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管理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区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公开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公开形式不断规范,公开制度得到较好执行,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根据余政办〔2009〕45号《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通知》文件的要求,对照条例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局对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20*年,我局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财税政策宣传、服务企业发展、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紧紧围绕《*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及时、全面、真实、有序地公开了本局应公开的信息6610条,为广大群众知晓财税政策等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我局对信息公开工作非常重视,为做好该项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姚文华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公开办公室,并明确了责任人,具体负责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事宜。二是召开了专门会议,传达了《关于印发*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方案通知》精神,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区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等法规文件,明确了信息公开工作职责,部署了本部门的实施方案;三是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具体工作责任人,并实行AB岗制度,避免了工作的空档期,确保了信息公开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规范了信息上网公开的工作程序,要求上网的信息公开前需经相关科室负责人核实,重要信息需经分管领导确认,确保了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同时对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数据有废止或修改的,要求及时更新,方便群众查询。
(二)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本局指定局办公室为信息公开查询场所,配备了专用电脑和兼职工作人员2名,公布了查询地址和联系电话。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在区信息中心指导下,经过充分准备和梳理分类,我局制定了《*区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编制了信息公开目录,根据目录及时主动公开了政府信息6610条,同时我局不断拓展公开渠道,加强与民互动,开创信息公开新形式。
一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工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最想知道的、群众最关心的、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信息及时主动公开,着重对财税方面的政策文件、办事项目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救济等信息进行了公开,其中公开政策文件100件,工作动态信息320条。信息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方便群众监督,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财税网”建设。以优化服务为导向,对“*财税”网站进行改版升级,进一步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力度。20*年,*财税网新公布工作动态信息320条,新增公开政策文件100件。
三是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除了在全区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积极公开相关信息同时,我局还利用新闻媒体和其他形式对信息进行公开,充分发挥新闻报纸、电视电台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作用,将信息公开与政策宣传结合,让群众拥有更多的途径获取公开信息。20*年,我局在《城乡导报》上公开信息62条,在*电视台上公开信息21条。
四是完善“12366”服务热线。为满足政策咨询需要,进一步规范“12366”语音特服系统管理,认真做好政策咨询电话的受理和答复工作。20*年,共受理、答复来电已突破6107件,为宣传财税政策和信息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依申请信息公开的情况
我局依照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制定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公布了受理方式和处理流程,确定了办理人员。20*年,我局未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公开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
20*年,我局通过“政民互动”、局长信箱、服务热线、等方式,共接受群众咨询6309次,其中咨询电话接听6107人次,件202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度,我局没有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进行收费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
20*年,我局未发生因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其制度层次和作用来看,无论是在保障层次还是资源配置结构上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信息化手段还不是十分成熟,这样就使得金保工程系统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影响,增强了相应的管理成本。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社会保障意识欠缺
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机构的服务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意识,所以社会保障相应的量化管理工作还不是很到位,社会保障绩效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统计体制还比较落后,正是由于这些方面发展的滞后,使得金保工程开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2.服务手段较为落后
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方式是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已经应用了卫星定位系统,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还不是非常完善,提供的信息服务也不是非常精确,此外,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不是非常顺畅,这样就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发挥,使得信息的传递比较闭塞,社会公众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很好地满足。
3.微观服务不周全
就国外的社会保障信息发展状况来看,其十分注重保障对象的微观服务,对于个人成本的控制机制十分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险在微观服务上可圈可点,但是养老金骗保问题的预防仍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金保工程”涉及中央-省-市三级网络系统,业务的办理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社保关系的转移却面临着很大的门槛,这样就使得很多务工农民大量退出养老保险。正是由于这样的制度,使得社会保障的效率大为降低,使得组织成本增强,也影响了社会保障的服务质量。
二、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创新策略
1.提高信息系统服务效率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是社会保障服务完善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正在不断增强,其服务对象的数量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提高电子政府的服务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立数据库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库,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政府电子政府的信息资源,应该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政府电子政府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务。金保工程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高效、实用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正在建设当中,当这些功能建设起来,不但能够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更加细化的管理,还能及时获取劳动力市场的招聘、劳动保障、求职、培训等相关信息,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
2.降低信息系统的服务成本
社会保障信息管理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若是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话,最后负担这些成本的还是老百姓,这样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为此应该逐渐降低社会保障服务成本,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为此,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实现:其一,从技术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社保基金,而要达到这点就需要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指标的量化技术、信息采集手段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障行政绩效。其二,从管理手段上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评估管理工作,对相应的信息的收集设计、流程、管理、反馈要进行评估优化,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相应的管理成本。
3.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依次向周边的农村辐射,但是很多社会保障服务农村地区并未享受到,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为了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不断提升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将农村地区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当中,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社会保障。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具有很强的跨区域流动性,而诸如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对于农民工存在着诸多门槛限制,一旦其发生跨区域流动的话,其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农民工退保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统一化管理,尽量避免跨地区对农民工产生的不便影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使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的功能,农民工依靠流通的社会保障卡就能实现保障服务的转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持农民工工作的社会保障的连续性,为其选择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性,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对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总结
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对于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障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实行“金保”工程,其实际上行就是一种电子政务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这两个方面是实现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层次和作用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层次还是资源配置结构上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信息化手段还不是十分成熟,这样就使得金保工程系统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影响,增强了相应的管理成本,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霞,聂影,郑晓平,张超.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建设[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
[2]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的实施意见[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07).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意见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20).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原则和目标
1.先进性和成熟性
体现出数据集中化的处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三种业务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改进社会养老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是先进与成熟并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全面性和专注性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将覆盖面广泛化,充分涉及到每个地区和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环节。
3.实用性
应该根据系统建立的目的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办案人员的操作习惯性以及客户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立。
4.安全性
系统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对于客户的信息保存以及资金的流向动态要实时进行追踪,建立安全体系和数据安全系统,将各种安全系统进行完善。
5.扩展性
充分的考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业务的动向,根据其发展制定系统改善的动向设计,保障业务的精准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1.系统构架
该系统是以J2EE架构为导向,通过采集面向服务的思路和数据的多方面分析,形成BSS多层次的构架。系统采用MVC的设计模式技术构架,进行分层的设计和页面布局,在各个界面中,规范数据的格式,采用标准的形式进行交互。
2.网络构架
将市、县、乡镇的网络串联起来,确保三网网络运行,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的网络构建和运行,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系统是以市网络为中心,通过VPN向乡镇等下级地区延伸,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流程架构,提升各个阶层的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
3.部署构架
在系统的研发之前,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整体的部署,系统集中部署任务的市级部署中心,利用金保工程,实现与各级网络关联的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
(三)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构架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参保管理、缴费管理、账户管理、待遇发放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等主要的业务功能模块,将市、县、乡镇各个网络经办点整合起来,虽然每一级的业务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系统都会优化整合。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UML进行建模,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搜集数据,并且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将模型展示出来。
1.建立包图
根据对象需求以及业务办理需求将系统模块进行总体的划分。包ruralpension表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子包:参保管理person、个人账户管理account、乡镇集体管理village、待遇发放管理benefit、申报缴费管理fundcollect、查询统计query、公共管理pub、系统管理parameter。
2.建立类图
类图是UML静图中的一种,可以显示系统中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其中每类之间的结构关系。
3.建立时序图
时序图是指通过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接送时间关系来展现动态协作关系。(1)参保登记涉及的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系统的参保登记界面、数据库。(2)养老审批涉及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退休待遇登记界面、业务审核人员、待遇审核界面、数据库。(3)养老待遇发放涉及的对象为:业务经办人员、月度应付待遇核定界面、产生拨付清单界面、实付确认界面、数据库。
三、结语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037005
摘要: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职工保障制度。在铁路企业中,社会保险工作涉及企业的每一位职工,对他们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铁路企业的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尚有不足,本文将主要针对铁路企业的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展开论述,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以提高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实效性,推动铁路企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铁路;社会保险;信息化;企业
社会保险工作是铁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保障企业职工基本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我国加强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建设的前提下,铁路企业加强社会保险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改进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1 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是在国家积极引导、推动、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基金,将之用作社会劳动人员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后给予的特殊的补助,以维持劳动者的生活。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进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社会保险已经基本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相关机制的建设还不健全,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进行。就铁路企业而言,社会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存在着工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目前,铁路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职工参保需要经过参保申报—审核—办理—反馈等四个环节,这大大便利了企业职工的参保,然而在社会保险的网络管理环节,由于社会保险部门在管理工作中无法对同一类的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也无法做到统一业务不同环节的分类处理,只能进行单一项分别处理,这就造成了许多的重复劳动,加大了保险管理工作的任务量。此外,目前的社会保险网络管理环节和管理制度上还存在漏洞,也极易造成管理工作中的不便。
其次,铁路企业的职工信息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影响了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进行。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也在进行改革和深化,保险统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职工的数据信息也更加详细,同时,职工数据的丰富也就意味着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也更加繁重。由于铁路企业的工种不同,范围不同,而且社会保险的险种也有所不同,各个社保经办机构对于自身保险数据的处理和收集方式也各有不同,这就加大了企业社会保险数据处理的难度。因此,铁路企业应建立网络信息数据库,对企业职工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从而降低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
再次,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网络化办公缺乏专业的公共业务平台。随着网络信息化在铁路企业的普遍应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管理。然而,从铁路企业社保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尚未形成一个专门针对社保管理实际需求的、覆盖面广的网络业务平台,保险业务的工作流程较为混乱,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应该建立一个运行顺畅、规范的网络业务平台,促进企业社保管理的规范化。
此外,由于铁路企业的职工人数较多,职工的岗位变动较为频繁,企业在进行社保管理时,还应该根据企业职工的发展情况,建立动态的管理方案,促进铁路企业社保管理的动态化发展。
2 加强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规范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流程。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处是全局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将规范工作流程纳入到重点工作中来。首先,要将处理环节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对同一类业务不同处理环节的分类处理,做到既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坚持业务办理过程无错漏。其次,就是要对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顺序,使其紧紧相扣,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形成完整的办事程序。最后,要规定严格的管理权限,将所有经办人员的管理职责和业务范围进行严格、详细的规范和界定,并对信息系统中各岗位的操作权限进行严格限定,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和越权办事的情况。
2.2 加快推进铁路企业职工数据库建设。为了提高企业数据建设的准确性,企业必须要建立基层单位与铁路企业统一使用的数据库,通过权限分配,各单位用户在赋予的权限范围内对数据进行一个预操作记录,只有在铁路企业审核批准后才能对数据库进行修改、补充和维护。同时要将各险种纳入同一数据库管理,将各险种的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包括各险种信息数据的全险数据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的准确性。
2.3 创办专业化网络平台。为了促进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还应该创建专门的社保网络信息平台,规范网络平台的业务流程。首先,要规范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权限,明确社保处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避免其他人员进行违规操作,提高网络信息平台管理的安全性。其次,还应规范网络信息平台的业务流程,参保人员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提交入保申请,再由社保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和办理,申报成功后社保管理部门再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基层单位和申报人员,从而节省了社保申请和审核的时间,还能补充企业的数据资源库,提高社保管理工作效率。
2.4 加强职工资料信息的系统管理。社会保险作为参保职工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是基本生活的一种保障,与职工的一生息息相关。因此,进行社保信息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将这些记录内容纳入系统管理中,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进行各项社保业务经办,同时也要将经办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形成数据日志,做到对历史内容的记录延续,并且逐步形成完善、齐全的社保电子档案,以备历史查询和决策者参阅。
3 结语
铁路企业实施社会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一套专业的管理系统,用于数据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等,从而为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铁路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社会保险的信息化建设应着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企业职工数据库的建设,并创办社会保险业务平台,以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险的网络化和系统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鸿.本钢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8.
(一)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同样一条信息会在无限延伸中反复阅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密切联系群众,在信息网络中建立新的交流方式,主动将规定与条例传达给群众,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
(二)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效能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一方面我们可以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与社会公众的有效对接,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信息传递的失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处理信息与存储信息的技术,将人力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能,达到协同高效的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优化服务水准信息化转变了传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单一与被动的服务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整合了信息资源,丰富了服务内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公开透明的优质服务,从而拓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水准。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一)对象的复杂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到虚拟社会之中,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自由、开放、匿名等特征,为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信息管理不仅是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的难点所在。
(二)管理开放化传统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一种层级化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容易形成官僚化和低效化的弊端。一方面,信息源部门的权力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群众由于难以获得信息而处于劣势。而在信息化时代,得益于互联网的开放体系,极大地降低了门槛,群众很容易就能够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实现“无障碍”对接。
(三)信息互动化互动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互动化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更加广泛地倾听民意,回应民声。同时也要借助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不断地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健全以及社会保险范围逐渐扩大,为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内容多、关系杂、管理难等问题,有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议,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一)被保险人社会保险号信息数据库在社会保险系统信息源中,每一个被保险人都应具有社会保险号,并应当相应地建立数据库,以提高服务效能:一方面,社会保险号数据库可以自动地为每一个新参加社会保险的被保险人分配可用的被保险号;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险号数据库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查阅被保险人的档案信息。
(二)被保险人基本信息数据库被保险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地、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参加工作时间、参加保险时间、退休时间等基本信息,上述信息录入之后,所有信息都将归档,以便提高服务效能。
(三)企事业单位信息数据库为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专有的识别代码,同时为其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应详细记录企业基本信息、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状况、社会保险支付状况、社会保险账目、被保险人信息等,以便为信息库提供佐助信息。
(四)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库由于一个被保险人只允许有一份社会保险档案,而且被保险人的社会保险可能会随着职业的变化而发生转换,所以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库就可以避免发生档案重复。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库要录入每一个被保险人的所有社保数据,应当准确保存被保险人的个人保险历史、缴纳保险费用时间、缴纳保险金额、目前工资状况、被保险人暂时的或固定的保险金额等信息,既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核对保险账单,又有助于被保险人核对保险信息,还有助于政府部门核算保险金额。
四、总结
关键词:社会保障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其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其他行业以及各个领域之中,其快捷性、系统性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务特点,逐渐被使用者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不仅是社保系统能够平稳、快速运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广大参保群众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和有效凭证,因此将信息化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二者相结合,不仅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1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内容分类上来说,社会保障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社会安抚等方面共同组成的,是基于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其不仅是能够保障各种低收入者、或是遭受一定意外灾害的群众能够继续生存,同时也是广大劳动者在养老、工伤、失业以及医疗和生育等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一定保障补偿。作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涉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不仅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日益明显的作用与影响。由于广大群众在参与社保以及其他福利保障措施时,提交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资料并生成了一定的档案文件,而随着民众社会保障意识的不断提升,这些档案资料的积累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将信息化引入对其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管理清晰化、服务流程规范化,同时还能推动广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专业化能力的拔高。反之,如果一味地沿用传统、旧有的管理模式,片面排斥对信息化的引入,不仅会制约工作流程以及效率的提升,更会影响到广大档案信息的安全,甚至会让广大群众的个人权益受到损害,最终会影响到其科学的发展进程。
2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2.1应用策略
由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巨大变革,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将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成果以及所生成的信息素材,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和推动产生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其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化发展,还能推动整个社会以更加平稳、和谐的状态向前发展。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本身存在的片面性、滞后性以及宣传薄弱型的特征,信息化能够充分利用既定档案内容所生成的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充分利用数据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充分让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能够使用统一的管理数据系统,在基于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网络共享。具体来说,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档案管理原有的工作方式,也让信息数据的更新变得更加全面和及时,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这种即时性,以此为决策生成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其次,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先进技术纳入到日常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对改善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的作用,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2.2管理策略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十三五规划”背景下提出的有关健康保障和其他方面的保障措施要求,让现有的社会保障朝着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服务要求逐渐提升的方向快速发展起来。在这种局面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实现全国统一的网络管理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化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尝试: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加强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各项事务的操作与运营,保障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切实为广大民众展开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并贯彻于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当中,全面推动现代化的实施。其次,建立网络共享服务平台,按照档案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所属区域进行分类归档,并提供非限制和非保密性文件的统一检索和管理服务,提高调档查询速度,提升工作效率。而在这一环节当中,电子档案的收集、转化以及上传是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障工作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自动上传的窗口及网络技术,在接受电子档案的同时完成自动上传,实现收集、上传、归档的链条式管理模式,以便日后查询。第三,在社会保障电子档案建立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和补充性的推动。由于社会保障档案与人事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性,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变化,所以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随时保持档案所有者的现单位与档案管理单位相一致,这样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要想实现这一即时性和变化性的过程,就必须充分建立起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保障中心之间的档案流动借口,保障文件信息电子档案的快速交换与信息共享,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完成保障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还要避免重复造成的步骤冗余。
2.3安全保障策略
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网络的共享由此引发的安全保障问题,否则极易引发广大群众基本权益的缺失。关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具体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加强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法制建设,为各类电子档案、网络信息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为档案信息生成过程中所有收集、整理和传输、的真实性以及安全性提供必要的保障;其次,研究出能够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可靠方法,以资金支持或政策性文件内容保障其可靠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并在创新档案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全新的适宜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流程的档案管理法规。第三,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信息化以及网络安全化人才的培养和吸收,通过组建优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建设出准确化、专业化以及细致化的管理安全平台。
3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社会保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其适应时展的需要,亦是全面提升其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必要性举措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化内容以及工作方法和思想理念的引入,也必然会引发有关安全化以及信息内容共享的有关问题,只有基于目前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法以及相关制度的合理引入才能保障信息化的同时又不会产生任何有害于安全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展开服务。
作者:姜云鹤 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陶世宏.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J].学习月刊,2011(8):136.
关键词:社会保险 档案 创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保管。
关键词: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Analysis of Social Insur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Gao Xiaoliang
(Handan Fengkuangqu Social Security Center,Handan056200,China)
Abstract:With China's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the social insurance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onerous,the amount of data, business volu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ccuracy,timeliness yo ball higher and higher,the establishment of sou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ocial insuranc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tasks.As the complexity of our workers,diversity of social insurance work with many difficulties,how to establish goo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ocial insurance,social insurance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s the focus of this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Keywords:Social insurance;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Difficult;
Measures
一、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一)网络建设覆盖面不全。近些年,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局域网的基础建设逐渐成熟,各地方各部门联网较为容易。虽然实现了与各省市级经办部门联网以及各银行、医院、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联网,但是,目前人就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也就无法实现各种业务的网络规范化管理,例如异地业务办理无法通过网络管理来实现。(二)数据库信息质量不高。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实现了“五险合一”,数据库数据实现了共享,由以往的分散化实现了集中化,但是近几年由于改革步伐太快,机构重组现象太多,导致职工的信息更换频繁,出现了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原始数据不准确;其二,数据库的维护相对落后,很多需更改的信息没有更改;其三,新老交替时出现了数据错误。职工的切身利于与数据有直接关系,错误的数据必然对职工的利益造成影响。(三)社保卡管理存在缺陷。由于各种原因,社保卡在应用中无形的出现了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社保卡信息不准确,这是数据库信息错误造成的直接后果,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芯片损坏、卡片与照片不一致、持卡人与参保人的信息不一致、账户金额不一致等;第二,医院对于读卡出错或读不出的现象,要求持卡人必须去保险锁再次读卡才能解决,而本身持卡信息有误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不仅要去保险所登记更改,还有可能影响就医人员的使用。第三,保管不当。经常出现社保卡丢失的现象,不排除被别人盗用的可能。(四)网络安全面临着威胁。威胁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为的失误,管理员操作失误或者安全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安全漏洞的原因;第二,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为恶恶意的攻击以及各种网络病毒的侵害,这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有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第三,网络软件自身的缺陷,软件存在漏洞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各种攻击的首选。
二、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对策
(一)开发“一体化”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我国社会保障种类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个方面,在系统开发方面要力求实现“五险合一”的功能,形成积极管理、业务经办、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优化业务流程和强化基金监管的功能,同时体现了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和服务与管理并进的服务理念,解决了以往想管管不了,想办又办不了的难题。“一体化”社保信息服务系统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二)创建优质资源信息库。首先,针对普遍存在的信息库不准确的现象,应该开展全面的、彻底的数据库整治工作,调动组织员及参保单位对信息库信息进行清理和校对,对缺失信息进行补充。其次,加强信息库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前提,只有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才能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联网升级。最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只有树立数据安全第一的意识,才能从制度上和系统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制定相关的安全应急保障方案,以便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三)规范业务流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只有指定了规范的业务流程以后,计算机系统才能够实现规范高效、严谨科学的管理。第一,优化业务流程,合并处理环节中一致的业务,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严格规范办事程序,指定明确的办事秩序,各环节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个人和部门都不能擅自改变规章秩序;第三,管理权限要加以限定和明确,防止越权办事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让参保职工及时了解工作流程,更好的为参保职工服务。(四)转变管理职能。社会保障系统促使社保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实现了由事务型转向管理型的管理手段的转变;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监督的管理方式的转变。例如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从以往的医药费报销的事物中解脱开来,逐渐开始对医保进行稽查和监督。社保管理也日渐自动化和无纸化,既降低了办公成本,又提升了整体的办事效率。(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每位职工的个人资金账户,所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系统安全性的基础。网络安全系统属于单位的内部局域网,因此,它必须与其他网络系统和外部网断开连接。内部网络的安全保护是通过建立网络分段或者虚拟网络形成不同的内部子网,子网之间又可以进行自由访问和共享网络资源,但是子网之间的互通需要设置严格的安全访问控制,确保网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怡.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J].科技资讯,2006,1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迅速增加,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根本点是加强创新。只有通过对新时期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分析,将纸介档案与数字档案的转换,才是需要对新时期提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策略。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社会保险的参保数,增长迅速。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55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659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231万人。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1-2012年)》指出,到2012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23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4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数逐年增长。可见,我国社会保险档案与日俱增,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保险档案的要求也在提高,需要对社会保险档案进一步创新。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施改革计划
近几年来,国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实施了各种改革计划,早在2009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2010年内开展全国范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2011年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根据草案,企业缴纳险种从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扩至五项,新增工伤和生育险。这些政策改革都为新时期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
(三)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部门分散
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中管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具体情况是:社保中心管理着养老、医疗、工伤等法定的基本保障档案;民政局管理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着公民个人补充保障的一系列保险金。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由于管理机构分散、不集中,使人们在利用公民个人社保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例如,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公民个人就业及保险金交纳情况,需要到几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去了解,这样就给公民个人和组织在查询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这种分散的管理,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许多漏洞,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涉保人死亡以后,其所涉及的个人保险账户并未随之终结,仍有人代领保险金。
(四)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缺乏硬指标考核
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相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社保档案工作没有硬指标来考核,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因此让部分档案工作者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档案并非一个部门管理,进而导致不同的开发商参与系统建设,相互之间的互不信任以及人为设置壁垒,或者同一家系统开发商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技术架构,导致系统割裂。数据只能采用共享或交换的形式,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基本信息的共用。比如2008年1月央视报道深圳农民工的退保潮现象,就是因为不同的省市之间不能共享社保缴费信息,从而导致社保对于候鸟型的打工者来说只是带不走、挪不动的地方粮票。
(五)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和范围需要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办管理效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和对税务、银行等网上业务的接受,热切期待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网际申报模式的实现,而传统性纸质档案管理约束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参保者要求简化手续、便捷服务的利益诉求,因而我们应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问题,再继续讨论介质原始性问题显然已是过去时了。现今解决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是讨论如何确保数据归档前后原始性认证和原始性保证问题。
二、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新的工作,人们还不是很重视。社会保险工作的重点都集中在扩大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方面,忽视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归档范围不明确,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社会保险档案专职人员难落实。有些社会保险部门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即使有,也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职培训,严重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的质量。
(三)社会保险档案存档的条件差
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始终未能列入社保经办机构的议事日程,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至今未设立固定的场所存放档案,历年累积的社会保险档案只能由经办人员分别保管。由于没有专有的库房,只能存放在潮湿的房间里,致使社会保险档案存在诸多安全因素。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查阅起来非常困难,也给日常经办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四)缺乏专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有的制订了一些社保档案的地方标准,有的地﹑市制定和公布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办法、低保档案管理办法,而全国许多地﹑市则没有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保档案的各地管理方法不统一。在不同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解决办法
(一)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存档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扫描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纸质材料保存起来不方便,但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就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灵活运用,如目录数据适宜采用文本录人;全文数据则可以采用图像扫描录入;而一些当前常用的数据可制作成光盘。
(二)根据社保档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储存,可以防止档案的丢失与缺漏。应针对不同门类的档案,确定不同的归档整理方法。首先,确定立卷原则。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社保档案不同价值性质分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其次,确定归档形式。根据各社保经办单位文件材料形成的类型,确定以件或卷进行整理、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最后,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存价值确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
(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管理系统,规范标准
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奠定重要的基础。以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劳动及社会保障标准体系为指导,以投融资与运营模式和项目实施监理模式为依托,按照多层架构的模式将系统自上而下构架成为组件与业务组件、业务运作支撑平台、IT基础设施三个层次,树立以监控及管理、信息安全为主的贯穿三大层次的两大体系模式。为适应劳动者的流动和工资收入的变动,对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并用计算机储存,记录公民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情况。在全国设立计算机网络,对每个劳动者的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并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网络查询接口,允许公民定期查询,同时也可替他们预测,比如退休时可拿到多少养老金,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在全国统一管理下设分支机构
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决策分散、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其成为统一管理全国社保档案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重大决策和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参与制定社保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其次,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包括地区局、地方办事处、数据处理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并送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