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水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31;S63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031-01

松门镇地处浙东南沿海,省道林石线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是全省136个中心镇、台州市首批中心镇之一,也是温岭市“一个中心、五个区块”格局中的东南区块中心。镇内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弃农经商,土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存在,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矛盾比较突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如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绝对安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要粮要钱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粮农与菜农粮经争地的矛盾,有利土地规模化经营,西兰花秸秆还田,可促进地力提升。

1 早稻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宜x择前期分蘖快、抗病性强、耐寒性好、丰产性佳、商品性优的品种,常用品种为中早39。

1.2 适期播种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转暖时的晴朗天气,将催好大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大田,通常在4月15日左右,当最低气温≥13 ℃时播种。一般播种量为75 kg/hm2左右[1]。

1.3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以早为宜,增施钾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结合翻耕施45%三元复合肥225 kg/hm2作基肥;二叶期田板上水后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5月底至6月初施尿素150 kg/hm2。

1.4 水浆管理

立芽前后阴天半沟水,晴天满沟水;分蘖期浅灌勤灌,当总苗数达375万株/hm2左右时搁田控无效分蘖;后期干湿灌溉潮田养老稻;收割前7 d断水。8月中旬收割[2]。

1.5 病虫害防治

浸种消毒防恶苗病。大田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及稻飞虱。根据病虫测报,选择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

2 西兰花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根据上市时间,可选择早、中、晚熟3种类型,主要品种有山水、优秀、绿雄90、绿雄95等。这些品种经当地多年的种植,表现为生长旺盛、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花球紧密、花蕾大小适中,采收期较一致。

2.2 播种育苗

播种期决定于采收期,如1月上市,宜于8月下旬播种,2月上市可推迟到9月中旬播种。采用营养土穴盘育苗,地床摆放,穴盘四周适当封土。床上搭建小拱棚,覆盖防虫网,其上再覆2层遮阳网,如遇高温再覆盖1~2层遮阳网,以降低温度。如遇台风暴雨,揭去遮阳网,固定防虫网于拱棚木桩上,遇强台风则另用压膜线加固。优秀等早熟品种苗龄控制在35 d,真叶4~5片,绿雄90等中迟熟品种苗龄控制在40 d,真叶5~6片[3]。

2.3 整地做畦

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深沟高畦,畦宽3 m,沟深、沟宽均为30 cm,畦两头开好排水沟,沟沟相通,可灌可排。翻耕整地时施三元复合肥450 kg/hm2和硼砂30 kg/hm2作基肥。

2.4 移栽定植

苗龄到期后及时移栽,定植密度决定于产品的去向,通常栽4.5万株/hm2左右,保鲜出口的以花球数为目标,可适当密些,速冻加工的以花球重量为目标,可适当稀些。

2.5 水分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遇晴天2~3 d浇1次水,成活后要控制浇水,以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为度。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

2.6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的原则是“促前、控中、重球”。在基肥的基础上,根据长势及时追肥。移栽后7~10 d,施尿素150 kg/hm2,兑水浇施;在第1次追肥后15 d内施46%三元复合肥450 kg/hm2;结球初期施46%三元复合肥600 kg/hm2;结球盛期施46%三元复合肥750 kg/hm2 [4]。

2.7 病虫害防治

西兰花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斑病、黑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病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虫害防治以生物及物理防治为主,田间布置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捕,辅以化学防治。

2.8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行情及商家要求适时采收,用不锈钢刀具收割,花茎留长1~2 cm,花球有5~6片叶子包裹。采后及时交售或冷库储藏,防止花球失水变色[5]。

3 效益分析

3.1 直接成本

农资成本:种子3 825元/hm2,化肥10 245元/hm2,农药1 875元/hm2,覆盖物1 500元/hm2,育苗辅助物3 900元/hm2;生产用工成本:移栽(播种)4 620元/hm2,整地3 420元/hm2,施肥、灌溉900元/hm2;机械运费:耕地3 135元/hm2,运输烘干6 990元/hm2;采收机收成本:采收、机收5 550元/hm2;其他成本:土地租金19 500元/hm2。以上5项合计直接成本65 460元/hm2(表1)。

3.2 成本与效益

早稻产量7 575 kg/hm2,产值25 603.5元/hm2,成本17 595元/hm2,经济效益8 008.5元/hm2;西兰花产量29 250 kg/hm2,产值64 350元/hm2,成本47 865元/hm2,经济效益16 485.0元/hm2。该模式2季净效益24 493.5元/hm2(表2)。

4 推广应用前景

浙江是全国秋冬西兰花的主要产区,特别是浙东南沿海,年种植面积在8 000 hm2以上。而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33.3 m2,粮食生产压力较大。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粮经争地的矛盾,还可通过水旱轮作,克服连作障碍,减轻西兰花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西兰花的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水稻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耕性。该模式既可增加粮食产量,又可提高西兰花的质量,实现省本节工、生态环保、提质增效[6]。

5 参考文献

[1] 王德仁,陈苇,欧阳由男,等.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467-470.

[2] 曾孝元,王旭辉,王宏辉.西兰花茬口早稻乳苗抛播(直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77-178.

[3] 史努益,金伟兴,邬竺成,等.“西兰花/紫甘蓝-早稻”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宁波农业科技,2015(4):26-28.

[4] 陈邦亮,陈坚平,马加瑜.秋西兰花―春西兰花―早稻高效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73.

第2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松花菜;大白菜;芹菜;西兰花;高效模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5.304+.7;S634.104+.7;S636.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00-02

叶类蔬菜的生产供应和价格波动密切关系到市场生活和菜农增收,南通市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叶类蔬菜的生产。虽然随着大交通、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传统的蔬菜产业不断受到冲击,种植结构得以逐步调整,但由于叶类蔬菜不耐贮运的特点,决定了叶类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自给,因此近年来南通地区叶类蔬菜,特别是夏秋叶类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围绕夏秋叶类蔬菜生产这一中心任务,通过配置合理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菜农种植效益,提升菜农种植积极性,从而保障地区叶类蔬菜的供应,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关键。海门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担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夏秋叶菜安全抗逆栽培技术集成”过程中,研究形成了以夏季叶类蔬菜为主体作物的“设施松花菜―大白菜―芹菜―西兰花”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通过技术培训、现场展示等手段,示范推广了这一高效种植模式,在稳定主场供应、平抑蔬菜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模式下,松花菜产量31.5 t/hm2,产值6.3万元/hm2;大白菜产量37.5 t/hm2,产值7.5万元/hm2;芹菜产量35.25 t/hm2,产值10.575万元/hm2;西兰花产量16.5 t/hm2,产值6.6万元/hm2。合计年产值30.975万元/hm2,扣除土地租赁费、农膜、肥料、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合计7.5万元/hm2左右,则该模式的纯收益达23.475万元/hm2。现将该模式下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前茬为未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作为种植基地,同时为保证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由于本模式中松花菜栽培需要利用设施保温、大白菜和芹菜需要利用设施避雨,因此在种植前应建好钢架大棚。

2 茬口安排

南通地区松花菜于12月上中旬温室育苗,2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收获;大白菜5月初直播,6月中旬开始采收,6月下旬采收结束;芹菜于5月中旬集中育苗,6月底定植于大田,9月初开始采收上市;西兰花于8月中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元旦前后上市。

3 栽培技术

3.1 松花菜

3.1.1 品种选择。早春松花菜品种选择抗寒性强、耐弱光性好的品种,如庆松85天、庆松90天、庆农100、台友等。

3.1.2 播种育苗。选择保温措施良好的育苗温度作为育苗场所,育苗基质建议使用商品专用基质,穴盘使用72孔育苗盘。播种前1 d覆盖棚膜保温,有条件的可使用地热线增温。大田需要育苗床225 m2/hm2。播种时每播种穴播1~2粒种子,播种完成后覆盖0.5 cm厚基质,并及时覆盖地膜以利保温保湿,当80%左右种子出苗时,及时掀去地膜。育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5 ℃、夜间保持在0 ℃以上;育苗前期不需要浇水,中后期视墒情适当补水;苗龄50 d左右时适当炼苗;选择“冷尾暖头”及时定植。

3.1.3 及时定植。大田于定植前7 d施入腐熟有机肥22.5 t/hm2、三元复合肥1 125 kg/hm2作基肥,深翻25 cm后整地做畦,每标准大棚做2畦,畦宽2.5 m、高10~15 cm;覆盖棚膜、铺设地膜保温。松花菜按株距35 cm、行距45 cm的规格定植,定植后及时浇足活棵水。

3.1.4 田间管理。松花菜生长期短,因此追肥要及时,一般分2次追肥,缓苗期结束后施尿素225 kg/hm2;现蕾期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松花菜生长前期保持田间干燥,以促进根系发育;生长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叶片生长,每次浇水后应及时通风降湿[1]。花球显露后必须摘老叶盖球,有条件的可以套袋,以保证花球商品性状。

3.1.5 病虫害防治。早春松花菜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有菌核病、黑腐病为害,可以使用50%扑海因1 0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液防治。

3.1.6 适时采收。当花球边缘将要松散时为采收适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提前或延后2~3 d采收,采收时留3~4张叶片保护花球。

3.2 大白菜

3.2.1 品种选择。大白菜品种选育耐热性强、品质好的品种,如骄阳、特抗热大白菜19号、新京夏2号等苗用型大白菜品种。

3.2.2 及时播种。松花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根据铺施腐熟有机肥30 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的用量施足大白菜基肥,及时起20 cm高垄,垄距50 cm左右。大白菜播种前全棚覆盖防虫网,条播法播种,需要种子1.8 kg/hm2,播种前先在垄中央划1条深约2 cm的浅沟,并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播在沟里,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以0.5 cm为宜,播种完成后用遮阳网覆盖,齐苗后揭去覆盖物。

3.2.3 田间管理。大白菜播种后3~4 d即可出苗,7 d后及时间苗,四叶期第2次间苗,6叶时定苗。苗期保持畦面湿润[2]。当大白菜具3~4片真叶时第1次追肥,随浇水施硫酸铵150 kg/hm2;第2次追肥在定苗后,施硫酸铵300 kg/hm2,于垄两侧开沟施入;第3次追肥在结球初期,施硫酸铵450 kg/hm2。

3.2.4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霜霉病可用72%普力克水剂800~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200~25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 000倍液喷植株根茎防治。防虫网可阻隔大多数害虫侵入,因此生产上虫害发生较轻。

3.2.5 适时收获。一般播种后45~50 d可以采收,也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提早采收。

3.3 芹菜

3.3.1 品种选择。芹菜品种建议选择津南实芹2号、溢香伏芹等。

3.3.2 适期播种。大白菜收获后及时结合深耕施足芹菜基肥,基肥用量为腐熟农家肥22.5 t/hm2、三元复合肥1 200 kg/hm2。整地做畦,畦高20 cm、宽2.5 m。播种前处理芹菜种子,将种子置于4 ℃环境下清水浸泡24 h后催芽6~7 d(15~20 ℃),当大部分种子胚根露出后即可播种,用种量15 kg/hm2,播后用遮阳网浮面覆盖,即刻浇透水。待出齐苗,把平铺在畦上的遮阳网揭开。

3.3.3 田间管理。芹菜生长期一般追肥3~4次,追肥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了提高芹菜的品质和产量,生长中后期可叶面追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收获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3]。

3.3.4 病虫害防治。芹菜病虫害较少,主要有霜霉病和软腐病等。霜霉病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150 mL/L农用链霉素防治。

3.3.5 适时采收。当芹菜株高60 cm左右时即可采收上市。

3.4 西兰花

3.4.1 品种选择。西兰花栽培应选择中熟、优质的品种,如优秀、碧绿依(秋)等。

3.4.2 播种育苗。西兰花于8月中旬采用穴盘育苗,苗龄30 d左右即可移栽至大田。育苗基质采用商品育苗基质,育苗穴盘选用72孔穴盘。夏季育苗期间注意防止徒长。

3.4.3 田间管理。移栽前施腐熟有机肥22.5 t/hm2、硼肥15 kg/hm2作基肥;基肥施入后做畦,一般畦宽2.5 m;移栽后浇足活棵水。缓苗后中耕除草1~2次。西兰花现蕾前穴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花蕾群膨大前期,穴施三元复合肥450 kg/hm2,施后及时浇水。西兰花生长期间应保持田间湿润[4]。

3.4.4 病虫害防治。西兰花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霜霉病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黑腐病使用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防治。小菜蛾选用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防治,兼治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选用15%安打乳油3 000倍液喷雾;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

3.4.5 适时采收。当西兰花花球直径达到12~14 cm、单球重300 g左右时为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收上市。

4 参考文献

[1] 陈斌,黄永修,李文北.长胜青梗松花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8):39-40.

[2] 张海琴,吴敏,陈相宇.夏季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83.

第3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1选择优良品种

几年来,我们先后引进试种许多新品种,如绿风、优秀、曼陀绿、绿雄90、绿带等,根据种植户的反映、市场销售情况、速冻厂的确认,以早熟品种优秀为我地的主栽品种。该品种耐热耐寒,半球形,蕾中细,色泽深绿,单球重350g左右,球茎13cm,品质好,阴雨霜冻后,表现有蜡质、发紫现象,但不黄化、不冻烂,抗雨抗冻性好,既耐热又抗冻,通过几年的种植一直高产稳产。

2培育壮苗

2.1苗床选择

西兰花的苗床地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作种春毛豆或2年未种甘蓝类蔬菜的地块作为西兰花苗床地,不要与十字花科菜地毗邻。西兰花需要苗床600m2/hm2左右。

2.2精细整地,土壤消毒

播种前20d左右适度深翻旋耕晒土后,每平方米均匀施入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15∶15∶15)30g,如当天播种的只能施少量细磷肥。苗床播种前1~2d浇足底水,然后起畦做苗床,畦幅1.2~1.5m,要细、碎、平,播种时每平方米苗床地用50%多菌灵粉剂8~10g与4~5kg营养土均匀混合,播种时三分之二铺于床面,三分之一盖在种子上进行苗床消毒。

2.3均匀播种,防好病虫

夏秋季节早熟类型播种期为8月中旬,中熟类型8月中下旬,迟熟类型9月上中旬播种。用种量225~300g/hm2,先播种于8~10m2苗床地,然后再假植,也可以直接播种到40m2苗床,均匀播种于苗床踏实使种子与土壤结合,如床土过湿情况下适度镇压。用稻草或双层遮阳网覆盖,3d后出芽,揭去覆盖物,施一次1%碳铵加1%磷对水浇施黄芽肥。用10%一遍净1500倍或25%阿克泰6000倍喷雾防蚜虫,用除尽或安打防好害虫,有条件的再用防虫网小拱棚覆盖,既防虫又防暴雨。如干旱天气要勤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并及时间苗,做到叶不碰叶。二至三叶期按株行距为10cm×15cm假植到40m2的苗床上,苗龄30d左右(五至六叶期)移栽。

3大田定植

3.1种植地选择

西兰花对于土壤的适应性广,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壤就可以,最好选择前作为春毛豆、玉米、西瓜、水稻等非十字花科蔬菜地轮作,以减轻土传病害。此外,西兰花产地周围还不能有烟囱、尘埃影响花蕾。

3.2定植前准备

移栽前15d左右翻耕,施腐熟有机肥15~22.5t/hm2或有机生物肥1.5t/hm2加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酸性土壤钙镁磷肥900~975kg/hm2)硼砂15kg/hm2,撒施后整地要求深沟高畦,1.4m畦幅种2株,1.9~2m种3株,栽3.3~3.75万株/hm2左右,整地后用72%都尔乳剂1200~1500mL/hm2加水750kg喷雾防杂草。

3.3定植

定植前7d开始炼苗,夏秋季播种育苗的要进行高温炼苗,即在早上和下午揭去遮阳网,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工厂化育苗的也要在露地炼苗2~3d并及时浇水,增强抗逆性。定植前3d要防好病虫,施好送嫁肥,起苗前一天浇透起苗水,力争西兰花秧苗根系多带泥,提高成活率。根据西兰花品种、土壤肥力、花球大小,确定栽种密度,一般栽种3.3~3.75万株/hm2。在秋季晴天下午4时后定植,采用边起苗、边定植、边浇定根水,定根水用0.3%尿素液,天气炎热移栽后早、晚浇缓苗水4~5d。

4大田管理

4.1肥水管理

西兰花施肥应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活棵后早施提苗肥,定植后7~10d采用碳铵225~300kg/hm2加磷肥225kg/hm2冲水浇施;第二次施肥在西兰花封行前(栽后35d左右)用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16∶16∶16)375~450kg/hm2,行间深施或穴施;第三次施肥称为蕾肥,当花蕾2~3cm时,施优质复合肥375~450kg/hm2,同时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5%硼砂,叶面喷施2次,每次施肥前一天全园浇水,施后第二天浇第二次水(下雨天除外);收获前20d停止氮肥施用(有条件采用微滴灌),如早熟品种收获后还要收侧球的,应在大球采收后追施225~300kg/hm2复合肥。

4.2病虫害防治

西兰花的病虫害有病毒病、黑腐病、炭疽病、灰霉病、蚜虫、烟粉虱、小菜蛾及夜蛾类害虫。蚜虫、烟粉虱采用10%一遍净1500~2000倍或用25%阿克泰6000倍液喷雾;土壤杀菌采用55%敌克松600~800倍傍晚或阴天喷雾;小菜蛾及夜蛾类害虫采用性引诱、杀虫灯诱杀、人工摘除初孵虫卵叶片,达到防治标准选用15%安打悬浮剂3000倍或20%美满悬浮剂2500倍傍晚喷雾防治;病害采用75%百菌清600倍喷雾防治。

第4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食品,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优质食品”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持续加大以西兰花专业经济合作社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载体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背景:

近年来,弶港农场瞄准打造江苏农垦现代高效农业第一强场的目标,大力发展外向出口型西兰花产业。

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生产出大量质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西兰花产品,才能保证合作的出口蔬菜企业防止贸易壁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加快农场出口西兰花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何才能保证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环境,实现农场出口西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引入专业合作社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自控体系,完善出口西兰花“加工企业+农场+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是解决农场出口西兰花产品质量安全困境的重要出路。

二、主要做法

(一) 依托资源优势,引导产业发展。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弶港农场地处黄海之滨,为长江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肥力水平较高,透水、透气性能好,海洋性气候,地面平均高程4.8m,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林网格化率达100 %,十分适合西兰花栽培,为西兰花的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在农场的鼓励引导下,职工抱团自身投资成立出口西兰花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也明显高涨,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完善利益机制,增强龙头带动。实践证明,依靠单家独户,产业肯定做不大、做不强,必须依靠龙头带动。近年来,弶港农场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生态化、组织化、规模化、装备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引进省内外品牌响、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大、外向度高农产品加工等战略合作伙伴,在出口西兰花产业更大、更广、更高层次上进行合作双赢,实现了出口西兰花生产专业合作社与出口蔬菜企业的有效对接和产业联动,以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解决西兰花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以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形成了利于产业发展和职工增收的利益连结机制。

(三)推进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弶港农场不断加强与世界知名育种企业台湾农友和日本优秀公司的合作,从品种源头和标准化工厂育苗开始实施西兰花的标准化生产。由于品种来源正、种植技术高、产品质量佳,生产条件好、基础设施优、组织化程度高、质量意识强,生产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的要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蔬菜出口企业所青睐。

同时,在西兰花栽培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自2002年以来,农场5万亩耕地全部实施了麦稻与西瓜轮作换茬新模式,并充分利用西瓜后茬种植西兰花,使西兰花病虫害得到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好的价格,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必然之路。近年来,弶港农场着力打造农业品牌,支持合作社以品牌促产业提升,以品牌拓市场,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西兰花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产业市场竞争力。 “弶农”牌西兰花连续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江苏名牌产品”称号;被省农委授予“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单位” 并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目前,全场5万亩耕地全部获得了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西兰花等主要农作物通过了绿色农产品产品认证,有机农业通过了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生产控制能力。农场着力提高合作社管理者和种植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农场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来农场进行讲座和现场指导,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一批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既是种植者、又是质量安全管理实践者、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者的西兰花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保证了“弶农”牌出口西兰花的质量安全。

(六)建立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社员操作行为。农场成立了质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和管理体系,根据NY/T 746-2003标准,制定了符合日本“农残肯定列表”要求的管理标准、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合作社质量自控体系,凭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示范农场的管理网络系统,对出口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跟踪管理,规范了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在农业安全生产中的随意行为,强化了质量安全生产监控能力,促进了“弶农”牌出口西兰花的稳定发展。

质量安全生产取得的成效:

一是出口西兰花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生产面积已达万余亩,生产数量达到2万吨以上,成为全省出口西兰花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地区。

二是出口西兰花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公司已与浙江、江苏、台湾东海等四家蔬菜出口企业合作,产品出口日、美、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王亚萍牵头的鲁亚瓜果蔬菜合作社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行人均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三、启示

1、实行符合实际的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因而,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突出实用性,让合作社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现实的迫切需要。

2.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专业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职工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同时必须加大支持引导力度,解决单个合作社在“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三品”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安全优质食品方面的作用。真正做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使合作社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的主体和生力军。

3、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解决好处于源头的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控制问题。建立合作社内纵横交错的捆绑式监控管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重点控制农药规范使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农药使用责任追溯制度,实施全程监管的监督机制成为合作社得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5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1、选好盆器

大花葸兰株型较大,根系发达,栽培时应选用口径较大、多孔的深筒陶盆或塑料盆,有条件的最好选用宜兴紫砂盆,而不宜使用普通的喇叭型兰盆。

2、选好植料

大花蕙兰属附生兰类,其肉质根的穿透力弱,因而要求栽培以疏松、透气、保水性好、无病虫害的微酸性(pH5.5左右)植料最为理想,北方地区的粘壤土、细沙土、盐碱土都不适宜栽培。家庭栽培可以腐叶土、木炭(或树皮颗粒)、粗河沙(或细石子)、陶粒按4:2:2:2的比例,再加入适量的硫磺粉或硫酸亚铁配制使用。

3、及时上盆

一般家庭购买的大花蕙兰多为开花株,其花后均应及时剪去花莛另行上盆,以使其能继续生长、开花。上盆前应以泡沫塑料块或碎瓦片垫在盆底作排水层,以确保排水通畅,上盆时先放入1/3旧植料,将植株根理顺放入后,再以新植料填埋固定即可,须注意植株的假鳞茎要全部在植料表面。栽后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的水浇透,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又使盆中泥土杂物迅速从盆底孔随水排净。初栽植株应放置于室内光线充足处,两周内只向叶面喷雾以保持湿润,待其新根发出后方可转入正常养护。

4、控制光照和温度

控制好光照和温度是北方养好大花葸兰的重要环节。大花蕙兰是兰科植物中喜光的一类,光照是影响其生长、开花的重要因素。光照充足有利于叶片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光照过强,叶片易卷边、干尖,甚至会出现灼伤。过分遮荫,叶片细长而薄,不能直立,假鳞茎变小,易生病,影响开花。据笔者经验,北方夏季干旱少雨,紫外线较强,应适当遮荫50%~60%。在室内可置于有明亮散射光的房间内,在室外则应在遮荫处莳养,秋季多见阳光,以便于花芽形成与分化,冬季应置于光线充足的南向窗前。大花蕙兰喜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温差大的环境。温度过低植株易受冻害,过高则会使植株徒长,影响开花。一般来说,冬季室温应不低于5℃,以白天保持20℃左右,夜间保持在8℃~10℃,这样的温度,植株生长最好。另外,北方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大,要注意及时采取防寒措施。

5、浇水和施肥

大花蕙兰喜湿润环境,生长季节要求有较高的相对空气湿度。”秋不干,冬不湿“的国兰莳养花谚一样适用于大花蕙兰。冬、春季蒸腾量低,4~6天浇一次透水即可,水大极易导致烂根。夏季天干气燥,水分蒸发快,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秋季可视天气情况,每1~3天浇一次透水。由于北方的水质碱性较大,长期使用易使植株患黄化病,以日常留用的雨水或雪水浇花最好,如无雨、雪水,可将放置若干天的自来水用适量的硝酸和冰醋酸调节或浇硫酸亚铁水。日常管理除浇水外,还应经常对大花蕙兰叶片及周边进行喷雾,以增加小环境湿度,尤其夏季少雨及冬季室内空气干燥时,每天喷水应不低于2~3次。喷水应在白天进行,夜间则不宜。

大花蕙兰喜肥,家庭日常莳养,宜以复合化肥为主。除在栽培时填加适量基肥外,大花蕙兰春夏季快速生长,需足够的养料供应,在其生长期内以0.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0天进行一次交替施用,不仅可使其叶色润泽、生长健壮,还可促使其假鳞茎充实肥大、加速花芽分化。

6、病虫害防治

第6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一、大理发展茶花产业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环境及资源条件大理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为三江并流区域。境内群山起伏,江河湖泊交错纵横,地质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总日照时数平均为2345小时。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有利于植物和花卉的生长。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名贵花木产地之一。境内的点苍山、无量山、鹤林山、石宝山等地均有大面积野山茶分布:不少地方还有两、三百年生的古茶树分布。长期种植和引种的茶花达120多种。培育百年以上的茶花品种达40余种。其中除茶花界公认的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玉带紫袍、雪里红、松子鳞、牡丹茶、玛瑙茶花名品外,还有珍稀的鹤顶红、赛菊瓣、大理茶、金蕊蝶翅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大理茶花姿美色艳、花朵硕大、花期较长、品质优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南山茶甲天下,大理茶花冠云南”、“世界茶花的天然基因库”等是国内外人士对大理茶花的最高评价。

2、深厚的茶花文化底蕴大理茶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茶花已成为庭园名贵花木之一。古往今来,为其赋诗作画者不乏其人。现存于日本的《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又称《南诏图传》,成画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8年)对茶花有了描绘,画卷中两株古山茶高过屋檐、粗于屋柱、开着大朵红花,画面形象而生动。既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茶花绘画作品,也是大理茶花栽培史的有力见证。明代状元杨慎(号升庵)以“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的诗句赞美茶花斗雪傲霜之风范。大理诗人李元阳以“芙蓉茎短不离泥,牡丹虽奇红不足;其余品类空纷纷,堪于山茶作奴仆”的诗句道出了诗人对茶花的钟爱。担当和尚以“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形容花开时的景象。晚清文人赵藩则以“山茶特钟地气厚,风姿侧艳羞群葩”的佳句称赞茶花之娇艳。文化巨匠郭沫若、现代作家杨朔等都曾以笔墨倾情于大理茶花。

茶花种植往往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修建古刹庙宇时,释道人士常常以茶花、松柏等植物加以点缀。从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对茶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理国段氏皇族和出家僧侣对名贵植物茶花的钟爱。据考证,今天楚雄紫溪山的山茶林、祥云水目山的茶花古树,就是大理国皇族建造行宫或国王避位为僧时所植,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史书所载“马嘶花放”的典故曾经使大理茶花一度名扬天下。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大理感通寺禅师法天师徒牵马抬花,跋山涉水,行走数月,抵达京师(南京)朝觐。敬献时竟然呈现“白马长鸣,茶花绽放”的吉祥景象,太祖(朱元璋)即兴赋诗、群臣唱和,赞美大理茶花之神韵。至今在大理古城、鸡足山、巍宝山等风景名胜区,游人还可以看到一株株苍劲古朴的茶花的身影。虽然有的庙宇因历史变迁而不复存在,但原址栽种的古山茶却依然长存,成为宗教文化兴衰的历史见证。

在民间,享有云南“百花之冠”的茶花为每个白族家庭首选的种植花卉。每到冬春季节,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一个个小院里,各种茶花竞相绽放,使幽雅静谧的白族小院显得格外迷人。“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就是大理茶花盛开时的真实写照。在绚丽多彩的白族服饰、手工艺品和白族建筑彩绘中,经常可以看到茶花图案。爱美的白族群众不但在生产和生活中陶冶情操,而且在茶花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爱花、养花和赏花习俗。

3、较为成熟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作为云南茶花的主要栽培区之一,大理茶花栽培技术和茶花知识较为普及。在千百年茶花栽培历史中,勤劳智慧的大理各族群众经过摸索、实践,已经积累了扦插育苗、靠接、芽接等茶花繁殖技术。能够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生产方式等进行有效的水肥管理、修剪等。当地园林园艺部门加强对种植户的指导,良种育苗、新品研发、异地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加之快繁试验、温室培育、喷灌节水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茶花种植有了科学的、可靠的技术保障,大理茶花培育成活率较高。据2006年统计,全州有一定规模的茶花种植户达600多户,母本茶花达20万株以上。为茶花从观赏花卉走向产业化、园林绿化方向创造了条件。

4、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大理已成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一片投资热土。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桂冠。被称之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乐土”、“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随着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建设项目能源、铁路交通、“滇西中心城市”的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善,园艺和花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扩大。各级政府连续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持续走高,发展茶花等特色花卉产业已具备千载难逢的政策、市场、人文环境和历史机遇。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理茶花生产零散、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占有率较低,茶花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有的茶花品种已经自然灭绝或濒临失存。发展茶花产业,符合大理“山水园林大城市、风花雪月大花园”的发展要求,对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城市形象。进一步带动庭院经济,促进茶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珍稀茶花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保护。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二、发展茶花产业措施与对策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茶花等特色花卉产业,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实施茶花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互动的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

1、建好基地 要按照2006年大理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特色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继续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基础的种植户和创业者建立茶花培育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茶花产业。收集优良品种和传统品种。保护具有珍稀性和特异性的品种,保障当地优良品种不流失。组建以白茶秧、油茶为主的优质砧木生产基 地,降低生产和运行成本,依托大理茶花母本逐步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商品种苗培育,形成特色鲜明、有一定竞争力的大理茶花系列品牌。

2、培育市场 决策部门要根据茶花四季常青,冬春季节(特别是在元旦、春节)开放的、观赏价值极高的特性。大力弘扬茶花文化,将大理茶花中的普通大苗茶花推荐为市政建设、风景区、公园、广场园林绿化的首选品种。开辟多种销售渠道,既要培育可供住宅小区、小康村、居家庭院种植的中高档品种,也要培育可作为年宵花卉的大众化产品,还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能够具有竞争力的大宗产品系列,大理茶花产业才能有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搭好平台 要走茶花产业与花卉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兴建具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博览园、景观大道,集中展示山茶品种资源,让人们领略大理茶花的色、姿、神、韵,感受茶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认识和支持茶花事业。要充分发挥茶花协会组织的作用,定期举办具有特色的茶花节庆、交易会,申报和承办具有较高规格、较有影响力的博览会或展览活动。要发挥好已建成的中国茶花街(大理古城)、云南茶花交易中心(下关)和其它花卉市场的辐射功能,开展良种培育、品种鉴定、经验交流、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搞好本地区龙头企业、种植户之间的协作关系,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避免企业、种植户盲目发展或恶性竞争;还要加强与省内外专门协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参加各地的展销活动,帮助种植户、消费者及时掌握国内国际茶花事业的发展动态,引导茶花产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第7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花卉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

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 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

第8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4.蒋和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气象出版社,2002年8月。

5.杨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

第9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本调查基于荷兰海牙FamlIie R.Van MarrewUk园艺公司三个月的工作经历以及对荷兰沿海地区设施园艺的实地调查,总结了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分别以番茄和百合为例,从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育苗、生长、施肥、采收、运输,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荷兰设施园艺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荷兰设施园艺成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荷兰:设施园艺:番茄:百合

目前,在荷兰设施农业产业已经具备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备、生产规范、产量可靠与质量有保证等特点,并进一步向高层次、高科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其面积超40.000km2,与中国台湾面积大抵相同。

荷兰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园艺生产在荷兰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术。近年来,荷兰园艺产品贸易量持续稳定。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其中,蔬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花卉产品年出口额大约为60亿美元左右,占花卉总产值的80%左右,而鲜切花出口额约占花卉出口总量的50%,占世界鲜切花市场的60%左右;2002年蔬菜生产总量1.6亿kg,其中50%左右出口:水果生产总量6.2万kg,其中20%左右出口,出口额3575.2万美元。目前,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近102.000家,其中从事园艺业的占19%太部分蔬菜、花卉生产在温室内进行,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m2,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蔬菜和鲜花种植。

温室蔬菜园艺业是荷兰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年产值大约12亿美元,占荷兰农业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出口。甜椒、番茄、黄瓜为主要作物,此外还有草莓、小萝卜、、茄子、生莱、小白菜、花椰莱和菠菜等。荷兰蔬菜水果年出口额54亿欧元,进口额36亿欧元。大部分进口产品通过拍卖市场等转运到欧盟其他国家。在荷兰,大约有300家出口商专门从事蔬菜水果贸易。

荷兰的花卉业享有盛誉,每年鲜切花、花卉球茎、观赏植物出口总额达6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为35亿美元,占国际花卉贸易的60%,占欧洲市场的70%。荷兰阿斯米尔鲜花植物拍卖行是世界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其主要的出口市场为欧盟,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和奥地利:此外还有东欧、美国、日本和中东市场。荷兰花卉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一些很小的地区,用于花卉生产的土地总面积约为80km2,其中70%为玻璃温室生产。近四分之三的土地面积种植鲜切花(尤其是月季和),其余土地栽培观赏植物。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达11,000家。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拍卖市场使其成为世界花卉的集散中心,每天都有成吨的花卉及其它植物从亚洲、非洲、南美洲运抵荷兰,再转运他国。进口的产品主要用于补充荷兰因季节原因而缺少的品种,以保证拍卖市场常年稳定的供货。其进口的种类包括:月季、香石竹以及盆栽观赏植物等。外国供应商也必须附属于荷兰的拍卖市场,并且其产品要达到荷兰产品的同等质量。进口主要来自以色列和肯尼亚。

基于在荷兰海牙Famille R vsn Ma rrewijk园艺公司三个月的工作经历以及对荷兰沿海地区设施园艺的实地调查,我们对荷兰设施园艺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还分别以番茄和百合为例,从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育苗、生长、施肥、采收、运输,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荷兰设施园艺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荷兰设施园艺成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实现设施园艺现代化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莱、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及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开展设施园艺工程;这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园艺设施建设及其生产已有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1 荷兰园艺设施

荷兰现在约有100km2玻璃温室,其中47km2用于蔬菜生产。主要以生产番茄、辣椒和黄瓜为主。用于切花生产约42km2,主要以月季、、香石竹、小苍兰、百合、兰花为主。盆花生产约11km2。以榕树、朱蕉类、秋海棠等为主。种植户平均每户拥有温室面积8500m2

荷兰温室主要类型为传统的VENLQ型和大跨度的连栋型(图1)。1978年已设计建立温室标准,1其经济寿命约为15年,风雪承受力为25kg/m2,作物承载力《番茄和黄瓜)15kg/m2,同时能承受保温系统及其它设备的承载力等各项标准。一般传统的VENLO型温室在荷兰约占85%,每间跨度3.2m,地面至天沟高度为3.0m~3.5m。近年来高度不断增高达到4.0m~4.5m。甚至更高,目的是为了有充足的空间为长季节垂吊式裁培和便于安装保温幕或人工光源设备等。大跨度连栋温室跨度为6.4m~12.8m,可以减少室内支柱,便于通风透光和机械化操作。

1.1 荷兰温室发展历史

荷兰的玻璃温室蔬菜种植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荷兰农民从19世纪末就开始把玻璃盆覆盖在植物上用于透光和保温。起初,玻璃温室园艺集中在荷兰西部的鹿特丹与海牙之间的地区,后来延伸到阿姆斯特丹以南地区的阿斯米尔,由于人口稠密的西部地区土地面积有限,从而使南部和北部的玻璃温室园艺业集中得到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建起了木质结构的人字型玻璃温室,开始了保护地规模化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温室基本上以铝合金构架为主,也有少部分PC 板材温室,温室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光、温、水、肥、气全面自动化。

1.2 荷兰温室设施构成

荷兰温室设施主要分为灌溉施肥设施、CO2施肥系统、加温系统和光照系统。

1.21 灌溉施肥系统

荷兰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淡水十分珍贵,因此很重视水资源的利用。由于欧洲天气多变,在温室外部一般建有大型的蓄水池,用于积蓄雨水。这部分淡水主要用于温室的加温使用,循环完后排八温室旁的沟渠中。温室灌溉用水则要求更高,一般在温室外有专门的储水容器。对水进行过滤与消毒。

由于温室生产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成分是岩棉,吸水性好,不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栽培过程完全可控。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种植密度下降,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不再使用溴甲烷一类有害投入品对土壤病虫害进行防治,温室地面全部采用黑白复合膜或不透光的白膜覆盖。但是无土栽培一次性投资高,岩棉需要每年更新,废弃的岩棉必须由专门的公司回收处理,否则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营养液循环使用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危险。如果根系病害防治不到位,将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采用滴灌技术,水肥通过同一个管道运输(图2)并在每个分支前端有一过滤网(图3),以防止水中杂质堵塞滴灌出水口。施肥系统采用A液和B液混合施用(表1,表2)。

整套系统采用计算机统一控制。该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根据水质、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回液反馈调节等确立营养液配方:②根据季节(光照)、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供液量:⑨根据季节、作物种类及对品质的要求调整EC值。如:番茄冬季低温弱光条件下EC值可达5~7,夏季4-5,与传统的2~3相比,可显著提高品质:④监测回液及基质内营养液成分,当有害离子(Na+、C1-1、HCO3)含量超标时则及时冲洗:⑤营养液消毒采用紫外线辐射、加热、慢砂过滤等新技术。

1.2.2 CO2拖肥系统

CO2施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株高、茎粗和叶片面积,有利于作物的新陈代谢,加速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与光合成运输,能使植株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显著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0。由于荷兰温室主要采用无土栽培,CO2不能从土壤中获得,因此,CO2施肥对作物增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60年开始,CO2施肥技术开始在温室使用,作物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认为当温室CO2浓度从350uL/L增加到450uL/L时,可实现增产12%:而从1000uL/L增加到1100uL/L时,仅可增产1.5%,但CO2增施的赞用却大幅度提升,因此,荷兰温室CO,最经济的控制浓度一般设定在450~500uL/L。

C02施肥一般有6种方式:通风换气法、土壤施肥法、生物生态法、化学反应法、燃烧法、液态CO2法。由于欧洲对环境保护要求比较严,因此荷兰的温室大都采用燃烧法,即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CO2,有与少数的公司采用液态CO2法,从其他专门生产二氧化碳的公司购买。一般1m3天然气可以产生1.84kgCO2和1.31kg的水蒸气。天然气在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一部分排出室外,另一部分由引风机引出,经过检测合格后CO2通过白色塑料软管散播到温室各处。白色塑料软管一般设置于植物下端,上布满小孔,以供CO2溢出。如(图4)中画圈处。整套系统仍由计算机统一控制。

采用该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清洁,不污染环境。由于原料是天然气,燃烧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的热能可以同于加热水来为温室加温;②能根据季节、时间、作物的不同改变二氧化碳的浓度:⑧能检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④成本高,需要精密系统的配置“。

1.2.3 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

荷兰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1月份月平均气温2.2℃;夏季凉爽,7月份月平均气温16.8℃,极端高温一般在30℃以下。因此,荷兰温室温度调节的重点主要是冬春季节的增温,夏季的降温一般采用自然通风、遮阳调节即可。

1.2.3.1 增温系统

目前,荷兰很多温室的加热系统都采用可利用的太阳能和传统化工燃料供能相结合的方式。白天,供热系统70%的热能来自太阳能,30%来自传统的化工燃料供能。太阳能的使用降低了CO2的可利用率,但这一缺点足以被其低能耗的优点抵消。

温室增温是荷兰温室环境调节的重点,通过燃气(油)锅炉将水温升至70~90℃,经配管和室内散热器自然放热。达到增温的目的(图5)。由于水热容量大,热稳定性好,目前荷兰的大型温室主要采用这种方式采暖。为了回收锅炉烟气余热,荷兰温室锅炉的烟筒普遍还装有余热回收系统,使烟气温度由200℃左右降低到35~40℃,热回收效率可达80%以上;同时,温室锅炉加温系统中还装有热水贮藏罐和余热发电装置,主要用于温室在不需要加温的季节或白天使用锅炉燃烧获取C02时,将多余的热量以热水的形式贮藏于贮热罐或直接进行发电,热水可用于夜间的加温使用,所产生的电能既可供自己使用也可并网销售。热能的多次利用,大大节约了能源和运行成本。

1.2.3.2 降温系统

由于荷兰夏季气候凉爽,极端温度低于30℃,因此,温室对降温的要求显得不像增温那样迫切。荷兰温室的降温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外覆盖(玻璃)上喷洒白色涂层技术,通过在外覆盖表面上喷洒一层白色涂料,以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进而达到降温的目的。秋冬季节,通过清洗可全部去除外涂层,保证冬季采光需求;另一种就是通过开启顶部的通风窗进行自然通风的方式,降低温室的温度,通风窗口的数量、尺寸、传动方式以及开启的角度等都对温室的气候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目前,荷兰已经开发出一整套的模拟计算方法,通过控制开窗的各个参数以及设置在温室内的干湿温度计(图6)收集数据,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

1.2.4 光照系统

由于荷兰纬度较高(N51°~N54°),全年光照严重不足,冬至前后白天的最短日照时数仅为5~6h。因此,荷兰温室普遍需要补光。一般需要补充光强达8000~16000Lx(图7,图8)。

目前,荷兰温室的光照调节与控制一方面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提高温室的采光性能,如普遍使用大块玻璃(2.0m×1.7m)覆盖,以减少骨架遗光;开发出了温室屋顶清洗机械装置,定期清洗屋顶灰尘,增加温室透光:开 发新型覆盖材料,利用反射光的二次利用,透光率可达89%-95%;另一方面,采取人工光源进行补光。近年来,荷兰温室的人工光源补光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补光灯具越来越小,尽可能减少遮光面积;②补光灯具一般安装在桁架以下部位,宽度几乎与桁架同宽;③实现灯具的可移动性,尽可能增加辐射面积。

1.2.5 温室设施新技术

近年来,荷兰推出了一种新型管道式热风采暖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带有热回收装置的空气加热系统,另一部分为带孔塑料管道均匀送风装置。室内排出的空气首先经过热回收和冷凝装置,预热进入室内的空气,同时利用室内外空气的温差使室内的高湿空气产生冷凝水,贮藏起来用于灌溉:室外空气经过预热后,通过风机进入换热器加热,最后进入带孔塑料管道,将加热好的空气送入作物栽培区域。由于该系统具有预热、水气回收功能,送风均匀,被认为是一种极有推广前景的采暖形式。

为了防止外部生物如杂草的种子,飞蛾等入侵到温室内部,同时,为使温室的内部空间行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荷兰新采用一种在温室通风窗口加装纱帘的方式来隔离外部杂质的污染(图9)。但此种方法会造成温室通风效果不佳,引起温室内温度升高,因此这种方式不适合冷凉型花卉生产温室使用。

2008年荷兰出现了一种新的无土栽培的方式(图10)。与传统的方式不同的是,它是将植物的根部缠绕在一个塑料圆环上,用岩棉将植物根系固定在圆环上,通过向岩棉中注入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液和水分。此法能使植物根系生长的更健壮,同时加强根系的呼吸作用,能使养分更充分的吸收。在根系出现病虫害时,也能更加直观的进行治疗。另外,此法还便于生产。

另外,节能光源LED的开发与利用也在荷兰开展(图11)。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长为610~720nm(波峰660nm)的红橙光,吸收的光能占其生理辐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长为400~510 nm(波峰450nm)的蓝紫光,吸收的光能占其生理辐射的8%左右。采用这2个波段为主体的人工光源,将会太大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减少能耗。试验表明,与传统高压钠灯和金属卤素灯等相比,可节能50%~80%。

1.3 病虫害防治

荷兰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在30年代-50年代,由于化学农药的迅速发展而被忽视。50年代到70年代,温室病虫害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多达300多种,对食品构成了严重威胁。60年代,随着螨类天敌的发现,生物防治重新得到重视,70年代有2种天敌被利用,防止面积达到2km2:到1986年,全荷兰温室蔬菜99%以上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

2 温室设施在生产中的使用

2.1 番茄无土栽培

番茄通常在11月份播种。12月份定植,次年3月开始采收,一直采收到11月分。其栽培密度为2.5株/m2,温度控制在白天22℃,夜间18℃。一般用单杆整枝,用绳子吊蔓。当下部果实采收后进行放蔓,约2周向下放一次,保持植株高2.7m左右,使下部茎(叶片全取掉)沿栽培床边平铺,上面继续生长。这样番茄茎可长达10m,可长35穗果,每平方米高产可达50~60kg。栽培基本采用岩棉营养液循环栽培系统,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要,应用电脑调节营养液成分,营养液通过滴头滴入植株根部,多余的营养液通过下部循环系统渗漏回收,又循环利用(图12)。

在荷兰,一个番茄品种能在温室里生长3~4年,每年11月份采收时间过了以后,将成年苗全部移除,并更换栽培基质。再利用前一年植株上的萌蘖棱进行嫁接繁殖。或者,农户想更换栽培品种,可到专门的种苗公司收买种子或种苗,11月播种。

2.1.1 育苗

采用穴盘育苗。穴盘为10×24孔的聚苯板材料制成,在孔穴中放入直径大小一致的岩棉塞(图13)。播种前将放入岩棉塞后的穴盘。用EC值为1.5~2.0mS/cm的营养液浸泡,使之吸足水分,然后将种子播入岩棉塞。在25℃条件下,密闭遮光催芽,待种子萌芽后,再在上面覆盖1mm厚的蛭石,以促使根系向下伸展,子叶脱壳出土。育苗期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这样10天后就可以长出较多的根,并保证番茄在长到第9片叶后花芽分化。如果温度较低(18℃左右),则根较少,生物学苗龄就推迟一周,并且番茄在第7片叶就提早花芽分化,这样就影响番茄后期产量。

2.1.2 移栽

当番茄小苗长到2片真叶时,就需要将带小苗的岩棉塞移栽到双孔的岩棉块中,从育苗到移栽约为20天左右。每跨放置4行种植番茄岩棉条的行宽为1.6m。每行岩棉条之间为暖气加热管道,同时作为采摘车行驶轨道(图14)。移栽小苗前先将岩棉条放好,将双孔岩棉块顺向摆放到岩棉条上,再将滴灌插头插入岩棉块中,用EC值为2.5mS/cm的营养液浸透岩棉块。然后将苗移栽到岩棉块中,促使形成更多的根,为以后番茄高产提供保证。在番茄移栽入岩棉块后到定植到岩棉条之前,不需要给太多的水,保持岩棉块中含有80%水和20%空气,通过控水促进根系生长,等到岩棉块捏不出水时再给水。

2.1.3定植

当番茄第一穗花序开始坐果时,将岩棉块定植到岩棉条定植孔内,使根系伸入岩棉条,扩大根系营养面积。番茄岩棉栽培在开花之前需要一段营养生长控制时期,如果移栽时直接将岩棉块放入岩棉条定植孔内,则番茄营养生长旺盛,而影口自生殖生长。定植前用EC值3.0mS/cm的营养液将岩棉条浸透。岩棉条两端留排水口。定植时只要将岩棉块顺向放入岩棉条定植孔里,定植后一星期内应尽量减少操作,避免晃动植株,以免破损根系。

2.1.4 生长

在番茄长到30cm左右高时。需要开始吊蔓,并及时打权,此步由人工进行。在冬季光照较弱时,要留较少的分枝,而进入春季以后,随着光照增加,可适当多留分枝,这样夏季较多的叶片蒸腾作用可起到降低室内温度的作用。当然分枝不过多影响果实大小。番茄岩棉栽培属于长季节栽培,一般一年一茬,平均每株番茄可长到20穗果以上。为了保持果实大小一致,可采取疏花疏果措施,保持每穗4~6个果。为了提高番茄果柄韧性,在刚开花的花序果柄上用手捏一下,使受伤果柄在愈伤后加粗。番茄每穗果采收后应及时剪除老叶,并落蔓,剪除老叶以露出4~5穗果为宜(图15),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整枝,除去主干上所有侧枝和植株基部新长出的侧枝。荷兰的番茄栽培采用昆虫或或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应在每穗花序花朵刚开展时,用电动震荡棒震荡番茄茎部,可使花粉散落促进受精。昆虫多采用熊蜂传粉,由专门的公司提供蜂种并提供技术支持。

2.1.5 采收

为了适应长时间运输的需要,番茄一般在开始变红时就进行人工采收(图16)。番茄采收后首先用机器清洗、烘干、打蜡,然后机器根据果实大小、颜色、硬度等物理性状进行分级包装,然后上市或贮藏。番茄适宜贮藏温度在10~14℃,可贮藏2~3周左右。如果贮藏温度低于8℃番茄果皮颜色、口味变差。且贮存时间变短。

2.1.6 病虫害防治

荷兰病虫害防治严格,番茄栽培时常用茄子做指示植物,即每隔几行栽一两株茄子植株,一旦指示茄子植株发生病虫害就对番茄采取防治措施。在温室内放置害虫天敌,用黄胶板诱杀白粉虱、潜叶蝇,以及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等防治方法。

2.2 百合箱式栽培

荷兰种植者选择箱植的方法栽培百合(图17)。大多数的百合箱植栽培都在人工照明的温室中进行,介质多为pH值在3.5左右的泥炭土,这样较易将pH值调整至百合生长所需的5.5至6范围内。泥炭土比土壤通气性佳,氧气容易到达根部。他们将百合球根固定在两层铁丝网之间,避免根部在生长时摇晃。当百合采收后,箱子就从温室中被送往一个大型的仓库区中,以700转/时的速度将介质及老旧的球茎倒在输送带上,之后介质集中在燃料库中,覆盖塑料布消毒,利用蒸气加温至70~80℃维持1h,之后再将介质送回输送带,转送至其他仓储区中,在运输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便将介质从4m高的输送带掉落下来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当温度降至约20℃之后,再将介质运回装填区。每隔6周会取介质样品分别测其pH值,同时监控并调整其成分。为保护环境,他们从不把任何的介质丢弃,而是每隔一段时间会再加入10%新介质来补充自然耗损的量。

百合每周种植1次,全年进行。箱子装满清洁的泥碳土后种植种球,4个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种植超过7000颗种球。每个箱子依百合球茎大小及品种不同,种植12~16粒,每周约种植5万~6万颗。将箱子加上卷标,浇水之后置于9℃的冷房中。

2.2.1 人工光源

人工光照从早上11点(此为电力较为便宜时段)至下午3点。荷兰法令禁止光线晚间从温室放射出来,因此必须将隔板降下,这些隔板同时具有能量贮存效用,在夏季还可达到60%遮荫效果以防温室温度升太高。当有需要加温的时候,可经由热水输送管(水温为40℃供应至植株附近的管路以促进百合生长。

2.2.2 自动化

目前荷兰最新的温室4.5m高,此高度可保持温室内各区域有稳定的温度并能让黄昏时的光线均匀的照射在作物行间。在人力不充足的情况下仍要扩大面积生产时,全面进行自动化操作。一般而言,家庭的劳力为6人,若可以像菊科作物以机械化采收,成本就可大大降低。但据调查,一栋新温室完全采用机械自动化采收,其造价成本昂贵。在设施面积7.500m2的温室中,对光线、运输系统及箱子等投资,约需要投资90万欧元以上,1台机械采收机还要再增加45万欧元,因此百合的采收仍是以人工为主,目前已改良可由人站立,只要稍微弯腰,利用长形刀子采收,如此省去完全将腰弯下在植株底部的工作(图18)。

2.2.3 分级包装

百合切花是依照花苞的数目作分级,1枝切花中至少有5个花苞为第一级。3~4个花苞则为第二级。10枝捆成1束。第二级的花茎切短5cm,如此可容易分辨出不同的等级。从花茎基部10cm处去除叶片,每束花再用塑料袖套包裹起来。一般百合都需要浸在含有硫化银的保鲜液中,整束放入大箱子再送去拍卖,1枝百合的成本价约0.5欧元(图19)。

3 荷兰温室农业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

荷兰温室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先进的设备与技术配套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使其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为一体的产业化企业,其温室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典型代表,同时带动与温室相关的产业发展。

3.1 荷兰温室成功经验

3.1.1 政府对设施园艺的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

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7%的耕地上建立起10,000hm2的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宜温室生产的高产值的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也使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园艺宏观产业环境的营造,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出口创汇。并积极参加欧盟事务,使整个欧渊成为了荷兰的农产品市场,最重要的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舍作。

3.1.2 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荷兰耕地不足,因此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如维斯特兰德朗市的番茄种植公司,与其他5家专营企业垄断了荷兰90%的番茄市场。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专业化生产同时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也为企业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生产经营仅对球径植物的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检、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这家公司经营品种达到1200~1500多种,公司分为5个部门:销售部负责营销产品,开发市场;庭院设计部,从事家庭园艺设计;种植部,与种子公司共同开发新品种,进行种球生产:园林部,从事园林美化设计:连锁店,在荷兰境内和国际市场度立大型超市实行连锁式销作。

3.1.3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

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八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园艺商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

1986年成立的阿斯米尔鲜花植物拍卖行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花卉拍卖行(图20)。进入阿斯米尔鲜花花卉拍卖行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被送 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的产品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战和海关,80%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史基浦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的鲜花按最低价格的80%~90%给与补偿。

3.1.4 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荷兰经济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欧盟成立后,荷兰设施园艺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斯基辅机场及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优势,促使其产品大进大出,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开辟货车专用道,这一系列措施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便捷的运输系统使荷兰生产的鲜切花和蔬菜在两天之内运到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城市。它甚至号称能在9h以内把鲜花从采摘到送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3.1.5 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荷兰的工业基础雄厚,在高度发达的TA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温室园艺产品的生产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不仅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有其特定的生产节拍、生产周期,还体现在产品生产之后的包装、销售等方面。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

3.1.6 网络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

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荷兰的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这些研究与成果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

2)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3)众多的农业科学院校。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

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通过政府的推广部门和民间的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把新技术推广到各个农户、科研、试验站。推广部门三者有利结合形成高效“农业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研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可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普及。

3.1.7 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了一种适合市场功能的最经济的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的独立经营功能。

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均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它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的“保证人”。同时,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

3.2 荷兰温室园艺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目前从事园艺生产的农户数量在减少,但农户的平均规模在稳步扩大。耕地的面积逐年递减,而温室园艺用地面积却有所增加,区域性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将具有较大温室比例的荷兰南部省份温室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逐步缩小荷兰北部的温室面积:从事温室园艺的企业和农户的投资走向也主要投向设施和玻璃温室方面。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研究。温室环境污染主要是肥料的淋失、病虫害传播和CO2等气体向室气的散射。荷兰政府要求到2000年全部温室生产成为封闭式循环栽培系统,防止营养液淋失污染土壤,同时控制CO2等气体的扩散。岩棉、塑料和有机物等废弃物将被循环利用进行温室综合气候环境最佳控制研究,建立温室气候复合式控制模拟模型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因子的模拟模型进行蔬菜、花卉作物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规律和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同时建立起模拟模型,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指导生产,并逐步向实用化发展(图21)。

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病虫害的天敌利用和生物药剂,目前已普遍应用到温室作物生产中去。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禁止使用化学激素,如番茄授粉已培育出专用雄蜂(图22)。

进行自动化、机械化温室操作系统研究代替人工操作,如已开始研制机器人采收黄瓜等技术,产品的分级包装机械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如对作物生理基础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能指导生产实际的软件系统,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研究和实际生产的各个方面。

进行高科技种苗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种子精选、无病化处理、种子内部生理调节处理及便于机械播种的丸粒化等处理,并应用穴盘、无病菌优质基质(如草炭、蛭石、岩棉、椰子壳纤维等)进行工厂化育苗。

【参考文献】

[1]苏臣。金树德国外现代化园艺设施的发展动向[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5(2)6-11.[2I张志斌荷兰温室产业及发展我国设施园艺的建议(上)[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8):5-8[3]张志斌荷兰温室产业及发展我国设施园艺的建议(下)[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9):12-13.

[4]罗呜荷兰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J]世界农业,1999(4):12―15.

[5]刘德晶,现代化温室环境因子的分析与设备选型[J]林业建设,2003(5):28-30.

[6]宁钦广,段成国,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在设施园艺栽培上的应用[N]山东科技报。2001-09-12(B1)

[7]邢禹贤世界无土栽培及发展趋势[J]农业新技术新方法,1997(3):2-17.

[8]J顾寄南,毛罕平,国内外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技术及其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3):4-8.

[9]陈贵林,温室建造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9-31,

[10]邹志荣,现代园艺设施[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9―41,

[11]徐善坤荷兰温室番茄岩棉栽培技术[J],温室园艺,2004(8):15

[12]蒋卫杰,刘伟,余宏军,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M]2001(5):12-50.

[13]温祥珍,从国外设施园艺状况看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J]中国蔬菜,1999(4):3-7.

[14]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态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蔬菜,1999(3):1-4.

[15]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中国设施园艺工程[N],农业工程学报,1998.12(增刊):1-5

[16]陈殿奎,从荷兰温室园艺的发展反思我国工厂农业[J]中国蔬菜,2004(6):42-43.

[17]李天来,论设施园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厦发展方向[C].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文集,2004

25-28.

[18]吴松,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林业,2001(16):8―9

[18]贾志刚,培育温室产业实现强乡富民[J],河南农业,200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