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背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榜理由
通过今日投资“分析师实时排名”系统对业内1800名分析师的追溯跟踪,东方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淑花在“最牛分析师”生物与制药行业排行榜中名列近一年排名第二,获得我们评选的第四十三期“每周一星”称号。
她在2009年下半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增长动力部减》中认为,医药行业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由于国家投入增长,使得支付能力提升,需求得到释放。她相信2009年医药行业仍进入稳健发展的时期。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气候的长期影响不可轻忽,但在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大变革的背景下,行业的成长没有疑问。在医药行业重点公司2009年三季报前瞻《寻找超预期的公司》中再次提到,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医改政策,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和扩大医保覆盖面,从而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将稳健发展。正是因为她研究的透彻,才敢几次发文表示看好。从她推荐的恒瑞医药、一致药业、华东医药、国药股份、千金药业和科华生物等个股上看,近期这些股票还在不断的创出新高,进而也印证了她的观点。
他在近期的报告《中国医药定制生产业务前景广阔》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她认为,目前国际医药行业面临着专利药产品将大量过期、新药开发产出投入比不断恶化,政府导向和竞争不断压低药价,仿制药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等多个不利因素。中国的优秀企业将有望在这个大潮中凭借不断优化的质量、环境和生产控制体系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大幅获益。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建议关注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另外,江浙的一些中小企业也有望凭借出色的技术消化能力在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的合作中受益。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医药行业:发改委调整定价药品目录
双鹤药业:华润集团战略协议有利于长期发展
上海莱士:产品价格提升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也表示,要把保障性住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
医疗投资大幅增加
在4万亿元的投资中,会有多少资金投入到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上?1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表示目前还不确定。
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5年年均增长24.4%。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71倍,5年年均增长79.6%。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前四项已经先后开始推广,第五项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试点反映了政府积极谨慎的态度。不过,市场对该“意见稿”意见不少,期望医改方案能够更具操作性。
专家预计,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完善和公布,未来几年政府将推进以全民医保为目的的新医疗体制改革,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将维持,并且拉动民众的医疗消费。
医疗卫生投资的增加,将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机遇。
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经过2007、2008年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和其他行业比较,仍然显示了较高的景气。
2008年1~9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9月单月增长14.6%,较8月进一步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从和其他主要消费品制造业的横向比较来看,1―9月医药行业累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消费类制造业中排名第三,高于全部制造业2.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排第四位,高于全部制造业3.2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较快增长。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扣除周期性很强的原料药子行业,以及去除个体公司对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较大影响并扣除短期投资收益后,不考虑税率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收人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毛利率继续提升,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上市公司整体内生性增长良好。
三季报数据确立了2008年医药行业全年高增长趋势。光大证券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8%-20%,净利润增长35%-38%。
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突出
对于2009年医药行业的盈利增长,光大证券分析师姚杰认为,有必要调整“医改”预期,从乐观偏向谨慎乐观。回顾医药行业2007年的恢复性增长,2008年维持高增长,其最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的扩容和政策的真空期。但是随着2009年“新医改”的深入,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等措施的推出,终端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盈利模式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盈利增速将回落,主要是2008年的高基数和行业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
分析师预计,2009年医药行业收入维持18%增长,盈利增长预计在25%或略低。原料药企业盈利增速回落将会拉低2009年医药行业整体盈利增速。
国信证券认为,尽管2009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将放缓,但成长性和防御性特征仍突出。10月份医药板块指数下跌15.0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48%,医药板块跑赢大盘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估值显示,2008~2009年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部分优质股票已经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关注龙头公司
对比1~8月各个子行业与主要上市公司的增长和盈利水平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子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表现出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和盈利水平。
“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趋于规范,龙头公司积累的核心优势会愈加明显。”分析师表示。
2009年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将更倾向优质白马股。分析师建议继续持有能够超越行业平均增速、满足市场增长预期的细分医药龙头,并建议目前关注2009年稳定增长、现金流良好、估值具相对优势的品种。光大证券建议选择有确定性、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注意部分医药公司走势分化。重点推荐“医改”扩容直接受益的医药商业企业:南京医药(600713)、国药股份(600511)、一致药业(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普药投资机会的华北制药(600812);增长确定性高的康缘药业(600557)、千金药业(600479);细分龙头科华生物(002022)、上海莱士(002252)。
南京医药(600713):经过多次外延式扩张,已成长为全国第五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龙头地位日渐显现。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之一,以及全国药房托管先行者,继续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再造”的总体战略,已建成了跨地域、覆盖人口达2亿的市场网络平台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终端,客户覆盖率超过35%,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医药采购供应中心。公司业务经过全面转型,依托南京模式重新改写医药产业价值链;盈利模式从获取药品差价和供应商返利的微利盈利模式转向家电连锁式具有定价能力的盈利模式,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终端控制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主业产品突出,七大临床主导产品几乎都为独家生产,精细化营销体系和独到的商业战略为产品的销售持续上量,延长产品的成长周期以及缩短未来新产品的导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金元证券分析师分析,公司未来5年业绩的增长是很确定的。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医药行业形势与环境对药企上市是相对利好的。医药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借助国家新医改政策的东风之力,已为药企上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另外,作为非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具有一定的抗通胀抗风险的能力。况且,医药行业也是机构和分析师认同度最高的行业板块,药企一旦上市,市场环境还是非常乐观的。
然而,上一轮的IPO终止审查企业名单中,15家药企位列其中。具体来看,涉及主板、中小板的有7家,分别是中信国健、曲靖博浩、广东众安康、上海杰隆、黑龙江天宏、海南皇隆、成都老肯;涉及创业板的药企为湘北威尔曼、海南中化联合制药、邦和药业、立正达、安泰生物、福建归真堂、贵阳新天、谊安医疗等8家。其中,单抗龙头中信国健及福建归真堂在5月31日自查大限之日,均“因故”难以出具自查报告,从暂停审核的“中止审查”状态变更为退出IPO的“终止”状态。
由此看来,药企上市仍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
目前,IPO的程序要求较多,看重企业市场程度、盈利模式和经营规范等,尤其是财务制度健全。其中,主板和中小板对财务能力要求便尤为严格,有不少企业都是因为财务核查发现了重大问题而撤回申报材料。而证监会亦表示,该次财务自查的目的便在于通过更严格的财务检查来挤干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水分,最大限度遏制其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事实上,综合近年IPO情况来看,财务制度不达标企业的上市之路往往是一波三折。所以,药企欲上市,财务制度的规范和健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此之外,对于当前IPO制度中的其他内容,药企也需要警惕。如IPO制度中对企业的产品有要求,尤其是医药企业的产品,要保证其安全性。除此之外,同质化、关联性低的产品比较有竞争力。以今年为例,在申请上市的药企中,便有大部分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放弃了上市之路。
对于筹划上市的药企而言,首先要对企业上市时机是否成熟作出精准判断。品牌的影响力,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健全的财务制度,经营规范等是其上市时机成熟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本身具有科研实力,拥有独有的专利药品,有需要资本投入扩大产能的项目,并能在改造后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率的药企在上市中,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关键词】 中药;科学技术;发展;对策
中医药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和繁衍做出重要贡献,中药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今,国际医药领域竞争激烈,虽然我国中医药发展健康平稳,但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中医药产业明显处于劣势,如何将中医药文化和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接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发展道路,关系着中药发展的未来[1]。本文收集近5年关于中药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我国中药行业状况为背景,对中药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探索适合新时代中药发展的新模式,积极为中药领域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1 中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国外医药领域缺乏对中医药的了解 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国学传承,从古至今,中医药在我国疾病斗争史在占有重要地位,其应用范围是十分宽广的[2]。在西方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于中医药理念存在一定的偏歧。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到来,如何顺应潮流、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关系着中药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国外专家对于中医药文化及思路不甚了解,习惯性思维造成对我国中药文化理解的偏歧。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药物性能需从四气五味入手,药物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如何让西方国家更全面的了解和接受中医文化,是关系到他们是否接受中药、发展中药的重要途径。
1.2 有待提高的科学技术 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迟滞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我国中药相关产业的科技实力偏低,时长覆盖面更是不及邻近的日韩两国,国家对于中药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出口中药材和相关产品动能明显不足,对于中药的科研项目、质量检测、安全检测、生产监管等领域尚缺乏统一指标,不符合国家市场对于医药产业的准入指标[3]。
1.3 尚待健全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环节 中医药在我国使用历史久远,但是其专利和产权保护制度建立较迟,相关法律条文缺乏约束力,导致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弱势,中医药产业相关机构及相关制度不完善,保护范围涉及面较窄,不利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国家扶持力度不足 国家对于中医药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偏低,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政策保护、资金力度都缺乏竞争力,政府应当对中药产业及相关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打造适应现代化的中药产业品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药事业发展道路。
2 加快中药发展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 中医理论是世界上最完整、系统、规律的古老医学体系,中医药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传承和繁衍做出重要贡献,中药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国家中药机构,增强中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医药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了解度,这样中药发展的道路才会更加广阔。
2.2 培养更多中医药专备人才 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机理进一步研究和阐明,加大对医药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我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科技支撑。对中药产业和企业产品质量严格把关,选择国际化药品质量标准作为指标,提高医药行业在国际中的认可度。加大对古方、验方的研究,运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相结合,加速新药特效药的研发,在传承基础上创新,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4]。
2.3 加强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注重中医药产品品牌及产权的保护意识,国家应当增加对高级中医药专备人才的培养,积极关注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动态,建设中医药产权专门机构,提高我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加工、采集、质控、检测技术,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质量和技术储备,借鉴邻近及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提高中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竞争力[3]。
2.4 完善中医药行业发展及保障制度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亲给的中医药行业发展道路,对中医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等项目综合管理,节能减耗,增加对中药材资料的偶差、普查,稀有资源应当尽量减少使用并努力寻找替代品,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为中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做长远规划。
3 总 结
中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国际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应当加大政府扶持,提高相关产业品牌的竞争力,增大对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中医药的宣传,配合新理念、新技术的培养,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强化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发展道路。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界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我国中药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解决对策是促进中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17.
[2] 杨春云.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亚太传统医药,2010,6(5):125-126.
目前全部基金已经公布完2008年3季度报告,根据证监会行业的分类,基金持有生物医药行业的总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为5.10%(生物医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比重为3.77%),行业明显继续被超配。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扣除因转增、送股等被动持股增加的情况下,截至2008年3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总数比2008年2季度末下降了2.68%,变化幅度不大;从市值方面来看,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合计为159.50亿元,由于大盘因素的影响,与2008年2季度末相比下降7.40%。从持股结构上来看,被重仓持有的医药股由2季度末的34家增加到36家,变化不大;而重仓持有医药股的基金数量由2季度末的139支激增到171支,增加了32支基金。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这种现象无论是基金主动增仓还是被动表现,都表明了基金在当前形势下对医药股偏好的态度。首先,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其次,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需求不断上升,医药公司盈利有保障,因此从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医药股的情况来看,医药股再次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齐鲁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经济面临一定不确定的环境下,医药行业是增长比较确定的行业之一,推动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医药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从估值方面来看,经过近期股价的大幅调整后,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也有大幅降低,目前医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22倍左右,对于一个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在20%――25%之间),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一市盈率也是处于整个行业的较低水平。综合以上考虑,认为医药行业已经具备积极的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对医药行业应多加以关注。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当中的定位相对仍较为低端,在国际医药行业产业转移之际,中国行业也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从估值看,目前A股市场医药板块溢价率维持在60%左右,在目前溢价率处于高位的时候很难获得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然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选择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医改”受益企业。
本周入选的30只股票中有22只股票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小于20倍,大于30倍的有3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25只股票的安全星级均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周30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天坛生物(600161)和上实医药(600607)给予简要点评。
天坛生物(600161):受益行业高景气
天坛生物(600161)是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主导产品包括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各种诊断试剂等,在国内市场占有50%-70%的市场份额。
三季报符合市场预期。0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13亿,同比增长40.27%,营业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5.58%,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40.8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972万元,即每股收益0.20元,同比增长18.1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7.8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263万元,同比增长41.29%。
从三季报来看,公司的疫苗产品总体销售势头良好,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的品种有四个:麻风二联疫苗带来最大增量,全年在计划免疫内中标超过1000万剂,东方证券分析师估计其它渠道销售在400-500万剂,年底前开票销售至少达到1200万剂,出厂均价在11元/剂左右,全年带来的收入不会低于1.32亿元;风疹减毒活疫苗均价5元/剂,全年销售1100万剂;流感裂解疫苗均价28元/人份,全年另外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增长约在107%左右。乙肝疫苗销售平稳,计划内(5ug)与计划外(10ug)合计销售应不低于7000万元,略高于去年,冻干Vero细胞乙脑疫苗也有55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疫苗产品迎来快速发展期。受到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和婴儿出生率的提升的影响,整个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有望加快,过去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海通证券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速有望达到25%。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连续两个季度数据均非常优秀,确立了持续向好的经营趋势,同时反映出行业在免疫规划扩容的高景气度。公司未来看点包括1、行业明确受益医改,且自身潜力巨大,未来几年行业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2、公司重点产品麻腮风疫苗已经恢复生产和销售,09和10年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3、成都蓉生的注入将使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的龙头,行业的高景气度对公司业绩以及现金流产生有利影响;4、作为央企上市平台,公司资产整合的预期仍然明确。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28、0.40和0.52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0、28和21倍;当前共有12位分析师跟踪,其中建议强力买入和买入的分别为4和8人,综合评级系数1.67。
风险因素:同属中生集团的上海生研所进入麻腮风三联疫苗市场,未来扩张速度,以及与天坛生物的互动值得注意;疫苗行业属高风险高壁垒的行业,存在突发事件风险。
上实医药(600607):期待资产整合
上实医药(600607)主要从事生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其他,分别持有控股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5%和70.4%的股份,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上实集团。
业绩增长稳健,符合预期。08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9.38%,环比中报增速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5.97%,每股收益0.355元。扣除证券投资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53.3%,每股收益0.334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5亿元,即每股0.64元,同比增长225.2%。整体而言,1-9月公司收入、利润增长稳健,现金流十分健康。单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8.08亿元、8.49亿元。剔除证券投资影响,7-9月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109元,而1-6月每股收益0.227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普药和医疗器械面临“医改”政策为公司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公司旗下的常州药业是典型的化学普药生产企业,有4个产品进入国家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2008年是国家大力推进“医改”的一年,政府加大投入,普药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公司的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种符合地区招标采购的要求,获益程度也最大,值得看好。公司的医疗器械具有较好的品牌,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这些产品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下,需求将大幅增长。
公司是上实集团医药资产整合平台。公司在上实集团内的定位非常明确,通过增发的形式低价收购集团的优质医药资产并做大做强医药主业。虽然定向增发的进度难以确定,但主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根据上海医药收购报告书公告,本次重组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特点,强化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并消除可能潜在的同业竞争。最迟在2008年11月30日前,需将上药集团、上海医药、中西药业以及上实控股、上实医药的所有药品批文及生产情况调查完成。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消除同业竞争的方案,整合相关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在不考虑资产注入情况下,上实医药目前估值在医药公司中已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上实医药未来值得期待的原因来自于新一轮资本运作,维持“增持”评级。
[关键词] 制度理论; 中药行业; 供应链运作; 探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2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50- 03
1引言
最近几年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各行各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关键要素和绩效表现,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中药行业这种特定行业的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其供应链具有更复杂的相关利益导向,这种导向不仅受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利益影响,也受到关联产业(上下游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和关联方(行业组织、产业用户和个体用户的集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药行业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中药行业的企业供应链运作受到相当大的制度性影响,合理的制度嵌入往往会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产生较为强烈的作用。因此,如何看待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作用及其制度上的创新,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证上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有关中药饮片在分销过程中如何增强透明度,通过集中电子交易以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以解决药品分销中所存在的矛盾,更是在应用研究方面显得十分重要[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医药巨头们也跃跃欲试,当前世界医药20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这加剧了中医药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现代产业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中药行业流通规范化、产业化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和中药企业改革意义重大。
2研究背景
2.1制度嵌入理论
嵌入是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原意是指将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在国外,经济史学家卡尔·波拉尼在其“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1985年,新经济社会学家迈克·格兰诺维特在其代表作《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中,把经济活动放到了更为宽泛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背景下,认为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或非正规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而不仅仅是波拉尼所谓的“经济活动嵌入于制度” [2]。2005年,他进一步解释到:“许多社会生活都在围绕着一个非经济中心运行”[3]。因此,当经济和非经济活动互相混合时,非经济活动影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可用技术。这种活动的混合就是所谓的经济的“社会嵌入”,包括经济活动在社会网络,文化,政治和宗教中的嵌入。Shi-Chang Hung则将制度嵌入与企业战略网络结合,研究了组织的战略资源,其研究认为制度嵌入的程度越高,组织关注和受制度环境影响的程度也越大,由于企业之间在管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制度嵌入的程度就成为组织关注差异的重要来源,基于此,企业面临的制度变量范围越广,企业采用同一制度形式的可能性越小,企业的战略越具有差异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制度嵌入理论对研究和分析重大特殊行业的企业物流运行行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像医药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这种制度性的影响将会表现得异常复杂和广泛,社会结构和政府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行业内企业的运作,而企业的物流行为也需要关注制度性因素,这种广泛的、复杂的制度嵌入,必然造成企业物流组织运作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基于制度嵌入这种纵向的物流网络分析,对于解释和探索中国中药行业企业物流运行规律十分必要。
2.2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最近几年来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此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医药流通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的本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医药行业的新型交易形成进行了探索。目前中国医药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影响了物流运作绩效;第二,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医药分销管理;第三,物流节点过多,这种状况不仅是由于不合理的经营体制所致,更是由于政策上的误导所致;第四,在物流系统的建设上,一味强调自身系统的强大功能以及业务处理量,各自为政,各自抢滩,忽视了物流(特别是药品分销)是一个规模经济性很强的行业;第五,服务能力较弱,目前的药品分销都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销渠道和体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跨区域的、全国性的药品分销企业;第六,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第七,为了追求物流效益,通过行政捏合,搞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忽视目前中国医药的发展程度和现状[4]。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较为特殊的行业,其流通绩效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如何实现医药流通的现代化和高绩效是研究的重点。
3研究方向
3.1探析中药行业企业物流网络形成的动因、形态和发展轨迹
中药行业不同于一般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中药行业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制度影响,同时由于其运作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供应链组织和运作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企业决策自主性,因此,这些行业企业的供应链复杂度较高,目前探索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供应链组织模式现状的深入调查较为欠缺,所以,以系统的方式探索中国中药行业物流结构现状、演变方式和管理特质,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了解中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各种运作方式,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进行对比研究,来揭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和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源和变革发展的状态。
3.2探索和建立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
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方法大多局限于一些经济性收益指标的分析,或一般意义上的分销消耗性指标,缺乏对产业结构整体运行效果的评价,特别是如何在切合行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和相关利益方非经济性发展要求,同时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运作流程均衡和协同的基础上,合理、全面地评估产、供、销整个流程的供应链运作绩效更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领域。可以在考虑均衡产业结构变化和企业微观分销变革条件下,同时考察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结合,探索结构化、流程化的中药行业供应链绩效管理实施的框架和流程,包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绩效测度、评价和计算,以及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3.3探索中药行业企业供应链持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合理有效的供应链组织和运作一直是中药行业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中药饮片在供应链组织运作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很多环节,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面对这一状况,可以在基于大量实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有制度嵌入对物流产业结构和企业供应链物流运作聚变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近年,各项宏观管理政策如何改变了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并在基于上述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市场化的而非计划性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以及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来整合整个产业供需链,以有效地解决提升企业供应链运作的绩效,进而为中国中药行业供应链物流产业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3.4设计具有现代物流管理意义的中药流通作业流程和发展战略
探索中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中药药品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以至于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数个环节,这不仅滋生了腐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增大了生产者的风险。除了在理论上对中医药品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做出研究外,还可以从实证研究方面,探索药品流通的绩效和需改进的领域,制定整个中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这样不仅从理论上有利于促进中药流通的发展,同时在应用方面也有利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相应的参考。
4总结与展望
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他行业的分析研究,而且是以发达国家的实践为背景展开的,缺乏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强医药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中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制度理论,针对与中药产品相关的各种商务活动,从分析中药产品流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入手,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深入展开,研究中药药品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应用模式,提出对中药行业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模式,其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以一. 我国供应链环境下的医药流通新模式[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4-47.
[2]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一、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对于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救灾防疫、军需战备等提供充足的医药物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医药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老龄化所占比例的增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网店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药品零售市场正在日趋扩大,医药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药品注册门槛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近二三十年,医药市场的价格在地域差异上存在差异,国家进行医药市场整改,控制医药价格。整改医药市场有利于给医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市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在医药品种中,从其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四个角度来看,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投资风险比较大;中药企业将快速稳定增长,投资价值比较高;化学药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
二、医药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品主要处于产品研发期、产品试验期、产品生产期和产品销售期四种状态。当医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生产企业自身也无法对此药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准确的把握,投资者也无法对医药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准确判断,一旦产品研发结果和研制成功后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当产品处于试验阶段,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投放少量产品到市场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一过程时间比较长,还尚未处于收益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流转资金,但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大量投入生产也是不可估计的。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以后,其风险会相对缩小,对产品的预测估计准确度会相对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医药产品还尚未形成大众认可的品牌、销售业绩有限或者医药企业估计过高,生产量远远超过销售量,造成产品堆积现象,也会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医药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其投资竞争力会变强,投资价值和效益会随之缩小。现如今,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药品招标采购、产品更新速度快和药品零售限价的压力,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医药产品的毛利率将呈下降或稳定发展的趋势,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其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医药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三、医药行业投资前风险控制措施
1.投资项目选择。医药行业包括几大种子行业,每个子行业下有很多医药产品和医药公司。选择哪个子行业的哪种产品或者哪个企业需要投资者慎重筛选做出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的控制投资总风险的关键环节,项目的质量好坏和发展潜力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最注重的是将来投资回收的可能性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应侧重于政府的重点工程和各种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的支持往往会是市场竞争中的潜力股,发展市场良好。我们在投资项目前要对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的管理团队背景进行详细调查。对医药市场前景的调查包括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品在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资源方面的影响。因为投资的周期比较长,过程复杂,这些环境因素中任一个条件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投资者的收益。所以,我们在投资某一种产品前,首先要运用准确科学的方法来对可能影响产品发展的这几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科学预测。其次,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国内医药市场的医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医药产品治疗效果好且价格适中的产品更受医院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医药产品进行医疗效果预测看是否值得投资,对成品药看其治疗对象和价格所针对的消费者数量的可观性。对医药品种的选择要树立长远的目光,从产品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全面考虑。2.验证商业书的假设条件。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后,被选中的多家被投资产品公司会给投资者送来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在这些商业计划书中公司往往过高的估计未来收益,对产品的发展呈乐观看好的心态,但低估其风险。投资者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立场,对产品的风险进行专业谨慎的计算估量。对商业书中的假设条件进行实际验证,科学预测这些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和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小。金融工具是投资形式的体现,种类众多,投资者应根据双方实际情况选择双方都满意的金融工具。一般投资者最通用的金融方式是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投资者对企业的主动权。3.在合约中采取措施。投资者在确定了投资项目后与产品企业签订有效合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合同是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思后订立的协议。作为投资者在与医药企业的合同中要设置限定投资资金来控制投资规模。在投资前签订合同之际,投资者应在合同中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被投资公司的规模明令指出对企业的投资额度限定在公司总资产的40%-60%或者具体限额,对单笔投资额度也限定一个特定的数目。这样既可以使投资者再有多余资金投资其他项目,又可降低投资风险。其次,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合同中还可以设定部分保护性条款。例如,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限制管理人员因公消费的额度,对于发生几率较大的可能性事件双方做出的应急措施应做出明令规定,在合约中对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做出明确详细的划分,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规定来促进被投资企业的运作动力。4.联合投资。投资者往往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当确定投资某个医药项目后,联合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在让利给其他投资者的同时,也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对于某些产品处于成熟生产期的需要大量资金的大型项目可以联合其他投资者投资满足公司发展资金需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散风险。
四、结语
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是对投资活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投资者应认真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的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发展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查和预测,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争取将投资的风险在投资前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毛文杰,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措施,化工管理,2008年09月.
[2]韩广须,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经营管理者,2015年24期.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集团和*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关键词】医改;医药营销专业;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95-01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我国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各类药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在国家发展医药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医药市场,从传统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我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起来,新医改的逐步推进,也将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药品经营、采购以及药品销售人员的经营行为和条件进行了规范。各医学高校学校应该能够认清市场对专业市场营销人员的迫切需求,清晰目前的竞争形式,抓准政策机会适时开办医药营销专业,找准营销策略,为社会培养专门的药品营销人才。
我院较早开始就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根据社会发展调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课题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了成为企业优秀的营销人才,首先我们的学生必须了解未来药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确立营销的主要方向。
1 营造营销专业学生学术氛围,提高专业技能
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医药行业市场竞争要素已经发生了改变,未来的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可分为三类:一是经验型。二是医药型。三是营销型。面对国际国内的竞争,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严格要求应是创新能力型、主动思维型、开放型、合作型的复合型人才。它必须结合医药型与营销型两种人员的优点,这就要求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医学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为学生的营销策略和药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将来从事药品营销的基础知识象“金字塔”的基座一样牢固坚实。
2 与药厂、药店长期合作,改变营销专业旧的营销观念
传统营销观念由于行业的特殊历史原因,药品销售(尤其是医院销售)一直处于混乱、粗放状态,大多营销手段方式以“暗箱”不法手段为主,药厂的专业营销人员将“营销”等多种新的营销方式带入校园,为学生在校期间改变以往的营销理念建立新观念打下良好基础。在大环境影响下,新药物学术推广,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与地方药厂、药店长期合作,企业定期为学生介绍一些新药的功效和作用,让学生可以切实担负学术推广的工作,让更多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用药时,加强安全性,更加了解作为专业人员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学术推广,如何让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更加畅通。
3 注重加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培养
药品营销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实践能力”。对医药销售专业而言,在实践中加强和推进营销手段及药品用药准确性是目前专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现有附属医院、关系药厂药店等有利条件,实现共享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药品营销的真正内涵,让学生真实感受药品营销的真谛。让学生懂得通过基础医学知识与同类各种药品的优势分析,对某种药品进行地区性市场分析,目的是能根据药品的自身特点、疾病的发病率、目前临床用药的状况,确定出各种药品的独特性及符合医生临床需求的卖点。
4 提高学生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事医药营销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
以往的药品销售缺乏计划性和监控性,“黑箱”操作、药价虚高、损公肥私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化、医药市场的逐步成熟这些现象将不复存在。提高药品营销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杜绝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讲求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职业操守对学生和药品企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个人而言,遵守职业操守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遵守职业操守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遵守职业操守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提高及规范职业操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药品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
5 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合理运用创新服务理念,将服务患者作为终生职业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