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会计专业劣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劣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劣势

第1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订单培养;优势;劣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层出不穷,我国企业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对于此类案件的出现,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出口企业应诉不力以及我国反倾销会计人才缺乏是此类案件频繁出现的关键原因之一。鉴于此,本文从分析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优劣势入手,提出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具体做法,以期对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有所借鉴。

一、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优劣势

目前我国反倾销会计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对于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途径:如高校培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企业自己培养等。由于各种培养方式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但从总体而言,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方面具有的优势比较明显,而且其劣势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尽量的缩小和弥补。

1.优势。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以及企业自己培训相比,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1)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相对于社会培训及相关企业而言,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人员比较多,而且许多财经类高校中懂商务英语的教师也不少,再加之大多数高校教师不断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这样,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雄厚的师资力量就可以满足培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要求,因此,在反倾销会计人才理论知识的教授中高校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2)高校在校生学习时间充裕。企业在职人员往往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压力比较大,而高校学生在校的四年期间,由于课程往往不是特别多,相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学习时间很充裕;并且高校在校生没有工作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比较认真,所以对学习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这样在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就受到时间约束的相对比较少,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时相对就可以比较灵活,同时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培养效果。

2.劣势。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是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劣势,这也就影响了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效果。(1)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欠缺。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有很多实践经验,所以这些机构在培训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反倾销会计的实务内容就比较容易讲授。而对于高校而言,由于许多限制条件的出现,导致其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出现了实践运用欠缺的劣势。如懂反倾销会计实务的一线教学人员比较少,这是由于许多高校教师在学校教学的时间比较多,参与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及反倾销调查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因此在高校中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知识的一线会计教学人员相对比较少,这就对学生掌握反倾销会计实务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不及企业及社会培训机构的方面。(2)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改变需要时间相对比较长。由于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变化过程中要求的相对比较正规、比较复杂,因此,在高校中要对专业加以变化和增加新的课程,往往需要逐级申报、审批,所以经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就不利于反倾销会计人才的特色化培养。而企业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社会培训机构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训,但高校因受制于现行的教学模式和体制的约束,灵活性相对比较差。

二、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具体做法

通过分析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所具有的优势和出现的劣势,可以为高校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同时高校通过和相关机构以及人员进行合作,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其劣势的出现。

(1)确定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首先要确定反倾销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然后才能根据这种要求确定培养计划并且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具体而言,反倾销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对会计知识很熟悉、懂国际贸易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懂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专业英语、懂商务英语,能对相应的反倾销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和做出应对的账务处理。因此,反倾销会计人才属于既懂会计、又懂法律以及商务英语等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培养时需要各个教学单位相互配合。

(2)在会计专业中设立反倾销会计方向。为了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可以在传统的会计专业下面设反倾销会计方向,除了和传统的会计专业具有相同的专业课外,在反倾销会计方向中可增设相关的专业课,如:《国际反倾销法》、《国际贸易》、《国际法务会计》、《会计专业英语》、《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同时对各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可采取不同的规定。这样学生在学到了会计专业最基本的知识以外,还学到了可以拓展就业面的更多的知识。

(3)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由于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主要采取课堂理论讲授方式,强调学生对理论和账务处理熟悉掌握,因此教学方式比较简单。而对于反倾销会计而言,不仅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反倾销调查时如何应对。这样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增加大量的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的反倾销案例中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来增强学生对反倾销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增加学生适应国际会计环境的能力。

(4)采取在校教师和在职人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在会计理论教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在实践教学上相对于在职会计人员而言劣势就显现出来。因此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可以采取在校教师和在职会计人员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教学时由在校教师主要承担教学任务;而当要求的实务操作比较多时,可聘请相关的企业会计人员来担当客座教师,根据企业在职会计人员的时间来相应调整教学时间。这样在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时,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5)采取传统培养和订单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毕业时主要是通过自己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后取得工作的。由于反倾销会计人才属于特殊类型的人才,除了可以让学生在毕业时自己联系就业单位外,高校还可以采取订单培养方式,即高校通过和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之间签订培养协议,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订单培养。这样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反倾销会计人才;另一方面在学生就业时,可以直接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结论

高校在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和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高校和相关企业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反倾销会计人员会逐渐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周友梅.反倾销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J].国际商务会计.2007(7):34~36

第2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培养目标 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的接轨,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生存已举步维艰,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培养人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怎样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每一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出现被动局面的原因

纵观中职业会计专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会计专业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被动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的发展壮大,企业提高了用人的门槛。

1.2政策因素。《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资格,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必备证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参加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也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方可从事会计工作,改变了过去学生毕业后直接可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事实。

1.3中职学校自身因素。过去我们在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或单一的专业技能实践,有一些学校甚至把学生参加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或国家、省、市的各种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目标,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缺少全面的、系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把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看作是对学生技能培训或是获取各种荣誉的途径。

2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现代企业用人门槛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能用得上、用得好,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本身办学的局限性,决定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与高等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相比有一定的劣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对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进行定位。

2.1弄清楚“会计”是什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别学校甚至为了赶时髦,把会计专业改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名字,如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等。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目标定位,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会计。①会计的具体工作。如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②在各行各业中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③在企业中会计的作用,会计是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具,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经济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体系。

2.2明确中职学校的职能。在中国,中职学校是培养和培训初、中级会计从业人员的专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毕业后应能独立开展相应岗位的工作。所以在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应紧紧围绕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和要求,以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岗位要求,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具体培养目标

党的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次大好发展的机遇。会计专业教学要面向就业、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使其进入企事业单位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工作,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其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手脑并用、学练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会计专业自身的实际,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从培养品质过硬的会计从业人员入手

由于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特殊性,单位不仅需要技术和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品质过硬的人才,品质过硬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技能可以通过培养和培训来达到,思想品德不过关则不能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要对国家所赋予的职责有正确的认识,要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

3.2培养出业务精湛的优秀会计人员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本功,能熟练进行各种账务处理,认真学习财经方针政策,熟悉财政、信贷、结算制度及其他会计工作方面的法令、制度。培养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和有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正确组织核算,深入开展分析和检查工作。

3.3培养技能熟练,在用人单位独挡一面的会计人员。由于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岗位,会计人员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工作要求细致,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可适时地引入“多证书”制度,把专业技能证书、上岗证书和毕业证书结合起来。建立校内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

第3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前言

在高等教育当中,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确保大学生顺利的进入社会的工作岗位。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毕业以后就要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逐渐提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在就业中就具备了竞争的优势,对未来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

1.1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和会计实际业务严重脱节

在大学教育中,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来进行的,以实验课的形式具体实施。当前,很多高校都创建起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往往注重实验设备的添置,而忽略了实验室的体系建设。在实验室的创设中,缺少现实中的很多相关的联系部门,及与这些部门相联系的业务,从而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会计业务与企业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在具体的实验项目中,往往注重的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凭证的流转、会计部门的每个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等内容则很少涉及,使得学生不能全方位的、深刻的体验会计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能客观的了解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等,学生的真实体验只是被限定在了数字资料的核算工作当中。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际会计业务活动的严重失衡状况,使得学生的会计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无法和实践学习相统一,造成实际的操作能力的低下,很可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影响顺利就业。

1.2会计专业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构成逐渐趋向于高学历。当前的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会计教师岗位任教,其中很多的教师缺乏在企事业的实践经验和从业经历,也就是常说的“理论型”的教师偏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经历的会计专业教师是非常稀缺的。所以,高校很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理解和借鉴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其教学效果和实际的会计业务需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了学生会计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严重后果。

1.3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践课程形式化严重

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往往更加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际教学中实践操作的课程安排比重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会计技能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实践能力的低下。众所周知,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要想得到校外的实习机会,难度性不小。很多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视本单位的数据安全和财务安全,往往不愿意让外人参与到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中,也不愿意他们接触本单位的财务会计软件系统。另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制约。较短的实践时间,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够真正的接触到会计实务,不能真正的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导致会计实习更具形式化的特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2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策略分析

2.1树立现代会计实践教学的正确理念

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不仅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业,同时也关系着国家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未来发展和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当前,人才就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那些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这充分的说明了高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应当均衡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要树立起贤弟会计实践教学的正确理念,明确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会计实践教学放置于重要的地位,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会计核心素养,将会计实践能力贯穿于会计教学全过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

2.2注重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性尝试。由于会计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企事业单位出于对本单位财物信息和资源的保护,不愿意接纳高校的毕业生前来实习;考虑到财务会计部门设计本单位的核心机密,真正的财务资料,企事业单位是不愿意透漏给实习学生参阅的。由此可见,建设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高校往往面临着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等,很大程度上给实践基地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校要具备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实现高校间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利用本校的教育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合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从而夯实合作基础;或者积极鼓励往届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对母校实施捐资助教。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人才优势,成立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可以对外运营,帮助社会企事业单位处理账务、开展咨询和审计等专业服务,而且也可以将事务所作为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体验会计的全部业务,有效培养他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3进一步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质量。因此,高校要重视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实践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会计实践教师提供会计岗位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例如,利用寒暑假的较长时间,安排实践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者会计事务所进行兼职和任职,丰富他们的实践经历,积累他们的实践经验,只有实践教师具备的充足的实践能力,才能引领学生更好的开展会计实践学习,并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要转变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积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好侧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具备会计核心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的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姜红.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40-141.

[2]张横峰,陈璐.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5):66-68.

[3]屈静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3):167-169.

第4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中职会计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53

Influence and Strategy of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WANG Xianhua

(Suzhou Taihu Tourism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6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lso has a new change, and gradually began to enter the paperless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tage, which is now paperless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nd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changes to accounting teaching vocational bring a certain influ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quire students to teaching accounting to be adjusted, to develop a new policy.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as well as the face of the policy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voc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better assist students studying accounting.

Key words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discussion

近年来,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变革,以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给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带来了影响,需要中职院校对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进,提高中职会计教学的质量。

1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1.1 给原有的教学观念带来了影响

以前的理论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会计课程的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及在会计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变革,使得原来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变得落后。在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在与其他高校的学生一起竞争岗位时,体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为目前企业非常看重学历,一般更喜欢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因此,要想顺利进入理想的就业岗位,就必须要在其实践能力上占据一些优势,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1.2 对会计教学中的环节有影响

会计是一个变化发展非常快的学科,它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及完善。通过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原来的会计教学环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教师的实践经验渐渐地不再适合当前的会计教学,而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会计实践内容,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职院校在会计的教学环节上做出了改变,注重了实践课的教学,让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提升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①

1.3 对会计教材带来了影响

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编制的,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变革之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使用的教材需要重新编制,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让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利于毕业后顺利就业。会计专业实际上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但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变革,对会计教材的重新编制已经是必然,如果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材不进行重新编制,就会使得学生依然困于原来的教学模式里,不能够接受更新的会计专业知识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成绩无法提高,更不能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法得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而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②

2 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变革的对策

2.1 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变革给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影响,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可以通过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来提升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育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合作,如何进行创新等等。教师在会计教学工作当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之间的会计时,有一章节的内容,是关于政府会计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二者之间的会计要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式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他们已经掌握了会计要素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会计关系公式,教师要想方法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提问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利用好课前的预热环节,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会计知识内容,明确会计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企业里面会计的要素,以及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之间的会计要素,还有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然后通过案例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最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其中,会计要素的关系式为:净资产加上负债等于资产,净资产加上收入再加负债等于资产加支出。所以可以看出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包括收入与支出,净资产与负债,以及资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问题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

2.2 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职院校在设置最新的课程时,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且具体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能力这个问题。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首先要做好对会计的分类,在会计职业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编制出会计专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需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了解现在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让学生在中职院校毕业之前,能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为现在企业提高了员工聘用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来应聘的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正因为如此,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学生毕业之后想要从事会计类工作的必要条件。中职院校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际上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③

2.3 编制项目类的会计专业教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选择和使用教材时,一般都比较强调会计理论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而根据现实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应该是将会计理论与岗位实践充分结合的教材。这种经过重新编制的教材,要舍弃之前的会计教学方案,要根据现在的会计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把会计的知识点逐个分解开来,编制为新型的实训项目,然后再按照事前制定好的计划,依据现在的实训项目,进行学生会计专业的技能培训。因为会计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所以实践操作的方法也存有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项目教材取得的途径;二是会计教材要进行创新;三是要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编入教材当中。其中,第一点的途径可以是中职院校的领导或者是教师,去实训的校办企业或者是其他联合办学的企业,收集实训的相关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原始凭证,然后再按照项目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编制成会计实践教材。第二种方法就是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营方面的特色,列举出真实的案例,自行编制会计教材,然后按照各类项目的要求,将其分解成各个阶段的实训任务。④

3 结束语

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变革,给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是从事会计事业的有效且唯一的合法凭证,所以中职院校必须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能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书,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注释

① 李志茹,危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中职会计教学影响探析[J].审计与理财,2015.6:48-50.

② 黄媛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143.

第5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1.调研背景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源的数量的与日俱增,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就学校本身问题来看,也显现出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输出的会计专业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特进行本次调研,希望有助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定位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改进措施。并据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企业包含了大型商业集团、中型合资企业、小型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培训机构。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研法,选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希望这次的调研能够对我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帮助,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1.社会整体需求分析

据网络数据显示,通过各地人才市场统计数据的分析,会计行业为招聘职业需求的前十位,全国的私营企业以每年30万家的速度增长,单此一个类型的企业每年的岗位缺口就达到40万-50万人次。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1)大型商业集团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大型商业集团,财务专业人才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硕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岗位为主,既试聘于企业,分时间段分配到不同财务岗位,担任助理工作,也是再学习的过程,为期1年-2年,根据工作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留聘。入职门槛较低,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基本账务处理,专业成绩优异,校内表现活跃。

(2)中型工、商企业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中型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专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出纳、保管员、会计员助理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存在工作少、责任小、工资少等劣势,属于从基层做起,徐图发展的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后,有机会转职至基层会计岗位,但是本科毕业生往往忽视这些机会,并且存在与专科生竞争的情况。

(3)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的会计人才需求

这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就业压力的推动,近年来快速崛起,数量繁多。在大中型企业会计高端人才稳定,中低端人才泛滥的大环境里,这一类型的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人才引进的硬性标准较低,针对于基本定位在本、专科毕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应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能够独立报税;有审计基础知识等。小型企业具有门槛低,业务类型全,工资适中等优势,还可以作为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平台,为进入大型企业、合资、外资企业做跳板。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主要集中在职称高,经验足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院校毕业生毕业走向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其需求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专业资格

超过95%的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带证上岗,既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考取会计初级职称的应聘人员会优先录用,对于开区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是人员会重点培养。

3.专业能力

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资格合乎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受到聘任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能力的水平上。企业招聘的是员工,而不是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聘任到的是可以直接上任工作的专业成手。具体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财务处理岗位,要求能够独立、完整、正确的完成相关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报税及税收筹划,能够熟练应用企业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能够尽快掌握企业财务制度等。

4.其他方面

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基础上,具有以下条件会加大成功受聘的几率:(1)广泛的知识面。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人才,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会计相关学科,如经济、税收、营销、法律、管理、金融、证券。(2)一定的外语能力。如英语四级,日语、俄语、韩语等。(3)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能够出具简单报告、编制有关数据表格、协助完成幻灯片演示文稿。(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参赛经验、文体特长、大学时担任一定职务,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会计人员要经常性的与银行、税务、证券机构、公司部门等发生业务往来,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社会需求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会计专业人才输出院校,我们的市场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符合这一类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进入社会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感受工作氛围,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为向大型工、商业以及跨国集团进军积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第一步。基于这一考量,我认为应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一下调整:

1.专业方向划分

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的修习后,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据以选择专业方向,可分为财务会计、审计、资产与投资、报税与纳税筹划、出纳及保管等。

2.专业资格证书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开设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等专业资格考试科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通过相应考试,开设资格证书相关讲座,讲解大学阶段可以考取的证书类型,帮助同学选择性考取有用的执业证书。

3.校内实训课程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修习相关专业知识,开设相关校内实训课程,可选择开设出纳实训、中级财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操、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商业会计实训、审计实训。

4.校企合作

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对于企业业务的熟悉,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可考虑与网络知名会计网校、市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工商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代账机构、自主创业团体进行校企联合,互惠互利,一方面引进人才开讲座、短课等,开阔学生见识;输送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以学校方面承接会计账务工作,提供学生真账实操,配备指导教师团队,完成代账业务创收。

第6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36-01

1 目前工科高职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状况及分析

1.1 会计教学的依托背景

会计属于经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其应用性较强,与经济的联系非常密切。通常会计学在财经类院校或是文理兼收的综合性大学设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也逐步开设了管理类学科。前者的学科设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由此而形成的独特校园文化;前者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教学水平包括招收的学生水平对于后者来讲都是无可比拟的。后者的重点则更多放在工科课程上,校园文化也更偏重于工科。

1.2 会计教学的目的

会计教学的对象是工科高职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不是会计本专业学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的教学目的却没有明显的区别,不明确。这样一来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不宜接受,跟不上进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会计教学的内容

不同的会计教材其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从整体上讲并不规范。有的介绍从会计发展史开始,包括总论,企业会计准则到会计六要素的核算,最后讲解会计三大报表;有的则加入了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告分析以及会计工作的组织及管理,从内容上讲参差不齐,须加以规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重点放在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会计处理程序上,而忽视了对会计三大报表分析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

1.4 会计教学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一方面学生感觉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也更偏重于理论的介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虽然教给学生相关的会计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现在不少学校仍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在教学质量与效果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5 会计教学的师资力量

在工科高职院校这个大背景下,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通常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却缺乏非常重要的实践经验。与财经类院校的教师相比,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会计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缺乏相关的工科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所教专业与学校特色相结合。

2 改善工科高职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状况的几点建议

2.1 依托工科背景,发展特色教学

工科高职院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与财经类院校开设此类专业相比有其必然的劣势。无论从教学设备还是教学方式方法上讲都难以超越财经类院校。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发挥自我优势,发展工管结合的特色教学。

2.2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专业人才

教学目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降。事实上,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的与会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并不相同。会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但却要用到相关的会计知识去辅助他们的本专业,他们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以,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与会计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不相同。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调整教学内容,适应专业需要

教学内容应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调整。工科高职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并非会计本专业学生,他们学习会计知识更多是为了运用相关知识帮助其本专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有针对性地讲解会计知识,把重点放在更多的知识点上,以求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有关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不必针对某一点会计知识求精求深。教材应尽量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还应考虑到所学对象是否是所教课程的本专业学生。同时笔者认为,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会计知识内容的多少参考教学大纲可以适当变换教学内容的相关顺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教授法,我们更应该加大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比如问题式教学法、参与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讲练结合式教学法和体验实践式教学法等等,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把被动性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的新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鼓励使用多媒体课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并加大实验力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理论教学周应相对缩减,增加实践教学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5 提高教师素质,创建优质教学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一方面应该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参加职业技术的认定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人才。在工科高职院校的大背景下,教师也应该适当学习一些工科知识,与自己的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突出工科高职院校管理专业的特色,创建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郭长平,欧阳琴,张辉,周维.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职成教育网,2007.

[2]田平,林辉山,刘堰兵.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第7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会计教学;优劣势分析;对策

教育部2011年7月28日颁布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旨在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在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正是基于培养这三型人才的要求,大学本科教学应采用通识教育模式。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将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一旦就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是在某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专业化的教育模式,教学中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楚河汉界”非常分明,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就业时也很注重“专业对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劳动者就业是市场化导向,而市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迅速:今天还蓬勃发展的产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已是“夕阳西下”了;因此,劳动者在其一生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这就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教育就不该再是专业界限分明的专业化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教育,即要从专业知识培养转变为一般能力培养,而与此相应的培养模式就是通识教育。

2、矫正前大学教育不良后果的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高中教育采用的是文理分科的模式,它将学生硬性划为文理两科,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被动偏科:学文的理科知识涉猎不足,学理的文科知识涉猎不足,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到学生日后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大学教育阶段要针对性地弥补这种缺失,矫正此不良后果。因为,大学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这种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素质综合的。而通识教育正能解决此问题。因为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制度规定学生要在学校提供的所有公选课中选择数门非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就能使学生在主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非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可能弥补或是文科知识不足,或是理科知识不足的缺陷,从而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

3、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

因我国的高考制度,使许多学生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在高考时并不是按其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而是以哪个学校和专业容易考上为导向,这就导致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不少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另外,因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再者,人们的兴趣爱好随着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和知识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着,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他们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如果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是,那么,学生就可以随其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来随时转换专业,以便能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但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只给学生提供了很小的转专业余地,而且,有时候只有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的学生才有此机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如愿以偿。这时,通识教育就能发挥其作用,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通识课程中选择他们感兴趣专业的课程进行学习,以便从知识积累上靠近他们的兴趣方向,形成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学习基础会计的原因及期望目标

大学通识教育的对象一般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如笔者所代通识课程——基础会计学,班上同学就来自于陕师大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有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理、哲学、汉语、行政管理、历史、食品等专业;这些同学选修基础会计课程的初衷各不相同。笔者曾在所代班级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原因有下述方面:第一,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这部分同学占全班人数比例为25.8%;第二,为帮助将来就业,这部分所占比例为59.7%;第三,为修够学分,这部分所占比例为4.8%;第四,为了解这方面知识,这部分所占比例为3.2%;第五,为掌握一种技能,这部分所占比例为1.6%;第六,为将来生活中会理财,这部分所占比例为4.8%。根据调查,我们还得知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掌握的预期目标有:一般了解(占比11.3%),基本掌握(占比53.2%),完全掌握(占比35.5%)。从上述两方面的统计结果看,以帮助就业为目的选课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想基本或完全掌握会计知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90%。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会计课程的突出特点:它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习它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利于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三、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学习基础会计的优劣势分析

1、学习基础会计的优势

第一,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统计数据表明,约26%的学生选修基础会计是因兴趣使然,约60%的学生选修基础会计是因就业目的;还得知,想基本和完全掌握该知识的学生比例为90%。基于学生这样的选课原因和预期目标,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成功的驱动力;纵观历史上的成功者,鲜有不是在兴趣的驱动下成就伟业的,如达尔文、爱迪生等,都是首先因对所从事事业的兴趣,进而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才收获了成功。利于就业的目的也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尽力学习和掌握基础会计知识;明确清晰的目标也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干劲。因此,通识教育的对象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他们学好基础会计的优势之一。

第二,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通识课程基础会计的选修者中有相当部分是理工科学生(笔者代过的班中理工科生一般占比约70%以上)。基础会计学虽然不用太多的数学知识,但其中也还有些数学计算方法,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如果学生想沿着会计学的知识阶梯继续前进,数学基础好当然是优势了。特别是涉及到管理会计内容和会计信息系统知识时,数学基础好就能学得比较得心应手。因此,通识教育对象在学习会计学的内容时,由于他们数学基础较好而能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

2、学习基础会计的劣势

第一,缺乏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会计教学中,常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及管理类的基础知识。对专业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前,一般都已经具备了部分必要的经济类知识。大学通识教育对象因其来自非经济及管理专业,他们不具备学习基础会计所需要的任何前期知识,所以,当学习中遇到基于经济及管理类的知识之上的会计内容时,往往理解不清楚。

第二,学习时间易被挤占。由于通识教育的基础会计课程是选修课,当学生的专业课程负担较重、精力无法顾及全部课程学习时,学生往往就会首先牺牲选修课来保证专业课的学习,这就会影响到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学生为此类问题前来沟通交换意见的。

第三,教学课时少致使学习内容不完整。由于通识课程安排的课时都比较少,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长点儿的学期可能是38课时,短点儿的学期是34课时,都超不过40课时。而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至少需要50-60个课时才能讲完。这样一来,通识教育中基础会计的内容常常介绍不完,致使学习内容不完整。

第四,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会计类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了一段书本知识后,都要进行实习,以便通过现实中的操作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但对于通识教育的学生而言,由于课时紧张、没有实习安排等问题而导致所学的理论和书本知识无法通过实际操作而掌握得更好。

四、大学通识教育中基础会计教学效果提高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教材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讲,通识教育中会计课程仅有基础会计一门,后续会计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学生跨院选课来实现。考虑到学生抱有的选课目的及预期目标,要满足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要,就要重视教材选用。从目前情况看教材有三类:一适用于会计专业,这类教材会计理论内容多,核算原理讲述细,会计方法介绍完整,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会计知识基础,便于其进一步深造;二同时适用于专业和非专业,这类教材会计理论较前少,核算原理讲述简明,主要介绍核算方法和体系;三适用于非会计专业,这类教材只讲最必要的会计理论,介绍基本的核算原理,重点在核算方法上。基于此,适用于通识教育的应是第三类,因为它叙述简洁、内容完整,易于理解;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目的和预期目标,还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给予学生完整的会计内容和知识体系。

2、补上或缺的知识

前已述及,通识教育中的学生不具备任何基础会计的前期知识,从而常导致其理解会计知识有难度。为解决这类问题,教师讲课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反映,同时,还应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理解上有问题,针对性地为他们补上缺乏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过此类情况:如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为此,笔者讲课时结合相关知识的介绍,专门把该问题给学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清除了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障碍。

3、创造实践的机会

因通识教育无法安排实践教学,为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实践。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会计业务处理所需要的各种凭证以及账表等,临时创造出一个会计核算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模拟会计业务处理,弥补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

4、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专业课程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基础会计知识比较枯燥,常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注意力。为此,授课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授课中要祥略得当,重点难点突出,特别是要通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的讲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使用会计课件添加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画、音乐等以增强授课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积极上课,认真听讲,保证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

第8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对企业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嵌入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2]企业面临着如何应用互联网思维和精神进行管理创新的新课题。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既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深刻认识管理会计的发展动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发挥好其决策作用,对企业在“低增长率、低利润”新常态中的谋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发展进程

管理会计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以成本控制为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等;第二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逐步兴起的背景下,以预算、决策、控制、考核、评价为核心内容;第三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顾客化生产”兴起的背景下,以战略管理会计为核心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的管理会计;第四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以作为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为主要内容。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后,管理会计的内涵更加丰富。发展至今,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为决策提供支持。”[3]

“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形态,如同工业革命一般,也带了企业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的极大变化。它打破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信息共享成为核心,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形态成为必然,引发了包含管理会计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重大改变。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新发展

(一)扩大管理会计服务范围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新的管理工具和业务模式,促使管理会计工作不仅要掌握企业的盈利能力,更要研究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市场分析、机会洞察,以及分析产品性能和成本结构,从而提供决策支持和增值服务。因此,管理会计报告涵盖了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经营与资金状况,使得财务参与业务和管控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

(二)“互联网+”支撑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企业搭建管理会计系统,实时获取企业经营数据,直接缩短了分析周期,实现制定月、周、天甚至实时的管理会计分析报告。可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了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应用,优化了工作流程,降低管理成本;且通过实时经营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提高了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价值,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

(三)“互联网+”推进基于全价值链的资金流动性管理

“互联网+”时代,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可从内部延伸至“供应商、客户”等产业链上各环节,实时监控应收、应付、库存、现金等全价值链运营资金的情况。可见,“互联网+”推动了企业开展全价值链资金流动性管理,促使管理会计融入企业投融资活动,追求企业净现值最大化和平均融资成本最小化,为企业经营、投资、融资决策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用首先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一套适合的管理会计体系。首先,建立高效的决策、管理协调与监督机制。企业尽可能下放管理权限,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建立独立的全面信息综合部门,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压缩生产部门到市场部门、最高决策层到一线员工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组织结构,以此构建权责对等、高效的决策、管理协调与监督机制。其次,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资源、财富,是管理会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企业应尽可能完善全面预算、经营决策支持、成本管理、绩效考评等信息化平台,为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提供实时、全面的数据。

(二)创新管理会计方法与工具

提高管理会计信息的价值,离不开一套运行规范的管理会计方法和高效的管理工具的支撑。首先,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导向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竞争模式已从“单打独斗”转向价值链资源整合。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也应调整方向,以全面预算管理、价值链管理为导向,在管理重点上下功夫,培养以合作共享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其次,整合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新时期,管理会计工具的选取应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用,整合应用各类工具,例如在财务管理工具上,突出流程制度设计,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价值,防范风险;在决策工具上,善用平衡计分卡等,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克服信息复杂与不对称性的问题,实现可量化、可比较。

(三)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以财务会计人才为主,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则非常匮乏。因此,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培养管理专业人才互联网思维,提升其信息整理、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其次,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全局意识,关注业务流程的变化对核算及管理带来的影响,及时找准提供服务的节点和契机,做好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再次,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全产业链服务意识,学习上下游产业链知识,适应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由对内服务转而向供应链,提供服务的发展趋势。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会计文化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直接指出:“管理会计,说到底就是管理未来、规划未来的会计。如果将其转变成为每个人都规划未来,每个人规划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连在一起,管理会计就一定会充满活力。”这说明了隐性的企业文化与显性的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起来,能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会计的认同感,提高其执行力。因此,首先要培育员工共同的管理会计价值观。塑造创新、有活力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群策群力;宣传“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内涵、作用,统一员工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让其拥有共同的技术语言。其次要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各级管理者是推动“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助推器,提高管理层认识高度、重视程度、运用力度,直接决定了管理会计创新应用的深度。

第9篇:会计专业劣势范文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宁夏 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宁夏地区属于我国内陆省份,其经济特点是小企业众多,产业结构中工业不发达,农业占主体,商业、服务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正在加快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作为目前高职招生就业两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否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接受挑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第一家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具有引领宁夏高职院校发展的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定性说明和定量数据列举,对该校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尽可能寻找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共性特征,抽象出提升该专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

1 SWOT分析法概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提出,是一种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其四要素为:S-Superiority(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威胁)。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

最初主要用于商业领域和行业分析,后逐渐被应用到教育评估和城市设计等许多领域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借鉴SWO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在市场机制下科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SWOT分析

截至2012年8月,宁夏地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有8所,其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相近专业(如会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有5所院校,如表1:

2.1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优势(S)

2.1.1 招生人数多

从宁夏各高职院校2012年8月份学生报到情况看,每所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报到人数均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以在银川市职教园区3所高职院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际录取人数均远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3.42倍、1.24倍、1.69倍。

2.1.2 教师专业素养高

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通常除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考取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行业职称证书;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身的特点,老师们普遍具有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的工作作风。

2.1.3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虽已列入了黄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但是它相对于其他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是黄牌专业里的最后一个专业,接近于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见表2。

2.1.4 校友评价较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报告中,“各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和“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两张图可以充分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友评价高,如图1和图2。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是91%,远高于学校平均满意度81%,居全校之首;从图2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68%,高于学校平均水平57%,也居全校之首。

2.1.5 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从调研和报告结果中均可得到,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率80%,从这两点已经可以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2.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劣势(W)

2.2.1 实训条件不完善

由于目前各院校急速扩招,而相应的实训条件还未跟进,除了电算化实训室机位不能满足需求,软件种类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另外,校企合作缺乏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校热企冷”的合作局面。

2.2.2 生师比较高,影响教学质量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2007年至2012年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生师比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目前生师比过高,最高时可达91:1,远超过高职评估体系的要求的7:1。

2.2.3 师资队伍培养断层,教师急需专业性继续教育培训

在学生人数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教师人数不能同比增长,同时,师资队伍培养出现断层。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职教授专业课教师10人中,50岁以上教师2人,30至50岁以下教师8人,没有30以下年青教师加入该队伍,不能形成“老中青”的层次关系。另外,由于宁夏本地的高校没有会计专业硕士点,所以很难在本地招聘到应届会计专业硕士。

在现阶段,会计行业正在与国际会计趋同,行业准则变化较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增多,老师同样也需要相关行业培训,但此类培训机会不多。

2.2.4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离职率高

从报告中可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离职率是51%,高于本校平均离职率37%,同样也高于全国示范性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离职率39%。

2.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机遇(O)

2.3.1 宏观政策对高职教育的支持

近几年,国家和教育部门除陆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外,在2012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高职教育在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等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意见。

2.3.2 地方经济发展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增多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发展迅速,行业、企业增多,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电算化程度处于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增加。

2.3.3 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

由于国家、政府的重视,宁夏地区各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不同层面得到资金支持,用于专业建设。如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2011年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资金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等。

2.3.4 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公平

由于从事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相对规范,学生只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有资格进入该行业。因此学生一入校,学习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备考,近三年,全区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在30%左右,在校生在毕业前的通过率为70%左右,学生学习压力大,动力也大。

2.4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威胁(T)

2.4.1 宁夏各类院校竞争激烈

院校间的竞争既有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竞争,又有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宁夏有两所普通高校在开设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同时,通过表1可知,5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会计电算化及相近专业。这些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缺乏特色,课程设置同质性严重,没有方向的区别。

2.4.2 已出现会计人才供过于求的态势

以2012年招生计划为例,全区本科与高职专科层次共计划招生1089人。这里还没有包括中职学生。而宁夏本地的会计人才需求市场是有限的,以2011年第四季度宁夏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数据看到,“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招聘人数为1196人,而“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供给人数为3290人,供过于求已呈明显局势。

2.4.3 社会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纯粹的记账人员需求已经很少,随之而来的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资金管理、系统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大,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增大,促使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的信息服务化成为新趋势。而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之变化速度缓慢。

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就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指针,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会计电算化程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宽岗位口径,厚技能基础”,主动契合地区实际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会计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这样,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才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就业竞争力”。

3.2 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双赢

争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如学校可以提供实习场所,提供细致的信息服务,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可以形成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双赢局面。学校除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如何引导企业需求和制造需求。

3.3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

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指标是硬件条件,利用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保证实训条件具备,充分满足扩招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性指标是教师质量和课程标准,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师考核、培养制度办法等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课程符合地区经济的基本需求。

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性指标是就业质量,从SWOT分析中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但离职率高,主要原因是薪酬偏低,究其根本是岗位供给大于需求,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上要有方向性,以符合就业岗位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珏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孙明山,赵睿.会计教育SWOT分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6)(2月).

[3]陈海峰.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广西高职教育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4).

[4]阳征保,肖淑葵.运用SWOT分析方法规划高职院校发展战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5]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R].2009(5).

[6]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R].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12).

[7]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