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第1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高教;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研究探讨;建议措施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循规蹈矩的规范和规章等来约束高校学生,通过制度管理来达到学校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做到将知识的运用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所以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就需要加大对高教管理制度的研究,在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重视思想和意识的拓展。

一、高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1)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忽视了学习效果。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在很多高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考试、出勤等制度,在表面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但并没有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硬性的管理制度,缺少人性化的管理,使得学生难以接受,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逐渐下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行政管理人员过于。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存在作风,在管理高校工作时,管理方式过于形式化、程序化和模块化,使得高校管理制度难以进行变革和创新,也就难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限制了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3)教辅团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避免在管理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人们往往会追究教师的责任,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很少追究,所以使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二、如何做好高教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建设(1)构建人本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过于单一,而且管理模式较为死板,在教学管理中,学生会被动的接收管理,难以适应。而采用新型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让学生能主动的适应管理工作,积极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构建人性化管理制度,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地将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柔性和弹性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硬性的管理手段,提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意识,主动的接受管理,为大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的环境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因此在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时,不仅要构建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还要改变原有的校园气氛,在学校内部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打造创造性的作品,开阔学生的思维。

(3)适当地调整教学管理权,增强院系管理。在学校管理上,学生更容易接受院系的分权管理,而不愿遵守学校的集权化管理,所以,高校管理必须将管理模式的“事务性”转变为“服务性”,提高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让院系管理权利更强。院系分权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以人文本、人性化的决策的制定,管理理念更贴近于学生的思想,并形成统筹协调式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4)做好人本管理、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协调。要想提高高校人性化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管理实际,根据科学的管理目标来执行有关决策,达到设计的目标。所以,就需要有机地将人本管理、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相互结合,规避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弊端,遵循人本管理的特征和思想,同时也要重视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高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场所,高教管理制度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教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加强对高教管理的约束和控制,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作者简介:夏韩辉,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黄伟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州/510440)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辨清了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人性化;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学生暴力、状告母校等事件不时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往主要运用制度化管理的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现代高校管理理论的研究,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必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1]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训斥,平等交流的机会少;空洞的说教多,心理交流、辅导少;管理的色彩浓,服务的色彩淡;学生管理的权限和主体不明;当学生的权利遭到损害时也得不到有效帮助等。这些特点就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反感,从而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导致我行我素等不良结果。这些矛盾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反思,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问题可能多出在学生的管理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具体目标,但这些具体目标都必须围绕一个根本目标,朝向一个价值中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理念,强调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坚持以管为本,还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直接导致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效果。事实证明,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很多矛盾,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构建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

2.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单一,趋于表面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强制性的管理理念处于主导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碰到新问题,发现新情况。高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这既是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又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反思以前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充斥的是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和奖惩细则,这类制度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之下,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导致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被深深压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受挫折,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一纸空话,尤其在心理问题的开导、人生目标的确立、专业方向的选择等涉及学生发展的大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与潜能等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发掘和尊重。因此,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必然被提上日程。

3.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更广泛的管理学知识和懂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较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重点关注科研和自身业务教学,致使他们花在学生管理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大部分兼职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管理工作者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2]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1.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克服了单纯制度化带来的弊端

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性管理,只关注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定化。这种模式可使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分明,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其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械化,学生本人的潜能、兴趣和个性等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学生管理一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未来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上,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大多数人、约束少部分人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制定规章制度应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并形成共识,使作为执行者的学生能积极感受到自己的义务与职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消极地服从与执行。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学生中的具体问题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理,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9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更不懂得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传统的“一刀切”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人性化管理正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采取的“量身定做”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由过去的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服务性管理,这是管理理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实施的人性化管理。

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制度化与人性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互为对立的关系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是强调依法治理,严格依循规章制度,不因个人因素而改变,强调“规范化”的一种管理。纯粹的制度化管理较少考虑个人因素,是一种刚性管理。而人性化管理,从字面意义上说,即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中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性化管理在于实现个体的发展与价值,是一种柔性管理。因此,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若强调制度化管理就无法实施人性化管理,若重视人性化管理就兼顾不了制度化管理,两者不可兼得,否则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制度化管理或人性化管理。但是,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相比较而言,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人性化。所以,人性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艺术性,而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科学性。没有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标准和依据,而没有人性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性化管理必须以制度的完善为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3]

误区之二: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人性化管理会因人性的弱点在管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管理混乱,以至于毫无章法。在这里需要分清一个概念,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而人情化管理则是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根据,非常主观的一种管理状态。所以,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抛开制度而只讲人情的,它是一种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人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因此,“人性化”是在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它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之上的,离开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各项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充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和要求。[4]问题的关键是制度要合理科学,符合时展要求,既要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并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空间。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听取他们的合理需求,甚至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定,使制度的产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公正合理、严格平等的学生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管理,更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规范而具有原则性的,它不是降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是更注重提高管理学生的艺术,改变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

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展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来,始终以学生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工作的把手,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尺度,让个性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得到充分自由发挥。要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服务体系,从以强制性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引导和沟通的新格局上来,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3.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他们乐于对自身的生活、学习进行决策和控制,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实行学生工作以管理者为指导、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要善于多角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尊重他们的民利,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做到把外部的制度管理与学生内部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成立自律会,检查、督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树立自律、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参与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或担任班主任助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文明评比活动,学生有权对关系根本利益的大事向学校提出建议;放手让学生会、团委以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4.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每个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榜样的作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教师作为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及知识素养,处处树立榜样作用,在管理中融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中还应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能力;重视学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个别提醒的方式指出不足之处,少当众批评,多用鼓励、启发、商量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命令语气;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做到对学习好的学生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出现差错或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处理并帮助其寻找原因;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谦虚的作风,善于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修正工作上的不足和偏差。[5]另外,还可采取听报告或讲座,出去调研或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之真正成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在制度化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而不忘制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更新观念是前提,建立制度是重要保证,研究学生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是基本原则,激励是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2).

[2]魏伟华,吕慧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3]徐晨.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J].教育,2011(11).

第3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需要从思想观念、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等各个面进行细致的改革,具体的落实和调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带动行为方面的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给人力资源的管理创造条件,消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中的一些落后思想,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的发挥其具体的功效。企业主管应该以公平、平等原则为依据对待员工,了解员工所需并帮助员工,使员工真正的意识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感受到公平,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财富,同时企业也应该摒弃传统观念并确立新观念。不仅要确立人事资源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观念,同时也应该确立员工与企业同进步同成长观念和引才借智力观念等。

2、确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落实,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包括论文格式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就分配制度来讲,需要对不同工作效率的工作人员给予区别性的对待。简言之,就是优秀的工作人员予以重任,并给以一定的奖励,而那些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效率低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一定的处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技术应该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并保证一定比例员工落聘或是失聘。同时也应该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年薪制应该以高层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及经营业绩大小来对管理人员进行定薪,使其薪酬与一般员工有所差距。对于那些关键岗位、技术岗位或是短缺岗位实行市场导向型薪资制度,薪酬的标注应该和市场接轨,以避免人才外流。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平台

要想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就应该不断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上不仅要在内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也应该以运营平台为基础展示良好的人才素质。在建立外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灵活多变的政策和激励方式,并未相应员工提供一个权利空间,以便更好的发挥其潜能。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促进组织效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为企业提供和强化与绩效相关的咨询。不仅要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咨询、组织效能评估,也应该对组织流程再造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专业技能,可以在行政重视的基础上,使其更好的参与到组织经营管理中并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组织管理上,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和网络式组织,摒弃原有僵化不合时宜的组织构架。同时人力资源可以建立量化的管理体制,做到随时检查,随时修正。也应该建立不同种类的调查和回馈机制,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需求。[ LunWenData.Com]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

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的人才进行支撑,人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优秀人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出谋划策、融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企业的创新性。所以,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而这个机制的建立、落实和完善则需要进行定期的有重点的人力资源培训。企业要向逐渐的发展和壮大,需要进行一些项目的投资和资金的投资,而人力资源的培养资金就是一项高回报的资金。从短期的效益上看,人力资源的培训资金将会挤占企业的项目投资资金,但是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人力资源的培养资金将会得到更大价值的回报,高素质的企业人才创造出来的企业效益是无穷的。石化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需要进行层层的质量选拔,但是即使是高端的人才,如果不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接受新的理念和观点,也会逐渐的落后。所以,石化企业要立足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培训。这里所说的全面,主要是指,具体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是职工工作技能层面的,同时也是职工思想教育层面的,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高端的技术技能和高度的敬业爱业价值取向。此外,石化企业还应该注意对员工整体素质、思维方式、道德素质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帮扶

传统的石化企业经营将重点全部集中在经济效益的实际获取上,而忽视了相关的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建设,所以使得石化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因循守旧。所以,随着人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的提升,各个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倾斜。例如,优先划拨专项的资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费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创新性意见和建议予以支持,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与企业的所有部门都相互关联,所以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

第4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为健全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和《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与确认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以下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完善我国国债发行与流通的市场机制,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条件并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审核确认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债一级自营商可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市场顺畅运转。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是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公债。

    第二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条件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

    1.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各类银行。

    2.各证券公司、可以从事有价证券经营业务的各信托投资公司。

    3.前列1、2项之外的可以从事国债承销、交易、自营业务的其它金融机构。

    第五条  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金融机构需符合的条件:

    1.具有法定最低限额以上的实收货币资本。

    2.有能力且自愿履行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3.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在前二年中无违法和违章经营的记录,具有良好的信誉。

    4.在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之前,有参与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一年以上的良好经营业绩。

    第三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享有的权利

    第六条  直接参加每期由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国债承购包销团。

    第七条  享有每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

    第八条  享有在每期国债发行前通过正常程序同财政部商议发行条件的权利。

    第九条  企业发行股票一次超过8000万股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取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担任主承销商。

    前款所称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包括各专业银行及其它无权经营股票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十条  优先取得直接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资格。

    第十一条  自动取得同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回购交易等业务的资格。

    第十二条  优先取得从事国债投资基金业务资格。

    第四章  国债一级自营商须履行的义务

    第十三条  必须连续参加每期国债发行承购包销团,且每期承销量不得低于该期承销团总承销量的1%。

    第十四条  严格履行每期承购包销合同和分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十五条  承购包销国债后,通过各自的市场销售网络,积极开展国债的分销和零售业务。

    第十六条  维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通性,积极开展国债交易的和自营业务。

    第十七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在开展国债的分销、零售和进行二级市场业务时,要自觉维护国债的声誉,不得利用代保管凭证超售国债券而为本单位筹集资金。

    第十八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有关国债承销、分销、零售以及二级市场上国债交易业务的报表、资料。

    第十九条  已获得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金融机构参加某期国债承销后被取消一级自营商资格的,仍须履行该期承销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二十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有办理到期国债券本息兑付业务的义务。

    第五章  申请、审查和确认

    第二十一条  凡具备本办法第二章所列资格条件的金融机构均可向财政部提出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报表资料。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审查确认事宜。凡经审查批准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资格证书》,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公布其名单。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国债一级自营商的资格进行一次复审。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因未履行承购包销合同的,按每期承购包销合同规定的处罚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利用国债代保管凭证等手段,超售国债为本单位筹资的,没收其全部超售金额,并处以超售额30?100%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国债一级自营商违背本办法有关规定或未履行规定义务,情节严重者,经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裁定,有权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或永久性地取消其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及与其相关联的权利,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后,有关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标准及确认等的一切管理事项,皆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或中外合资的金融机构申请成为国债一级自营商的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实施细则。

第5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制度管理 人性化管理 学校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作为用人来教育人的场所——学校,“以人为本”就更摆在突出的位置。学校管理“不是把教师和学生管住,而是最大限度的解放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释放每一个成员的最大能量”,变压制式管理为解放式管理,才是管理的真谛。

一、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校管理制度是指适用于“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所以,制度本身必须是带有强制性的。人性化,是尊重个人的意愿的体现,而个人意愿必然体现个人从自身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个人自身利益的主客观想法。这就必然造成“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的共性要求和“人性化”体现个人意愿的矛盾冲突,直接表现为学校制度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内在统一。从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管理阶段和人性化管理两个阶段。从管理的目标看,二者管理的目标一致。科学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都是为了特定的管理任务实施管理,以更好的完成工作,达到由管理而带来效益。人性化管理由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发展为一种以围绕人的工作、生活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加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从管理的策略来看,制度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和载体,人性化的管理依靠蕴涵人性化的制度来实施,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内在统一的。

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基石

人性化的管理既然是以人为管理对象,围绕人来开展工作,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奠定人性化管理的环境基石。

1、树立博爱思想,营造人文校园。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被“物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学校的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

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个人修养。一所好学校,其声誉不是靠吹捧出来的,而是全体教师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要尊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要激励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要尊重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是一个服务者。第三,要有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做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让学生快乐地成长。第四,要有容人之不可容的气度。作为领导者,要本着看全面、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这一立脚点去看待教师,要坚持举大功而不记小过,举大善而不计小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3、管理要把“以教师为本”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自身特点,使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

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管理的策略。

策略一:实施民主管理。所谓民主管理方法,就是发扬民主,让教师参与到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使之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实施民主管理方法,必须做到:1、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和教育工会的职能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决策,不仅要集思广益。2、要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方便教师进行民主监督。3、校长通过召开教代会和民主生活会、设立校长信箱、个别或集体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并诚心诚意地采纳教师对学校发展所提出的好建议,使教师从内心感到自己是校长的朋友而不是校长的雇员。

策略二:制定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人性化”管理。如何在“制度”与“人性”之间把握好“度”,必须注意好以下问题:1、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即要严格执行制度,也要给予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改过的机会。2、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人性化”设计,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到教师工作性质、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自我约束为主、制度约束为辅以及对教师不苛刻要求和不吹毛求疵。3、实施教师工作量化评价,并经常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性化、更加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要使广大教师真正感觉到校长不再是来管自己的而是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第6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制度

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自身的特性

人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高校的管理中,我们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是我国高校教育体质改革的核心所在。但是,现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并没有十分重视人性化的融合和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当前许多高校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高校管理的特点

教育规律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规律。教育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各个地方,如管理内容、管理资源、执行人员、管理对象、管理活动、管理目标等。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不是追求利益或者经济目的的机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非赚取利益。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高校中生活学习的主、客体都要比一般社会上的机构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约束意识,管理活动的特殊性是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学术展开,将管理学生的目标和其他管理目标的关系协调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管理目标。这些都是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特殊因素,是我们在制定、执行制度时需要注意的。

(二)高校的学术性

高校是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产生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学术组织,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功能。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部分,是兼顾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摸索出规律。高校管理应围绕培养优秀的、专业的社会主义人才这一目标展开,要求管理者有专业的管理眼光和水平,教育思想和专业意识要跟上时代,不能闭门造车或一味地照抄照搬,要自己摸索适合自身学校类型的规律。拥有这样的素质和精神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精神,没有应有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素质,管理者只能让高等教育偏离它应有的轨道,甚至偏离教育的初衷。教育管理不单涉及管理内容,更涉及高等人才。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研究其中的内容、规律,制定适合的、人性化、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高校管理兼有开放和封闭的特点。高校的开放性表现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外界的因素随时影响着高校内学生和老师,影响着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高校教育系统有着自我运转和良性循环的属性,不会轻易被外界所打破。必须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单纯地强调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或系统的封闭性,会导致高校系统的紊乱和能量过耗。

(四)高校教育制度的动态性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应不断进步。教育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人的发展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人类的文明程度和觉悟水平。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每个时代都对受教育者乃至教育者有具体而独特的职责描述和限制。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还是人类学问的高级研究领域,兼具传承人类技术文明的作用,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起着关键的作用。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根据管理对象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教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尊重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注重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办学理念和经验,强调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尊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使教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人当作管理之本,强化人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思想工作使学生的内心真正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权利和义务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我国高校的现状是学生的权利很少被人提起,学生基本上成为一个单纯的服从者。有的高校单纯强调对学生的管理权和学生的义务,不到有效保证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实现制度的科学性、人文性,就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考虑情感、人性、信念等因素。

三、人性化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作用

第一,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是价值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的社会人要具备自我意识、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这是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前提。同时,个性发展、勇于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第二,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只有将青年的价值观培养好,才会形成高尚的社会风气,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否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上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第三,高校管理的人性化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培养目标和着眼点是不同的,素质教育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最终目的,应试教育则更看重教育的选拔。其次,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区别,素质教育主张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地教育方法,应试教育则以升学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成败。最后,二者的教育方式有区别,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应试教育则通常只围绕考试内容进行,造成教育方式呆板僵化、学生积极性差。人性化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缺乏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四、高校管理中人性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民主平等。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民主平等是制度人性化的前提。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由国家统一管理,办学的意图和模式死板。高校管理制度要适应所在地区的特点,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定位,摆脱不适应自身的制度束缚。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基于民主、平等的创新和改革,找到适合该地区或者该校的管理制度,才能缓解高校管理的问题。第二,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要转变职能,树立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对高校进行政策指导、信息服务。高校应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成为自主的办学机构,并且有义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育理念。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应建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体系,制定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将激励作为高校人本管理的新途径。管理学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心理学家费隆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激发一个人的动机。这个理论说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获取成就的期望心理,在高校工作的教职员工也是如此。所以,高校应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注入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聘任制中坚持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

五、结语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期,国情复杂多变,社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问题作为学校的客观条件,在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的培育目标、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需要更新观念与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使大学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作者:史步娥 单位:莆田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焕斌.高等教育若干问题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3]徐亮,刘志红.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第7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一、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激励的人性化制度

现代学校的制度管理,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而是激励,利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山区完全中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师资以及生源相对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如何坚持改革和创新思维,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我校行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工集思广益,坚持人本管理,采取物质和榜样激励,建立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实施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实施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校还制定了《永汉中学优秀教师评价方案》《永汉中学优秀班主任评价方案》等相应的评优评先制度,对教师全面、公平、公正客观评价,激励教师不断努力去实现更高的教育教学目标。总结表彰先进,树立教师典型,凭业绩、能力,表现体现价值,奖勤惩懒,奖优惩劣,依据制度客观评价、聘用、奖励的评聘分配系统,杜绝和减少“大锅饭”,促进教师力争上游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暨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秀和学习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对特困生给予物质上的支助,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同时,制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和任务,实行目标激励。

二、促进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内涵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就其本质而言,是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发展机制,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而促进事业乃至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我校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学校制度建设为核心,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校本培训制度》、《学科组教研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结构和专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师生共同发展。按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教师实现了由“权威型”向“服务型”转变,教师教学由“经验型”向“探索型”转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同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队伍也形成了“严谨、勤教、探索、奉献”的教风,学校各项制度健全、规范、统一。同时,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大力开展教研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校本研究的路子,制定了《永汉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努力做到四个结合: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经验总结推广相结合。从而引导教师走专业化之路,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推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第8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及查阅相关的资料,现总结出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油企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忽略安全生产

浮躁以及形式化是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一个典型表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些企业不顾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益,对改善劳动条件的资金进行最大程度地挤压,从而使得石油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预防石油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关键就在于提高人们的安全认识水平,在完善以及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对石油工程现场工作的每个环节或细节加以夯实。一个企业,毫无安全意识的人极少,但是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却大有人在。

2.忽略安全管理的有效作用

石油企业属于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强调安全生产的概念,然而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紧凑,石油工程作业任务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完全忽略了安全管理,直到发生事故后才开始追究责任,使得安全管理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保证企业平稳以及高效地完成每年的安全生产任务,我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了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法律法规,即:《安全生产法》,该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已经有法可依,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对促使石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势必会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3.石油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但理论联系实践少

作为风险较高的石油企业,应该对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改进。自1997年开始国内石油行业便陆续了关于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性文件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以及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推动了国内石油企业尽快构建以及实施HSE管理体系进程与步伐,节约了大量的企业成本,改善了企业的形象。同时,国内率先构建HSE管理体系的部分石油企业在这个方面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二、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当前时期下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如下:

1.积极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以安全文化为基础,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应该对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给予高度地重视,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等,在企业员工生活区设立人性化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栏,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风险、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细节、注意事项等进行详实地宣教与讲解。在这样理想的宣教氛围之中,可循序渐进地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加以强化,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可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能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规则,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中将安全意识完全融入其中。

2.符合人性化的根本需求

安全生产是保障石化企业长久生存以及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管理工作是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根据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可以得知,人性化管理应该集中对员工的基本需要、员工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员工对企业的态度、职责等加以体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安全事故积分管理制度,将员工的各项违章行为进行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如可按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蓄意及严重等级别的违章类型。总体而言,应该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3.加强应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注意突出抓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性演练及编制,各家石化公司及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定,分类及分级健全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响应预案等。根据相关规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分管部门上报,做好与地方政府的良好衔接及联合预演。

4.强化制度约束

在实际的石化工程安全生产之中,应该将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其中,首先应该注意加强制度上的约束力。很多石化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陷入误区,即他们经常认为只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就可以了,不需要加强人性化管理,也不需要制定具体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认为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形式化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也不够重视,甚至在管理制度实施、落实之后很难将其落实到位,并对制度置若罔闻,不仔细对待等,从而给安全管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人性化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反思。根据石化企业所具备的特点、生产工艺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制定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的各类生产活动进行切实有效地约束,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且主动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保证石油工程生产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石油工程生产的效益。

5.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工作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管理者所采取的有效手段及一线员工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但是,由于一些管理者综合素养较差,制定工作计划粗枝大叶,工作内容在安排时也缺少这缺少那的,在工作现场仅仅是形式化的检查、粗略的根据制度进行,从而造成工作上所出现的各种漏洞,从而对石化工程安全生产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应该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1)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学习,如讲座、培训等,不断强化员工队伍的业务素养,并设立监督组确保各项培训工作落实到位;(2)将遵守纪律作为员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3)在对员工进行培训过程中,还应需要将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至实际的培训过程之中,使其职业道德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树立员工主人翁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第9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大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69-01

高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定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的管理力度和教学质量。因此,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定是保障学校教学的重要形式。大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改善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就得从学生抓起,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才能提高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和管理力度。

一、人性化教学管理理念及其发展趋势

所谓的人性化教学管理就是在管理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和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管理制度和选择管理方式,在教学管理中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教师的教学潜能,教学中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十分丰富,例如,学校可以将自身的利益需求同教师的个人生涯规划相结合起来,使得保障学校的发展同时维护教师权益;制定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和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等。根据西方的管理模式发展来看,其最初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压迫或强制性的方式来管理员工,从而达到管理目的,这种管理方式比较生硬、呆板和程序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中的人性因素,提出人性化管理理念,并且将其深入到各个管理领域。

二、大学教育教学中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学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死守管理方式,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外界的变化及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来调整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逐步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在维护学校秩序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大学的学生大多已经是成年人,学校应当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需求,而不是像管理小学生一样地看着。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健全信息传播渠道,保证教学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

(二)弹性原则。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条例时不能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为主要目的,而是应当根据学校的需要和学生、教师的需要来完善管理制度。一个大学应当有创新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应当大胆尝试创新。制定的管理条例不应当过于精确或呆板,而是留给执行者一定的空间,以便执行者在执行管理任务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条例用语不可以以命令的方式来书写,而是应当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充满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三)重点性原则。一直以来大学管理者主要是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管理理念的进步,学校应当将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而是通过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课余表现来进行综合管理和评价,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给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大学教育教学中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人文关怀,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它的发展前途,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当先了解教师的意见,协商后再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作为大学管理者应当始终把服务教学放在首要位置,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家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教师教学需要,将最新的教务信息告知与教师,在表格上报额科研信息方面应当及时让教师了解,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此外,管理者还要定期听取教师的建议,了解教师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对于教师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当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教师充分发扬人文关怀精神,尊重每一个教师的教研成果和教学方式。

(二)发扬科学的人性管理理念和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办公软件的完善,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可以先制定一个全校性的管理制度,进而根据各个学院的教学特色来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不断加强管理过程,明确管理目标,制定责任审核制度。采取突出重点管理的手段,注重人才的培养模式变革、转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宏观上来加强教学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从而有效实现有序、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

(三)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的学习风气、意识形态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成果和管理理念以及学校主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学校的教学环境时刻都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价值取向以及人性品质塑造。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当创建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得从整体上改善教学环境,协调和学校的各种要素,有序地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其次,营造真善美的教学环境。真善美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学校应当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展现学校的道德文化观念,时刻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转变控制方式,如今外界的信息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因此,学校要想实行好人性化教学管理就得转换管理方式,合理的管理才能控制外来的信息,促进教师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大学教育教学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人性化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在能力,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长吾.绿色管理理念——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新视角[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