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86-03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以四川省汶川为震中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已经超越了中国解放后有史以来的震级最大的唐山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地震发生之时,正是学校上课时间,由于校舍倒塌,学生伤亡惨重,有19065名学生遇难。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3月20日14点48分,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发生4.3级地震,长春市的一些学校、幼儿园在地震发生时及时把学生、孩子们疏散。

二、微格教学、体育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博士(D・Anen)和他的同事伊芙(Eve)1963年提出创立。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它以少数学生(通常师范生或教师扮演这种角色)组成的班级(称微格教学班)为教学对象,在短时间内练习某种教学技能的小型教学课,故称微格教学”。它的特点是:授课时间短(10-15分钟);教学内容单一,只教一两个概念或具体内容;训练目标单一,只培训一、两种教学技能;学生人数少(10-15人),使被训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估,便于师范生掌握。在训练过程中,应用现代视听技术进行示范和反馈,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传人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70年代传人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地,80年代传人中国、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2.微格教学、体育微格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微格教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引进微格教学用于教育领域的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一些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院校。此后,微格教学逐步从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发展到对师范生的培训。目前,微格教学已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

1994年,王皋华出版了《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一书,标志着微格教学首次被引入我国体育教学领域;1999年,张雄安出版了《中学体育微格教学教程》一书,更加系统的完善了微格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的应用,并且细化了体育教学实践课中所需的教学技能,确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育微格实践课教学模式。

目前能索与“体育微格教学”有关的文献大多对体育教学实践课技能培训的研究,与体育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相关的文献很少,这是我国体育微格教学模式的缺失。

本研究的体育理论微格教学是指:在采用体育微格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将侧重安排关于营养与健康、体育保健知识、安全常识教育(常用救生方法、创伤的简易处理方法、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生的讲解和直观演示教学技能,向学生普及、传授关于保健、安全方面知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课程设置上分析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只开设了体育术科课的微格教学,没有开设理论课的微格教学。在检索相关文献时只检索到:华东师范大学黄超群老师2001年发表在辽宁体育科技的《微格教学与体育教学技能训练》;西安体育学院的万秦华老师2003年发表在《“微格教学”对体育院校学生内堂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影响》;袁建国2005年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等多篇文献对体育术科课微格教学的相关研究,没有检索到对体育理论课方面的微格教学研究。因此,拟建议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微格教学课时分出一部分学时给理论课微格教学,重点培养体育师范生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技能,真正的使理论课微格教学的研究从理论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2.从教学资源上分析

在对我国多所高师院校通过网络查询和电话访谈得知:我国很多师范院校都有充沛的理论课微格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微格教学系统。

现代化的微格教学系统是将微格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完全可以为体育理论微格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开设奠定物质基础。

四、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目的是为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直观演示教学能力而设计的,系统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备课,同组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然后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对教学进行总结,反复观看视频,并对教学情况评议,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因此,根据微格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特点,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理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采取听、看、议、做、评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以微格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作为设计的基本框架,充分考虑理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特点,体现了理论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

2.确定并设计教学策略

体育专业理论微格的教学策略除了要考虑一般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程序等策略因素之外,还要具体设计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以及如何具体训练讲解、演示对学生关于安全教育(自我保护、自救、互救)、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教学技能,才能促使受培训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受到微观具体的训练。

(1)导入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一般根据“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这两个教学阶段规律展开设计,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地震短片”,目的是让学生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地震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天性引出他们对地震知识的求知欲,引出课堂教学内容。

(2)讲解、演示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讲解、演示技能的微型课围绕着“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的教学阶段规律进行教学策略

设计。这时应设置情境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救生?”(自救或互救),先由受训者讲解或者演示正确的自救或互救的方法和途径,后指导模拟的学生演示(自救或互救)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避震的科学常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以便减少对自身的伤害,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学会关爱他人,树立公民意识。

(3)结束技能的微型课教学活动策略。结束技能的微型课则要进行“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的教学活动设计。此环节应由受训者指导模拟的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落实,真正的感受生存教育,用智慧去关爱生命。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专业开展理论微格教学是大势所趋。汶川地震学生的伤亡除了天灾这一不可避免的因素外,还有的就是广大中小学生对安全常识的欠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师范生就应该承担起向中小学生推广这类知识的重任,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就可以搭造这个平台。

(2)高校具备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在推广和运用的条件。我国部分学者对理论微格教学有深入详细的研究,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都建有完备的微格教学系统,这些都对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在我国推广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3)本研究构建的体育专业理论微格教学模式。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训练目标编写教案、确定并设计教学策略、体育理论课微格课教学程序的试行。

2.建议

第2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任务清单;课堂实效;案例;“纸陀螺”

一、问题分析

当前,造成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好,探究活动指导过多导致教学时间过长,活动要求讲得过多过细导致学生兴趣减退,一节课活动项目数量太多导致不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草草收场,探究活动方案照搬教材却发现不合本地实际导致中途难以继续,等等。笔者以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纸陀螺”一课为例,陀螺是小学生既熟悉又喜爱的玩具,生活中也有各种陀螺实物玩具。现在教材介绍用纸来做陀螺,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新鲜又陌生:新鲜是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陀螺,陌生是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做过。加上二年级学生能力水平较低和年龄小等客观原因,导致制作出来的纸陀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在转动陀螺时还存在转动手势不正确、转动竹签时不会用力等情况,导致纸陀螺转不起来、转不稳、转不久。这些都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体现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应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任务清单既要有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程序性指导,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自己的探究过程。”[1]科学课的任务清单是指依托科学课程标准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以清单形式呈现、以任务形式实施的指引性文本。[2]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运用任务清单开展探究活动,可有效精减教学步骤,并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时间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在“纸陀螺”的教学设计中,学生顺利地制作出纸陀螺并能转动起来,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但这个环节也是教学时间控制的关键。在探究活动“怎样转得更久”的教学环节中,影响纸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二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严谨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转动现象让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制作、改进、完善等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探究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笔者建议利用任务清单进行辅助教学,即在任务清单上列明学生需要完成的探究内容和顺序,学生根据清单以及教师的适时引导,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做。这样,探究活动就会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1课“纸陀螺”。【教学目标】①了解纸陀螺的构成和制作过程;②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能转动的纸陀螺;③测试作品的转动效果,根据测试结果对作品进行优化,让纸陀螺转得更久;④以“怎样转得更久”为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教学重点】①让纸陀螺转动起来;②怎样让纸陀螺转得更久。【教学难点】①尽量把纸盘剪得圆一点。②对纸陀螺转不起来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兴趣引导法等。【学法】任务清单引导法、猜测—探究学习法、动手实践学习法、小组比赛活动法。【教学准备】①学生课前准备:边长9cm的正方形硬质纸(如纸箱皮)8片、竹签8cm(从尖端开始截取)8支、透明胶圈(胶纸宽度1.5~2cm、内圈直径2.5cm)1个、剪刀1把、笔1支。②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盘两小两大的纸陀螺共四个(小和大的纸盘等高、两个小的纸盘等大、两个大的纸盘等大),直径5cm、7cm的硬卡纸圆片(圆心穿孔)各50张。【教学过程】(1)任务驱动。课件显示:展示陀螺的图片和旋转的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熟悉这类玩具吗?它们叫什么?你们喜欢玩吗?交流:这些陀螺都是现成的。你们试过自己做吗?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纸陀螺,好吗?教师出示本课课题:纸陀螺(黑板同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陀螺图片和陀螺转动的视频,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突出陀螺是纸做的,既点明本课的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本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2)探究活动1:用纸做陀螺。教师出示“任务清单”的第一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大家一起认识一遍,并出示一个事先做好的纸陀螺。教师提问:怎样用准备的材料制作这样的纸陀螺?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细心观察、动脑思考,与同桌交流。教师请学生简单说说制作过程。设计意图:根据材料先思考制作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所备的材料,通过动脑思考和交流研讨,建立基本的制作过程表象。同时,特意制造和给予学生动脑和交流的学习机会。(3)探究活动2:制作纸陀螺。①让学生细心观察制作纸陀螺的自制微视频(课件播放)。了解注意事项(课件边播放音频边出示文字)。教师板书:注意剪刀和竹签的使用。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事先准备的材料,独立制作纸陀螺2个:一个直径7cm的纸盘、一个直径5cm的纸盘。教师巡视并指导。设计意图:把制作过程通过视频展示,既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把制作细节展示清楚,比教师现场示范效果好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专门进行了安全教育,突出了科学课堂安全的重要性。②把作品样子画下来。在任务清单中画下作品的样子(完成任务清单第二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纸陀螺的结构,同时感受制作作品的喜悦。这样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③让纸陀螺转起来。教师提问:转动纸陀螺时,手指要怎样操作呢?学生讨论,教师请一名学生示范。出示任务清单第三题:a.尝试让自己制作的纸陀螺转动起来;b.展示转不起来的纸陀螺;c.师生交流纸陀螺不能转动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d.改进转不起来的纸陀螺,让它转起来。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体验作品成功的喜悦,学会对待失败并懂得正确处理。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笔者通过任务清单引导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出不能转动的原因,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较好解决了学生探究过程拖沓的问题。(4)探究活动3:怎样转得更久。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纸盘(大小不同、纸盘高低不同的纸陀螺各1个,共4个,同时显示课件)教师提问:大家猜猜什么样的纸陀螺会转得更久?学生猜测并回答。探究活动开始,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①教师引导学生把同桌两人的陀螺标上号码。②学生根据任务清单,和同桌一起进行三次比赛活动,探究自制的两种纸陀螺的转动情况。教师请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教师事先做好的纸陀螺进行探究展示。③在每次比赛完后,把探究结果填在任务清单上。④请一组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受多种原因影响,学生探究结果可能与理论结果有出入,教师要适当解释)⑤小结并板书:纸盘低一点的陀螺转得更久,纸盘大一点的陀螺转得更久。设计意图1:通过任务清单的三组对比实验的设计,有效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既能展示四种纸陀螺的转动情况,又能让学生在单一变量的对比中找出规律或特点。设计意图2:设计同桌比赛活动,提高了探究活动的刺激程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活跃了教学气氛。(5)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其实,我们可以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们能做到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做简单好玩的玩具,不一定都要从商店买现成的,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意识和兴趣。

四、效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对象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1课“纸陀螺”,教材中要完成两个探究活动“用纸做陀螺”和“怎样转得更久”。本教学设计从如何让探究活动顺利和高效开展出发,在教材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增加自己的创新改进,如运用自行设计的任务清单,改进教材制作纸陀螺的方法与过程,引入比赛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纸陀螺怎样转得更久等。创新运用教材才能使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教后分析,笔者发现运用任务清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任务清单设计的内容及其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能使他们的探究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有序,活动的针对性更强。1.利用任务清单教学能有效增强探究的活动效果在低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依赖性强、注意力难以持久、自控力不强等客观因素会使探究活动很难有效实施,或者使探究活动的效果不好。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将整个探究活动按照教学环节和活动数量进行分割,形成若干探究任务。这些任务既前后互相联系,又可以相对独立。随后,把这些探究任务列成清单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此任务清单作为探究的“剧本”,逐步开展一个个小活动。学生对每个任务的做法和目的清楚明白,能够集中精力按照要求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科学教师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任务清单开展探究活动,能有效地增强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2.改进纸陀螺制作的方案及材料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发现,教材利用牙签和卡纸制作纸陀螺是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的。学生可以做出这样的纸陀螺,但是其成品质量极差,几乎转不起来,从而影响接下来第二个探究活动“怎样转得更久”的教学。因此,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必须对教材推荐的探究材料进行改进。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最终确定用纸箱的纸皮和烧烤用竹签作为做陀螺的材料为最佳;同时根据新材料对制作方案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合于学生动手操作。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科学合理开展,才会使整个教学活动通畅高效。3.运用比赛形式促进对比实验的有效开展在“怎样转得更久”的探究活动中,笔者通过分析,对学生的探究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即在任务清单中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通过四个纸陀螺列出三组对比(两组为等大不等高、一组为等高不等大),并以同桌比赛的形式推进。比赛后,学生初步得出每组对比实验的结果,然后共同比较分析三组结果,并得出本次探究的结论。通过任务清单的引导以及低年级科学探究的对比实验,学生能有序、高效地完成,探究结论也比较科学和合理。没有目标的探究活动是没有质量的,任务不明确的教学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更好的指导,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完善。1~2年级学生可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1]基于此背景,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学除了贯穿其中的制作、改进和完善纸陀螺所必需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外,当中还应该渗透学生口述、画图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以更适合年龄特点的方式发展能力。1.教法的设计与运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兴趣引导法等教学策略。本课设计的任务清单包含四个学习任务:①说说怎样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纸陀螺;②画下纸陀螺的样子;③尝试让纸陀螺转起来;④根据列举的三组陀螺组合,和同桌一起动手比赛,看谁的纸陀螺转得更久并作总结。教师通过微视频(或微课)的直观演示教学,让学生明晰纸陀螺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各个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2.学法的设计与运用在课堂教学方面,笔者建议采取任务清单引导法、猜测—探究学习法、动手实践学习法、小组比赛活动法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法,力求在贴近二年级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①任务清单引导法,即利用教师自行设计的“任务清单”中所列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序有目标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②猜测—探究学习法,即让学生通过猜测促进动脑思考和交流研讨,从而对探究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有基本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性的探究活动。猜测—探究学习法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能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笔者建议在以下两个节点的设计中运用此方法:节点1,在活动1中的“怎样用准备的材料制作纸陀螺”的环节。其作用是让学生猜测并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制作纸陀螺。节点2,在活动2中的“大家猜猜什么样的纸陀螺会转得更久”。其作用是通过教师展示出来的四个纸陀螺,让学生先猜测哪一个会转得更久。③小组比赛活动法,即在比赛活动中,应及时给予低年级学生施展才能和展现学习效果的机会。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从中促进本课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小组比赛活动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活动达到。低年级科学课教学要充分落实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设计意图,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从而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第3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微课;安全教育课程;应用模式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集视频、PPT、录屏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其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在短时间内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微课引入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虽解决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难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从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入微课的原因、微課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应用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是幼儿园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及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年龄通常较小,好奇心强,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经常做出很多危险的动作,更难以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常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安全教育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师多以说教为主,很少安排实践课程;幼儿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相对狭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教育教学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且经常与实际情况背离。

若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要工作便是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并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课程,让幼儿真正投入实践演练当中。因此,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很有必要。

二、引入微课的原因

安全教育微课为幼儿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微课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安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

安全教育微课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般以安全教育为主;二是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基本目标;三是教学重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安全教育微课还具有很多优势:一是与传统的模拟演练相比,节约了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二是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且形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三是能够清晰地再现一些事故场景,教会幼儿必要的安全求生手段;四是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可进行全面推广和普及。

三、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若想提升安全教育微课的应用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结合幼儿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优先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作为微课教学案例。例如,针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踩踏事件、电梯事故等,可以设计并制作“火灾如何逃生”“地震来了怎么办”“在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拥堵了怎么办”“被困在电梯中要做什么”等微课,使幼儿通过观看短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微课只有准确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快速地将教育内容映射在幼儿的脑海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选取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并在其中设计悬念和疑问,增强微课的新颖性、创新性及生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如此才可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第二,提升微课的适用性。微课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活化。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抛锚教学法融入微课教学设计。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讲解较少,主要是将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情境式教学、故事、安全演练等方式进行渗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地震安全教育中,可让幼儿在预习环节观看“地震带来的后果”的短视频,借助真实的教学环境,不仅降低了幼儿的理解难度,还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

第三,注重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全面、精准地了解幼儿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童言童语”讲课,并辅以生动有趣的音乐或简单明了的旁白。这种“童言童语”式的声音提示及讲解,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幼儿在观看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在设计及制作微课时应满足主题集中、文字优美简洁、气氛良好、色彩丰富艳丽等要求,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的应用模式及不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出现既顺应了信息时代的潮流,又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但在内容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应用模式等方面,微课尚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虽然微课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但其中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探索和解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及应用日益广泛,“微课时代”已经到来。将微课应用于幼儿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微课的重要性,掌握微课设计及制作的方法,熟悉微课的应用模式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安全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教育微课的产生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现阶段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新途径和新思路,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设计出更加优质、高效的微课,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使幼儿学会正确地应对突发安全事故,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梅.微课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国萍.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2014(1). 

[3]张乃艳.让微课在幼儿园“火”起来[J].幼儿教育,2015(6).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教化研究,2011(10). 

第4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一、有利于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信息技术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再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办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条件。例如,跃进小学蔡红艳在《快乐其实很简单》一课的开始,设计了歌舞导入――体验快乐很简单的教学环节。她运用活泼生动的音乐动画《快乐的节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歌曲,释放紧张情绪。通过师生边唱边跳随音乐共舞让课堂变得轻松起来,为新课的学习活动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这样,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使学生感受到伴着音乐上课真的很快乐。

二、丰富了课程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如《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为了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人群从事的各种职业,了解哪些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教师播放搜集的图片视频短片《快乐上学去》。画面显示的是一名小学生在上学的途中,看到许多劳动者在紧张地忙碌着,有送奶叔叔清早送奶,司机、乘务员载着各色的人群,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清洁工在清扫卫生等等。这个课件的展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任何劳动者,有了他们,生活才更便利,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如在《当危险发生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防火、防溺、防触电、防拐骗等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办法,教师设计了“人生交叉点”的游戏活动。通过课件展示两幅截然相反的图片,像煤气泄漏时,一幅图是立刻打电话求救,另一幅图是立刻关掉阀门并开窗通风再外出打电话求救,让学生选择并说出原因,从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整合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教学《走进网络时代》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查找“网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网络陷阱主要有哪些”等方面的资料。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目的地投入到了网络中,亲身经历了知识获取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利用多媒体分小组展示了他们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这是我收集到的奥运知识方面的网站。”“有了因特网,农民们可以在网上销售信息。”“我们可以把自己写的作文发到老师邮箱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倾听着同学们的成果汇报,授课教师感慨良深: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品德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一股脑地加进去,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2、教学设计不当,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有一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减少甚至看不到学生“思考――发现”的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

3、忽略了学科教学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制作课件,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因此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第5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清新走进了大学校园和学习的课堂。10年前的自己作为学生在广州体育学院求学,那时的我心态是轻松的,思想是单纯的,在学习上要求自己都不是那么高,总是不学无术过日子。现在的我带着一种教师的身份来到广州培训学习,以双重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无形中感觉到以往的不拘与懒惰,也感觉到现在到来是一种责任。因为不想辜负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与关心支持,更不想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健康开玩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省教厅领导、学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教授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开班礼结束后,省教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他的报告思路明确、观点鲜明、指导性强、贴近实际,使我们懂得了为什么要搞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标?如何贯彻新课改?怎样设计和实施新课标?当前如何迅速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别是学生体能素质?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讲解与交流,使徘徊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十字路口的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张细谦博士给我们讲述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也讲述了《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思路》。重点讲解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评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并观看了优秀体育课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体育课;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更大的帮助。

第6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127―06

一 引言

山西师范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以培养合格中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大学。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突显教师教

育特色,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学校提出了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指导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从2006年开始探索实践了“顶岗支教实习”这一特殊教育实习模式,首先在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基地主要集中在吕梁山、太行山一带农村,然后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这样, 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岗位上被换下来,有了进一步进修的时间与机会。学校根据与当地教育局的协议,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与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同步,为一学期(约四个月) 。培训内容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这表现为教师学员既是被重塑提升的客体目标,又是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所以教育技术培训不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在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在设计培训时, 必须体现系统性、持续性,注重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教师各自专业领域不同,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不同,所以教师个体的学习目标应该建立在一定教育技术标准底线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师的自身教学需求而确立[1]。

面向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使其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会进行有效整合,并成为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回到农村教学生活,去改造、超越和重建农村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生活模式,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缩小城乡教学差距,

达成教育和谐。为此, 我们对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研究。

二 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前的分析

培训前我们随机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做了较详细地分析, 初步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培训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本文调查在2008年9月初进行, 随机对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38份,并对10名教师进行了单独访谈。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年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等基本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态度、学习渠道等基本认识问题,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方式、内容等的要求。

1 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教师学员全部来自非重点的农村基层学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年龄在26~35岁之间,占到73.7%;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占50%;职称集中在中教二、三级。所以这次教师在专业学历上比较高,绝大多数是学校青年教师。

根据国内关于中学优秀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相关研究[2],我们依据教龄将教师分成的 五个阶段:无教学经历(职后0~1年); 胜任阶段(职后2~3年) ,特点是已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形成了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逐步获得胜任感;积累阶段(职后3~5年) ,是为今后工作有质的飞跃而进行等待、积累的过渡时期;成熟阶段(职后5~10年) ,特点是教师开始进入研究和创新阶段;研究阶段(职后10年以后) ,已经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成果。数据分析如图1示,本次教师学员在各个阶段都有, 有教学经历的占到78.9%,处于积累阶段与成熟阶段的教师占到55.3%,教师有较强烈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的分析

从表2教龄分布与对整合的认识的交叉表分析,本次培训中39.5%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47.4%仅了解。

处于胜任阶段的教师80.0%不知道整合,积累阶段的教师66.7%仅了解,成熟阶段的教师不知道和仅了解的各占46.7%。从表3理解渠道与对整合的认识的交叉表分析,就了解的教师而言,大多通过教育类杂志、书籍和公开课、参观学习来获悉相关信息,从教学实践中了解的只占11.1%,从各类培训中得知的占16.7%; 能理解的教师60.0%进行过教学实践。由此可知,要解决认识、理解问题,在培训中必须注意让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表4是对整合的认识与态度交叉表,从表格 百分比看出,不管对整合的认识如何,65.8%的教师持欢迎态度,34.2%的教师持接受态度,没有排斥者;从行百分比来看,对整合的认识在同一层次时,欢迎多于接受; 从列百分比来看,随着对整合的认识加深,欢迎与接受出现了波动。这反映出基层教师对教育信息化下的新教学模式普遍欢迎,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还存在模糊概念和实践中的困惑。由表5数据可分析,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44.7%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52.6%的教师认为重要,这说明大家已经把新课改与课程整合联系在了一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上,26.3%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68.4%的教师认为重要; 在课程整合中遇到困难时,68.4%认为应该努力克服。这反映了大家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愿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技能去努力学习、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3 关于以往培训情况的分析

对教师以往参加教育培训技术的情况分析,31.6%有时会参加培训;50.0%的参加过, 但很少;18.4%从来没有参加过。从表6是否参加培训及级别情况可看出,53.3%的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46.7%参加过其它形式培训, 级别 比较低且次数少。

在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中,27.6%的人认为培训对其教学实践产生有很大影响,55.2%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7.2%的人认为没影响。用SPSS对制约教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认为的有效培训方式、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图5所示。在图2中,制约培训效果的各种因素一共被选了52次, 其中选培训内容理论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3%,认为接受培训的教师原有素质不高的占40%,认为培训内容不合理的占26.7%,指导教师的因素占20%。这说明在培训时要结合教师原有教育技术水平,选择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并注意指导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图3教师认为的有效培训方式可分析,83.9%的人选择参与实践式,41.9%的人想听观摩课。这反映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喜欢在做中学, 在具体实际环境中观察如何运作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培训时要根据这一规律,必须提供教师实践的机会。图4数据表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或研究中遇到问题时,77.4%的教师采用传统的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54.8%的教师可以上网寻求帮助。所以,部分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有了应用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图5数据说明,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农村基层学校教学信息化条件相对滞后(80.6%),教师自身技术有限(64.5%) ,使新的理念与教学方式较难实践。另外,由于受传统应试制度的制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也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培训,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4 对培训的希望和要求

在对本次培训希望的调查中(表7所示),71.1%的人要求培训内容有具体整合课教学设计的内容,57.9%的人希望提供视频案例来学习,55.3%的人希望对整合课如何做给予具体的案例分析。从培训方式可看出,无论学习内容如何,86.8%的教师希望有视频案例及观摩课的教学分析,并且给予实践机会。由此,我们知道学员最希望得到的是实效性较强,能让其课堂教学能力确实提高的培训;参与度高,能够发挥其主动性的培训;实践性强,能够做 中学的培训。

三 农村换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设计与实践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教育技术能力有4个能力素质维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 ;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 。要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从内容上看,标准并不简单地限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软硬件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注重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教与学资源和过程的设计与开发、有效学习环境的构建、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学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等[3]。该标准的颁发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提供了依据,我们依此标准,结合学员的特点与需求,对农村换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1 培训目标与定位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和定位, 决定了培训工作整体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根据不同对象及社会和教育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的目标一般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三是能够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自我提高,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三种培训目标,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定位: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主要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是核心;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使教师能利用技术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教学实践创新与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这是根本[4]。

根据前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访谈,农村教师传统教学的能力普遍比较高,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自己教学的能力比较低,即使是技术比较熟练的教师,对于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做课件的教育理念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现代学习理论和教育理念的理解,通常是零星的, 认为所谓理论是一些空洞的说教,可操作性差,对工作没有实际的帮助。不过,参加这次培训的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他们的共同优势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育理念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教育的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因此,他们能够非常理性的思考新技术和新理念,对于他们认为有用的内容会有很强的兴趣和动机。中青年教师学习精力充沛,正处于教师发展的积累和成熟阶段,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所以我们将培训目标具体确定为前两个方面,希望通过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

2 培训内容的确定与培训方法的选择

根据前文的分析和访谈,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第一层次的基本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见应用软件和编辑软件(如常用办公软件、几何画板、Authorware、网页制作软件等) 、网络基础知识和常见的网络交流工具等三方面。通过本层次的学习,使教师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应用打下技术基础。第二层次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本理论,整合课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整合课的教学实践。

培训环境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室安装有传奇网络教学软件,同时安装学习时常用的各种软件。在第一层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师日常教学应用,选取典型案例,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员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最终能完成一个融入了技术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产品。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为例,内容设计如下:通过教案编写、审阅作文、通知的制作等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编辑操作;通过制作学生成绩表、个人简历等学习表格;通过班级小报、贺卡制作及试卷模板设计等学习图文混排;通过数学、化学等试卷编写学习公式编辑; 通过论文、书籍编排学习长文档复杂的编辑等等。教学活动可以以协作学习方式展开,采用的具体步骤是:

(1) 欣赏作品案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分析案例的制作意图及制作技术。

(2) 学习简单实例,学员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

(3) 制作准备。学员分组确定创作案例的主题(以自己所教学科某单元知识为主题) ,将主题和作品构思写成文字材料;收集制作案例所需的素材等。

(4) 制作自己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发现原有知识和方法的不足,在教师指导下扩展知识,如需要插入艺术字、背景图案、上网查找素材等。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以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完成作品。

(5) 作品评价。通过交流展示和讨论,让学员们自己评比,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通过这种方式, 既可以提高学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审美能力,又可以客观地评价学员完成的作品。

(6) 完善作品。通过作品评价,学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作品的方向,从而开始作品的改进、完善、新的创意等。在这个过程中,学员深化了原有的知识,拓展了许多新的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是整合专题的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与第一层次内容同步进行,整合课教学实践则在第一层次学习内容基本结束时进行,在该层次学习中主要采用案例培训方式。由于学科不同,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科不同的教师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学科不同的教师就必须具备不同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不同学科教学的需要。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根据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每门课选取两、三个优秀整合课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将各学科的整合课教学光盘发放给教师。教师学员以协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案例,总结其中的教学规律,学习信息技术具体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并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时,要求学员运用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思想,准备45分钟课,在多媒体微格教室进行教学实践,并将讲课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对教学实践分析评价,交流教学设计思想,讨论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法知识,并对之进行价值判断。学员本人根据录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切身体验怎样将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感悟整合课的核心思想。

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本培训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时穿插使用了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等不同方法,而且注意运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课教学设计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改善培训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使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技术给学习过程带来的支持。

3 培训指导教师的定位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得知,在教育技术培训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培训指导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职后培训的设计应该考虑那些因素?依据哪些理论给予支持?指导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促进教师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培训指导教师必须考虑的。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职能[5]如下:

(1) 为预期行为做示范:根据群体心理学,一个个体本来不具备某些特征,但一旦进入某一群体后就会被这一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场所磁化,从而产生某些不具有的个性特征行为与情绪,这种效应称场化效应。产生场化效应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群体人群的模仿心理、行为暗示、行为传染、心理感应、从众行为增强、认同作用和统一意向。作为培训指导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这样的群体心理场所,首先,在进行培训时就应尽可能的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授课,这样就有示范性, 把新的课程理念和需要传授给学员的知识通过行为暗示示范给学员,利用学员的模仿心理和从众行为,通过行为传染达到认同作用,形成统一意向。这种示范性,正是常说的“言传身教”。这要求指导教师注意:讲授教育技术一定要使用教育技术; 所采用的内容传递方法一定要“对症下药”,要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要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案例进行示范教学。

(2) 营造民主学习的环境:培训是一种合作, 如果指导教师把握不住这点,就得不到教师学员很好的配合。我们必须对教师学员的反应持兼容并收的态度,本着开放和灵活的原则与教师学员一道发现问题可能的解释或解决方法。如同在教学中我们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一样,在教师培训中,也同样存在着以教师学员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考虑。要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导学培训,让学员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在培训指导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采用相互商量、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和共同解决的方式,达到有效的沟通。

(3) 确保实践和演练机会:根据前文对教师学员的分析和成人学习的特点,要学员们接受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理念和技术,必须提供教师实践的机会。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懂得”,要让教师学员不断地“经历过”,不断演练和实践, 直到这种行为变成自觉行为。指导教师要担当起“督促者”的角色,确保学员的实践和新的行为的持续演练。

(4) 培训案例库资源的建设: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与引导教师学员挖掘自己的应用案例,并将这些案例加以整理、完善,组建教育技术培训案例库,与全体教师学员共享,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从而真正促进教师学员充分利用所学教育技术对课程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总之,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导学培训以及督促他们形成新的行为应该是培训指导教师重要的定位。

4 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

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培训过程起着控制和指导的作用,也指引和促进培训工作的提高。培训评价的定位是鼓励教师学员、让教师学员参与体验。

在培训过程中,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培训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培训重视教学过程,强调广大教师的参与和体验,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使学员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以体现。另外, 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获取反馈信息用以调控培训过程。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指标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如学习态度、合作学习情况、培训期间创作的学科教学软件、教学案例,撰写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设计成果、最终作品展示等。目前,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指标主要是指导教师通过校园网邮件系统和群体BLOG来获取。我们正在设计学习过程绩效评价网站。培训结束时,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让教师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总结,用绩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的结果,确定培训是否达到目标,是否发放证书。

参考文献

[1]乔爱玲,王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21-22.

[2]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9

[4]刘世清.互映射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2):23-24.

[5]徐力.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职后培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Designing and Practising a New Project on Trai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Rural Area Teachers

LIU Jing-yi

(Teacher’s Education Institut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4, China)

第7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各学校:

根据安康市教育局、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安教发〔2018〕19号)文件精神,为构建我市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和岗位练兵,加快骨干教师培养与使用,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就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赛时间地点

本次评选工作由安康市教育局、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安康市教学研究室、汉阴县教体局承办,定于5月20日(周日)~22日(周二)在汉阴县举行。

二、评赛内容

1.课堂教学:2018年中小学教学能手参评课题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执行,内容为本学期汉阴县各赛点学校春季开学至5月18日以前的教学内容。其中小学命题范围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初中为初一、初二(即七年级、八年级);化学为初三(即九年级),高中为高一年级必修。教材版本可自选,建议使用汉阴县各赛点的教材版本。幼儿园参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内容不指定教材版本,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执行,命题内容属于综合类型,用大班、中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园参赛教师先上课20分钟,后弹唱5分钟,最后绘画40分钟。

2.中小学教师说课、答辩:说课内容与上课内容相同。答辩内容陈述本人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三、评选程序

1.各县区领队于5月20日下午2点在汉阴县教研室参加领队会,核实县区参赛选手名单并领取参赛《活动指南》等。今年不安排各县区教师听课,参赛选手也不能参加听课,否则视为违纪,取消参赛资格。

评委于5月20日下午2点在汉阴县龙岗大酒店报到,做好赛前相关准备工作,下午3点在汉阴县初级中学召开评委培训会。

2.请参赛教师务必于5月16日8:00~18:00登录系统进行个人信息完善(用户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查看、编辑和照片维护)并抽取节次签,自行截图打印。

参赛教师凭身份证和自行截图打印的第一次抽签的节次签,对照各赛点《教师参赛时间表》,于备课前10分钟在各赛点的抽签室抽取教学内容课题签。参赛教师届时未到或迟到10分钟,按自动弃权处理。

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抽签系统使用手册(见附表)

3.备课。(1)参赛教师抽取课题签后,在指定地点备课。备课时间为90分钟。备课时,除引导员提供的教材(自选版本教材由引导员复印)外,不得携带任何资料、教具及多媒体设备。(2)赛点提供备课电脑、备课用纸及书写笔。(3)参赛教师教学活动如需教具,需在上课1小时前列出清单,赛点予以提供,如赛点不能提供,引导员将在中小学教师说课答辩(幼儿教师上课)半小时前告知,参赛教师可调整备课。(4)备课电脑不能上网,上课如需多媒体课件,参赛教师只能现场制作。(5)中小学教师需在说课答辩(幼儿园教师需在上课)20分钟前将教学设计和备课课题签交给引导员,由引导员将教学设计复印一式5份,与课题签一同交给学科评赛组组长。

4.说课答辩、上课及专业技能测试。备课结束,中小学参赛教师由引导员将参赛教师带到指定地点依次说课、答辩和上课。幼儿园参赛教师由引导员带到指定地点先上课,后进行专业技能测试。说课答辩时间为10分钟;上课时间为20分钟。

四、赛项分值

课堂教学满分80分(幼儿园70分),今年不设学生打分项目。说课满分15分;答辩满分5分。幼儿园专业技能满分30分(弹唱15分,绘画15分)。参赛选手上报材料中的个人2017年校本研修工作总结、2018年校本研修年度计划、现任年级10节课教学设计电子版、继续教育学时将作为2018年教学能手评选的重要参考。

五、相关要求

1.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学校及时通知选手按时抽签、参赛,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学校需安排领队负责本县区、学校教师参赛及安全管理工作。请务于5月18日前将领队的信息(姓名、单位、电话)报市教研室吴高明老师,联系电话:15509152921。邮箱:228318322@qq.com。

2.各赛点学校安排好评赛活动所需的教师休息室、抽签室、备课室、上课室等并明确标识,提供评选活动教室方位图和饮水等服务。

3.各赛点学校负责调班调课,每个评赛组安排24名学生听课(幼儿园安排16名学生),学生连续听课不得超过4节。学生使用的教材由学生自带(非赛点版本,由学科引导员负责复印)。

4.各赛点安排引导员(每个评赛组1名)、教具查找员1名,分别负责评赛引导、教具查找;安排有音乐、体育、信息技术课评赛的赛点,音乐课需提供钢琴或电子琴一架,体育课提供体育器材(依据参赛教师备课时提供的体育器材清单提供),信息技术课使用计算机教室。于5月15日前将工作人员信息(单位、姓名、电话)报送汉阴县教研室,由汉阴县教研室汇总后报市教研室吴高明。

5.在各县区校所抽评委食宿统一安排,来往交通费用等回原单位按有关规定报销。

6.本次评选活动共设6个赛点:汉阴中学、汉阴县初级中学、城关一小、汉阴县实验小学、汉阴县第二幼儿园、汉阴县阳光学校。

汉阴县赛点附近宾馆情况附后,各县区提前做好住宿等联络工作。

汉阴中学附近:银河商务宾馆5277888;西汉商务宾馆5277777。

汉阴县初级中学、城关一小、汉阴县第二幼儿园附近:恒琦宾馆5214258;锦江商务宾馆5272999;飞龙宾馆2111068;御庭商务宾馆8219888;群鹤宾馆5216777。   

汉阴县实验小学附近:凤凰国际2390555;明珠宾馆2292000;宏强商务宾馆5275677;富豪宾馆5214000。

有其它需要提供帮助的地方,请联系汉阴县教体局、教研室。

汉阴县教体局   陈  睿   联系电话 15991153077

汉阴县教研室   曾忠云   联系电话 13038924523

                        

第8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广元市农村幼儿园 体育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7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s in rural areas of Guangyuan C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are not standard, the teachers strength is weak, the contents of a single form, management is not standardized, Guangyuan rural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specific path of Guangyuan City rural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Guangyuan City rural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幼儿园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及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进行了调研,发现广元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加强广元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具体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中所指的农村幼儿园是指坐落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具体是指广元市农村地区镇级以下的乡村幼儿园。以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以75所乡村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其中民办幼儿园为40所,占53%,小学附属幼儿园35所,占47%。着重分析了这些幼儿园户外大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的数量、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教育管理和评价机制、是否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等情况。并在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苍溪县、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等7个县区中每个县区选了2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园长和部分教师、家长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投资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

由于资金投资不足,广元市农村幼儿园在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质与量都没有可靠的保障。调查发现,不管是民办园还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都不够。户外大中型体育器材的总量为162件,平均每所幼儿园2.16件;户外小型运动器材总计2397件,幼儿总计为4483人,平均每个幼儿只有0.53件,远远达不到教学使用的数量要求。且体育教育投资结构不平衡,幼儿园往往对于大型器械投入最为重视,75%的幼儿园都有一组较大型的滑梯,但忽视了对小型体育器材的投入。大部分幼儿园仅有室外体育活动场地,且以水泥地为主,活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室内体育活动室拥有量不足,且大多与教室合用,85%的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

2.2 缺少专业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体育教师是幼儿体育教学的科学可靠的保证。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女性为205名,占绝大多数。男性为20名,其中18名都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转岗教师,年龄均在45岁以上,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实践技能。另据观察与访谈,大部分的教师对体育动作的名称模糊不清,对在教学中常用的动作技术原理一知半解,使用术语不规范,除了对体育游戏方面知识和教学了解较多外,对体育技术原理分析、体育人体科学和体育教学设计的了解度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职前教育中甚少涉及体育教育的课程,职后也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师在体育教育的观念、体育专业知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上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专业师资的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

2.3 体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形式单一

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幼儿运动器械活动四个方面”,①另外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的规定,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把体育游戏、幼儿体操、基本动作练习、运动器械练习、球类活动、三浴锻炼六个方面作为体育教育的内容。

表1 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内容

表2 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

调查显示(表1,表2),体育游戏和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实施率都很高,而基本动作练习、球类活动、器械练习、三浴锻炼等内容较为薄弱。另据观察与访谈,幼儿教师把体育游戏和户外体育活动等同起来理解,类似于课间休息,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自由玩耍滑梯、器械等,缺乏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设计与开展;体育课教学活动由于比较正式系统,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技能知识,所以在日常的开展中只有42%的实施率。且许多教师的体育课偏重游戏,注重娱乐性,忽视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向性和锻炼目标缺乏科学性,致使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价值达不到科学锻炼的要求。

2.4 体育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幼儿体育教育开展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育教学管理不规范,基本没有观摩教学、课后分析、反思评价等教学组织活动,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始终是在经验管理的模式下进行。二是教师体育教学实施不规范,“没有教案就上操场”的现象十分普遍。调查中有29%的老师每节课都写教学设计,有54%的老师偶尔写教学设计,有11% 的老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写教学设计。三是对体育教育评价不规范,部分幼儿园缺乏测量的仪器,仅限于体质测试中幼儿身高、体重的指标测试,基本运动能力测量等工作没有开展。

3 加强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对策

3.1 积极探索共建模式,形成体育资源共享中心

充足的体育教育投资、良好的体育教育设施设备是加快构建广元市农村幼儿园体育科学化建设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鉴于幼儿园办学体制单一、体育教育投资不足、场地器材匮乏的问题,首先,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经费预算,建立合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其次,乡镇村基层组织可以牵头组织社会力量,以某优质小学附属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为示范点,创办“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资源中心”,从器材设备的供应、体育师资培训与提升、幼儿园体育教研等方面入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可定期合作开展大型体育教育活动,也可流动性地到每个幼儿园开展现场体育活动,形成设备共用、师资共享、课题共研的良好态势,促进每一个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发展。

3.2 着力培养体育师资,保证体育教育的开展前提

优良的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是优化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的软件要素,是确保儿童体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师资的完善扩充途径有四方面。第一,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师队伍的职前培养工程。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广元市市属高校,本着服务社会、反哺地方的原则,要大量培养包括体育能力在内的具有多种才能的复合型专业幼儿园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增设幼儿体育保健知识、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幼儿教师的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活动的教学技能等内容。第二,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体育教育素质的在职提升工程。广元市政府可依托川北幼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结合当地农村特殊特定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举办幼儿体育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在职农村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能力素质。第三,多途径借用其他社会资源作为兼职体育教师,如与专门从事幼儿体智能教育的公司合作,请老师定期来园开展体育活动,小学附属幼儿园可借用小学的体育教师资源优势,民办幼儿园可从家长中寻求助力等。第四,鼓励幼儿园引进体育专业教师,改变教师结构性差异。

3.3 创新体育教育内容和形式,构建多元体育教育实践体系

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应规范和完善传统的体育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幼儿基本动作、球类活动、运动器械、三浴锻炼等教育内容,使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结合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亲子运动会、户外远足等形式,切实丰富幼儿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地构建园本化的多元体育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创新性的体育活动体系是超越与突破传统、陈旧实践教学模式的良好途径”。②首先,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要重视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体验运动的乐趣。”③农村幼儿园应该带领幼儿回归到大自然中,运用田地、山林等天然的体育环境和场地,挖掘果实、树木等自然资源的运动价值,开发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器械,弥补农村幼儿体育运动条件的不足。其次,积极引入幼儿熟悉的农家生活用品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利用农家器具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具有真实、参与、现场的特点,”④如筛子、簸箕、筲箕、渔网、水桶、扁担等,有效充实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再次,创新性地改进各种民间体育活动或游戏。将民间游戏合理地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不仅能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而且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可以为传递与继承民间体育文化做贡献。

注释

① 刘馨.学前儿童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② 聂春丽.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第9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低年级强调活动型,高年级更注重综合性。基于此,本学科的课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活动型、实践体验型和综合学习型三种基本课堂形式,能起到其他学科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小学该科教育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研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对我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教学现状作相应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全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队伍现状,各班品德与社会课的开课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和学生的品德状况,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快地与新课改接轨,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才,进而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我力求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以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查找小学品生(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调查了五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还有访谈调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访谈调查:全校一年级到四年级该科任课教师和各班抽出的学生。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调查之前与各位调查者不打任何招呼,做到即谈即记录。

实践调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学生发言和学生亲身的表现情况发现。

通过调查发现: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以构建“书香校园、成长家园、生活乐园”为主题,采取科学发展措施,长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学校德育氛围高涨,学生品行良好。有的班级一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有的班级一周背一首古诗古词;还有的班级每月读一份报刊书籍;每期举办一次读书主题活动,使得第二实验小学校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教学楼分主题布置:“六个拥有”“五种习惯”“四个学会”“每日三省”等,以“行动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绘画与名人名言结合的版面形式,让校园每一面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推进班级文化“七色光”建设,班名、班训、班歌、黑板报、公布栏、图书角、特色角呈现个性化,使班级真正成了学生发展个性的绿洲。遍布校园各处的一草一木、“温馨提示”,赋予每一细节丰富的生命力。

另外,通过落实优化班主任主力军、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擦亮“校园卫生”鉴明镜、狠抓“行为规范”习惯化、筑就“安全校园”钢铁长城、开启“社会实践”体验课等工作,构筑学生成长的家园。通过实施“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开创学农基地,开展自理小能手比赛、星级班级评比等搭建学生活动的乐园,可以说,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效。2015年12月,连续几场瑞雪堆积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师生齐动员参与到扫雪活动中。每次领导、老师、同学都不辞辛苦、积极踊跃参与活动之中,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的积极性。第二实验学校成了与会领导德育现场参观学习的首选学校,身为二实验小学校的一分子为之骄傲自豪。

当然,不可否认,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的偏差下,这些教师不得倾向于语数学课,从根本上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我曾经问过几位同一学科的教师,他们虽然知道品德课的重要性,但是面对这一情况,也是力不从心。我们的教案写得都很认真,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却很少看到创新之举,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严重滞后。走进课堂,教学效果平平,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而无趣,个别教师还把品德课上成了语数课。从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传授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上课经常忘记带这一学科的书……由此可见,国家新课程改革是很有成效的,课程资源也是受学生欢迎的,可学生对品德课堂却是心不在焉的。品德课已失去了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相反,语数课倒成了德育的主载体。总之,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构建、发展、创新,真的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