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

第1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 数模竞赛 创新能力培养 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ctivities

i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NG Wenfa[1], WU Zhongyuan[2], XU Chun[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Yan'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sub-level, sub-module" model of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ontest guidanc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cademic competitions, math majors and computer majors, two contests with a thesis project and Daiso, boutique website and digital-analog Association and second class "four convergence" approach to stu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professional build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reform measures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既能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个问题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近几年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1 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 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一是在数学建模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及教师研究方向,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九个模块。第一层次包括数学软件、初等模型、优化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五个模块;第二层次包括离散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等四个模块。第一层次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针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具体措施是: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每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主讲自己所从事的方向模块,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按知识点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三是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建模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竞赛”的模式组织校内建模竞赛,主要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按照“集训+软件应用+旧题新做+模拟选拔+强化训练”的模式组织全国建模竞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联想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精神为内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良好培养。

2.2 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网站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数模竞赛有机地融合,为学生全方位了解、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开辟第二条通道。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建设规划】、教学团队【整体情况、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电子教案、课程作业、课程习题、模拟试卷、参考资源】、实验教学【实验任务、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课程设计、实验作品、实验报告】、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奖、获教学奖项、人才培养成果、教材建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自测】、成绩考核【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下载专区【教学软件、常用工具】、数模协会【协会简介、协会章程、通知公告、新闻动态、竞赛获奖、优秀论文、往届赛题、模拟赛题、校内竞赛、新手入门】等,这些内容几乎囊括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就可以全面了解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3 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 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 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为2009年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省级重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为2011年校级重点;“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2013年校级重点。

3.3 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学建模;科技论文;撰写;成长

1.数学建模简介

1985年,数学建模竞赛首先在美国举办,并在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相关课程。我国在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数学竞赛,并从1994年起,国家教委正式将其列为全国大学生的四项竞赛之一。数学建模是分为国内和国外竞赛两种,每年举行一次。三人为一队,成员各司其职:一个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再者精于算法的实践,最后一个是拥有较好的文采。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现象、数据等)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数学模型经过演绎、求解和推断,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预测、控制,再通过翻译和解释,返回到实际问题中[1]。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竞赛期间,对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数学建模科技论文撰写对学生个人能力成长的帮助

2.1.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速度飞快,推行素质教育是根本目标,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掌握自学能力,能有效的弥补在课堂上学得的有限知识的不足。数学建模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除问题相关领域知识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如数理统计、最优化、图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数学软件包的使用等。多元的学科领域、灵活多变的技能方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并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老师一一的讲解清楚,势必会促使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的方式来将其研懂。给出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去广泛搜集资料,并将其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加以消化,化为己用,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将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受益匪浅[2]。

在培训期间,大部分学生会以为老师将把数学建模比赛所涉及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在那里坐着听老师讲就能参加比赛拿到名次了。但是当得知竞赛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时,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坚持下来的学生,他们感谢学校给与他们这样能够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对他们今后受用匪浅!

2.2.体验撰写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论文的过程

学生在撰写数学建模科技论文的时候,不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关键信息加以抽象、建立模型。这也是教师一直倡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光要记住,而且要会运用。千万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2.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撰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别于其他竞赛活动,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实际问题数字化的能力,学生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具有从现象抓本质的能力。给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大胆假设,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由最简单、最直接的科学方法求解出来[3]。

2.4.团队精神的培养。

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三人组队参加比赛的集体项目。三个人必须要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刻理解了由三人组队的规则,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能夸大个人能力,不能自大骄傲,要本着整体高于个人的原则,积极合作。竞赛所提倡的团队精神,将会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具有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优良品格[4]。

有些队伍在组队前期,由于每个人的性格迥异,再加上年龄小,经常会因琐碎小事起争端。比如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统一;生活习惯造成其他人的反感;说话处事不能圆满表达,致使产生矛盾等。经过一年的团队磨合,学生看问题不会从自我出发,面对问题时,会先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活习惯也趋于常理化,不会特立独行;为人处世不会有那么多棱角,会选择以让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2.5.诚信。

比赛期间,每支参赛队伍都会以诚信为原则,绝不会去窃取他人作品,实事求是。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更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要脱离教师的指导,并且会在全程进行监督。

3.数学建模科技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学生的现实影响。

我校06级学生宣海,小时候因手术后遗症不能正常行走,曾多次辍学。最终凭自己的努力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大二初始学校选派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部分同学由于不能忍受比赛所带来的诸多困难,都相继退出了比赛,而宣海同学经历了能力和意志力的魔鬼训练,并被选任为所有队伍的队长。全国赛时限为三天三夜,宣海在此期间只睡了四个小时。经过队伍上下齐心努力,宣海所在队拿到了河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次年,宣海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更高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参加了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建模比赛。一整年没回过家的宣海,克服了身体及家庭的种种困难,再加上四天四夜的连续作战,获得了国际二等奖。数学建模比赛对宣海的影像是潜移默化的,在毕业之际,多家用人单位都希望将宣海抢到手。目前宣海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红伟.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3:76~77.

[2]赵慧琴.数学建模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4;100~102

第3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魏连秋,张义红.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8):7780.

[2]姜启源等.数学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大潜.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数学,2004,(10):4143.

[4]张克新.依托数学建模竞赛,促进数学教学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4850.

参考文献:

[1]李家才.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创新,24(9).

[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4(1).

[3]叶取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2(9).

[4]李玉华.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OO1.

参考文献:

[1]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

[2]刘娟.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3]宁永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造就跨世纪优秀人才[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4]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文思隆著.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彦均.浅谈合唱艺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海峡科学,2009,(1).

第4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一个创新实践平台

大连大学数学建模工作室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计算机软件为辅助,论文为形式,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各年级学生。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来组织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组或队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报告以及讨论的方式,并以学生报告和讨论为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公开发表。数学建模工作室1999年成立,是大连大学最早带领大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之一。

数学建模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稳步发展。作为学校创新实践平台之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众多奖项,学生们不仅在实际问题研究中得到数学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精神的陶冶和启迪,在科学真理与完善人格两方面得到收获,提高了自身“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的综合素质。目前,数学建模工作室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改革、科研活动以及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的基地,也使得融于此中的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探索中深入进行,结出硕果。

15年来,学校参与数学建模活动的人数已达8万余人次,在各类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项共389项。其中,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8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8项,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项。自2010年起,数学建模工作室还组织学校研究生参加全国以及辽宁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奖2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一等奖4项。工作室负责人刚家泰老师,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周年庆典,即每10年举行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评选中,荣获百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5年来,从大连大学数学建模工作室走出的建模人才遍布九州大地。

忙碌却很充实

“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数学建模工作室的宗旨不仅彰显了工作室里每个成员的态度,也体现了整个工作室的良好学风。按常规,数学建模每年都有三次大型的比赛,因此工作室的成员们一年到头都在准备比赛,参加比赛,以及赛后总结分析这样的过程中度过。虽然忙碌却很充实,他们的青春因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而变得更厚重,学校的学风、教风也因他们的活动而变得更加昂扬。他们对于数学建模充满了热爱之情,故而愿意为之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思考。现已在瑞典攻读博士后的校友朱建强曾表示:“虽然在比赛的几天之中没有怎么睡觉但是却毫无困意,有一种意念支撑着我,我确信我能够做得到。”通过数学建模,他懂得了所谓广阔、流畅、跃变的多元化思维的真正含义,他说:“它既需要我们用传统的方式审视问题,又需用创新意识思考问题,因为数学建模是依据实际的问题抽象概括、提炼模型后分析、求解、检验模型,这其中综合知识的奥妙不是明摆着等你去解决,而是暗藏在深处等你去发现,无论是通讯网络、飞机场的管理,还是车灯线光源的设计等,都不可能存在现有的模型给你参照,只是一些现存的零散知识由你结合创造完成最终的‘独一无二’的模型。”

数学建模是一个消灭个人主义、建立组织概念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的思路有一个从放到收的过程,一开始,大家可以说是思如泉涌,每个人都有独到之处。但是,没有人能未卜先知地看到最后的结果,也许每条路都能走下去,仅有优劣不同,也许有时候每条路的尽头都是一个死胡同。但是在几个小时的讨论之后,必须要定下来一个思路,哪怕其中一个人对此再有意见也必须服从。激烈的争论之后是紧密的团结,这很困难,但却是必须的。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个感情的大熔炉。师生情,同学谊,暖融融,真不疑。数学建模课题组的所有老师都很优秀,都很负责。工作室成立的十几年来,每临大赛,在队员们奋战的几天几夜里,老师们一直陪在左右。已经毕业的学生魏杰在回想起指导教师时,感慨道:“从他们揉眼的动作里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压力与疲惫;而在他们的回答里有的只是温和与耐心。他们就是我们队员的支柱。就说领队的谭欣欣老师,她为了带好数学建模,付出了诸多努力。在赛前培训时,她坚持天天早到晚退,尊重同学的个性,鼓励同学各抒己见。她博学而随和,不会因为你的不同而排斥你,也不会因为你的成绩不佳而责难你。比赛中,她又为大家考虑了从生活到比赛的许多细节。”对此,谭欣欣谦虚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校领导和课题组的老师共同的努力。”

今年,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等联合举办的2014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交叉学科竞赛上,大连大学代表队再次获得殊荣,获国际一等奖一项、国际二等奖3项、国际三等奖10项,这是该校第七次获得此类比赛国际一等奖。

参赛选手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靠的不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他们对数学建模的热爱、团队里师生的互相帮助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乐在其中

“数学建模”对于第一次接触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最开始,我真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但是听完他们讲座后,我就觉得这个十分神奇,我对它特别好奇,所以就特别想深入了解。”几乎每一位刚开始参加讲座的学生都是同样的心情。后来在慢慢的了解过程中,他们越来越喜欢数学建模。就像谭欣欣老师说的那样:“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它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每次比赛前都会有15天的讲座,从第一天开始,每次都是“人满为患”。据一名参与其中的学生回忆,“电教的教室座位本来就很多,但是还是不够。就算用两个教室,还是有站着听的。”大家的热情使数学建模工作室更觉“任务的艰巨”,每天都要准备各类新奇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大家对数学建模有更深入了解,“有时候为了想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要讨论好几天。那几天几乎没有一天不熬夜的,还要不停的和老师沟通交流,不断改进。即便这样,有时候几天的努力还可能用不上……”可是,不管有多累,每一位参加讲座的同学都乐在其中,还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有趣的呢?

“比赛的时候正好是寒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是积极地投身在课题的研究上。”电信2011级的刘飞月感慨道。因为比赛要求就选定的赛题每个队在连续四天的时间里写出论文,它包括:问题的适当阐述;合理的假设;模型的分析、建立、求解、验证;结果的分析;模型优缺点讨论等。时间紧、内容多、竞争大、任务重!每个参赛队由3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老师每天都和学生们在一起,不断讨论、修改;同学们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利用计算机、软件包、教科书、杂志和手册等资源,充实自己的论文。“老师来不及回家,就住在这,同学们觉得今天还有内容可以补充就通宵不睡”“那几天几乎没有人好好睡上一觉的,最忙的时候就一直不睡,累了就趴在电脑桌上休息一会,休息一会就继续工作”,参加国际比赛的师建鹏同学说,“有时候我们就为了一个数字,需要做好几十遍的演算推理;有时候为一个资料的引用,我们需要在电脑上,文献里找好几个小时。”每天的黑眼圈是参赛选手的标志,但是自信的笑容和充满激情的眼神更是他们的特点。参赛者中黑眼圈最重的同学说:“这四天支撑我的就是我的热爱和大家的帮助。”

在于过程而不仅是结果

数学建模就像是达芬奇画鸡蛋,关键在于建模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并最终取得了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从而启迪数学心灵,能更好地应用数学、品味数学、理解数学以致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迅速地成长。

在数学建模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学生们用心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流过的汗水代表拼搏,喜悦的泪水象征成功;激烈的辩论是探求知识,真诚的合作滋润你我。这每一句跳动的话语代表着一种经历,而最终不同的经历会合而为一,诠释着“让每一个人都成功,让每一个人都快乐”的文化理念。从数学建模工作室走出来的许多优秀学子,他们是这种文化理念的受益者,也是这种文化理念的诠释者。

他们学会了学习,这种学习是融知识与应用于一体的学习。

他们学会了思考,这种思考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思考。

他们学会了合作,这种合作是他们成功的助推器,在合作中促进成功,也在合作中产生友谊。

无数次的比赛带给他们无数次喜悦,而无数次喜悦的背后又有多少局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无数次的比赛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第5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开发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要求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还要求个体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这决定了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变被动的求职者为能够主动进行创新的就业者,这显然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就业范围持续扩大、增强就业拉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各个高校开始重视创新能力教育,政府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带来了创新型创业的宽松环境,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开始形成。然而,与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我国大学生不仅创业比例比较低,而且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也远弱于发达国家。此外,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发达城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要高于边远地区的大学生。

2、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各个高校开始重视创新能力教育,政府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带来了创新型创业的宽松环境,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开始形成。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奋斗、机会均等的理念不强,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提供的条件有限,大学生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氛围和条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偏学术轻能力,教育模式比较封闭,大学生和社会接触不多,安于现状,普遍缺乏培养创业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冒险精神;三是资本市场落后、融资相对比较困难,大学生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计划较难实行,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困难。此外,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发达城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要高于边远地区的大学生。

3、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不同于其他课程,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明确变量和参数的关系,应用数学语言及相应的数学规律建立起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创造性科研活动。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数学建模整个过程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科研活动,而且是一项群体合作的过程。因此,它需要每个成员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在建模比赛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满意的数学模型,经常需要多方面广泛的知识和大量的相关资料,仅仅靠某一个人在三天之内完成几乎是办不到的,这就需要参赛的三个人可以彼此磋商、分工合作,使得知识结构能够互相补充、取长补短,这才是取得最终优异成绩的有效保障。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进完成某项任务的精神。

3.2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竞赛题中的问题涉及到的数据量大,而且比较复杂,求解过程的计算十分繁琐,手工计算显然很难甚至无法得到结果,所以应用计算机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使用Mat-lab、Maple、Mathematica等数学工具软件,进行初建模型,并确认模型是否合理,以便进一步改进为较理想的模型;使用Eviews,SPSS等数理统计类软件,在建模中完成数据处理、图形变换和问题求解等工作。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无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因此,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毕业生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3.3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数学建模必须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小组队员间的讨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讨论问题的实质和特征,通过对数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运用,确定或建立数学模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建模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讨的实践过程,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以及更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因此,数学建模的过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

3.4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以及撰写论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一般来源于工业、经济、农业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了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没有设定标准答案。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而这里面肯定有很多知识是学生们以前闻所未闻的,学生们只能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自学,寻找并掌握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吸取。由此可见,数学建模竞赛在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数学建模不仅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讨的实践机会,同时也给了更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因此,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4、如何开展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4.1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结合数学建模选讲例题,让更多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也能应用于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数学建模不仅能够活跃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创新能力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6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学建模;培训模式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more and more independent college team participated in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but the result is not good.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a set of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Mathematical modeling; Training mode

0 引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群众性科技活动。旨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个平台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地推动和深化了素质教育改革,促进了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独立学院数学建模培训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在母体普通高校的支持下成熟起来,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独立学院也越来越多。但是总体看来,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有的只能照搬母体普通高校的培训模式而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因而参赛成绩始终不理想。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复制母体普通高校的数学建模培训模式

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师资都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不足,指导数模竞赛经验更是严重欠缺,在这种形势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布置大量练习,以练代训的方式培训学生取得的效果不佳。

1.2 独立学院的数学基础较差,参加数学建模的兴趣不浓,主动性差

很多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数学课程的学习,对数学的实用性和理论性产生了怀疑,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生对数学建模也是望而生畏。即使是部分参加了数学建模选修课和数学建模培训课程的同学也感觉很难学、太辛苦而半途而废。另外,有的不愿意主动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鉴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院自身情况的数学建模培训模式。我院对数模培训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并不断的丰富。

2 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2.1 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浓厚的数学建模氛围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师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不断丰富,从传统的橱窗、宣讲到LED大屏幕、微博、微信。我院抓住不放过每个宣传机会和渠道,从校内数模竞赛到全国数模竞赛的组织报名、培训现场、比赛现场再到赛后讲评直至最后的颁奖仪式都保留照片资料,并通过上述方式宣传;并让获奖队员通过开宣讲会的方式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及体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用途。

同时,相当多的教师对数学及数学建模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不利于数学建模活动的广泛开展。我们也充分重视与院系主管领导、宣传部门及学生口的老师间的沟通交流,共同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

2.2 建立连贯、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

独立学院的特点是重技能培养,因此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大多都是大一大二的同学,大三的同学较少,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拔机制尤为重要。我院从同学入学之初就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大一的学生,我们首先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数学课程中适时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即向学生传达对于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与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确定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数学模型)。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讲解与之相关的数学建模案例与数学软件的使用,如在讲解一元函数介值定理时引入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的案例,这样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了数学建模知识与基础数学知识的融合体系。并且由各班任课教师上报第一批次的推荐名单,让这些同学加入数学建模协会,作为将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人员储备。

到第二年,针对上述学生以及有兴趣的学生,由教务处组织,开设数学模型选修课,比较系统介绍常见的基本模型与求解方法。4月,再次邀请数模专家到我院进行讲座,这次的目的是进行数学建模竞赛的动员,主要介绍历年数学建模竞赛的情况与赛题特点的分析。5月,组织学生参加本部的校级数学建模竞赛,期间派参加过全国赛且获过奖的高年级学生协助老师对参加校级赛的学生进行指导,让想参加全国赛的学生对数模竞赛有一个初步的体验,从而为参加全国赛打下良好基础。6月,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全国赛,以自愿组队为主,参考校内竞赛成绩,通过学生陈述所做校内竞赛题目的建模思想、教师提问的面试方式,最终确定参加全国竞赛的学生名单。

2.3 坚持师生讨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

为了打破这种自学为主、以训代学的教学方式,也为了克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我们坚持对高年级预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采取师生讨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

在暑假期间,先利用10天时间,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一起研读、讨论往年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秀获奖论文。要从问题的假设开始,讨论主、次要矛盾的鉴别以及次要矛盾的合理取舍;到论文中使用的方法以及揣摩该方法是如何想到的;直到最后论文的整体布局以及行文措辞。通过这种方式的讨论,由开始的时候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到最后同学自己争论、各抒己见,效果良好。

再利用10天时间对学生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一般是按照竞赛的规则,要求学生在三天内完成一套真题并提交论文,每篇论文都要经过三位指导老师的评阅,第四天指导老师组再对所做题目进行点评与解析,并将所提交的每篇论文进行总结后返还给学生做进一步的完善。这种点评方式在培训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努力做好后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

数学建模竞赛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是数学建模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做好数学建模竞赛的总结工作尤其重要。竞赛队员应从如下两方面做总结:第一,如果给更多的时间是不是论文可以做的更好,也就是要在数学建模竞赛后继续做研究来培养队员做事善始善终的品格。第二,作为高年级的队员,应善于总结参赛经验和参赛心得,在讨论会上向低年级同学分享经验,以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同时,指导教师也应积极做好总结,对于一个办学时间较短的独立学院来说,我们缺乏的就是经验,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认真做好总结对以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通过总结,我们发现了在竞赛组织方面的不足,在下次的竞赛中得以改进。通过总结,我们丰富了授课素材,在指导了学生的同时也武装充实了自我。(下转第308页)

(上接第54页)3 总结

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和竞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独立学院的数学建模教学还不够成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数学建模的队伍中来并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兵团.数学建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型 课程教学 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30-02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缺陷:教学内容上不脱离教材,教师常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上,教师以灌输式为主;教学考核上,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平时成绩亦仅限于考勤、作业,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只是期末时突击,应试现象严重,等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目的,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亟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什么目的呢?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知识体系,都有其基本要求。我们认为,课程教学应至少达到如下的目的:一是知识传授。学生应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二是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方法与能力,而且还应培养学生一般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三是综合素养。包括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等。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传统的课程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而在知识传授中又以教师传授为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达到上述教学目的。传统的课程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且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师讲,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忽略了学生主体怎样学。

从系统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课程教学过程可以看做一个综合的开环系统,它包括三个子系统:教子系统、学子系统及评价子系统。其中,教子系统又包含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教学目的确定、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批改、答疑等,学子系统包括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问题研讨等,评价子系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核)、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因此,我们应让三个子系统运转正常,特别是要让这三个子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教学过程系统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综合素养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发挥上述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因为未能理清三个子系统各自的基本功能及联系。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课程成绩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换句话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重视了教师是如何教的,至于学习是如何学的几乎不管,只要考核成绩合格就行。

课程教学过程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三个子系统的作用,这就需要进行教改、学改、考改。同时,从学校这个更高一层的系统来看,还需要给教学过程系统提供良好环境、进行优化管理,这就是管理方面的改革,即管改。“教改、学改、考改、管改”,就是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

我们认为,第一,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单纯是教师教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成绩的评定是一根指挥棒,成绩的评定应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的表现,增加平时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这些过程包括作业、上课发言、指定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自我评价、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期末考试等10多个环节。第三,给予学生正面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其“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综上,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下文以广西大学数学模型课程为例,说明其教学过程优化的具体方法。

二、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正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向社会的一切领域渗透。自20世纪末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数学模型被引入高校,同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广西大学自1989年以来就已经开设这门课程,2006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改革,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数学模型课程定位:高等学校的数学教育应教会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算数学的能力与用数学的能力。其他数学课程基本上是教学生如何算数学,数学模型课程则教学生如何用数学。因此,数学模型课程在高校数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它综合运用了其他数学课程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目的:第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数学模型课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模型,基本概念包括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建模的步骤、模型分类、建模方法分类,基本模型包括初等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离散模型、随机模型、稳定性模型、层次模型,等等。第二,能力培养。包括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培养,如模型假设能力、双向翻译能力、处理初等模型能力、处理动态事物能力、处理模糊事物能力、处理随机问题能力、数据处理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软件能力、处理评价问题能力、处理预测与决策问题能力等。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等。第三,综合素质。包括数学文化素养、奋力攻关顽强意志、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等。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第一,教的过程优化(教改)。变教师主讲为教师主导,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原则,融入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内容,融入最新学术发展内容,例如,增加人工神经网络、粗糙集方法建模、指数标度法等教师的研究成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每一次课堂教学,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主动学,以启发式授课为主,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与讨论;每一章均预留时间供学生讨论;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课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学的过程优化(学改)。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每三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课上发言,期末提交一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小论文。学生不仅要从教师的授课中学习,还要从相互讨论中学习,从实际问题中学习,从课本以外的数学方法中学习。第三,评价过程优化(考改)。期末考试成绩不再占大头,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半。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发言、研讨、小论文等内容。期末除考试外,还举办一次小型的学术研讨会,在教师的主持下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发言,全班学生提问研讨。

三、实施数学模型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效果

广西大学的数学模型课程有如下几类:数学类、管理类、电气类、全校选修课、新生研讨课等。2009年以来,开始实施教学过程优化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优化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数学模型课程的第一次课,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数学模型,为什么数学模型在最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什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热烈的欢迎,还介绍了当今时代的两个显著特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数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对数学模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们布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学生的到课率非常高,课堂氛围活跃。

第二,形成良好的研讨型教学情境。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研讨式的讲解引导了学生研讨式的学习。例如,有一题目,某人在早上8:00出发到下午5:00到达山上,第二天从山上8:00沿原路下山下午5:00时到达山下,试证明这人在这两天中的某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问题本身不是很难,经过教师的启发,有学生从两人同时上下山必相遇解释了这一现象。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能否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证明?第一次学习数学模型的学生不一定能证明之,此时教师用启发式教会学生利用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加以证明。最后教师提问:如果这个人第二天出发或到达的时间发生了变化,命题还成立吗?类似这样的一步一步深入研讨,让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想。

第三,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数学模型课程中一个个的案例,全都是实际问题,全都是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教学过程也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挑选一些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建模知识应用到其所学专业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改变了期末考试才紧张的现象。由于数学模型课程的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了一半以上,平时的学习过程记入平时学习成绩,这使得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与研讨。同时,因为在教学过程优化中,我们要求学生上台发言讨论某些问题,“逼”得学生不得不做好准备,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从而改变了期末考试才紧张的现象。

第五,提高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的优化,使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增多,数学建模的能力增强,主动要求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为一种风气,每年到报名时多达三五百人。2011年广西赛区选拔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参赛队,四道题目的第一名均是广西大学的学生;2012年夏令营的选拔,广西大学有2个队同时入选,这在全国是罕见的。这两年广西赛区参加夏令营的队均来自广西大学。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大学获全国一等奖1个队,二等奖7个队,创广西高校参赛以来的新纪录。

第8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曲线拟合,多目标规划

 

1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针对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1]――“会议筹备”中如何制定预定宾馆客房的合理方案的问题,综合考虑经济、方便、代表满意等方面来建立优化模型,具体主要从与会代表的价位需求、所选宾馆的数量和距离来分析,采用多目标规划进行问题建模与求解。

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1数据的处理

首先根据问题提供的数据信息来估算与会的代表的人数。

设为发来回执的代表数量,为发来回执但未与会的代表数量,为未发回执与会的代表数量,根据题中附表3的信息且利用Matlab软件[2]的曲线拟合可以得出与的函数关系为:。用此函数拟合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发来回执但未与会的代表数量与发来回执的代表数量

之间的曲线拟合图

也可得出与的函数关系为:。曲线拟合如下图(图2):

图2 未发回执与会的代表数量与发来回执的代表数量

之间的曲线拟合图

利用题中附表2的信息可计算出本届发来回执的代表数量为755人,利用上面所得出的拟合函数,可估算出本届发来回执但未与会的代表数量为:,

本届未发回执而与会的代表数量为:,故本届与会代表的数量可估算为:。

根据附表2由此可以估算与会代表有关住房要求的信息(单位:人)数学建模,如下表(表1):表1 与会代表人数及需要的房间数

 

合住1

合住2

合住3

独住1

独住2

独住3

合计

131

88

28

90

57

34

639

67

41

15

49

23

16

需要的房间数

100

66

22

139

80

第9篇: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职高专;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甚至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世界也越来越“数学化”。然而,社会除了需要少数的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以外,还需要更多的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离不开数学建模,由此各高校的数学建模活动广泛开展。我国从1983年首先由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开设数学模型课,1992年组织数学建模竞赛至今,数学建模活动已有近30年的历史,数学建模竞赛也有20余年的历史,数学建模已经在本科院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既富有创新观念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然而,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自从1999年开始设立大专组竞赛以来,虽然近年来参赛的高职院校大幅度增加,但是比例还是较低。同时,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近年来由原来的中专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的,对数学建模的作用和认识还不够,对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组赛等工作,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虽然近年来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空前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院自2002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每年都在学院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作者结合我院实际谈谈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从学校层面来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职业教育。数学建模活动正是将数学知识科学地融入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活动联系理论与实践,重在实践与应用。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数学思维方法、计算机技能、论文写作、信息检索、专业知识的应用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创造了条件。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工作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它要求高职高专教师不仅具备本专业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具备本专业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数学建模涉猎的广泛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从学生层面来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最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来分析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抽象思维将实际问题简化,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联想力得到发展,获得应变能力,能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并在短时间内阅读、消化和应用,在互相评价模型的过程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同时还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从教育教学层面来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在高职高专数学教育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与学时数的有机结合,即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数学知识;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数学建模就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以数学建模作为突破口,强化数学的应用性,贯彻“少而精”的精神,适当减少数学理论的内容,在日常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更加注重以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新的解决问题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要求应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解题,推动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活动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应贯彻国家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加强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更加注重数学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让数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包袱”,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