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

第1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过程管理;网络课程;设计;理念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4074-05

随着“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网络学院近年来都开展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使得我国的网络课程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重视,主要有: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缺乏有效的教学和学习组织与管理,使用多呈自发和随机状态;缺乏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等。

一项针对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学习的需要,教师在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未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指导和过程监控,使网络学习并未真正发挥作用L3_。

因此,作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指导、管理和监控,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成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目的,成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将工业领域的过程管理理念引入网络课程设计中,从过程管理的视角看待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描述,从而建构一个基于过程管理的设计理念系统。

一 过程与过程管理

1 过程与过程管理的概念

所谓过程是指一系列定义好了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借助一定的资源将任何形式的输入转换为输出。其中输入是过程活动要用掉、消耗掉或变换成输出的东西;输出是过程活动的结果;控制是过程活动所受的约束、进行变换的条件或活动的依据;机制或资源则是过程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手段或支撑条件,可以是开展活动的人或硬、软件设备等。如图1所示。

所谓过程管理,是一种以过程为核心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所涉及的过程,如学习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管理的方法,它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成功应用。

2 网络学习过程的过程理论描述

如果从过程的基本概念出发,学习过程就可以描述一系列定义好了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可以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借助一定的资源将任何形式的学习内容转换为学习业绩。学习内容是这一过程的输入,学习业绩是输出,教的行为是控制,学习技术是支撑。这一描述可以用图2表示。

在这个学习过程的描述中,除了学习者、教的行为、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外,还有两个要素,即学习业绩和教的行为。

学习业绩是指经过学习学生能够做什么的外部行为表现。一般来说,实现一定的学习业绩对学习过程是有要求的,不同的学习业绩与相应的学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习业绩所依赖的学习过程,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学习能力。

教的行为,指的是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它包括教师的教的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教的行为,其关注的重点不在教的环节上,而应该放在导的环节上。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或主导,以老师的课堂集体面授为主。而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上。因为,较之课程教学而言,教师的教的行为被去情境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口头言语表达、肢体语言运用、课堂控制、师生交流等环节被弱化。同时,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等网络教育的优势也使得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个别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设计和开发出优秀的网络课程,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使得学习者能进行真正的有效的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的过程虽然不像课程集体教学那么重要,但我们认为,教师教的行为却是网络课程教学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要素。它是学习者学习的外部动机、外在推动力。没有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便有可能成为形式化的学、理念上的学、放羊式的学,难有成效。

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除了通过课程公告学习任务,通过在线答疑回答学生的问题外,还要充分可以应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指导,通过各种认知工具、知识管理工具和评价工具,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重要性,要充分考虑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加强网络课程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

二 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核心理念

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正经历从关注信息传递以教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走向重视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活动过程,以促进多元对话为特征的设计模式。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正在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是在关注“学”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关照下的网络课程设计,它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聚焦点,强调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采用“过程取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交互作用,并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这种交互过程中注重体现教师的作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即引导与监督。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还强调技术在教师管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但为学生的学提供工具支撑,也为教师的教以及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提供工具支持。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评价是主体取向的评价,其依据是课程能否以适合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发展。

因此,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可以归纳如下:

1 以学习者为主体

以学习者为主体是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主人,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也不应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桑新民,2004)。教师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

机,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为学生提供(或是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则是现代教师的重要责任。

2 以学习过程为中心

以学习过程为中心,其目的就是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就是关于学习过程的知识、信念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自我意识的性质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功能。自我管理学习是网络信息时代主导的学习方式。班杜拉(Bandura,1987)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一个人个性的表现。齐莫曼(Zmamerman,1989)指出,自我管理学习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组织和转化,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寻找信息,自我监督,建构学习环境,责任心,练习和记忆,寻找社会帮助,复习等。在我国,自我管理学习也通常被称之为自主学习。文哲认为,自主学习是指一种学习书本和学习实践技能的能力,它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等㈣。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细致描述、考量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学习过程提供指导与监控,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主体,从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选择,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的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

3 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是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的具体反映与要求。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有多样化的角色和功能(钟志贤,2005),基于过程管理理念的网络课程设计,重视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比如电子学档、概念地图等工具的应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重视技术作为学习/教学中融合系列的认知工具,以帮助学习者开展恰当的思维活动;重视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系统计算机介质通讯(CMC)的方式,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享信息和共享知识建构。

4 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作为课程和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这种评价取向认为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孙立仁,2004)。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主体,采用档案袋等表现型评价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形成性评价,体现了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评价的取向,最终期待实现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者信息素养,最终实现变革学习方式的目标。

三 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理念系统

在这个理念系统中,笔者将获得成功的机制归纳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强大的学习技术支持与多元的评价方式。其中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以及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是这五个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二个,突出了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中管理的作用与价值。

在网络课程中,师生时空上的分离使得教学管理手段发生变化。电子学档、学习契约、概念地图、成长档案袋等可为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可以从能力、知识和素质三个方面来体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其最终目的是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变革学习方式。

在上述对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核心理念阐述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构建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理念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应用最佳的学习过程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完善网络课程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指导、管理与评价,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优化网络课程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理念系统包括核心理念与价值观、获得成功的机制、采用的管理手段、业绩衡量指标、期望得到的结果等几大部分。

基于前述对基于过程网络课程设计理念的阐述,笔者尝试描绘出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系统。

四 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系统的应用

根据以上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系统,结合具体的网络课程设计过程,可以描绘如下网络课程设计框架,如图4所示。

设计框架包括学生模块、管理模块和教师模块。教师通过管理模块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控。这一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了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理念。比如学生模块中的学习方式选择子模块体现了学习者为主体的核心理念。管理模块中的学习契约子模块既体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我管理,又体现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既是成功的机制,又是管理的手段。

五 结语

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两个前提因素,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必须重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进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网络课程设计正是通过加强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指导、监控和评价,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因此,以“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习过程为中心、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主体取向的评价”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网络课程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3,f2):13―16

[2]张海燕,陈燕,刘成新,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5):73-76

[3]陈波,宁波大学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B/OL],

第2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为项目来做。传统的课程设计中,学生无主动设计而言,基本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安排步骤进行的。然而,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进行主动性以及创新性设计,对教学的成果起到促进作用。项目开发一般是通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等几个步骤组成的。本文以摩托车广告为题进行Premiere课程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项目组由4-5人组成。

2课程设计的项目开发阶段

2.1需求分析。项目组长从教师获取任务,即利用Premiere制作摩托车广告。获取任务后,项目组进行需求分析的制定。首先,确定用户的功能,即视频广告是以推广为主要目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其购买欲望以配合产品促销为主要目的。其次,确定开发需求,使用premiere进行影视制作。最后是广告设计需求,确定广告剧本;确定广告中的特效使用,包括转场、视角转换,合并视频音频以及声音的淡入淡出等特效;确定视频的输出格式,使用AVI格式。

2.2概要设计。概要设计由全组成员讨论通过,并两个组员进行撰写。摩托车广告视频制作的概要设计如下:(1)介绍摩托车的几款热卖车型;(2)视频剪辑。将三段视频放入三个轨道上,首先截取人物和车辆被铁笼笼罩的几个画面。其次,将截取好的明星驾驶摩托车的画面放入第一组画面后。最后,进行视频拼接,调整合适的时间间隔以及时长;(3)视频音频特效。首先,广告图标的特效运动中在添加关键帧。其次,五张热卖摩托车广告的图片切换采用了Dissolve特效。再次,短片之间的特效,使用CrossDissolve,Swingin,Diptoblack等,一般维持1秒钟左右;(4)音频文件处理,将音频文件时间长度处理成与视频文件一样,在音频结束处添加淡入淡出特效;(5)渲染,按回车键对文件进行渲染输出格式为AVI视频格式。

2.3详细设计。(1)用Photoshop进行图片的处理,制作热卖摩托车的宣传图片。将热卖车型的图片结合在一起添加视频转场。如图1中的视频轨道1所示;(2)截取三个短片进行拼接,并添加转场特效。如图2中视频轨道7所示;(3)最后,添加上音频文件,并在视频、音频结束的位置加入淡入淡出特效;(4)最后对影视制作​进行渲染,输出AVI格式视频。

2.4项目测试。项目组要对制成的摩托车广告短片进行项目测试,组长选择两名同学作为测试人员,按照需求分析,测试广告视频课程设计成果是否达到需求设计上的要求,例如测试广告中的特效是否满足需求中的设计要求,广告中的图片是否处理完毕以及声音特效是否处理。最后,还要进行项目评价,从组员的自我评价开始,包括自己完成的任务的优劣,得到的经验等情况,之后进行互相评价,最后组长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让所有成员认识自己的工作以及作品的有点及缺点。

3结束语

第3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QIANG Yal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 f the evaluation o 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it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 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at is, the renewal of the evaluation objectives, the art of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evalu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0 引言

随着语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各种应用语言学理论在课堂中的实践,而是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要素在课堂中的综合反映。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velopment)就是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和管理,帮助人们认识语言教学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Brown,1995)。课程设计指的是制定或更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环境分析、教学目标设定、课程大纲设计、教材选编及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这六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课程评价(curriculum Evaluation)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课程评价主要是考核各课程的组织与建设工作,包括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队伍是否合格,教材建设是否适用和先进,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否完善等。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从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英语的评价现状,评价观念落后,评价手段单一。具体表现:(1)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主体是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对自己学习的反思。(2)评价的目标单一。评价的依据仍是原有的既定的目标要求,即预先设定目标,然后将教学结果与预设的目标进行比照。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甚至只是认知学习的结果,不反映学习过程的状况和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情况,更不反映既定目标之外的潜在的学习结果。(3)评价的方式单一。评价以测试为主。学生的学期成绩往往局限于终结性评价,一般由平时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组成,运用最常用的量化分析工具进行评价活动,从考试成绩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关注学习个体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自主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本质属性,其决定了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累积,而是学习个体为了改变认知结构而进行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吴斌,2012)。建构主义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仅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学生也应参与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1.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由相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人的智力是各种智力多元地、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仅以整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当代教育教学评价的启示:评价应该多元化,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合作与交际能力等进行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构建科学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提供了很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两个理论完善和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2 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内涵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要求》并针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要建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2.1 评价目标的更新

我们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目标单一,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其他因素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施行《要求》中的大的教学目标,在每一单元的具体教学中,可以细化每一单元的评价目标,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目标,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语音语调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习惯用语等;能力目标,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能力,即结合单元内容的听、说、读、写、译的具体目标;情感目标,评价学生的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如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

2.2.2 课堂评价的艺术

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效果的评定。在英语课堂的动态进程中,实际上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教学程序。教师不可能预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一切,更不可能在课堂中一成不变地执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变化,就如加涅所说:“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像指纹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英语教师要随时地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分析这些信息,随时准备修改原来的教学计划。这一工作应贯穿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步骤中,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英语教师学会自如地运用课堂评价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师在听完自己课后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行为。再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及时地完善自己的课堂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高超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课堂评价艺术很重要。从评价学生的角度,具体地培养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艺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1)评价学生注意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要观察学生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2)评价学生交流的状态。观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比较愉悦;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等;(3)评价学生参与的状态。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全程参与课堂的学习;是否积极踊跃地发言;是否很认真地与同学合作、讨论等;(4)评价学生情绪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去分析判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若跃跃欲试则表示他有其独到的见解;(5)评价学生思维的状态。教师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时,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流畅;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时,要注意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

2.2.3 评价的多元化

当代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不仅应是多维的,而且应是多元的。评价多元化的具体内涵: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倡导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主,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相结合,鼓励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之间评价活动的合作与互动。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结果等。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同学的评价也在不同的时间审视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具体从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态度、教学机智和教学境界这五个方面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教师要有勇气去面对这面镜子,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上完每一次课后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和反思。英语教师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教师应当把自己的同行看成是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信息的好助手,虚心听取建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不仅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影响学生语言学习发展的认知能力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教育环境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因素、学习者个体特点的因素、人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因素以及其他与英语学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因素(吴斌,2012)。这些评价的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互符合,英语教师在具体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他非智能因素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内容丰富、多元,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过于注重以试题为主的纸笔测试,评价方式单一,缺少主观性和灵活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包括除英语测试之外的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学生档案袋法等开放的、多元的评价方式。

3 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情境千差万别,本文中提出的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也只为人们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实施特定的评价提供一些建议,旨在促使各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设计和评价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Jack C.Richard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2] 王家芝.21世纪英语教师的新角色――课程设计者――兼谈《专用英语课程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2003(5).

[3] 李静纯.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设想[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6).

[4] 陈如.教育评价模式与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2000(1).

[5]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一)远程学习者的目的性

成人是社会职责和义务的直接承担者,社会角色具有多重复杂性。由于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与他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期望等密切相关,所以远程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具多样性:

1、自我实现和满足。提高学历、充实自己;补充过去未学的知识;对现有知识较感兴趣;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通过学习达到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增进社区工作能力。

2、就业竞争的需要。提高业务知识,受到同事较高教育程度的刺激,力图赶上他人,未来职业变迁而修习新知识;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社会地位;职业本身需要;为了晋升等。

3、外界期望的鼓励。由于受到家人、师长、同学的鼓励;受到外界的人参加学习的影响等。

4、社交关系的需求。在不同领域结交新朋友,达成友谊。

(二)远程学习者的自主性

远程学习者有相当确定的自我概念及自重感来参与学习,在形成学习动机后,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参与教学决策的意识,希望能与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责任,能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途径,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指导和鼓励,而不是被人看作是纯粹的被动的学生,单纯的受到强制性的命令与约束。同时,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育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非常灵活自由,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也符合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时会自发形成一种真正的自我需要,能对课程进行自我意义上的建构。

(三)远程学习者的经验性

远程学习者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很大区别。青少年的学习注重新知识的接纳与吸收。而远程学习者着重于改造学习,即新知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因为远程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过程中不仅接受了一定的传统教育,学习了一定的间接经验,同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直接经验。他们能了解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科技或社会文化的不同,对于年轻学生而言,则一切都是新的。所以远程学习者多注重实用性,他们选择和参加的学习计划,多以其经验为背景。远程学习者的丰富经验不但为其新知识的输入提供了广泛的基础,也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条件,是远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但在有的情况下,成人积累的经验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兴趣不高,有一定的惰性。

(四)远程学习者的效果性

由于远程学习者中有很大部分是在职职工,他们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们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必须讲求实效,安排合理周密,学习的内容最好能间歇的循环上升。课程设置要灵活多样,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这样成人学习者选的课程可以是不同步的,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安排。课程的灵活安排也可以使学习者一个学期内学习更多的课程,因为错开考试的时间成为可能,不用担心在期末应付接踵而来的的考试。

(五)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障碍

远程学习者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障碍,其中包括:

1、情景的障碍。指人在某一时期所面临的物质和环境方面的困难,如学费困难、时间缺乏,以及生活、学习与工作间的冲突。

2、心理的障碍。包括对远程教育技术不熟悉所产生的恐惧,不能坚持学习,对学习进展水平不能进行自我评估等。

3、环境的障碍。缺乏面对面交互学习的能力,不习惯与多媒体的交流,课程时间编排问题;设计的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不适应特定的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不习惯没有教师直接和连续的指导的学习方式等。

二、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网络课程设计是指对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厘定、学习过程的构架、知识内容重难点的明确、媒体的选择、课程的测试与评价及相关资源的提示。课程设计要达到最优化必须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和信息资源系统,这些工作的完成都依赖于对远程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的了解与分析,不如此,课程设计也就毫无意义,因为网络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更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从远程学习者心理和当前我国远程教育课程设计来看,我们认为,网络课程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求知中求趣

对于现代远程教学来说,除了要进行单纯的文字编辑之外,还要综合各种媒体的优点,使之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让学习者通过声、像、图等方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共学习热情,主动把新的知识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启发和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启发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热情,而激励是对达到每一个分解的教学目标后的学生的肯定,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后给予明确肯定所获得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持久的保持学习兴趣。

(二)从设计中求美

课程设计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所以,对于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来说,也要保持艺术的风格,使课程寓教于乐,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首先,要保持课程的形式美,课程的视图、音乐背景和解说等具有和谐、简洁的审美情趣。其次,课程所呈现与表达的内容具有科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即科学知识具有的逻辑美、对称与均衡美。最后,要追求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用艺术的设计语言来组织所要呈现或表达的内容和信息。

(三)从友好的环境中求进

学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学习环境决定着使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有机整合。

1、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协作学习,使学习者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建构。

2、创建辅助学习环境,为了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创设辅助学习环境,例如为学习者解答和交流问题的研讨园地及公告板,捉供各种学习导航,包括检索导航、演示导航、书签导航等。防止学习者在缺乏教师的指导下发生迷航,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不知所措。

3、实现学习者自我反馈,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远程教学课程设计中,要设计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同时课程界面要友好,语言要丰富。同时有良好的评价与反馈功能,便于学生自学、自评。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轻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中自如的学习,更好的进步。

(四)从导航中求助

第5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评价标准要不低于一线岗位实际要求。针对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操作过程规范和要求以及最终的产品(或结果)质量要求,同时结合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标与相关考证要求设计项目评价表。

评价指标要体现针对性与重要性。不仅要评价项目工作结果,对于项目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要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的要求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果避免用“好、较好、一般”之类的模糊用词,应做到尽量细化和量化。

能通过评价有效检验学生实践学习效果。通过教师对项目工作过程与结果评价,来评价学生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即怎么做的,做的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避免或修正这些错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方法

(1)评价内容

结果评价:参照质量评价表的评价项目和标准要求,完成产品(或结果)的每个质量控制点的检验并正确记录,然后准确判定结果。过程评价:对于项目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进行检验并记录。

(2)评价方式

首先,采取学生自评。在完成项目工作后,自己完成产品(或结果)的检验。并参照项目质量评价表要求,评价自己的项目工作成果。然后,采取学生互评。一般按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对于有争议或者典型的产品(或结果)可以采用小组评价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包括单个学生的项目工作过程和结果评价;单个学生自评或互评结果准确性的评价;小组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内部相互协作能力的评价。

(3)评价结果

学生实践操作质量占60%:由教师(或其它人)评价学生中间操作过程质量、操作结果质量。学生自评准确性占40%:学生对中间过程质量、最终结果质量进行自评并填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的准确性,还要考虑每个小组团队合作情况。

项目设计案例———《金属全框架单光眼镜的加工》

全框金属架单光眼镜的加工装配质量评价

1.模板制作质量记录表(关键过程评价)

2.外观质量评价表(结果评价)

3.配镜参数质量评价表(结果评价)

课程评价设计

1.设计依据

项目课程设计要参照企业专家分析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同时结合企业调研结果、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以岗位真实工作项目和职业资格考证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因此,课程评价设计体现岗位要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项目实践评价为主,除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外,还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以实践所需的知识考核为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

2.设计方法

课程评价:以典型的工作项目实践评价为主,实践考核评价占50%;平时成绩占20%,期末书面考试占30%。

3.课程设计案例———《眼镜加工》

第6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团队学习;C#高级应用;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54-02

1“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概述

“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某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团队,团队内成员互相学习,团队间互相竞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

2“团队学习”教学模式过程

(1) 创建团队。该班有32名同学,将全班分成5个团队,采用模5的方式产生团队,同时考虑学生的水平、性别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同时,要求每个团队取一个尽可能具有想象力的团队名并选出组长,组长全面负责团队活动。

(2) 信息收集。各个团队针对成员的情况,通过讨论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同时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分析课题的要求和功能,形成课程设计任务书。再由教师根据任务书充分分析各团队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课程设计要求与各团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任务书给予详细的指导。

(3) 合理分工。根据修改后的任务书,团队内进行讨论,由组长提议和队内成员自己要求相结合,进行功能模块的合理分工,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让各成员都有事做,都有能力完成。

(4) 团队学习。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团队课后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团队学习,一起预习、复习、讨论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自学内容,并对老师布置的问题和学生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记录,组长以讨论报告的形成反馈给老师,老师再和各团队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5) 实验环节。老师对各团队及个别同学进行现场指导,指出需改正的功能和进一步可以加强的功能。

(6) 讲解演示。各团队通过充分讨论上台讲解内容,形成PPT文档,由组长负责介绍本团队各成员的分工,选题依据,功能模块,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完成的功能等情况,并演示所做课题的内容和功能。

(7) 团队评议。其他团队根据该团队的讲解演示情况,对其进行提问,由该组长负责答辩解释,等所有团队都讲解演示之后,由老师给出自己的评议。然后,进行各团队之间的评分,并给出名次。

(8) 设计报告。要求各团队根据整个课程设计的情况和所完成的功能,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

(9) 各过程时间进度安排表。本课安排18周的课时,在开始的几周介绍课本内容和讲解课程设计的含义、要求以及应如何去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从第5周正式开始启动课程设计的安排,一直持续到第16周结束,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3“团队学习“学习模式的成绩评估方法

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分成团队得分和个人得分两部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达到团队内合作、团队间竞争的目的,而且也可以对小组的学习进行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团队得分

(1) 选题介绍和功能说明:占5分,由各团队互相评分,累加各团队的分数并给出名次,第1名得5分,第2名为得4分,依此类推,最后1名得1分。

(2) 中期模块演示:占5分,由各团队互相评分,累加各团队的分数并给出名次,第1名得5分,第2名为得4分,依此类推,最后1名得1分。

(3) 综合演示:占15分,由各团队互相评分,累加各团队的分数并给出名次,第1名得15分,第2名为得14分,依此类推,最后1名得11分。

(4) 讨论报告:占10分,由老师根据各团队每次提交的讨论报告的内容和所提的问题进行评分。

(5) 教师评价:占15分,由老师根据各团队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所完成的内容和撰写的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评分。

3.2个人得分

(1) 个人讲解和演示:占10分,由各团队成员讲解和演示自己在课程设计中所负责的功能模块的实施和实现情况,由老师来评分。

(2) 回答问题:占10分,老师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讲解和演示提出相关问题,该成员负责回答,由老师根据回答情况来评分。

(3) 团队评价:占20分,由团队各成员互相打分。

(4) 个人总结:占10分,由老师根据各学生写的总结报告进行评分。

3.3总评得分

最后将团队得分作为整个团队各个成员的分数,再加上个人得分,形成每个学生的最终得分。

4“团队学习”学习模式的成效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同竞争的素质。推行“个体突破、群体实现”的集体协作行为,在一个群体中只要一个人掌握了某知识和技术,就应该主动教会其他同学,建立“个人努力,群体成功”的群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通过共同讨论、交流信息、共同分析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了所探讨问题的理解深度,强化了对此问题的长久记忆,也提高了思维技巧的运用能力。

(3) 实现知识共享。各个团队可以把所掌握的知识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4)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通过团队中的优秀学生和团队之间开展的各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兴趣,优化了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同时通过上台讲解演示,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内容、知识表达和口才演讲能力。

(5) 有利于教师获得及时的教学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通过每一次的教学竞赛,教师能及时地得到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与指导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每一次的赛后总结,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改进、强化、巩固所学的内容。

(6) 解决团队间不正当的竞争。为了解决各团队给其他团队打分时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团队得分方面加入了教师评分,占25分。

(7) 避免学生吃“大锅饭”现象。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课程设计中真实地学到知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不是自己不干活占用他人的成果,故在个人得分方面加入了教师评分,占30分,加强了对偷懒学生的督促。

参考文献

[1] 周窦华. 小组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5,(11).

[2] 肖离离.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2006,(10).

第7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第8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课程方案评价,要整合外部审议和内部自我评价

课程方案是一种课程规划和设计文本。就校本课程而言,它包括学校研制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前者由地方课程委员会审议,后者由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虽然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方案的质量,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基于本校教育哲学、学生需要以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单靠外部评价难免有所缺失,而内部评估者比外部评估者更熟悉评价对象的背景,也更容易收集到评价所需信息并对问题进行诊断与解决,因此由学校、教师自身对课程方案开展的内部自我评价更具有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重在考察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教育哲学的适切度;总目标与学生兴趣、发展需求的一致性程度;总目标与学校可获取的课程资源的协调程度;课程结构和门类设置的合理性,等等。《课程纲要》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师是否具备开设这门课的意愿、知识和能力;课程目标与总目标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课程目标阐述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否合理;课程的实施策略是否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等。如*省锡山高级中学设计了一份《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自评参照表(见表1),可以供大家参考。

实施过程评价,教师与学生是当然的评价主体

如果说方案评价是一种静态的原型评价,那么实施过程评价就是一种跟踪式的动态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发提供信息与建议。它评估的是课程的实际使用效果,而教师和学生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感受者,是当然的评价主体。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或缺点,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课程设计;课程的实际使用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课程是否可后续发展,等等。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等部门设计相关问卷或其他评价工具组织教师参与评价,由教师提供必要的评价信息。学生的评价则可包含:是否喜欢该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课程实施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等。评价方法可以是由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自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访谈、座谈或问卷调查等。要注意的是,设计学生评价工具时用语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度,如调查课程实施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时,转化到问卷上可表述为你认为这门课怎样上更好?实施过程的评价要体现其过程性、动态性,要注意收集过程中的评价信息。

学业成就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

第9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实践类;职业扩展;商务运营实战

一、课程定位

《商务运营实战》是一门纯实践的专业核心职业扩展课程,它也是专业核心课《网络推广》和《搜索引擎优化》的后续提升阶段的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具备综合网络营销方案策划和具体精专的搜索引擎优化能力等职业能力的为目标。本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性、职业扩展性,是电子商务专业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根据网络营销师、网络营销推广员、搜索引擎优化师等岗位需要,采用综合项目模块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模块项目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实践,遵循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模块项目化的实践,在虚拟的职业任务工作场景中,确实提升自己综合营销能力。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虚拟仿职业的综合项目的选取上,和企业动态仿真合作,将仿真的企业项目作为综合实践载体,真正体现了培养高品质“服务于企业”职业人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职业性。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综合模块项目为载体,采取讨论法、项目角色化等学习方法,突出学生为虚拟职业人主体,采用调研表、综合实训报告、策划方案文案等多种形式展示实践成果。通过这门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仿真的职场环境,综合掌握网络营销策划中常用的工作方法与手段,以及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性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营销师、网络推广员、搜索引擎优化员等岗位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职场中的计划和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成为具备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满足企业营销需求的电子商务新型人才。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1.商务运营整体方案策划:研究与分析商务网站行业;能够通过邮件、电话、见面拜访等方式收集商务信息,明确热淘网市场环境,消费者受众;制作整体规划组织结构图;完成需求和经济可行性报告。

2.商务运营网络推广实施:针对整体规划和需求可行性,选择可行的网络推广方法和具体的推广工具,并详细展开和实施。

3.商务网站自我评价与诊断:推广方式、方法实施后,根据网站本身设计和营销理念发展步骤不太相符的地方,进行自我评价和诊断。

4.商务运营搜索引擎优化实施:针对诊断结果报告书,并配合搜索引擎优化的策略来实施具体的优化内容。

5.商务运营整体方案整合:汇总所有运营资料,进行方案整合,形成完整的运营报告书。

五、课程整体设计

[序号\&学习单元名称\&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名称\&学时分配\&1\&商务运营整体方案策划\&需求可行性报告\&8\&运营环境分析\&消费者定位\&2\&商务运营网络推广实施\&推广方法\&24\&推广工具\&3\&商务网站自我评价与诊断\&网络广告策划\&16\&4\&商务运营搜索引擎优化实施\&搜索引擎优化细节实施\&24\&5\&商务运营整体方案整合\&运营报告书\&8\&课程学学时\&——\&80\&]

以上有关课程的相关设置,都是本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既能达到实践的效果,又能获得职业能力扩展。将来任何课程的设置,都会以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最终目标的。

参考文献:

[1]黄丹丹.网店实操技能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J].中国电子商务,2013.6

[2]李力.企业电子商务运作及其组织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