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第1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1 总体业务描述

本文设计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针对单位人事管理单位管理职工档案信息和管理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结合单位人事管理通用的管理功能和操作习惯等特点开发设计的一个基于WEB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单位职工可以通过该系统变更、调整、申请等业务。人事管理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财务可以对工资信息发放,单位领导可查询职工具体情况。

1.1 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现行业务处理流程,一是公司员工登录和查询信息业务流程:登录、进入查询模块、查询信息;二是系统操作员登录和后续相关操作的业务流程:登录,进入处理模块,查询处理信息。其次进入修改和添加模块,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相关信息。

1.2 系统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表示求解某一问题的数据通路。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过中,还将使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所谓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分为员工和操作员登录的两大部分,员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注册,注册信息后可登录界面,进而进行查询。对于操作员登录后能对登记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等操作。

2 系统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配合数据流程使用的工具之一。在结构化分析时所定义的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数据源点和终点。

2.1 系统的主要数据流

1. 流 名: 登陆验证

位 置: 操作员"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流 名: 验证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操作员

定 义: 验证结果=[登陆成功|用户未注册|密码错误]

3. 流 名: 登记信息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信息=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4.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5. 流 名: 员工注册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员工注册=员工基本信息+密码

6. 流 名: 注册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员工

定 义: 注册结果=[注册成功|注册失败]

7. 流 名: 员工登陆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员工姓名+密码

8.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登记处理"员工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9. 流 名: 查询要求

位 置: 员工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查询要求=员工姓名

10. 流 名: 查询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员工处理

定 义: 查询结果=[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失败]

11. 流 名: 系统维护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新到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等

12. 流 名: 维护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记处理

定 义: 把登记的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信息等反馈给操作员。

2.2 系统的主要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名称: 操作员授权

输 出: P1

数据结构: 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数据存储名称: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输 入: P1

输 出: P3

数据结构: 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信息等

3 数据存储名称: 员工信息

输 出: P2

数据结构: 员工姓名+密码

3.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从功能上看,该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七个子功能模块: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统计查询和系统维护。

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与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相结合,将人员权限落实到每一个人,在系统中授予相应的权限,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照片、户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最高学历、家庭状况、主要简历等。

工资管理子功能模块:工资帐套管理、工资档案结算等。

考勤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基本考勤、加班考勤和出差考勤三部分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人事档案查询、职工调整查询、合同续签查询、职工培训、奖惩、考核查询、工资档案查询。

系统维护模块:模块包含单位设置、数据字典、自定界面、编号设置、提醒设置等。

每个包一个子功能模块,分别对相应的事务进行管理。用例中包括5个用例:领导、人事档案管理员、财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职员。

人事档案系统:人事档案系统是劳动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人事档案管理员可以管理人员档案信息,进行人员相关信息职评定修改、调动管理。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需要,添加部门,删除、更新部门,管理系统基本资料。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员的职责尤为重要,该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投入的各种经费管理,包括工资等等多种经费的管理。

综合查询:此模块功能简单明确。领导登陆后可以查阅任何信息。

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

(1)系统的完整性

系统的完整性指为完成业务需求和系统正常运行本身要求而必须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是用户不能提出的,典型的功能包括联机帮助、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管理和在线升级等。

(2)技术适应性与应用适应性

系统的适应性与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概念相似,也表现产品的一种应变能力,但适应性强调的是在不进行系统设计修改的前提下对技术与应用需求的适应能力,软件产品的适应性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可配置能力。

(3)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指系统对业务和技术需求变化的支持能力。当技术变化或业务变化时,不可避免将带来系统的改变。因此不仅要进行设计实现的修改,甚至要进行产品定义的修改。

第2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综合厂商是指其主营业务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而是在其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之成为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其产品的完成性和系统性。专业厂商则相反,专业厂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借此为其他客户提供更专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解决方案。

1.系统的集成性。集成的优势明显,例如,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根据权限实时共享,数据来源权威、避免重复录入、降低数据的冗余等;但集成也存在弊端,对多个子系统的集成程度越高,数据结构就越复杂,数据同步难度越高,系统调整的难度也越大。即使一个表面上非常细微的代码调整也可能引发系统内部非常复杂的关联数据的调整,如企业经常出现的组织架构变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整合与调整,而ERP中的组织由于涉及核算、业务流程等,是不能随意变动的,也就造成行政组织与核算组织未必要完全同步变化,这种复杂性导致ERP的组织变动很难完全集成一体化。

2.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从当前中国企业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来看,主要原因仍在于某些综合型厂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复杂性程度严重低估,由此导致系统在架构上不够灵活,业务协同性程度低,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复杂、协同、灵活、多变的特点。此外,高校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风格迥异、成本效益意识淡泊,而且高校管理部门繁多,部门之间存在管理壁垒,整体业务流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内外信息交互的过程,这种现状客观上要求高校各业务系统应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校的管理特点。

二、从国外EHR的并购案例看EHR发展趋势

2004年,甲骨文(Oracle)花费54亿美金并购PeopleSoft,仅2012年以来就接连发生了多起并购:2012年2月,SAP以34亿美元并购SuccessFactors;3月,甲骨文再以19亿美元并购Taleo;8月,IBM又以大约13亿美元并购Kenexa。Workday在2012年10月正式登陆纽交所前,也一度成为多家厂商追逐并购的对象。甲骨文为例,甲骨文在收购专业厂商Peo-plesoft后一直没有停止对Peoplesoft的继续开发与推广,也并非简单地将Peoplesoft系统作为其ERP的子模块集成到ERP中,而是继续专业化发展Peoplesoft系统,在其ERP管理系统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组合性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又独立开展Peoplesoft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从当前全球系统厂商的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到,出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专业性考虑,实力不俗的综合型厂商往往选择放弃独立开发HR系统,转而将目光投向并购专业HR厂商。

三、国内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认识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员工从招聘到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薪酬等一系列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业务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任何环节出现疏漏或不同环节出现脱节,都会导致致命的人事问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满足人事管理过程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才工作的质量。然而很多高校把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信息的查询、浏览等简单的应用放在了人事系统建设的首要位置,忽视了人事系统核心的部门级应用功能,本末倒置。

2.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对专业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限,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时比较盲目,许多高校把市场上最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厂商排除在外,理由是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此外,高校人事部门很少主动参与软件的考察和调研,交由学校信息部门统一采购,而政府采购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导致很多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厂商通过低价竞争进入高校人事系统建设。

第3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一、研究现状

目前各高校普遍按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在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拓展网上服务、深化财务分析、做好财务信息公开等方面需逐步深入、更加细致地做好财务工作,因此迫切需要一个面向管理与发展的学校财务综合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学校的各级管理需求,又能满足各上级管理部门的经费管理要求,能够准确、高效、安全地为学校各项财经事务服务。

高校在财务管理及服务软件方面需要同时与多个部门需要数据交换和服务交流,但彼此之间使用不同开发商提供的产品,致使“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信息化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低下、数据交换与共享能力差。而我们要探讨的财务信息管理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先进实用的财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及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全面提高基础会计核算效率、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更有效地管理资产,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内部审计监控等,为不同管理层提供多种统计分析功能,并为其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二、总体框架

为满足当前财务管理要求和信息化需求,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实现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完全动态化,能够灵活、开放、实时地实现与学校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传递,从而实现动态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方案的实施主要包括:核心财务核算系统、工资酬金系统、学生收费及补助奖学金管理、全面预算系统、网上业务平台、网上缴费平台等基础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及挖掘、数据安全及备份,以及数据及系统转换。同时还包括财务信息管理方案的二次开发和优化以及维护。

整个财务解决方案在统一的系统框架支持下,完成财务管理与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等业务系统的接口开发,以实现各系统间数据传输的需求,从而实现多套系统间整体运转,确保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基于以上考虑,总体框架设计如下:

(一)信息服务层

面向用户,为校内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进入校园中的各种应用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事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其中的财务网上服务集成平台为财务服务专用平台,给学校师生提供财务一站式财务服务。财务通过外部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数据转换的标准接口,完成公共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如图1)

(二)业务应用层

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它将财务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处理所有日常工作。该系统根据角色进行管理,按照不同权限进入各财务信息系统。该综合管理系统不但是业务系统的基础和支撑,而且为校园数字化平台数据库层提供最基础的数据。

(三)基础设施层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系统、应用服务器、安全设施和网络基础平台等基础设施,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效结合,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归纳,将相关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模式中,与财务管理模式互相改进,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将现有的财务系统用更先进的财务系统和平台取代,由于平台化工作方式,减少同一数据多次录入,增强了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改进工作方式,能够更快更完整的提取财务基础数据,同时增强了财务数据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财务业务效率。

第二,优化财务管理。通过对更完整的财务基础数据的分析,多角度、多切面对高校财务资金和项目进行分析和监控,提供多种统计分析功能以支持管理层的决策,以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优化财务管理。

第三,增强财务服务实时性。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实时与高校师生沟通联系,做到财务服务高效实时。

第四,加强其他高校或部门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及时与其他高校和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支持财务数据的预测、控制、分析和反馈。通过使用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跟踪和控制,能够及时产出相关统计数据和报表,帮助管理层决策分析,减少资金风险。(如图2)

三、实施

(一)关键技术

该方案主要包括安全、数据安全、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

系统安全方面,主要采用双机热备技术,避免断电或者其他意外引起的服务器中断而造成的数据损坏。

数据安全方面,对于无现金支付、网上缴费平台、对公结算点等需要在Internet环境下运行的业务系统,数据通信上通过使用SSL加密技术,实现传输安全。系统可实现支持SSL传输协议的可选方案。数据在互联网传递时,可实现128位加密。

数据挖掘方面,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对财务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预测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进行数据挖掘,最后对数据进行知识同化,以达到知识发现的目的。

(二)可行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可行性:能够提供先进实用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及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确定可行。

第二,技术可行性:系统由B/S结构和C/S结构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在使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能够确保有力实施,确定可行。

第三,组织可行性: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实施小组,有效推动项目实施,确定可行。

第四,人员可行性:实施主要人员包括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及乙方技术人员、确定可行。

第五,社会可行性:项目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确定可行。

第六,风险分析:项目进行新旧数据交换时可能出现数据不完整,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对旧数据不做太多处理,可支持查询即可,新数据做到数据完整、信息明确,能够完整支持系统;项目进行各个部处系统接接时可能出现接口不一致问题,采取取得关键数据和所需数据信息的方式,或者可对接口进行修改,推动各个部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总结

本文初步阐释了财务信息管理方案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色,以满足在实际工作中所提出的功能需求;该方案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能够与现有的多个系统和多个部门的数据做交接和交换;并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资金控制,提高财务服务品质,从而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实现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完全动态化。

第4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水平

人事管理是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的部门职能之一,与学校每位教职员工息息相关,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及领导决策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增强民办高校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服务。

1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意义和必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实现各个部门和科室间的资源有效共享,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及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及时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1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常规性事务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常规性重复劳动。因此,借助信息化的优势,提高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真正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还能更快地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1.2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为民办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供信息服务 人事管理部门可以立足于现有人力资源情况,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各教学单位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招聘条件与标准引进合适的人才;教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评估和考察每个教师和教学单位的绩效;教职工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信息等。

1.3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加强民办高校各部门和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目前,民办高校各部门和各科室对信息的处理大部分应用了EXCEL和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因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库未能有效兼容,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人事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经常需要互通有无,分散的工作方式容易造成数据采集不全面,信息更新重复率高并且更新成本高昂,因此极为繁琐和不便。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在信息的共享能力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保持学校各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1.4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民办高校深化校、院两级改革,实现校、院两级人事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把以往相对集中的人事管理模式,分散到各二级部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人事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通过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基础数据采集和教职工基本信息维护工作都放在各二级学院,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事部门的工作量,还可以保证人事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2 目前人事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化观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繁琐的文本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事管理的技术需求。人们都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在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信息化技术缺乏足够的理解,对于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缺乏清晰的认识。部分人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人事档案信息的保存和录入,而对人事信息系统所能完成的其他功能缺乏必要的了解,如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等。这样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对人事信息系统建设的不重视,或者对已有的人事信息系统的一些功能无法有效利用,使得系统处于低水平的运作状态。

2.2 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缺乏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系 作为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执行者,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化管理的层次和高度。人事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人事信息维护和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人事信息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而民办高校受成本限制,不可能指定专人负责人事信息的数据分析工作。民办院校人员流动性大,人事信息管理人员在承担了日常人事事务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维护人事信息系统,已经无暇兼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数据分析和分析报告撰写工作。

人事信息的采集、管理和数据分析也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和体系指引,使得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无法在制度的支撑下得到提升,人事信息化管理随意性较大,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3 人事信息数据实时性差,准确性不高 民办高校人员结构松散,流动性大,而且兼职、兼课和外聘教师较多,很多人员的人事信息都由教学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收集,再转交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录入或者更改。中转部门较多,导致系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形成延迟效应,使领导决策或者数据分析都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得到实时性很强的结论。在这种传统的集中式人事信息管理模式下,人事管理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在高校员工的各方面情况,而且一旦采集处理的人事信息过多,人事信息管理人员对于人事信息就无法逐一核对,信息采集随意性增大,导致人事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2.4 学校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共享水平不高,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民办高校缺乏财政支持,资金有限,所使用各类信息平台多为分期独立购置,相互间的人事信息无法直接共享。目前高校内部各个部门所使用的信息平台的侧重点都不相同,一般涉及人事信息的平台有: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办公OA系统、教务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高校基础数据库建库系统等,各系统间关联性不大,资源共享困难,动态信息更新较慢,而且容易导致信息重复录入,造成人力、财力资源浪费。

数据呈点状分散于各个单机系统之中,且格式不一,没有通过系统集成在一起,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由于部门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数据交换,但由于各部门开发或购买的数据库软件都是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数据库软件,数据交换的通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人事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也必然导致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数据维护任务繁重,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综上所述,为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必要加强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3 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3.1 转变人事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树立人事信息化管理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使人事管理者在心理上突破长期以来的依赖手工操作的文本管理模式,在观念上主动依靠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寻求人事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案。树立信息化理念,是提高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民办高校的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人事信息数据采集与汇总,更需要对人事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并为民办高校制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其次,要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当作提高人事工作效率、水平和层次的工具,让每一位管理者都围绕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身业务的设计与安排,同时也必须亲身参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提升。另外,要加强对人事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素质。只有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利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人事业务的计划、部署、实施以及管理,才能使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提高人事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后,民办高校领导应遵循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力求在规章、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信息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寻求各种数据的内涵提取与处理,不断挖掘和发现有用的信息,努力为学校的规划、决策、教学和科研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3.2 提高人事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建立科学的人事信息管理体系 人事信息数据的处理复杂繁琐,在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工作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人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一流的管理者,就没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据目前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要提高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人事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和教学单位行政秘书有计划地开展人事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管理高效、作风严谨的人事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3.3 整合校园信息化平台,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完整、全面、实用的人事管理系统 ①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一个集中的人事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独立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各个应用系统。在人事信息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与各个不同业务平台的数据接口,保证各个不同业务应用平台数据的一致性,进而整合校园信息化平台,推进人事管理甚至整个学校信息化工作模式的变革。②建立人事信息数据管理模型。以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为依据,划分功能模块,设置管理权限,职工人事信息数据填报规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维护制度和解决方案,从而避免出现“数据集中导致维护任务也集中”的现象。③积极组织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人事业务功能,如日常考勤与薪酬管理、教师业绩的自我申报和审核、教学人员能力结构分析、行政人员业绩能力分析、教职工培训登记与管理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转而加强绩效考核及数据分析的能力。④人事信息化管理应以自身校情为基础。由于各个高校的人员结构、发展目标各有差异,在人才需求方面更是各具特点,而且民办高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人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购买或者开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以业务高效、功能实用、可扩展性强为原则。如果好高骛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 总结

只有提高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人事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畅通民办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的渠道,人事管理的公开和透明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在薪酬制定、岗位聘任、职务调配、职称评聘、教师业绩考评、科研核定等比较敏感的人事业务中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事信息的利用率,减少工作强度,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增强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因此,提高民办人事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进一步促进人事工作公开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为领导层面的人事管理决策水平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边丽颖等.人事信息化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20).

[2]赖初荣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打造人事信息化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

[3]周.高职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探讨[J].华章,2011(33).

第5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这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但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工作量,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代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功能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汇报逐渐转向数据处理和分析、替管理人员做出预测和决策支持,并通过电子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跨平台跨网络工作等方面转变。

蔡昊()在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演进时也提出了三个发展的时期。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性,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第一代系统的主要缺陷,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给予了考虑,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一代的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研制的,未能系统地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而且其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也不够系统和全面。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特别是Intem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科学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的管理企业提供了帮助,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和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建立自动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使企业获取人才,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使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军华、谭洪波()认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应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战略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订行动计划及控制和评估计划等过程。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利用因特网等网络技术和手段,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建立战略资料库,对影响人力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和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战略资料库,收集影响人力资源供求的各种因素,采用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系统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学模型或其他仿真模型来预测人员流动,比较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方面的需求与供给的情况。

(二)应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测评。

系统化、自动化的工作分析和岗位测评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建职位数据信息集,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划岗归类、录入有关的岗位信息。

2、形成系统化的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和岗位分类图。

3、把工作构成因素进行分解,构建统一的、结构化量表式的岗位评价要素指标体系数据库,并按要素分层次赋值。

4、采用要素计点法(点数法)或因素比较法的工作评价原理,建立岗位测评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岗位测评系统由职位管理委员会、上级岗位、专家等人员按工作说明书要求及经验对各个岗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等相对价值作出全方位的评价。

5、通过对各个职位的评价比较,确定每一职位的位置、作用及相互关系,并确定每一职位的工作标准。.

6、向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绩效评估、培训、报酬等管理工作提供测评的数据。

(三)应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对各类职员进行绩效评估。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一个自动化的绩效评估系统,它的内容包括:

1、建立绩效评估指标数据库,设置各类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企业和人员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360度动态绩效评估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过绩效评估系统由被评估者、上级、同级、下级、客户对工作绩效进行讨论、打分,同时实现工作绩效的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和客户评价。

3、对绩效评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找出优点、不足以及需改进之处,通过系统反馈给被评估者,企业由此对被评估者实施奖惩、调整企业工作重点、修订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或权重。

李军华、谭洪波从比较详细的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祁东月()则从整体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概述。他认为: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工具,现阶段主要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用来处理所有定量的问题,比如员工考勤、薪酬计算是比较常用的,还有一些规范性的管理,如人事档案目录的规范、劳动合同鉴定情况的实时监控等等,这些都是在定量的前提下来规范管理,使管理更加标准化、动态化、程序化、与手工管理比较大大降低了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也是许多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首要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仅仅用来处理这些定量的问题是远远跟不上的,更重要的是充分把信息技术和现有的信息量相结合,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创造性的战略分析与预测,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规划,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比如,对企业员工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梯次的分析与预测,对核心业务人才流动的分析与预测等等,并根据分析结果智能性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这是许多企业迫切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

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系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系的内容与业务流程,消化吸收行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才可以在软件中诠释、优化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与精力流程,成为企业人力管理部门信息化、规范化、个性化的管理平台。另外,一个合理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应该能充分利用系统中存储的丰富信息,为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快捷、方便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进而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准备、及时、统一、高效、安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可能,也为人力资源的全方位、动态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它能做到改变大多数企业目前同时使用多套系统的状况,克服现行分专业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共享的弱点,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还能做到满足多层次、非专业管理部门的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在全企业甚至更广范围内的共享,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能够做到为员工提供自助式服务,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等等。这些好处无疑都可以改善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最高决策者以及全体员工的服务质量,并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来。

杨兴东、王红霞、魏玉莲、成卫山()也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作用。

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1、实现数据共享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如员工管理、劳资管理、干部聘任管理、员工培训管理、保险统筹管理等等。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只要员工管理部门将员工信息输人到计算机,其他部门就可以直接进行查询和使用,实现了数据共享。

2、快速查询功能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建立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员工信息是可以进行链接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员工姓名,就可以快速查询员工各种有效信息,通过打印直接获得所需信息。

3、实现信息的准确查询

在没有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之前,员工信息分散建立,造成了工作中的不便。而由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员工信息是惟一的,同时在输入信息时有校验功能,不会出现查询有出入的问题,保证了查询信息的准确性。

4、实现灵活多样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许多统计报表,每份报表的产生,至少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平时信息数据的积累,可以在几分钟内产生出所需报表,便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

(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来源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之间都有信息交换。因此,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要考虑统一的数据来源、统一的数据类型、统一的编码标准,使整个系统在网络的数据传递、数据转换能够正常运行。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来源,也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逐步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三)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

现代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在总体开发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管理。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虽然是一种管理工具,但其程序化的管理,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以使以往模糊的管理工作程序变得清晰明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机构更加合理稳定,管理数据更加科学完整。

(四)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机性强,有时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信息。由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数据是随时修改、维护,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从多侧面、全方位分析人力资源信息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从而减少领导进行决策的盲目性。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目前来说,它的发展还不成熟,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李军华、谭洪波()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虽在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处于事务处理的水平,偏重于对人员数量的静态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没有充分得到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没有与其他信息系统连接起来,所做的工作一般是记录、检索、统计、生成各种图表等内容简单、低技术性的随机事务。在应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解释以及进行人力资源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是比较弱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信息的内容上看。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只是储存了职工档案的基本信息,只是对一个职工的基本情况的静态的、表面的描述。人事管理系统对于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知识水平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不断变化的情况则没有反应,这对全面了解和正确使用人力资源状况是远远不够的。

2、从信息的管理形式上看。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人员基本信息存储和查询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只能提供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简单的查询,不能提供多种条件的组合查询等。

3、从信息的利用情况上看。对人力资源的历史数据缺少分析,没有提供人力资源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4、从信息的管理手段上看。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仍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单机管理阶段。人事管理系统没有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发生直接联系,没有利用网络技术形成多用户的、远程的网络管理,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决策的质量、速度和水平,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祁东月()也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实施于较单一的业务处理,如: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事部门的工作内容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传统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人力资源部门每个专业都使用着不同的单机版软件,数据库由各个专业人员自己维护。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软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二是维护量大;三是每个专业的软件都只能单独录入和计算数据,造成工作重复,各专业数据不准,无法达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第6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涵义的概述

1.e-HR国内外研究综述

e-HR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s”,一般直译为“电子化人力资源”,是网络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应用形式。U.Rrimer,认为,所谓e-HR,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Kathy Brayant认为e-HR,就是可以自动处理很多核心程序。Edward?ELawler 等人在其著作中认为:信息技术e-HR 有着巨大的潜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和行为方式。Kathy Brayant 认为,计算机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文件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使用e-HR 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把它的管理方式带入互联网时代。

国内最初对于e-HR 的认识和国外的基本上趋于一致,研究较早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乐阳认为,e-HR 即电子人力资源,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际上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解决方案。邹玉霞认为,e-HR 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郑大奇认为,e-HR 就是指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任何利用或引进了各种IT 手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可称之为e-HR。安忠、吴洪波指出,e-HR 中的“E”不仅是“Electronic”,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Efficiency”,即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效率是e-HR 的根本目的,而电子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1.2 CIMS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定义。派德瑞、德斯勒、诺伊等人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定义为:收集、处理、存储和信息以支持决策、协调、控制、分析及可视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关组件的集成系统。而小舍曼等人认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 己经超越了简单的存储和更正信息,其应用的范围已扩大到诸如编制报告、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战略计划、职业生涯和晋升计划,以及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及实践等领域。诺伊等人提出了通过结构重组、业务外包、流程再造及新技术的运用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性的问题,并且还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

另外还有很多国内学者从其他的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范大路阐述了基于CIMS 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出了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及挑战。曾建权等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框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策略。常晋义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通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部分组成。肖慧等立足中小企业,提出了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思路。高翔等指出只有当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有效要素融合时,其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才是有价值的,并探讨了信息技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廉凯分析了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以及如何选择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我国企业CIMS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来说还不成熟,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李军华、谭洪波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虽在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处于事务处理的水平,偏重于对人员数量的静态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没有充分得到利用,所做的工作一般是记录、检索、统计、生成各种图表等内容简单、低技术性的随机事务。祁东月也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实施于较单一的业务处理,如: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人力资源部门每个专业都使用着不同的单机版软件,数据库由各个专业人员自己维护。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软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二是维护量大;三是每个专业的软件都只能单独录入和计算数据,造成工作重复,各专业数据不准,无法达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第7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Web Services、数字化校园、信息孤岛、资源整合

引言

随着众多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大部分高校已经依托校园网建立各种应用系统,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 支撑着部门的主要业务。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等等。在各种应用不断增加和完善的同时,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各校的信息化建设前期没有做好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般各自为政,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等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因其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库异构、数据标准不统一等等原因,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而且给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拓展的桎梏。Web Services作为一种整体技术构架,从根本上能够解决跨平台数据交换的问题。

1、Web Services的体系架构

Web Services是由一系列开放标准构成以提供各种服务的互操作,其中包括:

(1) XML

在各种平台上以文档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与数据相关的各种信息 ,实现了跨平台的数据编码和组织方式。它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

(2) 简单对象存取协议(SOAP)

SOAP用于Web Services之间跨平台的相互通信。它定义了消息传递的封装,给出了数据编码的指导方针,提供了描述远程程序调用(RPCs)的规则。

(3) Web Services描述语言(WSDL)

WSDL提供了规则的、能被计算机阅读的Web services描述。

(4) 通用描述、发现和综合协议(UDDI)

用于Web Services的注册及规定了如何在Internet或企业网络中发现有效的Web Services。

以上这些协议规范加上广泛使用的传输层和网络层的通用标准(TCP/IP、HTTP、SMTP等)就能实现一个完整的Web Service体系架构。

2、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交换模型

2.1数据集成

用XML描述和约束需要交换的数据格式,将各应用系统的异构数据封装成XML格式,通过数据的形式集成到数据交换中心,在中心形成逻辑上集中而物理上分布的“虚拟数据库”,为用户屏蔽下层分散的异构的各种数据,从而达到数据交换和共享的目的。/

2.2 数据交换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主要实现应用系统异构数据源到XML格式的双向转化,完成虚拟数据源的管理、数据转发、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流量和流向分析。交换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块负责身份认证和集中的访问控制。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应用系统与交换中心进行双向数据传输以实现多数据源的数据访问。应用系统与数据交换中心的交互采用Web Services调用的方式实现, 这样用户在请求数据时不用关心数据源的具置和数据源的格式,实现真正的分布式应用。

2.3 数据交换流程

系统数据交换采用订阅方式处理流程, 整个数据交换过程分为用户和中心转发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用户阶段:

用户登录数据页面, 选择要数据的XML模式和查询条件;页面处理逻辑完成数据提取并封装成XML格式;页面调用交换中心的数据接收Web Services;交换中心执行调用将的数据写入中心缓存数据库中并返回响应。

中心转发阶段:

数据交换中心查询中心缓存数据库获得用户的数据,查找订阅信息;对找到的每个订阅者,调用订阅数据接收Web Services转发数据;将接受到的XML数据写入订阅缓存;订阅数据处理模块查询订阅缓存, 提取订阅数据并完成XML数据到本地数据源的映射。

3、系统特点

3.1 开放性强

基于Web Services的校园网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强。在网内可集成各种Web服务,实现部门与部门间的密切集成 ,使校园网应用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真正的网络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网络价值,在更大意义上发挥网络的功能。

3.2 集成代价低

基于Web Services校园资源整合平台是一种实用且性价比较高的方案。在改造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其后部署的系统还是可以采用部门独立开发的原则,在统一规划中,只要了解各部门的Web Services接口就能直接与之对接,无需额外设计专用连接模块,为系统平滑升级提供了规范。相对其他的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e(EAI)解决方案投资小,且部署简单,对原系统的改造成本较小,集成代价低。

3.3 平台无关

Web Services技术对各种平台及已经存在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对CORBA、J2EE 、.NET及B/S,C/S系统都有一系列完整的改造方案。无论校园网中的原系统采用何种技术,都可无缝的改造到此平台上来。

4、结束语

Web services技术为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此方案可以屏蔽平台差异和数据库本身的差异,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无限活力的技术,与校园网络应用的结合,必然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Hongbing Wang,Joshua Zhexue Huang,Yuzhong Q,Junyuan Xie。Web services :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Web Semantics : Science,Services and Agentson the World Wide Web,2004,1:309- 20。

[2] 柴晓路,梁宇奇。Web Services技术、构架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陈和平,张俊峰,顾晋广,叶锋。Web Services技术浅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 64-68。

[4] 秦炜。基于B/S模式的MIS设计。电力自动化设备[J],2002, 22(11):36

第8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建筑市场的放开与竞争的加剧,如何在财务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如何同国际规范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接轨,如何提高财务业务水平及响应速度,根本的问题就是在新环境下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整个财务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分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行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片面追求财务数据集中,缺少对集中财务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应用需求的全面理解,对企业绩效管理在财务中的核心作用认识不足;(2)对财务解决方案的业务导向重视不足,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缓慢,基础平台的实际应用与领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施工企业的重组、解体、合并频率很高,单一账面使企业的重组和调整非常艰难,财务信息化仍停留在静态控制阶段,对财务信息没能做到动态控制和分析,在财务业务流程上没有实现优化,缺乏统一规范:(3)在应用软件上,核算管理的软件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网络型的软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应用,当前财务管理缺少网络化管理;(4)专业人员缺乏,在职人员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务运行电子化缺乏充分的认识,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也不到位,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5)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没有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因此,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既要解决信息网络的软硬件问题,也要解决人力资源的配备问题,并有效地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只有这样,才能以施工企业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笔者建议,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必须:(1)先开发财务管理系统,再开发其他辅助系统,如人事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等;(2)选择高素质的开发队伍,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有效地安排和部署开发工作,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系统建设的规模一般较大,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3)要保证各子系统最终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全面评估系统开发的目的、内容、效果、条件和运行后的维护等,在满足系统约束规范的基础上,用快速原形法开发各子系统,通过试运行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从系统调研开始,就要求系统的使用者积极参与、共同协商,确定系统的目标,做好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施工企业财务系统的用户群已经从财务人员扩展到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施工企业陆续建立了适合自身环境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资金的获得和使用的管理工作,是组织落实公司财务工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编制年度财务计划的同时,审批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使用计划,保证经费到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的规定和防暑降温经费的使用标准,并按规定负责审批购置的劳动保护用品经费。

信息化财务管理就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对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监督性和协调性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信息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横向管理,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企业信息化高度集中,信息化财务管理还包括对通过网络进行的经营、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基于因特网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施工企业财务理信息化的功能

第9篇: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应用系统

一、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被大学接受的同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接受,并积极推进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似乎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代名词,成为学校建设中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学校基本办学和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1、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规模上远不如大学,学校教师也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缺乏专门的网管人员

要想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以及维护的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只有1-3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己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3、数字化校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校园网目前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校园网的使用也仅仅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比例不高,并且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学生运用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学习的压力减少了他们上网时间。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建成满足未来几年发展需要的高带宽、高性能校园计算机网络,所以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建设要有远瞻性,不能仅仅只满足当前的需要,更重要的要考虑学校长远的发展。

学校的网络一般应当是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部分信息点千兆到桌面,对于网络核心部分及有特殊要求的部分基于安全等因素有存在链路冗余的需求。学校的网络应达到如下要求:1)校园内各个有网络需求或其他信息化需求的建筑物应有适当类型和数量的光缆接入;2)各网络接入单位内部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能满足网络、语音、视频等传输需求,链路稳定而可靠,能实现10/100M的链路需求。此外,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应根据学校建设规划的步骤,在对需要入网的楼宇和单位进行实际情况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预留足够的网络节点和主干链路。

2、应用系统建设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对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通讯:公告、通知的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的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平台,使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知识管理功能,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在学校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并推进知识创新。

(2)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3)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4)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划分为: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2)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3)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4)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复核、报账审核、出纳、工资管理、收费管理、会计档案及票据管理、行政事务管理;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6)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冲破学校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在由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协调的同时解决好教师信息素养,网站建设内容以及资金的投入问题,才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数字化校园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只要我们能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出发,提出适合的需求,就一定能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厚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白皮书.2005年

[3]张万民.青岛滨海学院数字化校园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2006

[4]高山.高校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管理信息系统.2002年3月: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