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

第1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1.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途径

多业务、多板块协同的运营模式是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通常采用的运营模式,其具有专业性强、行业跨度大的特点。传统的计划模式中计划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大量的信息只能经由人工编制、加工和汇总,企业的大量人力被用于数据处理,而更为关键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工作却无暇顾及。为此,建立信息化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分析工具进行计划管理成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支撑煤炭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集团化运作,帮助企业实现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和流程信息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有利于实现大型煤炭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的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高效流动是计划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企业通过计划信息化建设,制定计划管理的标准、规范其工作流程并建立计划管理模型,可以使大型煤炭企业逐步建立起具有多元化特色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集团管控,强化计划对企业绩效考核、财务预算与实际运营等业务的支持力度。

1.2协调不同模块间的关系是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难点

在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是实施的难点。

(1)要处理好年度计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企业战略规划是在分析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状况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在明确企业的发展宗旨和使命的基础上进行制订的。因此,年度计划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基础,在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时,要以战略规划的举措和指标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所以,科学的计划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前提,并通过实施计划管理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要处理好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集团的业务量体现在计划上,而价值量体现在预算上。预算处于计划的下游,制定全面预算要以计划为基础和依据。如果没有详尽可行的投资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就不能发挥其考核约束的作用,而只是在堆砌数字。因此,必须处理好计划与预算的关系,发挥预算对计划的反馈和参考作用,以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现集团层面的管控闭环。

(3)要处理好计划与投资项目管理的关系。投资项目的核准和评估结果是制订投资计划的基础,因此,能否客观、全面地进行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估工作是评判计划是否科学的依据之一。(4)要处理好计划与其他职能部门、子分公司的关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工程,计划的实施需要集团各子分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全面计划管理的实施是以专业部门管理为基础,在公司综合计划汇总之上进行的,为进行决策提供了全面的背景素材。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各职能部门必须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响应计划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帮助计划目标的实现。总之,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工作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并逐步实现计划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和科学化,使煤炭企业的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完善,推动国有煤炭企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2全面计划管理的框架体系设计

在企业层面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在建立全面计划管理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协调不同模块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与组织层次、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中心、总体流程三个方面设计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控体系的创新模式。

2.1全面计划管控的内容与组织层次

在细化煤炭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深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对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与组织层次进行创新设计。将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层次和组织层次各分为三层。其中,组织层级最高的战略层负责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从煤矿建设、煤炭经营、多种经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处于中高层的经营层在对战略层的计划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生产、运销、投资和供应等计划;处于中层的计划层对经营层的计划进一步细化,以战略层的计划为方向、以经营层的计划为指导,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投资项目规划、执行部门规划,并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2全面计划管理中心的组织体系与权责结构

好的管理方式需要适宜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权责体系来保障。为保证全面计划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中心,负责战略层、经营层和计划层之间的沟通和平衡,进行命令的上传下达。

2.3全面计划管理的总体流程

在总体流程设计上,将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计划管理的组织、计划管理规范的制订和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如图3所示。计划管理的组织和计划管理规范的制订是年度全面计划制订的前提,为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行动的基础和保障。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流程主要包括:计划编制、计划汇总审批、计划监控分析、计划调整、计划考核评价和计划目标设定。其中,计划编制是形成了初步的计划,在计划分析、调整和考核的基础上,对比本阶段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阶段的计划目标,整个计划制订的流程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而整个计划管理过程需要先进、适用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3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应用的实例

3.1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第一,计划类型涉及煤炭生产管理的各个专业领域(如产量计划、生产接续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计划、通风计划、安全计划等)。第二,计划之间的关联关系复杂,干系众多(如产量计划到接续计划的分解关系,从设备配套计划到设备大项维修计划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计划流程管理的多样性,需要适应不同集团、公司、煤矿等不同层级的管控要求。全面计划管理体系中仅计划流程就种类繁多,涉及多个节点并且变化频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靠纯编码实现,则开发量大、复用性差、可维护性差。在全面计划管理体系的推广过程中,如果有的流程需要定制开发,仅凭手工编码实现流程会造成开发周期的延长。在流程的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流程的执行,还有管理流程的需要,还有更多的衍生需求,如流程活动的跟踪、活动历史记录等。这些需求都需要统一的用工作流组件来完成。

3.2全面计划管理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计划体系建设有效开展了以下5个阶段的工作,逐步迭代的推进。(1)调研现状。首先分别针对年度生产和投资计划的管理现状,对集团总部各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调研方案,开展调研访谈;同时,根据单位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系统实施现状,划分不同调研组别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难点和问题,为业务方案的设计打下基础。(2)目标规划。对集团的全面计划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明确各主要阶段的阶段目标和工作内容,提出分三步走的建设路线图:第一步主要进行集团层面的全面计划体系搭建;第二步进行扩展深化,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第三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深化应用。(3)设计方案。基于各阶段目标和计划管理的现状,以梳理组织流程、推行管理制度为铺垫,提出全面计划大体框架,设计编制分析的表单和指标以及全面计划系统设计蓝图。(4)实施落实。针对全面计划不同阶段的管理方案进行系统实施。对于可以由信息化支持的业务方案,通过系统进行落实;对于非系统类的方案内容,在通过制度流程等机制将其落实的同时,推动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强调业务和系统的有效融合。(5)运行反馈。遵循运维管理制度,对实施的方案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的过程中收集用户反馈,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界定方案落实的效果,制订可行的改进方案,从而保证计划建设整体工作不跑偏。

3.3全面计划管理的实施风险与对策

第2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第3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审计视角;地方债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137-02

目前,我国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仍然存在着债务预算管理风险、举债项目计划管理风险以及债务管理风险等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难度。因此,在进行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时,应当完善政府债务法律法规、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和偿债基金制度、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加强债务监控力度和行政问责,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1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运行情况进行客观审计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目前,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债务预算管理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是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和结构的有效途径,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并未在预算管理中纳入大部分的财务安排收支,同时在预算审核、财政投资评审以及政府采购方面缺乏基本的约束。同时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缺乏对地方债务情况缺乏了解使得地方人大和财政部门对地方债务资金的使用及偿还情况不到位,使得地方财务预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财务预算风险。在进行地方债务预算管理时,应当在地方财务运算管理中纳入相关地方政府债务,同时会对地方投资体系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预算管理更加标准和规范,有效预防地方政务财务风险,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1.2举债项目计划管理风险

科学、高效的举债项目计划管理能够实现对当前存在的盲目举债项目现象进行源头上的遏制,确保地方举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降低或规避地方财务风险。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举债项目计划管理方面仍然未能明确界定投资项目的具体投资范围,同时地方政府在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方面并未纳入债务资金,并且在政府举债项目库制度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政府举债项目计划管理的作用缺乏了解和重视,使得举债项目在决策和执行方面监管不严,带来举债项目计划管理风险,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3债务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一定的债务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着数额较大的逾期债务,同时地方债务在结构方面、使用效率方面、管理方面、利率和汇率方面存在着一定风险,使得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一定的债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基于审计视角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途径

2.1完善政府债务法律法规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因此,在进行基于审计视角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时,应当完善政府债务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出台相应的债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节来对债务管理主要体现、责任和债务统计范围进行明确界定,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目前在债务方面面临的多头举借、多头管理问题,有效控制地方债务的结构和规模,预防地方政府财务风险,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2.2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并未在预算管理中纳入大部分的债务安排收支,同时在进行债务管理时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地方债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当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预算管理时,应当在预算管理中全部纳入债务资金,同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来有效约束政府债务举借、使用以及偿还行为,确保政府债务总体的计划性、标准性以及规范性,从而有效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的集中,确保地方债务管理的透明性,提升地方政府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2.3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和偿债基金制度

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时,应当构建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制度,来实现对举债项目计划的科学、高效管理,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同时严格评审举债项目财政,落实年度投资计划项目的预算和信息管理,不断提升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在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时,应当构建完善的偿债基金制度。地方政府应当对偿债基金进行科学设定,同时对偿债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控制,明确偿债基金的资金来源,并有效监督和管理偿债资金的使用及投资,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和信用水平。

2.4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

债务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时,应当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地方政府应当在对政府债务客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来实现对政府债务分析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债务的运行情况,同时制定相关债务风险应急预案,有效预防政府债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2.5加强债务监控力度和行政问责

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时,应当加强政府债务监控力度,设定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同时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全面纳入政府债务管理,以便对政府债务结构和规模进行严格、高效控制,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新的债务举借,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沉积风险,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质量。同时,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时,也应当落实行政问责制,对由于盲目举债且带来巨大损失的债务、由于管理疏忽而导致收回困难的债务以及严重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等行为的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并建立完善的政府债务信息统计、报告公开制度,促进政府债务管理。

3结论

目前,债务预算管理风险、举债项目计划管理风险以及债务管理风险是我国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在进行基于审计视角构建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时,应当完善政府债务法律法规,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构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和偿债基金制度,同时建立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并不断加强债务监控力度和实行行政问责,提升地方债务管理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艺,薛惠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殊性、形成机理与启示[J].新金融,2013(9):55-59.

[2]李婧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会计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13(21):82-83.

[3]余逸蕙.浅谈审计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J].时代金融(中旬),2014(1):58-58,69.

第4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1、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原则

(1)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清洁、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强制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对能源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行业排放指标的标准越来越严格。(2)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业主的发展方向。大型火电项目一般都由国企承担。按照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严把投资方向关,严控在效益差的区域投资,严控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电源产业是发电集团的核心业务,应不断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投资必须符合企业投资能力。资金链风险可能从两个方面造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另一个是国家货币政策。一旦国家货币政策紧缩,银行压缩信贷规模,企业的资金就无法流转,建设项目就要停止,生产经营就不能保障,企业经营发展就难以为继。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战略和规划。包括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的编制、滚动调整及其实施评价。(2)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机会研究、立项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以及监督考核等投资周期的全过程管理。(3)投资计划和统计。包括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季度投资计划的编制,投资计划执行以及投资分析。

二、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目标任务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该阶段对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前期工作中,项目法人要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研究,抓住影响项目造价的主要外部因素;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比较多个厂址建设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设计阶段

项目一经决定,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2%左右,但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却高达70%以上。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管理者通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评估选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

3、招投标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投资管理的重点环节,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通过招投标,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以及施工合同等,是影响投资管理控制的直接因素。施工招标是招投标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竞争机制,可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造价、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好地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管理目标。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关键阶段,是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管理。若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则返工返修,重则无法正常投产或报废,因此,要将质量管控置于所有目标的前列。二是工程进度管理。项目工期延误越长,形成的费用支出就越多,因此,改善项目进度管理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三是工程变更管理。工程变更对项目进度及投资造价会产生直接影响。频繁变更会打乱正常的施工程序,造成诸多的返工和浪费,形成人工与设备材料的损失,是项目投资管理中需严加控制的负面因素,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指在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并经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依据承发包合同条款的约定或通用计价规则的规定,据实计算施工中的实际工作量(含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并编制形成经济文件,以确认该项工程最终实际投资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过程。竣工结算的原则和方式以合同约定为准,项目法人可聘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竣工结算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工作量、调整人工和材料价差、处理合同纠纷,这三方面工作对合理确定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投资有关的工作,就是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工程建设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管理措施,进一步改进项目法人的管理水平并形成制度化的良好规范,促进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形成闭环、螺旋上升。

三、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控模式和程序

1、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型发电集团投资管理模式大多是三级管理,即实行集团总部、省级实体二级公司、发电厂(项目公司)三级单位的管理模式。投资实行集中管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集中管控指集团公司通过战略、规划、计划以及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后评价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管控和统筹;分类管理指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执行不同的管理规定;分级负责是指集团公司本部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办公会是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机构,对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投资项目进行决策。集团公司设立的计划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简称计投委会)是集团公司常设的投资议事机构,对投资决策机构负责。计投委会通常设在计划部门。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分、子公司)是投资实施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职责有:依据公司治理情况,相应建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投资决策制度;编制、上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经批准后的战略规划;编制、上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议,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准确完成例行或临时性投资统计数据、信息的上报与公布;开展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和计划管控程序

大型发电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开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五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投资实行分级负责。集团公司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三级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开工和建设。二级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立项批复,组织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备案)所需的环评、稳评、能评、水资源、土地、接入等专项研究报告。投资决策请示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二级单位根据批复意见,开展组建项目公司等工作。项目公司组织工程开工、建设。二级单位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建议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审核二级单位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能力和实际需要经综合平衡后研究提出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年度投资计划建议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由计划部门下达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和季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现场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年度内对投资计划进行局部调整。每年底,二级单位组织三级单位开展项目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分析,审核后向集团公司报送分析报告和投资项目统计年报。

四、完善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措施及实例分析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计划类管理制度是根本

结合项目公司实际情况,健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目前汉川公司已形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基建管理制度”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其中,计划类管理制度共九项,分别是:招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付款管理制度、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制度、工程技经管理制度、零星工程管理制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工程造价分析及控制管理制度。汉川公司严格执行招标管理制度,严格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家推行单位,标书编制得到国电集团肯定并在内部推广;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每份合同均严格履行谈判、审核会签程序,并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价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另行委托手续。同时,依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做好项目划分、费用归口管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审核建安工程施工产值。做好合同台账、价款支付台账、建安工程产值报表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充分发挥基建工程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项目公司、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全面推行基建MIS和P3工程项目管理。根据里程碑计划,编制完成了二级网络进度计划;三、四级进度计划(标段控制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分标段把整个项目施工作业进行层层分解;加载各类资源;建立反映项目实际安排的逻辑网络;标明关键路径;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关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所有条件(施工图交付、设备到货、和其它标段接口等)。实现了对工程安全、质量、造价、工期“四控制”的动态管理。基建MIS和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合理设置审批环节,精简工作流程。强化执行,明确责任,加快公文和各类审批单等文件的流转速度,促进基建工作高效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计划口与财务口之间项目划分和费用归口的统一。

3、加强与各部门、各专业分工协作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文字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录入、统计、核对,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专业较多。前期项目进展情况需联系综合部;里程碑计划、各级进度计划、工程形象进度需联系工程部和关注工程现场;主辅设备到货、甲供乙供材料、备品备件入库等情况需联系物资部门;资金支付需要走财务信息系统,资金到位、建贷利息和部分其它类费用需联系财务部;工程产值的确定需要工程部、监理、造价咨询几个专业审核,结算时还要通过工程审计单位审定。团结协作和密切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工程管理制度,与领导、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团结共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内耗”,实现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4、持续开展设计优化

建设期内,加强同设计院的沟通,在确保设计图纸按计划交付的前提下,督促设计院做好设计优化工作,加大施工图纸会审力度,力争将设计问题解决在图纸交付承包商之前,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经过优化设计,汉川某厂5#机组概算投资比初步设计节约5.27亿元,降低年运行费用约3460万元。

5、推行造价控制管理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确定单价、施工图控制工程数量的造价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与造价咨询公司同步核对工程量,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清单漏项和工程量调整部分在合同中都有相关条款严格界定,必须按制度执行。虽然开工以来,物价及人工工资发生了较大涨幅,但由于各项工作做得较细,各主标段的预计结算造价均可控制在造价目标及合同价内;没有发生重大工程造价的变更或设计修改。汉川某厂2×1000MW工程批准概算静态投资705127万元,动态总投资735715万元,上级部门下达的造价控制目标动态投资为669888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659203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76512万元,降低10.39%;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降低1.59%。第一台机组工程批准概算动态总投资427912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392341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35571万元,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

6、科学编制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的编制按照概算表二深度(有合同的则按合同价)从紧从严编制,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标段。原则上保证重点标段施工进度的资金要求。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合理的起扣点及扣回比例,及时全额扣回预付款,减少资金占用。

7、努力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的滞帐时间;通过与多个银行谈判、多方竞争,使用长短贷结合及减少提前付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最大限度地实施承兑汇票,进一步消减建贷利息支出。

五、结语

第5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计划管理衔接着宏观的、描述性的战略与量化的、可执行的具体计划指标。计划管理不仅可以为供电企业提供具体的、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减少企业风险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计划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供电企业 计划管理 作用

一、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计划管理在企业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与日常业务运行之间的纽带,衔接了宏观的、描述性的战略与量化的、可绦械木咛寮苹指标,企业战略为企业发展描述了宏观的方向,是企业进行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计划管理就是以计划指标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量化的、可执行的指标。在企业管理中,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企业计划指标而进行的,比如,企业领导安排生产任务要依据设定的计划指标,企业生产中出现问题要依据指标进行调整,企业管理考核评价要看企业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指标等。总之,计划指标就是一个指挥棒,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计划管理在减少企业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实行计划管理也是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的需要。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划管理是控制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减少企业风险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计划是通过多方人员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制定出来的方案,在事前就做好了规避风险的准备。另外,企业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还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调整和校正,并建立项目的退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企业的风险。

(三)计划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为企业提供具体发展目标和减少企业风险,计划管理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管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都得到了合理配置,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有了计划指导也使企业各部门能够更加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简而言之,计划管理使企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安排,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二、供电企业计划全过程管理的内涵

计划全过程管理体系内涵是以BPM理论(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以完善企业管理PDCA循环(质量管理闭环)为基础,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优为核心,突出计划引领、强化过程管控,建立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计划有机衔接的、涵盖各类专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计划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提高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保证公司上下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统一,形成加快公司发展的巨大合力。

计划全过程管理体系打破供电企业传统计划管理的局限性,向上渗透到项目需求论证和储备、向下延伸到项目实施过程管控,健全完善涵盖计划项目储备、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检查、调整、考核等各流程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横向协同,分层编制、专业审查,一级决策、两级管控”的管理模式,将原来单一管控体系转化为“过程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三维管控体系。

三、供电企业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计划管理体系在供电企业运行几年来,发挥了计划的“龙头”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对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企业计划管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

(1)编制的基础资料准备不充分。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或因基拙数据运用、收集不科学,或因预测方法与实际的适应性差,使售电量、购电量、电力负荷等指标预测数据的误差大。电网规划中电网发展速度、电网发展规模协调性不够,有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源送出和负荷的用电需求,对年度投资计划的指导作用不够。电网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或可研没有批复,不能及时纳入年度计划或纳入年度实施计划后建设条件不成熟政府规划、国土、拆迁等、建设方案还要优化,造成计划完成困难。

(2)企业自身的计划编制指导标准不完善。对企业自身统计资料和经济活动分析资料的重视、分析、运用不够,基拙管理跟不上,没有形成反应自身管理水平的标准或定额去指导计划工作像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值和变化方式都有鲜明的企业行业个性特征,运用企业自身标准可以提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

(3)编制方法选用不够。一些计划管理中成熟的方法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在建设项目中使用计划评审技术就可以合理安排并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项目建设恰当使用计划权变方法,可使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计划调整时更合理、更科学,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4)政策研究、指导运用不够对供电服务区域内地方政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筹划不够,不能很好指导计划工作。时常有已经纳入计划甚至正在施工的项目,需要变更地点或改变方案也存在电网规划和年度计划中都没有的项目被要求马上启动,违背计划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科学性。

(5)综合平衡与优化功能有待加强。综合平衡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优化、指标的建立和目标值的设定,仍存在受制于部门壁垒和机会主义行为,经过反复平衡和协调,其结果有时并不能形成真正的优化,甚至形成多数不满意的结局,使指标的预见性、准确性、先进性不够。

四、解决计划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近年来,国网公司加快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突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电力行业同业对标工作中设立了管理对标体系,对计划指标的前瞻和掌控要求明显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才能满足管理要求。当前优化工作的重点有以下方面:

(1)政策、环境研究用于指导计划编制工作。研究电价政策,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上划拨土地、贴息、配电网建设配套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可以反应外部政策环境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研究政府经济布局、区域功能、重点建设项目,可以同步电网规划和配套项目及时建设等等。每年应定期将研究成果正式下发,在设定计划目标时得到指导应用。

(2)提高指嗽げ獾淖既仿省?展新形势下地方经济与电量、电力需求关系专题研究,建立主要行业工业产值增加值、夏季气温、各流域降雨量等指标关系模型及敏感性分析,指导预测实践对计划参与部门可采用上个月预测数据最准确的部门作为下个月预测数据的部门,形成预测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提升预测能力。

(3)提升基拙管理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台账,形成计划编制指导标准。专业管理是计划管理的基拙,各专业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基拙台账及管理制度,明确专业工作标准和方法。可依据企业行业自身统计经验数据确定常识性指标值,根据本地区电网运行质量、设备情况及相关的规程规范制定合理的技术性指标值,运用预测技术预测一些有规律性的指标,规范可研方案的基本要素、内容及深度等,并将这些正式写在计划编制指导手册中,为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创造条件。

(4)建立投资项目储备管理制度。项目储备须开展可研方案论证、审查、批复三个环节,做到先可研、后计划,只有可研深度足够且获得批复的项目才能成为储备项目只有进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方能纳入计划编制范围,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实施是必要的、方案是优化的、估算是明确的、条件是成熟的。

(5)推广应用规划计划管理平台,加强业务融合和信息共享。统一的规划计划管理平台已经推广应用,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与相关专业系统的充分集成和贯通。要实现计划储备项目统一进入及其他专业管控系统,强化计划刚性管理同时要实现规划计划、财务、基建、营销、调度、交易、运营监控信息的全面共享,确保计划执行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规划计划系统,实现闭环管理。

五、总结

综上所述,计划管理既可以为供电企业制定量化的、可执行的具体计划指标,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运行,又可以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供电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供电企业的计划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计划管理的重视,明确计划管理内容和职责,并完成计划管理的各项机制,从而保证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都能顺利完成,使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第6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疏勒河 工程项目 财务管理

一、疏勒河项目工程概述

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暨移民安置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集水利灌排、移民安置、农经开发、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的“九五”计划重点项目,项目区位于疏勒河中下游,由昌马、双塔、花海三个灌区组成。从1991年开始了对疏勒河流域开发的勘测、可研、设计等工作,一直到199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农经[1996]980号《关于审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批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立项建设,审定疏勒河项目。1996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在工程建设中根据项目情况,就遇到的实际的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适当的调整。经过长达10年建设,完成了该项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评价。

二、疏勒河项目工程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建设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的蓝图、规模、特点和业务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在局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以计划财务处为主,其他业务处室为辅的财务管理主体,根据《水利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实行组织管理分工,明确财务职责,建立内部财务分工,协调财务关系,规范和加强疏勒河项目财务管理,建立了一个分级次、多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管理体系。随着疏勒河流域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加重视财务管理行为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健全了财务管理机构职能,建立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

(一)投资计划管理

按照《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执行计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投资计划经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联合会签下达。在每年9月开始,成立专门小组,着手准备和制订下一年的投资计划。项目计划编报的依据2002年之前为可研、世行评估报告等批准的概算文件,2002年之后以项目中期计划调整为基础,并结合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遵循兼顾各单项工程配套协调实施的同时,确保重点工程在一个或几个年度内完成的原则进行编制。中调概算涉及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已全部批复,累计批复投资计划19.71亿元。

(二)资金管理

根据批复的年度投资计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调资金筹措方案,建设资金由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世行贷款三部分构成。截至2007年12月底,累计到位资金196,816.89万元,占中调总投资197,064.88万元的99.87%。按资金来源分为:中央政府投资59,7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7,700万元,国债专项资金32,000万元;地方配套41,754万元,其中:预算内拨款23,945万元,水利建设基金17,809万元;累计利用世行贷款1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5,362.89万元。项目实施几年来,虽然下达了年度投资计划,但是资金支出预算下达较晚,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世行贷款提款报账滞后,工程资金供应几度紧张,为了做好工程建设资金保障工作,我们采取措施: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情况,争取调剂各种投资资金提前拨付到位,缓解了资金紧缺的情况,落实到位资金累计19.68亿元。在资金使用上,遵循兼顾各单项工程配套协调实施,保证了工程建设按期完工。对各项建设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费用支出以合同为依据,按进度向承包商付款。项目资金管理接受省级各主管部门的监督,省审计厅受国家审计署委托,每年进行一次利用外资审计。我们高度重视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不足的落实整改。

(三)会计核算管理

1.集中管理,建立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暂行规定》,按工程项目分别建账,单独核算,分别设置了建设项目总分类账,建设单位管理费、投资待摊投资等明细分类账,银行存款、现金等日记账和辅助账等账薄,建全并规范了会计核算体系。

2.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上台阶。疏勒河项目工期长、投资大,财务工作量大、人员少、情况复杂,鉴于此,我们考虑财务工作承担的重任,力争做到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对会计核算既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又要与时俱进,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为此,我们及时购置了财务软件及其配备设备,全面实行了人工记账和计算机记账并行操作,操作运行效果良好后甩掉人工记账,彻底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3.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制定《移民安置补助经费会计核算办法》,规范了各项目办(站)会计核算工作,奠定了移民补助经费财务管理的良好基础。为加强对移民安置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的指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水利移民管理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我局移民任务重,投资大,战线长,11个移民迁出县具体情况不同,移民迁安工作各有千秋的特点,制定了《移民安置补助经费会计核算办法》、《移民安置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了《移民安置补助经费明白卡制度》,该办法即符合国家政策、制度规定,又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已经下发至各县(市)项目办(移民工作站),对指导各县(市)管理好移民资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有关县(市)操作和运用效果看还是很好的。

(四)财务制度管理

1.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疏勒河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投资大。工程范围东西总长度约400公里,总投资19.71亿元。是我省“九五”计划工期最长、投资额度最大的工程。面对这种资金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局面,我们从介入工作起,就努力思索如何打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如何更全面的制定财务制度。根据工作特点并征求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几易初稿,多次修改,制订了《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制度》、《建设管理经费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移民安置补助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计划合同管理制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多项财务管理制度,分别从会计组织、工程价款结算、资金管理、成本核算、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此外,还制定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职工借款办法》、《机关费用包干使用办法》等具体管理办法,做到用制度管理和约束一切经济行为,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来看,整体情况是良好的。

2.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新模式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严格支出预算,控制管理费用支出,节约成本,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创新,实行了备用金管理制度,各处(室)每月按照支出计划,经局长签字后,借出备用金,并指定一名同志作为兼职报账员,集中统一管理本处(室)的备用金和日常支出。这样用款方便,集中报销,统筹管理,避免了重复消费,节约开支,提高了资金效益。

3.规范了银行账户的管理

按照开立银行账户的有关规定,我局初建时期开设的个别账户不符合规定,审计检查提出应予以纠正。为此,我们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磋商,先后撤销了临时存款户和贷款户,经省财政和人行批准开立了专用存款账户和基本存款账户。

4.遵守基本建设资金拨付程序、严明财经纪律

为了正确使用资金,确保投资效果、资金使用均在设计批复概算的范围内,工程资金拨付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约定,完善手续后再支付建设资金。工程价款结算资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工程进度,由工程管理、施工计量、质量监理、计划合同等部门人员共同签字的工程价款支付凭证,分管副局长、局长签字同意后,财务方可付款。

5.日常开支实行首长负责、集体审批制度

我局所有建设资金的收支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相关领导集体审批制度,共同把好资金“出口”关。大额支出和物品批量购置及会务预算都要做需求分析和市场调查,有计划和预算,做到质优价廉。最后经办人、验收人、分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审批报销手续。

第7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

(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要依据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从严审查各项建设用地申请。对不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审,不予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规划管理部门要强化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论证,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和建设,避免出现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现象,确保土地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原则上工业项目用地应在我市省级产业园区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集聚区选址,房地产项目用地应在依法批准的城镇村规划区“圈内”选址。

(二)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要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不得擅自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严禁通过调整和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位置和规避报批占用基本农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确需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规定程序和权限报批:

1.经国务院批准或核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确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以及已列入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规划及“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近期确需动工建设并已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

3.军事设施、环保设施、矿山、电站及供变电网塔基、加油站、电信基站、输气(油、水)管道等确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范围外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近期确需动工建设并已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

4.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按照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对不符合上述修改调整条件的,不得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价制度。以每两年的12月31日为结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评估,对评估结果组织听证后报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并根据规划实施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启动修编工作。按有关规定确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及省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方可启动修编工作,涉及改变规划规定内容的,必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规定,未取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项目,发展改革等部门不得审批或核准。用地预审工作由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圈内储备用地、统征地(批次用地)及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单个建设项目等,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用地预审。市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对使用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圈外单独选址项目和由市级立项的圈内项目进行用地预审,其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亩以下的圈外单独选址项目和1公顷以下的圈内建设项目,市国土资源部门可委托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组织实地踏勘和论证,并提出初审意见。

(五)严格土地供应政策和定额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供地。依据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核定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对超标准用地的,一律依法核减;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通过预审。实行“绿色审批”,严禁高耗能、高排放、淘汰类等项目通过预审,重点支持低耗能、低排放、鼓励类工业项目用地。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用地标准,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项目以及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项目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大户型商品住房供地,严禁改变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的土地用途或性质。

(六)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节约集约用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土地管理目标责任书》,把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挂钩,严格兑现考核奖惩。

三、强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

(七)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省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拟订计划指标分解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总量中,根据当年全市用地需求情况,合理安排市预留统筹计划指标和切块下达计划指标。市预留统筹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市级以上城市基础设施、省市重点工程、重点产业项目、省级产业园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等建设项目用地;切块下达计划指标根据上年度经济发展形势、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执行考核情况以及本年度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分解下达给县市区,主要用于保障当地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工矿企业及文教卫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

(八)实行动态管理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计划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台账,确保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原则上没有用地指标的,不允许用地报批。

二是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跟踪项目报批情况。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分阶段对辖区内建设项目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指导,对项目报批工作进行衔接、沟通,全面掌握辖区内建设项目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

第8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综合计划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72-01

引言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国内诸多供电企业都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实现公司管理从条块管理到协同高效管理风格的转变,促进企业管理精益化。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可以解决电力公司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内涵

综合计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在对市场环境、发展规划、经营状况等形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公司远、近期发展,对主要计划及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综合效益最优的企业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扭转在发展投入管理上重资本性、轻成本性,重指标、轻项目的现象。在加强投资管理的同时,不断细化成本专项设置,做实成本投入项目,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综合计划通过协调平衡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控制分析,涵盖过程控制与绩效考核,综合计划管理以全局性、透明性和明确性为原则,促使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主要难点

2.1 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现阶段,电网企业在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中,尚不能完全实现以规划指导计划,通过年度计划落实公司规划。综合计划与各专业计划也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尚不能完全实现综合指导专业,专业落实综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综合计划与公司规划、各专业计划、前期工作衔接不足的问题,并成为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专项工作计划没有合理的汇入综合计划中,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工作计划实施统一管理,导致工作中出现一定的漏洞,进而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

2.2 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考核、管控作用有待加强。

在考核体系中,存在“中和”问题,即明知有问题和疑议也不愿揭开盖子或提出质疑,这样完成计划指标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成了企业的主要目标,却忽视了企业面临的真实情况,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4 综合计划的综合平衡与优化功能有待加强。

综合计划管理中,综合平衡与优化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的综合平衡与优化理念尚不够明确,平衡与优化方法尚不健全,综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综合平衡与优化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需要健全和完善控制指标体系,为综合平衡与优化打好基础。

2.5 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管理体系固化,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公司现有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管理体系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电网企业现阶段的各项指标存在重复及不足现象,考核指标、考评指标和辅助指标需要形成完整的控制指标体系。公司已有的指标体系固化,需要根据电网企业现阶段发展需要进行指标的创新和完善。

五、综合计划主要优化对策

5.1 完善管理机构

通过完善管理机构,将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与落实,促使综合计划对日常工作进行科学指导与督促,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在各级供电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网、省、地、县四级综合计划管理组织体系。

5.2 强化标准

应根据各个部门工作性质、内容等,对建设要求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将各种业务、岗位等实施科学管理,将工作方法、要求、技能等进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施,进而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5.3 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管控机制

在综合计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控制力度,本着实事求是重要思想,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调查,以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实施计划。同时应通过管理层进行批准、核实后再予以落实。明确考核评比标准,定时考核和评比,做到全面监督。落实管理计划,形成部门评比考核制度,对综合计划进行考核和评比,确保完成任务。做好预算管理,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凭借综合计划管理资金运作,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5.4 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要强化基础管理,不断健全制度标准和基础台账。各个项目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按照项目的管理范围和专项计划管理,整合项目需求,避免项目出现多头申报的现象。

5.5 加强专项计划,做到与综合计划协调管理

各项专业计划和综合计划的合理性都会对公司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编制各种专业化计划书时候,都应该依据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将专项计划纳入到公司综合计划中去,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融会贯通,以便达到专项计划更好服务综合计划的目的,最终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5.6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应该不断扩大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做到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业务系统的融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为管控效益提供了支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做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5.7 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在执行过程中,应以考核检验综合计划的实际执行和实施情况,加强综合计划的管理力度,增强综合计划的约束力和调控力。在执行过程中,应以考核检验综合计划的实际执行和实施情况,加强综合计划的管理力度,增强综合计划的约束力和调控力。

结束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举措,完善了供电企业内控制度,提高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建设的不断深入而稳步推进。不断作出改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达到落实各项计划,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俊雅.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12,35(2):72-74.

第9篇: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承包

1.我国工程项目的承包管理特点和主要方式

1.1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包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特点:第一、承包管理复杂、存在着众多利益体、投资金额大、施工人数多,承包管理环境对管理有着重大影响;第二、工程项目中不同利益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到外部影响较大;第三、相比于发达国家,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推行时间较短,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

1.2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式

基于工程项目的各种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承包管理模式各有区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承包方负责从项目研究到项目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全部环节,称为全程承包;第二、业主与承包方共同出资,承包方开展项目研究、设计、施工,验收后继续管理一段时间,然后交付给业主管理,称为一体化承包;第三、承包方先垫付项目过程中所支付的资金,对项目研究、规划、设计和施工总负责,验收成果后立刻交付业主,称为总承包;第四、联合承包:由多个承包商联合承包,不同承包方负责项目中不同的环节,并为其负责;第五、部分环节承包:承包商只负责工程项目中的多个或某个环节。

2.我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目标规划能力

在我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工作中,普遍缺乏完善的计划管理意识和目标规划能力,部分总承包商只重视每年度的宏观战略计划,而忽视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规划工作。在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工作中,倘若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完善的计划,则会导致整体管理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最终产生层级职责分工不明确、不一致等不良现象。而在项目设计阶段,管理者、设计师和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也常常出现分歧和不一致的现象,甚至出现一边规划、一边施工、一边修改项目图纸的情况。

2.2 缺乏成本管控制度

在我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成本预算机制不完善,成本预算、规划与实施相分离的现象,工程项目承包定价缺乏合理性,项目承包管理人员缺乏成本预算意识,没有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在各个具体执行环节,成本控制责任和具体措施都不够完善,导致成本预算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执行中,管理者即使有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也无法很好地执行贯彻下去;此外,不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科学的成本管控制度,导致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材料浪费,导致工程承包质量和承包效益整体下降。

2.3 缺乏分承包管理制度

分承包工程招标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领导决定制或暗箱操作,对分承包商的考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分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分承包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合同条款中对风险的管理欠缺,对风险的防范不够完善等问题;其次,对分承包商的管理人员、特许人员和施工人员资格审查等不够严格,对分承包商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这也是我国项目承包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3.如何加强我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工作

3.1 项目承包工作中的计划管理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若想充分发挥出管理职能,首先应当做好科学的、严格的和完善的项目计划,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及施工标准,合理地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工作量、施工监督和施工检测等制定相关计划;此外,还应当根据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顺序、施工任务和施工设备等进行一定的规划编制。当施工管理计划制定之后,承包商还应当对项目施工作业工作中计划制度的具体落实与实施进行一定的监督与管控,要求实际操作者基于施工计划的前提,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与管控计划,有效地管控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问题,做到建筑工程项目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成本有效管控等。

3.2 项目承包工作中的成本管理

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在具体实施中所消耗的成本和可能会产生的损失都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收益,项目承包管理商在具体工作中应当注意做好成本计划管理工作,一方面尽可能地减少消耗成本,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项目承包管理者应当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和质量标准,要求项目采购人员做好各种建筑材料的市场调研,以最终确定材料采购计划,对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合理地管控;其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也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设备的使用及管理,以较少的花费保障较高的工作质量;最后,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费用支出,都应当制定费用使用和管理计划,以更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降低工程总成本。

3.3 明确项目承包管理中的总分包责任

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总承包商还应当对各个环节、各个单位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对各分承包商做好一定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首先,总承包商应当将施工单位与周边关系进行协调规范,在施工前期完成施工项目的设计、审批等手续,依照国家标准与规范,确保整体施工工作的合法、规范开展;其次,总承包商还应当与设计环节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安排好项目施工设计阶段的平面、立体设计规划工作;此外,总承包商还应当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加强管理与控制,确保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的采购等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4.结 语

在我国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工作中,通常采用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因此,合理地规划与完善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商应当做好承包的计划、成本管理,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保障建筑项目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稳定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