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

第1篇: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难学的原因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不能把初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进行合理的衔接。初中数学的解题思路比较简单直接,而且初中数学的一些题目都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只要学生会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就行了,学生自己也做的比较轻松和简单。但是高中数学解题思路需要不同的技巧,同时要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驾驭能力,高中数学题型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都是很多复杂问题的综合。学生不再像初中那样只要依靠简单的分析和记忆一下公式定理就能完成数学题了,但是只要经过具体分析和思考,就会发现虽然高中数学题型繁杂,知识点全面,但是解题方法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一题多变、。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整理,就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要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训练才能运用自如;用到的均值不等式的放缩方法要比初中的知识内容难很多,要经过学生认真地理解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以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二、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并长期积累。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第2篇: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提高高中学生 数学成绩

目前我国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害怕数学,也有学生一直在努力,数学成绩却没见提高,不是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希望,谈到数学成绩,就让很多同学脸色大变。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成绩,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占优势。

一、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情况

(一)付出没有收获

同学们也意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据观察发现,大部分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曾经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努力,然而数学成绩却不见起色,没能够做到付出更收获成正比,让许多同学对数学感情泄气,一次次地打击学生的信心。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来说,一次大型数学测试,全班及格的同学没几个。

(二)带有消极心态

很多同学从刚进入高中已经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心存敬畏,进过接触之后,也感到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空间想象辛苦,成绩老是提高不了,并且数学课程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经过多次练习和测试之后,便带有消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甚至不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数学学习上。

(三)难以理解新知识

整个高中数字,出来程序流程这模块知识在学生刚接触时不觉得难之外,其他知识在学生刚刚学习时都有很大压力。由于知识理解难,导致做练习比较慢,一般做三四道数学大题就要花高中学生一个小时,让学生感到时间不够,也担心影响其他科目。从上面三点来看,高中生学习数学问题很严峻,需要老师们用心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数学难的原因

高中生数学成绩差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多 学生不容易跟上教学进度

高中数学老师需要赶进度,往往不是老师不想慢一点,而是经常慢一点的话,到高三复习时也教不完所有内容,在接收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发现,有时候进度是赶得很急,特别是看到其他兄弟学校的数学教学进度超过自己学校的时候,就容易加快速度。很多时候学生还没完成当节课的相关联系时,数学老师就要上下一节课了。

(二)抽象内容较多 学生难以想象

高中数学含有许多函数、立体几何、集合等等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大脑中无法对这些知识形成实体图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然而类似函数、集合这些东西,数学老师也很难用具体物质来描述,通过画图形来描述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在空间几何知识上,许多女生缺乏想象力,部分女生怎么也想象不出题目中描述的几何图形,对他们处理这些几何题有一定难度。

(三)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

高中数学不像政治历史那样背一下课本就能做题,高中数学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去分析题目的表达意思,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同时挖掘隐含的条件,甚至一道大题要联想到三、四方面的知识才能解答出来,大部分的高中生都读不懂高考数学最好一题的最后一问的意思,同时对于难题,也不容易想出题目要求我们运用什么知识。这无疑给学生带来困难。

(四)高中科目较多倾向文科学习思维

数学是典型的理科学习思维的科目,然而在高中教学阶段,大部分科目都倾向文科学习思维,例如语文、英语,在理科中的生物和化学也倾向记忆,而不像数学那样记忆内容少,逻辑思维要求高。这样下来,学生更加习惯文科学习思维的科目,并且不能把学习生物、化学、政治、历史的思维运用到数学上面。

三、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

(一)化抽象成为具体

在数学教学上,老师可以尽量把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例如空间几何教学,老师最好能够带来柱体、椎体、四边形等等多种形状的空间几何物品,用不同方式把他们重叠、挖空等等,训练同学们对空间几何体的想象力。遇到相关题目时,最好能够做出一个相关的几何体,帮助学生想象。

(二)适当的针对性练习

教完一节课,老师需要布置适当的针对性练习,过于简单和过于难的题尽量不要布置,让同学们多练习接近高考的题目,从刚接触新知识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做高考题。过多的练习会让同学们没有时间应对其他科目,而过少的练习题又不能让同学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最好是教学完一类知识后,让同学做每一类相关知识的题型。

(三)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

大部分数学老师采用自己在黑板上讲课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下面有没有学习到什么知识老师也不清楚。可以采用师生互动,老师让同学上黑板做题,并进行手把手指导等方式,确保部分学生掌握教学知识。

(四)站在系统地高度进行教学

在评讲试卷时候,老师不仅仅是在评讲一道题,而是需要站在一个系统地角度,扩展到遇到该知识其他题型时如何解答。例如平均三角函数,往往测试只是测十多种三角函数公式中的两、三种运用,数学老师可以多出几道题,把三角函数其他公式包含进去,教会同学们举一反三。

(五)选择适合同学的试题

数学老师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布置不能难度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的,可以选择难度稍微低于高考的题目给同学做练习,对于基础好,成绩也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比较难的模拟题和高考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第3篇: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顺应教育潮流的需要与发展,教学教育也必须有所改革。在数学教育上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1]。而探究式教学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它是通过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所研究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是,数学研究式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浪费时间。在高中课堂教学上,课时常常不足,一节课才只有40分钟。因为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探究和思索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会浪费很多时间。

1.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时展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不应止步不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大进步,顺应了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除了学习到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来适应未来时展的需要。

1.2 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考升学率。在数学课堂上,很多老师会讲的很详细,这可以说是好的一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一般都缺乏独立思考的概念,自己不去思考、归纳、总结,一直等着老师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要增添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勇于研究与探索的能力,这样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与多种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不能单一的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

2.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2.1 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在美国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应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科学家一样,这种教学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2]。而探究式学习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原则,也满足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所以,探究式学习终将发展成主流。

2.2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数学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们解决数学难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少人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数学课上的一种组织形式[3]。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收集、处理、分析相关信息,进一步论证和得出结论。

2.3 高中数学探讨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优缺点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由老师来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给予学生暗示,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最后,自己论证假设、得出结论。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但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主要是老师直接给出定论,中间有计划的讲解或者说明。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短期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单调,教出来的学生也会这样。

2.4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相信学生能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数学探究式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要强调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师生之间平等,学生能大胆主动的探索和发言。

3.探索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3.1 师生的角色定位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由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与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反而是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教学技巧,还要深入理解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教师才是决定探究式教学成果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采用探究式教学将探究与探索的意识溶解在教学过程中。

3.2 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程序。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以数学探究式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它为教学理论奠定了基本教学思想。这种教育模式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明确了方向,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可靠的平台。

3.3探究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及原则

想要达到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完美效果,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要创设特定的情景模式。由这个情景模式,教师巧妙地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也会将更多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学会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上形成融洽讨论的氛围,学生们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激励、增强个人自信心、丰富情感体验等,使学生很乐意的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动性原则、问题性原则、习得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四大原则。如果采用高中数学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然后学生要学会学习、合作、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好习惯,学生要多提问、会提问。在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教育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同的乐趣。老师要采用各种方法,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与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不同的发展。

3.4影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因素

如果在学校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肯定会遇到不少现实性存在的问题。比如,想要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必不可少的就是物质上的支撑,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因素。否则,很难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还有,为了让老师们能更加深入懂得探究式教学的含义、特点及优势,还需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要改变老师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综合探究式教学进行教学。

结论

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样能快速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让学生们在“玩”中学,能减少学生对学习的负担和厌倦感。此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们养成遇到问题不怕难,反而迎难而上的态度与习惯。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需掌握和了解具体的学习方法,以一敌百、灵活变通。而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掌握独特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从而能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我国高中数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也是改革的根本。

由于我本人对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只有初步的统整,所以研究还有部分不太严谨的地方,这也是我以后要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兼,黄翔主编.数学课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4篇: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一、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而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则急剧下降,根据其普遍的学习状态表明,导致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如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而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等等。

2.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着写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而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是挺有意思的,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制定计划。学生学习目的应明确,时间安排应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上课前自学。这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好课。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运用现代数学教育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自定步调等特点,在模拟和探究方面可以对现实系统(事物)进行模拟,直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备课、计算、作业、交流等);在通讯网络方面可以广泛地获取最新教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使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表现出来。

第5篇:短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一、学会阅读教材——学习数学的基础

数学教材是高考大纲和教师授课的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教材又是数学专家、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后精心编写的,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宝贵的阅读价值。虽然高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欠缺的。

首先便是如何读的问题。笔者认为,阅读教材可大致分为课前预习、课上跟读、课下复习三个阶段。课前预习是指学生自主阅读,提前了解教材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教师也可提前布置问题,指出需要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阅读,以达到培养学生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堂跟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针对性地、部分地跟读教材内容,配合老师的讲解,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疑难点。课下复习是在阅读了两遍之后,回头再重新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和理解误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这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深化和延伸,能够达到对教材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有效阅读的步骤,合理搭配各个环节,进行模拟训练。

明确了教材阅读的几个阶段,下面便是对教材内容和体例进行分项、分层阅读的步骤。一般而言,高中数学教材大致可分为引言、概念定理、公式、思考题几个部分。对于各部分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目标,都是具有差异性的,需要区别对待。大致说来,引言属于了解性的内容;概念、定理和公式属于熟读、识记的内容;思考题则是需要仔细思考,理顺思路,做出答案的内容。具体细化到某一类内容,还需要特定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公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分清公式的前提条件和推导结论;2.理顺、弄通公式论证的过程,探讨各种证明途径和方法是否合适,通过与教材所列进行对比,总结各种方法的利弊;3.注意联系相关的定理,进行对照分析,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4.分析公式是否能够逆推,得到广泛、全面的应用。

阅读的三个阶段中,以课堂跟读最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咬文嚼字,消化知识点的过程。在学习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时,要通晓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清定理、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成立前提条件,这样细致的分析,只有在教师的讲解中才能完成。教师在课堂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再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并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疑惑提出来,跟随老师的讲解,弄通弄懂新知识、新内容,使疑问得到完美的解决。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小字内容,或者链接知识点,通过对新旧知识点的对比理解,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读课外报刊——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扩展延伸到了课外。高中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广泛涉猎报纸、书刊等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在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发现另一个不同的天地,捕捉不同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课程的美妙和价值,了解数学学科的前沿动态。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并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验证。这就说明数学中的阅读,有其特定的特点存在,即需要大脑的灵活运用和触类旁通,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比赛,比如举行辩论赛、撰写读后感、写作科技小论文、主题讲解黑板报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讲课内授课与课外阅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一种长期的、严密的、系统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学习、理解数学语言——学好数学的保证

数学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系统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这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应清晰有力,准确严密,脉络清楚,具有条理,特别是涉及一些特定概念和固有名词时,更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出现一点错误。例如,“有”和“有且仅有”,“乘”和“乘以”,“增加”和“增加至”等语言,相差无几,意思却截然不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弄懂不同数学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力争做题时认清题干,分析到位,准确无误地解题。教师还应注意,除了做到严谨、准确外,还要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浅显平实、学生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将数学语言真正纳入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识结构中。只有这样,才能从基础方面准确无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要时刻留心、注意教师所运用的数学语言,分辨不同的含义,学以致用,运用到日常的阅读、思考和解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