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难忘的一句话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华镇中心小学四(1)班 宋小芳
生活中有很多话语,像一颗颗珍珠一样存在我的脑海中。而那一颗“珍珠”比别的都亮,比别的都美。
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放学后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在路上,心里想是如实告诉爸爸妈妈还是说谎,我现在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妈妈骑着自行车出去买菜问:“我去不去。”我想去又不敢去,只好不去。
回到家,爸爸停止了看电视,亲切地对我说:“芳芳这次成绩怎么样?”
“我,我没有考好”我害怕地说。我心里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而我万万没有想到,爸爸会亲切地说:“小芳没有关系,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不过下一次如果还没有考好的话,就没有这样轻松了。”
这是妈妈回来了说:“你爸爸早就给你老师打电话知道你没有考好。”听了这话我激动得哭了。这是爸爸又说了:“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能灰心,不能放弃,一定要坚强。”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名言。有的名言是为了鼓励我们努力学习;有的是为了让我们要博览群书;还有的则是让我们知道应该懂礼貌,知荣辱。大家应该还记得说过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吧?就是它,归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记得我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快要临近升级考的时候,我的成绩不停地往下跌。可把我急坏了。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只要一把作业写完,就马上看书。没想到还挺有效,我竟然在期末考试里考到了全班第一名。顿时,我嚣张起来。我骄傲地把成绩单交给了奶奶,还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再给我十张也没问题。”可是,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奶奶却给我泼了盆冷水。“骄傲使人落后,你不能这么骄傲。”虽然我当时点了点头,可过后我就把当做耳边风。这不,我五年级第一次月考就考砸了,英语光笔试部分就扣了10分。而我平时最擅长的数学也只考了93分。语文还没考。昨天放学回家,奶奶翻开我的书包,看见数学考卷上写着一个大大的93分,便发起火来:“你怎么只考这么点成绩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么关心你的班主任老师呢,还嫌我唠叨,你看,成绩下降了吧,还第一名呢!”
从那时起,我才真正懂得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的意思,也知道了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还知道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了,再想得到好的成绩,几一定要虚心,努力!
马陆小学五年级:卢慧婷
我羡慕沈琦的反应,周老师刚提问他就举手了;我羡慕岳宇轩的文笔,作文时下笔如有神;我羡慕张译文的英语学习,说起来眉飞色舞,犹如一个小老外;我还羡慕刘正阳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
或许因为没有信心,才一年级,就已经到了“默默无闻”的地步。又一次考试,考了80分,我彻底没了信心,但是妈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奇迹。”我想了想司马迁历经千辛万苦把《史记》写好,屈原被楚平王赶走后写的《离骚》我们的前辈都坚持过去了,我们有什么不能坚持的!
渐渐地,我发现了我的长处:每天我都练习毛笔字,写着写着,对书法感兴趣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业越来越多,时间往后推,我很晚才睡觉。可我一直坚持练习。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我总会写的很好……经过不懈努力,上课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回答问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试考了97分,通过这次考试,我找到了理想我正在为这个目标奋斗。
我要感谢那一句话,正是那句话,让我发现了我的闪光点,下课可以和同学嬉戏、打成一片;也正是那句话,使我学会争取、努力。丑小鸭虽然不能在春天变成天鹅,但他用自己的努力飞上天空。
您好!我在三水常常想念着您。记得小时候,您经常带我到三水区政府公园玩,在图书馆阅读书籍,是多么令我难忘啊!
外公,今天我想和您谈谈我的作文情况。您还记得吗?在我三年级上学期时,爸爸和妈妈去了出差,让我住在您的家里。星期五,大部分的作业我都做完了,只剩下写作文了。星期六,我开始写作文,左思右想半天才想出题材,我不仅一点一点地写,还心不在焉,一会儿玩玩手机,一会儿玩玩笔。一天过去了,我才写完草稿。您不停地催促我赶快做作业,还对我说:“要节约时间。”我只是应了一声,却始终不见行动,这让您万分焦急。
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虽然作业量多,但我也只是微微一笑,我不但做作业的速度快多了,而且质量也明显提高了,上星期五,我还代表学校到白云区参加创新作文比赛呢!让我兴奋不已。平时我做完作业后还能预习和复习课文,其余的时间我都在笑声中度过。
外公,您离开了家乡,在广州生活。我非常怀念您,怀念您的脸庞,怀念您的音容笑貌,怀念您曾经和我说过的那一句话:要节约时间。它使我终身受益。
祝您
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是惩罚一旦过了头,变成了粗暴的斥责或野蛮的体罚,将会给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
我的记忆中有这样难忘的镜头:讲台前,一个短头发、圆脸蛋的女孩子正被数学老师训斥着:“大家看看,这是某某做的数学题,这么简单都不会,纯粹是榆木疙瘩花岗岩的脑袋,笨到家了!!”老师一手抓着女孩子的肩膀,一手举着算数本,本子上大大的红叉触目惊心。“嘶”地一声,本子被愤怒的老师撕碎了。女孩子没说话,也没有动,大大的眼睛里含满了委屈、害怕的泪水……
相反的,老师亲切地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则会永远温暖着学生的心。我的记忆中也有同样难忘的镜头:这是一节作文公开课,讲台上是一位浓眉大眼的中年男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对,小手举高点。”他微笑着说,“你来读”。他信任的目光落在那个短发圆脸的女孩子身上。女孩子站起来,紧张的不知所措。“别紧张,你能读好的!”男教师的笑容感染了女孩子,她勇敢地开始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声音开始有点小,渐渐地,越读越流畅,越读越动情,听课的老师禁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请坐下,你的作文不但写得好读得更让人感动,将来一定能成为作家!”男老师温柔地说……
那个短发圆脸的女孩子就是我。记不清自己的数学为啥越学越差,一提数学就很害怕,总是考不及格,直到今天,对数字不敏感。可是因为那个浓眉大眼的男语文老师,我比以前更喜欢学语文,而且喜欢写作文,也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长大以后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各级奖励,还有几篇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怎样写出好文章……
从我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多么重要!学生是在老师的老师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其实人对自己的认识,首先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待开始的。别人,尤其是教师的公正评价和对待,老师的正确评价,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金子更宝贵的自信。
我曾在一本书上肯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可见学生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是多么需要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啊!
也许很多女孩子都很喜欢自己的爸爸,因为自己的爸爸对自己是十分的疼爱,对自己是不打不骂。可是我却把这样的爱给丢掉了。
这件事要从小学一年级说起,那是一件让我十分难忘的事。
那天很早很早我就醒来了。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急急忙忙的穿好衣服,就准备去学校了。可是被爸爸看见了,爸爸就说‘吃了早餐再去上学吧,时间还早着’!于是我的心情失落了一大半,我就用那张讨厌的眼神‘瞪’着爸爸,嘴着哼的一声就去吃早餐了。
当我又信心满满走去学校时,那个场面实在让我尴尬,我们班一半的同学都在等着我开教室门,我还没有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很多抱怨声了。我更加加快脚步去开门,好多同学问我怎么这么晚,我低着头避开他们。
中午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老师和我说我看你还是不适合开门这件事,我……我……我便说了一句‘老师请相信我,我明天会来得更早的’。老师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更加心急了,心里便想‘老师不会是不同意吧’?
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好吧,老师说。我像大喇叭似的说了一声‘谢谢老师’,便匆匆离开,因为我怕老师又反悔了。
回到家,我不和爸爸说一句话。爸爸问我什么,我都不回答。反正就是不想理他。要不是早上他叫我吃早餐,我也不会去那么晚。
从那天起我和爸爸的关系渐渐的疏远了,渐渐的陌生了。
很久后我才明白爸爸那是为我好,为我着想。他怕我饿着才叫我吃早餐,可是我却把爸爸的这份爱拒绝于千里之外。是我太自私了,我只想着老师的表扬,却忽略了一个我真正需要他表扬的人,那就是我的爸爸。
一、画蛇添足,嗦重复
这是最常见的毛病。本可自然结尾,但却偏偏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如《微笑着面对生活》:
同学们,相信微笑,相信明天。相信自己,那么你的未来将是一片辉煌,将会永远充满阳光。
最后送给生活中正在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未来而做着不懈努力的人们一句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后面一段话完全多此一举。全文已结束,耐人寻味,但仍不放心,偏要嗦几句,真是大煞风景。公式化结尾,离题太远,不为中心服务。这样的结尾理应远弃。
二、拖泥带水,游离话题
不少作文结尾,从叙事中生发议论,或联系实际,或纵横拓展,一时兴味盎然,兴致所至,却无法刹住话题。本可戛然而止,却因为多话而拖泥带水,甚至游离文章主旨或话题之外,遭遇红灯。如《我心中的那一盏明灯》: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句话是不错的。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只有有了一个坚定的理想。才会让你判断出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而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方向,才会有一个全新的生活,让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结尾意思已经相当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因为好谈,不知不觉地由“理想”话题游离到“如何走好人生路”主旨了,文章主旨发生位移,冲淡文章的主题,也降低了文章分数。
三、结尾简单,缺少点题
文章结尾要简洁有力,或追求自然结尾。水到渠成,或余音绕梁,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余地,但必须都建立在叙事、描写已清楚的基础上再来表达文章的主旨,读者阅读才不会因此而产生歧义,发生误会。如此,就应该用简洁的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文章主旨。如《难忘的那张可怜的脸》:
这时我才相信妈妈的话是真的。但我还是搞不懂,那个妇女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思利用别人的善良来谋取钱财呢?她的这种丧失了尊严、泯灭了人格、不凭自己的双手获得财富的做法。怎能让人们乃至她怀里的小孩尊重她?
她的脸可怜兮兮的,她的心灵或许更可怜兮兮吧!
难忘那张可怜兮兮的脸。
文章紧扣“难忘”这一中心,着力描述“我”前后两次遇到“那张脸”的情形与切身感受,但我们却不能很好地看出“我”对“那张可怜兮兮的脸”“难忘”的原因,而文末也没有点明“难忘”原因,让读者费解。在文中,我们既可用细节描写来凸显“那张脸”的特点,让人形象而生动地了解其“可怜”之处、“难忘”之因;文末再辅以点睛之笔揭示主旨,文章自然便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结尾太满,没有余地
有些事情,当事者双方彼此心照不宣,心领神会,是为含蓄美,委婉美。而一旦把它说尽说完,则就失去含蓄与韵味,如此反而不美。如《合作也美丽》:
我和她相视而筻。窗外的鸟鸣声似乎更加悦耳,阳光也格外灿烂。我又向她投去愉快的一瞥――为了偏见的消除,为了合作的成功。
不是说这种结尾不好,而是说要因文制宜,标题就已经点明文章主旨,而且,文章在叙述实验的经历、描写合作的感受已经清晰的展示了文章的主题。结尾再次点题。显然多余。
五、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几乎是作文结尾最常见的毛病。应该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是文章结构最起码的要求。仔细推敲结尾,精心拟写,让结尾回眸一笑,亮丽回身,应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但不少学生,或因时间分配不合理。或因功力不够,或认识上的误区。结尾草草收兵,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看:
看来。莲的魅力还真大啊!莲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呢。那就让我们去观赏莲,了解莲吧!
仔细推敲,总感觉“莲的魅力还真大”与“莲的魅力还不止这些呢”说法有些空洞,虎头蛇尾,缺少具体实在的内容,给人干号的感觉,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追求新式,画虎类犬
新颖、亮丽的作文形式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难怪有人把新颖亮丽的作文形式喻为漂亮的“作文外衣”。但无论外衣多么漂亮,合身得体才能彰显其美;无论作文形式多么好,一定要与文章内容相符,为内容服务,否则,一味的追求作文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需要,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如,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爱而已,我们都为各自的事业或学业而来回奔波。对于生活中的爱。我们都漠然处之。现在,我真正明白了爱,花的花朵已悄悄在心底绽放,芳香四溢。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后记
不是说,不可使用后记,而是说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你看,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刻意加了一个“后记”,却不知“后记”内容转移话题,冲淡了主题,反而落下话柄。
七、自说自话,留有漏洞
好发议论,感受颇多。这点毛病不仅在文章开头颇为流行,结尾也常常可看见它们的身影,有些考生叙事之后的议论。开始尚能紧扣叙述。但稍后就只顾自言自语。如《千万别说放弃》:
今后的路还长。今后的路怎样走。这要靠自己,但是有一点我要告诉大家,今后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要说放弃,放弃不是最好的办法。
两个重要概念
177877.png
了解了什么是定语从句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先行词和引导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因为总在定语从句前面,被定语从句所修饰或限制,因此被称为先行词。而连接主句和从句、引导定语从句且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一定成分的词则被称为引导词。以拿破仑的一句经典名言为例: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impossible". 句中的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修饰man,那么man就是后面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对象,所以在此为先行词。而who将主句和从句连接起来,同时引出了从句并在从句中充当主语,因此为引导词。
177791.png
一大难点
177817.png
很多同学了解到这里,觉得定语从句也不是很难,这是因为大家还没有接触到真正的难点。定语从句的一大难点就是根据先行词的不同、所作成分的不同选择引导词。引导词也称为关系词,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常见的关系代词有who (先行词指人)、whom (先行词指人)、which (先行词指物)、that (先行词既可指人,又可指物)、whose (先行词指人或物的所有关系)。常见的关系副词包括when (时间状语)、where (地点状语)。至于选择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我们要根据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的成分来确定。判断定语从句所缺成分的原则是“不缺主宾就缺状”。当定语从句缺少主语或宾语,即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要选择关系代词,然后再根据先行词是指人还是指物来选择对应的引导词。当定语从句缺少状语,即从句的语法要素齐全,先行词在句中作状语,此时要选择关系副词。根据以上原则,大家不妨尝试做做下面两道题。
①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we spent at the seaside.
②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__ we played at the seaside.
分析:在第①句中,先行词为名词短语the days,空格后的定语从句缺少宾语,因此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宾语,故选择关系代词,又因为the days指物,因此填入which或that均可。在第②句中,先行词同样为the days,但空格后的定语从句语法要素齐全,因此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状语,又因为先行词表示时间,故选择关系副词when。
177734.png
学以致用
177759.png
知道了定语从句的各个要素还不够,大家还需要学会写定语从句,好在写作时为作文增添亮点。2009年北京中考完形中有一句话:Kind-hearted and open-minded, my aunt was the one who played baseball with me, who took me horseback riding, who took me to the father-son dinners and who gave me lessons on how to drive. 仅仅一句话作者就用了四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这种写法我们完全可以模仿,用在写作中。比如在话题作文中要描写最敬佩、难忘的人时,就可以将上面的定语从句改写为:Kind-hearted and open-minded, he was the one who taught me how to study, who gave me advice and who helped me out of trouble.
定语从句是英语三大从句之一,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从句,希望上述讲解可以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定语从句,争取在中考中一举拿下。198980.png
造句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有的同学造句,常犯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怎样造好句呢?
(1)用词要准确。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就会造成语法上的错误。如“学校周围栽一些树,种点花,就可以美丽环境。”句中的“美丽”是形容词,不能修饰“环境”,改为“美化”就准确了。
(2)句子要完整。如果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造成“结构残缺”的毛病。如“游览了野生动物园以后十分高兴”,谁游览了呢?句子缺少了成分,应在句子前面加上“我”或其他人名,人称才完整。当然,句子缺少了“怎么样”或者“什么”等,也会出现毛病,因此,一定要造完整句。
(3)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如“早晨,雾笼罩天地。”如果在“天地”的后面加上比喻句“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柔美的衣裳”,就把“雾”描写得更具体了。
(4)词序安排要恰当。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一定的位置,表示一定的关系。造句时,词序安排得恰当,句子就通顺了。如“在少年体校培训班里,我又遇到很多光明小学的同学。”“光明小学”只有“一个”,不能“很多”,这句犯了“词序颠倒”的毛病,应当把“很多”放在“同学”之前。
(5)造句要精炼。本来用一个准确的词语就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的同学却堆写了很多嗦的词语,这种毛病叫“重复嗦”。造句不要犯“重复哕嗦”的毛病。如“公园里的五颜六色的花真是美丽、漂亮啊!”这句中的“美丽”和“漂亮”都是形容花好看的,删去其中一个就不会重复哕嗦了。
(6)句子前后不可矛盾。如“这本童话书,我基本上全部看完了。”句中的“基本上”指大部分,“全部”指整本童话书,这里犯了“前后矛盾”的毛病,应当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做到以上六点,同学们造的句子一定合乎要求了。
2,要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有一些同学作文内容不生动,关键是没有把内容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从学会把句子写具体开始。
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哪一句写得具体?
(1)熊猫正在吃竹子。
(2)胖乎乎的熊猫坐在一片竹林旁正在津津有味地吃嫩绿的竹子。
显然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得多了。由此可以看出,把句子写具体,也就是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事物”及其“动作”作一个修饰。
那么,句子如何“修饰”呢?就是多问几个“怎么样”?也就是加上描写形状、颜色、声音、数量、动态等词就具体多了。
(1)写出形状。如“一串红的茎很奇特,形状是圆锥形的,又长又细又碧绿。”这句中用“圆锥形”、“又长又细”写出了一串红的茎的形状奇特。
(2)写出颜色。如“一串红一串一串都长着对称的两朵小花,组成一串火红火红的花,所以叫一串红。”这句中用“火红火红”来修饰花的颜色。
(3)写出声音。如“雨点打落在河面上,叮咚叮咚地响着,组成了一首悦耳的交响曲。”句中用“叮咚叮咚”来形容雨滴落在水面上的响声。
(4)写出数量。如“长江南京大桥,5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全长500米,宽8米,3辆大卡车可以并排行驶……”句中用“5个”、“500米”、“8米”、“3辆”分别写出了桥墩的个数,桥的长、宽和可通过多少辆车,这样就把大桥写得很具体了。
(5)写出动态。如“月季开出一朵朵粉红色的花,蜜蜂嗡嗡地飞到花朵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过,月季花摇摆着身躯,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句子中用“飞”、“采”、“翩翩起舞”写出了蜜蜂和蝴蝶的动作;用“摇摆”、“散发”写出了月季花的动态。
总之,除了写出上述内容,还可运用形象的比喻,恰当的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3,学会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有人打比方:“人在衣裳马在鞍”。文章像一个人,结构是躯干,语言就是外衣。文章要靠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文章如果是一栋大楼,那么句子就是一块一块构成大楼的砖。每一个人平时说话或者写文章,总是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句话一句话地写。只有先把一句话说对写对,说明白写明白,说通顺写通顺,说生动形象写生动形象,才能说好大段的话,写出整篇的好文章。因此,会不会用句子,用得好不好,往往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读、写水平的提高。训练写句,既是识字、学词的发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如果同学们十分注意词语的积累和句式的训练,就能使自己的读写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
请你阅读一下下面的两段话:
“六一”儿童节那天,正上二年级的赵芳戴上了红领巾。一放学,她就高兴地跑回了家。妈妈和弟弟也高兴地跑去迎接。
“妈妈――妈妈――”赵芳人还没有到家,可她那充满欢快的银铃般的喊声,早已翻过院墙,透过门窗,闯进屋里来了。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一边用围裙擦着双手,一边眉开眼笑地向大门走去,连五岁的小弟弟那圆圆的小脸也乐开了花,扔下手中的玩具,蹦着、跳着、喊着来迎姐姐。因为全家人都知道,今天“六一”儿童节,对赵芳来说可是大喜临门――她加入了少先队组织,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读了上面这两段话,大家一定会夸赞第二段写得好。从第二段里,我们仿佛看见了心花怒放的赵芳,满面笑容的妈妈,欢蹦乱跳的弟弟,还听见了赵芳银铃般的喊声,为什么会使我们有这种感受呢?这是因为句子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赵芳、妈妈、弟弟欢喜的感情的缘故。
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一些呢?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越来越丰富,接触的句子也越来越复杂。那些复杂的句子,常常是在基本成分之外,又增加了一些附加成分,这样,可以使句子和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请看下面三组例子:
第一组:
轮船航行。
我国工人自己制造的“远洋”号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飞快地航行。
第二组:
海浪拍打着岩石。
汹涌澎湃的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北戴河海边的一块块岩石。
第三组:
猴子把帽子戴在头上。
身穿一件蓝色的偏襟长衣的猴子把一顶闪闪发光的小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自己头上。
在以上的三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都比第一句在表达意思上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是因为增加了一些恰当的附加成分,如用“飞快”形容航行,用“汹涌澎湃”形容海浪,用“猛烈”形容拍打,用“端端正正”形容戴等。
要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除了增加形容的成分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
(1)穿着一双黑布鞋的小猴子,右爪拄着拐杖,左爪伏在右爪上,一瘸一拐地向前挪蹭
着,就像一个腿脚很不灵便的老人蹒跚着,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2)望着面前拿着点心、拎着水果的一位位年轻的战士,孤寡老人王大娘满面红光,脸上笑得像开了一朵美丽的花。
上面的两个句子,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腿脚很不灵便的蹒跚走路的老人来比喻一瘸一拐向前挪蹭的小猴子。用盛开在脸上的一朵美丽的花来比喻孤寡老人王大娘万分高兴的神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再看看下面的例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上面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更加具体。再例如:
(1)散发着纯正芳香的竞相开放的花朵,好像正对着游人们微笑。
(2)“远洋”号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飞快地航行,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以上这两个例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再看例句:
(1)连绵起伏、壮观雄伟的万里长城不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2)观赏着十几岁小演员翻跟头、走钢丝、顶碗等一个个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全场的观众交口称赞呢?
以上这两个例句,都是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看来,只要同学们写句子的时候,注意增加形容的成分,再运用一些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就容易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4,学会句式多变。
学会句式多变,也是同学们过好句子关的一种方法,避免文章从头到尾都是陈述句。文章中除了陈述句以外,还有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等,如果善于变换句式,文章不就更加生动、有吸引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