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重要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

第1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环节;协调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有以下特点:

(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

(2)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

(3)预埋、预留作业量大;

(4)吊顶、管井内施工多;

(5)材料、设备吊运量大。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2、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从高层建筑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地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这里的协调与配合可划分为内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前、后方协调与配合。

2.1内部协调与配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一般涉及管道、电气、空调通风、设备四大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

一般来说,管道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现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2.1.1技术方面。首先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如在竖井施工中,管道专业有时与通风专业共用管井,各自所占位置、分支管开支位置、走向 等在各自图上表示,并无一张综合设计图,所以须在图纸上先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考虑,把一部份图纸设计矛盾及不合理处在施工前加以消除和更改。

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诸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占有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水”、“风”专业管道“打架”。

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也许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另外,还有各专业内部系统间设计矛盾等。解决此类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图纸会审,仅此还不够,还须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布置图),必要时,可做局部试验,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设计图纸、土建施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

2.1.2进度配合方面。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其作业面尤为狭窄,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即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2外部协调与配合外部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

2.2.1技术方面就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土建和安装构成了躯干和内脏;装修则是为其着装打扮。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土建、装修施工阶段划分为:砼结构施工;砌体建筑施工;初级装修施工;二次装修施工。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

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

2.2.2进度方面。既然土建、装修、安装均作为高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砼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

2.3各施工要素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工作实际上是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它对于各类建筑施工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项目法施工”运用动态管理原理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长期以来的前方与后方难以协调与配合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转变。有共性必有个性。在高层建筑安装施工中,诸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紧紧围绕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各项特性来进行。

为此,必须了解各专业施工形象进度计划,以便及时、合理地调配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各专业总量、插入时间及在各阶段的工程量均不尽相同,根据动态组合原理,结合各专业阶段特点,合理组合各生产要素,达到前、后方的有理、有序协调与配合。

第2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状态检修;变电设备;技术;过程管理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设备诊断的专家系统。改变过去凭借着历年来的试验、运行,检修等数据,设备异常。事故记录的反复调用,比较分析等。通过引进高新状态检修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将新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中,因此更加准确,可信。

1.检修模式的发展经历

1.1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也称作事后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只有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也因此耽误生产运行,需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维修费用,效果不太理想。

1.2预防性检

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第一,状态检修。状态检修的实施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状态,通过巡视、检查、试验等手段,通过评价设备的状态,合理的制定检修计划。或者在有条件的时候通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获取一定数量的状态量的实际状态、根据这些状态量决定如何安排检修计划,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可靠性;第二,定期检修。当设备数量较少且设备质量水平较一致时,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或累计了一定的操作次数后安排一次定期的检修计划的检修模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如果继续定期的安排检修计划,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就逐渐体现出来;第三,基于可靠性的检修。状态检修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情况,而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则考虑整个电网的情况,如设备的风险、检修成本等。

2.变电设备状态的检修方法

2.1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的检修

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事故及障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清晰我们的检修方法。以微机保护事故及障碍的统计分析为例。对干扰引起的事故,按常规试验方法同样无法发现,其正常运行时是毫无征兆,只有在保护选型及投产试验时加以把关。装置自身缺陷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次数所占比例较大。如保护装置在外加故障电流58A时方向元件拒动,年检中一般无此项目。这种隐患大多在正常的定期校验中,按常规试验方法是很难发现的。保护在在三次谐波故障量切除时有误动情况,年检中同样无此项目。对大多数二次回路上引起的事故,检修原则与方法应当注意五点,第一,开展状态检修的设备根据状态评估结果,如巡检、二次通流试验、带开关传动、标准校验项目等。确定具体检修方案。第二,加强微机保护的抗干扰反措执行力度。第三。适合开展状态检修。第四,分析定期校验中发现的主要缺陷及可能发现的事故隐患,微机保护校验项目的重点应从以往的定值复核、保护功能逻辑的确认上转移至回路与辅助设备的检查上。第五,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专业巡检结合缺陷处理等对保护进行传动试验。

2.2高压开关设备的状态检修

结合开关设备缺陷分类统计和典型故障分析结果,根据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开关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总结出高压开关设备的故障存在四点规律。(1)部分国产SF6开关相对故障率较高,而国外品牌的SF6开关总体性能稳定。主要是在SF6低气压报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关自身能检测,可以控制发展。(2)6~35kV真空断路器由于其故障基本上是由机械引起,小修对它的控制能力并不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发生过连续动作开关的管理,加强对真空泡真空度的测试,及时进行机械状况的检查。加强控制回路器件的检查和调整,严格控制机械动作次数,动作达限时必须及时进行检修,测试、调整,每年雷雨前有选择性的进行转动模拟试验等。(3)由于油断路器开断能力的限制和其密封性能的不足,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开关本体的渗油,不检修开断次数,此类开关故障总数的96%左右;(4)真空开关设备的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是开关机械动作次数达到产品的机械寿命时进行机构的大修。一方面,开关触头的电寿命,既开关开断故障电流次数达到产品技术要求时进行大修,另一方面,当开关存在影响正常运行的缺陷时进行针对性消缺检修,并且每三年进行一次回路电阻和微水测试。

3.状态检修的过程管理

3.1事实上状态检修其成本消耗最低,设备运行具有最大可靠性,状态检修的主旨是对状态检修全过程管理。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定期发现问题,定期淘汰设备,加速设备折旧,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对一些非主要运行设备可实行状态检修,应大力依靠监测手段,预测其运行的最后程度,对其进行预防性检修。

现阶段电力系统主要采用了以状态检修,取代传统检修的模式。把集检修、运行管理为—体的通调试验改立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对变电检修与试验存在的责任混淆等问题对两部门的设备分工进行了重新分配,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修必修好”的原则。电力检修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和日常维护并负责机械、—次电气设备的大、小修,试验班组负责一次,二次设备的试验及评定,促进了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新的检修观念的同时精简了机构,逐步向状态检修为基础,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使我局的职能进—步明确和单纯化,以最低经济消耗为目标,同时兼顾设备运行可营性的混合检修方式发展。

3.2改变观念,加强状态检修管理。

定期检修周期并不随现场设备的运行条件、环境和设备的换型、运行可靠性的提高而变化。计划检修是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针对我国的国情而实施的一种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已不太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彻底突破相关的条条框框,打破计划检修模式下的固有检修周期的约束,开展故障检修、状态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的混合式检修势在必行。

3.3通过前期实践,尝试推行状态检修。

现阶段,检修体制改革是电网的重要课题。我国在部分设备的运行管理方面相继开展了一些“初级阶段”的状态检修工作。比如,主变检修一般10年大修,而提前进行了状态性大修是为了应付主变的油枕及瓦斯继电器出现了渗油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与恶化。在利用综合自动化与调度自动化相对接方面,通过调度运行值班时刻监视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为状态检修提供了保证。66KV送电线路相对来说较短,每个变电所为双电源供电,其中,七道泉子送电线路为钢管杆,导线型号为LGJ-150,保证了电源的可靠性,长宝66KV送电线路为复合式绝缘子悬垂,避免了长宝水泥厂的污染问题。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延长了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周期,两年一次为最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3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1.建设单位片面追求成本和时间。建设成本的最低化。在招标或发包时,一味压低施工报价,低价中标的施工单位,低于市场利润水平,只能想方设法压低施工成本。最后往往采用质劣低价的建筑材料,压缩人工费用,仓促马虎施工,偷工减料,必然导致各种施工质量问题。建筑单位追求缩短时间。设计单位设计时间的缩短,导致仓促设计的图纸诸多问题,按照这样的图纸进行的施工,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全然不顾施工计划和质量要求,盲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完成施工。为了抢进度,争利益,最后施工单位完全不顾图纸设计要求和质量监管要求,仓促施工,草率完工,后果不堪设想。诸多情况、环节的仓促、草率,必然造成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施工质量问题更是难以保证。

2.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责任意识差,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有些勘察、设计单位缺乏质量责任意识。在勘察或设计工作中责任制意识差,有时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随意应付,不能科学、规范、严肃地对待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必然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根据这些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必然会导致施工的拆改,影响施工质量,造成质量隐患。

3.监理单位责任意识差,工程质量管理难以保证。许多监理单位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甚至许多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不熟悉,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符合监理工作要求。加之建筑监理市场竞争激烈,过低的监理费用客观上造成了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差,素质低等诸多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监理质量环节难以得到保证,必然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管理。其次,有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差,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记录不完整,甚至无施工单位人员资格检查记录,无设计变更记录,无见证取样记录,无旁站、巡视、平行检查记录,无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对关键部位不验收,使整个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监理规划的制定不切实际,实施细则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所有这些缺乏责任意识的监理工作,必然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4.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缺乏质量意识。有些施工单位道德水平低,唯利是图,法律意识淡薄。以赚取最大利益为基本,丝毫不顾及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更是毫无质量观念。有些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完善性、科学性、规范性没有严格管理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不能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职责,不能对施工材料采购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只做表面文章,疲于应付,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大有所在,它们一些随意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设计顺序施工,甚至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质量事故频频发生,造成惨剧不可弥补,很多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值得深思。

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上不去,必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虽然出现建筑质量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内部因素是主要的,如果我们在抓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上从自身抓起,从内部抓起,我国的建筑业必将有长足的发展,否则,我国建设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也必然会阻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进程。

三、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1.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而形成。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只有大家都意识到工程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各部门、各地区对工程质量协调配合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从思想上有所进步,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工程质量水平就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好转。

2.建立责任意识弘扬职业道德。建立责任意识能够避免一开始施工就存在的质量方面的隐患,使得后续的施工过程得以保证,不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勘察、设计单位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基础,务必予以重视,就必须弘扬职业道德,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一方面服从政府的行业管理,执行必须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质量第一,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才能一丝不苟地正确对待工程质量问题,形成有分工、有协作,相互促进,相关服务,共同实现质量管理的工作氛围,确保生产良好的建筑产品。

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在事件发生时,有所防备,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质量预控包括质量计划、质量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管理上严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第4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管理 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08-01

高校人事档案记录着高校教职人员的学习、科研、教学、工作历程和成果奖励等,是高校进行人才选拔、任用和资格评审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纸质档案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当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保存备注、备查的图像、文字或者声音类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文件。档案管理则主要分为对档案资源本身的管理和对档案资源包含的信息的管理两大类。两者都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经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前者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体系,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前提;后者则是对档案的二次文献管理,为实际生活的管理工作服务并为促进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真实材料。高校档案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价值:

1.信息的保存和素质证明

人事档案记录着学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如职称、专业、学历、年龄、履职情况、健康状况等,还记录着教职工教学活动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惩情况、福利待遇、职位变动等教学信息。学校招聘教师、辅导员、职工,特别是招聘学院院长、新专业的带头人、技术性强的专业教师等,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任务。学校招聘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在进行人才选择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人事档案记录的任职情况、教学情况、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以及原单位领导的评价等情况进行判断。

2.人事关系变更的凭证

人事档案,还是学校人员流动时重要的人事关系变更凭证。当学校的教职工出现工作的变迁时,需要把人事档案同时带到新的单位,人事档案的传递是保证流动人员工资等待遇关系的重要依据。人动时,新的工资待遇等关系的落实,都需要以人事档案所记录的时间、年龄、单位和工作年限等信息为依据,是关系到流动人员切实利益的重要文件,如果出现人事档案丢失或者不完整的现象,新的单位就无法兑现对流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待遇,直接对教职工产生很大的影响。

3.有助于学校进行人力资源的科学预测

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以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数据的支持,可以分析学校当前的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通过人事档案的分析,可以对学校当前的人力资源结构做全面的了解,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从而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优化学校的人力资源结构。

二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分析

虽然信息化的技术开始运用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但纸质档案仍然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的形式将会长期地存在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1.纸质档案具有直观和安全的优点

纸质档案具有直观、安全的特点,是较电子档案来说最为突出的特点。纸质档案白纸黑字,在保管上和修改上都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对于档案信息的修改可以很好地通过墨迹等进行判断,不会受到拷贝、篡改和病毒等对其信息安全的影响,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普及的认同率,纸质档案的真实可靠性程度相对较高。纸质档案可以直观地展示人事信息,如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常会涉及一些证书、证明等材料,纸质档案可以实现更方便、直观地展现信息,供人事部门查阅和使用。

2.纸质档案具有法律效益

虽然当前电子签名和电子档案也已获得法律效力,但我国司法部门对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仍然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纸质档案作为普及最为广泛和认同程度最高的档案信息记录形式,在法律凭证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同。如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劳动合同、保险、教职工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各种教科研项目的资格证书等,都以纸质作为其主要的形式。

三 总结

对于具有特殊性的高校人事来说,纸质档案仍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助于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在高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焱.改革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云南档案,2008(22)

第5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结构;高中历史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出现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结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构建知识框架,将各模块、各专题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网络,对于基础年级学生日常学习、高年级学生备考有很大帮助。

一、顺应新课程改课教材变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传统通史教学体系,不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循环,而是采用“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庞杂,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演变。结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历史学科的教和学亦离不开基本知识结构的构建。较之于传统通史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介绍同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使用现行的“模块+专题”的教材时,构建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主题明确,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揭示历史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注重主题性和系统性,“强调历史学科内知识整合”。这种体系设置强调需要整体、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综合分析及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也带动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和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像传统历史课堂只是关注教授具体历史知识,将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要素划分为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记忆。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更要求理解和运用,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知识的网络,将各个模块分散、孤立的历史知识和原理,纳入完整体系之中,反映其内在联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按照通史体例设置,“模块+专题”的教材结构完全避开与之重复,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教学实践表明,现行考试制度决定了历史是一小学科,加之有些地区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很大一部分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科学习,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混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张冠李戴,缺乏基本史学常识的现象。初中知识储备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基础不稳固为高中学习埋下隐患,部分学生遇到有时间跨度题目时常出错。通过构建知识框架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初中知识缺乏之不足,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顺思路,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更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专题内部、专题与专题之间,甚至是不同模块之间的多方位的联系。通过架构知识联系网帮助学生整体掌握教材结构,加深学科教学目标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课堂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在课内练习中尚能做对,但是在综合练习非常容易出错,客观题混淆选项,主观题审题不准,不能将学过知识恰当应用。在大型考试中,基础题目能得分,而中等难度的题目失分严重。这就要求加强构建知识知识框架。教师要指引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知识全局出发,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从大纲到主线,从主线到知识点,层层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来源和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点内涵和引申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点“一网打尽”。

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中注重构建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挽救具体知识遗忘造成的失误。通过不断训练,即便遗忘了具体历史事件的要素,保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知识结构会帮助学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时间重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准确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顺应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高考命题也出现新趋势。据研究,“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单元式主体命题所占比重就下降了,学科式和学习领域式的主体命题逐渐唱主角”;而“学习领域式的主题所占数量是第一位”。高考更加注重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结构的联系,侧重考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反映出历史主题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与之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成为考试重点。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中,不仅要精讲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学习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加强体系建设。

新课改主张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构建、深度解读知识结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在复习备考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构建的方法,然后要求严格学生自己去做。真正达到每一课都归纳,每一专题都有总结,自我构建起每一模块的立体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复习效率。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不能仅仅识记具体知识点即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从整体把握教材,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率,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郑林.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61页

[2]许霁.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知识框架[J].新课程(中),2015年11期,144页

第6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政府部门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广,完成周期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项目的综合效益。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层建筑施工控制要点

1、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根据建筑要求有严格的规范标准,因此,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提高效益,建筑施工中几点控制要点非常重要,不能有丝毫疏忽,其内容如下:

(1)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到法定试验机构做配合比试验,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结合现场原材料情况,对实验室的配比进行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这就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

(2)严格养护制度。①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②加强养护期的督查。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2、高层建筑测量控制

(1)轴线的控制

①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大开挖施工,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m,设置龙门桩,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采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墒体进行放线,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各细部放线尺寸。

②±0.00以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0.00以上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一般常采用内控法。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经纬仪的视线通透为原则,沿一层楼面最长纵横向轴线偏移2m,预埋多块200mm×200mm×10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采用激光仪引测同时还必须考虑激光仪光点的修正,减小光点产生的误差。

(2)垂直度的控制

①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②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以此为基准,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3、标高线的控制

①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②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必须确保引测点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③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里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二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1、施工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在高层建筑中用到了大量的水泥、钢筋、沙石等材料,建筑施工部门中的材料检验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杜绝收受红包采用劣质产品的现象。对于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杜绝使用,其中所要检测的重要材料有,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结构轻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2、施工设备的选择

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质量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施工企业会与投资方签订项目验收时间,这就给施工方带来一定的时间压力,如果工程时间紧迫,施工方往往会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施工方应当适当选用高效的施工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施工设备有打夯机、搅拌机等,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三 建筑裂缝的控制

1、从设计的角度看,控制建筑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①加强地基勘察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较全面钎探,待探出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②合理设置沉降缝。使其自由沉降,以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按规范要求宽度设置;

③合理设置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采取相应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

④设计选用延性较好的材料。在设计楼板钢筋时,为了提高楼板混凝土与钢筋结合工作延性,选用强度相对较低、延性较好的Ⅰ、Ⅱ级钢筋优于强度相对较高、延性较低的Ⅲ级钢筋,尤其胜于冷轧带肋钢筋。

2、从施工角度看,控制建筑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①从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大,水分就多,混凝土的干缩就大,沉降也就愈大;

②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用水浸透。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③在干燥的有风天气或夏天浇筑混凝土,干缩裂缝是极易产生的。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并应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其表面覆盖麻袋、草包并保持湿润:

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两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⑤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做好操作层,其间有一段时间间隔,故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

第7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关键词:办公楼;设计理念;平面规划;功能分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建筑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在城市进程化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办公建筑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建筑各项业务高速集中发展,实现环境资源共享,是商业活动的综合办公地域,在城市中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构建了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办公建筑正向着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近年来,办公建筑从注重外观形象方面向注重品质方面转变,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务办公楼,建筑规划用地面积为11000m2,总建筑面积为83000m2,地上16层,地上2层,地下建筑面积27000m2,地上一层为商业和办公大堂,二层为商业,3-16层为办公。容积率4.5,建筑密度 43%,绿化率20%。

2 设计理念

本项目的规划定位为金融办公楼,并结合配套的商业功能。项目地块毗邻市政道路,将充分利用地铁和周边干道的交通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发掘地块最大潜力,形成城市心脏地带的交通枢纽。汇集的人流将被引至下沉广场及地下一层的商业区,为项目带来络绎不绝的客源及财富。

建筑在整体风格上紧扣现代意味和时代特征,建筑体型方正,立面简洁大气。塔楼采取核心筒-密柱结构类型,实现内部无柱大空间,并在建筑内部设计中庭,以打造一个舒适宽敞的内部空间。

3 建筑设计要点

3.1 设计的自然条件

商务办公楼首要任务是解决协调、分配合理的问题,首先要以现有的建筑特点为基础,结合自然条件重新规划商务建筑的面貌,体现出不同地方的商务建筑的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这样才能显现商务建筑与众不同的繁华和喧闹。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已建9号线位于项目北侧,出站口与地块东侧相邻。规划中的轨交18号线位于基地东侧。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交通便捷,这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环境资源,成为了本地段最为突出的环境特点。

3.2 设计标准

本项目的规划定位为金融办公楼,并结合配套的商业功能。项目地块将充分利用地铁和周边干道的交通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发掘地块最大潜力,形成城市心脏地带的交通枢纽。汇集的人流将被引至下沉广场及地下一层的商业区,为项目带来大量的客源及财富。

3.3 建筑设计

3.3.1 总平面规划

办公建筑的设计要立足于实用性,不能单一的追求豪华和奢侈,商务办公建筑最后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形形的人们需要最符合他们胃口的建筑环境,所以每一个领域和层次的人群都要照顾到,提高商务建筑的整体发展。本工程依据总体规划框架,结合周边的环境和肌理,遵循办公楼功能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现在与未来发展的可能,将商业与办公的入口分别设置。其中,商业部分的主要展示面沿林和中路布置,并在建筑的南侧设次要入口,便于人流引入。另外,办公塔楼大堂位于建筑东南角,在南侧各设办公入口,在突出自身的地标性外,配合沿街商业界面形式,与商业部分共同形成连续展示界面。

3.3.2 功能分区

本办公楼将充分利用地铁和周边干道的交通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发掘地块最大潜力,形成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枢纽。地上一层及二层为商业,办公大堂,层高4.5米,3-16层为办公,层高4.5米;地下一层为商业区,层高6米。地下二层及三层为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层高为3.45米,地下三层层高为3.65米。

(1)办公大堂位于场地东南侧。大堂及侯梯厅为两层通高,烘托出5A金融办公楼的尊贵与大气。办公标准层层高4.5米,结构系统采用核心筒和密柱形式,便于各层租户将无柱的室内空间做灵活的运用。在办公楼3层至16层设置中庭空间和回廊,在空间上形成互动。并结合顶部的采光天窗,为建筑内部提供自然光,增加办公场所公共空间的品质,并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商业部分包括地面一、二层的商业和地下一层的零售、餐饮等业态商业。一、二层的商业是以银行营业厅为主的金融办公商业。地下一层设置了下沉广场,方便地面人流进入,其环型动线与地铁临近,增加了商业的可达性,同时提供更多工作之余休闲,交流的场所。

3.3.3 交通组织设计

商业办公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到商务建筑内外的交通上,因此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这一设计重要,办分楼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繁华便利的交通设施支持,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商业活动办公区,才能真正稳步发展市场经济。

(1)周边道路设计。用地被2条城市道路和2条轨交围合。北侧林和中路,东侧民生路。

(2)车行出入口位置设计。按规划要求,沿民生路设置1个机动车出入口,沿林和中路设置1处消防紧急出入口。

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本地块共设置2个双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地库总计停车285辆。

汽车出入口及车辆类型的分别设置将大大减少对市政道路交通的影响。出库出入口距离市政道路的距离均在10米以上,车库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消防通道可由民生路直接进入,基地内行程环形消防车道,并在林和中路设置紧急出入口。

(3)人行出入口及行人组织设计。人流组织:基地在民生路及林和中路上均设置人行出入口供商业办公人流使用。在基地北侧及东侧有两个下沉广场,偏于地下人流疏散。同时以市场道路作为基地的主要出入口,迎接来至四面八方的城市人流。

3.4 造型设计

本办公娄塔楼建筑平面为正方体,建筑立面采取全玻璃幕墙形式,建筑形体十分简洁,并在细部上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层或四层为一组的横向线条,第二层次为外框柱和可开启扇组成的竖向线条,第三层为阴影盒以及划分玻璃的横向隐框,这三个层次的细部设计,使建筑立面形体简洁却不失细腻,具有现代建筑的美感。此外,建筑一、二层为商业以及办公大堂,商业区域采用高透玻璃,与上部办公空间分隔开来,办公入口设置了二层挑空大堂,并采取不同的幕墙形式以及特殊门框的设计,形成具有高识别度的入口空间。

3.5 景观设计

办公楼在南北两端设置下沉广场,广场之间设计景观绿化;在北面区域设计大片硬质铺地,形成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休憩活动场所;基地西北、西面均为绿化,丰富了办公楼周围景观环境;此外,在建筑高层区域,还可遥望附近的金融区域,视野开阔,环境优良。

3.6 节能设计

本项目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来规划设计,从通风、遮阳技术原理的角度组织形体、空间,通过被 动技术与建筑形态的结合,积极主动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办公楼充分利用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条件,在屋面及南侧部分墙面布置大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对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进行有效的尝试。屋面太阳能光伏板总的装机容量达到78.7kWp,年发电量853kWh,可供大楼室外夜景照明及白天部分照明用电,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通过对办公楼外立面围护结构的系统优化,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建筑能耗,减轻大楼的供热和制冷空调负荷,提高了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性。

4 结语

总之,在商业办公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要确保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而且要达到建筑造型美观性,满足城市规划、建筑、消防、抗震及环保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安全,健康,舒适,节能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办公建筑设计中相关要点,旨在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进行概述,说明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基本模式,指出探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则针对地理分层教学中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

地理是高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地理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概述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地理素养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地理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有所获,还能够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分配。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以其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在实践和应用中的分层教学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分层交叉模式,即在一个班级之内形成能力均等的学习小组,而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对象施以同样的教学;第二,班内分层模式,即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和能力分为不同层次,将地理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类进行细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第三,分层走班模式,将全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分层,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分层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采用这种模式的学校相对较少。

以上三种分层模式都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相应的提升,但是,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实践,始终还在探索当中。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有益的,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分层方法的不足。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层级划分,但是,划分学生层级的标准却是不相同的。有些学校按照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但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会出现“高能低分”的学生被扣上了“低能”的帽子,在相应层级中,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能被满足。类似的现象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分层方法有问题,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准备压力大。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分层教学的模式准备更多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甚至要考虑到在一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觉得教学压力变大,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三)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分层教学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划分层级”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大多数学生被分层之后,就会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更缺乏自信,有些还会因为有“被歧视”的心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态度,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直接削弱了分层教学的效果。部分学优生被分在较好的层次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骄傲自满,影响学习。

三、解决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问题的策略

(一)按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方式。

分层次教学之所以不容易实施,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关键难题,分层方法不同是导致分层教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知识、地理素养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导致分层教学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在学生的分层上要科学慎重的划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可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人数、班级容量、教师带班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如果某个老师已经担任5、6个班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在所教每个班级中都实施分层次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任务太重了;如果班容量太大或太小的话,对学生的分层上应该适当的增多或减少;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分层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利于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学校、家庭、社会一起营造便利的条件辅助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下工作量的增加,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使用多媒体将文、图、声、像合理的组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为了使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应积极支持地理教师的再深造学习,创造共同学习、一起提高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定期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和总结报告,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派送学校老师去别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除此之外,地理教师也应主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付出努力,除了在学校参与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去教育教学论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只有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分层教学才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这实际是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表现。但是,分层教学表面上看来确实是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分层,为了规避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情绪,学校还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同并配合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平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用隐形分层和适当保护。老师心里有个对学生的分层,但是呈献给学生的是另一种分层结果。这样就能避免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是适合高中学生发展的,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实际的教学结果却显示出了各种问题。由于分层教学中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笔者建议,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层方法,并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再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只有这样,分层教学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

[2]邱培原.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3]田冬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3(04).

[4]李群山.分层次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探索与实践[R].学知报,2011(01).

第9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

 

一、前言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学统一的相互活动和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式创新意识。

 

二、高等医学药理学的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当今大多数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以自己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视为等待灌装知识的容器,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1]。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在玩手机、睡觉或者在学习其他的知识。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做出一些尝试和改革,教学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新知识有积极地见解,努力使学生做到:一是掌握更多的更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及时了解和学习到世界最前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二是能提高自身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2]。

 

药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密切联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外加部分实验操作。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多以教材为主,学生学习多是死记硬背,很难做到融会贯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药理学理论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理论知识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不能为将来的医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1]。因此,如何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药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时代对药理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符合当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互动式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这种互动式的药理学教学使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不在是一个独立的聆听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发言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运用动式教学法可以改善课堂氛围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大量的功课,他们不但要事先理解一些基础的药理学理论知识,还要查大量资料了解一些相关的前沿动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这样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记得牢,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

 

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以前的形象,教师不在是上课之前夹着书本进教室,下课之后又夹着书本走出教室,上了一年的课竟然不知道学生们的名字,即使在校园里偶尔遇见,也同陌生人一般。采用互动式药理学教学后,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要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缩短教师的角色距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3]。

 

五、互动式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可采用的方法

 

(一)师生换位,鼓励学生充当小教师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双方都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讲解,这就要求参与讲解的学生也要像教师一样备课。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前一星期将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去查资料做PPT,结果让笔者感到很意外。一名学生根据要求做了几十页的PPT,并且查了很多有关该章节内容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的视频,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药理课。

 

(二)以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起师生互动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将药理学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展现出来,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帮助解答。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适当的补充。

 

互动式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只是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模式,建立与互动式教学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三)通过实验报告积累点评进行互动

 

对检验报告的点评是一个完整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实验、总结结果、积累点评是从实验中的知识理解和论述到实践操作技能中的再次认知与提高。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按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实验方法,最终得到实验结果,然后集体讨论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从而使经验积累的方法让学生铭记在心。如果方法得当,积累经验的速度就会更快,所取得经验的价值就会更大,那么以后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就能很快的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差异、作用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的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教师不仅根据实验的成功与否评分,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评判,并从理论互动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做总结。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既能使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施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选择培养对象及问题案例选择的难度,适度开展,逐步进入,使学生逐步接受和喜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学生的取长补短和合作精神。因此,互动式教学一定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