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重要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环节;协调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有以下特点:
(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
(2)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
(3)预埋、预留作业量大;
(4)吊顶、管井内施工多;
(5)材料、设备吊运量大。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2、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从高层建筑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地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这里的协调与配合可划分为内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2.1内部协调与配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一般涉及管道、电气、空调通风、设备四大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
一般来说,管道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1技术方面。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如在竖井施工中,管道专业有时与通风专业共用管井,各自所占位置、分支管开支位置、走向 等在各自图上表示,并无一张综合设计图,所以须在图纸上先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考虑,把一部份图纸设计矛盾及不合理处在施工前加以消除和更改。
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诸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占有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水”、“风”专业管道“打架”。
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也许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另外,还有各专业内部系统间设计矛盾等。解决此类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图纸会审,仅此还不够,还须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布置图),必要时,可做局部试验,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设计图纸、土建施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1.2进度配合方面。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2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2.2.1技术方面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砼结构施工;砌体建筑施工;初级装修施工;二次装修施工。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2.2进度方面。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砼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2.3各施工要素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工作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
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
【关键词】状态检修;变电设备;技术;过程管理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设备诊断的专家系统。改变过去凭借着历年来的试验、运行,检修等数据,设备异常。事故记录的反复调用,比较分析等。通过引进高新状态检修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将新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中,因此更加准确,可信。
1.检修模式的发展经历
1.1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也称作事后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只有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也因此耽误生产运行,需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维修费用,效果不太理想。
1.2预防性检
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第一,状态检修。状态检修的实施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状态,通过巡视、检查、试验等手段,通过评价设备的状态,合理的制定检修计划。或者在有条件的时候通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获取一定数量的状态量的实际状态、根据这些状态量决定如何安排检修计划,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可靠性;第二,定期检修。当设备数量较少且设备质量水平较一致时,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或累计了一定的操作次数后安排一次定期的检修计划的检修模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如果继续定期的安排检修计划,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就逐渐体现出来;第三,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状态检修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情况,而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则考虑整个电网的情况,如设备的风险、检修成本等。
2.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方法
2.1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的检修
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事故及障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清晰我们的检修方法。以微机保护事故及障碍的统计分析为例。对干扰引起的事故,按常规试验方法同样无法发现,其正常运行时是毫无征兆,只有在保护选型及投产试验时加以把关。装置自身缺陷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次数所占比例较大。如保护装置在外加故障电流58A时方向元件拒动,年检中一般无此项目。这种隐患大多在正常的定期校验中,按常规试验方法是很难发现的。保护在在三次谐波故障量切除时有误动情况,年检中同样无此项目。对大多数二次回路上引起的事故,检修原则与方法应当注意五点,第一,开展状态检修的设备根据状态评估结果,如巡检、二次通流试验、带开关传动、标准校验项目等。确定具体检修方案。第二,加强微机保护的抗干扰反措执行力度。第三。适合开展状态检修。第四,分析定期校验中发现的主要缺陷及可能发现的事故隐患,微机保护校验项目的重点应从以往的定值复核、保护功能逻辑的确认上转移至回路与辅助设备的检查上。第五,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专业巡检结合缺陷处理等对保护进行传动试验。
2.2高压开关设备的状态检修
结合开关设备缺陷分类统计和典型故障分析结果,根据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开关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总结出高压开关设备的故障存在四点规律。(1)部分国产SF6开关相对故障率较高,而国外品牌的SF6开关总体性能稳定。主要是在SF6低气压报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关自身能检测,可以控制发展。(2)6~35kV真空断路器由于其故障基本上是由机械引起,小修对它的控制能力并不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发生过连续动作开关的管理,加强对真空泡真空度的测试,及时进行机械状况的检查。加强控制回路器件的检查和调整,严格控制机械动作次数,动作达限时必须及时进行检修,测试、调整,每年雷雨前有选择性的进行转动模拟试验等。(3)由于油断路器开断能力的限制和其密封性能的不足,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开关本体的渗油,不检修开断次数,此类开关故障总数的96%左右;(4)真空开关设备的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是开关机械动作次数达到产品的机械寿命时进行机构的大修。一方面,开关触头的电寿命,既开关开断故障电流次数达到产品技术要求时进行大修,另一方面,当开关存在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时进行针对性消缺检修,并且每三年进行一次回路电阻和微水测试。
3.状态检修的过程管理
3.1事实上状态检修其成本消耗最低,设备运行具有最大可靠性,状态检修的主旨是对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定期发现问题,定期淘汰设备,加速设备折旧,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对一些非主要运行设备可实行状态检修,应大力依靠监测手段,预测其运行的最后程度,对其进行预防性检修。
现阶段电力系统主要采用了以状态检修,取代传统检修的模式。把集检修、运行管理为—体的通调试验改立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对变电检修与试验存在的责任混淆等问题对两部门的设备分工进行了重新分配,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修必修好”的原则。电力检修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和日常维护并负责机械、—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试验班组负责一次,二次设备的试验及评定,促进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新的检修观念的同时精简了机构,逐步向状态检修为基础,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使我局的职能进—步明确和单纯化,以最低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设备运行可营性的混合检修方式发展。
3.2改变观念,加强状态检修管理。
定期检修周期并不随现场设备的运行条件、环境和设备的换型、运行可靠性的提高而变化。计划检修是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针对我国的国情而实施的一种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已不太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彻底突破相关的条条框框,打破计划检修模式下的固有检修周期的约束,开展故障检修、状态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的混合式检修势在必行。
3.3通过前期实践,尝试推行状态检修。
现阶段,检修体制改革是电网的重要课题。我国在部分设备的运行管理方面相继开展了一些“初级阶段”的状态检修工作。比如,主变检修一般10年大修,而提前进行了状态性大修是为了应付主变的油枕及瓦斯继电器出现了渗油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与恶化。在利用综合自动化与调度自动化相对接方面,通过调度运行值班时刻监视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状态检修提供了保证。66KV送电线路相对来说较短,每个变电所为双电源供电,其中,七道泉子送电线路为钢管杆,导线型号为LGJ-150,保证了电源的可靠性,长宝66KV送电线路为复合式绝缘子悬垂,避免了长宝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延长了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周期,两年一次为最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建设单位片面追求成本和时间。建设成本的最低化。在招标或发包时,一味压低施工报价,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低于市场利润水平,只能想方设法压低施工成本。最后往往采用质劣低价的建筑材料,压缩人工费用,仓促马虎施工,偷工减料,必然导致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单位追求缩短时间。设计单位设计时间的缩短,导致仓促设计的图纸诸多问题,按照这样的图纸进行的施工,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全然不顾施工计划和质量要求,盲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完成施工。为了抢进度,争利益,最后施工单位完全不顾图纸设计要求和质量监管要求,仓促施工,草率完工,后果不堪设想。诸多情况、环节的仓促、草率,必然造成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施工质量问题更是难以保证。
2.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责任意识差,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有些勘察、设计单位缺乏质量责任意识。在勘察或设计工作中责任制意识差,有时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随意应付,不能科学、规范、严肃地对待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必然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根据这些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必然会导致施工的拆改,影响施工质量,造成质量隐患。
3.监理单位责任意识差,工程质量管理难以保证。许多监理单位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甚至许多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不熟悉,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符合监理工作要求。加之建筑监理市场竞争激烈,过低的监理费用客观上造成了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差,素质低等诸多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监理质量环节难以得到保证,必然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管理。其次,有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差,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记录不完整,甚至无施工单位人员资格检查记录,无设计变更记录,无见证取样记录,无旁站、巡视、平行检查记录,无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对关键部位不验收,使整个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监理规划的制定不切实际,实施细则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所有这些缺乏责任意识的监理工作,必然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4.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缺乏质量意识。有些施工单位道德水平低,唯利是图,法律意识淡薄。以赚取最大利益为基本,丝毫不顾及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更是毫无质量观念。有些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完善性、科学性、规范性没有严格管理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不能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职责,不能对施工材料采购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只做表面文章,疲于应付,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大有所在,它们一些随意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设计顺序施工,甚至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质量事故频频发生,造成惨剧不可弥补,很多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值得深思。
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上不去,必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虽然出现建筑质量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内部因素是主要的,如果我们在抓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上从自身抓起,从内部抓起,我国的建筑业必将有长足的发展,否则,我国建设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也必然会阻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进程。
三、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1.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而形成。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只有大家都意识到工程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各部门、各地区对工程质量协调配合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从思想上有所进步,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工程质量水平就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好转。
2.建立责任意识弘扬职业道德。建立责任意识能够避免一开始施工就存在的质量方面的隐患,使得后续的施工过程得以保证,不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勘察、设计单位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基础,务必予以重视,就必须弘扬职业道德,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一方面服从政府的行业管理,执行必须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质量第一,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才能一丝不苟地正确对待工程质量问题,形成有分工、有协作,相互促进,相关服务,共同实现质量管理的工作氛围,确保生产良好的建筑产品。
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在事件发生时,有所防备,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质量预控包括质量计划、质量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管理上严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商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制定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时,本专业遵循和贯彻党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扣紧教高第16号文件精神,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观念,坚持与行业接轨,以就业导向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体现“紧跟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灵活调整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的思维意识,使学生适合社会多元化的需要,能适应国内、国际工作的环境;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努力培养工商管理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一个由县财政支持的一个高职院校。德化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却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陶瓷是德化的支柱产业,并以民营企业、工业化和外向经济为其主要特点,福建省产业集群名录中以“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命名,是“十一五”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在为德化县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德化陶瓷业多年来的发展模式已经显得严重落后于时代,经营管理中高级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陶瓷产业的发展,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和德化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强化集群建设,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要求,德化陶瓷产业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强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打造符合陶瓷产业发展和现代化物流,进一步培养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商务人才成为提升德化陶瓷产业集群的关键。
二、工商企业专业实训室建设的现状
(一)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不断增加,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地不断增加,虽然学校不断增加实验教学投入,但总的建设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仪器设备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学校不断增加投入,但仍难满足需要,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设备仪器的先进性和更新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总体上比较落后,大型贵重仪器不足,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
(三)缺乏支撑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的高层次实验中心基地。目前我校实验室主要是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工作还比较薄弱,缺乏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承担高水平项目、出一流成果的实验教学中心基地。
(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有待继续加强
随着学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教学任务不断增多,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师队伍,并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提高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解决,一是积极筹措资金,有针对性地增加实验室的投入;二是进一步改善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增加仪器设备的配套数量;三是增加实验室研究经费,设立实验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四是积极主动地引进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室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实验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一)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
校内实训中心根据专业核心教学项目设立相应的具有仿真性、综合性的实训室。能够满足我系1200名在校生部分课程和专项实训的需要。每个实训场地接入Inter网,设立多媒体讲课区。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构建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通过实训项目建设,按职业认证标准训练,获得职业认证证书
实训室除完成日常实训教学任务外,还应能完成相应的职业认证技能培训任务。通过修订实训教学内容,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认证接轨,保证职业认证的各种实训项目能在实训室顺利完成。承担在校生、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人员的职业认证训练。
(三)基于实训建设项目,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开发一系列培训项目
由我校专任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老师参加的编写的,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训教材,用于在校学生教学和社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为社会服务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校建立实训室,吸收企业家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入企业进行实训,为企业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创造良好学习环境;通过为企业服务,增加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进一步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实训室也是中等职业教师进修学习的基地,为中职学校教师寒、暑假进修学习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四、实训室建设内容
(一)ERP实训室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覆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块的ERP实训室,模拟各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并配套建设“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具有企业内部从经营管理理念到实际技能操作的实训场所。
(二)电子商务实训室
从陶瓷网店、网络营销与策划,结合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络营销平台,以打造陶瓷销售渠道,培养陶瓷网络营销人员、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三)物流实训室
以现代化物流和陶瓷产业相结合的物流实训室,提供物流认知、企业观摩、学习、岗位认证、培训物流技能等实训项目。
(四)会计实训室
包括会计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为在校生和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教学、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英语语音室
从外向经济角度出发,为在校生和企业从业人员提供英语技能培训。
(六)市场调研及广告策划实训室和营销策划及网络营销实训室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结构;高中历史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出现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结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构建知识框架,将各模块、各专题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网络,对于基础年级学生日常学习、高年级学生备考有很大帮助。
一、顺应新课程改课教材变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传统通史教学体系,不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循环,而是采用“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庞杂,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演变。结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历史学科的教和学亦离不开基本知识结构的构建。较之于传统通史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介绍同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使用现行的“模块+专题”的教材时,构建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主题明确,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揭示历史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注重主题性和系统性,“强调历史学科内知识整合”。这种体系设置强调需要整体、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综合分析及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也带动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和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像传统历史课堂只是关注教授具体历史知识,将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要素划分为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记忆。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更要求理解和运用,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知识的网络,将各个模块分散、孤立的历史知识和原理,纳入完整体系之中,反映其内在联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按照通史体例设置,“模块+专题”的教材结构完全避开与之重复,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教学实践表明,现行考试制度决定了历史是一小学科,加之有些地区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很大一部分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科学习,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混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张冠李戴,缺乏基本史学常识的现象。初中知识储备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基础不稳固为高中学习埋下隐患,部分学生遇到有时间跨度题目时常出错。通过构建知识框架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初中知识缺乏之不足,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顺思路,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更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专题内部、专题与专题之间,甚至是不同模块之间的多方位的联系。通过架构知识联系网帮助学生整体掌握教材结构,加深学科教学目标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课堂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在课内练习中尚能做对,但是在综合练习非常容易出错,客观题混淆选项,主观题审题不准,不能将学过知识恰当应用。在大型考试中,基础题目能得分,而中等难度的题目失分严重。这就要求加强构建知识知识框架。教师要指引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知识全局出发,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从大纲到主线,从主线到知识点,层层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来源和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点内涵和引申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点“一网打尽”。
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中注重构建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挽救具体知识遗忘造成的失误。通过不断训练,即便遗忘了具体历史事件的要素,保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知识结构会帮助学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时间重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准确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顺应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高考命题也出现新趋势。据研究,“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单元式主体命题所占比重就下降了,学科式和学习领域式的主体命题逐渐唱主角”;而“学习领域式的主题所占数量是第一位”。高考更加注重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结构的联系,侧重考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反映出历史主题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与之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成为考试重点。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中,不仅要精讲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学习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加强体系建设。
新课改主张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构建、深度解读知识结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在复习备考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构建的方法,然后要求严格学生自己去做。真正达到每一课都归纳,每一专题都有总结,自我构建起每一模块的立体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复习效率。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不能仅仅识记具体知识点即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从整体把握教材,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率,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郑林.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61页
[2]许霁.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知识框架[J].新课程(中),2015年11期,144页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疗效的发挥,更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作用,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1]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规范,突出实用性,为临床医师及护士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技术规范,用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1]。
3 术语和定义
合理用药[2](rational therapy)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用药包括诊断、处方、标示、包装、分发以及患者遵医嘱治疗的整个过程。
4 基本原则[1]
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 min。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5 临床医师需掌握的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规范[3]
辨证施药,因人制宜。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具有一定的中医辨证能力的医生应辨证使用,从“病”和“证”是否相符来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使用前应详细了解该药物的使用方式(静滴、静注、肌注)。
使用前需详细阅读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溶媒配制。药物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病等情况酌情掌握用药剂量,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
掌握配制该中药注射剂的室温要求、从配制到使用时间、滴速、注射部位;用药前后使用了其他药物,应更换输液器或冲管。
对过敏反应高发的中药注射液,尤其是标明必须进行皮试检查的药物,应在用药前进行皮试检查,皮试阴性方可使用。主要的过敏试验方法有:划痕试验法、皮内试验(皮试)法、斑贴试验法、点刺试验法、眼结膜试验法。临床上以皮试法应用最为广泛[4]。根据药物的不同,皮试药液的配制也有区别,产生的阳性表现也不尽相同。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在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相似的品种时,应严格把握。
6 护理人员需掌握的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规范
执行医嘱护士在处理医嘱时,要严格进行处方审核,考察是否存在如配伍禁忌、剂量、给药周期、更换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合理性等的审查,提醒医师处方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对有疑问处方的应及时与医师、药师沟通,了解医师开具处方的理由。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中药注射液的配制,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加药及输注,检查有效期及包装有无破损。
严格检查中药注射剂的外观性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有否有问题。
使用前应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如果发现溶液浑浊、澄明度差、分层、有气泡、有异物、瓶口松动、包装不严、生产时间较长、外标签模糊等现象,严禁给患者使用。
配置前应注意药液配置顺序和加药方法。
避免提前配药,最好现配现用。以免中药注射液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肉眼看不见的分解、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射前,护士应对光仔细观察配置好的中药注射液溶液有无不溶性微粒、沉淀、浑浊等异常现象,如发现异常,严禁使用。
注意控制注射速度,避免速度过快,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来调节。
长期连续用药时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组或以上药物输注时,中间需适当间隔一定时间,以防止不同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
7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注意事项[5-6]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可适当调整用量、减慢滴速以减少用药风险,密切观察并加强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置。
说明书未标明儿童剂量的中药注射剂儿童不宜使用,孕妇不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
使用中药注射液期间应详细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表现、轻重程度、处理经过、持续时间、后遗症等。
对已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其过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对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只简而概之,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更加注意药物剂量、配制流程、用药时间及更换输液器或冲管等细节问题。
本技术规范是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规定了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减少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技术规范指导委员会:王永炎,杜晓曦,晁恩祥,翁维良,季绍良,易丹辉)。
[参考文献]
[1]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卫医政发[2008]7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2008.
[2] 谢惠民.合理用药[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李廷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10(2):111.
[4] 李睿,翁维良,高蕊. 中药注射剂皮肤过敏试验的方法与意义[J].中国执业医师,2012,9(12):53.
[5] 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6.
[6] 田月洁,李泮海,李彩利,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概况[J].中国药物警戒,2010,7(2):10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draft version for comments)
XIE Yan-ming1, LI Ming-quan1,2*, ZHANG Yun-ling3, MA Rong4, XIAN Shao-xiang5, LIU Jian6, LI Su-yun7, ZHAO Yu-bin1,8
(1. Institute of Basic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3.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 China;
4.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5.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6.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1, China;
7.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8.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Affiliated to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Abstract] The regulations on basic clinical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issued jointly in 2008,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MOH),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TCM). Integrating actual clinical practice, these presented doctors and nurses with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afe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The regulations emphasize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us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instructions, and they prohibit use combined with other medicines. The emphasis of the regulations are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 and provide meaningful guidance to doctors and nurses for th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adverse events caused by improper use.
[关键词]重要高危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实践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42.166
随着经济进展,电力企业凸显了不可替换的价值,负责区域送电。慎重履行平日内的送电职责,维持供电持续,应能依循拟定出来的总规程。针对高危客户、划定好的重要客户,都应格外注重。认真协同政府,确认细分出来的送电项目都可予以落实。多方彼此协同,排查并消解潜藏着的多样隐患,提升整治力度。规范平日供电,随时消解安全管控之中的潜在威胁。明晰多方职责,创设更为和谐的这类新关系。唯有如此,才会侧重综合管控及查验,有序供应电能。
1明晰管理内涵
电力监管特有的部门明晰了高危用户、重要用户的内涵。详细而言,他们被划归在某一用电场所,在区域之中占到了凸显的位置。若中断了送电,会延展更广范畴的主体伤亡,设备也被损伤。此外,更大范畴的损失涵盖了区域污染、行业秩序混乱。从实质看,这类客户应被看成某一单位,或者单一用户。依循客户特有的重要层级来细分它们是否高危。常规情形下,层级较高的、带有临时特性的这类主体都可被看成高危。送电的可靠性、中断状态之下的危险状态,二者都紧密关系着隐患及危害。
认定这类客户,要依循拟定的规程。在政府指引下,认定流程应被交由区段内的政府。辨别高危用户、有序识别他们,就要明晰送电中断态势下的突发隐患。设定定期管理,年度时段内的认定频率应能超出一次。先要预设目标,创设更为适宜的管控体系[1]。在这种根基上,有序来调配这样的用户,提升送电流程内的稳定特性。面对突发中断,要增添储备的应急技能。规避突发灾难,维持常规秩序。强化安全管控,杜绝更大范畴的伤亡故障,规避安全隐患。
2供用电管控中的疑难
2.1日常流程的弊病
受到多样影响,高危及区段内的重要用户并没能拥有足量的预备电源,供电电源不够。在有些区段内,电力主体网架并没能被布设得很牢固,缺失了独立布设的电源、缺失双重电源。这种情形下,共用某一路径的电源会暗藏着送电的隐患。现今时段内,日常送电营销、调控配网生产,都密切关联着多重数值的处理。信息存在孤岛,很难有序分享。为此,送电路径的日常查验凸显了片面的弊病,日常管控偏混乱,很难全面予以排查。
2.2认知中的偏差
没能充分明晰送电的安全价值,安全认知并不足够。最近几年,送电流程增添了固有的可靠特性,断电数目被缩减。环境改善时,对于划定出来的高危客户、重要用户常常放松了管控,暗藏侥幸心态。单纯注重期待中的经济成效,淡化初始时段的投入管控。例如:不定时去查验日常的送电、查验供电体系以内的配件隐患、添加改造金额,都经常被忽略[2]。
划定高危用户、应被侧重的用户,这种认知仍没能被提升。从现有状态看,高危客户特有的管控企业可被分成多样类别,电工没能提升固有的素养及水准,缺失执业资质。现场情形下的运行没能配有高层级的新颖配置,关联的规程也并没能健全。预备好的应急电源、自备电源被留存的数目还是偏少。针对于倒送电,缺失防控方式。
2.3查验不够周延
送电依托的配件渐渐被老化,经由偏长时段的运转也没能被修理。这种状态多发,没能依循拟定的时段着手去校验它们,没有随时查验。企业承包了区段内的供电,为了追逐利润,常常侧重日常产出,忽略了安全。没能预设成效最优的应急预案,仍旧不够重视。设定出来的预案没能搭配后续的演练,缺失无缝衔接。
3化解路径
3.1凸显监管价值
关联着的部门应能紧密协同,显示监管价值。采纳积极对策,对于划定好的客户都要慎重查验,定期严格监管。明晰机构职责,面对突发态势下的断电应能审慎处理,冷静予以面对。从严杜绝死伤,缩减金额损失,创设全方位架构下的管控秩序。
拟定出来的电网规划应能紧密衔接宏观架构下的总规划,侧重构建电网。完善总体框架,确认运送过来的电能是稳定的。调控供电流程,拟定最为适宜的查验方式、日常检修方式[3]。妥善调配及安排,强调年度时段内的检修。要编制限电必备的次序表、预设事故限电。审慎履行拟定好的管控流程,依循法规予以落实。调控并规范合同,设定安全条款。签订的协议应能明晰产权彼此的界限,明晰彼此职责。对于供电企业,筛选出来的高危客户不可被替代维护,应能亲自去维护设施。
3.2注重查验履行
设定出来的规程都应审慎落实。对于新添加进来的区段用户,确认除掉了潜藏的隐患,才可衔接电网。新报装的客户应慎重把控,确保电源到位。应被管控的电源可分成双电源、应急类的电源、保安性的电源。送电搭配的多重配件都要经由初始的查验,从严验收审查。这样做,妥善规避了表现出来的新隐患。
添加投入进来的金额,查验及检修等人员要足够,强化查验力度。高危客户面对的突发灾害,很多根源于多样的客观状态,例如自然灾难。针对这类灾害,客户及企业协同以便去化解它。完善应急方案,增设处置途径。这样做,督促了协同及妥善的落实。面对突发断电,提升处理水准。资源应被分享,设定战略管控。变更不够适宜的业务流程,共享各类信息。
3.3客户自身也应提升
重要及高危类的供电客户,要提升自身特有的安全认知,注重供应电能的真实安全。遇有日常检查,应能真正配合,查验潜藏的供应电能隐患。投入足量金额以便支持整改,确认符合规程[4]。现场要配有运维类的足够人员,指派专人管控。完善各类规程,要搭配应急态势下的足量电源,防控倒送电。定期预设演练,培育应急技能。
4运行范畴内的管控
拟定各时段内的供电规划,设定专项查验。针对高危客户,适当予以缩减这一时段,每季度都可查验一次。现场查验时,供电公司选出来的查验人员应能协同政府、协同相关主体来查验现场,随时通知客户。对于独特的这类威胁、电网附带的偏大隐患,当天就要处理。依循查验得来的结果予以细分风险层级,评断客户风险。评定得出的高危用户应被告知,督促及时改正。
强调管理宣传,注重日常情形下的监管。查验供电全程,让客户明晰全程管控独有的价值。要互动工信局,汇报监管进程。认真助推日常路径下的整改及查验,强调常规培训。协助高危客户,妥善拟定更适宜的运行规程。查验绝缘工具,确保这一范畴的工具齐备,经由测试合格[5]。配电室拟定的查验规程应被粘贴,设定停电流程、送电操作的规程。
5结论
区域内重要的、有着高危特性的用户应被划归在总体范畴的安全调控中。供应优质电能,助推更广范畴的经济进展,多方都要重视。区域内的政府、送电类企业、高危重要用户,三方应能密切彼此协同。显出独有优势,增添平日内的排查数目,彻底除掉隐患。消解送电时段内的潜在风险,规避用电隐患。
参考文献:
[1]刀丽芳,黄新红,方世明.重要客户安全用电管理典型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40-142.
[2]陈瑛.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07-109.
[3]李艳华,陈飞.为高危用户及重要电力客户进行供用电安全检查的实践及隐患治理思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4):168-169.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进行概述,说明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基本模式,指出探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则针对地理分层教学中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
地理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概述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地理素养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地理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有所获,还能够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分配。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其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教学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分层交叉模式,即在一个班级之内形成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而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对象施以同样的教学;第二,班内分层模式,即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将地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类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第三,分层走班模式,将全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分层,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分层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相对较少。
以上三种分层模式都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实践,始终还在探索当中。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分层方法的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但是,划分学生层级的标准却是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按照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会出现“高能低分”的学生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在相应层级中,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被满足。类似的现象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分层方法有问题,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准备压力大。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分层教学的模式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甚至要考虑到在一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觉得教学压力变大,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三)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分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划分层级”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分层之后,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更缺乏自信,有些还会因为有“被歧视”的心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态度,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削弱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部分学优生被分在较好的层次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骄傲自满,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同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知识、地理素养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下工作量的增加,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使用多媒体将文、图、声、像合理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为了使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积极支持地理教师的再深造学习,创造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定期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和总结报告,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派送学校老师去别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除此之外,地理教师也应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付出努力,除了在学校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去教育教学论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只有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分层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这实际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表现。但是,分层教学表面上看来确实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层,为了规避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情绪,学校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并配合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平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用隐形分层和适当保护。老师心里有个对学生的分层,但是呈献给学生的是另一种分层结果。这样就能避免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是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实际的教学结果却显示出了各种问题。由于分层教学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笔者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层方法,并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再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3]田冬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3(04).
[4]李群山.分层次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探索与实践[R].学知报,2011(01).
一、前言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学统一的相互活动和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式创新意识。
二、高等医学药理学的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当今大多数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以自己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视为等待灌装知识的容器,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1]。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在玩手机、睡觉或者在学习其他的知识。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做出一些尝试和改革,教学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新知识有积极地见解,努力使学生做到:一是掌握更多的更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及时了解和学习到世界最前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二是能提高自身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2]。
药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密切联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外加部分实验操作。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多以教材为主,学生学习多是死记硬背,很难做到融会贯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药理学理论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理论知识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不能为将来的医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1]。因此,如何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药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时代对药理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符合当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互动式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这种互动式的药理学教学使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不在是一个独立的聆听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发言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运用动式教学法可以改善课堂氛围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大量的功课,他们不但要事先理解一些基础的药理学理论知识,还要查大量资料了解一些相关的前沿动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这样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记得牢,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
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以前的形象,教师不在是上课之前夹着书本进教室,下课之后又夹着书本走出教室,上了一年的课竟然不知道学生们的名字,即使在校园里偶尔遇见,也同陌生人一般。采用互动式药理学教学后,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缩短教师的角色距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3]。
五、互动式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可采用的方法
(一)师生换位,鼓励学生充当小教师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双方都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讲解,这就要求参与讲解的学生也要像教师一样备课。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前一星期将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去查资料做PPT,结果让笔者感到很意外。一名学生根据要求做了几十页的PPT,并且查了很多有关该章节内容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视频,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药理课。
(二)以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起师生互动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将药理学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展现出来,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帮助解答。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适当的补充。
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只是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模式,建立与互动式教学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三)通过实验报告积累点评进行互动
对检验报告的点评是一个完整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实验、总结结果、积累点评是从实验中的知识理解和论述到实践操作技能中的再次认知与提高。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按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实验方法,最终得到实验结果,然后集体讨论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从而使经验积累的方法让学生铭记在心。如果方法得当,积累经验的速度就会更快,所取得经验的价值就会更大,那么以后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就能很快的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差异、作用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的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教师不仅根据实验的成功与否评分,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评判,并从理论互动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做总结。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既能使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施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选择培养对象及问题案例选择的难度,适度开展,逐步进入,使学生逐步接受和喜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学生的取长补短和合作精神。因此,互动式教学一定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