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管理学决策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决策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决策分析

第1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分组教学;作用;开展

一、人们对中职学生的普遍认识

说到中职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这都是一些成绩差、脾气差、爱犯错,去学校混日子的人。不可否认,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存在来学校混日子的情况。而大部分学生其实还是非常想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来学习一门技术,且有的学生因为中考时成绩稍微差了一点而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而来到中职学校读高考班而上了大学。因此,中职学生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一无是处,他们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生命力的年轻一代。但是,中职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起点低、人员杂等特点,与普通高中生相比确实较难管理。有部分学生甚至还跟老师起正面冲突,不服老师管理等情况发生。因此,和教学相比,学生的管理更让老师费心。所以我针对本班情况,开展了分组管理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己进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让他们在规章制度内,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管理好自己。

二、对中职学生分组管理的认识

新课程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式除了集体的学习外,还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既然有分组学习,那我们同样可以开展分组管理。作为中职的学生,年龄在16岁至17、18岁左右,他们都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分组管理活动。而分组管理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自己选举本组的组长,由组长来分工、协调本组的活动开展及管理任务。而在分组管理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要去全面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根据每个班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性格好坏等方面,把班上各层次的学生平均划分到每一组。利用好带差的模式,让学习好的、守纪律的学生主动去帮助和带动成绩稍差的、爱犯错误的学生学习。从而让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去向成绩好的学生学习。

三、小组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在分组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在班级中有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上班或做生意,而孩子就交给老一辈人去带、去教育。但他们的思想和想法都非常传统,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就不能和成绩差的学生一起学习甚至一起玩耍。因此,在实行分组学习的初期,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家长都纷纷来反映情况。让我不要把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分到自己孩子所在的一组,害怕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更害怕差的学生把自己的孩子带去上网、抽烟等。而很多孩子也受到家长的影响,在小组管理中,根本就不去理会成绩差的孩子,在组里又划分了派别。久而久之成绩差的学生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根本起不了作用。

四、如何改变现有的状况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家长和学生的看法,让分组管理更好地开展。面对班上的现状,我开展了一次家长会。主要就是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政策和新课程的标准。但老师说得再多再好再有道理,家长可能都不太理解。于是我利用之前录制好的两节课堂实例(一组是分组管理的学生生活、学习实录,一组是未分组情况)让家长们自己去进行对比。观看后家长们发现,在分组管理时孩子们都非常听本组组长的安排,且每个人都有具体的管理方面,每个孩子都有事情可做,有“官”可当。比没分组时,孩子们的状态好了很多,他们更懂事了,更守规矩了。这时候我给家长们从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等方面去进行说明。很多家长都表示看来分组管理还是挺好的呀!不仅能够约束孩子们少犯错误,更能提高每个孩子的管理能力、自制能力等。

第2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决策分析 TREEPLAN 蒙特卡洛模拟

管理学界唯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把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决策”,该定义一语中的地指出了管理的要害。企业管理实际上是由一连串的决策组成的,决策质量的好坏对于管理各项职能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决策分析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管理基本技能,在管理学、管理运筹学、物流系统工程等多门学科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关于定量决策,面对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适当淡化理论技术的教学,转向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相关的工具软件以辅助决策。

面对不同的类型的决策问题,适合学生学习以处理问题的主要的方法一般认为是优化和仿真两种类型。优化方法是通过计算期望值,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大值,如适合于风险决策的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仿真方法包括静态的蒙特卡罗仿真和动态的事件仿真。

一、EXCEL求解决策树

决策树分析法是常用的风险分析决策方法。它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在该方法中,决策节点代表决策问题,方案支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支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用于决策树法的计算机软件主要有DATA-Tree Age,TreePlan,DPL, Decision Pro and Precision Tree,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用户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例如指明不同节点的数量和类型)就可以构建出决策树。在我们的教学中使用的是EXCEL的决策树插件TreePlan。

在文献1中有关于决策树方法的部分有这样一例:有两家摩托车厂联营准备建立一家专卖商场,拟定了大、中、小型三个方案,各种类型的商场在不同的市场销售状态下收益预测如表1所示,试问该联营商场应选择哪种方案?

首先为EXCEL加载好TreePlan插件。若成功则在菜单栏的加载项的功能视图中就可以看见菜单命令Decision Tree。

打开EXCEL,鼠标选中适当的位置,打开Decision Tree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New Tree(新建树),系统会自动出现一个带有两个分支的决策节点。在本例中有三个可选方案,所以需要在初始树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分支。选中决策节点所在的单元格,选择Decision Tree,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add branch(增加分支)。接下来,开始绘制状态事件分支。选中决策分支1末端单元格,选择Decision Tree,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change to event node(转变为事件节点),branches(分支数目)选择Three,将该决策分支的子树做适当设置后复制粘贴到其他分支(不熟悉此操作的可以直接绘制)。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并根据需要对部分函数做简单修改后系统自动进行计算并显示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应该选择建立中型商场,其期望收益值为10.5万元。

包含有多个决策方案的一类特殊例子是决策是连续的并且决策结果被看作是一个关于连续概率分布的函数,在这类决策中,就需要选择其他的方法而不是决策树方法了。

二、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原理是当问题或对象本身具有概率特征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产生抽样结果,根据抽样计算统计量或者参数的值;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可以通过对各次统计量或参数的估计值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稳定结论。

由Decisioneering公司开发的Crystal Ball以及由Michael Middleton开发的RiskSim都是实现蒙特卡罗模拟有效工具。在我们的教学中,采用Crystal Ball来讲授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问题一直是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该领域的一个经典模型就是报童问题(newsvendor problem)。问题叙述如下:一个报童每天以1.0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报纸,然后以2.00元的价格售出,每天内有售完的报纸以0.40元的价格退回给报社。据长期统计,报童在任意日期的销售量服从均匀分布,请帮助报童确定最佳订购数量使总收入最大?

在加载了Crystal Ball模型附件的电子表格中建立如2所示,订货数量(C9)是任意假定的值,作为可能值的首个推测值。假 定需求(C12)输入的是通过Crystal Ball生成的概率分布而不是单个恒定的数值。实际需求(C13)中输入公式“=ROUND(假定需求,0)”,销售收益(C15)中输入公式“=单位售价*MIN(订购数量,实际需求)”,购买成本(C16)中输入公式“=单位成本*订购数量”,总残值(C17)中输入公式“=单位残值*MAX(订购数量-实际需求,0)”,利润(C19)中输入公式“=销售收益-购买成本+总残值”。

利用EXCEL和Crystal Ball运行图2所示的模拟过程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图2 利用EXCEL进行蒙特卡罗模拟

1.定义随机输入单元;

单击C12,输入任意值,单击Crystal Ball工具栏上的Define Assumption按钮,从分布库中选择需要输入的概率分布,在弹出的分布对话框中输入分布参数,可以引用这些参数所在的单元格。

第3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概率论是风险研究的必备工具,它能帮助工程师通过建模来进行决策分析,以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系数。这本教科书是工程学学生及其研究者、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学生的主要教科书,读者仅需具有大学本科工程数学的基础知识,或是选修过统计学课程就可以阅读。

本书共有1O章,主要向读者提出了风险统计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程风险和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第1~5章介绍了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典型分布;第6~10章涉及了各种类型的概率问题及其在风险和安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各章内容如下:1 概率入门;2 风险分析中的概率;3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 数据拟合分布:古代的经典推论;5 条件分布及其应用;6 贝叶斯推论;7 密度和泊松模型;8 失效概率和安全系数;9 分位数估计;10 设计荷载和极值。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多为说明性语言并用案例;每章后面都有部分练习,并在附录中做了简单的解答;前几章的练习仅检测基本概念,后续的练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所有实例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作者在序言中简要概括了每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作者Igor Rychlik自1986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校任教,2007年7月1日获得隆德大学数理统计学院教授职称。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随机过程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建筑与环境的安全分析、随机过程的极值理论及其统计估计技巧和非线性变量系统动力学的统计估计技巧。

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课书,而且也是风险研究者和从事工程决策分析等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对于上述相关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而言它也是必备的。

侯玉梅,教授

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后

Hou Yumei,Professor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第4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发展

引言

相比较于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发展长期以来饱受着诸多的争议与批评。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发展学科,其有着一定的不成熟性,存在一系列理论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构建全面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之前,务必要理清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一、管理会计发展概述

就历史层面上而言,先有管理会计实务发展,后有管理会计理论。就实务层面上而言,倘若将管理会计视为内部报告会计,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前的会计大体为管理会计。针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形成、发展,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梳理,可将其划分成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上世纪初~上世纪五十年代),该阶段管理会计主要特点为基于美国管理学家Taylor科学管理学说的执行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期间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也就是标准成本控制、预算会计为主要内容,以帮助制造企业改善生产效率,也就是改善劳动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等为主要目标、任务。第二阶段———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阶段管理会计主要内容发展成帮助企业预测,开展短期、长期决策,进而引入了极为复杂的数学模型,以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依据,讲究“先将事情做对,再将事情做好”。第三阶段———创新管理会计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该阶段以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为首要代表,重新审视了管理会计理论之于管理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消除了与管理决策关联性的不足,剔除了关键实践复杂的数学模型,建立起各式各样科学实用的现代管理会计新方法。

二、现代管理会计目标

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现代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现代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是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支持,应该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价值增值依旧可采用财务指标,好比经济增加值EVA来开展衡量,也可选取非财务指标,诸如核心竞争能力指标来开展衡量。

三、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范畴及相关逻辑关系

整个管理会计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发展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促进管理会计学科有序发展。

1.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范畴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组织中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支持及控制的具备会计特性的部分均为管理会计。由此要对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范畴予以确立,第一步就应当对“什么是会计”形成明确认识:1)会计有着统计核算或有着统计谋划与打算的特点;2)会计有着一定的意义。而在为组织中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提供支持、控制及满足上述特点的事项或活动均属于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范畴。按照时间秩序开展划分,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划分成价值创造活动前、中、后。也就是说,可以将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据此开展区分。在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前,满足会计特性支持、控制的内容多是经由统计核算开展预测及谋划的,涵盖有预测分析、目标成本确定、经营决策分析及全面预算等。在人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满足会计特性支持、控制的内容多是开展即时核算及控制,涵盖人的行为价值核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核算与控制等。在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后,满足会计特性支持、控制的内容多为开展事后综合结果的核算及控制,涵盖业绩核算、业绩评定激励等。

2.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传统管理会计学科内容有着庞杂无序的特征,不成体系,使得该学科长期以来都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次研究认为,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相互间逻辑关系是相对明确的。过去会存在管理会计学科内容庞杂无序内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及财务管理相互间关系未做到正确梳理。管理会计学科内容可依据人的价值创造前、中、后该时间秩序开展区分,不过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相互间深层次逻辑关系对应原则则为“控制论”。控制论一方面是科学技术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延伸,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实践阶段性的产物。有学者指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控制指的是人们结合给定前提、预定目的,经由对条件的转变及创造,促进事物朝可能性范围内确定的方向发展。还有学者指出,控制系统同样可理解成一个信息系统,控制论体系中的反馈即为信息反馈。管理会计是指对组织中的人的价值活动的支持、控制的会计。管理会计对应开阵的谋划、控制及产生的核算信息,均对控制论理念进行了很好地诠释。而此部分控制论理论的具体化,即为对组织中人的价值创造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管理会计内容体系逻辑关系。事前控制,又可称之为前馈控制,指的是通过开展采集信息数据、了解规律及预测趋势等工作,合理评估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构建科学适用的应对措施。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应当开展事前控制,其首要表现是通过“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分析”来对价值创造活动的结果开展评定;基于上述评定,获取资源配置计划,也就是全面预算。此外,对于某些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达成“事前算赢”的目标,则可考虑推行目标成本法来对目标成本予以确定。事中控制,大体表现于即时核算、纠偏两方面,而即时核算是纠偏的重要前提。即时核算主要目的是第一时间掌握每一位行为人行为价值形成的状况,并且为企业全面价值流转环节管理提供依据。控制则是对偏好计划且负面内容予以优化调整。鉴于此,事中控制具体而言涵盖了人的行为价值核算、成本核算、责任核算与控制等。事后控制,可等同于今后活动的事前控制。就企业而言,物是相对静止的,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人以及人的行为。事后控制的重中之重即在于如何调动起人创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管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唯有客观地核算出每个人的行为贡献并予以科学的激励,方可真正意义上推动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鉴于此,事后控制主要由业绩核算、业绩评定激励构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即便管理会计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加上由于管理会计经验数据获取的高难度,致使如今众多年轻学者望而却步。然而,依旧可见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务界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管理会计帮助企业价值增值的价值越来越可观。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全面分析现代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体系范畴及相关逻辑关系等,积极促进管理会计学科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运国.关于现代管理会计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0,(2):9-11.

第5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途径;特征;范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95

公共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建立过程中,是建立在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传统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再到公共管理学而不断转变,不仅影响着学术语的使用习惯,也吸引着大量学者的关注。

1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的内涵等同于公共行政学,是由公共行政学派的学者们所主张的。公共管理学被视为公共行政学的分支机构,对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要求较高。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中的新途径,主要是以政府作为主要的组织脉络,以执行功能作为合适的焦点,以发现有效管理原则和技术作为发展管理的关键。行为主义革命研究主要是从体制研究向政治行为研究的过程,使公共行政学失去了在政治学中的中心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公共管理中,传统行政学的根基没有被真正动摇,新的范式也没有被确立。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公共管理成为与公共行政学相抗衡的学派,对政策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公共管理部门对正式的定量分析和重大政策设计的内容相对较少,却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着较多的要求。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在70年代中期阶段开始设置“公共管理”课程。公共管理能够将执行研究中的问题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上,学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看待组织及其对公共项目所产生的红线,在执行研究过程中,需要确立项目的核心地位,需要将执行研究的绩效问题转变为争论的焦点问题,由行政人员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发起并执行,实现对系统问题的调整。学者们需要从绩效的重要性方面,来创立新的知识体系,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焦点进行转移,促进公共管理范式的发展。[1]

2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21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

公共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是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的这两种传统。但通过对公共管理学者进行研究可知,无法通过公共管理学者和公共行政学家来说明问题。公共管理学者的学科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倾向于推进原有的知识背景而产生新知识,需要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公共管理学者的见识。管理学者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管理学者需要将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抛在一边,管理者认为公共行政学对政策和管理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而执行研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给人们描绘出的是灰暗和令人失望的图画,无法充分展现出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想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加强对商学院战略的研究,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2]

22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

在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与执行研究取得的项目和政策目标的不可能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法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执行》中的要求去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书中强调,需要充分发挥联邦在公共管理项目中的重要性,能够起到良好的项目作用。公共管理学领域在《管理公众的事业》中强调,政治执行者对政府获得良好的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公共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

2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

公共管理分析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对公共机构高层管理者各种行为的分析,明确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寻找行政原则,需要重视行政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原则对实践者的指导性作用。执行研究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无法促进执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给予公共管理者坚定的支持,确保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24充分运用案例来发展知识

公共管理研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粗糙的演绎方法来实现,结合公共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展现出公共决策案例的重要性。公共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合个人经验来寻找真知灼见,难以作为合理的预测,无法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想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充分运用案例来发展知识,通过对案例进行观察和预测,来了解什么在公共管理中能起到作用,什么不能起到作用,通过对管理者命题的了解,能确保规范中的最终目标,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推导。[4]

25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政策分析在公共政策管理学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在经济学中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决策被视为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公共管理学在决策分析中的次要角色,无法通过政策分析的综合研究来实现,使公共管理在经济学和政策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共管理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特征中,第一,需要对战略进行关心,重视关心的过程,以外部焦点为取向。第二,在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管理的政治环境和价值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三,需要将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的”下更为广泛的定义,将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方面融入到公共管理工作中来。公共管理理论需要建立在行动理论和规范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他们所处的脉络背景和存在的潜在干预功效基础上。[5]

3公共管理新途径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要求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和相似性进行了解,需要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与关系之间的区别,加强对公共服务组织战略顶层的了解。公共管理新途径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在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时,主要是从政府扩大到政府组织公共机构的过程。而传统的公共行政主要是对官僚机构的研究。第二,公共管理学实现了公共行政学向外部取向的转变过程,将重视机构转化为重视项目。第三,公共管理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是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能够将官僚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最基础的理论,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与工商管理学的相融合。[6]

4结论

当前,公共管理途径和范式处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还不完善,人们对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批评,人们在批评过程中,能够击中其要害,解决了在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无法解答的问题。公共管理新途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促进了公共管理途径的创新,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呈现出较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公共价值管理范式探析[D].福州:福州大学,2011

[2]王诗宗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学范式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10(4):87-100,222

[3]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4]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第6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安东尼(Anthony)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评论进一步指出:衡量任何管理会计思想的尺度是企业管理者对这一思想的应用。管理会计是对优秀管理实践的吸收、提炼、改进与传播。

    一、管理会计的萌芽阶段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出现,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过程。为了适应企业价格决策和业绩评价的需要,产生了作为管理会计萌芽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形成的历史源流正是来自于成本控制思想及其相关理论的产生,以及早期成本控制行为的发生。当人们的思想、行为开始由成本计量、记录方面转向成本控制方面的时候,管理会计创立便处于萌芽阶段。

    20世纪初期,美国人在其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与科技环境的影响之下,率先在成本控制方面寻找到拓宽会计参与公司管理的通道。紧接着,通过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会计师与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世纪会计的发展中出现一个新的突破一管理会计产生,一门在20世纪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发展的新兴分支学科管理会计建立起来了。

    之后,管理理论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科学中专门用于内部管理部分的理论和方法,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起来。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执行性会计阶段和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前者是以经营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为核心;后者是以责任会计为其核心,着重于对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

    二、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在西方,这一阶段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继发表的“计件工资”及“车间管理”着作之后,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一书,开创了企业管理上的一个新纪元。书中对标准化管理制度的确定,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标准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制度、理论及其“差异分析”方法的产生,便为管理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1885年美国军械师亨利。梅特卡夫的《制造成本》、188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埃米尔。加克与会计师M.费尔斯合着的《工厂账目》,到1911年E.韦伯纳的《工厂成本》这些书主要讲的还是产品成本计算问题,但其中已开始涉及到一些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书在一定程度上已由单纯的讲成本核算向兼顾论及成本管理问题过渡。1880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成立,它的成员诸如泰罗、埃默森等工程师开始超出工艺技术范围研究产品成本问题。尤其是在1886年工程师H.R.汤在协会的年会上发表题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论文之后,工程师便更加注重从解决产品成本问题着手研究公司经济效果问题,正是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的深入研究,促使美国的科学管理运动处于酝酿之中。

    科学管理运动为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契机,泰罗(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师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为目的,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核心是要求企业把生产经营中一切可以避免的损失和浪费尽可能缩减到最低限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在管理上要求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当时在会计上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制定“标准成本”,严格的执行“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来体现,这是会计为配合泰罗制的广泛实施,在计算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可以看作是管理会计乃至整个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7契机,也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

    三、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

    战后时期的资本主义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使得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资本主义企业也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管理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着眼于对生产进程进行科学管理,把重点放在对生产过程的个别环节、个别方面的高度标准化,为尽可能提高生产和效率提供条件,但对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部的关系则很少考虑。而且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不把人当作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人,而是把人当作机器的努力(附属品),强调管得严,才能提高效率。这使得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无法适应战后资本主义新的条件与环境。

    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虽可视为管理会计的一个起点,并成为至今流行的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为核心的,这与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管理会计仍有区分,现代管理会计是一种全局性的、以服务于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会计,即以“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的决策性管理会计。

    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其中,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的管理决策理论对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7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在西蒙提出的决策模型中,其目标函数以效用函数取代价值函数,可以适应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非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也可用“效用”的形式表现;在决策方法上,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即企业中的各级决策人,从“主观的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的是他们自己认为“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的理性”出发所要来的“最优解”。把决策人看作是“寻求满意的人”,而不是寻求“最优的人”,在决策中会更加符合或接近客观实践。管理会计由此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提高,决策目标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决策方法从最优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中,而许多决策都要利用成本数据,人们开始认识到成本数据的收集与分配应根据决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种对所有决策都适用的成本分配方法。为了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必须采用不同于对外报告所使用的方法来收集和计算成本数据,以供内部管理使用,于是,变动成本法就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管理会计中规划和控制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四、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第7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网络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1 新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它的工作稳定性和企业本身所处的条件有直接关系,目前,电脑网络技术发展的势头迅猛,在各种行业中都有其用武之地,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更是有应用的必要,开发潜力很大。

1.1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依托,电子商务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快速发展,对于会计工作来说,也遭遇了新的环境变化,会计活动的方式方法更为新颖,脱离了人工记账,而进入无纸化工作时代,为了与电子商务工作相适应,则要求管理工作从里到外都有一个新的气象。

1.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不断加深,国际化日益成为重要特征,其带来的重要转变是对国外竞争者的态度,因为竞争导致的压力十分明显,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状态的更新化,如果想要企业在竞争中仍能稳定生存,就必然进入网络使用时代,以科学和快速的手段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保证决策更为合理和及时。

1.3 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注意监督机制的完善,保证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可靠性,使得决策的出发点有实际的依据,也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减少了各种风险。

2 网络财务是新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选择

市场环境的新形式下,对于计算机手段的合理使用,是实现科学管理和快速管理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其特征:

2.1 将计算机看做当前技术的重点,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帮助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应用其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带来充分的应用,是自己的信息与客户之间能有良好的沟通,完成企业间,企业和其他事业间的良性沟通,这是计算机手段的有效方面。

2.2 财务管理工作对网络财务的应用应当充分重视,争取实现良性扩展,使其形成综合而全面开放的系统,使其在功能上更为完善,对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完全胜任,并且,系统应当注意收集海量的财务信息,使得决策层拥有的信息量足够完成其最终的决策任务。

3 对网络财务适应新环境的建议

3.1 现在的企业营销各种工作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因为电子商务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网络财务也要为此项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它主要的作用是把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客户,供应者,合作者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并通过这以手段形成资金的流动。这一定会影响到企业当中每一个部分的财务活动,而计算机财务以及各个部分的工作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对业务活动的处理速度将大大提升,能够迎合电子商务的需要,使得电子商务活动得以科学有效地开展,为后续工作服务。

3.2 现在,电算化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应用模式,不过,还是会出现核算手段与管理工作脱节的情况,而网络会计使得这一状况得到改善,管理工作的效果更好,而财务会计也从单一的核算工作向着顾忌管理工作的趋势上变化,因为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使用具备相应功能的软件进行平常工作的处理,而管理型软件则对会计进行管理和控制,决策型软件则根据系统提供的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使会计电算化由单纯的核算智能转向管理和决策,使核算、管理以及决策这三个功能,统一于网络会计系统之中,从而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并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支持,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及时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虽然电算化在企业会计中的使用已经十分的广泛,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只是单纯的局限于核算的领域而没有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这使得会计核算与企业的管理以及决策相脱离,没有充分的利用会计核算的相关的信息。需要强调的是,会计软件的核算、管理、决策三层次不是彼此孤立的,三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互相协同的信息联系。真正的管理软件应是融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决策分析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的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作业、集中式管理、远程数据处理、动态核算等特征,为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决策分析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网络财务是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向管理和决策发展的最佳选择,用由网络财务软件全面提供从核算到管理到决策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处理阶段:财务核算、管理会计、决策支持,实现了财务的体系化管理。

3.3 网络财务能给各监督主体提供审计监督接口,保证财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网络财务使《会计法》提出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得以有效实施。《会计法》特别强调会计监督问题,将会计监督分为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以及政府部门监督三种,称为“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当前的环境当中,各种财务工作之间的沟通性不好,除了内部监督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而另外的政府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流程都比较麻烦,需要通知各个单位,耗费很长时间,则一定会引起效率的质疑。而网络财务根据计算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处理工作,时间花费很少,并且能够多个单位同时观察工作进展,单位能够及时得到自身信息的处理,因此,后二者的工作直接可以在办公处开展,进行及时的、突击性的会计监督,使《会计法》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得以有效实施。

总结说来,网络财务在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并进行充分的开发管理,使其能够整个财务工作发挥最高的水平,使决策者拥有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能力,促进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8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具有密切的关系。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人们做过深刻的研究,然而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学术界并未做过多研究,本文将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为对象,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从两者的概念上看

管理会计也称对内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决策规划分析、计划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控制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两者从概念上看均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决策规划、计划预算、执行控制为主线,来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以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财务关系包括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由此,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二、从两者的研究对象来看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管理会计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

三、从两者的服务对象来看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而企业的目标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或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等,但不论何种目标,都能界定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它也为企业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服务。

四、从两者的方法来看

管理会计通常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吸收和借鉴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的现代数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其特征主要是分析性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管理会计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形式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可以利用统计和优化理论的数学模型,如投资组合理论、期权估价模型等。且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现代的财务管理学,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的,是在总结财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数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研究现代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五、从两者的新发展来看

管理会计的历史较短,萌芽于20世纪初,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计算、实施生产系统、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等,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越多越多的企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将不可分离,又如社会责任也将是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需要考虑内容。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联系也有很多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将随着本学科的方向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管理学决策分析范文

【摘要】传统的净现值投资决策方法将不确定性视为一种损失,忽略了项目投资的灵活性和战略性,往往造成项目价值的低估,而实物期权弥补了NPV法的不足。本文将实物期权方法引入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对比分析了传统净现值法的一些不足,介绍了实物期权的基本理论,并采用了B-S期权定价模型对房地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蕴含的迟延期权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实物期权;投资决策;金融期权定价

Abstract:Traditional Net Present Value method(NPV)of investment decision regards uncertainty as a deficiency,ignoring investment’s flexibility and strategy,which often induc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project’s value;while Real Option can compensate the deficiency of NPV method.This article introduce real option approach in real estat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comparatively analyzing some deficiency of NPV,presenting the basic theory of real option,and using the B-S option pricing model to analyze delay op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on the real estate.

Key words:Real Options;Investment Decision;Financial Option Pricing

房地产业是一种典型的投资大、风险高、周期久的投资行业,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多,开发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效益获取的最大化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上的。因此,研究房地产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NPV法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缺陷

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净现值法(NetPresent Value,简称NPV),但净现值方法隐含着下列假设:(1)投资是可逆的;(2)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是可测的,并能确定相应的折现率;(3)投资者在投资时机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采用刚性的投资策略。

然而对于房地产投资而言,上述假设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对于房地产来说,其投资并不是可逆的。一旦投资,投资的初始成本部分或全部成为沉没成本,不容易收回。其次,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未来的收益状况的预期未必会按一条清晰可见的轨迹运行,因此决策者很难对未来收益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折现率的选取往往会融入人为的主观因素而使折现率取值偏大,从而降低了投资项目的价值估计[1]。所以单纯以净现值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再次,投资者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可以灵活地选择投资时机,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动态投资决策的过程,投资决策者可以根据新信息对项目投资策略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传统净现值法是一种无法体现出房地产投资的这种柔性价值,它认为在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要么现在就投,要么永远不投的一次性的决策,而不是可以推迟等等再看,这样会导致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流失。

由上述所见,在不确定性极大的房地产业,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很好的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实物期权方法正迎合这种评价与决策的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来看待房地产投资决策,弥补了NPV法的这些不足。

二、实物期权理论

(一)实物期权的理论基础

期权(Option)又称选择权,它是一种契约,指合约持有者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选择的权利。期权的实质在于给予持有者做某事的权利而非义务,持有者只有在预定价格对他有利可图时才使用期权,否则期权就被放弃。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现象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也广泛存在于实物投资领域。

1973年B1ack和Scho1es提出了第一个期权定价公式,随后Merton等人的研究使使期权定价理论长足发展,主要解决了金融期权的定价问题。在随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期权定价的本质是对更广泛意义上的“或有索取权”的权利价值进行分析,因此,期权定价理论也逐步由金融领域进入实物投资领域。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Myers教授在1977年认识到期权定价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投资者对实物投资项目的决策,认为管理的灵活性与金融期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指出企业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看作是购买一个权利,从而能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故将此性质的期权称为实物期权。归结起来实物期权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2]。

(二)实物期权的基本思想

实物期权的基本思想正是在于以期权的思维来考虑投资问题,通过实物期权使我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市场条件的实物投资中,可以选择诸如何时投资?怎样投资?投资多少?并且这些选择权利都是有价值的[3]。由于有了这种“选择权”,使项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价值。与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相比,实物期权的思想不是集中于对单一的现金流预测,而是把分析集中在项目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问题上,实物期权的分析使我们可以综合考虑针对投资、经营、撤资和市场变化的决策行为。

(三)B-S定价模型

引人实物期权理论后,一个投资项目的价值应该分为两部分,净现值和灵活性价值,即投资项目价值(ENPV)=传统决策方法的净现值(NPV)+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ROV)。目前,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即实物期权定价中,采用最广泛的是布莱克一舒尔斯(Black一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由于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期权理论在投资项目上的实际运用,因此在价值计算和参数特征上与金融期权有许多相似之处。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实际上是一个不支付红利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表述为[4]:

其中:

和表示正态分布

C为看涨期权的价值

公式中有关参数在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有关参数的对应关系

三、房地产投资决策中蕴含的实物期权种类

房地产开发具有明显的期权特性,投资者可以选择是否立即开发,可以选择最佳开发规模以及选择最优开发时机等。在房地产投资项目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物期权:

(一)延迟投资期权

延迟投资期权是指投资者可以选择先不投资而等到以后某一时间投资的权利,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由于房地产受经济、社会、市场、位置等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当立即投资可能会产生负的收益时,投资者可以等市场状况更加明朗以后再决定是否投资。

(二)分阶段投资期权

投资者一次性投入所有资金风险大,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分阶段决定资金投入。即市场情况好时,加大投资金额,当市场情况糟糕时,缩减投资金额。

(三)扩张投资期权

房地产投资者可以根据前期投资情况,选择改变投资规模。如果项目投资效果比预期好,投资者者可以在未来增加投资,获取更好的收益。

(四)转换期权

转换期权为企业项目营运提供了柔性策略。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投资者有权在未来在各种不同的房屋用途之间灵活转换,保证利益的获取[5]。比如可以选择在写字楼、酒店、及居民住宅房之间进行转换。

(五)放弃期权

投资者可以根据项目实际的运行情况,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为负或市场条件恶化,则投资者可以选择放弃该项目的投资,将资金转向更有价值的项目。

(六)收缩期权

收缩投资期权是与扩张投资期权相对应的实物期权,项目持有者在未来项目投资利润不符合预期时,开发商可以通过缩小投资项目规模,减少投资。例如,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投资者资者可以通过收缩开发规模甚至中止开发来减少损失。

四、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延迟期权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8年末以9500元的价格在重庆大渡口区购买了一处商品房用地,商品房全部用于出售.项目的风险调整贴现率为20%。项目预期投资额和收益如表1所列。

(二)传统投资决策分析

按传统净现值法计算.得该项目现在开发的净现值为:

NPV=(10500/1.2²+17500/1.2³)一(4000+3500/1.2+4000/1.2²)=7724.5万元

那么,根据传统投资决策的标准,此项目不应当现在开发。但是,实际情况中,如果未来市场转好,则延迟开发可能使项目价值为正,尝试应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分析延迟期权价值,可以看看能得出什么结果。

(三)运用实物期权法分析

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认为拥有了土地的一个为期两年类似美式看涨期权的延迟开发期权.我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所以,开发商可根据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程度采取灵活措施,可选择两年内任一时间投资,但是一年之后的期权费用会增加20%的土地出让金。而土地成本是确定的,可假设相对不变。下面以第2年末开发为例用实物期权法进行分析。

1.参数确定

标的资产当前价格(S):

S=(10500/1.2²+17500/1.2³)/1.2²=12096.5万元

执行价格(X):X=4000+3500/1.2+4000/1.2²=9694.5万元:

无风险利率(r):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无风险利率一般选择与项目同期限的国债利率,r取5%。

标的资产价值的波动率(σ):投资项目价值波动率是一个比较难以准确计量的参数,一般通过房地产历史波动率来估计。根据以往统计波动率取35%:

2.延迟开发期权价值净价值计算

延迟开发期权价值

=0.8966

万元

土地闲置费:950020%/1.2²=1319.44万元

延迟开发期权价值净价值:4104.49-1319.44=2785.05万元

3.投资项目价值(ENPV)

ENPV=7724.5+2785.05=10509.559500万元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净现值法低估了投资项目所具有的价值。即使房地产投资项目的NPV小于土地费用,也不能轻意的放弃投资。

五、结论

实物期权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它考虑了房地产投资中的不确定性、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和战略性问题,并通过期权定价模型将期权的价值量化,完整地体现了项目可利用的价值,在实践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实物期权法不是对NPV法的简单否定,而是在保留NPV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弥补了NPV法在投资决策中的缺陷。在项目净现值接近0时,实物期权方法的使用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晨曦,宋永发,马宁.实物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05(4):

447-451.

[2]闫文周,王铁钢.房地产项目投资中实物期权的应用[J].行业探讨,2008(4):109-111.

[3]胡瑛.不确定性条件下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8.

[4]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