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成绩分化;差异;衔接;措施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充要条件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2.教材的变化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适当在刚开学时用一定时间复习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重点题型、重要方法;三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四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初高中数学衔接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应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总结,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6.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为他们的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永红 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2012年 第13期
林建峰 李燕飞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年 第12期
肖辉 冉珍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教学体会《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年 第7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实践;体会
初中生刚进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本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原因,通过自己的实践寻找解决对策。
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是造成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1.教材变化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分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课时变化的原因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法变化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4.环境变化的原因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应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可以请高二、三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家齐.教育与新学科(修订2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156.
[2]孔棣华.当代外国教学法(修订版).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89.
[3]张筱玮.中学数学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125.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学习 衔接 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成功升入高中以后,出现了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丧失了兴趣,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一、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着新学校、新老师、新班级、新同学,学生要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其次,学生经历中考升入高中,势必会有一个放松懈怠的阶段,刚刚升入高中,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再次,学生刚升入高中,就要接触诸如函数、集合、映射等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也使他们对于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担忧,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可能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接触的基本都是常量,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高中的数学,多是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而且多研究变量,且题目类型多,计算复杂,注重理论分析,较之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了很大的增加。
此外,初高中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举例来说,高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常会涉及重心、垂心、中心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因此,学生对于这部分高中常用而初中不常接触的概念十分模糊;再比如,初中的数学学习,几乎不涉及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而高考数学中却常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一般都会讲解很细致,且初中数学题目类型较少,一般来说,主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公式和典型例题,课后多加熟悉,就会在考试当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中,学习任务一下子加重了,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且应用形式变化很大,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全盘讲解,一般只能选择典型题进行讲授,不能把全部题型类型都讲解得特别细致。因此,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多思考,多总结,多练习。
(四)课堂容量的变化
由于初中数学的难度小、题型少,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会对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多种类型试题进行举例示范,还会给学生争取一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到了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量大,知识点多,且题型变化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明显增加,教学进度加快,课堂容量也有所增大。
二、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现教育管理优化
1. 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在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阶段,各高中应该认真做好入学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入学典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衔接阶段对于日后高中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消除懒散松懈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消除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畏惧心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实例,将初高中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课堂容量、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二是使学生意识到高一的数学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好、学好这些内容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三是请高年级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让高一学生从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高一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进步和提升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业布置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现教学环节优化
1. 备课环节的优化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通过访谈、进行入学摸底考试等形式,对班级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情况进行了解。针对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进度。
其次,高一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有所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都进行了哪些知识点的学习,在备课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对于初中学习没有涉及而高中需要应用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之前进行补充;对于像三角形的四心、相似图形以及十字相乘法等在初中只是略微涉及,而高中是重点的知识部分,进行巩固加深。
再次,针对高一的数学教学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以对初中旧知识的回顾复习作为铺垫,取代直接导入高中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以减缓高中数学教学的坡度。
2. 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
首先,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分梯度教学。教师应采取“低起点、小梯度”的知识导入方式,多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逐步增加教学难度,进而使学生对于新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其次,在高中数学的初始教学阶段,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放缓教学节奏,多给学生一些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对于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再次,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过度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进行函数概念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初中学习过的基本函数复习,然后再过渡到高中数学里的从集合观点定义函数的学习。
3. 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在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和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来实现高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这里以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为例,进行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阐述。众所周知,高中立体几何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空间感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立体几何时,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空间构图,更加理解不了其空间关系,因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或者借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立体图形,如粉笔盒、小地球仪等,为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变抽象难懂的空间立体架构为现实存在的实际物体,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新旧对比,分散难点,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这里以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在初中,函数被定义为“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对于给定的x,有唯一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它所表达的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高中,函数被定义为“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它所表达的是集合的观念。由此可见,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关联的,通过这种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的优化
要想真正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好学习方法的优化。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认清高中数学在语言描述、思维方式等的特点;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下复习和勤加练习”;三是使学生转变过分依赖老师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自觉自主地学习。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在变化的试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勤思考多练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结束语
在初升高的数学学习衔接阶段,由于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容量等出现了变化,常会导致学生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以及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要从三个层面做工作:一是学校层面,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优化,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并倡导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教师层面,要在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从备课到教学导入,再到教学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还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化繁为简;三是学生层面,要实现学习方法的优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转变被动式的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商学浩. 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2]杨益锋.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8).
近年来,随着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前高中教师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正确科学处理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势在必行。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难易程度上的衔接问题
初中的教材中的大多数知识都贴近社会实际,趋向“生活”化,而且许多知识浅显易懂、容易掌握,有时学生用自己的主观感觉就能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起初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内容,难度大好多,学生往往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比如学生刚进入高一时就会接触到集合、映射、函数等你难以“接受消化”的知识,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数学知识的难度再进一步增大,如二面角、排列组合、导数知识等;另外,学生升入高中后,开始学习就会接触到大量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以及专业术语等,这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抽象思维能力上的巨大考验;第三,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师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需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
2. 初高中数学教材在思维方式上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他们学习数学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观察基础上的感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但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数学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还要应用所学的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进行复杂的数学推理与判断。
3.初高中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部分学生热衷于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课前基本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喜好于固定“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若要学好数学,需要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经常要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处理问题。
三、“架设桥梁”,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几点对策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更系统、更数学化,为了让刚进入高中的初中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节奏,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经验,“架设”好初高中数学“桥梁”。.
1.摸清学生初中数学知识底细,促使高中数学教学顺利有效进行
学生刚升入初中时,数学教师应在前几堂课上,主要针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对学生有必要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学生上初中时哪些知识掌握得透彻,哪些知识掌握得模糊不清,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初中内容和知识,教师最好应重新讲授,以便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在以后讲授新知识点时,若遇到了初中模糊不清的问题,此时也可以进行补充讲解。这样,就可以降低难度,学生就可以容易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的知识、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以“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为指导,侧重于转变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由于数学课时安排量大,数学教师习惯于慢节奏的教学,习惯于运用讲授法授课,并且习惯于把知识讲全讲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很强,一旦他们进入高中后,学生根本无法适应高中数学教师快节奏的教学方式,这时,教师应培养和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高中数学,如应指导和要求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如何听课、课后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及时复习巩固等。通过这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经过一个正常的过渡期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会大幅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会形成,从而学生会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会明显提高。
3.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对数学进行深入学习
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和活动。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地讲,就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知识,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变化,要多鼓励学生寻找数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这还需要教师的耐性细致。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一个人的少年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时期。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一定要加强和训练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强化学生联想思维努力,因为联想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爱学习,也能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信心。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习题课教学时,教师应提供较为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题目,让这些题目能够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死套公式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5.教师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学习高中数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衔接 走出困难期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按理说,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较好的了,但是高中数学之于初中数学,在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上都有着更高的学习要求,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 转贴于 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集体合作小组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小组的成功也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特别是学生集体形成的勤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善于综合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研究式学习的主体精神,对集体学习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进一步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浅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大多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首先,是高一新教材内容方面的原因.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高一数学教材较之初中数学,凸显出概念抽象化、叙述严谨化等特点,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并且练习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都是多样的,这些原因都使高一数学的教与学变得较为复杂.
其次,是高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原因.由于学习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强调,这对于习惯了初中教师对重点、疑难等问题进行反复讲解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的障碍.
再次,高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升入高中后学生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感觉学习的压力加重了,甚至有的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高一数学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工作
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动力.要使高一学生获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使学生对高一数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高一数学的入学前教育,让学生了解高一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及在中学数学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结合实例来告诉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要注意发挥高年级数学学习优胜者的榜样作用,请这些学生为高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产生信心.
另外,为了使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还要对学生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提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认真解读新课标,有效衔接新旧知识
高中的数学内容有很多与初中的数学内容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这些知识研究的范围扩展了,也更加深奥了.因此,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复习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衔接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细致地解读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认真比较它们存在哪些异同,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形成整体性的把握.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高一必修课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点环节,不要为了将来的高考应试而对难、偏题付出过多的教学精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不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远离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衔接
由于升入高一后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不耻下问,及时复习、独立探究等.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平稳地对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对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有三项重要的有效措施:第一,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试卷讲评等教学活动,由于这样的方式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第二,邀请数学学习的优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第三,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同学间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实现共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一、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1.教材问题
首先,由于实行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二次函数在初中内容中较低,但在高一函数中应用广泛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其次,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容量大,高一一学年就要学习4个模块,这对与过渡期的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教法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只是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排难来释疑。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进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法问题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立体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破费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质量的提高。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用的对策
(一)搞好入学教育
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在整个中学数学所站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 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及时复习高中数学中常用到的初中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互相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复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2.把握新课改下教材的教学
新教材的思想是螺旋式上升,因此在高一必修模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不应过于强调难题,偏题乃至高考题,否则不仅学生难以接受,而且内容也难以完成,这些与新课改理念也是相违背的!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设计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历史成功原理,唤起学生良好的数学热情
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用运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则怪学生,更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述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同时,新教材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地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的请教老师和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摘 要:针对很多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成绩不佳等问题,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最终建议,以期更好地促使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非智力因素;表征;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88-01
一、问题的提出
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农村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数学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越来越浓,出现数学成绩大面积滑坡现象。
二、研究的意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这句话形象地说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其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可以促使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催化”作用。
三、影响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表征
首先,自卑感强,自信心差。数据显示,近21%的农村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挫败感,这说明农村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成功的体验,长期受数学学习困扰,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在所有课程中,最害怕上数学课的农村学生占23.4%,认为上数学课是一件难受的事的农村学生占56.8%,Z分别为2.52和5.21,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差异显著。其次,数学学习动机缺失。问卷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农村学生只占27.7%,Z=6.71。完成规定之外作业的农村学生仅占10.8%,Z=9.14。这说明部分农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没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缺失。再次,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性认识不清,学习态度消极,主要表现为消极应付作业。调查中,农村学生有抄袭作业现象的占43.2%,这从一定侧面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后,意志薄弱。调查显示,只有61.8%的学生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数学成绩,Z=4.46。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容易受消极情绪影响,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影响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因素。一是初、高中教材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文字来表达,而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要求都很高。很多学生没能及时适应思维上的变化,以致徒增失败的体验和烦恼。长期下去,必将动摇学习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二是初、高中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育是什么,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因素。一是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不听课的原因是认为教师的讲解不清楚、不生动等。有些教师自顾自枯燥地讲课,不照顾学生的听课状态,势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是部分教师不注意教育学生的方式。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感强烈。再次,学校因素。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五、建议
首先,给学生的建议。一是保持健康的心态。升入高一后,学生要保持e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去应对各种纷至沓来的变化。每个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但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千万不能急躁、逃避,要相信自己。二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用意志调控情感,用情感激励意志。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人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困难,学生要把学习当成磨炼自己意志的试金石。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升入高中后,学习方法、听课习惯等都需要有较大改变,学生要会预习、会听课、会思考、会复习,促使自己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给教师的建议。一是教师要钻研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多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然后,再根据高一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二是把握教学进度、难度,注意教学衔接。新课改后,初中数学内容有较大删减,使一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避免脱节。再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应根据社会、学校的要求及学生动机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渗透学习动机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乏味的内容,越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数学学习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和学识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以身作则,时刻反思自己的工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国秀平(197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教育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胜强.高中生数学探究学习的现状与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