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

第1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共享,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标准化。所谓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指在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制定、修订、管理和实施各种信息技术标准,达到各种所需要的统一局面,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信息技术标准化从标准化方面看,它包括各种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管理、宣传、实施和复审等环节。从信息技术方面看,它包括信息的产生、识别、采集、分类编码、存贮、处理、传输、交换、显示和打印等环节。信息技术标准化是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的前提,是确保信息系统高效率运行的根本保证。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如何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换言之,信息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企业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突破信息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准确记录和适时提供企业各运行环节状况,及时反馈企业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减少非增值劳动等内在的需要。本文结合本人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列举出目前企业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由于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办公设备落后、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困难。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不尽相同,但企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却反必要的认识,使得在信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技术保障不足,如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缺乏熟悉标准和标准化的专业人员;有的企业在技术方面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缺乏国内、国际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横向交流,企业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外,更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挂帅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充分的保障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有总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和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信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物资设备的优先配备;基层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实现企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年产10万吨钢、4万吨铸锻件、45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中心,在主要技术和研发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在新改造的智能化科技大楼内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资基础。

(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对内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对外缺少国内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信息进行有效、可靠、安全、实时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信息化形成初期,企业搭建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缺乏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模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础数据,数据繁杂而且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且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和编码分原则不统一,基础数据情况不佳,这就使得同一数据或数据指标在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企业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结合市场相关应用软件情况及本公司产品结构特点的设计需要,并结合企业现行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立的要求,使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术语与符号标准、应用语言标准、数据库与资源库标准等要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型号及零件编码标准、生产管理编码标准、工艺管理编码标准、质检管理编码标准以及计划管理编码标准等在结合企业本身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协助企业各基层单位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并在建立子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子局域网进行互联,然后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外部信息渠道,充实企业信息资源。

(三)信息标准化管理薄弱

在方法上企业过分强调实施进度,使用大量顺序码,最终导致系统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共享性差;在方式上标准更新和维护过分依赖人工比对,管理手段和效率低下;在手段上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的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在上线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执行已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影响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周期延长,结果项目承包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严重的还可导致信息系统项目的彻底失败。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确保企业信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前沿研究的一些老师。

(四)相关工作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准备、设计、实施、上线支持和优化等五个阶段,具有实施周期长、费用大、信息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殊性。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大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及概念了解不够,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家具备管理理论基础和超前意识以及与岗位相符的管理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有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1世纪是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离开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明.械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王丽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0(10):27~29

第2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一体化处理,向企业内外提供各种财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是前者强调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将企业内外的经济业务实体紧密结合,特别是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将企业的业务信息直接转化为财务信息,而后者更多是基于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处理,独立于企业各种业务部门,形成了信息的孤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1.企业高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国内一些企业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所有原始经济数据以纸质凭证的形式汇总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单机上完成会计相关业务处理。从表面上看,所有经济活动也能顺利完成并能按时提交给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并没有妨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外会计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且不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短视或保守的高层管理者就很难积极主动地推进会计信息化。

2.财务软件功能不完善

从国内财务软件来看,特别是体现会计信息化思想的ERP软件,很多软件功能不完善,与国外优秀软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技术上来说,以国内某主流ERP软件为例,市场上流行的该公司的ERP软件运行模式为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该模式为典型的单机模式或局域网模式。国外优秀的ERP软件大部分采用基于互联网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符合大众思维。另外,国内主流的ERP软件在会计数据处理方面差距也很大,缺乏应有的数据模型,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很难直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高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推进需要大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要求既要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财务软件的实施、使用、管理等内容,目前企业里这种高级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大部分企业都要依据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状态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由于高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实施、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化推进的一个瓶颈所在。

4.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不足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风险,实行会计信息化,将原来在财务部门运行的财务软件分散在企业的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甚至是互联网上子公司或机构,必然会面临互联网各种风险的压力。如何应对病毒、黑客等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员工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计信息化就难以推进和实施。

二、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1.提升企业高级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提升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在企业内部加快推进和实施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应对当前市场发展新形式的有力保障。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国内企业面临着很大经济下行的压力,特别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业务范围的企业。全面实施和推进会计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进而提升企业的面对各种内外部压力的竞争力。

2.完善财务软件的信息化模块

功能完善的财务软件,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保证。对软件开发商来说,必须加大软件研发力度,借鉴国内外或行业优秀软件开发经验,立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真正需求,迅速研发具有竞争实力的高质量软件。对企业来说,选中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规模、业务、人才、技术和设备等各项因素,寻找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实施企业或团队,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财务软件模块,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积极引导和参与下,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工作。

3.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或加快培养高质量综合性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支持。会计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地高校因根据专业特色,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深入企业,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的终身机制,让企业的一线员工有机会定期到高校“充电”学习。政府也应大力推进政、企、校三方合作机制,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内部设立学习机构或部门,定期邀请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开展授课活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积极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内外部风险。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用于保证企业数据安全的各种设备和设施,如硬件防火墙等,从技术角度降低外来的各种病毒、黑客等风险。企业在员工中应积极开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制定企业内部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员工操作流程,预防企业内部财务和业务信息外泄行为的发生。企业还应该设立各种紧急预案,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汉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08):119-120.

第3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 会计 信息化 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与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重整传统的会计模式,融合会计学和信息技术,开拓人们的新视野,站在企业的角度构建新形式的信息管理行动,加快企业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以来,信息产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成为了重要的企业资源,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供和分析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其具有以下特征: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目标是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表现形式多样,传输空间不断拓宽等。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化是企业会计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为会计带来新的机遇,各种经济决策都需要会计信息的反馈和调控,有序的会计信息化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引导作用,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化旨在构建健全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依据。最后,良好的信息环境为畅通的会计信息网络提供支持,增强会计的基础性调节和宏观调控,完善会计的市场经济特性。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缺乏

目前,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还很不足,一些企业认为会计的信息化只是为了解放复杂的手工会计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简单地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等同,事实上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传统会计理念根深蒂固,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也较大程度局限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推广和进步。

(二)企业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高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人才共同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这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也要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知识,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和保养维护。我国许多企业会计部门人员很多,对会计业务也很精通,但是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却寥寥无几,无法解决会计软件运行时出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不能够熟练掌握、认识存在局限性。综合能力过硬的会计人才极度匮乏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三)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

众所周知,未来的会计信息化平台需要搭建在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之上,而网络安全和信息畅通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安全,总有新的问题出现,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销售、运输等脱节,与会计软件内部子系统也不能紧密的联系,信息的不畅通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发挥。会计信息属于重大商业机密,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依据,在网络环境下,其安全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四、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国人才供给的现状是高尖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信息化教育的投资,鼓励鞭策各类人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加大对员工的再教育工程,培养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技能,不仅要求员工会计专业技能过硬,还要筛选计算机技术熟练的员工进行培养,建立起一只素质高、技术硬的会计人才队伍。

(二)加强企业的系统安全控制

会计信息网络的安全是会计信息化系统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其余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紧密融合,企业会计信息更容易损坏和泄漏。财务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机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规范并严惩计算机犯罪,对全社会的信息安全进行宏观控制。企业内部更要树立严格的信息安全控制管理制度,避免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和减少工作人员的失误操作引起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会计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会计业务技能,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基本维护维修技能。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是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途径。企业的领导层要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从财务软件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培养员工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过硬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企业内外的互动

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在于企业间的互动和交流。由传统的会计发展到会计信息化是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沟通的原因,企业间互相借鉴合作,实现高效的系统效应,共同实现财务及其他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对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化起到大力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凌云.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06).

第4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第5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25-02

随着电网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建成了国家电网企业集团级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流、业务流和资金流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数据资源共享,支撑集团化运作,促进集约化发展,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了“人财物”集约化、精益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企业内部审计的环境、对象和审计思维面临着重新定义,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控制重要性更加突出。这也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日益成为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重点课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及时适应日益高技术化、高信息化的审计环境的变化,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

一、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遇到的问题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信息的收集、内部审计信息的加工整理、内部审计信息的输出、审计信息的反馈四个环节。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审计人员可直接登录会计信息系统和导出数据,通过查询、审阅、核对、分析和函证会计数据等,确定审计重点,调查取证,作出审计确认、评价。在ERP系统下,企业实现了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流控制的集成,将制度安排、内控程序植入到信息系统中。然而,ERP系统并未完全本土化,专用术语多且生涩,系统结构复杂,技术门槛高,操作界面复杂。审计人员对ERP的思想、理念、原理难以形成感性认识,缺乏对报表、账册数据来源的深刻理解。这些给审计人员在面对ERP众多模块及海量数据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审计环境数字化

国网公司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主要经营业务的日常开展均依托信息系统实现,审计面临全新的数字化环境。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特别是相关的审计软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原有业务的处理流程,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

(二)审计对象电子化、线索隐蔽化

审计对象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大量信息以电子介质存储,不使用专门的信息化审计技术打不开数据库系统,特别是在ERP系统下,审计人员不经过专门培训,将看不懂相关资料。业务数据处理均集成在信息系统中,审计线索更加隐蔽,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特别是通过后台修改相关配置所产生的舞弊风险,识别难度更大。由于信息系统高度集成,要求审计人员跨领域对高度集成的海量数据进行查证、分析,熟悉并掌握系统中多个业务模块功能,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审计思维方式的影响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的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显著特征,电力企业普遍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一般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在海量数据中很难做到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打破了传统审计思维方式,强调以系统论为核心,要系统把握审计对象,建立审计模型,分析数据,最后作出评价。通过ERP业务审计系统采集、筛选和整理审计数据表,分析各数据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审计分析模型,把握总体、锁定重点、发现线索、延伸取证。

(四)内部控制授权化、集约化

大量内部控制措施采用系统权限控制、口令管理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等方式固化在系统中自动执行,审计人员需要适应这一深刻变化。核心资源通过集中运作能够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同时集约化管控也要求各项权限上移总部,基层单位在业务执行中的责任难以界定,有时突破了审计的范围。

(五)审计风险多样化

ERP系统下的内部审计会引发新的审计风险。首先,高度集中的控制流程使许多不相容的职责在系统中相对集中,增加了舞弊的风险。其次,由于纵向跨越层级多,审计取证的难度大。再次,由于ERP系统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能会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从而造成数据的丢失或泄密,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信息化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主流,既是内部审计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实现现代化的重点标志。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逐步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审计等技术,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的转型,是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传统审计相比,信息化内部审计具有审计时空更为广阔,审计方式更加灵活,审计过程更加隐密,审计工作更加准确高效等优势。审计信息化使审计工作发生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这既能提高内审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一)加强审计资源集约化

国网公司资源集约化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了职能条块分割,管理层级大大减少,组织呈扁平化,管理数据向总部和省级公司集中,“人财物”省级公司一本账。基层单位自主权大大降低,企业内控体系及其实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审计重点发生转移。审计资源要适应这一变化,不断提升集约化水平。公司总部及分公司已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一体化运作要求,不断完善了总部分部审计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化审计工作计划执行、质量控制、业绩考核等管理。省级公司应选调部分业务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审计人员或业务人员充实力量,承担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分析、审计建模、审计预警等工作,加强审计资源集约化管理。

(二)应用好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国网公司为适应信息化发展,根据ERP系统整体技术架构,以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架构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建立了审计综合管理、作业实施、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的审计信息系统。完成了财务管控业务审计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ERP业务审计系统优化和升级,开展了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门户应用考核,推动了系统的深化应用。公司基层单位,应以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为契机,积极应用ERP业务审计系统各功能模块开展审计项目作业、在线审计,有效克服审计信息化手段缺乏,审计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困境。在审计项目规划与计划、审计项目与作业、成果应用等审计日常管理中,加大审计门户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要求全员操作,加大工作协同,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通过实践,改变审计人员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通过实践,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为审计信息系统再优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建议。

(三)转变内部审计方式

充分发挥ERP业务审计系统“实时反映、实时分析、实时监控”的特点,加强各项业务在线监督和非现场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中的预防、预警、预控作用,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为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提供了可能。ERP系统中,数据都是从最原始的业务中产生,数据来源实现了唯一性、及时性,为实现事中审计、实时审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以往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具有重要风险提示作用的一些关键指标,对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预警,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效果。

(四)拓展审前调查工作

在审前现场调查工作开展前,审计人员可以通过ERP业务审计系统,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通过取得相应的ERP系统权限或利用ERP审计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取得大量的审计数据和信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职责分工,利用筛选、分类、分组、排序等技术手段,对审计对象进行初步判断,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以便在进行现场审计时,理清审计思路,突出重点,调查取证能够有的放矢,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五)实时管控审计项目质量

审计组长可以利用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时掌握每个审计小组、每位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展和成效。通过查阅、审核系统中审计工作记录和底稿,掌握审计现场的情况,指导和帮助现场审计人员把握审计重点,及时纠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偏差和误判,确保审计进度和质量。企业要加大对原始数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保证信息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系统程序的正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减少人为舞弊的机会。实际工作中,为了完成有关考核指标,输入ERP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与实物流有一定差距。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系统原始数据准确性的审核,特别是对账实符合性的审核,是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基础。

(六)培养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6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

一、相关概念

(一)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常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企业集团具有强大的集团核心,在结构组织上较为复杂多样,企业集团的各组成部分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企业集团的注册资本要求较一般企业高,拥有5家及以上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51%以上的控股权,各成员之间都是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

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较大,涉及行业多样,地域分布广泛,子公司自大,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则更加复杂。首先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体非常多,因此资金集中管理的难度很大;其次是由于企业构成复杂,主体多样,因此财务费用较高;再次是由于层级多,因此财务信息的传递慢,经过的层次多,容易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最后由于子公司的独立性较高,因此财务决策的标准不一,财务决策和管理较为困难。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企业财务管理也不例外,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而信息化则十分完美的实现了这一要求,除此之外,信息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财务管理。

首先是数据的集成。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非常的复杂,层次非常的多样,企业需要通过规范的统一的数据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解,而信息化则使得这一管理目标成为了现实,数据集成也为其他功能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型企业集团由于法人众多,层级结构复杂,因此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非常难实现,而信息化则非常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通过集团统一的资金计划和使用要求,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

再次是预算管理。企业的预算管理不是一个单一的管理过程,其中包含了预算的编制、控制、执行和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支持,因此对于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但是在没有信息化支持的情况下,由于企业集团分子公司地域分布广泛,很难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管理方面

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地域分布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一项关键因素,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非常高的普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各种问题。

信息的单向反馈造成的信息贬值。在信息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财务信息都是通过合并报表实现的,而这种合并的方式在时间上和信息的真实性会打折扣。信息化则实现了分块信息的快速转换,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信息化带来的数据膨胀,财务信息集成复杂使得财务信息的追溯出现问题。

(二)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血液,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企业的资金管理包括了减少资金的沉淀、加快资金的周转、实现资金的增值三个方面,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主要出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资金管理和企业流程管理二者很难契合。资金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流动过程,利用好资金需要在各个环节发挥出资金的最大功效,但是当前很多企业集团在资金的管理中只关注资金的流向和最后的结算,对于资金的具体使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其次是集团资金的有限集中。由于信息化使得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成为可能,因此对于企业财务集中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型企业都逐渐加强了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但是企业集团的组成非常的复杂多样,各分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对于资金的非配和使用上都有着明显的小集团思想。由此也使得集团的资金集中计划受到阻碍,使得资金在集团层面也只是实现了部分的集中。

(三)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在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实现状况仍然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集团重视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但对于资金的使用管控却非常的不重视,由于疏于使用管理,财务预算的实现也较差。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一)建立动态的可逆的数据平台

搭建集中的动态的财务管理平台,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了财务信息集中的要求,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可逆使得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双向的数据平台。通过技术实现“触发式”快速汇总报表系统,通过数据结果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原始数据。

(二)对于资金的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利用企业资金充分保证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保证企业正常资金需求,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企业经营成本;二是要合理的利用企业资金,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目前由于资金管理体系域企业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需要在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充分的融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从而优化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核三大模块,首先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预算编制、预算流程、预算分析以及基础设置等内容,预算管理的这三个部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机构和部分。其次是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控制就是指预算工作的落实,预算执行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要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预算管理。预算考核是企业绩效考量、评估的主要依据,通过对预算差异进行“下钻”式的分析,发掘影响企业整体价值的环节予以优化,同时他也是下一时段预算管理开展的基石。(作者单位:河南省会计学校)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0-01

1 前 言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面对劳动力市场日渐匮乏,企业管理落后、效益增长缓慢的邳州市企业,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

2 现阶段邳州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比别人做得更好。

(1)企业高层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有些企业的高层人员满足于企业眼前的状况,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2)中层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认为信息化技术对他们的地位构成重大威胁,即使企业设置了相应的信息设施及技术人员,但在实际生产中仍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2.2 企业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2.3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面临困境

信息化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管理,但企业实施一套信息系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企业,要引进和留住信息技术人才亦很困难,加之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造成现有企业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条件。因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大多数企业由于存在经济实力薄弱、现代管理水平较低、资金流通不畅等原因,所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其次,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使信息技术没有深入企业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问题突出,缺乏整体效益。

2.4 信息化建设与本企业经营规模不相符

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自己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不同的企业因对信息化的要求量不同,故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度的信息化作为建设的目标。

3 加快邳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切实建设好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1)提高认识,加强高层人员信息管理观念。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管理、运作、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优势就会被制约,故领导的传统经营的更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引导企业自身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力度实施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实现信息化并真正从中受益,增强竞争力,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人员、规划人员、系统分析员等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高层人员进行分析需求,明确目标,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等各个环节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促进了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

(3)吸纳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独特优势,有效处理市场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场组织,从而壮大企业市场规模效益;其次,必须抓好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建设、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邳州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的地域信息主干网,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利益共享平台。

(2)建立网上协同配合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配送等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第8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国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历史已有大概三十多年,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会计信息对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重要经济成分,然而中小企业的会计体系并不十分完善,会计记录以及会计核算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改善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要求,也是会计工作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电子手段来完成会计工作。以计算机为基础展开的会计工作与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相比具有高效率高正确率等特点,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转变工作思维,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手段完成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化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主要是因为其内在优势,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大大简化了会计工作,在保证正确记录以及正确核算的前提下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其次,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工作从简单的记录核算向综合的分析管理转变,及时的会计工作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最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引进适合自身工作发展的会计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可见会计信息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以纸质材料为载体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会计信息化则以计算机为载体,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记录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采用会计信息化之后企业无需再使用大量的纸质材料记录和保存企业的经济业务数据,只需在系统内按照相关规则输入数据并下发指令即可完成,可见会计信息化能够大幅度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会计信息化不仅节约了纸质材料,也节约了储存大量会计数据的空间。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不大,节约成本是中小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变会计职能

会计工作是每个企业都需完成的工作,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保存和核算,会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具有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完成企业的财会工作,大型企业的财会体系比较完善,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也具有财会部门,但是中小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体系并不十分完善,甚至一些小企业并不设置会计岗位,而是聘请临时会计完成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包括记录、保存、分析、监督等,会计信息化不仅能够完成对会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核算等工作,还能够利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分析,转变了会计职能,拓宽了会计职能范围。

(三)规范会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在传统会计工作方式下,会计人员利用纸质材料对会计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存在会计工作不规范的现象,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手工会计主要是手工记录会计信息,存在记录会计信息不正确的情况;第二,手工记录会计数据,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会计工作对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第三,传统会计工作主要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在保存会计信息过程中纸质材料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潮湿等环境常常会破坏原始会计信息。采用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人员工作强度低,在系统中导入会计数据时,不易出现错误,并且岗位的合理设置还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为载体,数字和文字都具有固定的格式,非常清晰,不会出现字迹潦草的问题;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人们主要利用硬盘等电子技术保存会计信息,安全便捷。可见会计信息化对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规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引进会计信息化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会计信息化具有诸多优势,是改善中小企业会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中小企业决策能力的动力之一,对于那些已经引进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来说,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能,才能够较快地适应会计信息化,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对于那些还未引进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会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才能在将来较快地帮助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可见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机遇。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会计信息化能够减轻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但是中小企业在运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很多中小企业在为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前,自身会计制度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会计制度存在一些漏洞,这些存在时间较长的会计制度漏洞在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后也依然是问题,使会计信息化制度很难达到完善的程度。其次,如果中小企业在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前的会计制度比较完善,在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初的会计制度也会存在问题,在传统手工会计向现代以计算机为依托的会计转变之初,会出现既进行手工记账,也进行计算机记账的现象,并且这种并行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在这个时期内,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负荷较大。再次,一些中小企业在引入会计信息化初期,不能熟练操作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会出现会计记录错误、会计核算错误等问题,很容易造成电子会计信息丢失的现象;最后,一些中小企业虽然采用会计信息化,并制定了会计信息化制度,但是仍然按照传统的会计方式进行工作,忽视会计制度,使会计信息化制度形同虚设。除了上述的制度问题之外,很多中小企业坚持使用传统手工会计形式下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不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

会计信息化趋势势不可挡,引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处理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会计信息化,不能够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中小企业领导是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员工思想深深地受到企业领导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领导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买几台计算机供财务部门使用就是实现了会计信息化,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完全利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会计中的纸质材料,不仅没能够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而且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对待会计信息化,这会影响中小企业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看法,进而不能使企业财会人员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会影响企业领导利用电算化会计结果进行管理决策的功效,另一方面,会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财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

虽然我国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历史已经有三十年之多,但是并没有形成非常统一的会计规范。首先,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和经济业务数量选择适宜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种类较多,具体设计和结构并不相同,为数量众多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制定统一的工作规范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其次,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研发等手段获取会计信息化软件,中小企业有自由进行选择,相关部门很难干涉,这使得出台统一的工作规范成为一件难事。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化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两大主要内容,很多中小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只具备基础的会计从业资格,并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背景,导致在使用计算机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不能顺利进行。虽然一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初级的计算机技能但是与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会计工作人员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年龄较大的财会人员已经完全习惯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速度很慢,并且排斥会计信息化。可以发现将计算机技能与会计专业知识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小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会计信息化素质不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健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解决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的首要措施,在企业中制度具有非常高的约束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该在引入会计信息化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引入会计信息化初期做好正确的过渡工作,这是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当企业财会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信息化方法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

(二)加大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

中小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直接影响着财会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以及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中小企业领导应该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中小企业领导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仅仅依靠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计算机技能与会计知识完美结合。在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加深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进而可以采用正确的方式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不仅是中小企业要做的事情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做的事情,中小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寻找加强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管理的措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显性化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确保会计工作人员全部按照企业制定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进行工作,严格遵照正确的工作流程;按照权利制衡的原则选择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的人员,及时发现利用计算机基础处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根据调查逐步出台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化规范,避免中小企业引入会计信息化后出现的乱象;定期对引入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进行检查,监督中小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利用会计信息化。

(四)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是导致会计信息化不能发挥其潜力的重要原因,为此应该努力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化素质,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的途径主要有四个。第一,中小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该选择具有出色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进行财会工作的最基础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还可以对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等级、会计专业水平以及数学能力进行考查,确保最后进入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信息化素质,能够以较高的速度适应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第二,财会人员素质对提高企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培养会计专业知识,也要培训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以顺利实施会计信息化。第三,对于企业中年龄较大的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单独进行培训,选择适合这些工作人员的培训方式,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中小企业的一大财富,虽然在会计信息化下,这些人员的适应能力比较弱,但是中小企业不能够放弃培训这些会计工作人员。第四,中小企业规模不大,无论是在生产力方面还是生产资料方面,都严格控制成本,中小企业可以从企业外部聘请临时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在利用计算机方式处理会计数据的同时,带领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逐渐适应会计信息化。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为理解会计信息化和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基础,随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发现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接着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对其认识及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等对策。

[参 考 文 献]

[1]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5(10):29-30

第9篇: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过程 问题 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仅让企业管理更加有序明朗,还增强了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信息的竞争,拥有有效地信息可使企业的决策更为准确,而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使企业内部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尤其是拥有很多分支机构的企业,能把企业各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给决策者们有力的数据支持。

企业管理信息化使财务与业务实现了协同,使各部门的信息得到了即时共享,改变了部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今天的财务信息网页数据化,可以说使财务管理更为细化与准确并且可以随时提取相关的信息;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更加安全,现代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资金的业务往来,有效避免了在银行往返途中钱财失窃、票据丢失等问题。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观念认识不到位

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就是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的进行了解,它的功能不仅仅于此,还在于管理观念的更新与变革。

(二)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却忽略了它的使用、开发与维护

有些企业投入了很多资金建立起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却忽视了网络系统的开发,财务、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各自为政,不能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整体内部信息整合与开发,而是另辟蹊径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各部门的网络建设;有些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办公,手工进行数据统计及核算工作,纸张的使用是有增无减,对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效率低下;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倒是重视了,却忽略了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

(三)企业本身基础管理薄弱,财务信息失真,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中小型企业居多,这些企业自身管理就比较薄弱,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分散,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也就更加难以实现;还有些企业,财务部门似乎就是为政府监督部门及金融机构所设,人为地制作假账,致使财务信息失真;还有些企业部门之间不能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造成信息孤岛;这些情况致使决策者不能作出科学的依据。

(四)企业财务治理软件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

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要开发出融有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现在我国能开发适合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是相当很缺乏的。国外的软件不但昂贵还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加强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及合作,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软件成为我国软件行业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满足财务工作的需要。

(五)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财务部门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财务人员的水平、能力及素质决定了财务的整体水平,企业的信息再怎么现代化,财务人员的主动性都是不可替代的,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些对网络不熟悉,对财务办公软件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这样如何能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地顺利进行。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对企业的领导及各级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创新管理观念

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并且管理观念也要更新,通过财务知识及管理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树立起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及资金流程控制为要点的管理思想,并且对管理制度也要创新。

(二)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

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网络化集约的管理,主要有集中资金管理、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全面预算及财务合并与报告五个部分。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与企业下属单位的核算系统连接,并与企业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连接,能够随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加强各部门的联络,以便对企业及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有所掌握,能制定出有效的决策。

(三)加大软件行业的扶持,并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国家对软件行业继续扶持,以便软件能及时的开发与运用,同时企业应该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是财务记录员还是分析员、管理员、控制员及网络维护人员。这种综合型人才是企业现在所需要的,也是企业拥有了相应的硬件后,软件也应该相应的跟上。

(四)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与稳健

对于刚建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应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基础及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管理;对于已经建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应找出现有功能及所需的差距,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发展;要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如上网终端安装防毒软件并定期杀毒、更新及升级;解决网络维护的费用不足问题,还可采用信息业务对口维护的方法;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张玉兵.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