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初约在1980年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针对经济不断增长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严重的人口问题而提出的。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和环境是和谐共存的,企业活动是在特定环境和社会中进行的。企业在做决策时不仅应基于财务/经济方面的因素,还应考虑企业活动对社会、环境以及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既依赖于股东资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户、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不同资源为银行所付出的努力,银行的行业特性要求其发挥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即主动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纳入自身发展目标,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银行不仅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客户和社区传递和增加价值,更由于其在配置与调控资源上的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从而对其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性要求其发挥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贯彻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主动引导信贷投向,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纳入银行战略目标,在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中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理念植入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从本质上讲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一个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和服务。它还提供了有关公司如何组织以及创收和盈利的信息。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一起,主导了公司的主要决策。商业模式还描述了公司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以及业务流程。
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流通体系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变成一种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创新,而可能是对某一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在所有的创新中,商业模式创新属于企业最本源的创新。离开商业模式创新,其他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当前,我国企业白热化的竞争,已经从资源的竞争、效率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发展到商业模式的竞争。中国的经济环境逐渐从紊乱过渡到规范,许多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也相应从自发到自觉、从模糊到清晰。在战略和执行之间,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经营的方法论,是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立足点,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潜力,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要素创新性地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的目标。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利率市场化、产品服务同质化、风险管理体系不清晰等重大挑战,如何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是商业银行需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在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上,按照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与银行自身业务相结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与自身业务并不相关,银行只是单纯地拿出一部分利润转移支付给利益相关者,典型的方式为纳税和慈善捐赠;另一种是将社会责任与自身业务结合起来,奉行战略连接的策略,在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具体经营环节中体现社会责任。本文所说的将银行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便大致是第二种实践方式。而且,更进一步地,由于商业模式是企业内在的经营逻辑,将社会责任嵌入商业模式便不再是零散的业务结合活动,而是从企业生存方式上来体现社会责任。只有如此,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行之久远,企业社会责任才能与企业经营行为有机结合在一起。
近些年来,上市银行围绕如何践行银行社会责任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见解,其中兴业银行提出的“寓义于利”集中体现了将社会责任融入商业模式的思路。它要求银行遵循市场准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通过提供卓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响力,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这样一种以社会责任为指引的经营管理活动,银行得以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蓝海”,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产品创新、信贷投向、同业关系等多个方面都可以植入社会责任理念,形成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银行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股权文化,有效传递了公司价值,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目前,上市银行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业绩最好的行业,其良好业绩得益于其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和和谐的股权文化建设。仅以投资者关系为例,如工商银行,自上市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它们以保障投资者权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为目标,打造主动型、互动式和精细化的投资者关系平台,推动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统一,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其他上市银行也相继设立专职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部门、配备专职人员,为构建良好投资者关系提供组织保证。
把环境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机遇以及利益相关者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在加速实现总体商业目标的同时,积极从经营理念、风险管理、银行业务、银行产品和服务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推动环境、社会、企业和银行的和谐发展。
兴业银行在国内首创推出的能效融资项目,使其树立了中国“绿色信贷”先行者与倡导者形象, 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董事会在2008年底制定了《兴业银行环境与社会管理政策》,将环境因素纳入商业决策的考量范围,支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支持绿色信贷,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在新兴市场中,出现了与银行社会责任相关的四个新兴商业领域,分别是可持续供应的能源、清洁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以生物多样性为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会因为绿色消费主义的兴起而变得愈加重要,认同绿色消费主义的消费者不单单考虑产品的价格,还会考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因而会非常关注产品是否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危害。应对消费需求的这一变化,银行应重点支持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模式。
构建银银平台,推进合作共赢。秉持社会责任理念,上市银行还应妥善处理与中小金融企业的业务合作与竞争关系,力求合作共生,共同建立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如兴业银行推出的“银银平台”,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基本理念,通过输出核心的产品、服务、技术,与拥有区域性网点优势的城商行、农信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中小型银行的和谐共生和多赢局面,并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体金融服务。
与中小银行合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塑银行业价值链的过程,与价值链体系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建立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合作共赢机制,通过一致性战略和一体化标准,使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一起建立共同履行企业责任的价值链。
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积极实践,上市银行普遍认识到,大力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不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战略转型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为此,它们从深化机制、完善机制、加快创新、政策倾斜等措施入手,已经在中小企业金融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业务特色,并取得了中小企业的普遍认可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6-0027-03
前言
由于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金融机构或融资企业用于规避、突破某方面的监管限制,设计成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创新的鼓励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通过不断翻新、衍生,已表现为:产品过于复杂、关联过于繁琐、透明度不高,缺乏必要监管。表外业务在西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但最终导致金融机构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爆发的希腊国家债务危机,一定程度上也与该国政府采取的将表内负债尽量转化到表外的财政策略有直接关系。表外业务转嫁风险,其风险一旦暴露,即时成为突如其来的表内不良业务,在市场系统风险集中爆发时,其后果往往演变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打击,影响经济、就业等一系列方面。
在危机频发过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新一轮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包括对表外业务的监管,欧洲采取发行表内双担保债券为房贷融资,以提高安全性;美国政府对诸如高盛等金融机构展开调查,决心对其产品设计的不透明、诱导之处进行追究。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通过股改、上市等一系列措施,逐渐完成市场化进程,职能向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转变。而在中国存贷款利差逐渐压缩的大趋势下,表外业务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突破口,各家商业银行开始纷纷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营模式,力图将表外业务收入提高到营业收入的50%以上。但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品种匮乏、创新乏力,各家银行提高表外业务收入的思路和手段较为混乱。因此研究探讨我国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表外业务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意义
(一)表外业务的概念
1. 狭义的表外业务。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Activity,简称OBS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而形成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业务。也就是说银行在办理此项业务时,虽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也没有垫付任何资金,但却形成了银行潜在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潜在的债权债务随时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资产和负债,如信用担保业务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中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保函、信用证、承兑均属于信用担保业务。
2. 广义的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又称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是指涵盖所有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经营活动,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种类,还包括银行从事的无需列入资产负债表脚注中,在传统意义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第3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性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支付、、信托、租赁、银行卡、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二)发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
1. 适应利率下调。中国存贷款利差逐渐缩小已成为大趋势,仅仅依赖信贷投放将不断降低银行资金的边际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增加资金来源。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可以直接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与经纪商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为了竞争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开展表外融资技术,采取诸如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来增加其资金来源。
二、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5年至2000年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表外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表外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业务领域。2000年以后,逐步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以防范风险、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保险、投资银行等高收益表外业务逐渐兴起。
(二)中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综合对比
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力图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一贯很保守的加拿大都纷纷效仿德国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随着银行内部分工的逐渐消失,出现了银行经营业务多样化的局面,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始了表外业务的不断创新。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已经位居银行业务的主流,从资产状况来看,花旗、美洲等大银行的表外业务比贷款业务多出一倍多;从收入状况来看,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42%,瑞士为55.4%,德国为60%,有的银行(如花旗)甚至一度达到80%。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务量小,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目前广泛开展的主要是传统的保证、承兑和贷款意向、承诺及授信等与利率、汇率变动无关的表外业务。
三、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覆盖面窄
银行的表外业务品种在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加,我国目前的表外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结算、汇兑、信用卡、收付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上,及对盈利贡献度较小的低端信用担保业务上,远远没有达到表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局面。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票据发行便利(短期融资券)上,而且发行企业大多集中在那些自身银行负债规模很高的国企集团上。
(二)产品创新缓慢
我国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结算业务外,1985年才有信用卡业务,2001年才有福费廷业务。许多高附加值的信托、保险、金融租赁业务及衍生金融工具等能为银行带来高额利润的表外业务创新缓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产品开发权基本属于各总行,表外业务品种基本由总行统一推出,各分行基本没有表外业务新产品开发权力。而且开发的新产品基本也是拿来主义,罕有从本土市场需求中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有85%是通过“拿来”方式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吸纳引进的,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外业务品种极少。
(三)产品定价跟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比较差,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是采用市场跟进型定价,定价的随意性较大,价格的变动常常只是为了满足市场占有率或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普遍缺乏科学的定价理念,同时也缺乏对定价策略的思考和研究,各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产品的收费经常出现价格战的情况。
四、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政策建议
(一)开发机制模块化
银行表外产品开发,应该遵循按市场机制和从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着手,将产品开发的过程分解为不同阶段的模块,由总行和各个一级分行合理的承担相应的模块开发。根据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新产品开发工作至少需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包括产生创意、筛选创意两个独立的步骤。新产品创意最好来自客户的建议,也可以来自银行内部人员的建议。收集创意后,银行高层要对其进行筛选,将各方面条件都能符合的切实可行的创意留下来,作为后备新产品。由于支行和分行直接面向市场并接触客户,因此该阶段搜集创意应主要由支行和分行参与。
2. 设计阶段:首先明确新产品的利益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用到这个新产品,谁是新产品的主要购买者或购买群体。然后进行产品工具设计,主要设计产品具体操作的细节。该阶段应由总行专业研究部门对产品进行定性,并结合行内风险管理的要求,制定产品操作流程。
3. 试销阶段:对有针对性需求的客户进行试营销,来确定潜在的客户是否会接受该项新产品。同时在这一阶段,对此新产品的成本、利润、资金回收进行分析、测试。该阶段首先应由试点支行或分行试销,并将结果反馈给总行,总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是否需要改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银行利益,并最终决定全面或局部推广。
4. 推广阶段:经过试销阶段的测试,若新产品的成本、利润、现金回收都符合银行的期望水平,就可以设计新产品的营销方案以及银行资金的预算设计,将产品推向市场,实施市场营销计划。
(二)定价政策透明化
表外业务产品的定价可依据收入、成本模型,综合考虑市场因素、本行和本地区的特点予以确定。商业银行产品定价和收费的主要原则应该是,同时体现市场性和成本收益。在这一原则下,商业银行对产品的内部核算应该采取产品和客户双重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客观上应表现为相同的表外业务在规模、经营相近的两家商业银行收费政策相似。
(三)产品结构多元化
商业银行有追求利润的目标,但同时也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因此商业银行不应把赢利的目光局限在传统服务功能的柜面业务的价格提升上,这只能增加大众对垄断行为的反感,而降低银行的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应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广泛涉足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经纪、信托和基金等知识密集型业务领域,使盈利构成多元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摆脱对利差的依赖。收益和风险从来都是匹配的,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应该明确两方面的思路。一方面,巩固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结算、代收等低风险低收益的业务;另一方面,合理的迈向风险较大的表外业务,诸如投资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等,主要承担创造收入的表外业务。
参考文献:
[1]帅涛,《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2]李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包装工业出版社》2006。
[3]朱向红,《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控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4]谢启标,《构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J],《新金融》2006。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发展 江苏银行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在大中城市组建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商业银行。十多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7家,从业人员11 万,资产总额为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28.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为8.7%,总资产增长率比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高出13.5%和6.2%。城市商业银行的崛起,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始于2006年。当时,为解决城商行经营区域限制产生的问题,破解其发展瓶颈,银监会颁布了《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有实力的城商行通过收购、重组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等模式,在所在城市以外的经济区域布局,实现跨区域经营。2006年4月,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分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商行。多年来,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速度加快,业务范围更加广阔,金融服务网络得到拓展,逐步打破了长期以来经营所受的地域限制。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占全部137家城商行的57%。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商行跨区域高速扩张,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城商行跨区域扩张开始遭遇政策调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规范我国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既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和现实之基。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动因分析
(一)跨区域发展有利于扩大资产规模,提升城商行竞争力
首先从规模效应角度来看,由于银行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其经营的金融资产相对于实物资产而言,其专用性相对较弱,同质性较强。而这种同质性使得银行业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更适应于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受区域限制的影响,我国城商行总体资产规模偏小,致使不规模、不经济较为普遍。而城商行通过跨区域发展扩大规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由于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与财务协同效应的存在,跨区域并购重组不仅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和债务风险,实现合理避税。同时,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有利于增强其竞争能力。
(二)跨区域发展有利于降低客户集中度,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作为城市信用社的延续,城商行的地域性、单一化特征过于明显,致使其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关联度过高。就单个城市而言,往往只有有限的几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有限。如果一家银行被限定在这个特定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过高。一般来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两项指标是衡量客户集中度和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指标。而就目前所得数据来看,仅有少数城商行达到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低于10%,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低于50%的监管标准。一旦这些大客户经营上发生风险,必将对高度依赖这些大客户的城商行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有利于扩大贷款项目的覆盖面,降低客户集中度,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三)跨区域发展有利于扩大业务功能,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跨地域经营使得资金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城商行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方面要求更高。而这恰恰是城商行的软肋,也大大超出了城商行自身的能力,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优质客户流失。此外,由于城商行经营区域小,网点少,导致其开发新产品的分摊成本远远高于经营网点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自己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客观上造成了城商行创新动力不足,拓展基金、银证、银信、外汇等中间业务的能力不强,实现的利润主要方式仍停滞在依靠传统的息差。然而,通过城商行并购重组式的跨区域发展,并购各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同时,通过削减冗余设置,人才及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化服务的细分,有利于降低研发的分摊成本,从而提升银行的创新能力。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分析
(一)并购重组模式
并购重组是两个以上公司合并、组建新公司或相互参股。并购重组主要包括控制权转让(收购)、资产重组(购买、重组或置换等)、股权回购、合并、分立等对公司控制权结构、资产负债结构、主营业务及利润构成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通过并购重组,城商行可以迅速提高资本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盈利水平,提升城商行整体竞争力。中国城商行跨区域并购重组大致可以分为吸引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其中,徽商银行并购重组采用了吸引合并的方式,而江苏银行则采取的是新设合并的方式。
(二)新设分支机构模式
采取新设分支机构的模式有利于强化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文化贯彻顺畅,促进新设地人员就业和经济发展。但这种区域化模式对人力物力投入较多,环节较长,要求城商行具备较强的资产规模和资本实力,同时应具备跨区域开设分支机构划拨营运资金能力、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最为典型的案例是,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成为我国城商行首家跨省设立的异地分支机构,上海银行也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开展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
(三)合作联盟模式
合作联盟是各城商行在保持现有法人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共同入股组成一家股份制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负责向区域内城商行提供银行产品开发、数据运营维护、支付结算及业务运营平台服务、金融产品研发、信息咨询等后台支持服务。同时,作为入股银行的代言人,负责统一协调对外关系,维护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单体规模比较均衡,发展状况普遍较好、关注于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城商行。其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各城商行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和业务的独立性,只搭建统一的后方服务支持平台。有利于保护各城商行的积极性,也更符合市场化原则。2008年9月,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走出了城商行改革的另外一条道路。
区域发展模式合理化选择分析:以江苏银行为例
(一)江苏银行跨区域发展模式分析
江苏银行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挂牌开业,由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盐城、镇江、连云港等10家城商行根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的总体思路,新设合并而成。
江苏银行之所以采取并购重组模式中的新设合并的方式来实现跨区域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新设分支机构的模式对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实力及人员配备要求过高,而合并前这10家城商行没有任何一家能达到通过采取新设分支机构的模式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能力。其次,就参加合并的10家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和规模而言,苏北的城商行与苏南城商行之间单体规模发展不均衡,其中苏州、无锡城商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但却远未能达到统筹领导其他城商行的能力。在这种的情况下,无论采取合作联盟模式还是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均不可取。然而,通过新设合并,成立新的壳公司来吸收各个城商行,以此协调各个城商行间关系不仅使银行的地位由市级变成了省级,以前的各家城商行成为了分行,商标价值变大,商誉更得到了增加,同时更能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
此外,在省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新设合并的江苏银行通过将不良贷款证券化来剥离坏账,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与此同时,为了扩大资本规模,并满足3年内达到资本充足率8%以上的监管要求,江苏银行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来增资扩股,募股的结果是,江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持有9.1亿股,占比11.6%,为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华泰证券,持有6.37%。此外,受国内股市对金融概念股热捧,并考虑到上市的资本溢价预期,城商行原地区的中型企业与事业单位参股热情比较高,最终民营资本持股比例超30%。
(二)江苏银行跨区域发展成长分析
开业多年来,新设合并成的江苏银行快速成长为一家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区域性银行。截至目前,江苏银行共有营业机构460多家,覆盖江苏省内所有地级市。其中,省内下辖12家分行,在南京地区拥有17家直属支行,在省外先后开设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4家分行。此外,江苏银行还进一步将业务覆盖面拓展至乡镇,发起设立了镇江丹阳保得村镇银行。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达5137亿元,是成立之初的3.39 倍;存款总额达4342.78 亿元,是成立之初的3.25倍;贷款总额达2908.25亿元,是成立之初的3.37 倍;实现税后净利润58.4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3倍,呈现爆发式增长,增幅居江苏省内银行同业第一。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等主要监管指标达到良好银行标准。2011年,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全球前500 家银行中,江苏银行排第226位,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居第17 位。
结论
通过分析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没有一种模式能推广到任何一个城商行都能适应。各个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应当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适应中国银行业竞争和改革现状,选择符合自己的模式,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总的来说,以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为代表的资产质量优良、规模大、业务拓展良好的银行,可以选择新设分支机构的模式实现跨区域发展,并可以作为战略投资,参股其他有发展前景的城商行;对于规模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受自身规模,地域等因素制约,在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可以按照市场自愿原则或者由政府引导,建立合作联盟,实现联合发展。而对于总体资产质量较差,规模较小的城商行,通过积极配合周边较好的城商行,实现合并重组,或者寻求急于扩张的其他资质好跨区域发展扩张的银行并购,以充分发挥管理、财务、经营上的协同效应。江苏银行、徽商银行的合并重组就是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甄鹏举.城市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联合发展的途径[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5)
2.肖建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并购业务的可行性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2)
3.李姗.我国银行业并购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5(3)
4.贾丽博.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模式及实施路径[J].南方金融,2006(11)
5.代玉簪.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1)
6.胡锦娟,张良桥.城商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智能电视行业;商业模式
一 G技术推动智能电视行业发展
G(4rdGeneration)技术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在3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3G相比,4G技术无论是在信号的稳定性,还是在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具有国际化统一标准的4G技术,其逐渐从手机短信、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向WEB浏览、可视通信等无线互联网模式发展。
二 智能电视企业现行商业模式了解
目前我国智能电视行业领域,包括终端制造商、平台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应用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均可通过电视终端、平台运营、广告、视频点播、应用消费等方式盈利。伴随着智能电视领域的出现,中国电视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重大革命,这也是改变当下困局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技术与工业改革的渗透同样给电视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作为智能电视的最初开路者,在硬件领域经营多年的传统企业仍然以硬件制造来获取利益。而中途出现的小米、乐视等,则从硬件盈利模式的陈旧模式中跳脱出来,希望弱化硬件利润,而创造一种以服务收费为主的盈利模式,这也是适应当下形式的一种表现。
三 在新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分析
在4G技术环境下,智能电视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改革创新机遇。单一 硬件 盈利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形势,因此,应当逐渐转变为 硬件+内容+服务+平台 的综合盈利模式。
1.盈利方式的转变
目前,具体的转变方式具体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整合方式和合作方式。
2.整合方式
整合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将软、硬件,内容与核心应用进行有效融合的完整生态链模式。传统电视制造商在智能电视的开发上并不具备优势,应用服务匮乏,整合技术、内容提供商应构建完整的产业形态。
简而言之,合作方式就是将各个领域中的领先者整合起来,参与企业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例如,TCL在生产、售后上独具优势,加之爱奇艺在技术、内容上的支撑,无疑会使其在该领域产生较大的震动;创维也凭借自身在制造能力、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与阿里展开合作,充分结合阿里在销售渠道、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加入战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此术业专攻、发挥企业的强项、默契融合的方式也需要在市场中经历更多的考验。
3.营销模式的发展
目前,这些商业模式仍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该领域整个竞争格局的逐渐稳定,营销模式也将伴随着更多的历练而趋于稳定。传统家电行业已有多年的经验,无数沉淀下来的电视厂商早已有了较稳定的销售途径。家电连锁卖场、商场、超市等仍然是智能电视的主要销售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智能电视的互联网特性也使得线上更便于产品直达目标客户群,加之成本上的优势,线上渠道成为了各商家的重要战场。而乐视、小米等并不具备传统销售渠道的商家则只能在线上销售。小米电视仅在网上销售,乐视超级电视也只在自己的商城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传统电视厂商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官网销售平台,例如海尔商城、长虹官方商城、联想官方网上商城、海信商城等,并且进驻京东、易迅、天猫、苏宁易购第三方平台以扩宽销售渠道。20XX年,线上渠道智能电视销量近两百万台,约占市场份额的10%.虽然线上渠道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比重仍不足10%,但随着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电子商务渠道的比例一定会以迅猛的态势飞速发展。
4.国际贸易合作及发展
作为智能电视领域的开拓者,传统电视厂商似乎比跨界入侵者弱,然而,传统厂商多年的品牌、核心电视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销售渠道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却是这些外来者所无法拥有的。在一段时间内,传统的电视厂商仍将在智能电视领域占有绝对的比例。在外来者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也不乏传统厂商开始寻求跨界合作,以突破桎梏,融入互联网圈子,实现进一步发展。在保持硬件和销售优势的同时,与相关服务、内容提供商展开全面的合作,这也将成为传统厂商转型升级、迎接更多挑战的方式。
高通等芯片厂商正积极涉足智能电视领域。IT厂商进军智能电视市场最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然而,就近期发展而言,涉足IT的厂商并没有吸引太多消费者和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传统电视厂商强势挡道,后有互联网企业半路杀出,IT厂商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发展依然不明朗。
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无疑是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波浪中掀起的一番猛烈浪潮。智能电视本身就具有极为鲜明的互联网特征。而乐视、小米则凭借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和自身优势,给智能电视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前端微利到后向收费,通过低价等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用户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对智能电视的普及有积极意义,也给仍然单一以硬件盈利的传统厂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凭借 低价 优势对市场的 搅局 也对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智能电视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是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是售后,均有待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一种家庭可有可无的摆设,曾经的家庭娱乐中心地位被完全取代。在人们消费观念里,智能电视所承载的并非简单 多屏合一 的概念,而更多地是对人们固有电视观念的颠覆与挑战。从包装设计、操作服务、人机交互,到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对用户需求的契合,无不影响着广大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选择。无论是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开发,还是技术上的提升,用户使用方式是推动这一切的核心和根本。因此,无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更先进、便捷、实用和契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反过来,这也能推动智能电视厂家不断推出更多便捷、实用的应用,使智能电视真正实现长足发展。
四 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智能电视的核心价值应当体现在丰富的应用软件上,这也是让电视能够回归家庭娱乐中心地位的关键所在。随着4G时代的到来,智能电视厂家应当着力研究并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对视频资源的多种需求,竭力提升4G时代智能电视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社区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只有八年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已成立的各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在不断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社区银行模式和跨区域经营模式。
■一、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农村金融需求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1)总量上,金融需求大幅度增加。(2)结构上,金融需求多样化。(3)单笔金融需求规模较小但频率较高。(4)需求不稳定,周期性强。(5)风险大。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具有上述特点的金融需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金融供给的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承担的是资金动员而不是资金配置的功能,农村金融机构把大量的资金输送到了城市,而对农村经济的资金供给很少。二是在结构、种类上,农村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种类单一,很难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供求的不平衡是农村金融困境的关键所在,而金融供求不平衡又根源于农村经济“自生能力”不足。所以,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就要建立能提高农村经济自生能力、能适应需求特点的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机构应是怎样一种模式呢?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社区银行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2.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社区银行的内涵在于它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企业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而这恰恰是我国农村所缺少的。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建立社区银行的同时,也是重建农村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体系的过程。因此,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首先,社区银行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就造成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其次,社区银行的“内生性”使其能够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实现与农村地区经济的“良性互动”。世界银行(1989)的研究认为,在过去40多年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努力通过引进正规金融机构向民间(包括农村地区)提供信贷,但效果都不理想,正式的金融安排往往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而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它的“内生性”意味着其与本地经济的适应关系是动态的、持久的,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战略策略
1.明确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提高网点服务能力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指的是社区银行根据自身和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客户的特点,把市场按不同的子目进行明确细分,确立社区银行自己所要服务的特定市场。具体到农商行,应着重分析研究自身的市场所在、优势所在,在改造为社区银行后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即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
之所以定位“三农”,一是农商行的属性所决定。农商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因而,服务“三农”是它的基本责任。二是农商行稳健经营所必需。农业虽然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存在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受国家的保护,因而农业又是比较稳定的产业,建立在农业之上的金融业也相对稳定。三是农商行业务发展使然。随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率会逐渐提高。因而,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扎根于此的农商行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之所以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因为农商行是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农业产业投入时间长、收益低,农业信贷资金的管理成本高,风险防范难,贷款投入周期长,到期还贷率低。而商业化经营的贷款周转快,效益产生明显,抵押率高,基本能够做到按期结息还贷。为了自身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农商行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改革其机构网点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农商行的网点要严格按照精简、效益的原则设置,努力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撤并低产低效的网点,集中财力、人力培植一批高产高效的骨干网点。而且,其在网点选择上应注意填补大银行空白,作为小银行,其机构设置、网点布局要更多注重拾遗补缺。要加快社区金融网点电子化建设和形象建设步伐,疏通结算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2.积极培育优质客户,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
第一,要选准支持对象,不断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农商行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第二,要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致力于改善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社区银行对客户联系的重要渠道。农商行为了保持已有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就必须建立社区银行对客户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客户需求,有利于农商行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客户资源,拓展优质客户。
第三,要围绕社区金融搞好金融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农商行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乡镇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所以农商行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市场细分结果,根据客户需求、生活环境的趋同性做好有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提供;要依托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先进的服务模式,让客户享受便利的服务;要适应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在品种创新上,农商行也要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重点在创新农村实行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的贷款形式上下功夫;在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需求上下功夫;在创新支持农村城镇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上下功夫。
3.加强社区金融业务宣传,树立银行品牌形象
首先,要加大社区金融产品的营销。通过营销策略的实施,塑造出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目标市场的客户在心中确切感知本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有特点、更具有符合需求的差异性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农商行内部要积极培育社区银行文化,使农商行员工拥有改造为社区银行的共同愿景,同时积极为农商行引进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明晰发展定位,培育有社区银行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其次,要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渗入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区居民不可或缺的帮手。所以,农商行自身要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美誉度,为将自身改造为社区银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于社区居民情况不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居民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银行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品牌定位。创建一个优质的品牌必须重视以下几点:(1)必须打持久的高质量牌。(2)要以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树立口碑。如农业银行广东顾德支行在碧桂园分理处发行的碧桂园业主卡独具特色,具有社区会员、物业管理、银行卡等多重功能,为社区银行融入社区做了有益的尝试。(3)实行科技创新。一方面应针对社区特点开发各种尽可能便捷的科技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应引入先进的客户管理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特点定准产品品牌,不断创新品牌。
参考文献:
[1]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3]康旗.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长尾理论;长尾结构;医药商业;价值链;三阶段模式(H-I-D模型)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9-0010-05
一、长尾特征模型
长尾理论[1](Chris Anderson2004)通过对产品市场份额的分布曲线研究,发现了被大部分企业所忽视的长尾产品(利基市场、份额低),构造出对于企业存在着巨大市场价值潜力的长尾经济结构。这个表面上与经典的二八理论直接对立的新经济理论,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2](2009)在美国沃顿全球校友论坛发表演讲中,对长尾理论作了重点阐述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经典的二八理论强调企业应重视重点产品的经营、重点客户的开发与维护,这是企业收入与利润的保障。而长尾理论通过体现长尾特征的市场份额分布曲线,指出了利基产品对企业的总体价值不容忽视,甚至超越短尾产品(大份额重点产品)。
如图1所示,在一个XY的坐标系面积图中, y对应销售收入,x对应同一产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服务。一般会出现名列前茅的几个品牌占据一部分的市场份额(面积),而其他无数众多的小品牌,虽然单个市场份额(面积)很小,但无数小品牌的累计总和与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相近。‘
以下是长尾理论的核心思想[3],将用于本文主题的研究。
1. 长尾产品的特征是针对市场潜力有限的细分市场(利基市场),产品具备了建立在创新之上的差异性。如果企业重视对这些数量繁多的长尾产品经营活动,形成范围经济,那么,企业依旧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2. 流通渠道是这个时代企业必须重视的、具备强大能量的领域。长尾产品细分化下的利基市场,借助于广域渠道,能够体现出规模经济性。
3. 信息化时代,企业应注重从规模化制造变革为规模化定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解决这一变革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利用长尾理论的基本模型及核心思想,对中国的医药商业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并于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结构优化与发展模式。
二、医药商业企业的长尾模型分析
长尾模型既可研究产品的市场分布问题,也可以用来研究某一行业中企业的分布与结构问题。整个行业如同一类市场,而行业中的企业如同存在于这个市场中的产品,这在逻辑上与长尾理论基础保持一致性都是完全成立的。我们所感兴趣的是,行业中的企业按照销售总收入构造分布图,会不会出现长尾特征分布?在此,我们借助于长尾理论,判断其长尾、短尾结构的合理性。
(一)医药商业企业长尾分布
从图2中国医药商业100强销售分布曲线的特征进行观察,中国医药商业行业的结构属于长尾结构(长尾理论所研究的结构),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为2 764亿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2008),前10强企业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剩余90家医药商业企业销售收入累计占50%[4]。如果将所有医药商业企业销售分布图作出,长尾特性更明显(前10强占30%,其余6 700家企业占据70%)。不过,图2“百强”的销售分布图已经足以体现长尾特征。
(二)中国医药商业企业落入长尾区域的并非是长尾型企业
上述的分析仅仅给出了医药商业企业在销售收入分布特征上与长尾理论的特征模型很相似,但这并不能肯定中国医药商业就是长尾结构模型,我们还需进一步考察落入长尾区域的企业在特征上符不符合长尾理论中长尾对象的特征:针对的是细分化下的利基市场,长尾对象之间彼此在目标人群与属性上存在差异化。如果研究对象是企业,即企业在产品线结构、价值链及核心能力上是否具备差异性。
根据这一标准,落入长尾区域的中国医药商业企业都不属于长尾企业,他们常常面对着相同的目标市场,经营着相似的品类线,提供着雷同的服务产品(物流配送)。国家发改委[5](2006)指出,中国医药商业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因此,这些医药商业企业不属于长尾型企业。
三、构造中国医药商业的长尾模式
(一)构造中国医药商业创新商业模式――实施差异化定位
根据长尾理论,短尾企业与长尾企业一定要形成差异化定位,更为重要的是众多的长尾企业之间要形成差异化定位,从而形成目标市场、商业模式、服务产品线、医药产品线在竞争面的“蓝海”。
图3从上游目标客户、下游目标客户、产品线等三个维度给出了合理状态下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差异化定位,该差异化定位还将引发医药商业企业服务产品线的差异化。
该差异化定位的指导思想是:短尾实施规模化,长尾实施专业化。指导原则是:形成区隔,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在竞争面,通过差异化规避同质化下耗损型竞争;在合作面,短尾与长尾通过合作,令长尾企业的专业化给予短尾企业以专业化的补充,短尾企业的巨大平台给予长尾企业以规模化的补充。这样的竞合关系一旦呈现,中国医药商业行业的优化程度就能得到提升。
1. 长尾企业的定位解析。上游供应商客户定位于长尾企业,即那些创新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标准是这些企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且产品线属于产品专业化形态的,即所有或大部分产品集中于某一类市场顾客群。例如专业创新和制造妇科炎症类产品、外用膏药类产品等。所针对的顾客群越明确、越细分越好。
下游客户定位于长尾企业,范围界定于个体化、小规模、专科型、细分类的医药零售企业和医疗服务机构。发挥其专业化的药事管理服务和目标市场专业化下的产品线专业、齐全的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
服务产品线聚焦于药事管理服务,包括质量服务、药学服务、商品储存与保管服务等。根据目标顾客群的经营特点以及所经营的产品线特点,提供聚焦于某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而不是广义范畴的药事服务。于此,不仅与短尾企业形成定位区隔,同时也形成了长尾企业彼此之间的差异化定位。
从上述的定位可以看出,长尾医药商业企业强调的是“专业化”,围绕专业化的创新。失去了专业化,长尾企业就失去了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价值。
2. 短尾企业的定位解析。上游目标客户定位于短尾型医药工业企业、长尾型医药商业企业及短尾型医药商业企业。
与短尾型医药工业企业的合作,将会形成规模性产品,以规模经济性为企业贡献利润,这些企业包括外资医药企业、大型本土医药工业企业;与长尾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意在利用长尾企业的专业化价值链,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创造;与短尾型工业企业及长尾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实际是短尾医药商业企业构造出以其为核心节点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与短尾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合作,属于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在竞争之外的强强规模化合作。
于此,长尾型企业通过短尾型企业的全国型广域流通渠道,形成专业化下的规模经济性。两类企业的这种合作对未来中国医药商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呈现的优势是,小企业未必不能拥有全国渠道;大企业未必要品种齐全。获得的价值是,商业企业的同质化竞争退减,差异化价值链形成高效率的互补运动,工业企业与下游的医疗单位得到更多的价值。
在图3的定位下,中国的医药商业企业数量将会减少,没有创新力和差异化竞争力的中小型商业企业将在该定位结构的挤压下,退出市场,短尾企业接手其市场,获得规模化的良性扩张;部分中小型企业进入细分化的利基市场,并通过创新运动获得其在定位图中的市场价值,该价值决定了其利润及与大型短尾合作的砝码大小。所以,该定位图实际构建了一种良性的机制,促进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变革为合理的长尾结构,使整个医药产业在结构上得到优化与升级。
(二)鼓励企业创新,两线(产品线、服务线)构造差异
长尾企业不仅要和短尾企业形成定位差异化,同时还要形成彼此之间的差异化,即长尾企业在医药产品线、服务产品线两个方面形成各自的专业化。医药产品根据品类管理的方法,可以形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产品线,专业经营其中的某一类产品线,并在该产品线的经营上,做到品种最全、专业知识最全、顾客需求理解最深刻,这就是专业化竞争力。
长尾企业最大的差异化依托并非是医药产品线,而是其药事管理服务。医药商业企业属于服务企业,服务产品的创造是该类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结合于专业性产品,针对与之相应的细分需求,提供专业化的药事管理服务,将是长尾医药商业企业最强的竞争力。
在目标市场方面,长尾企业会有雷同,但这并不防碍其对相同顾客不同需求的满足而构成的差异化竞争力,差异化的医药产品线以及服务产品线已经决定了此点。
鼓励企业创新,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建立、健全创新制度。萨克斯(Jeffrey Sachs 2000)认为,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是制度与技术的创新[10]。制度创新是前提,是对技术创新的鼓励与价值保障。印度制药业的发展就是实证。据印度制药商组织公布的数字,目前该国有2万余家制药企业,是中国制药企业数的3倍。其90%以上是作坊式小企业,以私营为主,布局分散。这些公司已不满足于印度国内市场,正在把重点转向美国市场,100家企业通过美国FDA认证,国际市场的销售比重逐年提高。印度制药业的发展得益于创新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而创新化是根本。在创新化的背后,是制度。印度小型医药企业可以获得很好的上市融资的机会,上市企业将资金主要用于管理与技术创新上而不是宣传炒作上,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有相关的制度保证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价值不受到单纯炒作的影响,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市场制度[11]。中国目前也在积极加强制度上的创新,2009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在五个方面实施了重大的改革,其中创新产品特别定价制度就是对创新鼓励与创新价值保障的具体体现。当然,在这方面到底是采用杨小凯教授之后发劣势理论,还是采用林毅夫教授的后发优势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 积极向长尾型医药商业企业开发资本市场。资金,是创新型中小医药商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印度的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与其资本市场向医药企业比较自由开放是密切相关的。中国也应积极为创新型的医药商业企业开放更大的资本市场,调整资本市场的结构,增大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比例。
3. 端正认识 摆正心态。过去,中国医药产业在对规模化的认识上是存在错误的,亢奋于“制造”创新力虚弱的国内寡头国际侏儒,积极于“推动”大而全式的虚假规模化,忽视于“鼓励与保障”创新型企业的培养和发展,漠视于国际市场的规模化力量。
这些都与中国医药产业的制度水平与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不坚决提升与纠正,则中国的医药产业将长期非理性亢奋于“政府投资型”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明德(2007)指出,国家力推的“两个保险”是拉动医药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12]。
(三)构造以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为核心节点的集成化供应链
创新构造了医药商业企业的差异化,为价值链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泛的空间。陈柳钦[13]指出,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互补联接。相应于波特对价值链的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这些活动,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产业价值链的运营平台则是以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为核心节点企业(链主)的集成化供应链。
如果把供应链中的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视为一个产品集群,那么,链主地位就使得大型医药商业公司无论是有形医药产品线亦或是无形服务产品线,都呈现为长尾结构。在图3中,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已经成为了类似于Google、Yahoo之类的门户或搜索引擎[14]。而最初的长尾理论正是诞生于对上述两类企业的经营研究。
(四)基于集成化供应链平台上的长尾经营策略
长尾企业面对的细分下的利基市场,如果不能形成广泛的区域覆盖,则规模经济性无法实现。原中国的医药商业企业都属于区域性,因此,进入细分化市场的医药商业企业很少,都在同一区域面对相同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着消耗型的同质化竞争。如果中国能够形成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而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专业化价值链存在着对大型商业的补充作用,那么,中小型医药商业就可以借助于全国平台,实现全国区域的占有。
中小企业也可以建立全国渠道,中小企业也可以拥有全国市场,唯一不同的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差异化,在区域上是一致的。从供应链的角度,等同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通过自己的全国平台,经营着中小型企业的资源,并与它们分享价值回报。与传统结构不同的是,这种价值回报的分享是建立在利用各自优势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例如下游客户得到了更多的、更适合的品种满足,得到了更多、更专业的药事服务满足。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医药商业的问题不再于流通层次多,而在于一些层次没有价值创造。社会大众的健康利益健康福利,不是依托于单独的支付成本下降,关键是获得的价值更多。从这个角度分析,建立以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为核心的集成化供应链,形成创新下的长尾经济,目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健康价值,而简单地减少商业流通层次(并非是错,只是过于简单化)的目的是减少支付成本。
建立了集成化供应链,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会通过价值链的互补性去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形成合作伙伴,而那些没有增值创造力的中小型企业必然被淘汰。
四、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国医药商业发展模式H-I-D(见图4)
(一)第一阶段,同质化并购(homogenization merger)差异化创新
中国医药商业企业通过区域同质化收购,形成全国性的大型商业企业;通过企业创新,转型出一批差异化、专业化的长尾医药商业企业。
形成全国大型商业企业的战略价值是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降低医药商业的物流成本。该第三方医药物流一定是由目前的短尾商业企业为主导向完成构造,这是差异化价值最弱的领域,也是目前短尾企业几乎唯一的竞争优势。其次,全国大型商业机构的出现,为长尾企业利基市场通过区域的广域化形成规模经济性提供了平台,如同于Google对于无数小型网站的价值。7 000家医药商业企业,一部分创新力弱的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区域价值,被大型企业并购;部分企业通过创新运动,形成长尾企业,服务于特定的上、下游客户,构造差异化的创新增值服务,以此形成企业的竞争力与产业中的价值;剩余的企业,区域价值不明显、创新力不足,退出市场。
(二)第二阶段,形成以短尾企业为核心节点、长尾企业为成员的全国型集成化供应链(Integrated supply chain)
以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为核心组建集成化供应链,吸纳专业化、差异化的长尾企业入链,形成差异化价值链的合作,进一步挤压掉创新力弱、规模小、同质化的区域型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从市场运作上逼其退市。
“集成化供应链+长尾结构”是中国医药商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过渡阶段。该阶段的重要性是:通过供应链平台的价值链合作,短尾企业与长尾企业在企业文化、价值观、管理流程上趋同化,有利于第三阶段资本收购后,企业能迅速产生规模效益;其二,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短尾企业识别所需要整合的外部价值链。被收购对象的差异化与核心能力的判断需要过程,同时,短尾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创新力和核心能力,在这个时候作出上述判断更为准确。
(三)第三阶段,在集成化供应链的基础上,核心链主企业对具有差异化价值链(Differentiated value chain)的长尾企业实施收购
医药商业企业的收购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同质化收购,实现全国架构,为集成化供应链与未来短尾企业的合作建立基础;第二阶段的收购是差异化收购,目标是在价值链上与本企业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的长尾企业,这一收购的本质是对创新力和价值链的收购,实现企业价值链和创新力的升级。
在上述过程完成的基础上,中国医药产业将形成以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为链主的若干集成化供应链,构建成为市场的主体,承担80%以上的医药商品和服务流通。在商业结构上,接近于美国模式,部分同质化区域性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在第一阶段退市或被收购,部分差异化的长尾企业在第三阶段被集成化供应链链主收购,独立于市场上的中小型企业减少。
参考文献:
[1]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EB/OL] .省略/10.LongTail.
[2]张瑞敏.中国式管理的三个终极难题[EB/OL].省略/fenxplun/newsfx/2009-06-12/177639.shtml .
[3]Chris Anderson.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百强榜[R].2008.
[5]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R].2006.
[6]张莉.刍议企业并购中并购对象的选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4).
[7]赵华.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8.
[8]陈志武.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9]闫燕.规模不经济的原因――管理不经济[J].时代经贸,2008.
[10]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Economic Reforms and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Vol. 1, No. 2 (Nov. 2000): 435-491
[11]中国驻印度使馆.中国印度制药工业之对比分析[R].2005-06-23.
[12]王蔚佳.医药工业触底向好的理性解读[N].中国医药报,2007-11-16.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1-0000-02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Dusiness Model Study
Zhao Xun
(Tianjin Abundantly Technology Co., Ltd.,Tianjin300308,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essentially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the basis of items to locate, identify,track,manage and monitor.The establishment of Things,aimed at the use of sensor technology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 to achiev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means,the Internet platform.This article tries to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model issues related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Business model;Technology development
新技术发展促进了产业投资机会的增加。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建立和研究物联网的投入力度,我国也非常重视物联网建设工作。对物联网技术发展动向及其对商业模式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的一些相关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物联网和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的定义与内涵
所谓物联网是指依据事先约定的协议将互联网与所有物品紧密连接起来的一种网络,其物质技术基础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和射频识别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的运用。物联网实质上是在强化通讯与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将物品进行定位、识别、跟踪、管理与监控等。建立物联网的目的在于运用传感技术和识别技术等多种信息化高级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上主动实现实物间的信息交换。由此可见,互联网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基础,其中所发生的物品间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际网络通讯连接的扩展。换言之,物联网将信息通讯与交换的应用领域从人际连接转移到物品间的连接。
(二)物联网基本架构
应用层、网络/接入层与感知层构成了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应用层在物联网基本架构中位居最顶层,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数据的挖掘与技术。以提供各种通用的服务平台为媒介,诸多终端管理设备将感知层功能加以具体运用。
而网络/接入层可以被视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将融合接入和存储的信息直接传递给不同层次的电信用户。带宽需求、用户消费需求以及网络资源的接入与运营等因素都对物联网的接入技术及其应用的定位与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物联网接入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与用户需求多样化发展是相适应的。
感知层是物联网基本架构的最低层,它在一定的程度下是人的感觉器官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得到了延伸。除了搜集事物信息之外,感知层还将分析、处理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智能化,并且许多相关设备利用这种智能化过程实现信息交换的协同化、嵌入式标识化以及互动化。
(三)物联网技术发展阶段
物联网基本架构中的应用层的功能和地位决定了产业化是物联网的发展形态。大致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阶段主要细分为基础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运行期。在基础期的发展阶段,重点是推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建设,在单个物体之间建立互联关系,促进物联网产业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发展模式。为此,要强化标准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设计射频识别的隐私与安全标准,对无线频带进行明确的指定,对协议的控制与处理的分布式技术进行开发。与此同时,要拓宽物联网产业化应用领域,特别是推广射频识别应用于零售、物流和医药等诸多产业。在此基础上,畅通各种系统之间的交互机制,主要是对频率与协议加大完善力度。因此,实现技术突破,促进传感器、标签、主动系统的微型化和低廉化,以及射频天线的多波段智能化,将标签高频化,促进读取终端等诸多电子器件嵌入化和小型化。此外,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期也应将低耗能源、低功耗芯片组、电源系统优化以及超薄电池等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为有效管理能源奠定基础。在成长期阶段,建立物体之间的联网机制,形成各个领域都普遍应用的传感器网络与标签。产业标准化的设计与制定要适应特殊化需求,加强交互频率、交互式协议、电源以及容错协议等诸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继续强化产业化应用建设仍然是成长期的关注课题,其关注点集中在界面互动操作、数据与控制的分布化等技术研发,提高网络的融合效度,增强物联网在恶劣环境中的运行能力。成长期的技术发展目标是提高设备器件的感知能力与信息容量,加快读取设备和标签的高频传输速度,实现片上射频的集成化,提升材料间的整合力度。除此之外,要大幅降低功耗,对能量进行有效管理,改善电池性能,高效捕获能量,建立功耗极低的芯片组。到了成熟期,技术发展实现半智能化向智能力的根本转变,使标签与物件的指令执行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这一发展阶段,需要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对网络的交互活动制定科学标准,智能器件运行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通过执行分布式代码的方式提高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功能,并且拓宽了物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前景。
二、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商业模式是指公司结构以及伙伴关系等资本运营要素和公司为客户所实现的价值的系统性商业逻辑架构。从定义中不难发现,商业模式的运营不仅使客户价值通过公司经营得到实现,而且其参与者能够分享不同形态的利益。商业模式的内涵较为宽泛,不仅包含产品结构以及信息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等结构,而且包含商业模式参与者及其功能界定,也包含利益分配的渠道与机制。
(二)商业模式的类型
目前,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自营型、合作型、通道型和定制型等四种类型。其中,自营型是指运营商依靠自身力量对业务及其流程进行开发,与客户进行直接的联系。显然,合作型采取了相反的运作路线,其主要表现是运营商从系统集成商中选择应用领域的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负责售后服务与业务开发等项目,而运营商则确保业务在网络上正常运行,并为合作伙伴的业务及其收费计费进行推广与宣导。定制型则立足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展M2M业务。而通道型则不强调客户的具体需求的特殊化。
根据运营主导地位的不同,物联网可以区分为移动运营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的两种商业模式。其中,通道型和自营型属于移动运营商主导的商业模式,定制型和合作型属于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的商业模式。
三、推动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
中国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思路是突出了运营商的主导地位,这种商业模式主要是根据客户群体和客户市场的需求共性的定位,发挥运营商和传感技术的服务优势,建立智能终端并推进各种智能应用,引发了应用创新和社会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但是,我国物联网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以运营商为主导地位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联盟和政府的推动,这就使得市场需求的研究与设计至关重要。然而,物联网理念中的智能产品的消费需求并不显著。因此,采购成本补贴等政府行为来发展物联网,是难以推动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的。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增强基础技术研发力度,形成能够实现不同产业间有效联结的产业网络,进而促进技术、信息、业务、信息与物理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其次,国家应该加大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科研投入和规划力度,并协调各类技术创新主体的分工与合作;再次,要增加政府在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资金投入,并支持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汽车等新兴重要领域,引导消费需求,为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最后,要加快技术标准化的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深度结合,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结论
促进物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而培育市场需求又是其重要着力点。只有加快相关方面的建设,才能推动网络运营商主导型的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雨人.物联网产业链已成为雏形,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6
关键词:金乡县 规模以上 工业经济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受市场需求旺盛、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24.70%,高出全市10.8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自4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连续9个月稳居全市12县市区首位。
1、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本年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6.3亿元,同比增长42.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3亿元,利润9亿元,利税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46%、50.57%、39.28%。
2、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在内需市场增长强劲,外需市场逐渐复苏的有利环境下,全县工业产品产销量均稳步增长,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3、六大产业整体向好,主导工业经济走向。年内六大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主导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传统优势行业仍主导着全县工业经济走向。
(1)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2011年,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6.7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01个百分点。该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8亿元,利税4.5亿元,利润3.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46.66%、35.70%和41.94%。
(2)电气制造产业
电气制造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利税1亿元、利润0.75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84%、8.19%、8.44%,同比分别增长35.94%、87.72%和92.03%。该产业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预计2012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3)机械加工产业
本年度,机械加工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利税0.5亿元、利润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7%、24.92%、34.25%。
(4)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行业盈利水平迅速提高。全年,纺织服装行业累计生产棉纱7900.5吨,增长35.2%,服装58万件,增长75.76%。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增长98.09%;实现利税0.27亿元,增长52.61%;利润0.2亿元,增长85.38%。
(5)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产业2011年企业总数为12家,占到规模工业总数的8.33%。中农大化、奇立伟肥业、蒜乡肥业等重点化工企业的稳定增长,保障了行业总体稳定。该行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亿元、利税4.26亿元、利润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02%、9.32%、17.41%。
(6)包装建材产业
本年度,20户包装建材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亿元、利税1.4亿元、利润0.9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11.49%、11.17%、10.08%,同比分别增长121.46%、131.51%和157.65% ,增幅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存在问题
1、研发投入较少,企业缺乏创新资金。2011年本年度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管理费用是3.97亿元,其中的研究开发费用为279万元,研究开发费用仅占管理费用的0.7%,许多中小企业没有研究开发费用。
2、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是经济总量小。2011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亿元,与12县市区经济总量最高的邹城比仅占人家的12.0%,与和我们最为接近的梁山比也只是占到55.5%;二是产品多年一惯制,品种单一且附加值低。就我县工业产品来讲,大蒜制品、水泥、煤炭、烧结砖、化肥、棉纱等粗放型、资源型、低附加值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一直沿续多年,产业链短,能发展下游产品空间的产品几乎没有。
3、在建工业项目进展缓慢,新增工业项目储备不足。新建投产工业企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县几大园区虽引进落地的工业项目不少,但大多进展缓慢,建设周期过长,真正投产见效的为数甚少。2011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4家,远低于兄弟县市区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三、几点建议
1、确保大企业平稳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重点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缓解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尽快形成小产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
2、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引导性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研发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经营管理水平。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资引资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厂招商等系列活动,突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以便扩大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我县工业的跨越发展!
“网络理财中心”宣传营销上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网站建立“网络理财中心”销售旗舰店;可与中小型网站建立“网络理财中心”广告联盟,动员“个体力量”,扩大宣传推广范围;与合作公司建立“网络理财中心合作联盟”,进行共同推广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业;财富管理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支付宝所创新的“余额宝”、百度所创新的“百发”等产品,从理念上、观念上给传统金融从业者带来很大冲击,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金融业务进行业务和流程再造,才不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恐龙”。
“网络理财中心”是财富管理业务和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既是各类金融产品的展销平台,又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的普惠理财服务,更提供跨时空的客户体验,实现“帮天下人理天下财”的愿景。具体如下:
一、增加产品供给,搭建金融“P2C”平台
除商业银行本身产品外,“网络理财中心”的产品供给方应还包括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公司。主要基于有以下几点:
第一、适应大资管时代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进一步丰富,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将逐步改变银行“一家独大”的现状,各个类型的金融同业将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给;第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根据资产组合理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产品”都有投资的需求,最丰富的产品采购源对客户最具有吸引力,也最具有客户黏度。第三、应对行业轮动的需要。近十年内,市场已经历了“基金热”-“黄金热”-“理财产品热”等阶段,只有构建一个“产品超市”才能始终适应形势的变化。第四、充分利用同业资源。商业银行被誉为“同业之王”,有着无与比拟的同业资源,能获得更好的产品和营销资源。
金融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其网上商城不同于普通电商的“C2C”或“B2C”模式,而应当是“P2C”模式,紧紧围绕“增加产品有效供给”而展开:“P”包括四个方面:产品(Product)+平台(Platform)+理财师(Planner)+合作者(Participator),“2”即“to”,“C”即客户(Customer),构成一个金融商业生态圈。具体如下:
(一)兼具品种优势和价格优势的产品库(Product)
第一、多而全的“品种优势”。产品的入库标准应当是宽口径的,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监管的金融产品,都可进入“理财中心”产品库,可在网站上进行购买,包括但不限于本外币理财产品、国债、基金、证券集合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上海黄金交易所产品、知名企业的实物贵金属产品、账户贵金属、账户外汇等。
同时,为满足客户流动性的需求,可推出“理财中心”存量金融资产自助质押贷款业务,帮助客户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理财中心”收入来源。
第二、收益高或费率低的“价格优势”。相比线下销售,“理财中心”人员、租金成本更低,可通过提高收益率或降低手续费率的方式,把部分收益让渡给客户,增强竞争优势。
(二)“智能化”的销售平台(Platform)
“网络理财中心”,一头对接数以亿计的客户,一头对接数以万计的产品,只有挖掘客户和产品数据背后的价值,才能利用“理财中心”有限的页面资源,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
第一、增加智能推荐功能,实现针对不同客户推荐不同产品。其一、建立“客户需求模型”,通过分析客户的年龄、职业、收入、风险承受能力、浏览记录等数据,将客户归属到不同的群组;其二、建立“产品分析模型”,根据产品投向、期限、过往业绩等数据,将产品归属到不同的类别;其三、“理财中心”系统将这两个群体进行匹配,“猜出客户的心思”,形成“精准式”的推荐。
第二、提供辅助购买功能。“理财中心”可增加一些功能应用,辅助客户进行产品购买。比如客户评价、产品排名(按收益率、销量、评分、人气排名)、产品收藏与比较功能、购买产品分享功能(客户购买信息可发送到微博等社交媒体上)。
第三、提供个性化投资服务功能。客户可自行设定参数,“理财中心”通过邮件、微信、短信等提供相关产品的发售信息、净值、相关资讯等,使客户持续性地了解相关产品。
第四、成为客户的网络记账本。客户资产和负债现在基本上分散在多个金融机构,财富无法做到统一的管理与规划,“网络理财中心”账户中应新增客户其他资产、负债导入功能。一方面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包括金融类企业、消费类企业、住房公积金中心等)联合开发接口支持通过系统来实现导入;另一方面可支持客户通过手工录入,把账户打造成客户在网络上的一个记账本。通过收集到以上信息,可由系统给客户出具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并给客户定期出具《财务诊断报告》和《理财建议书》等。
(三)专业化的理财师(Planner)服务模块
在系统智能推荐基础上,“理财中心”还应增加在线理财师功能,帮助客户进行投资决策,通过在线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给客户提供超越物理网点的服务体验。具体如下:
第一、综合金融理财师。建议可与权威的财富管理公司,比如现代国际金融理财标准(上海)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让其作为第三方理财顾问,提供优秀的CFP持证人(国际金融理财师)作为网络理财经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推荐合适的产品,帮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杜绝银行理财经理为完成各项任务而进行的不当营销,同时也让合作的同业机构感受到““网络理财中心”“网站真正的开放性,兴业的产品与其他机构的产品一视同仁。
第二、行业专家。不定期组织知名学者、业内专家、合作机构的资深投资人士等在网站进行访谈、直播等,普通金融理财知识,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四)多元化的合作者(Participator)
“网络理财中心”依靠互联网进行销售,相比物理网点,客户信任度会降低,产品和客户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议可引入专业评级公司、担保公司等合作者,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产品供给更加有效,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产品。
第一、产品评级方式。引入评级公司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风险进行评级,对权益类产品的运作水平进行预测,客户达到一定级别或支付一定费用后可查看若干产品的评级,辅助投资决策。
第二、产品收益担保或保险方式。引入对产品设计和运作了解的第三方公司作为担保人或保险人,将不确定的收益变为确定,降低销售难度,适应网络销售。比如,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对某款产品进行分析后,对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提供兑付承诺,如产品提供者不能按时足额兑付,由担保人或保险人补齐。
二、扩大需求客户群,用互联网推动“网络理财中心”飞跃发展
“网络理财中心”应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第二代网银打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支付渠道,实现持任意银行卡客户均可在“网络理财中心”购买产品,为所有互联网用户提供跨时空的“普惠金融”服务,充分挖掘并满足互联网用户的理财需求,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一)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网站建立“网络理财中心”销售旗舰店
1、合作模式
“网络理财中心”在合作公司网站建立销售旗舰店:合作公司负责引导客户流量,我方负责提品和交易平台;合作公司虚拟账户对接“网络理财中心”电子账户。重点合作企业有阿里、京东、百度等。
2、合作意义
第一、成效快。大型门户网站或知名财经网站拥有较多的客户流量,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网络理财中心”客户数,提高产品销售额。第二、认可度高。这些网站与网友之间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信任关系,有利于业务初期提高““网络理财中心””在网民中的认可度。第三、合作意愿强。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互联网金融的探索,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合作意愿较强。
(二)与中小型网站建立“网络理财中心”广告联盟
1、合作模式
“网络理财中心”广告联盟具体操作模式为:商业银行向中小型网站提供标准版本的宣传资料,在其空余广告页面中进行投放,商业银行在宣传资料链接中增加推荐代码,当其推荐用户完成有效购买行为后,联盟成员即可获得一定佣金。
此形式目前被主流的电商所广泛使用,比如淘宝联盟(又称:阿里妈妈)、京东销售联盟、1号店网站联盟等。其中淘宝联盟日均带来的浏览量达到43.3亿次。
2、广告联盟意义
第一、无需前期投入,经济效益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广告投放形式,这种合作采取按效果结算的方式,不需要商业银行支付高昂的广告费,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比可控。第二、发动群体力量,营销效果可期。此联盟的建立将使“理财中心”增加成千上万名网络“宣传员”,覆盖面迅速提高。
(三)与合作公司建立“网络理财中心合作联盟”
“网络理财中心”应当与所有产品供给方,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实物金公司组成““网络理财中心”合作联盟”。“网络理财中心”在帮合作机构销售产品的同时,合作机构也应当推广“理财中心”,所有联盟成员都应当在自己所属的网站开辟专区介绍“网络理财中心”,并进行推广。
(四)与专业财富公司开展合作
目前以诺亚为代表主推信托产品,以数米网为代表主推基金产品,以上海金策为代表主推贵金属交易,以华康为代表主推保险产品,这些专业财富公司面临产品单一、系统投入大、业务资格等问题,但这些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灵活的运行体制,可用居间模式与其开展合作,让其协助推广“网络理财中心”。
(五)运用网络社交平台自建宣传营销阵地
1、网络社交平台正影响大众的理财购买行为
网络社交平台用户数正呈爆炸式增长,比如新浪微博用户超过3亿户,同时,这些平台活跃用户以知名人士、公司白领等为主,与“网络理财中心”潜在客户群契合度高。
网络社交平台所特有的关注、群发、即时通讯等功能让客户更方便地获取产品信息,所特有的评论、转发、微群等功能让客户更深入、便捷地了解其他人对某款理财产品的购买建议,影响投资决策。
2、网络社交平台提供更有效的营销方式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电话、短信宣传营销方式相比,网络社交平台营销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立体化。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内容可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能更形象直观地传递产品信息。其二持续性。客户关注“网络理财中心”社交平台后,便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可持续性地了解最新产品、营销活动等信息。其三成本低廉。网络社交平台现在免费提供即时、群发、即时通讯等功能,最重要的是推广“理财中心”的社交平台的难度远低于推广网站。其四互动性。网络社交平台特有的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网络交流功能,让过去单向信息传递升级为实时互动对话,提高沟通效率,提高购买率。(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蔚华.传统银行碟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