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青少年网络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网络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网络安全

第1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精心筹划网络宣传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拟定具有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并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活动目的,突出宣传实效性,使整个活动有序推进。

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资料256份,还采用校园广播、电子屏、黑板报、网络安全知识问答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既营造了网络安全宣传氛围,又增强了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讲一堂网络安全专题课。学校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班级信息技术课,围绕“青少年网络安全”主题讲一堂专题课,让学生通过图片、信息以及教师的讲解,真正体会绿色上网的意义,并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开展一次绿色上网签名活动。以各班级为单位制作签名横幅,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签名活动,体验绿色上网,确保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实效。

第2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筹划安排部署"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活动工作,明确活动目的,落实责任分工,突出宣传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全区师生,人人参与。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一、线上活动

1、"xx市教育网"( )、"xx市教育"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xx市教育微博"( )将开设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栏网络安全微视频、网络安全小知识,让全区教师、学生组织自行学习。

2、有条件的学校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活动材料、展示活动成果。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学生参加xx市教育局主办《测一测我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线下活动

1、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各学校在宣传活动期间利用LED大屏宣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内容。

2、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各学校利用板报、手抄报、电子屏、广播、展板、专栏等形式对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宣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知识、预防电信诈骗、活动的动态、活动相关内容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展示。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全区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将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高尚的网络道德进行到底。

3、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各学校以班级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讨论网络安全知识、常见电信诈骗方式等,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通过主题班会,使师生对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很多,他们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第3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何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信息安全主题学生发言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学生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一放学或一放假,就长时间地呆在电脑前,其实,上网就像步入社会,你可以在这个虚拟网络空间里,学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网友的帮助。但在这里也可能受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的影响,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为此,请大家熟记以下上网安全守则: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做守法的小公民。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真实信息。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7、如果收到垃圾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

8、不要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网站栏目,即使无意中不小心进去了,也要立即离开。

9、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10、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学生发言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警惕网络安全 共创网络文明》。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何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安全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在网络中正确的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一个是如何在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在网络中正确的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指的是以网络作为媒介,在网络中主动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里面所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基本上只要平时想得到的,在网络上都能找得到。作为学生,我们平时使用网络肯定需要以学习为主,例如在网络上寻找书本上相关知识点,对于自己平时弄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对于平时想加强的某一方面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进行寻找……

既然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寻找,那如何保障我们寻找信息的有效性呢? 平时寻找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百度、搜狗等搜索工具来进行寻找,也就是打开搜索引擎之后,输入相当关键词进行查找即可,然后在给出结果里面,找到正规的、有效的、专业的网站,筛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要被其他的信息所迷惑。

因为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太多,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也很多,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真实可靠的,有些是陷阱,等着人跳进去,一不小心,轻则电脑中毒,重则信息泄露,所以平时在上网过程中,如何保障自己个人信息安全呢?

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不要轻信中奖及抽奖等活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经过努力,不会有回报,就像平时学习一样,只有用功努力了,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在网络中也是一样的,某些群体会利用人的贪婪心理,利用中奖等活动骗取个人的信息,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对方就可以很轻易的找到我们,这样我们的人身安全、个人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了,所以在保障我们个人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一定不要随便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电话、地址等信息,对方无法取得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就无法威胁到我们个人的安全了。

总而言之,我们在保障网络安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随便的泄露我们及家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电话、地址等信息;

2、在上网的过程中,尽量打开合法、正规的网站;

3、不要贪便宜,轻易的相信陌生人;

4、减少自己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我们可以去探索,但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5、尽可能在自己熟悉的电脑上上网,使用陌生人的电脑毕竟在无形之中多一分危险;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履行《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做文明网民: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信息安全主题学生发言稿三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 “网络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东西,它像镜子里的花朵一样动人,却又容易枯萎,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明亮却又容易破碎。人生离辉煌和破碎只有一步之遥,这进一步说明了生命需要珍惜和珍惜,注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事物。但它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丰富,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有多少青少年是因为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是晚上,更多人是因为工作过度和网吧的突然死亡?它不仅影响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无数的家庭带来痛苦,影响社会的稳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注重网络安全,珍惜青春年华,远离网络危害。网络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青少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泛滥。这种垃圾会削弱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污染他们的思想,误导他们的行为。

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多。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不仅仅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止诱拐、防止欺诈等安全。他们都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对生活的热爱,不仅可以变成空洞的花言巧语。只有输了才会醒悟?我们将来应该做什么?

《钢铁是怎应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树立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使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使我们的生校园充满生机,使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4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网络的发展,使之与青少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虚拟世界的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互联网上各种负面问题日益显现。青少年网瘾现象在我国己经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多方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

坚持绿色网络主旋律

中青网从建网之初就致力于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

1999年,中青网正式开通后,首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份完整的《网络安全守则》,就青少年安全上网、健康上网提出了系列具体建议,号召青少年要拒绝不良诱惑,安全健康上网。

2001年,中青网与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推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青少年文明上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全国少工委、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支持下,中青网于2001年启动了“青少年上网导航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出一批健康向上、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网上站点。

同时,以中青网为平台,以“民族魂”、“血铸中华”为核心的网上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青网落成。

2006年2月,团中央等14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通知》,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的以服务青少年网络需求,创造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行动。

中青网作为推动和落实“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的官方网络平台,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的宣传活动,集中建设了一批符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绿色网络内容,着眼当前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建设体现时代特点、符合青少年需求和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网络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建设服务青少年发展要求的绿色网络载体。

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文明办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路标。中青网迅速推出了“‘八荣八耻’将成青少年座右铭”的专题,着重宣传团员青年、共青团组织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反响,并通过转载主流媒体的分析评论文章,全面解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全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的深入开展,中青网又推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型专题。

启动《网络美德排行榜》的征集与评选。从3月份起,组织策划开通了“青少年网上献辞”专区,网民在此表达自己认可的网络美德。并联合人民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Tom网、博客网等100家网站共同推出《网络美德排行榜》,通过网络评选和专家确认的方式,评选出100种网络美德和网络礼仪,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美丑观念,率先践行网络文明新礼仪,共同创造知荣明耻的绿色网络空间。

推出“八荣八耻”flash作品征集活动。作品征集活动以是非、善恶、美丑作为鲜明的主题,来展现新世纪中国青少年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深入发展,走一条旗帜鲜明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路。

参与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网上招募工作,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将弘扬志愿者精神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策划制作“激扬青春”、“用我一辈子去忘记”、“我的眼睛看西部”等专题专栏,以真实的经历、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报道青年志愿者的丰富经历、奉献情怀与志愿者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多种手段积极引导

中青网从青少年网友的视角出发,针对青少年特点,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这个平台,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探索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首先是注重网友参与,以身边小事为案例,就道德的养成等问题进行网上探讨。其次从内容建设上,力求贴近青年、贴近实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避免空洞说教,使指导性与可读性完美结合。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少年。连日来,中青网组织专、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就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以及深刻内涵等主题,组织系列评论员文章,推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列网评,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一些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已发表评论文章《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关键靠行动》、《欣闻“八荣八耻”进社区》、《摒弃“以耻为荣”的荣辱观》等。

中青网还积极配合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等网站,突出报道了“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网上谈”系列活动。

针对青少年网友关心的问题,中青网利用“嘉宾访谈”频道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访谈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吸引青少年网民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中青网以网络为主阵地,重大主题为载体,通过青少年网友认可的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朋友热情参与。如4月1日至6日,中青网联合国内千家中文网站共同发起第五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活动主题为“知荣、明耻、奋进”。广大网友在网上向民族英烈敬献鲜花、写感言,表达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与此同时,发动亿万网民力量、共建网上民族精神丰碑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中华英烈生平事迹网络大征集”活动也正式启动。利用互联网征集英烈事迹资料,这在全国还属首次。“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己连续开展了五届,得到各网站和广大网友热烈响应,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参与网站3000多家次,参与网民累计达1.3亿人次,网友献花留言达100多万条、8500余万字,彰显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的强大感召力。网上公祭活动成了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永久性开放式大课堂。

结合网络特点和中青网特定服务对象,发掘创意文化作品资源,形成独家优势。中青网开展了“我身边的荣辱事”大型主题摄影征文大赛。大赛从青少年独特的视角,用对比鲜明的图片、富于青少年特色的话语,以小见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心中。

第5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青少年一般是指14到20周岁之间的人群,处于儿童之后、成人之前的成长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社会化过程的初始阶段,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缺乏,但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性。他们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尚未成型,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但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事物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解读能力。

网络文化具有信息量丰富和自由度大的特点,为青少年获取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提供了通畅渠道,并且极大地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有利于转变应试教育体制下单一的学习方式,激发和强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提高青少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加速青少年个性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度。然而,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给青少年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上形形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青少年尚缺乏甄选、辨别文化信息优劣的能力,不良信息可能引起他们的误解和模仿,而一些低俗、庸俗的文化观念可能模糊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而相比于单调的学校学习生活,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更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甚至使其产生心理依赖感,进而发展成为沉溺网络的行为。如今青少年使用网络成瘾的情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青少年网民已达1.07亿,其中近三分之一具有使用网络成瘾倾向。

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一)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概况

网络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方面。媒介素养在内涵上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是指信息时代中的人们在具备读书写字能力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具有正确认知、解读和运用各种媒介知识、技术和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理性地认识和使用网络这种媒体,以及有意识、有组织地培养人们有目的地获取、辨别和运用网络信息的能力。对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培养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来发展和完善自我。这种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对接触媒介的时间及媒介内容的控制,而应立足于青少年主体正确认识媒介特性、辨别媒介信息、有效应用媒介及利用媒介发展完善自我的能力。

网络媒介除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大众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快捷、庞杂、延展性和交互性等全新特征。人们使用网络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和者。网络素养教育除了包括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外,还包括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和网络及其使用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保证网络安全的能力,即在网络上能够辨别不良信息,保护自己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技能和一种思维方法,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面向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要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体的全部力量,使其成为伴随青少年成长的终身教育。

1.学校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更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学校教育以其特有的制度化和持续性特点可以使其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及内容得到较好的实施。

首先,互联网时代对媒介素养教育者(主要是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例如针对网络特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强调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同等重要。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组织、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应针对青少年受众的心理状态和接受特点,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完善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使青少年树立正确使用网络传媒、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意识。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媒介资源,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体中开辟媒介素养教育空间。尤其要使校园网作为广大青少年接触和参与网络活动的平台,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目的。

2.社会

社会应积极为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在社会上必须构建起一个有层次、有差别管理的网络平台,兼顾成人、青少年和未成年人不同特点的文化需求。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有效地将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人力、物力等创造性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更多专门的教育性网站,作为进行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基地。同时,国家应加速对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一种硬性的外在约束,从外部促成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规范化。网站的建设者、设计者和社会上的上网人群都应当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文明秩序,减少网络中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3.家庭

家长在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家长本身要具有基本的网络媒介素养,对网络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一味地回避网络,而应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媒介。要树立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网络教育观念,以提高孩子判断、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为主。其次,要注重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自律性养成的教育,让孩子能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在学习、锻炼和上网娱乐上。不要干涉和禁止孩子使用计算机上网,或者对孩子上网采取看管、监视的态度,而要帮助孩子们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的特别需要。另外要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烦恼,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避免让网络成为孩子逃避学习压力、释放压抑情绪的出口。

4.青少年个体

青少年要正确地看待和利用网络文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防护和自律意识。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要能够分辨信息的良莠,控制自己的好奇心,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要了解并学会遵循网络规范,理性地看待并处理网络世界的虚拟人际关系。作为网络信息的提供和者,青少年应按照论坛和社区的要求、规范来信息,同时意识到自己对所信息的内容应负的言论责任,培养自己的网络公民意识。养成与网络媒介的良性互动,把生活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念投射到网络上,提倡利用网络进行自由、有序、文明的交流。

总之,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个体应共同努力来推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实,建立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参与机制,构建信息社会中网络媒介与青少年的良性互动平台,使青少年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让互联网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要培养青少年的媒介信息判断能力和有序传播及创造信息的能力,让青少年能够穿越网络媒介上庞杂的信息所建构的迷障,不被不良信息所左右,从而拥有自主理解和选择网络信息的能力,实现对网络媒介的良性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平红,张峰.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J].教育技术导刊,2007(3).

[2]卜卫.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J].家庭教育,2002(11).

[3]张新明,王振,承孝敏.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第6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体育活动 缺失

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丰博的知识,更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外面的世界,给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由于迷恋网络,影响学习、损害健康、淡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性格发生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开展体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网络成瘾及其危害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伊万·戈登博格在1994年提出的。我国台湾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长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连续使用网络的欲望,对于上网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若被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就会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类型。

许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学习兴趣发生转移,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滑,逃学、厌学甚至辍学;网络成瘾会对青少年身体产生危害,更为严重的是长时间沉溺于网络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意识弱化、法制观念的淡化、人格异化、与现实生活的隔阂等严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与体育活动缺失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体育活动缺失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和压力,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人群。这些人身体表面看是健康的,各项身体指标均无异常,但与健康人相比,生活质量低、缺乏动力,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没有目标,感觉生活没劲,这些人生活在一种麻木的状态中。现行教育体制下,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很多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文化学习所挤占。而青少年正处在精力旺盛、个性张扬、冒险和叛逆的阶段,他们需要宣泄情绪,彰显自己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能通过体育活动或实践活动来发泄压力,苦闷彷徨中他们就会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去寻找出口。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随意性和娱乐性,恰好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内心需求,从中找到一个发泄情绪和压力的途径,也让青少年在不断积分、获得奖励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尊心。一些自制力不足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沉迷网络之中无法自拔导致成瘾。反之,如果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培养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素质,也就减少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二)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作用

1、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开发,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供给大脑获得更多的养分,促进大脑的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大脑工作的效率。目前,青少年由于学业负担重、考试紧张和焦虑,大脑皮层会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脑会自动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而体育活动过肢体活动可以让大脑神经系统得到休息,消除大脑疲劳,从而提高青少年学习效率,青少年在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时也可以提高团队意识,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艰苦、激烈、紧张、对抗、竞争的特点,青少年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实现目标,就必须承受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各种压力,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越是困难重重,也就越能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起来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如中长跑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参加团体项目运动项目能培养青少年学生机智、灵活、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释放压力,调节心理

当今社会择校、升学、就业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如能及时地疏导和宣泄就能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体育活动是化解心理问题的好途径,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有研究证明太极拳、瑜伽等活动,能起到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的作用,步行走能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4、有助于青少年戒除网络成瘾

体育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户外,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团体活动,能将青少年从网络的虚拟世界拉回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学做人、学会遇事沉着冷静,学习该如何面对困难,提高应对环境的能力,学会人际交往之道。

三、加强体育活动戒除青少年网瘾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这几年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比例在不断上升,如何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健康上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他们的体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关系着中国梦的延续,青少年体育锻炼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不能光喊口号,纸上空谈,应把青少年体育作为是全民体育工作的重点,这有助于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戒掉网瘾。通过体育活动能够不断健全体魄,提高个人的免疫力,让疾病远离自己,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生活。青少年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体育爱好,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在和他人比赛中,能够激发其潜在的能力,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其反应能力及肢体协调能力,并通过团体运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苦闷的时候相互交流,共同减压。青少年热心于体育运动,在体育活动中充实自己,面对网络就不会为其阴暗的内容所吸引,而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丰博知识上,有节制地上网,戒掉网瘾。

(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占领网瘾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文化阵地

面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打骂不是办法,强制介入往往适得其反,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需要大力发展阳光体育。首先,要抓住关键环节,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让网瘾青少年学生自愿走出网吧,走向操场,在阳光下运动起来,让快乐在运动中滋生。其次抓薄弱环节,克服体育课以往枯燥的项目,改变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对于青少年喜欢的项目,有针对性分组、分类的开展教学,让青少年在快乐中体验体育运动带来不同寻常的感觉,在拼搏中提高抗击打能力,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自主锻炼、自我评价。注重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兴趣一体的体育活动,在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竞赛的氛围。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和自觉性。

(三)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对网瘾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进行齐抓共管

在接触和使用网络时,大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有着内在需要和动机的积极行动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把注意力从网吧、网络游戏分散和转移出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需要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学校需要端正认识,把青少年的体育课及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组织一些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尤其是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针对每个的实际情况,和家长沟通,给他们喜欢的体育运动多创造条件。社会方面大力提倡全民体育健身,可以通过国家重点项目资金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及爱心人士赞助等方式加大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对于网吧要严格管理,规范上网,保证青少年远离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家庭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带领青少年多参加体育锻炼,给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机会。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形成合力,通过宣传、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网瘾青少年主动参与,领略体育的无穷魅力,将沉迷网络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行动,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心中一个时尚的追求,在运动中远离网络,戒掉网瘾。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任占娟.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昝禾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归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4]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2003.9

第7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信息服务;“三网”融合;城乡信息融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371-03

Study on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E Wei

(Librar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0,China)

Abstract: Problems in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information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triple-play”integration;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网络发展到今天,农村信息化已经走过了从早年的“村村通工程”,到后来的“信息下乡”历程,又从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再到实现智能生产和经营的发展历程。未来,农村信息化将走向融合化。迫切的市场信息需求,要求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要实行融合、农村信息服务手段要实行融合、城乡信息化融合。

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1.1“三网”融合的概念

所谓“三网”融合:狭义讲,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与趋同;广义讲,是电信、媒体与信息技术等3种业务的融合。从服务商角度看,是指不同网络平台倾向于承载实质相似的业务;从终端用户看,是指消费者用户装置(如电话、电视与个人电脑)的趋同[1]。“三网”融合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为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1.2网民上网情况

通过“三网”的发展,利用手机宽带等上网的网民不断增加,根据CNNIC最新统计,宽带网民规模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底,由34 598万人发展到36 381万人;手机网民规模半年时间从

23 344万人发展到27 678万人。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 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1.3城乡信息利用结构

截至2010年6月,半年来农村网民规模达到

11 508万人;城镇网民规模达到30 492万人。城镇劳动者网民占58.1%,农村劳动者网民占4.7%,学生占30.7%,从表1中可以看出,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三网”融合方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这将会对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未来农村网民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呈普及化趋势,互联网作为全面的平台,也成为农村信息获取的常规来源及农产品交易的便捷渠道。农产品通过网络商务交易变得越来越现实。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革新、信息搜索、新产品外销等,互联网有望成为农村增产增收的又一渠道。

1.4信息资源分配情况

信息资源各地区分配一直以来都不均等(表3),IPv4不够的问题现在已经可以用IPv6来代替,但其他的资源还有待改进。由于东部、中部、西部资源分配不均,现今还是影响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2当前农村信息化与信息服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1农村信息平台的构建

农村信息化发展以来,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如:中国电信在南方20个省建成“信息田园”平台;中国移动的综合信息网;中国联通的3G视频、平安农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机远程控制系统等[2]。因此,城乡手机上网比例半年达71.1%。但是,从表1、2、3中看出,信息化平台变化不大,各地区资源分配比例不均衡。因此,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事业等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整合适合农村网民的信息,以简便易行的方式提供优质服务。第一,政府要从资金上大力投入。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IUCO-LA)要健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必须稳定、足额投入是成为农村信息高效共享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3]。第二,政府要建立公共的信息平台。平台对任何人都要提供无地域、质量、资费歧视且能承担得起费用的各种有偿信息服务。第三,信息均衡。实行“完全与开放”共享政策。针对农村信息化需求,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第四,解决信息平台重复建设问题。各地应对农业信息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从信息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创建新型的服务方式。第五,“普及性智能终端+3G网络+信息应用平台”将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一种有效模式。

2.2加强农村信息素养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网络服务排在第一的是娱乐,其中绝大多数是音乐和游戏。农村利用网络的集中在青少年中,青少年网民规模接近2亿,手机成首位上网工具。农民信息素质是指农民发现和获取信息,对信息内容的吸收与利用,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4]。一直以来,在经济压力及就业困难情况下,农村网民初中后就外出打工。青少年网民更偏重于娱乐性,远离信息知识功能,农民要增加收入、提高就业率,就应该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自身信息素质,走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2.2.1提高文化科技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培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继续巩固义务教育。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与信息服务体系。

2.2.2增加农村青少年网络知识免费教育有关农村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应进行各种专业技术免费教育。此项应由政府来组织,与企业联手填平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为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工信部与AMD公司合作,在多个地区建立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培训中心”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知识匮乏、信息化人才欠缺的窘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3培育新型农民针对农村信息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的培训,不仅仅是让他们会用电脑这么简单,农村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新的动力,从而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

2.3信息网络服务于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业

农村要发展、要增收、要富裕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但城乡信息市场不对称,要力求解决能让农民的小农生产与大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

2.3.1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电脑下乡”政策切实让农民看到了信息化的实惠,但是,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没有配套的服务和措施,很难让农民真正掌握电脑技能,并从根本上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推动农民致富实践的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来努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所带来的益处是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农户通过网络查找农产品购销信息,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外界有效联络,拓展农产品销路,实现增收。

2.3.2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现在各高校都在郊区及区县投资办学以扩大教育范围,图书馆作为信息化发展最前沿的阵地,有条件和义务来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第一,大学新区和各二级院校可就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农村办短期培训班;第二,农村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手机上网比较方便,图书馆可以利用WAP通信模式,用无线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之间连接的桥梁,在WAP内容服务器上存储服务信息,以供农村网民手机用户通过WAP来访问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2.4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增产增收,靠的是信息对称。阿里巴巴、华农网等网站的出现颠覆了全球零售业,尤其是农林牧渔行业的传统交易模式,农业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5]。农民通过网络,十分便捷、快速地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可以更贴近市场,并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农业贸易的繁荣发展。

2.4.1农民商务意识的培养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资金、服务,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在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主管部门领导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使农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6]。

2.4.2信息流的发展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而信息需求表现为全面系统性、综合集成性、规范性、持续性、地区与时间的差异性、时效性。农村信息化要求农业信息服务针对性强、时间准、服务方便、成本低、使用后经济效益高;在城乡网上支付猛增的情况下,应建立网上安全保障系统。

2.5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

2.5.1全国网络安全问题2009年,半数网民曾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虚拟财产损失成为网络主要经济损失之一,虚拟财产保护亟待加强;超过90%的网民碰到过网络钓鱼网站,网络下载和浏览成为病毒和木马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安全事件受关注度比以往大幅提升。网民安全感降低,提供网上个人信息比以往更加慎重。近2 100万网民缺乏密码设置方面的保护意识。99%的网民对个人计算机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近70%的网民能够意识到个人网络安全问题会波及公共网络及他人的安全。28.4%的网民从没有听说过或关注过网站诚信标识,因此其宣传和推广力度仍需加强。近50.0%的网民不重视网上安全公告,极易引发网络安全事故。71.2%的网民听说过“云安全”概念,但其中仅有半数网民考虑尝试。

2.5.2培养农村网民的安全意识政府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对农民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近期最实际的办法。配备农村网站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还要有技术人员去落实。加强防病毒意识,查、杀病毒是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苑,张剑,曾剑秋.三网融合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通信,2010(3):158-162.

[2] 丛亮.信息田园:中国电信的助农方式[J].互联网天地,2007(11):58-59.

[3] 贺文慧,杨秋林.国外农村信息化投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6(4):18-20.

[4] 余娇萍,许阳奎,段尧清.我国中部地区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9):46-49.

[5] .浅析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考古,2009(6):303-305.

[6] 苏倩,曾志康,刘楷,等. 广州市农业种子网络化交易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31-333.

第8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一、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1.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教师谈网色变,隔离网络。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于事无补。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规避不良影响,为学习生活服务,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却往往忽略了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具体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1.开发教学资源,规范网络文明。通过在校园局域网内部建立教学资源网站,让无限互联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到网上,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外部网络的诱惑,又能让学生在课上体验到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校园网建立的信息技术教学园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登陆自己的个人平台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等,师生之间实现网上交流,规范学生网络上的言行,培养学生网络文明用语。2.用活教学工具,构建网络安全。大部分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仅仅局限于广播、收发文件等功能,远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例如利用电子教学软件设置上网限制,通过建立学生访问网址的黑白名单,实现有效引导学生安全、健康上网,阻止不良网站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于个别极端学生,可以使用学生限制功能,实行限制某位同学可浏览的网站、可用的程序等,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上课行为习惯,提高自控意识。3.把握教材内容,渗透信息素养。在教学模式中,有目的地选取专题内容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领悟人文精神。如在讲“信息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讨论网络成瘾症的由来,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师生互动,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在母亲节等节日来临时,结合word文档的教学,布置学生有关节日贺卡的制作,积极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等交流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4.模拟危险情境,提高安全意识。传统的宣讲效果有限,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适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网络文明与安全意识。例如,模拟计算机“中毒”状态,启发学生杀毒、防毒意识;播放“熊猫烧香”病毒制作与散布者的视频信息,提醒学生网络世界绝非自由世界,也同样有法可依;选取典型网络诈骗案例,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自主探究加密与解密技术,引导学生安全设定个人账号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9篇:青少年网络安全范文

我市现有35岁以下青年40.4万人,团员10.8万名,少先队员近30万人。

2003年,团市委在市综治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牡丹江市2003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要求,积极履行委员单位工作职责,把综治工作做为全市各级团组织的一类工作目标,年底评优的一项否决指标,贯彻在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并着重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稳定主流人群;带领青少年建功立业,把握社会安定主导方向;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缓解社会安定主要矛盾;开展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安全主体力量四个方面,大力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我市紧密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的青少年逐步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力量、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

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稳定主流人群

1、开展“实践‘三个代表’,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市委通过发挥团校、业余党校和基层学理论小组的作用,举办各级各类学理论骨干培训班,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青年学理论讲师团,深入到基层巡回宣讲。组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校园学习宣讲团,在全市六所高校进行巡回宣传,直接参加活动的青年学生超过万人。开展了“三个代表”100问征集、“三个代表”进校园、大学生践行“三个代表”命题辩论赛等活动,设计制作了“三个代表”学习网页,组织青年学生参加了全国十六大知识竞赛答卷和主题征文活动,通过书面和网络在线两种形式答题3000余份,寄交征文500余篇。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等,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去年,我们还利用“五四”、“七一”等大型纪念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了八女投江纪念广场、北山烈士陵园、杨子荣纪念馆等十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了千名团员入团宣誓、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全市团青牢固树立起了爱国、成才、跨世纪的意识。我们还评选表彰了十大杰出青年、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标兵个人等一系列先进人物,号召全市青少年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为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开展以“两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对青少年进行坚持不懈地法制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减少不稳定因素的有效手段。团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必须做到“四个有”,即有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有稳定的法制教育辅导员、宣传员、报道员“三员”队伍,有合格的法制教育阵地,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团市委成立了牡丹江市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全市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通过上团课、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制教育,青少年受教育率达到了90%以上。团市委还聘请了法律专家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直属团委书记和团干部进行了“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团青对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等法律知识的系统了解。为了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各级团、队组织还在中小学校组建设了少年警(军)校、小交警,开展中小学生法制特色教育活动。

3、实施“青少年阳光上网导航”工程,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针对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青少年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团市委把治理青少年网络环境做为工作重点,启动实施了青少年阳光上网导航计划。2003年初,团市委与市综治办、电信局、公安局、文化局、工商局联合印发文件,在全市开展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和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活动。团市委先后为牡师院、市福利院、东宁县绥阳镇捐建了网络教室、电子图书室,创办了“牡丹少年网站”、牡丹年志愿者网、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网等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进一步占领了网上青少年教育阵地。与北京四中、牡师院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公益课堂,义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服务,为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捐赠学习电脑,提供优惠上网资费,创造了良好的网络读书条件。我们还积极推荐15名优秀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担任我市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为净化青少年的文化市场献计出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青少年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网络环境的氛围。

二、带领青少年建功立业,把握社会安定主导方向

1、持续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活动,把农村青年的追求集中在学用科技、加快致富上。近年来,团市委在农村青年中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年来,先后举办培班300多期,培训农村青年2万余人次,3000多人拿到了绿证证书,新建设乡镇级青年流动科技图书站20个,提高了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青年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了“青年科技结良缘,携手共奔小康路”活动,共签订青年科技对接合同1200份,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共同致富。领办推广绿色、特色项目87项,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95个,发放农村青年小额信用贷款3000余万元,促进了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的推广深化,在我市广大乡村的青少年中形成了浓厚的学科技、比富裕的良好风气,有效地抵制了无事生非、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发生。

2、不断深化兴企建功活动,把城市青年的追求集中在岗位成长、兴企建功上。近年来,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青工的思想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求企业团组织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带领青年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锋,做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先锋,做文明从业的先锋。教育广大青工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改革。通过开展“我与国企改革”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工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觉地站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积极支持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到目前为止,95%以上在职青工和85%以上的下岗青工接受过一次团组织的改革形势教育。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设立青年文明、质量、安全、能源监督岗和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班组、机台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第二发电厂团委在创建安全生产监督岗过程中,开展了“全安生产全家福”活动,将青工家庭合影悬挂在车间,提醒工人时刻注意生产安全,看自已的“全家福”成为每个青工上岗前的必经程序。目前,全市“四岗”达3000多个,促进了青工职业文明和企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不断提高广大青工的岗位技能。织开展了“十行业、百工种青年岗位技能大赛”活动,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了全省青工岗位技能大赛,取得了全省优秀组织奖。通过对岗位能手的表彰和宣传,在全市青工中形成了学习技术、苦练本领、提高素质的良好风气,成功地消除了抱怨、失望等消极情绪。

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缓解社会安定主要矛盾

1、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使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积极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扩大了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规模,去年全市新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1个,全市“青少年维权岗”已达78个。开通了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创办了青少年心理学校,开展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建设,坚持例会制度,专题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

2、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全面推进,缓解下岗现象带来的社会矛盾。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青工由于生活收入得不到保证,思想行为得不到组织约束,形成了一个潜在的不稳定群体。团市委通过深入实施下岗青工创业行动,以“青春不下岗,兴业再创业”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创办微型企业”、“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工岗快递”等一系列青春创业行动,教育和引导下岗青年创业兴业,为3万多人次的待业下岗青年提供了创业项目、技能培训、资金、政策等服务。去年10月,团市委通过举办牡丹江市下岗待业青年创业项目信息会暨劳动大集,为待业下岗青年提供了200多个创业项目。组织了70多人参加的下岗待业青年小老板创业培训班,目前已经有5人经过培训开店办厂。通过创办各类待业下岗青年再就业经济实体、建立牡丹年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动员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安置等多种方式,扩大了待业下岗青年实现再就业渠道,有力地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稳定了下岗青工人心,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青年、服务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加大“希望工程”实施力度,帮助失学儿童完成学业,缓解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带来的社会矛盾。近年来,特困学生因生活困难,被迫辍学,引起家庭矛盾,学生过早进入社会,因未受良好教育而走入歧途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我们团组织几年来开展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为特困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服务。通过向社会广泛募集助学资金,扩大救助范围、评选“希望之星”等形式,积极宣传“希望工程”,全市共建希望小学15所,救助失学儿童1154名。各级团组织还对下岗职工子女进行专项救助。通过开展青联委员“双百”助学行动,全市共救助下岗贫困职工子女230名。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手拉手解困救助”活动,全市共结成少年志愿者手拉手对子5000对,帮助下岗职工家庭子女摆脱困境,完成学业。

四、开展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安定主体力量

1、拓展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综治工作中的作用。团市委在以往开展扶助孤寡老人、援助残障人员、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服务的基础,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组织全市五万名青少年志愿者以“每周两小时”为基本标准、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积极参与综治工作。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助困行动。去年,为了响应市委扶贫济困、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帮困助弱的美德,团市委成立了牡丹江市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并在东安区、西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分别设立了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捐助站,方便社区低保户及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帮扶对象在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选择自己所需的救济物资。青年志愿者“爱心超市”自开放以来,已向社会弱势群体发放助困物资万余件,受助家庭近3千户。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筑城”行动。按照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有关通知要求,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号召,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力所能及的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省电校团委组建了全市首支青年志愿者维护交通服务队,选择了市中心最繁忙的路段天桥北侧交通岗做为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岗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并通过制作宣传板、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向过往行人开展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目前,这一活动从去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成我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