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天然气公司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天然气生产企业都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弊端,造成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地发生。对于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处罚的措施没有很好的落实,对待问题不够严肃,往往有操作不当造成的危险乃至事故的发生,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天然气场站的安全关系着数以千计人们的财产乃至生命的安全,因此,加强对天然气场站的安全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天然气场站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要根据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
2天然气场站进行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天然气场站进行生产活动的坚实后盾,切实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活动,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尽可能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天然气场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标准化。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天然气场站工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标尺,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安全管理规范进行生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活动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天然气场站作为整个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枢纽,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把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提高每个员工的责任心,进一步达成每一个人都把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己任的良好局面。
(2)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结合
1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结合的前提
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结合的前提就是了解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的概念。有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经营,这就说明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基本要素就是天然气销售[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生存的关键就是及时的掌握人们对天然气需求的变化,并根据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变化,以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生产,以及流通、销售,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调整,对企业内部天然气的销售与整合进行管理,企业将天然气的生产与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经营是天然气销售公司与天然气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是整个环节的中心,企业经营借助于物质、技术、设备等等从而实现商品所有权、以及天然气的销售运动等,这就意味着企业经营与市场、盈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企业经营指的就是对天然气进行经营,或者是对资产进行经营,天然气经营顾名思义就是对天然气进行销售,而天然气就是经营最基础的物质,天然气的经营包括对天然气市场的预测,或者是对天然气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对天然气进一步的改良,或者是提纯,对天然气资源进行组织、对天然气进行销售,在销售之后对天然气的使用者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售后服务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上,对于天然气的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或者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天然气进行改良,这就是企业管理。
2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的作用就是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等制度一系列的管理要求,标准,员工根据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最大化效益,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化利益。从企业管理的理论上,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管理的对象指的就是企业的员工、物资、设备、资金等,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管理,让员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并对于企业的天然气根据企业经营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改良,或者是对企业销售天然气的人员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创新等,总而言之就是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天燃气的销售互相进行调节。
3在经营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生存之本就是经营,而发展的基础就是管理,它们之间不能相互独立,同时也不能相互替代,企业的性质与目的决定了企业经营是与企业管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想要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上层,其领导就必须结合外界因素将经营管理好,将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在企业经营的理念上,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的重点就是了解到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结合企业经营对企业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得企业经营从被动转向主动,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死板的模式,转变成为开放型、智能型、规模型的模式,使得企业经营能够有效的和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天然气市场经营为方向,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经营与管理的相互促进,这就意味着应该以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积极的、热情的对天然气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或者是很好的销售天然气,这就意味着经营是主体,企业的管理是需要服从企业经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应该在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下将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促进整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面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在应用各种销售手段,最终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再利用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积极、热情的将企业经营的目标实现,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让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最终走向国际市场。
作者:泰梓晅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天津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朱荣高.刍议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J].当代会计,2014,08:58-59.
[2]杨英.企业经营管理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有效结合[J].经营与管理,2015,10:155-156.
关键词:加气站;工程建设;现场管理
一、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建设质量要求
我国对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要求有:施工原材料及其相关附属设备要符合国家标准对质量的要求,材质所具备的承压等级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此外,还要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工程方案设计合理、工程施工队伍有过硬技术、质量监督过程做到严格把关。
二、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建设特点及施工难点
(一)隐蔽性较强,施工过程复杂
天然气工程施工存在数量众多的隐蔽工程,例如,埋地钢管防腐处理、埋地钢管焊接处理、穿越地下障碍、埋地钢管开挖与回填等等。天然气工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天然气输送管道绝大多数都埋藏于地下,管道埋设焊接、防腐防锈处理以及地下障碍物的疏通都是从地下实施。这使得工程施工难度和维护难度大,若出现问题,会使排查过程更为复杂,因此要在施工准备阶段深入考虑制定好完备的应急策略,以实现安全施工。
(二)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多,控制质量难度大
一般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覆盖地域范围较广,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会对工程设施产生纷繁复杂的影响。同时,不同地域的地表植被环境也会对施工难度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影响天然气加气站工程的多因素问题,需在施工准备阶段作出充分调研和研究。
(三)对工程质量要求高
鉴于天然气的易燃易爆特点,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对工程质量管理有严格标准和要求。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管件及其相关设备,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在材料质量方面,和承压要求方面,均是明确且严格的,这也造成了天然气加气站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难的情况,要严格把控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三、天然气加气站现场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天然气加气站现场施工管理,以笔者从事多年相关工作的经验看,主要分为六项内容:一是要实测现场,绘制工程安装草图;二是要特别检查和验收隐藏工程的施工情况;三是要坚持熟悉图纸、定期项目交底,并作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四是要强力实施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确保耐压达标;五是要统筹做好安装材料质量的检验与管理;六是会同行业专家实施竣工验收,悉心听取专家意见落实整改工作。
四、影响天然气加气站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
(一)工程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我国虽然在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石油天然气工程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施工标准,使工程施工更加规范,并保证了工程施工的各环节有规可据,使工程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天然气加气站工程现场的实际施工中,由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的意识方面淡薄,常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甚至未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未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虽然当前我国对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已有明确规定。但不够健全的质量管理管理制度,对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未能起到严格规范的作用。因此,当前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普遍偏低。
(三)监督管理不足
为提高生产效率,许多企业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投入不足,既未聘请专业工程监理单位全面检查,也未对施工材料、配件和设备等在实际安装前有效检查,且施工隐蔽工程时,更是未合理开展监理工程,同时,对施工图纸审查也问题重重。由于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在施工期间,留下诸多安全隐患,一旦未及时发现并整改,将对社会民众安危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引发出更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
五、提升天然气加气站工程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念
从笔者的经验看,聘请专业工程监理单位,对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检查更为有效,可取。企业管理人员对工程材料、图纸严格管理,力争达标,才能在质量管理时降低问题的出现。发现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施工。另外,要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各阶段严格审查,降低工程安全隐患。从而奠定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质量的良好基础,发挥质量管理的关键作用。
(二)严格审阅施工组织方案
严格地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天然气工程开工建设的第一步。项目监理需要依照标准严格审查施工组织方案,因为通过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整个加气站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导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涉及内容要素多,因此,要素间相互关系必须明确,对材料、人员、机械、进度、现场、工艺技术、质量标准、进度表等因素要重点协调。特别还应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处置错误和偏差以及现场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三)不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备性以及制度执行的严格性,是天然气加气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要素。通过不断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材料及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也使各组织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查证。出现违规操作和违反执行标准的情况,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按照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逐项审查,确保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整治。
(四)严格审查施工人员工作资质
对施工人员资质审查的主要是上岗证及相关技能证书(如高空作业证书、焊工证书等),以确保现场施工人员不会因技能不足而成为控制质量管理的重大隐患环节。在保障施工所需材料、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定期对相关材质和施工质量进行采样检测试验,确保工程质量过硬,设备运转平稳。此外,在构建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方面,除了严格遵循监督机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而系统监督管理外,还要有效衔接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施工问题反复发生,以降低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此外,还要充分建立质量管理奖惩体系,激发和调动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按规范施工,各环节严格管理的良好施工氛围,奠定工程质量的良好基础,使企业日后得以获取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不断改进工程质量动态管控
不断改进的工程质量动态管控体系,可以将严格的工程规范体系执行到整个天然气加气站工程的每个环节。使工程项目动工至竣工的全周期里,监督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过程深入人心。日常抽检可调整工程每项环节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实施全程跟踪,最终将结果以影像文字档案的方式予以记录,对后期的整改复查,确保安全隐患根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断向施工人员分阶段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分析总结典型天然气加气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失败案例,切身体会因质量管控不严格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对教育施工人员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六、结论
在天然气加气站项目施工管理中,及时有效做好质量记录,及时对照相应数据材料系统总结,不断改进健全的监管机制,在不同阶段分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把已经发生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置,提高绩效管理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增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是彻底将工程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的关键内容,也是保障企业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确保根本利益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德章我国施工管理在天然气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
[2]魏志敏石油天然气管道隧道穿越施工技术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3]黄勇瑞浅谈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化工,2010.
[4]赵蓓浅谈石油石化企业HSE管理体系实践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003年12月16日,由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广州市恒荣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建的合资公司――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举行了盛大的揭牌仪式。新组建的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建设经营管道天然气、其它管道燃气管网及设施、销售管道燃气具及相关配套设备,并提供售后服务。其员工主要来自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家分公司(武汉市管道煤气公司、武汉市煤气公司和武汉市煤气工程建设公司,三家公司以前分别经营汉口、武昌、汉阳地区的管道气业务)。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公司原有的三家分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意识各不相同,合资公司实际上是三家分公司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这四个公司的组合体。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首要课题是如何建立适合合资公司发展的管理制度,融合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公司健康发展。经过慎重讨论,管理层研究决定确立了公司的经营理念:为客户供应安全可靠的燃气,并提供亲切、专业和高效率的服务,同时致力保护及改善环境。公司董事长张民基先生更是提出:在未来五年内要使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燃气行业一流的合资企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高级管理层将目标管理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加以运用,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使员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公司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广大员工认知企业理念,建立团队观念,培养员工敬业精神;通过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燃气输配基础常识的培训来增强员工对具体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及明白自身的安全责任。公司还经常性地安排专业人员来给员工讲课,及时地给员工分析天然气公司的形势,描绘前景,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优缺点对比,使普通员工和管理层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通过组织员工到野外进行外展培训,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除一般的工作培训外,公司还定期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赴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学习交流,截至2005年底共派出37人次。
二、理清了公司的组织结构,使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顺利推进
为了保障目标管理的顺利推行,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管理架构:以组别的形式设立了九个主要管理组:企业管理组、审核组、经营运行组、市场发展组、客户服务组、财务组、工程建设及策划组、人力资源组、风险管理组。通过上述管理构架的设立,建立起了天然气公司的基本管理和运作模式,使公司向正规化管理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三、建立了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保障目标管理落到实处
企业发展取决于目标明确。管理目标(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是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企业目标和愿景。这些目标要按照时间区间分解成若干阶段目标,按照企业层次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一般来说主要目标屈指可数(如董事会确定的每年的工作目标,安委会定下的安全目标等),一旦明确后,企业其他不同领域的目标就易于制定了,一个发展中的企业要尽可能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和管理层、员工、股东和客户相联系。MBO是共同制定的,公司在每年年初已经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提出各自适合的工作目标上报给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审批后下发给各部门,只有企业内员工都清楚各自的目标后,才可以协调所有的活动,并保证最终的实施效果。
与此同时,公司对员工建立了完善的个人考核网络,公司从建立之初就制定了《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员工考核规定》,至今此规定已经持续更新了3版,形成了“普通员工――直接主管――组别主管――部门主管――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原先确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教训,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循环。
目标管理的中心是尽力避免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相矛盾而造成强制性管理控制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并尽可能地将管理建立在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统一的基础上,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公司推行目标管理的两年来,公司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已经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员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目标管理在公司已经初见成效:
2004年12月,武汉三镇开始天然气置换工程。2004年初,公司成立了天然气置换专业小组,专门研究置换方案,确立了在一年之内分区域完成48万民用户的置换工作,并确保实现“零事故、无投诉、少干扰”的工作目标。2004年8月31日《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置换技术方案》通过了湖北省燃气协会组织的专家论证。2004年10月公司成立了置换总指挥部,由于武汉地理的特殊性和多种因素影响,形成气源种类复杂、地域跨度大、管网老化严重等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公司置换总目标分解至武昌、汉阳、汉口三个地区的置换领导小组,由各区域领导小组将目标分解至各相关单位,各相关单位提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完善了细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公司的总体方案更加全面、更具操作性。
关键词:经营风险;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治理结构;管理权责
一、中石油内部控制建立现状分析
石油能源是每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对石油行业的经营十分重视,同时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十分有利的情况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但是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形式有待改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采取了“企业为主,中介为辅,全员参与”的方针,由于企业、部门、员工自身利益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公平、合理性,使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
2.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对评价机制的条款只是略有涉及,操作性不强,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
3.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权责不清。受1992年全国大办公司的影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单位均存在不同情况的多种经营公司游离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制之外,尚未清理完毕,造成多种经营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管理权责不清的现状,无法依法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中石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途径
1.完善授权批准控制程序,有效进行职责划分
(1)完善授权批准控制程序。中石油必须把授权批准控制程序作为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的有效方法,对涉及企业和内、外部单位之间转移资产与服务的经济活动都经过恰当授权,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责任、授权批准的程序。企业的各级组织和相应人员要按照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等内部控制的要求相一致的原则逐级授权,杜绝领导“一支笔”审批和过分分权的作法。经办人员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必须按照授权批准的程序运行。当某项经济业务本身或者某项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或个人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不能搜自越权处理。企业还必须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2)有效进行职责划分。中石油在进行职责划分时应保证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有效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具体地讲,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记录和保管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如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特别是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箱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再如,销售业务权限批准、销售、价格制定、销售合同审批、销售发票开具保管、仓库保管、收款和会计记录的人员之间业务必须相互分离,不能互相兼任。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改进与提高全面预算管理
针对中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核算、轻监督、重控制、轻分析”的现象,全面预算管理应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监督预算的控制结果、强化预算分析质量等有效手段,通过财务预算指标、绩效考核目标等相关价值链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达到对企业战略决策与实施的保障作用。具体如下:
(1)统筹协调有关部门的目标和活动,确定各责任中心的经营责任,将责、权、利具体化、规范化。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财务部门不再是扮演独角戏的身份,各单位、部门为了信息的共享及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加强合作交流,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层知晓利害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由于责任不清造成相互间的推诱,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责权利具体化和可度量化,形成空间、责任区域的协调统一,促成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2)优化资源配置,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的具体化,可以改变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结构趋于合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成销售增加、降本减费、利润增加。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职工全员参与及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将企业长远发展和个人奉献有机地统一,增强企业凝聚力。
(3)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将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在物资和生产经营方面实现企业业务、现金流、人力资源流等同步控制,为企业适应市场运行规则,以市场为导向打下基础;同时健全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创新经营思路,树立价值观念和风险意识,使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和企业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加强重要业务流程管理,确保内控制度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体系一般可设置以下16大类流程,其中重要业务流程是设计相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依据,通过确认和记录重要业务流程,有助于明确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范围和重点,确保所有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都能与业务流程相对应。关健控制是在确认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锁定相关业务流程,确定相关财务报告认定,识别重要风险的基础上确认的,目的是为了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报告错报、资产安全出现威胁和出现舞弊)。确认的关键控制,是在相关流程中影响力和控制力相对较强的一项或多项控制,其控制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和不可替代的。如果缺少该项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而不是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确认的关键控制必须存在控制证据并能够对控制过程进行验证和测试。确认关键控制,是建立公司完善的内控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了使确认的关键控制更具可操作性、代表性和统一性, 中石油在确认关键控制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程序:
(1)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点”。控制活动就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在开展风险控制分析和编制风险控制文档(RCD)的基础上,以国家、股份公司统一的管理制度和COSO控制框架、控制理论作为主要依据,在公司层面上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点”,作为确认公司统一的关键控制的基础。
(2)形成《关键控制文档》。在确认“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点”的基础上,集中公司管理部门负责人、专业公司的内控人员、重点地区公司的业务骨干、咨询机构人员完成《关键控制文档》。
(3)关键控制的审定、审批和执行。组织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地区公司的总会计师,聘请外部内控专家对初步确认的关键控制进行审定,最终确认公司关键控制,报股份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委员会和公司管理层审批后执行。
(4)关键控制制度化。按照内控的要求,与关键控制相关的制度文件必须全面。通过关键控制与相关管理制度之间的对比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现有的管理制度没有达到内控体系建设中关键控制要求的细化程度。为此,中石油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应制定与关键控制相对应的程序文件和关键控制相关的、有示范意义的标准控制证据,达到公司关键控制的局部统一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徐丰利. 内部控制体系再认识[J]. 中国石油企业, 2005,(08).
[2]牟英石, 冯京, 陈卓. 内控体系的规范运行与优化[J]. 中国石油企业, 2006,(08).
[3]谭英, 王爱秋.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实践[J]. 当代化工, 2007,(01).
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对能源的需求尤为迫切。天然气等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采和利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降低空气污染又满足节约需求。与此同时,燃气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就国际能源局势来看,由于石油价格久居不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大了对燃气企业的保护力度,致使一大批的燃气企业林立。燃气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随着国内外燃气企业增多,竞争激烈,甚至趋于白热化,以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各个企业为了加大自己的竞争力,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进行产业升级,但是回收周期长。另外如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企业对燃气企业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第二,关键型技术人才短缺。对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能源,其人才要求也必然很高。而国家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二、燃气企业发展策略
第一,制定优先发展战略。
天然气做为一种清洁、高效、优质、安全、无毒的能源,不但可以弥补能源供应不足,而且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加快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天然气供应工程投资省,运行成本低,能耗小,是城市燃气最理想的气源。
第二,三个层次缓解加气难。
业内人士呼吁,从增加加气站数量、调节局部供需矛盾和保障天然气供给等三个层次,为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扫清障碍。
一是尽早布局,推动加气站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邓亚东等学者建议,推进加气站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供应、质量监督、土地规划、交通管理等诸多方面。应统一协调、尽早规划。此外,在科学预测天然气动力汽车发展规模的情况下,还应在新建加油站中大力推广油气合建,节约土地资源。
二是计划先行,缓解局部供需矛盾。长期研究能源政策的华中科技大学公管学院教授黄东说,解决天然气供应结构性紧张矛盾,还可以在下游加快天然气储气罐建设,通过淡季时物理储存适量天然气,旺季时释放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同时也能增强城市供气应急反应能力。
三是调节天然气整体供需矛盾。华泰证券日前的《天然气装备行业系列报告》指出,在清洁低碳发展情景下,2030年前,我国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长8.5%。面对快速增长的需求,业内资深专家、西气东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建议,一方面,国内气田要快速实现增产,增加天然气进口;另一方面,进行用气结构调整,一些低效产业,比如建材、冶金、炼钢、陶瓷、一般加工业用气量应减少一些。
第三,完善管理规定。
虽然国家发改委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优先发展“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及液化天然气汽车)。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区的天然气汽车,特别是出厂后改装的车辆,在“身份”认定、安全防范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例如:首先,一些地区“油改气”车辆“身份”不合规,管理制度应完善。武汉市交管局车管所介绍,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的,属违法行为。一些自行改装天然气的私家车主告诉记者,为顺利通过年检,他们只好在送检前卸载天然气改装设备,或者通过改装工厂打点“关系”,才能顺利过关。专家普遍呼吁,由于天然气汽车问世时间不长,与新车相比,改装的需求更大。既然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就要协调交管部门完善管理规定,不给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和发展设置障碍。其次,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降低车主使用顾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的“油改气”改装公司,大多由政府认证、私人经营,加上一些车主自行改装,安全隐患引发公众的担忧。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建秋认为,只要改装措施合理,天然气汽车的安全级别与传统汽油车辆处于同一级别,不用过度担心。因此,当前最需要强调的是改装行为的资质和安全认证,要强化对天然气设备生产厂家、改装企业的安全管理。
三、结语
《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 57%,预计明年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这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美国页岩气的开发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能源自给率、提高了能源安全保障程度,使石油、煤炭、电力价格都有所下降。
而目前中国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好是关键。尽管中国的页岩气区块与美国相比,条件比较差,技术上也不成熟,开采面临很多困难,如何迅速发展还取决于管理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页岩气开发管理体制与监管体制是核心问题之一,中国需要借鉴美国页岩气成功商业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管理体制
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放松管制、天然气开发和运输业务的垂直分离以及发达的天然气管网设施。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相对较低。2009年美国市场气价在120- 180美元/ 1000立方米。而对照同期中国华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终端气价,天然气价格却仅为70美元/ 1000立方米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页岩气开采商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在天然气的“自然垄断”环节- - -管道运输方面,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入强制性“第三方”准入条款,即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强制管道开放,所有管道必须面向供气商和用户开放,在公平费率基础上提供“无歧视”准入,以促进竞争,引导投资,保障收益。要完善页岩气开发的管理制度,在充分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制定资源勘探、应用规划、技术研究、投融资政策、财税扶持和行业管理等相关政策,并从区块登记、勘探、开发和管理,多元化创新的商业运作体制和模式,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机制。
市场监管
美国的能源监管权分属联邦和州两级,联邦监管标准较州的要求低,倘若两者冲突,则以联邦监管制度为准。1978 年,美国通过了《天然气政策法案》,放松了对天然气价格的控制。在美国,天然气的开发监管政策和传统石油监管政策相似,联邦政府通过环境和管道进行有限介入,把勘探开发等方面的监管权下放至各州。而由于政府对天然气价格放松管制,进一步促使天然气市场成为非常有竞争性的市场。
美国采取天然气开采和管道运输业务垂直分离模式。目前,美国已建成长达46万公里、四通八达的天然气管网和城市供气网络,为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创造了条件。美国对天然气开发商和管道运输商进行不同的政策监管,在监管管道输送费用的同时放开天然气价格,保证天然气生产商和用户对管道拥有无歧视准入条件。监管形式上,州内管道由州与地方法律监督和约束,州际管道则由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州、地方法律监管和约束,同时运输价格受到监管。市场运输准入受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控制。
优惠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在《新能源获利法》中规定了开发非常规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政府还积极实施减免税收政策。其中第29条规定:1980-1992年间钻探的非常规天然气井的产出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页岩气为3. 5美分/立方米)。得克萨斯州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页岩气开发不征收生产税的政策。另外,美国设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基金。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和扶持了美国页岩气的发展。
此外,推行页岩气开发优惠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美国通过税收减免的方法而不是政府直接补贴的方法支持非常规能源的发展。我国已经在增值税、进口关税以及采矿权收费和矿区使用费方面实行优惠,但需要将这些政策加以推行。
美国中小公司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推动作用、大公司与中小公司的合作经验值得借鉴。应重视不同市场主体的作用,规范地引入不同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应用,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建立法律制度
美国土地的地表权和矿业权分开,有利于开发商获取页岩气上游资源。在私有土地上,开发商必须和矿业权利人签署租约,在设钻井与铺管道的土地上与 地表权利人签署单独的协议,并取得州管理机构的许可。美国联邦政府在全美拥有11%左右的土地。联邦法律规定对公有土地使用实行竞标拍卖,规划每10年审核一次,公众广泛参与,私营公司可竞标获取在公有土地上的钻探权,并支付给政府相应的租金及矿区使用费等。
1985 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颁布436号法令,管网公司开放管道传输业务;1992年FERC颁布636号法令,管网公司分离管输业务;2000年FERC颁布637号法令,改进管输市场效率。这一系列法令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天然气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提高了天然气运输市场效率,较好地保护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一)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低碳能源供应
公司2011年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均超过千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127.32亿立方米,是历史上第五次超越1000亿立方米,新增控制储量1135.65亿立方米、预测储量1059.45亿立方米,连续8年实现了储量持续高峰增长。在川中古隆起震旦系获得1个重大新发现,在剑阁区块礁滩及剑阁、安岳、蓬莱区块须家河组取得2个重要新进展,在石炭系地层—岩性复合圈闭获得1个重要新苗头。特别是高石1井在灯二段测试获得日产102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是继威远震旦系获得发现后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勘探历经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性突破,揭开了盆地天然气勘探又一重要战略新领域。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九老洞页岩和泸州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两个地层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在6.8亿立方米—8.4亿立方米,相当于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公司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与国外公司开展页岩气联合研究,第一个开展页岩气专项研究并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第一个钻探页岩气井,第一个对页岩岩层开展大型压裂,第一个获得页岩气。公司通过5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累计生产天然气约3230亿立方米,占全国同期累计产量的30%,是我国累计生产天然气最多的气区。
(二)协调发展天然气业务,低碳能源供应作用突出
四川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川渝地区的天然气主要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和地方浅层天然气公司供应。中国石油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川渝地区有天然气供应的116个市(区、县)中,完全由中国石油供气的达108个。从2001年到2011年,公司的天然气产量从84亿立方米增至144亿立方米,增加了71%;向川渝地区供应的商品天然气从78.6亿立方米增至145.9亿立方米,增加85.6%。11年来共向川渝地区供应商品天然气1291亿立方米,为低碳能源供应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能效管理成效显著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了HSE管理委员会行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职责,全面负责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公司制定并完善了《节能节水管理实施细则》,《节能节水型企业考核评比办法》等节能管理制度。下发了《能效水平对标指标调查表》,建立了油气田业务能效对标指标数据库,确定了能效水平对标标杆,了《能效标杆现状报告》,编制《能效对标改进方案》,落实了能效对标改进措施。“十一五”期间实施节能技措项目276个,节水技措项目96个,实现年节气1586.22万立方米、节电655.18万千瓦时。在143余口采气井应用井下节流技术,减少燃料天然气的消耗,缩短地面建设周期,节约地面建设投资。通过高低压分输工艺采出低压气近50亿立方米,年减少燃料气消耗0.5亿立方米以上。公司推广采用MDEA溶剂吸收法和配方型溶剂吸收法脱硫、采用原料气过滤2级串联流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天然气净化厂的生产效率,新建净化厂的设计能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共实现节能8.53万吨标煤,超额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节能6.88万吨标煤任务,兑现了国家“千家企业”节能承诺。公司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四川省工业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结合公司的业务重点,积极开展低碳发展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加强高含硫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等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在节能减排方面,以油气田开发、净化、输送等专业板块为重点,突破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在新能源开发以及CO2利用与储存方面,积极推进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新能源生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适当开展碳封存和碳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开发、试验与示范工作,为公司的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
(五)培育低碳文化,建设低碳矿区
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培育员工的“低碳生产”、“低碳办公”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及其敬业、奉献精神,在广大员工中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建设以“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公司低碳文化。引导矿区推进低碳发展,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具有西南油气田特色的低碳文化品牌。将低碳发展内容纳入公司社会责任体系,主要包括提供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低碳型企业,促进低碳城市发展,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积极参加碳汇造林等内容。
实施效果
(一)有力支撑了川渝地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测算,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业链创造的增加值占川渝地区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1.87%上升到2011年的3.63%,上升了1.76个百分点;2005年天然气产业链在川渝地区经济增长的12.31个点中贡献了0.16个点,2011年在川渝地区经济增长的15.4个点中贡献了2.11个点;天然气产业链对川渝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直线上升,由2004年的2.19%上升至2011年的10.41%。
(二)推进了川渝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升级
川渝地区天然气加快发展速度,对于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川渝地区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2.05%,远高于4.8%的全国平均水平。川渝地区城市气化率由2004年的43.3%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54.2%,川渝地区车用CNG占汽车燃料消费量比重由2004年的4.8%上升至2011年的6.0%。
(三)形成了以天然气为原料或燃料的产业集群
目前,川化、泸天化、赤天化等国内知名的7大天然气化肥厂的合成氨总产能为200×104t/a,大型合成氨装置产能(年产合成氨30×104t以上)分别占全国大型合成氨产能和天然气制合成氨产能的20%和50%。还有38家全国重要的中、小型天然气化肥生产基地。四川维尼纶厂、重庆扬子江乙酰化工公司和建滔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天然气化工业,生产甲醇、醋酸、乙炔、合成纤维等天然气化工产品。在四川夹江地区,丰富的天然气供应促进了当地建陶业的蓬勃发展,建立与形成了建陶业集群。
(四)降低了川渝地区综合减排量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测算,川渝地区天然气的减排量2010年综合减排量为2365.72万吨,是2005年(1028.88万吨)的2.3倍。其中,二氧化碳2010年的减排量为1488.01万吨,是2005年(744.22万吨)的2.0倍。2010年人均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35.45千克/人,是2005年(67.99千克/人)的1.99倍;2010年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6.23吨/平方公里,是2005年(13.12吨/平方公里)的2.0倍。#p#分页标题#e#
(五)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方向
0. 引言
改革是进步和发展的直接体现。对于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石油天然气来说改革势在必行,以保证能源安全和石油天然气可持续供应[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石油天气行业有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改革并非一朝任务,是个长期的历程。进一步深入市场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化效应;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投融资体系;同时,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改革价格体制;形成多元化的产权制度等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这一自然垄断产业重焕生机和国际竞争力的唯一出路。
1. 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的特性
1.1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使得能源的日趋衰竭,能源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能源安全。如今,掌握了能源的主动权,则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也掌握了国家之间进行较量的先机。应该积极做好:第一,加大国内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力,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国内保障机制。第二,争取最大限度的对世界能源资源的争夺。深化改革石油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国家安全建设。
1.2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民生建设
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离不开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价值链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化的推挤以及人们汽车消费的大众化,石油天然气需求量日趋增加,以至于对进口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好能源的持续性供应和成本低效益高的需求[2]。石油天然气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生的建设。
1.3改革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等竞争型行业的改革都有一定进展和成效。但是,石油天然气的改革却没有很好的跟上步伐,成为其他行业进一步的改革的压力和阻碍。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的改革是行业发展需求不成熟,供应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直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以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作为主导的,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以及资源的分割状况较为严重,不同的利益汇集一起,难以区分[3]。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特性决定了其改革具有特殊性。
2. 我国石油天气行业的经济技术特点
2.1规模化的经济性
石油天然气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从此角度看,石油天然气行业有着较强的规模化经济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分布广,开发的成本高,输送投入大,技术性安全性强。自然垄断行业的一个表现就是规模化经济,如何处理规模经营和垄断,是改革的重点,决定着行业能否很好的发展,是否有着很大的竞争力[5]。
2.1一体化经营
我们通常生活生产使用的汽油、煤气、天然气等,都是由石油天然气行业经过开发勘探、管道运输、销售使用等不同环节进行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相互是密切联系的。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及收益。因而我国的石油都是采用上下级的一体性经营模式。
2.3自然垄断和竞争业务交叉
由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体性经营的特点,使得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业务交叉。主要体现在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勘探和销售两个环节都有着市场竞争性的,管段运输有自然垄断性。竞争性业务必须在市场作用下进行,但自然垄断环节的经营者却极少,可能出现垄断经营。
2.4技术和环境影响大
石油天然气的开发需要勘探、钻井、管道等不同的技术联合完成。各项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质量和效用。技术的进步对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和治理石油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3. 我国石油天然行业改革的方向
3.1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我国石油天气行业运营管理模式是政企管理,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各个政府部门对自我职能进行集中分散,分散之后仍保留行政职能。建立了综合性的能源政府管理部门,以行业发展为基点,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分开政府的制定和监管职能,实现依法监管,完善各项行政审批等制度,加强技术、安全、环保等领域的社会监管。
3.2价格体制
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是行业进行改革的最大难题。目前,我国现阶段,在市场竞争局面的形成,市场化经济的体制,市场化的法律法规等配套条件都不够成熟,改革进程应该环环推进,将石油天然气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作为改革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进行市场化价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