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项目商业模式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商业模式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商业模式评估

第1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检索和总结,从商业模式的内涵、要素构成、类型和商业模式评价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商业模式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企业自身为视角来进行,缺乏多视角的研究;研究的内容理论化,方法单一化,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商业模式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模式 内涵 评价

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内涵研究的评述

(一)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

Elliot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指出了在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的情况。而 Rappa在其论文中谈到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一种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能够指导其盈利。而Stewart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一种逻辑陈述。

(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 Timmers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被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流构成的有机系统,同时,他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界定:“它是指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就包括“对商业活动和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方面的内容。Amit和Zott则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获取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的各组成部分的一种组合方式。在其描述的框架体系中,详细地描述了商业模式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相互协作来实现交易的这种方式。而袁新龙和吴清烈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系统,一个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存在联系和互动的一个组织;它不仅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还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又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的收益及其分配方法。

(三)基于战略角度的定义

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进行总体考察,主要涉及到了市场主张、企业的组织行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KMLab顾问公司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描述,主要就包括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销售等一系列组合的描述。Linder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一种逻辑。Dubosson O Torbay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合作伙伴为了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创造目标顾客群体、营销产品、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商业模式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其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一种解决方案。

(四)基于运营角度的定义

基于运营角度一般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什么样一种内部流程和基本的构造设计来使其产品创造出市场价值。Applegate在其论文中认为,商业模式是复杂商业的描述,通过商业模式能够研究商业的结构和各结构性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如何才能响应现实世界。在这一方面,Stahler在其论文中强调,一个模式总会是复杂现实的简化,它可以帮助理解商业的基础或规划商业的未来。Magretta认为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如何运作的问题,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而为其顾客的利益着想以及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企业的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认识,对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解析。Mahadevan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的一种特定组合。而Amit则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去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而组成的这种协作运作方式。

以上四类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因环境变化而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并实现盈利的一种方式,其定义比较浅显易懂。基于战略角度的定义则认为商业模式是让企业正常运行、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而基于运营角度的定义侧重于描述企业的运营结构,包括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能反映商业模式实施的效果;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笔者认为将基于财务角度的定义和基于系统角度的定义相结合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的视角比较全面,能够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对商业模式要素构成研究的评述

有的学者在定义商业模式时,就已经研究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但随着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的研究。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的描述在内容上、深度和广度上以及详细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观点不太一致。笔者将有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研究加以总结,如表1所示。

对商业模式类型研究的评述

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类型的说法,大家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区分其存在载体的分类方法―看它是存在于物理载体还是单纯地存在于互联网载体,按这种分类的方法可将其分为鼠标加水泥模式和纯粹的网络模式两种类型;另一种是基于交易双方类型的分类方法―基于B2B 和B2C 的分类,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模式,有的学者认为也可分为三类,即:B2B 、B2C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模式。除此之外,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的分类的观点不一。Rappa认为关于现存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目前还没有全面和权威的分类。一部分的学者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商业模式类型的划分,如Weill&Vitale和Eisenmann等。而另一部分学者,比如Bambury和Rappa,他们在给商业模式分类的时候都是从一些细微的特征出发进行区别的,如产品的属性等方面。而Bambury指出经验性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很好地识别6种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商业模式。

从以上学者们的不同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就可以看出,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盈利方式、价值体现或定价模式等某种比较特别的基准来进行分类的。遗憾的是,这种分类方法没有与商业模式的含义与其组成要素相联系,因而还值得商榷。

对商业模式评价研究的评述

(一)国外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

国外对商业模式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商业模式实施前的评价,这也可以叫做对商业模式的预测性评价,它可以预测商业模式实施之后可能会带来的绩效或者效果;另外一种是对商业模式实施之后进行的效果或者业绩评估,就是观察企业在实施了某种商业模式以后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这种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对商业模式实际效果的一种估量。

Hamel、Gordjin和Morris等学者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实施前的评价。Hamel(2000)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实施效率、盈利性和适用性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Gordjin认为商业模式评价的关键在于分析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价值流动情况。因此,他编制了利润/效用表对商业模式进行评价。Morris认为对商业模式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商业模式的匹配性,包括其内部的自我匹配性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匹配性。还有一些学者,如Dubosson O Torbay和Afuah,在商业模式实施后的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国内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

常素认为要从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延伸性及管理团队对商业模式的执行能力这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核心优势进行综合评价。陈翔对商业模式的评价分为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各组成部分的评价和对商业模式财务指标的评价,同时他也提出了商业模式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张灵莹指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与分析应该从对企业的市场与客户价值的评价分析、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定价的评价、对企业赢利能力的评价、对企业实现能力的评价、对商业模式能否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周卫军提出了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从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在评价时注重商业模式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而国内学者主要围绕财务因素、客户价值、资源配置以及创新性等方面展开评价。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学者们对于商业模式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较浅显的层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的视角比较单一,只有个别研究者从多视角评估商业模式,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设置单一的评价指标进行商业模式的评价,这就显得比较片面。二是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较为合理的商业模式的评价方法。

商业模式研究展望

(一)由单一视角向多视角研究转变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多数学者研究了商业模式的内涵、要素构成、类型和评价,但是,从研究的视角而言,学者们都是以企业自身为视角进行研究的,缺乏多视角的研究;而从单一的视角出发研究的结果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商业活动具有复杂性,客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契合客户需求的变化,从而寻求其生存发展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商业模式的研究应由单一视角向多视角研究转变,如从客户的视角进行研究,更能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

(二)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转变

以往的学者们比较注重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而对商业模式实证的研究偏少。另外,学者们在评价商业模式时大多单纯地从财务角度进行评价研究,缺乏从实证角度的相关研究,而从客户角度出发的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结合实证研究成为必然。

(三)商业模式的评价研究将更具综合性

商业模式评价视角的单一化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会直接降低商业模式评价的科学性。因此,注重商业模式评价的综合性、利用多样化的衡量因素、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将大大增强商业模式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雷家肃.大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

2.常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与商业发展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10)

3.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1)

第2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网络企业风险投资商业模式

一、网络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本文所讨论的网络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企业。这些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采购和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实体企业进行宣传和对其他产品进行网上营销,通过互联网向特定顾客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的人们提供虚拟的社区服务等。

网络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成本递减性;边际报酬递增;赢者通吃、强者更强;注意力经济下的“免费”原则。

二、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根据我国学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VC、软银中国创投等的成功案例,可以知道风险投资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行业环境、创业管理团队、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商业模式、变现能力等。本文从创业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1.创业管理团队。美国风险投资之父GeneralDoriot曾说:“可以考虑对有二流想法的一流企业家投资,但不能考虑对有一流想法的二流企业家投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更看重管理团队的以下特征:

(1)激情。创业者必须具备激情,这种激情会感染周边所有的人。在一种激情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变得积极主动。这种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带动作用、感化作用,会激励整个团队,甚至团队的新成员行动起来。

(2)互联网行业背景。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来看,那些有着良好互联网行业背景的人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如季琦在创办如家酒店连锁公司时,由于他在携程的成功经历以及和IDG多年的良好合作,使得IDG为季琦投资了l50万美元,不久又追加投资至200万美元。

(3)良好的教育背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处于高新技术企业顶端的网络企业,要求它的管理团队必须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雅虎的杨致远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搜狐的张朝阳曾在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并于199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4)创新精神。创新或创意是互联网世界的生存前提,无论是雅虎的网络门户模式,亚马逊的网上超市模式,还是eBay的网上拍卖模式,创新使网络企业具有无穷无尽的增长动力。

(5)团队结构。一个管理团队是由管理、财务、技术、生产、营销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投资者更希望网络企业的技术人员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更希望管理层利用掌握的信息按照顾客的需要调整发展计划,更希望企业的管理者有全球性扩张经营的长远目光。

2.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家在被问到“评估被投风险企业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问题时,大部分风险投资家会首先回答是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分享、沟通和娱乐,因此,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效率,来替代传统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为例,在2007年9月举行的商界论坛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PPG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第三名。PPG的商业模式是将男装交给七家合作企业贴牌生产,PPG负责产品质量的管理,然后通过无店铺的在线直销和呼叫中心方式,将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里。这种直销模式,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同时将存货率大大的减低,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PPG的概念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其首席运营官黎勇劲就来自于PPG的第一家投资商,当时他的身份是集富亚洲董事。他选中PPG的原因有三:商业模式好、市场够大、管理团队能力很强。

(2)开发“长尾市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种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GoogleAdWords、Amazon都是长尾理论的优秀案例。

(3)寻找新的收入模式。GoogleAdSense是针对网站主的一个互联网广告服务,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边际收益很少,且需求各异又使得边际成本大,但是Google利用自己开发的“搜索”技术,大大地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能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4)吸引“注意力”。网络企业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点击数”,成为用户心目中能够经常想到的领域经营者,那么企业面临的商机是无限的。网络企业赢得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关联性。网站必须有浏览者需要的东西,而且应该重点考虑用户访问网站是为了得到什么。②权威性。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在Google、百度随便键入一个关键词得到的都是成百上千的网站地址。要想获得高度黏着力,网站必须具备权威性。③参与性。参与性通常体现在互动、竞争、娱乐等方面。④共有性和个性化。如当当网有“我的当当”,使购物者比较轻松方便的管理自己的定单。

参考文献:

第3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机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051-03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呈现双高态势。从行业层面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要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以上;从单位产品能耗看,钢铁、水泥和冶金等高能耗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这既是粗放式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是“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节能产业的战略机会。根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2008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增长417.3亿元,2009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增加到588亿元,同比增幅40.9%。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08年的11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5亿元,同比增长67%。2009年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2008年节能能力为569.27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2008年减排二氧化碳367.18万吨)。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由2008年底的6.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1.3万人,增幅达74%。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预计达800亿,增速有望保持30%~40%。目前,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两大能源消耗产业,EMCA协会估计节能服务产业规模潜力约有4000亿元,摩根士丹利的估计预测比较乐观,认为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可达到8000亿元。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亦被称之为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培育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专业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与具有节能意愿的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和能源效率审计等综合服务,而且专业节能公司常常垫付服务所需资金,并通过合同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段,从能源费用的节约中逐渐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利润。传统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由节能投资的实施企业来承担;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下,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

1998年我国政府引入国际上先进及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世行一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在北京、辽宁和山东三省市成立3个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利用世行贷款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运作。当然,仅靠三家示范公司,仅靠世行的贷款是远不能满足节能市场发展的需要。2003年国家发改委与世界银行启动二期合作。节能市场的发展需要企业拥有自有资金,还需要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但是刚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一般贷款担保能力比较差,项目二期设计了专项贷款担保资金模式。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世行提供2200万美元作为担保资金帮助合适的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发展节能市场。2009年我国政府与世行启动了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的三期合作,该项目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这三家转贷银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向国内重点用能工业领域大中型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提供贷款,解决大中型耗能企业节能改造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成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并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合同能源管理也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

(一)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服务合同中承诺最低节能指标(如节能量、节能率),合同期内一般由客户归还节能改造所需的贷款。如果合同期内节能收益没有达到承诺的最低指标,节能服务公司需要补差给客户;如果节能效果达到承诺最低指标,节能服务公司可以获得合同规定的服务费用;如果节能收益超出合同规定,双方可按合同事先商定的比例分享受超额收益。

(二)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工程的改造投资可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与客户共同分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按比例分享节能项目运行后的收益。一般来说,节能服务公司前几年的分成比例会比较高,以使其能尽快回收投资,获得合理利润。

(三)节能费用托管型

客户委托节能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托管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并在合同期内根据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用。

(四)设备融资租赁型

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购置和安装节能设备,在设备租赁期内用户向节能服务公司分期支付租赁费用后,期满后设备归用户所有。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与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场等商业领域。笔者运用JamesRichardson(2005)的框架分析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见表-1)。目前,节能服务产业需要结合具体需求企业所在产业的特性和企业特质设计具有复合型商业模式,比如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业模式。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机制

(一)节能服务企业融资能力与节能前期投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一般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和安装调试以及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后期逐渐回收收益。合同能源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银行商业贷款、政府贴息的节能专项贷款、设备供应商允许的分期支付、电力公司的能源需求方管理(DSM)基金、专业债券和国际资本融资等。美国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是靠政府基金,而韩国是由政府委托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日本则主要采用通过大财团加上市融资

的模式。国内EMC的资金渠道相对匮乏,大部分企业都依赖银行贷款。但是,节能服务企业注册资本少、资质低,能效工程又常常是非资产性投资,节能设备的抵押价值不高,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质押贷款申请程序和监管复杂,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回报率也存在延迟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使节能服务企业很难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查,获得贷款支持难度很大。

(二)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实力与政府补贴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2010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央财政决定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标准煤以下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其他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下限放宽到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此次补贴具有力度大、范围广等特点,补贴力度粗略的计算相当于标准煤煤价(960元)的30%,补贴范围也非常广。但是,申请奖励的前提是节能服务公司必须具有500万以上的注册资本,节能服务公司投资70%以上,并在合同中约定节能效益分享方式。目前,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实力不足,80%的节能服务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500万,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先期投入70%的实力。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回报与合同双方之间履约信用之间存在缺陷

国外的能源合同管理期限一般都是10-15年,合同双方会在法律的框架下以及诸多能源政策、税收政策和环保政策规定下规范运作。由于能耗单位经营状况存在不确定,合同双方亦存在是否违约的博弈,节能服务公司面临节能整改费用可能难以回收的风险。合同履约风险的存在,使得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管理期限呈现短期化的趋势。虽然世行项目中试点的3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处于30%左右的水平,但是国内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回报率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以建筑行业的节能空调制造企业的10年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例,设备利润所占比重为30%,财政补贴所占比重为20%。不计入设备后期的调试管理费和维修保养费,设备投入的利润率约为5%。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要对空调系统各部分运行能耗指标进行精确计量,需要增加控制系统和计费系统,约增加设备投入成本20%~30%。空调设备制造商在权衡成本收益之后,会发现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投人大、回报低”,不如直接销售设备产品收益高。

(四)客户单位的管理体制与节能收益的分配机制之间存在错位

不少能耗单位在节能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认识误区,一些大型能源类垄断企业,尽管节能潜力很大,但是对能源费用支出表现为“无所谓、不差钱”的态度,而且不愿意与能源服务企业分享节省下来的水电费用。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能耗企业在比较“合同能源管理”与“技术改造”的方案之后,常常更愿意企业自己实际操作技术改造的投入,独自享受节能的全部收益。国有企业的任期制和预算管理制度都可能会影响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进。在国有大型企业中,节能改造的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时间较长,具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性质,有些企业负责人不愿意在有限任期内在节能改造方面进行投入。

再比如,美国联邦政府是全美最大的能源用户,联邦政府机构约占能源服务产业收入的22%,但合同能源管理对于中国政府的具体机构来说还存在节能收益的分配问题。现有体制下,政府采购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后,节能收益都归国库所有,这是制约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因素。河北省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该省规定凡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的,节约资金的10%可以用作行政经费。

四、合同能源管理亟需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价值链的分工以外,还包括重组价值链和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的内容。构造独特价值活动体系的目的是使得合作联盟寻找到竞争优势,获得持续的价值。

(一)客户真正获得节能价值是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设计的关键

客户是否有节能的需求和动力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关键。一家单位如果实行电费总额固定,节约的电费归自己支配的制度,这样的企业就有积极性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之中;如果一个单位采用电费实报实销,而投资节能改造则需要审批的制度,电费的节约和浪费与单位自身没有利益关系,而设备投资反而需要层层审批,这样的单位从事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

再比如,电梯节能改造技术已经日臻完善,对电梯加装能量回馈装置可以达到节能40%的效果。电梯都有下降的势能,尤其是从高层向低层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靠刹车来消除势能,但是刹车会浪费势能,而能量回馈技术可以让势能变成电能,实现并网节能。居民小区内的电梯节能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目前面临现实的成本收益的分配问题。电梯作为公共电力设施,属于设备运行费,电梯电费是从物业管理费中扣除。对于物业公司而言,节能电梯属于改造项目而不是维修项目,无法使用房屋维修基金来进行节能改造。此外,安装节能设备受益者是小区物业公司。而购买节能设备的投资人却常常是社区业主,业主很难有积极性对电梯进行节能改造。如果物业公司直接投资改造节能电梯,一次性投资比较大,投资回收期和受益期比较长,物业公司本身的合同期也常常只有两年,物业公司会面临节能改造成功刚开始回收投资,物业管理合同就到期的问题,这会影响物业公司进行节能投资的积极性。

(二)从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设计商业模式是破解难题的可选思路

第4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很多因素铸就了Triodos Bank的成功,包括它的独立性、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可持续的贷款、以及社会对可持续银行的需求增加等。Triodos Bank的故事不仅仅对银行系统来带启示,它还对商业社会有启迪作用。

一个经济组织有很多意图,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商业动机是为解决某项社会问题而生,它不仅仅关注财务结果,还关注此商业行为是否增加社会价值,是否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可以带来持续的、漂亮的财务报表。

客户是一个经济行为中最重要的主体,它既是利润的来源,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传递者。

经济组织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你必须关注客户需要什么,并且引导他们走上与你相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需要你不断持续地发现和创造方法,去真实地帮助你的客户,为你的忠实客户创建一个稳固的网络,这有助于在扩大公司影响力的同时获得更稳定的收入。为此,你需要建立一个容易被评估和证明的客户关系系统。

诚信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很多企业提倡“诚信”,但大部分仅限于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并未根植于商业行动当中。消费者越来越聪明,能清晰地分辨真善与伪善。如果当一个企业真正把诚信植入商业模式当中,这就变成了它的特性,就像Triodos Bank将贷款透明化的举措一样,使Triodos Bank在银行系统中显得与众不同。企业不必高喊很多漂亮的口号,你只需把你朴素的价值主张说到做到就已经信守承诺了。

当然,经济组织要良性运转,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商业系统,这个系统不一定是最完善的,但一定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与补充。比如说Triodos Bank主张“向客户提供简单、专业和有竞争力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财务目标”。它的主要业务包括银行交易、基金管理、项目发展、投资管理、公司财务、个人银行。但它在各个国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有些许不同,在企业价值观的引导下,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

第5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社会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18-04

社会创业通过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也为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打开一扇新大门。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并据此构建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体系,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创新精神,增强社会创业意识,提高社会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大学生社会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整合模型

(一)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界定

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社会性、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社会价值,完成个人或组织的社会使命。其中,社会性,强调社会创业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为主要目标;创造性,强调社会创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方法或商业模式,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

大学生社会创业是大学生个人或由其组成的创业团队,在社会使命与创新精神的激发下,通过建立社会创业组织,借鉴商业化的手段,创新运营模式,向社会公众提品或服务,可持续地产生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整合模型解释

国内学者焦豪、邬爱其(2008)对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系列社会创业过程理论模型进行整合创新,提出了由影响因素、过程阶段和过程监控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创业是一个受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创业者需要通过实时的评估与反馈进行过程监控。该模型的提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与思路。

本文借鉴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特点,提出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整合模型解释(见图1)。

1.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阶段与过程监控

依据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过程阶段依次包括:(1)形成社会创业意向。创业者感知到社会需求,产生社会创业的意愿,并认知了自身创业的可行性之后,会产生创业与否的意向。(2)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机会。创业者通过系统的方法调查与评估社会需求,并激发创新思维,积极寻求能产生双重价值的社会创业机会,识别社会创业机会的特征,开发社会创业机会的运作模式。(3)评估社会创业机会。创业者分析社会创业机会的机遇与挑战,明确风险及其可能的防控机制,做出是否进行社会创业的决策。(4)实施社会创业行为。创业者确定社会创业机会值得开发之后,制定战略规划,进行团队和组织建设,以献身精神投入社会创业活动中。

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社会创业者及其团队在社会创业过程的各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因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也有所不同,为推进社会创业各阶段的演进,创业者必须定期对自己和创业团队的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以获得相应的完善和提高。

2.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受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在社会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个人因素。综合国内对大学生社会创业实践现状的理论研究观点发现:志愿服务经历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发现社会问题与需求的机会,更容易产生利他动机;自我效能感会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对自身创业可行性的认知,在社会创业意向形成阶段发挥主要作用;警觉性使创业者能“敏感地”把发现的社会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社会创业机会相结合,在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机会阶段发挥主要作用;对社会创业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信息,会影响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以及社会创业机会的识别、评估与开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会增强其警觉性,并为创业者提供了获得信息、资源和支持的渠道。上述影响社会创业过程的个人因素构成大学生的社会创业胜任力。其中,志愿服务经历、知识与信息、社会网络等是基准性胜任力,易于改变和提高;自我效能感、警觉性、动机是鉴别性胜任力,不易培养。

(2)组织因素。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组织因素包括创业资金、核心员工和志愿者等几种关键资源。其中,资源的可获得程度不仅影响社会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评估,还会影响社会创业机会实施阶段所采取的策略的有效执行情况。

(3)环境因素。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环境因素包括公众对社会创业的认知情况、社会支持、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高校ι缁岽匆档慕逃与宣传情况。

(4)流程因素。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的流程因素包括项目风险控制机制和项目运作模式。风险控制机制有助于保障社会创业机会的实施。社会创业项目运作模式可以分为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纯粹依靠社会捐助模式以及两者混合型的运作模式。社会创业项目的运作模式设计类型与特点,会影响到创业者对社会创业机会特征的评估,并进而影响创业机会的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有利于社会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创业过程持续演进的评估与反馈。

二、基于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的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以及相应社会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

依据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创业胜任力,助推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各阶段成功演进的环境、组织和流程因素发挥作用,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创业过程持续演进的评估与反馈,并最终成功实施社会创业行为。要实现该目标,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体系应由社会创业课程体系、校园公益实践、社会创业孵化平台和多元社会支持系统构成。

(一)社会创业课程体系

社会创业课程体系是为了达到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构成要素的总和。

在课程学习内容方面,可以分为社会创业认知、社会创业学习与训练、社会创业实践三个模块。社会创业认知模块,旨在进行社会创业启蒙,使学生了解社会创业,掌握社会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者自我认识。社会创业学习与训练模块,旨在学习社会创业的知识与方法,包括发现和评估社会创业机会的方法、创新设计商业模式的方法、防范创业风险的方法,获取创业资源的方法、组建与管理创业团队的方法以及编制社会创业计划书的方法。社会创业实践模块,主要指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包括单一实践性训练项目(如社会企业家访谈、创业心理素质测评)和综合性实训项目(如社会创业计划设计与路演)。

在课程设计理念方面,提倡社会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增强社会创业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这方面,可以尝试在社会创业认知模块中,引导学生将社会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对一些启发性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你所处的专业领域中是否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对你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你的专业领域内是否存在解决方案?有哪些专业资源可与之对接?”等等。

社会创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胜任力,在大学生社会创业意向形成阶段以及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机会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学习模块有助于鉴别胜任力中的动机启发,学习与训练有助于提高社会创业的基准性胜任力。

(二)校园公益实践

校园公益实践是大学生以服务社会为理念,以公益社团为组织方式,自主开展一系列社会公益服务的活动。校园公益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创业的一种课外实践训练方式,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理念,产生利他动机,促进社会创业意向形成;又可以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识别与开发社会创业机会的能力,并积累社会资本,加强社会网络,促进其做出实施社会创业机会的决策。

高校是组织与管理校园公益实践的主体,要鼓励大学生创建公益社团,有组织、有目标、可持续地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变短期化活动为日常性实践,从中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公益项目运作模式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打交道,学会获取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运营社团和公益项目。

李远煦(2015)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项目涉及领域过于单一,关注的社会问题具有高重复性。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公益实践领域的局限性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机会广度与深度的识别与开发。因此,高校还要拓宽校园公益实践活动领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经历,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发现更多不同领域的社会需求,在发挥专业技能和结合志愿服务有效经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社会创业实战经验。

(三)社会创业孵化平台

创业孵化平台是指通过提供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相关服务帮助和促进创业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机构或环境。很多高校已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孵化中心,可以在创业孵化中心内部搭建专门的社会创业孵化平台,提供专业性的孵化支持,为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提供有利的环境、组织和流程因素,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创业的过程监控中形成积极的评估与反馈,并最终实施社会创业行为。

在孵化条件方面,平台应要求入驻孵化的大学生社会创业组织要满足一定条件: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人数至少在3~7人之间,且至少有一人为在校学生;创业项目要关注社会问题,且已有解决该问题的初步方案。在孵化服务方面,平台除了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等硬件服务与融资服务外,还应提供包括公益项目设计、商业模式设计、营销传播、财务会计、团队管理在内的专业支持服务以及导师制的管理指导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创业导师既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创业过程监控中实施评估与反馈。

(四)社会创业支持系统

上述社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能够得以正常运转,还需要有一个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在内的社会创业支持系统。

1.政府方面

政府可以从政策倡导、组织协调、法律保障和有效监管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创业予以支持:(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创业的社会认知度。一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责任意识和助人自助理念,为社会创业的蓬勃发展提供肥沃的公益慈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向公众推广社会创业组织及其提供的优质公共服务,让“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业逐渐走进公众视线。(2)提供政策优惠,增强社会创业组织竞争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授权等方式,让大学生社会创业组织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领域有机会参与招投标,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甚至可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牵线搭桥引入公益创投资金,为社会创业组织提供财力支持。(3)立法明确身份地位,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世界各国普遍将社会创业组织称为“社会企业”。但我国目前并未专门立法确定这一类型组织的身份与边界。要助推大学生社会创业行为,政府一方面应立法明确社会企业的法律身份,规范准入门槛和机制,确定社会创业的行为边界;另一方面可专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社会创业,简化繁琐的审批手续,取消不恰当的限制,为大学生社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2.企业方面

整合模型显示,流程性因素中风险防范机制与社会创业机会运作模式对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产生影响。而具有市场化运作经验的企业在风险防范与商业模式设计方面的帮扶,对于推动大学生有效开发社会创业机会,并成功实施社会创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创业的支持与推动,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公益创投资金是大学生社会创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2)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实施的公益活动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公益实践的机会。企业可以提供资金的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提供商业化经营经验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机会特征的识别与运作模式设计的能力。(3)提供企业高管“一σ弧备ǖ嫉幕会。目前国内部分知名企业已经成为帮扶大学生社会创业活动的先行者。如零点集团、复兴集团等企业的高管加入“黑苹果青年”发起的“高管一日助理”活动的导师行列,向大学生开放一天的“一日助理”机会,让大学生跟随高管完成一天的工作见习,在近距离的观察中体验商业经验智慧。来自企业创业导师的帮扶,既有助于形成有利创业的社会网络,也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创业过程监控中实施评估与反馈。

第6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 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陈少峰.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何以可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4-98

第7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土壤修复;棕地开发;商业模式;财政政策

一、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现状及问题

随着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推进,大量处在城区的工业企业纷纷关停或搬迁,造成大量处于城区的污染土地,即所谓的棕地。棕地造成土地闲置、社区衰退、对周围居民健康及生活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目前,我国污染土地的治理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主要面临责任认定与资金来源困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修复技术体系不完善、行业技术与综合性人才短期、开发商及公众认识缺乏等诸多问题。尤其前两个问题笔者认为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未来土壤修复发展前景及商业模式。

1.责任认定及资金来源困难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土地污染主体大多是各类国有工厂,经过多轮的改制重组,造成了产权归属不清,即便产权明晰的,也很难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土壤修复费用。因此,“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保行业的通行准则,在土壤修复行业根本行不通。目前土壤修复由于依托房地产,少数由房地产开发商埋单,大部分项目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付费。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缺乏动力,后期发展难以为继。

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

在政策法规方面,鉴于近年来城市工业企业搬迁中土地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专门的规定,同时将土壤修复提到了专项规划的高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也有望出台。但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非常不完善,尤其缺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棕地开发的产业专项基金、投融资奖励、税收减免等金融鼓励政策。

在标准规范方面,2014年环保部了场地调查技术、监测风险评估、土壤修复技术等环保标准,为推进土壤修复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但相关的监测标准、验收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仍需完善,以使市场找到相应的监督和实施依据。

二、美国棕地再开发模式的实践

目前,在棕地再开发过程中,美国政府从法律、政策、标准、金融等方面给予全面立法支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意识到要振兴棕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的参与度。

1.有关棕地的政策和法规

针对上世纪80年代的“拉夫运河事件”,美国环保署(EPA)出台了“超级基金法案”,该法案严格的连带责任,导致污染土地被业主遗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与闲置土地。为此,EPA后续出台了“超级基金修正法案”、“棕地法案”等一系列关于棕地的治理和再开发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条例,确定对受污土地的治理费用承担渠道及责任规避措施,确定了棕地治理的流程和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棕地再开发法律体系。

2.资金来源与融资政策

1980年EPA在土壤污染赔偿和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中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资源筹集和管理方式――超级基金。当责任主体不能确定、或其无力承担治理费用时,由超级基金用来支付治理费用。

超级基金初期来源为:石油和某些特定化学制品征收的环境税及联邦财政。后期基金总数扩大,资金来源扩大到年收入在200万美元以上企业的附加税、联邦普通税、超级基金利息、棕地治理修复费用承担者追回的款项等。

除严格的污染者付费、超级基金外,美国采取积极的经济激励手段,鼓励社会团体和资本参与棕地修复和再开发活动中。《棕地行动议程》、《纳税人减税法》、《克林顿政府棕地行动议程》等系列文件,规定棕地再开发过程享有的税收、津贴、减免税、申请“社区地块开发基金”等金融优惠政策。《棕地经济振兴计划》、《美国棕地的筹资渠道与战略》等政府鼓励政策,授权各州、社区和各类买下棕地的所有者协同工作,使过半的州制定了棕地开发计划与措施,创立了自己的棕地治理筹资渠道。

对于具有开发价值的棕地,美国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建立起资金池,多举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棕地的再开发,形成了一个棕地再开发的成熟运行机制。

三、我国棕地再开发面临的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外需疲软,制度变革红利的释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与人才等要素升级转化等扩大内需的措施在短期内很难对经济起到较大的作用。投资仍然是近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高新技术、教育医疗、节能环保会成为新的重点投资领域,棕地再开发也将成为新的投资重点之一。而地方性政府债务解决方案、环境治理的金融政策将决定资金来源,决定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1.地方政府债务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出资的土壤修复模式将难以为继。为控制地方性债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四部委财预[2012]463号,规定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逐年回购(BT)这种增加政府短期债务的模式几乎被叫停。国发[2014]60号、发改投资[2014]2724号、财金[2014]76号、财金[2014]113号等文件的,意味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成为政府性项目的主要商业模式。

2.棕地开发的财政政策趋势

目前,我国顶层设计层面仍处在“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大浪潮之中,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推动资源环境费改税,创建新型资源产权、生态补偿、排污许可证、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当前改革的重点。这些举措将扩大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量,拓宽土壤修复产业基金及棕地再开发的融资渠道。同时,国家层面在多方面推行税务减免政策,这为棕地再开发金融优惠政策的推出提供了机会。

四、土壤修复前景及商业模式

我国棕地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具有较大商业开发价值,对商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结合美国棕地开发实践及我国政策导向,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模式会成为我国商业模式发展的重点:

1.政府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建立棕地循环利用资金,通过传统的EPC模式、DB模式进行污染土地的治理。在产业政策、标准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较为可行,有利于地方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但随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后续空间有限。

2.棕地商业开发模式,即完全由社会资本对棕地进行商业化开发。这种模式能最大的激发社会性资本的参与,政府基金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会成为未来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要求社会资本对土地的价值和污染治理的成本具有较强的评估和把控能力,政府能对治理进行严格和规范的监管。

3.PPP模式,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这种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在商业价值开发及污染土地治理上的优势,同时政府资金参与其中,避免因监管不到位,造成土地的后续开发风险。作为近年国家提倡的主要商业模式,预计PPP模式会成为今后几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主要的发展模式。

4.其他模式。在临近市区的棕地上方建太阳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套种重金属富集植物与能源植物;在垃圾场旧址上种植向日葵、玉米、大豆等能源作物。这些模式为我国市郊及农田污染土地的开发也提供了一些思路。

无论那种商业模式,土壤修复行业须引入社会资本才能焕发活力。社会资本的目的在于盈利,评估土地的商业价值、污染治理成本、社会效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鼓励开发政策和污染治理监管政策,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未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条修复治理之路能否走好,不仅依靠广大企业的智慧和胆魄,更需要具有大智慧和胆魄的地方政府先试先行,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商业模式摸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6):5~7.

[2]王曦,胡苑.美国的污染治理超级基金制度.环境保护,2007(10): 64-67.

第8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1.2011年,协会将加强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办一系列展会。除了继续与山东威海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2011中韩(威海)中小投资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博览会”外,山东文登市政府也向协会发出了主办活动的邀请。

2.2011年3月,协会将与南昌市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暨中国医药保健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管理论坛”。

3.2011年9月,协会将与广西省政府、东盟10国相关协会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东盟中小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投资峰会”。

4.2011年11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世界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主办、协会协办“2011中国美业文化时尚周”。

5.2011年4月和11月,协会还将继续主办“中国特许经营品牌论坛”,力争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行业普遍认同的权威盛会。

6.配合北京石景山区宣传部、石景山区旅游局协办“2011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二、为推动连锁企业招商加盟,创建知名品牌,鼓励创业投资者依托连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创业创新,协会联合国家基金会发起成立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创业基金

创业基金的目的:将基金用于创业与再就业的培训及其组织相关活动,通过公益活动带动连锁企业的招商加盟工作,实现连锁企业与创业者的共同发展和双赢。

三、为规范行业秩序,树立知名品牌,推动中国特许经营行业长久健康地发展,有效保护加盟商、消费者的权益,制订并出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

标准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与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标准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改变一种生活。新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检测标准的问题,由于过去三聚氰胺的含量检测应该没有被列入奶粉检测标准之中,如今,新的检测标准已经出台,为奶粉安全保驾护航。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标准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法宝。标准的竞争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评估各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志。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协会培训认证委员会主任李维华博士率先提出制定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目前,基本完成了标准制订的前期工作,这将是中国特许经营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意义非常重大。适时召开新闻会,同时将在全行业试行推广,希望广大的企业积极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完善行业的标准体系。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跨跃式的发展。

四、为了推动建立诚信的行业环境,树立特许经营诚信品牌,开展中国特许经营品牌推介活动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品牌建设带动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特许经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品牌建设带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提升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2011年协会将联合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媒体机构、加盟商等,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在全国开展中国特许经营诚信品牌推介及评选活动,并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和音像制品。

五、加强国内外特许经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国际性考察、学术研讨等相关活动

为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特许经营企业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推进国内特许经营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会将于2011年组织一系列赴国外考察、学术研讨等相关活动。计划在2011年5月赴台湾举办“两岸养生康体行业连锁交流与合作”主题考察活动。

六、针对特许经营行业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举办各种实战特训课程。

第9篇:项目商业模式评估范文

关键词 社区 商业发展模式 方向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着“规模不适合、布局不合理、业态不齐全、结构不适用、运营管理不规范、整体不和谐”的困境;社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存在“供给不足、需之未有”、“业态单一、配之不齐”、“规模低效、供之扰民”、“城乡分离、享之不均”等问题。但面对大型百货及购物中心的日趋饱和,居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社区商业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每一个开发商都想分食这块蛋糕;而城乡统筹发展对社区商业的业态配置、空间供给和管理模式又提出了新要求。

一、社区商业发展的功能和特征

(一)社区商业地产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社区商业地产日益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重视。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城市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社区商业地产作为城市商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加政府税收,使地区经济日益活跃、结构趋向合理。其次,社区商业地产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大批新建的居住小区,这些新建小区由于远离城市商业中心,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商业作为一种属地型商业,恰巧能够提供小区居民日常必需品和便利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二)社区商业的功能和模式

我国社区商业的主要特点:从社区商业的建筑形态上来看,我国社区商业主要有社区底商、社区商业街和社区购物中心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联系。社区底商主要是指利用建筑底层作为商业用房,以满足自身社区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社区商业。在我国,社区底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当时房地产开发刚刚开始,底商被纳入住宅项目规划,开发商一般把居住区、沿着道路的建筑底层作为商铺,出售给商业经营者,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二、探讨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及定位

开发商是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如前所述,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开发建设,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长时间来培育整个项目,才能维持整个项目的长期持续经营,课题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开发商提出建议。

(一)合理区位选择

合理的区位主要考虑区域未来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等方面因素。区域未来规划决定了其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区域的经济状况,从而决定了该区域人口档次,进一步决定了该区域人口的消费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将最终影响整个社区商业项目的运营状况。

(二)精准项目定位

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定位主要分为项目总体定位和功能定位两部分。项目总体定位就是要对社区的人口规模、客户特征以及周边的商业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项目的建筑规模和开发运营模式;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定位要注意项目的功能结构、业态结构以及品牌结构等应与社区规模、消费层次相适应,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客户职业特征以及周边的商业业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项目的商业业态和功能布局。

(三)主力店招商先行

国内成功项目的经验表明,前期主力店招商对项目后期的运营显得尤其重要。主力店对引导人流起着主要作用,大型主力店的入住,不仅可以避免广场建成后对商户盲目招商,还能借助大型超市所带来的巨大客流,吸引其他商户入住,从而盘活整个项目。

(四)丰富业态组合

成功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并不在于项目建筑规模的宏大,而在于项目的功能齐全和合理的业态组合。社区商业综合体都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服务等四种功能,各种功能的分配比例最好为:购物40%-50%,餐饮20%-30%,娱乐10%-15%,服务5%-10%,这样的功能布局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五)多样化经营模式

从国内外社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来看,项目运营模式最常见的有“完全出售、租售结合、售后返租、只租不售”等四种

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开发商应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和项目特点,寻找适合自己项目的运营模式。

三、结束语

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并且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使用的。在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商业发展实践中,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应用。我们要把握社区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用有力的措施和积极的心态,推进我国社区商业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献参考:

[1] 李定珍.中国社区商业概论,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 邓道平等.现在城市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