血、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等[5]。针对其发病机制主要采取通畅气道、纠正低通气的治疗手段,ncpap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增加上气道的跨壁压,维持气道开放,可改善心肌氧分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起到了缓解缺氧、纠正交感一迷走神经失衡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室性心律失常。本组ncpap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初期,ahi和缺氧状况就已得到显著改善,治疗三天后与治疗前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继续治疗较长时间后,分别用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并且治疗3天与治疗2周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一步下降,提示ncpap在治疗osas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osas并发的夜间心律失常。坚持较长时间应用可能会获得更大的益处。本组还有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并不能通过ncpap治疗而纠正,其原因可能为osas长期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可能已并发心肌肥厚、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结构性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很难通过单纯ncpap治疗得到逆转。

【参考文献】

 

1 j.o-dee l. lattimore, mbchb,.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j am coll cardiol, 2003;,41:1429~143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第5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不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中小企业的各方面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却由于企业中存在的管理制度松散、员工的意识缺乏等制度方面的原因,使企业信息系统得不到适当的维护,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安全、信息获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层次的设计是有必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使企业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引发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即存储在计算机或在传输中的文件和数据遭受到破坏和滥用,而且这种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例如:电子商务公司,如果网站出现故障,每天的损失会高达数额人民币,所以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使其得到安全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变的非常重要。目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构建中,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松懈以及信息系统的监管不到位,所出现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信息反应迟钝,不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使其信息系统的发挥起不到其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测控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效率方面的文章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方面,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这方面很少。如:杨斌、费同林(2002),赵宏中(2005),刘仁勇,王卫平(2007),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到了制度设计方面,但是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研究重点,其他一些相似的文献基本是从技术角度探讨。从中小企业实际的成本收益考虑,一般来说,由于运用的相应技术不是很高,基本都是基础的软件系统,所以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制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制度方面分析

首先,根据Laudon对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威胁,按照来源分为六类: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数据、服务及设备被偷盗,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但Laudon从单个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却没有把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考虑进去,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许多企业尽管设置了制度,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同虚设或者是制度管理存在缺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操作上面临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安排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是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是那些对人们行为的不成文的限制。

(一)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中小企业中,正式的制度包括国家信息系统法律的规定和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方面,根据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也只是从信息交换角度来保护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安全只是规定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并没有对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发生的关于信息系统自身安全进行风险标准规定,也没有一套正确引导进行风险防范的标准规定,所以中小企业的法规建立基本都是从企业各自实际出发,所以各企业的标准不一,导致安全隐患存在比较大。

从企业自己建立的信息管理制度来说,一般大型企业有明确的规定制度,包括维护、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与企业效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比较小,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员比较缺乏,其维护也是谁操作谁负责,这样只能根据各企业自身人员的情况来确定其系统的安全程度,其次在效率方面,由于人员缺乏以及其计算机操作应用存在的不规范,信息交换、反馈也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根本起不到效率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却由于监管不到位,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比较小,维护人员、计算机使用都是由使用人员一人来完成,所以容易导致即使有制度,也难以执行,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二)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蕴含价值关键、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某种非正式制度的“先验”模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司员工的思想和过去的传统操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员工的意识不强,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存在一定的松懈,信息操作员经常在值班时没有定期维护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在当其产生问题时才处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数据损失,如果信息备份不完全的话,可能由于人为操作或者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会造成整个系统数据损失。

在这里非正式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员工以往的旧做法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对信息反馈报告在效率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是领导层的要求不严格,操作人员的报告提交不及时等因素所致,因此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在加强制度建设中,主要从国家信息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信息制度的设置与执行,再次就是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意识的改变三个层次来考虑。

(一)首先在我国信息管理系统的法律规范中,不仅应该对信息交换中安全问题进行规范,而且规定信息系统使用公司对其管理系统的安全达到安全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是指从各因素方面来确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安全性的最低标准值,不仅能够使信息安全从法律依据上得到一个基本的系统安全标准,而且也能对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

(二)在制度设定层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及制度化,也是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服务器日常维护、巡视和记录制度、客户机维护、操作制度、用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奖惩,从而从企业内部制度上认识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三)培养与使用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外,设立一个既懂信息系统、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信息主管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外大学、大企业的CIO(首席信息主管),相当于企业级的领导,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一个合格CIO,既能充分调动网络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能把握企业信息化发展全局,并能随时为领导提供参考意见,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并对公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企业中也设立这样一个职位,从而使信息化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四)加强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安全等方面了解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操作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有助于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使其从意识中不断了解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四、结论

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很大问题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制度方面造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加强其监管,使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得到很好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就是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具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使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并能够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行;最后完善国家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是保证企业信息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准,使中小企业达到基本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从制度上使其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01-538

[2]王霞,张永,彭智才,如何保障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安全[J],资源方法,2004(9):54-55

[3]刘仁勇,王卫平,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学术研究,2007(6):113-115

第6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而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是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深化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介绍了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有关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特点,以及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特点;措施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革新。而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可以使信息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用。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处理、生产销售等各方面都已开始朝着信息系统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受到了一定限制。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1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相关概述

1.1信息系统协同化的标志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具有以下几个标志:消除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屏障,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职能的明确分配。现代企业信息系统运用灵活,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协同高效。加强企业规划的制定,以实现企业各项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确定及其之间的协同管理。在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各项指标与工作任务的有效整合。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机制体系之间的协同。

1.2信息系统协同化的难点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跨越企业边界、跨越地区边界、甚至跨越国家边界,这就使得其在实现过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难点。其中主要的难点包括各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问题。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将不同企业间的不同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某种协议相互连接起来,在保证这些信息系统独立工作的同时又在该协议下进行协同工作。然而,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信息系统,没有必要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工作,且协同后自己的信息系统可能因与其他信息系统不兼容而遭到破坏无法继续正常运行。此外,一些较为保守的企业不希望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分享,也不愿意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协同化工作。信息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与升级,将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要求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这就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使得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问题成为制约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实现的一大因素。

2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互相交叉,造成大量信息冲突和冗余在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过程中,尤其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不仅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独立性明显,而且整体信息系统呈现多元化态势,导致了信息系统相互交叉程度大,从而造成了大量数据信息的冲突和冗余,使得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过程中大量冲突和冗余数据的出现,对其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协同后的企业间信息系统对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不足也是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紧靠自身的内部信息系统来维持经营发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企业不能对外部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则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2.2信息系统的多元化导致新的孤立信息产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最初就是在解决企业中的孤立信息问题中所诞生的。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功能的不断完善、种类的不断多元化以及企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相互协同与交互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企业信息系统多元化所导致的新的孤立信息的产生。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在建立初期依据的是其自身内部不同部门而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而并没有考虑日后与其他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问题,导致越来越多新的、更大的孤立信息不断产生,不仅对企业自身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3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特点

3.1企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并不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全开放,而是在保证各企业信息系统独立工作的同时所有系统共同完成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企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需要建立在企业将自己的信息系统与其他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协同前对自身商业机密和重要的信息被泄露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预判,并尽可能避免对于某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过分依赖之上。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应具有相互独立的特点。

3.2企业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具有一致性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一方面体现在数据的实时交换,一方面体现在企业间交流互动的加强。而这需要参与协同化的各企业间达成一定协议,以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对数据进行实时交换。如果协同后的企业间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则该系统将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应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

3.3企业信息系统具有交互性与网页浏览者和网站之间具有交互性一样,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也需要具备交互性特点。所谓交互,是指双方进行的信息交换和做出的互动行为。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离不开协同各企业间信息的交换与互动,因为没有信息的交换与互动,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协同的实现。所以,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化,应具备交互性特点。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这些特点,在为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的同时,也为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维护造成了诸多的难点。在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将其特点与难点相互结合后进行充分的考虑,以确保在解决难点的同时突出特点和优点。

4实现现代企业信息系统息协同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了解与掌握企业间信息系统的特点要想实现现代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效能的最大程度发挥,就必须对企业间各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解与掌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交互性、统一性和独立性进行关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成企业间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功能的扩展,进而才能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机密,这对其他企业应是不可见的,且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销售方式,这就要求在构建企业间信息系统时应保持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以确保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可以正常进行。同时,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以信息共享、交流互动为目的,以满足多企业共同需要为宗旨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该系统的建立还应具有交互性和统一性特点。现代企业间信息系统满足这三个特点,可以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交换、反馈和及时更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4.2积极构建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企业间信息系统以通信技术为基础,来实现信息的跨国界、跨地区、跨企业交流、互动和共享,并为企业信息的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工具。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实现,需要分别构建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首先,应建立企业内信息系统平台,因为它是构建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的重要保障。企业内信息系统平台的构建,需要在企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经营项目及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来完成。在系统试运行后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功能实现等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对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定期检测,若运行情况良好则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升级、维护与完善,以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强化系统的功能。其次,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跨区域、跨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创建系统企业间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的功能,从而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4.3加强企业业务层和战略层之间的合作根据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的深度情况来看,其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业务层和战略层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在企业间业务层的合作与交流当中,企业间的关系更趋向于交易关系,所以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应更多的关注企业间的交易活动和交易过程,以确保协同后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企业与客户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企业间战略层的合作更多关注的是双方的长远利益,即以合作双赢为目标。基于这一角度,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则需要从全方位来进行,即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这整个过程双方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切实达成合作双赢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参考文献:

[1]国佳.信息生态系统下的企业信息协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侯志强.基于协同业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增益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3]张彦.基于XMPP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13

[4]刘翔.ERP与协同决策——企业信息化丛书(第一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第7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构建

由于现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其主要机制以及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企业现今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信息化的环境下,对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积极构建。另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人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1]。在进行内部信息管理的时候,管理者既需要对现今社会上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还需要对企业内部涉及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内涵

企业中的信息资源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以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一切信息文件,如资料、图表以及数据等。其贯穿于企业管理以及企业运行的全过程。从现今的情况来看,企业中涉及到的信息资源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无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都一样重要,为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信息管理的主要含义是企业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以及分析,根据得出的信息数据,做出有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这个定义可以得出,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主要意义就是对企业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技术按照企业发展的未来规划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以及未来性。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主要是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充分考虑,以企业发展得到的数据以及信息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维分层,具有动态性。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内部所进行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并依据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因此,信息系统的管理也应该分为对人力资源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对物力资源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等。每个部分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都是独立进行的,且又是有机联系的[2]。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企业之所以有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企业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协调,从而实现企业协调发展。

二、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关的构建原则分析

(一)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首先,综合性。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本身可含有的内容较多,且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组织、文化以及工程、发展战略等,同时,也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通信技术等,可以说,对于企业发展内外的各种因素都进行了涉及。因此,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次,多样性的层次。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各种企业内部的子系统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级。再次,多维性[3]。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是造成其具有多维性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其多维性也是多视图的表现,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对管理体系进行理解。和建筑学一样,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也体现了一定的立体概念。最后,动态性。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体系,因此,其系统的内容结构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实时进行调整。

(二)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般来说,在进行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构建时,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与:首先,较容易进行理解。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信息系统管理体系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另外,为了便于企业人员的实行,其还应该具备操作简单的特点。如果信息系统管理体系设置的过于晦涩难懂,就会导致企业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从而失去其实际应用价值。其次,应该具备一定的战略性。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在进行实际构建的时候,应该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以及运营状况进行充分把握。这样一来,可以使得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在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进行充分把握,进而为企业所进行的各项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最后,可操作性强。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财务资源等进行充分管理[4]。因此,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在建立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有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将其充分运用于企业发展以及运营过程中,并产生企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信息系统属于应用型系统,因此,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检查其中出现的各项失误,并对其进行积极整改,从而使得该信息系统得以平稳高效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以及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充分关注,还需要注重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5]。通过建设完整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进行各项决策的时候,有充足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德.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06:69-74+96.

[2]孙雪.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探究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85-186.

[3]李春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培养研究[J].职业时空,2014,05:11-17.

[4]柯健.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54-58.

第8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测度体系评价体系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内涵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由评价指标体系制订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和评价组织等所组成的整体。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一个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行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如对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等;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即对某一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如一个市、一个省或一个国家等。

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和区域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单一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由局部到全局、由内部到外部、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战略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及时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总结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1.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

企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情况,是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基本的内容。如计算机、多媒体、传真机和电话等信息设备的装备,局域网、互联网的建设情况。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从功能上,考察管理系统的功能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上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性能上,涉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易维护性和用户界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过程中,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企业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调整。而且,评估指标要有重点,分层次,以确保评价的质量。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要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持,否则再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毫无意义。可见,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评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在评价中可以从挖潜能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数据库的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估。

4.信息化人才开发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这方面,可以从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等方面来评定。

5.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对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是基于信息化的深入,员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规划、组织和控制机制,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有关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依托于某一类型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能使信息方便、高效的存储、使用、修改、积累和传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可能。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可使用比率算法,差额算法进行评价。

(1)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比率算法:

式中:QE为企业信息化收益;QC为企业信息化成本。

(2)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差额算法:

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EX1=QE-QC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1.企业信息化信息设备装备指标

(1)信息设备单项装备率。邮政装备率,企业用于邮政间接投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话装备率,企业用于电话装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传真机装备率,企业用于传真机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计算机装备率,企业用于购置计算机的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多媒体装备率,企业用于多媒体购置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电子信箱装备率,企业用于电子信箱投建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网络装备率,企业投建网络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国际互联网装备率,企业投建国际互联网站(点)费用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的比率。

(2)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率。通过这一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各种信息设备综合装备的程度,它等于信息设备投资总费用与企业全部设备投资总额之比。

(3)信息设备装备提高率。这是动态反映信息设备装备率提高的速度指标。它有信息设备单项装备提高率和信息设备综合装备提高率两个指标。

2.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范围。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客户管理等。

(2)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①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系统的总体结构、地域与网络的规模、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等。②信息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功能的多少与难易程度、对应管理层次的高低等。③信息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的可使用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适应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3.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

包括:①每人使用互联网的字节数;②每人图书、报纸、杂志的总印张数;③人均电话通话次数;④人均传真次数;⑤购买数据库的数目;⑥开发数据库的数目;⑦数据库信息总量。

4.信息化人才开发指标

包括:①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②企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结构比例;③企业用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经费;④企业用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⑤企业用于奖励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资金数量。

5.企业信息化组织和控制指标

包括:①信息化方面的方针和政策;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标准;③企业CIO体制实施情况;④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效果;⑤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情况;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质量;⑦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质量;⑨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水平等等。

6.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指标

(1)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信息化的投资额: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的购置、安装,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购置所投入的资金。②信息系统运行费用:包括消耗性材料费用、系统投资折旧费及硬件日常维护费等。③信息系统运行新增的效益:主要反映在成本降低、库存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与占用额减少、销售利润增加及人力减少等方面。④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为通过新增效益,逐步收回投入的资金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反映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2)间接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①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作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一般无法用其他方法实现。②能显著地改善企业形象,对外可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内可提高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可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拓宽思路,进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良性循环。④系统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使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可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定额与标准、计量与代码等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基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⑥应用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自信心和准确度。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1.企业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

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EII(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Index)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2.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

它是动态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环比法。即本年度企业信息化指数与上年企业信息化指数之差,及与上年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的比率。

式中:叫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

(2)基比法。①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总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②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年均提高率:

式中: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总提高率;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平均提高率;为基年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N为l,2,3,…,N一l,N。

六、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

组织也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果,因此,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组织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内容主要涉及评价专家组的组成,评价过程的安排,评价步骤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定等。

第9篇: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范文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是基于电脑和网络,实现电力制造、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及传输的综合性的有机系统。[1]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引导和协调组织的关于信息化安全风险的互相协调的活动,即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相关信息和活动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协调。一直以来,很多人特别是对于信息行业出身的工作人员,都受环境影响而陷入“技术就是一切”的误区中,即人们把企业信息安全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加密技术上,他们认为只要通过加密技术,任何信息安全问题都能够解决。随着网络防火墙技术的诞生,我们又常听到“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有力保障”的论调。经此之后,入侵检测、VPN等更多新的概念及技术纷至沓来,但无论技术怎样变化,终究还是突破不了技术统领信息安全的枷锁。实际上,对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选择及应用只是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化的一部分,它只是实现企业安全运营的一个方法而己。大家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企业安全技术提供商的角度来说,其侧重点在于销售,因此向相关客户输送的大多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和信息。站在客户角度来说,只有企业的产品才是真实的、有形的,对投资方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正是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极端现象的产生,比如:许多企业的信息化设备使用了防火墙、网络云扫描等技术,但却没有设定出一套以安全策略为核心的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造成安全技术及企业的产品生产十分混乱,不能做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及时、有效的更新。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即使设定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却没有使用有效的实施、监督机制来执行,这让安全管理措施徒有其表,名存实亡。经过研究及调查,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信息系统缺陷。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也一直在不断完善中,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设计、制造及产品装配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与风险,比如来自软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等,这些信息系统固有的缺陷对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愈来愈重视,很多电力企业都采取了各种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但是由于系统数据备份设备的不完善、数据丢失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出现,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尤为重要。(3)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由于电力企业的安全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而导致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比如不能及时修补信息系统漏洞及补丁,相关人员不正确的操作、或通过U盘导致重要信息泄露等,处理不好都很有可能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甚至系统瘫痪。(4)恶意人为破坏。随着网络共享度的提高,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逐渐向开放型及共享型发展,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非法入侵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如植入病毒、窃听、干扰阻断等,这对我国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如果电力企业只根据一时需要而忽略了信息安全的动态性,只是主观的来制定一些风险管理措施,就会造成在企业信息管理中顾此失彼,进而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止步不前甚至有失偏颇。[2]其正确的做法是,电力企业要遵守相关信息安全标准及实践总结,结合企业自身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实际需求,在进行完善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合理的、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来使电力企业信息系统一直处于安全状态。除此之外,不断更新的过程是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出发点,该过程还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即安全措施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及信息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坚决拒绝一成不变,这可以将信息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3]所以说,基于风险的评估及控制角度来说,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与其他领域的风险具有相似性,与此同时,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又具有其独特性。将其他领域内的风险控制过程引入电力企业的信息风险管理领域,需要同时考虑到其共性和个性。安全管理主要分为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3个部分:(1)网络级安全管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级安全管理主要是指解决企业信息系统与网络互联而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其主要从网络防火墙及网络结构两个方面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网络防火墙对企业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它可以有效预防潜在的破坏性入侵,同时可以对即将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对非法、错误的网络信息进行隔离,从而保护电力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对于网络结构,根据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相关技术人员结合网络结构,设计出一种介于混合型和网状型结构之间的分布式网络结构,该分布式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容错能力,从而对已有的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2)系统级安全管理。在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中,系统级安全设计与用户的具体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其分为操作系统与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在操作系统方面,利用有效的网络安全扫描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分析操作系统已有的漏洞,同时结合信息系统的漏洞自动修补技术,实现定期为相关用户消除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在数据处理方面,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系统平台再次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安全加密,从而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风险降到最低。(3)应用级安全管理。应用级安全设计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它是在设计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时,通过技术手段将相应的安全技术加入到信息系统中,从而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体来说,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访问控制是根据访问信息性质的不同,分别进行公开信息和私密信息的传送、存储及管理,从而实现在应用层次上的访问控制;而数字签名技术可以通过对文件签发者、日期等提供准确的不可更改的历史记录,来保证系统所有文件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得知,为了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即相关人员不仅要从技术层面来进行安全管理的设计,还要从管理层面进行安全管理设置。[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定期对企业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2)保持相关人员特别是管理层的人员稳定,若有人员调离,需及时更换系统密码,避免企业机密泄露;(3)设置合理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及企业制度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