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

第1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否则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网络编程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设的,是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网络类课程和程序设计等基本编程技术课程的基础上, 深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与理论学习同时进行的实践类课程,它能及时地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及活学活用。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从而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对网络编程技术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这些实验教学模式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络编程的能力。但是,就以下两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②加强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学习过渡。文本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借鉴上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有效教学理论,从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考核方式多方面提出网络编程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力图做到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的学习,深入系统地掌握网络编程技术。

一、网络编程技术实践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合规律性、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网络编程技术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应为学生提供科学、宽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学生得到网络编程的能力。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笔者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的网络编程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该实验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有效教学,首先在有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实验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该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的思想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的思想确定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

二、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现有效教学首选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为了实现“网络编程技术”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首先需要确立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在“网络编程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要增强系统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体现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设计教学目标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网络编程技术,建立起系统化、工程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编程技术设计和开发复杂网络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对其网络编程能力和网络编程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通过实践熟悉某些函数库。这一教学目标中体现的是实验的系统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本着“授之以渔”的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建立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的思想,我们设计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分为基础型实验、进阶型实验、综合型实验3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前一层是后一层的基础,后一层是前一层的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网络编程技术。

1.基础型实验

基础型实验的立足点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网络编程基本技术,为后续的进阶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打下基础。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这一类型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是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应用。在基础实验这一部分严格按照教师既定安排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顺序进行,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编程技术的目的。然而基础实验内容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局限在某几个领域的实验项目上,缺乏对学生主动、独立性的训练,同时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点的联系。因此在学生做完基础实验后要进行后面的进阶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以补充基础实验。

2.进阶型实验

进阶型实验主要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高级网络编程的训练,编写高质量的网络应用程序。在这部分实验中,我们从效率、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编写网络程序。

在效率上我们主要有三个着眼点:其一:多客户端并发访问服务器时的效率低下及瘫痪问题;其二:由于TCP协议的特点,提高基于TC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的效率问题;其三:编写程序的程序运行效率。在多客户端并发访问问题中,让学生详细分析I/O模型、多线程、多进程、共享线程池及其他并发处理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在可靠性方面,分别针对TCP程序的可靠性和UDP程序的可靠性进行练习。对于TCP程序的可靠性,我们设计一些网络异常情况的实例让同学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策略。对于UDP程序,模拟UDP不可靠的几种情况让学生统计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程序。

在兼容性方面,主要针对在编程实现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和IPV4与IPV6网络的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主要包括安全套接字和安全编程能力的训练。通过基础实验中训练的套接字技术,进一步掌握安全套接字编程技术。安全编程主要训练学生在网络编程中应对软件安全问题而采用的防御性编程方法。

3.综合型实验

综合型实验是在基础型实验和进阶型实验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网络编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综合型实验中,主要以具体应用项目为实验内容,模拟真实项目开发过程。由于项目的特点,这部分实验我们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3-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与科学的实验考核机制

1.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解决问题式教学和教师指导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中主导思想是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每个实验都是以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必要时给予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少示范,多启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实验内容。

2.科学的实验考核机制研究

2.1对于基础型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实验的效果可以间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实验,我们采取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直接考核给成绩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相互抄袭,又可以使一些平时上课不认真、想投机取巧的学生放弃侥幸心理,认真对待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从而督促学生的学习。

2.2对于进阶型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后将实验结果提交并当场回答教师问题的方式进行。对于每个进阶型实验我们给出限定时间,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结果的正确性和时间长短给分。通过进阶型实验的考核我们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系统性。

2.3对于综合性实验的考核采取答辩和提交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演示他所做的结果、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教师根据答辩结果和报告情况给予分数评定。

五、结束语

依据“网络编程技术”课程的知识特点,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问题上探讨了网络编程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上提出了基础型实验、进阶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形式。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提出解决问题式教学和教师指导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考核方法上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及时激励和督促学生的学习。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是长期不断的创新过程,还需要不断努力,使“网络编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随着该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将其总课时定在48~64学时,而其中的实验课时定在12~16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与其他实验课程不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对原理的理解非常重要。如何为学生们上好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教师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同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也是上述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前导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摒弃大而全的指导思想,重点在于引导学习者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中体系结构思想,了解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应协调与相应原理课程的衔接,在内容和模式上辅助学习者加深对网络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主要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同样在内容与模式上与原理课程相对应,实验课程的设置紧跟原理课程需求,不仅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抽象感,还可以使原理课程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也是网络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的基础。通过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如何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建立宽口径、分层次、突出前沿的实验教学体系思路,将实验类型设置成基础验证型实验、配置操作型实验、编程设计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四大类,详见表1。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面面俱到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即使采用网络仿真模拟器的形式来增加学生课后练习的时间,也很难保证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因此首先应明确,无论是原理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都属于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一般开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或者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它为后续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打下坚实基础。仔细分析表1不难发现,第一大类基础验证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操作系统实验课程中;第二大类配置操作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工程技术实验课程中;第三大类编程设计型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编程技术课程中。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四学年专门开设了一门综合实训课程,表1中的第四大类实验更是可以放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以及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等。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设置,首先应明确该门课程在整个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其次,应结合该门课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以达到通过实验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习者动手能力的目的。

2“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程的结合

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普遍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即基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混合层次结构,由底层(物理层)向高层(应用层),或者由高层(应用层)向底层(物理层)展开讲解。两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自底向上”教学模式一般采用Tanenbaum编著的教材《ComputerNetworks(4thEdition)》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教材之一,属于典型的“自底向上”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通信原理,注重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具体实现技术,注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内容包含较为全面。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从底层的基础实验作为起点较为符合原理课程的需求。“自底向下”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基础理论要求较高,强调通信原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尚未学习过,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在对底层基础技术细节理解中感觉难度较大,实验验证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第一次实验内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为主,例如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网线进行电脑间的连接。实验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目的。第二次实验开始于原理课程讲解数据链路层的知识,重点在于理解数据帧的概念以及了解网络中间设备的知识。建议实验内容以计算机网络的中间设备以及数据帧的概念为主,例如采用多台电脑通过网线接入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交换机配置。使学生了解到数据帧既可以在总线结构的网络上进行总线广播,使总线上所有的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数据帧;也可以通过网络中间设备进行转发,使互连的多台电脑可以接收到数据帧。当原理课程进入到网络层知识的讲解时,协议分析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第三次实验内容建议以使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包捕获、流量监控、IP报头分析为主,直观地将复杂与抽象的网络协议展现在学生面前,强调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当“自底向上”的原理课程讲解到网络传输层时,原理课程重点在于介绍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各自特点,因此,第四次实验设置建议使用协议分析器捕获HTTP协议,分析其中的TCP三次握手的连接过程的,以及四次握手的关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TCP协议与UDP协议二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计算机网络的最后一层是应用层,建议第五次实验内容重点分析应用层的协议,例如通过Socket的基本知识与某种高级语言结合,去实现某个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或命令,比如实现Ping命令。鼓励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程序实现Ping命令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实现Ping请求与应答报文,进一步加深理解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上述每一层的实验内容设置,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工作原理,使实验课程和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契合。

3“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的结合

“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上来看,内容组织形式正好相反,从网络的体系结构概述开始,依次到网络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较为经典的教材是Kurose&Ross编著的《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5thEdition)》,属于典型的“自顶向下”教学组织形式。“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应用,以Internet为对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内容重点突出。实验内容的设置以结合Internet应用为主,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本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采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一次实验内容的设置通常是利用某种高级语言,结合Socket函数,设计大多数学生在Internet应用中曾经用过的应用软件。例如用于文件处理的FTP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实验题目看似较难,但对于已经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通常已经学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只需在实验课上稍微补充一些Socket函数的知识,并且不需要复杂的网络底层知识,在简单的硬件设备(例如PC)上,就可以实现该实验。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并且该网络应用与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应用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第一次实验,学生对网络应用层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初步理解,例如学生们在设计FTP客户端程序时,注意到FTP服务器使用熟知端口来提供服务,而客户端使用临时端口来发送请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需仔细设计不同的端口号。同时,对应用层的其他协议也能很好地掌握,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设计其他协议的客户端,如HTTP、POP3等。随着原理课程的逐步深入,同第二节中“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一样,每一层设计一个实验内容,紧随原理课程的进度与要求。实验内容的设置遵循3个原则:①实验不求多而全,但要力求使每个实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或能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考;②每个实验都紧紧围绕原理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争取做到边讲解边做实验验证;③实验项目的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4结语

第3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 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关系 梳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6-03

信息安全专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所包含的课程数目也比较多。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开设以及课程组织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专业课和基础课相互抢占课时的现象。而且专业课和基础课所开设的内容界定也不够清晰,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基础课开设的内容对专业课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而有些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又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的基础课内容不够,甚至有些部分的基础知识缺失,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正常开设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的组织。为了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信息安全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每一门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分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围绕提高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应用信息安全知识能力为目标,对信息安全专业目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建立所有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使得高职院校在开设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导依据。同时也能够根据所建立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理清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在不同课程的教学分工,合理安排教学秩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安全专业核心知识和技术,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

根据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安全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三条主线来开展:其一,提高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与之对应的将有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形成版本课程体系。其二,促使学生对网络安全协议的理解认识能力,与之相对应的也会有一个系列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其三,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应用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有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当然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学生还会有一些基础文化课程,如数学、英语、体育等,这些课程作为公共课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和梳理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对学生网络编程、安全协议应用、网络安全应用等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界定每一个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范围,梳理清楚每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

一、网络编程课程体系

网络编程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的任职岗位当中有很多岗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开发的基础。因此,学生通过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程序开发和调试的能力。整个网络编程的课程体系也是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支撑课程体系,其所包含的课程都是信息安全专业中非常核心和重要的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条件,以及在网络编程过程中可能会应用到的各种技术,本文设计了网络编程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l所示)。在图l之中将所有课程分为了两个层次,分别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离散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组成与原理、数据库系统。这些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相应的一些程序开发过程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计算机的应用问题,也能够比较顺畅地与其他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如图1所示,网络编程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网络编程技术,这些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网络编程的主流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需要说明的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放置了汇编语言课程,主要是由于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安全领域中的程序开发越来越朝底层转移,仅仅让学生掌握顶层的一些面向高级语言的程序开发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还不足以满足信息安全领域的开发要求,因此适当地给学生开设一定的汇编语言程序开发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和环境下的程序开发能力。

通过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的支撑情况。比如离散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对计算机基本应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而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课程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内部组成结构,这对学生进行各种程序开发,理解程序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汇编语言的程序开发更是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开拓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视野范围,而且现在有很多信息安全的程序开发都和数据库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通过图1的结构,将网络编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二、安全协议课程体系

安全协议在信息安全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全协议的应用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门重要技术。因此,在对学生开设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时候对安全协议的相关课程的开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从目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毕业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的工作于安全协议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建设好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同样是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全协议知识的结构以及对这些知识的前后关联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安全协议课程体系结构图。同样在图2中也将安全协议的课程体系分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网络密码、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这些课程所开设的内容各有侧重,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信息安全领域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数学基础知识。由于目前构建信息安全体系过程中,很多安全问题都是依赖于数学的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各种安全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必要对学生开设与之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网络密码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网络安全协议以及网络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实现和应用,服务于整个信息安全体系,应用网络密码技术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是目前信息安全领域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网络通信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则主要给学生介绍当前的信息安全领域中通信方法和通信技术。通信基础是安全协议应用的前提和条件,各种安全协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需要依托各种网络环境来实现,因此这两门课程也是安全协议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如图2所示,安全协议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网络协议分析、VPN原理与应用、IPSec协议进阶。这三门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典型的安全协议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如网络协议分析是对目前常用的网络协议工作原理及工作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帮助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下各种通信协议建立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建立起一些专业安全协议的理解和认识的桥梁。VPN原理与应用课程、IPSec协议课程则完全是为学生介绍当前主流的安全协议,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所使用的安全协议主要是各种VPN协议,其中也包括IPSec协议。因此对这些协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一系列当前实用的安全协议,促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从图2中反映的安全协议课程体系可以看出整个安全协议的教学过程应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因为所采用的这些课程即使是分为专业课和基础课,实际上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着相互的依托关系。整个课程体系中网络协议分析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各种基础课程对网络协议分析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网络协议分析技术则有助于学生深刻地去理解和掌握各种安全协议工作机制。

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最活跃的技术部分,而且在信息安全领域,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更新速度最快的都集中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因此,对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对各种具体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快速有效的解决各种实用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变化最为活跃,因此也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地作出调整和变化,以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需求。

针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当前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结构图。在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支撑地位的课程有计算机组成与原理、Linu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这三门课程是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与原理在网络编程课程体系中也是基础课程,由于在该课程中对计算机的工作机制、组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上各种程序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对后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这门课程也是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而Linu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分析两门课程重点给学生介绍目前操作系统内部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操作系统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关联情况。之所以选择Linux操作系统作为网络安全课程的样本,主要是由于Linux操作系统结构比较清晰,有助于给学生讲解操作系统的内部组成情况。而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是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但是由于这些操作系统是不开源的操作系统,因此不利于给学生把整个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讲清讲透。因此,在操作系统结构分析的课程里面将会给学生介绍当前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内部机构以及操作系统在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安全技术和存在的安全缺陷。

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从图3可知,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木马及病毒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这些课程有的是关于网络安全防护及安全提升方面的技术,有的是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方面的技术。可以说,目前所开设的这几门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涵盖了当前主流的网络安全实践技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网络安全工作凡是涉及的网络安全操作都主要以这几大类的技术相关联,因此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开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的周期。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都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环境的,因此在网络安全课程体系中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的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通过对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能够理清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对各种网络安全应用技术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木马与病毒分析课程,其中有很多涉及的关键技术都是与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有直接的关系。缓冲区溢出攻击课程则有一部分的场合也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来开展,因此,图3所建立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依托关系非常清晰,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对所设计的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组织。

第4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如何建立却一直是被受困扰的问题。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叉的一门学科。由于计算机类各本科专业也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最普遍的现象是许多高校计算机院(系)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网络方向,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似,知识体系仅是几门课之间的差别。另一种现象就是部份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沿用通信工程的知识体系再加设几门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应该说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形成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本文作者依据近年来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经验,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如下探讨。

2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网络工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于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实是其核心培养目标是具有程与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在业界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能力的人才。

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由于目前应用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开发,从而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也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而且许多高校将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来看待。就专业特色而言,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才真正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它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

另外,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有别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适应通信技术与工程领域网络、系统、设备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系统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尽管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都涉及到网络系统知识,但二者之间确有着区别,通信工程着重于信号和通信类知识,网络工程着重于网络应用和协议类知识。换言之,通信工程着重于电信企业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工程着重于用户端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可采用“平台+方向”方式建设。整个知识体系可划分为两个平台和三个基本方向。

3.1两个平台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知识体系建设原则,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本专业搭建可两个平台:公共基础课平台,包括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网络设计规划部署类课程、网络管理类课程、网络应用开发类课程和专业特色类课程。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3.2三个基本方向

三个基本方向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其教学应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通过基本方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网络设计规划部署方向主要包括组网工程、网络互联技术、通信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组网工程主要介绍网络需求分析、工程设计、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知识。网络互联技术主要介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配置与管理知识。通信网技术主要介绍无线网、移动网、宽带综合业务网、接入网等知识。网络性能测试主要介绍网络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的有关知识。

网络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等课程。网站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网络管理协议与应用知识。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与技术、防火墙技术与配置等知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介绍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知识。网络协议分析主要介绍网络协议分析方法与协议实现的知识。

网络编程与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介绍基于套接字的编程方法、进程(线程)间的通信知识。WEB编程技术主要介绍基于Java、JSP、Servlet和JDBC的编程知识。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主要介绍基于Servlet、Struts和Hibermate即SSH框架的编程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的部署方法。网络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数据库知识。

特色类专业课程主要以新的网络应用技术为主,可选择网络并行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存储技术、高性能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从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可分析出这三个基本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关系

其中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等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指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3.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鉴于在专业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选择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并加以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来进行人才培养,以达到不同特色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论文中所讨论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探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第5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据包;TCP协议;UDP协议

Abstract: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is now more popular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CP and UDP format in Java network programming, the basic method of demonstration examples of network programming simple, it is to play the role of network programming enthusiasts play.

Key words: data packets; TCP protocol; UDP protoco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对如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网络编程的目的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网络协议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网络编程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如何准确地定位网络上一台或多台主机,另一个就是找到主机后如何可靠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在TCP/IP协议中IP层主要负责网络主机的定位,数据传输的路由,由IP地址可以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上的一台主机。而TCP层则提供面向应用的可靠的或非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这是网络编程的主要对象,一般不需要关心IP层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Java历史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主要应用于互联网、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它刚开始的名字叫“Oak”,Java最初是为电视、控制烤面包机等家用电器的交互操作而设计的,但当时并没有得到成功的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Java经过数次的设计和改进后演变成当前受到极大欢迎的Java。

基于Java前身设计的特点,其具备了可移植性和平台无关性,成为了可以运行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CPU上的程序语言。当前Java在全球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在计算机应用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一、TCP和UDP协议

TCP和UDP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SNMP、DNS、TFTP等。

二、网络通信中Java的网络类和接口

Java中有关网络方面的功能都定义在程序包中。Java所提供的网络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URL和URLConnection:使用Socket类进行网络编程相当麻烦。对已经存在的协议,程序员应当了解它的每一段代表的含义,改而使用URL类可以很大程度上免去这些麻烦。

1.URL类

URL是类URL表示统一资源定位器,即指向网上某处资源的指针。一个URL包括协议名和主机名,有些还包括特定的端口号。

2.URLConnection类

通过URL的方法openStream(),只能从网络上读取数据,如果同时还想输出数据,例如向服务器的CGI程序发送一些数据,则必须先与URL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对其进行读写,这时就要用到URLConnection类了。CGI是公共网关接口的简称,它是用户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进行连接的接口。

URLConnection类可以由两种方式构建:一种是通过一个URL实例openConnection()方法返回一个,另一种是直接通过new URLConnection(URL ul)来创建。URLConnection实例不仅可以实现接收消息,还可以发送消息。

(二)Socket:又称套接字,是网络编程中最原始的通信方式之一。一个套接字通常包含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地址,后者一般对应着某个应用程序。因此如果要进行Socket编程,首先要确定端口。一般来说,1024以下的端口已经被指定为固定的服务类型,如果用户要开发自己的交流平台,必须使用之后的端口地址。

套接字(Socket)允许程序把网络连接当成一个流,可以向这个流写字节,也可以从这个流读取字节。Java的Socket类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服务器使用的一般是ServerSocket,通过连接使双方都会产生一个实例,对实例进行操作来实现通信。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抽象类SocketImpl中定义的。

任何一个网络程序都离不开连接的建立、读写操作、关闭,程序还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种类型。除了关闭操作可以简单地使用Close()方法外,读写操作都不是一句话说得完的。

(三)Datagram: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方法。它基于UDP协议,不需要建立和释放连接,每次通信时只要构造一个DatagramPacket实例发送出去,对方同样构造一个DatagramPacket实例接收。以Datagram方式传送数据时,只是把数据的目的地记录在数据包中,然后就直接放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系统不保证数据一定能够安全送到,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送到。

三、Java实现加密

Java的网络功能十分强大,还体现在作用它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加密算法。如今加密算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样的密钥,前者用它来加密,后者则用它解密。这样做本来是很安全的,例如3DES的密钥为112位,这样的组合数大约是5×1033,几乎不可能被攻破。但是密钥总要在双方交换,因此交换途径的保密性就很关键,使用人工固然安全却麻烦,在网络上传输虽方便但危险。故如今网络上大多使用公钥加密方式。

公钥加密的优点在于,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不同的,前者称为公钥,后者称为私钥。公钥,顾名思义,是可以公开的,一台电脑里可能存放了很多远程通讯方提供的公钥。

公钥解密还可以用在数字签名上,这时的动作是相反的:用私钥加密,和用公钥解密。Java里用于实现这方面功能的是java.省略包中。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编程中Java程序设计,除了上述的一些应用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接口,比如在Java的事件机制中就常用到接口。另外,对于一些已经开发好的系统,在结构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已经不太现实,这时可以通过定义一些接口并追加相应的实现来完成功能结构的扩展。 学好Java程序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使我们能设计出更好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印旻.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福喜.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明才.Java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8

[4]张渝.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据包;TCP协议;UDP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98-0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对如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网络编程的目的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网络协议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网络编程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如何准确地定位网络上一台或多台主机,另一个就是找到主机后如何可靠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在TCP/IP协议中IP层主要负责网络主机的定位,数据传输的路由,由IP地址可以唯一地确定Internet上的一台主机。而TCP层则提供面向应用的可靠的或非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这是网络编程的主要对象,一般不需要关心IP层是如何处理数据的。

一、TCP和UDP协议

TCP和UDP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SNMP、DNS、TFTP等。

二、网络通信中Java的网络类和接口

Java中有关网络方面的功能都定义在程序包中。Java所提供的网络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URL和URLConnection:使用Socket类进行网络编程相当麻烦。对已经存在的协议,程序员应当了解它的每一段代表的含义,改而使用URL类可以很大程度上免去这些麻烦。

1.URL类

URL是类URL表示统一资源定位器,即指向网上某处资源的指针。一个URL包括协议名和主机名,有些还包括特定的端口号。

2.URLConnection类

通过URL的方法openStream(),只能从网络上读取数据,如果同时还想输出数据,例如向服务器的CGI程序发送一些数据,则必须先与URL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对其进行读写,这时就要用到URLConnection类了。CGI是公共网关接口的简称,它是用户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进行连接的接口。

URLConnection类可以由两种方式构建:一种是通过一个URL实例openConnection()方法返回一个,另一种是直接通过new URLConnection(URL ul)来创建。URLConnection实例不仅可以实现接收消息,还可以发送消息。

(二)Socket:又称套接字,是网络编程中最原始的通信方式之一。一个套接字通常包含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地址,后者一般对应着某个应用程序。因此如果要进行Socket编程,首先要确定端口。一般来说,1024以下的端口已经被指定为固定的服务类型,如果用户要开发自己的交流平台,必须使用之后的端口地址。

套接字(Socket)允许程序把网络连接当成一个流,可以向这个流写字节,也可以从这个流读取字节。Java的Socket类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服务器使用的一般是ServerSocket,通过连接使双方都会产生一个实例,对实例进行操作来实现通信。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抽象类SocketImpl中定义的。

任何一个网络程序都离不开连接的建立、读写操作、关闭,程序还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种类型。除了关闭操作可以简单地使用Close()方法外,读写操作都不是一句话说得完的。

(三)Datagram: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方法。它基于UDP协议,不需要建立和释放连接,每次通信时只要构造一个DatagramPacket实例发送出去,对方同样构造一个DatagramPacket实例接收。以Datagram方式传送数据时,只是把数据的目的地记录在数据包中,然后就直接放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系统不保证数据一定能够安全送到,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送到。

三、Java实现加密

Java的网络功能十分强大,还体现在作用它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加密算法。如今加密算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同样的密钥,前者用它来加密,后者则用它解密。这样做本来是很安全的,例如3DES的密钥为112位,这样的组合数大约是5×1033,几乎不可能被攻破。但是密钥总要在双方交换,因此交换途径的保密性就很关键,使用人工固然安全却麻烦,在网络上传输虽方便但危险。故如今网络上大多使用公钥加密方式。

公钥加密的优点在于,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不同的,前者称为公钥,后者称为私钥。公钥,顾名思义,是可以公开的,一台电脑里可能存放了很多远程通讯方提供的公钥。

公钥解密还可以用在数字签名上,这时的动作是相反的:用私钥加密,和用公钥解密。Java里用于实现这方面功能的是java.省略包中。

参考文献:

[1]印旻.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朱福喜.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明才.Java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8

第7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原文

在网络时展的今天,WEB的应用可以说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于是人们对于WEB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其安全性考虑。

WEB在应用的时候主要表现为数据包的传输和交换,那么为了其安全性考虑,我们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协议对其进行设置和管理。于是SSL协议就应运而生了。按照这个协议在数据包传输和交换之前先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密,然后在传输和交换结束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解密。

于是这样问题的关键就转化为选择一种在综合性能上最为优异的加密解密算法。在这里,重点推荐了DES(3DES)、FEAL、IDEA、RSA和MD5等5种算法。经过分析比较,发现DES(3DES)是使用时间最长,应用领域最广的一种算法,可以说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在后面推出的3DES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RSA算法则以其公钥密码概念,代表了密码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在本设计中选用这两种算法为所需要的加密算法,并对其进行了编程实现。

目录

目录1

摘要3

Abstract4

第一章综述5

一、Internet对安全性的要求和表现5

二、信息安全的简单介绍5

1、信息安全的基本定义5

2、信息安全的特征6

3、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7

第二章网络传输中的SSl协议的应用10

一、课题实现任务的背景10

二、SSl协议的产生和相关内容11

第三章算法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分析12

一、密码学的基本知识12

二、几个简单加密算法14

1、置换密码14

2、单表代替密码14

3、多表代替密码16

4、代数密码16

5、Hill加密算法17

三、DES加密算法18

1、算法介绍18

2、算法描述18

3、算法特点26

4、算法实验27

四、FEAL密码算法30

1、算法介绍30

2、算法描述30

3、算法特点36

五、IDEA密码算法37

1、算法介绍37

2、算法描述37

3、算法特点39

六、RSA加密算法39

1、算法介绍39

2、算法描述40

3、算法特点43

4、算法实验43

七、MD5加密算法44

1、算法介绍44

2、算法描述45

3、算法特点48

第四章开发工具和算法的选择49

一、开发工具的选择49

二、DES算法的选择49

三、RSA算法的选择50

第五章算法的编程实现51

一、DES算法的实现51

1、核心函数介绍51

2、工作界面56

二、RSA算法的实现57

1、核心函数介绍58

2、工作界面63

第六章设计心得与展望66

一、关于混合加密66

1、二次加密明文66

2、一次加密明文,一次加密密钥67

二、关于密钥管理67

三、应用程序的一些说明68

四、算法复杂68

五、对于VisualC++的了解69

六、数论知识的影响69

参考文献71

致谢73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01]KennScribner,MarkC.Stiver,应用SOAP实现.NETXMLWeb服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02]姚鹏翼江思敏杨光伟等,跟我学网络编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03]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保密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4]张涣国,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05]卢铁城,信息加密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第8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07-02

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计算机网络――全球性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新形势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Internet(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医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互联网在医院中的应用

互联网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获取信息

在医疗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可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医学科技信息,包括相关学科的信息以及专利、法规、政策等有关信息。②医疗市场信息,包括我国医疗状况信息、新设备新产品信息、投资信息、医药、设备招标信息等。③医院管理信息,包括最新的政策法规、卫生部等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告、最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各种管理软件等信息。④企业、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和个人的信息[1,2]。

1.2 广告宣传

广告宣传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医院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1.3 医院管理

网络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标志。

1.4 技术交流

通过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可以实现各种传统模式下很难实现的技术交流活动。包括各种多媒体技术研讨会、远程会诊、专家在线交流、高级技术研讨会内容等。

1.5 远程教育

通过互联网可以建立医学电子图书馆,并且图书馆是可以自动添加书籍和系统升级的,极大地方便了医院工作人员的资料查询和学习[3]。通过互联网医院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各种医疗培训和各种学历和非学历学习,可以自由选择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种灵活多样的形式是传统的教育学习模式所无法达到的[4]。

1.6 网络招标

在互联网上利用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提供的安全通道进行医药招标,全过程均可进行系统管理、监控和查询。

1.7 网上医院

通过建立医院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建立面对患者的医疗服务窗口,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直接通过互联网享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例如网上预约挂号、网上医疗咨询、网上专家答疑等。

1.8 疾病监控

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上报,及时地处理和应对各种医疗突发事件。

2 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互联网在医院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十全十美的,至少在现阶段,它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互联网是一个公开、开放的网络,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在信息和获取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内容的校验,尽量从大的知名网站、正规的机构、单位、企业网站等获取所需信息。

2.2 网络病毒和网络安全

网络在为传播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危害性也越来越大,而且它的传播具有主动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防范意识,一要时刻警惕它的入侵;二要经常查毒杀毒;三要经常对重要文件做备份。要规范操作,时刻警惕网络上出现的异常情况、防止黑客的恶意攻击和非法的信息获取。一旦发现被侵犯要及时报警,保护好相关证据信息。

2.3 软硬件的维护和人才培养

互联网的应用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并且维护。所以建立一支良好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是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中效果好坏的关键。医院需要投入相应的软件、硬件,更要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随着Internet、Intranet和 Extranet 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会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并将与医疗行业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医院在信息发展的大浪潮下需要抓住机遇、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不断改革、创新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作更大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郭启涛,崔玉东. 在互联网上查询药学信息[J].临床医药,2007,01:56. [2]沈放.互联网上卫生管理信息资源及其应用[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6:73.

[3]徐霁.互联网下医学图书馆的建设[J].医学信息,2005,18(1):45.

[4]孙静. 现代医学教育应重视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23(2):37.

第9篇: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课程教学问题分析改进方法

[作者简介]陈福林(1977- ),男,江西兴国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Java语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44-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通讯软件同时被开发出来,而这些网络通讯软件多数是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平台无关性、简易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内嵌的网络支持,使之成为当前最成熟的网络编程工具之一。基于Java语言的各种技术已经扩展到网络通讯技术领域的每个角落,不仅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中得到应用,在手机网络通讯技术中也得到应用。同时,Java程序设计语言也是面向对象技术成功应用的一个典范,有人预言,随着网络科技和网络经济以所特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以后的90%网络程序代码将用Java语言书写或改写。可见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科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学好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教师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目前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进方法。

一、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绝大多数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材内容安排为:首先,介绍Java语言的理论知识,比如Java语言的简介、Java语言的特点、Java程序的开发工具;其次,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比如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Java语言的语句结构;再次,介绍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有关概念和特性,比如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继承、什么是接口及包等;最后,介绍Java语言的库类、GUI、组件、事件及事件处理类等。一般情况下,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设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其他计算机语言,如C语言、VB程序设计语言,这些语言类课程的开设为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Java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授课,当讲解Java语言教材前一两章理论知识和语法基础知识时,很多学生认为Java语言太理论化,从而厌倦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当教师真正讲解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特性及Java语言的特性时,很多同学想认真听一听,这时却发现因前面的基础知识没学好或学得不够扎实而听不懂,因此只能放弃Java语言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学生认识不足,缺乏兴趣。首先,学生对Java程序设计语言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Java语言是当前网络编程中最成熟的语言;没有认识到Java语言具有平台无关性,即“编写一次,到处运行”的好处;没有认识到Java语言具有将网络上各个平台连成一体的能力。其次,由于Java语言教材前一两章节知识是理论知识或基础知识,这会给同学造成误解,认为这些知识在其他语言课中已经学过,Java语言的学习只不过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又一次重复学习。再次,Java语言的运行平台为虚拟机,使用虚拟机来解释和执行Java程序时都是通过命令符来实现,这会使学生在学习Java语言的过程中认为又回到Dos的时代,因此,激发不了学习兴趣。最后,由于Java语言的容器、组件、事件处理类及监听接口都是在特定的包中,相比其他计算机语言,事件处理类、监听接口及包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学习Java语言的难度,这同样会打消学生学好Java语言的念头。

2.教学模式陈旧、形式简单。在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负责讲解教材内容知识,学生是否在听、能否听懂,则根本不关心,即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师生间缺少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对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整体性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法结构的知识,缺少面向对象知识的讲解及对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导致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计算机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即必须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师只负责书本内容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则由没有专业背景的机房管理人员来指引或由学生自己摸索完成。这种缺乏专业指导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现在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都是教师统一出题,形成题库,学期结束时从题库中抽题对学生进行考核。笔者认为,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因为这只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无法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措施:

1.明确学习目的,强调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编程语言。首先,它简单、安全性高、可移植、不依赖于机器结构、提供了并发机制,是一种真正的面向对象语言;其次,Java程序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Applet)在网络上传输时,不受环境和CPU的影响。从目前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所有用其他语言编写的软件系统都要用Java语言来改写。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Java语言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Java语言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尝试以下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联想法。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设前,一般开设过C语言、VFP语言或VB语言课程。不管是Java语言,还是其他三种语言,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数据类型、语法机制基本一样。因此,教师在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语法机制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语句结构。如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为整型(整型分为字节型、短整型、整型、长整型)、实型(实型分为单精度型与多精度型)、字符型与布尔型。定义关键字分别为byte,short int,int,long int,float,double,char,boolean。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定义的关键字也是这些,语句结构为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因此,在Java语言课堂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对比法。Java语言的组件、事件类、事件处理方法及组件布局相比其他面向对象语言要复杂些,难学点。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解到Java语言的图形组件、事件类及事件处理方法时,可以通过对比以前学生学习过的VC++语言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Java语言的组件时,由于Java语言的组件不像其他面向对象语言一样,Java虚拟机中没有可视化的工具箱窗口,标签、按钮、文本框等组件类都是在Java语言的类库中。所以在进行GUI编程时,必须先定义这些组件,再通过构造方法创建对象,最后必须调用add(参数)方法把组件对象加入容器中。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对照VC++语言中工具箱窗口的可视化组件来进行介绍,让学生一听就清楚。(3)归纳总结法。使用Java语言进行GUI编程时,重点是如何创建组件对象及编写组件对象方法,使其实现与用户发生交互作用。在介绍这些组件时,我们发现创建对象时都是使用构造方法实现,而与用户发现交互作用都是通过监听接口中的事件处理方法来实现。因此,归纳起来讲,介绍一个组件,即介绍该组件的构造方法以及组件对应的事件类、监听接口、监听器接口中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3.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和其他计算机语言课一样,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是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语法结构、面向对象技术、Java语言的有关概念及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理论知识,而要让学生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上机进行验证。上机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上机过程中,教师布置的实践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选择由易到难的习题让学生训练,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来强化实践。比如对于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可以布置稍微难点的习题来进行上机实践,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不脱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题目进行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Java语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些现实中经常使用的小软件,让学生用Java去开发;同时,也可以联系一些公司,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软件的开发流程,提高创新能力。

4.改变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考查不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考查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在具体实施时,卷面考试成绩与实践成绩可以各占50%。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平时加强上机操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Java程序设计语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当前,提高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和操作能力日益成为深化其课改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上,不断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Java语言课程界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建中,何先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韩雪松,唐丽.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

[3]刘建花.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4]明廷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

[5]潘浩.Java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