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普通化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普通化学重点

第1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 基本操作 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253-01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大学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着眼于21世纪的创新人才培养,化学实验教学除了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任。而普通化学在非化学专业本科生化学课程中占有先导地位,普通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后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乃至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如何能上好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教师的必修课。近几年来,经过我校普化教学组的努力,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日臻完善。然而,受到大型仪器数量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虽然采取每组1~2人做实验,在教学方式上,指导教师详细介绍实验内容、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将实验药品、器材全部准备好(甚至将仪器预热好)。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教师做得很细致很周到,但这样的实验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五年的教学中,笔者有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一一探讨。

一、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

在讲授理论课的时候,与实验相联系。比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一章在讲授初始速率法时,简单讲授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在讲酸碱反应一章时在讲授离子强度时,讲授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中为何补充强电解质的原理。而在讲述化学实验课时,也要提到理论课的内容,把实验课的原理讲透。例如在讲述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时,要讲清楚这个实验对应的理论课是酸碱平衡这章,原理是一元弱酸的理解和缓冲溶液原理。那么,通过实验的讲授和操作,也强化了酸碱反应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实验课和理论课相辅相成。

二、严格控制实验讲授时间

实验课和理论课区别很大,重点在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所以实验课的讲授切记不可超时。经过实践,我们已经发现,实验课讲授时间超时,比如讲一个小时,语言啰嗦,重复,细节反复讲授,结果学生反而实验完成的不好。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系统专学家戴维·丁格斯说:“人的警觉度是对疲劳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反复讲会使学生的警觉度降低,从而感到疲劳,注意力涣散。在教学中,往往教师讲授时间很长,但讲完后还有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来问实验的细节,就是因为学生专注度被分散了。有的年青教师刚刚踏上讲台,经验不足,可说的东西不多,但为了达到一定时间,而故意重复或多讲,反而分散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注意力,授课效果不好。笔者认为,实验课讲授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足以,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逐一道来,不用重复,清晰流畅即可,控制在15分钟。仪器的使用和演示控制在15分钟,教师边说边讲,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演示,这样学生印象深刻,短期内也不会遗忘。30分钟后,迅速开始实验。

三、实验基本操作反复强化

有的学生对实验课囫囵吞枣,不注意细节,实验有结果就高枕无忧了。结果,对后续的化学科目的实验基础不牢,贻笑大方。比如说在普化实验课我们就已经讲授酸碱滴定管的使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移液管的用法。而有的食品专业的学生到了食品化学实验课,这些操作还不规范,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教师,如何从自身的教学去寻找原因,对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反复强化呢?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正式实验操作之前,我们为学生加了一次实验理论课,为学生强调实验的安全及基本仪器的操作。用图片和视频演示实验的基本操作,一旦操作会有那些后果。比如对煤气灯的不正确使用,会引起爆鸣声,火苗四溅等,非常直观。如果实验台起火,学生应如何应对等问题都有很好的示范。在课间休息时,我们也给学生放些时间短的视频,一节课一个主题,对基本操作反复强化。这样在实验课讲解时学生、教师都省力不少,事半功倍。

四、加强实验课管理

第2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43-02

2011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由原来的精品课程升级转型而来,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1]。要求在原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课程要有完整教学过程的记录,即视频、教案、作业、考试等。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工作将成为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2]。我校《普通化学》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几年笔者围绕《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加强基础,提高素质,立足专业背景,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跟踪科技前沿,反映时代气息”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学生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普通化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非化学化工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先示范作用。

一、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普通化学》是一门现代化学导论课程,其目的是要给学生以高素质的化学通才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改革上,首先强调加强基础。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笔者将教材中过难的部分进行压缩或删除,安排足够的时间把化学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基础作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突出其基础性,使其成为解决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制备、应用等方面的重要基础方法,教给学生思考、解决化学问题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其次强调提高素质,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获得了思维、学习、自主创新等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还通过实验内容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使学生全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第三,在立足专业背景方面,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强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第四,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方面,另辟一个知识模块,即生活与化学,涉及能源、材料、环保、生命科学、健康营养等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化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实用、创新性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第五,在跟踪科技前沿和反映时代气息方面,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研课题或介绍像C60及其衍生物、纳米材料、储氢材料、人工模拟固氮、原子簇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前沿性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化学的现代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富有特色的《普通化学》课程“三式”教学方法,即“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使用这“三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地达到让学生“好学、会学、想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手段上,不断完善“《普通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普通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和“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网站”,教学过程中,设计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恰当地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结合为辅的现代化学教学手段,形成了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手段慢而易吸收、消化、理解等优点,又能体现教学内容丰富、形象、有趣、信息量大、省时等优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受学生欢迎。

三、实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配合课堂教学,由主讲教师编写出版了《大学化学实验教程》教材,于2009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教材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外,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还编入了反映教学改革新成果的实验,编入了微型实验和仿真实验。组织形式上,除了正常的实验教学外,将一些不在教学学时范围内,但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的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对学生开放,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同时鼓励学有余力、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的形式,参加到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机会。

四、学生考评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开展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在不断完善《普通化学》试题(库),坚持教考分离,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作业习题、课程参与程度、实验等环节),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上述教学改革的同时,笔者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标准,拍摄了理论课程全程录像并上网,方便学生学习参考,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意义上受益;丰富了《普通化学》教学网站中各章作业习题、例题、常见问题、名词术语、科学家人物、参考文献等内容;对授课课件、教学日历进行更新,并上网,方便学生学习;增加了学习指南、重点难点,考评方式和标准,使学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更明确;在实验教学方面,增加了实验指导栏目,预习思考题,方便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后的复习。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普通化学课程组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并形成以下资源特色。

1.立体化。多种媒体、多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多种功能教学软件以及纸质文字教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获得全国第九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网络化。上传至共享平台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在网上运行或供学习者下载。

3.精品化。(1)基本教学资源如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例题、实验指导等都是按照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新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的,这些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过程和教学方法。(2)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以网络化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普通化学课程组向学生开辟了拓展教学资源栏目,如在线考试系统、仿真实验、师生交流等,这些教学资源丰富了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目前,我们已较好地完成了《普通化学》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鸣蕾.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科教导刊,2013,(3):19-20.

[2]王金凤.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工作的体会[J].学园,2013,(18):37.

第3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C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90-03

《普通化学》是一门介绍化学领域及其分支领域中的基本化学原理及物质结构的课程。在我校,该课程多年来一直是面向全校各工科院系的公共基础课。由于是全校面上课程,因此一直采取全校学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教学及考核模式。在多年的对不同院系的《普通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各个院系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以材料学院为代表的非化学类院系专业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对化学知识的需求较多,所以他们希望学到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目前《普通化学》教学内容满足不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大胃口”。而以机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为代表的这些学院的学生工作后虽然也需要化学知识和思维作支撑,但是他们对化学不需要系统的纯学科教学,系统地教学会使他们“吃的太撑”,“消化不良”而产生“知识过剩”,进一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1,2]。因此,如何针对各个学院对化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对《普通化学》课程进行改革,让学生做到“为用而学”、让老师做到“为用而教”是该门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基础化学教研组在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讨论后,乘着我校本科培养方案改革的春风,对《普通化学》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不同院系开设“私人定制”式的教学计划。如:对我校机电、电子、自动化等学院开设《工程化学基础》课程,以“少而精”为原则,避免一味强调化学的系统性,突出以这些院系的工程应用为基础,讲授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特定的专业将化学教学由《普通化学》转变为《工程化学》后,如何在教学手段及内容上进行改革国内兄弟院校已有不少报道。如王艳芝等人[3]提出在教学中需要反映当代科技前沿并渗透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杨华玲等人[4]提出在教学中需将板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王斌等人[5]提出应在教学中引入前沿知识、设置创新实验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几年来,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的改革也有所报到。如:吴芳辉[6]提出通过设置疑点或悬念诱发学生质疑能有效发掘学生的潜能。原长洲等人[7]提出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岳彩波等人[8]提出的“引诱式”教学方式可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情。钮金芬[9]也介绍了如何让教学内容“动”起来的经验。上述文献中关于师生互动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但是关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属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另外师生互动也仅局限与课堂上,课堂外的师生互动模式还少见报道。因此,本论文本着与国内同行交流的目的,从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介绍我们在《工程化学基础》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及改革措施,重点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特性。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1.横向交互式授课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已经格格不入;因此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参与者,指导者。近年来在《工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探索了“横向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并讨论。这样,有效增加了师生互动,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提的问题做宏观把控。即学生提的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那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大家讨论并在最后给出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认为学生的问题太过简单,则为了避免耽误大家的时间,则可以告诉学生下课找老师解决。②让学生参与授课,老师作为听众,为学生做点评。即: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最新科研动态相关联的选题,让学生分组去搜索、阅读、整理资料、形成报告,并参与到课程的讲授中来。如下页图1所示。

图1(a)为郑同学将化学与能源工程相结合讲授关于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工程化学》这门课程的工程特色。图1(b)为王同学结合我校的国防特色,给同学们讲解化学武器方面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对我校作为一所国防特色院校的热爱程度。图1(c)为任同学讲授太阳帆材料的选取及相关原理,与我校三航特色密切相连。图1(d)为赵同学讲解食品制作中的化学原理,并结合我校3D打印技术的优势讲解了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食物,该同学的讲授极大地引起了班上“吃货”同学们的兴趣。另外还有同学将化学知识与人的不同情绪相结合,讲解了引发人们不同情绪的一些生物物质如梅拉多宁、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对人情绪的影响及其相关化学原理,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表明,这种互动教学方法成效显著。这种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③通过让学生参与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

2.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外,还建立了QQ群,QQ群的建立与传统的邮件或电话通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一个学生提问的问题其他在群里的学生也可以看到,所以避免了同一个问题很多不同的同学来问的难题。②传统的电话邮件只限于师生互动,而QQ群中除了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③QQ群的建立有助于学习资料的扩散,老师可以将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讲义、课外辅导资料及最新的文献等与学生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课外互动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如图2(a)所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QQ互动群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其讨论内容群内所有同学可见,进而能够使具有相同疑惑的同学也从讨论中受益,图2(b)所示为学生通过QQ群与老师交流,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照相并发到QQ里来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学生答疑,这样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答疑的缺陷。图2(c)所示为通过QQ群可以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共享学习以外的一些资料,比如:有一些励志的,或者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资料,也可以在群众共享,进而在学习之外,也给学生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与指导。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独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程度的标准,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方式。将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专题调研小论文、自主讲课、课后作业等环节纳入考核范畴。分组讨论主要是选择一些工程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搜索、整理,而后讨论,最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并形成小论文,论文分数计入考试成绩。该措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自主讲课是指在该门课程中留出1~3次课给学生,选取比较简单而又与工程应用比较紧密的内容让学生经过预习、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最后的考试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科研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互动成绩等,与单纯地以期末成绩作为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模式虽然给老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但是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能够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一个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容易,但要教好却并不容易,需要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潜心思考,像搞科研一样去研究。简单而言,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学习;(2)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3)教学需与时俱进,需要与科研相结合,随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林根.普通化学改成工程化学的回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1):89-90.

[2]王海棠,时清亮,张永水,傅建杭,李洪涛.《工程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78-80.

[3]王艳芝,黄梅莉.工程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0,(23):353-354.

[4]杨华玲.《工程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4,(14):19-19.

[5]王斌,马祥梅,冯艳,邢宏龙,何杰.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3,(14):5-5.

[6]吴芳辉.关于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21-122.

[7]原长洲,候林瑞,晋传贵,朱伟长.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31-132.

第4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通俗讲解法;注重过程教学;考评体系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hysical Chemistry

WANG Xiao-hua1 ZHANG Yan2 ZHANG Shu-yi3 XIE Jin-nai4

(1.Tongji Zhejiang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China;2.Hangzhou Xin Kai Industrial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China;

3.Suzhou Tianma specialty chemicals Co., Ltd.,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4.Jiaxing City Qinghe high-strength insulation Co., Ltd.,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Phys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characters, we explore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hysical Chemistry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to use the“popular explanation” teaching mode, to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rom the basic courses, examples and experiments and so on, to exame students through discussion in the usual results, an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with final stages.

【Key words】Physical Chemistry; “Popular explanation” teaching mod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0 前言

物理化学是我校材料科学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运用物理的原理、方法及技术,结合高等数学的知识来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基本规律[1]。而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且逻辑性很强,公式繁多,且大多公式都有使用条件,以往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受影响[2,3]。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着眼其原理和来源分析推演,联系实际生活案例加以深入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物理化学课程变得轻松易懂易学成为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切实提高物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1 课堂教学中多用“通俗讲解法”

为了打破物理化学枯燥、沉闷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避免死板照搬知识点,要找出与知识点“接地气”的讲解方法让学生更易懂易学,即“通俗讲解法”。例如,在界面张力章节中,固体表面吸附气体时,朗缪尔吸附等温方程的推导复杂难懂,但如果把学生进教室坐座位的过程比作气体被吸附到固体表面就简单了,每位学生好比每个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座位好比固体表面。如果学生坐满座位则覆盖率等于1,否则小于1。固体表面吸附气体的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在覆盖率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去思考,教室的空位越多,坐下的速率肯定更快,那这个空位怎么计算呢?空位率乘以空位数。如果教室外有一只猛虎追赶学生,是不是大家会努力挤进教室呢?而这只吃人的“老虎”就好比一种推动力,对于气体分子来说就是压力,固体表面吸附气体时,压力越大,吸附肯定就越快,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影响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因素,即空位率和压力。学生再看吸附速率的公式就变得更容易了。这种通俗的讲解办法可以把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化作简单易懂的生活常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真正让学习变复杂为简单。

2 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2.1 结合《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实现轻松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课,教学中多从学生学过的知识点引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热力学部分的术语在《普通化学》[5]和《无机化学》[6]中已经介绍过,《物理化学》课堂上只需简单提及,学生就能回忆起来,再结合《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知识,就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功、能量守恒定律等重点内容。而在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相关内容讲解时,也可以先引入《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中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写法特点,再稍加推演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其他表达式[7]。

2.2 结合应用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许娟等[8]认为举一些“闪光点”的实例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与实例相结合可以帮助其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视角。刘建等[9]认为教师讲课备课,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非常重要,如将实际生产中的合成氨反应与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贯穿,粉尘爆炸与表面能相联系,自然界水结冰,冰雪融化等与化学势相关联,汽车表面镀膜与胶体化学关联等等。

2.3 结合物理化学实验讲解和推演理论知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适用

如借助凝固点测定实验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之凝固点降低。单纯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很乏味,若结合表1设计凝固点降低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测凝固点并分析所得数据,就不难发现当在环己烷中加入萘后凝固点有所降低,进一步还可以设计实验添加相同物质的量的尿素,结果如何呢?让学生通过实验找答案。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向学生提问,如果是未知试剂A需要测定相对摩尔质量可否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学生则可以按照表2设计凝固点降低实验,再结合理论推导将可以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分析、推导和应用同时进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表1 凝固点降低实验设计

表2 利用凝固点降低实验测A的相对摩尔质量

3 选择合理的考评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化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深且枯燥,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热情有增不减,平时成绩可提高到40%甚至更大的比例,再扩大其考评范围。除了通常的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外,可以把学生讨论交流作为平时成绩。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讨论交流模块[3,10]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都大有裨益,受此启发,笔者在2015级材料专业学生物理化学课堂上采用了专题汇报和讨论模块。由于这门课学时有限,不可能多次应用Think-Pair-Share (思考―讨论―交流)模式[10]和Sandwich教学法[3],所以我们将班级49人均分为7组,每组固定专题负责人。教师给出几个《物理化学》相关的专题,请各组自选,选定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制作PPT,在学期末进行专题汇报和讨论。每组给予8到10分钟进行汇报,每组抽出一人来当评委,再邀请其他班级同学或者老师作为评委,并进行现场打分和排名,结果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回访学生的反应,学生一致认为,该专题讨论的课堂模式拓展了知识面,展现了大学生风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氛围,值得推广。

另外,笔者设想将《物理化学》的考试分段进行,譬如每三章出一份试卷,考试成绩按比例记入期末总成绩中,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

4 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且需要的储备知识较多,但该课程在本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拓展,以及专业课程和实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考评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持之以恒追求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冯彩婷.增强教师责任感创新课堂教学――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87-89.

[2]江欣,杨立滨,吕玉光.物理化学双语课程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15,42(6):172-179.

[3]段煜,王晓岚.Sandwich教学法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I)―表面张力教学实例[J].化学教育,2014,42(l6):47-52.

[4]余传波,邓建梅,邹敏.物理化学“启发式教+探究式学”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启示[J].化学教育,2014,(l6):16-19.

[5]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教研室.普通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6]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7.

[7]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4.

[8]许娟,杨亚提.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133-134.

第5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纷纷反映该科目学习内容多,各章知识联系性不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些现象除了跟科目知识点涵盖广,抽象理论概念多的学科特点有关外,以下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1)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学习过普通化学且部分学生修过有机化学,整体说来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依旧不多,知识储备不够,学习重视度也不高;

(2)科目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由于课程知识点杂多,如果仅仅是重点讲述部分知识内容,容易破坏科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课堂上基本原理知识阐述过多,和现实案例及实际环节关联较少,讲解容易枯燥无味。针对上述几个反映普遍的问题,我们和学生充分交流后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补充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改善加强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以及在相关章节添加生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进的几个方面

2.1补充化学相关基础知识

在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中,环境化学科目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修读过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由于培养计划对化学科目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同时环境专业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给授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听明白,理解清楚,在某些章节我们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这种做法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2006年高教出版社发行,戴树桂教授编著的环境化学。其中大气环境化学章节中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我们相应补充了键的解离能和共轭、诱导作用以及空间位阻与键稳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理解相应自由基的稳定性。谈到自由基的活性时,我们把有机化学中讲过的烷烃卤代自由基反应与之关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学过的内容,这样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在讲到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时,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回忆了有机化学科目中对芳烃芳香性的介绍,其电子结构特点以及和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多环芳烃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迁移和转化的特点。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应章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等科目进行对照学习,相互印证,既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2总体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培养计划中分配给环境化学48学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八章内容,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正式开讲前,先给学生大致剖析了一下该科目的主要脉络,便于学生了解科目的重点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环境化学的诞生以及环境当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和迁移转化。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谈及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和土壤后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等内容。第五章涉及污染物历经上述三个圈层后进入生物体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六章主要是一些具体的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第七章重点介绍受污染环境的几种具体修复技术。而最后一章则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通过分析,学生大致了解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步建立一个关联体系。随着教师授课工作的开展,学生可以把相应知识点置于关联体系中,最后形成该科目的完整知识体系。另外针对科目课时较少而内容丰富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简单的和常识性内容仅做概述,和其他科目有交叉的章节如第二、三和五章,我们侧重讲述和化学相关的内容,其他部分以课堂提问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督促学生针对相应的交叉科目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自主进行对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时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们设置“每课一个小结,每章一个总结”,便于学生及时复习课堂学到的知识点。

2.3补充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中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阐述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引入环境中的真实典型案例,充实教材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际环境问题中有关污染物存在,化学特性及控制原理的能力。通过介绍11种农药“喂养的豆角”,可爆炸的西瓜以及一系列生活中有毒的食品(毒馒头,毒油条,瘦肉精,辣椒中的苏丹红,毒木耳等等),到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充斥室内外环境,以及最近出现的“雾霾”现象和人们高度重视的PM2.5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化学的重要性。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章节,介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以及洛杉矶和伦敦烟雾事件,使学生把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另外我们也选择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故事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到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时,介绍完有机氯农药后,穿插了瑞士化学家米勒和滴滴涕以及德国科学家哈伯和毒气的故事。这些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血淋淋的事件,深深震撼了在座学生。课后学生纷纷上网查阅相关事件进行讨论,同时也反馈了一些其他的案例供参考。通过真实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小故事的穿插,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另外我们会在课余时间或答疑时间和学生充分沟通,鼓励学生对该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情况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6]。

3结论

第6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难溶电解质 溶解度 溶度积 同离子效应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计算是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板块的重点之一,对沉淀的生成、分离、转化、溶解等后续知识的学习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对这部分计算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透彻掌握溶解度概念,达到灵活应用知识之目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是难溶电解质饱和水溶液的浓度,可有多种表示方式:100克水中所溶解电解质的最大质量;饱和水溶液的摩尔浓度、质量百分数、质量浓度等,单位分别为g•100g水,mol•L,%,g•L。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是一定温度下(25℃),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标准平衡常数,此时水溶液一定是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水溶液。

例如难溶电解质AB的溶解度为Smol•L,即AB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Smol•L,其饱和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B(s)?葑mA(aq)+nB(aq)。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量很小,溶解的即认为全部解离,所以AB饱和水溶液中c(A)=mSmol•L;c(B)=nSmol•L,K(AB)=[A][B]=(mS)(nS)=mnS (1)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概念不同,但存在联系,均能说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由式(1)相互换算。

1.由溶度积计算溶解度

【例1】已知25℃时各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如表1,比较下列三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1)AgCl、AgI、FeS

2)AgS、AgCrO、Fe(OH)

3)AgCl、AgCrO

解:1)设AgCl的溶解度是Smol•L,则:

AgCl(s)?葑Ag(aq)+Cl(aq)

c/mol•L S S

K(AgCl)=[Ag][Cl]=S=1.77×10

解得S=1.33×10,所以AgCl的溶解度是1.33×10mol•L。

同理算出AgI、FeS的溶解度分别为9.23×10mol•L、2.24×10mol•L。

所以AgCl、AgI、FeS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gCl>AgI>FeS。

2)设AgS的溶解度是Smol•L,则:

AgS(s)?葑2Ag(aq)+S(aq)

c/mol•L 2S S

K(AgS)=[Ag][S]=(2S)S=2.51×10

解得S=1.84×10,所以AgS的溶解度是1.84×10mol•L。

同理算出AgCrO、Fe(OH)的溶解度分别为6.54×10mol•L、2.30×10mol•L.

所以AgS、AgCrO、Fe(OH)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gCrO>Fe(OH)>AgS.

3)由1)、2)可知AgCl的溶解度1.33×10mol•L,AgCrO的溶解度6.54×10mol•L,

所以AgCl、AgCrO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gCrO>AgCl。

结论:相同类型(1∶1型;1∶2或2∶1型;1∶3或3∶1型)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溶度积直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1】中1)AgCl、AgI、FeS均为1∶1型,由于大小顺序为AgCl>AgI>FeS,所以溶解度大小顺序也为AgCl>AgI>FeS。

2)AgS、AgCrO、Fe(OH)均为1∶2或2∶1型,K大小顺序为AgCrO>Fe(OH)>AgS,所以溶解度大小顺序也为AgCrO>Fe(OH)>AgS。

3)AgCl、AgCrO分别为1∶1和2∶1型,K大小顺序为AgCl>AgCrO,而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AgCrO>AgCl。

【例2】25℃,Ca(OH)的溶度积为5.02×10,求该温度下饱和Ca(OH)水溶液的pH值。

解:设Ca(OH)的溶解度是Smol•L,

Ca(OH)(s)?葑Ca(aq)+2OH(aq)

c/mol•LS2S

解法同例1得S=1.08×10,则Ca(OH)饱和溶液中c(OH)=2S=2.16×10,

pH=14-pOH=12.33.

2.由溶解度计算溶度积

【例3】已知25℃各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数据如表2,计算25℃各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解:将各物质的溶解度由质量浓度换算成摩尔浓度,换算关系式c=,结果如表3所示,则AgCl的=K=S=1.77×10;BaSO的K=S=1.08×10;Fe(OH)的K=S(2S)=4.87×10;Fe(OH)的K=S(3S)=2.81×10。

由于甘汞HgCl在水中的解离按下式进行

HgCl(s)?葑Hg(aq)+2Cl(aq)

c/mol•L S 2S

所以HgCl的K=S(2S)=1.43×10.

【例4】已知25℃,Mg(OH)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10.35,求该温度下Mg(OH)的溶度积常数。

解: Mg(OH)(s)?葑Mg(aq)+2OH(aq)

c/mol•LS2S

Mg(OH)饱和水溶液的pOH=14-pH=3.65,

则c(OH)=2.24×10,Mg(OH)的溶解度S=c(OH)=1.12×10mol•L.

Mg(OH)的溶度积K=S(2S)=5.61×10(注意与【例2】比较).

3.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

【例5】计算25℃,AgCl分别在0.1mol•LNaCl溶液和0.1mol•LAgNO溶液中的溶解度,K(AgCl)如表1。

解:设AgCl在0.1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Smol•L,则:

AgCl(s)?葑Ag(aq)+Cl(aq)

c/mol•L S S+0.1

化简:AgCl溶解度本身很小,S?垲0.1,又存在0.1mol•LCl的同离子效应,使AgCl溶解度进一步降低,所以S+0.1≈0.1,

K(AgCl)=[Ag][Cl]=S(S+0.1)≈S×0.1=1.77×10

S=1.77×10。

同理AgCl在0.1mol•LAgNO溶液中溶解度S=1.77×10。

所以AgCl在0.1mol•LNaCl和0.1mol•L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77×10mol•L,远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33×10mol•L(纯水中溶解度计算见【例1】)。

【例6】计算25℃,Fe(OH)分别在0.1mol•LFeCl和0.1mol•L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K(Fe(OH))如表1。

解:设Fe(OH)在0.1mol•LFeCl溶液中的溶解度Smol•L,则:

Fe(OH)(s)?葑Fe(aq)+2OH(aq)

c/mol•LS+0.12S

化简:Fe(OH)溶解度本身很小,S?垲0.1,又存在0.1mol•L的Fe的同离子效应,使Fe(OH)溶解度进一步降低,所以S1+0.1≈0.1,K(Fe(OH))=[Fe][OH]=(S+0.1)(2S)≈0.1×4S=4.87×10,S=1.10×10。

设Fe(OH)在0.1mol•L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Smol•L,则:

Fe(OH)(s)?葑Fe(aq)+2OH(aq)

c/mol•LS 2S+0.1

化简:Fe(OH)溶解度本身很小,2S?垲0.1,又存在0.1mol•L的OH的同离子效应,使Fe(OH)溶解度进一步降低,所以2S+0.1≈0.1,K(Fe(OH))=[Fe][OH]=S(2S+0.1)≈S×0.1=4.87×10,S=4.87×10。

所以Fe(OH)在0.1mol•LFeCl和0.1mol•L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10×10mol•L和4.87×10mol•L,并不相等,但都远小于纯水中的溶解度2.3×10mol•L(计算见【例1】)。

结论: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盐效应使溶解度略微增大;二者共存时,只考虑前者。

【例7】比较25℃,BaSO在下列介质中的溶解度大小:

A.纯水 B.0.1mol•LBaCl溶液

C.0.1mol•LKSO溶液 D.0.1mol•LKCl溶液

(答案:D>A>B=C)

【例8】比较25℃,AgS在下列介质中的溶解度大小:

A.纯水 B.0.1mol•LNaS溶液

C.0.1mol•LAgNO溶液D.0.1mol•LKNO溶液

(答案:D>A>B>C)

注意比较【例5】与【例6】、【例7】与【例8】的差别。

我通过以上例题分析和比较,希望读者能更好地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使知识融会贯通,应用熟练。

参考文献:

[1]胡常伟,周歌.大学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2]曲宝涵.普通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家宁,史苏华,宋天佑.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康立娟,朴凤玉.普通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慕慧.基础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符号说明:

脚标eq:平衡状态

摩尔浓度:c

质量浓度:m

摩尔质量:M

[B]:相对浓度[B]=其中c=1.0mol•L

第7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网络心理 多媒体 课件

引言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课件于2011年10月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二等奖,笔者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结合学生网络心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完成的多媒体化学课件。

学生网络心理是指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对网络的认知,和对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1]。学生的网络心理已经引起教育者和心理学家的重视,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学践行者,将学生网络心理地正面影响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化学课件是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特性[2],模拟真实的化学实验全过程,学生通过点击和拖动鼠标来实现实验操作,学生没有鼠标动作,实验将不会进行,学生操作错误,实验将显示错误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人机多媒体极强。这样的实验课件较传统的演播式的实验动画有本质的区别。

本院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将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大学生刚走进校园,自我意识较中学阶段明显增强,面对网络,表现出极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而化学实验课件正是利用这种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正面影响,打破教学的时空界限,为新生搭建了集文本、图画、声音和影像为一体的学习平台。下面以“羧酸衍生物的性质”课件为例,谈谈制作过程的心得。

1.利用首因效应,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件中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是学习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排。同时针对学习难点——化学反应历程,我们采用动画形式[2],使其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理解为止;针对学习重点——醇解反应,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以首因心理效应作为指导[3],配以模拟实验——阿司匹林的制备(图1),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生动的实验产生兴趣,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学习愿望,才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反应过程的理论知识。

2.模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激发网上探险心理需求[1]

学生真实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通常不能接触到实验准备的前期工作,但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模拟实验(图2)中我们将其完整呈现,添加前期准备的三步:电极选择、电极活化和电导率常数设置,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过程,这样就弥补了学生真实实验中的不足。这样的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运用海潮心理效应[3],激发大学生网上探险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模拟现实的实验环境中,运用个体的观察、判断、思考和反应,满足竞争心理。同时实现远程教学及其教学资源的共享,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提供的良好的平台[4]。

在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中,可随时点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来学习,这样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且整个模拟实验均由鼠标点击拖动来进行完成,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计算机会自动对其下一步实验步骤做出判断,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人机交互和智能化的特点。

3.教学视频与模拟实验的对比学习,体现B-Learning的教育思想

课件所配视频为阿司匹林制备的实验操作过程。老师操作视频可以和模拟实验结合学习。该设计更好地保证了老师的最佳授课状态和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同步进行。实际上这就是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突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体现了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的教育思想[6]。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重在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4.应用迁移效应,加深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本课件的综合测试题库中,配有多种题型,题量丰富。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版块,利用迁移心理效应[7],特别添加有“随堂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于所学知识可以做一个及时的巩固学习。点击“返回”按钮,学生可以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相结合的开发理论设计出的多媒体化学课件,已在本院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实现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提升。该课件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为教师实现B-Learning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提供了获取知识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3-95;108.

[2]何克抗.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7):5-12.

[3]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20.

[4]刘勇平,刘长久等.“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广东化工,2010,8(37):215-216.

[5]刘源.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10,9(25):138-139.

[6]王文昌,李雯等.在化学教学中以Blending Learning为理念尝试“双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化学教育,2008,2(29):33-35.

第8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职业资格;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我国的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在8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随着大学扩招得到快速发展[1]。鉴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随着全社会对环保事业投入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相继开设环境相关专业,据统计全国有300余所大学开设环境工程(科学)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与行业划分越来越专业化。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也从无到有,并从1994年开始制定一些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并逐步建立和推行更多项的专业技术执业制度。职业资格证一般包括从业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从业资格指一般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而执业资格是国家对于一些专业进行强制规定,必须达到符合行业标准的人员才可以从事。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的频繁,我国也必将实行一项在欧美社会已经深入实行的制度——资格准入制度,并进一步规范所有的劳动力和人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方面要求均纷纷与国际接轨。各行各业都出现各式各样的职业资格证,大学生如果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时就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在很多大学生中出现了考证热。这反映了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取得各类执业职格证书。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也积极鼓励并奖励学生们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这也十分符合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通过备考职业资格证也会让学生们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工程本科教育应当适应社会潮流,转变思想,改革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考试融入本科教学工作之中。

1存在问题

1.1教育与需求脱钩

环境专业被视作朝阳专业,但在就业市场上环境专业特色表现差强人意。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环境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只占20%,这两个数据并不突出,与非环境专业大致持平,与该校环境科学“特色”专业不相匹配。环境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首选考研或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其次才是考虑进各类环保公司。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与社会需求的环保专业人才间尚有一定差距。由于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对当前环境工程(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1.2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向紊乱

环境工程最初来源于各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给排水专业,50年代设立环境卫生专业,70年代有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后起之秀复杂得多,很多环境专业往往来源于地质专业、勘探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工程甚至经济管理专业。2015年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共设置了4个二级学科和3个特设学科,拓宽了环境保护类专业的范围[2]。各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大致如下,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生态学等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环境微生物、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法学等课程。落实到各高校,其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大纲各取所需,参差不齐。专业基础课程选择具有明显的专业背景和学科传统,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并不完全一致。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分属两个一级学科,但在具体操作时二者在培养方向和教学大纲上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2职业资格考试导向

2.1职业资格考试对职业选择的激励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以往没有就业的,就业压力巨大。因此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和家长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空前激烈的竞争,使毕业生们在职场中普遍缺乏安全感。随着企业间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关注,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单靠手中的毕业证书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很难找到一个理想职业的岗位。在职业与专业技能之间职业资格证书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使毕业生在社会上可以充分运用专业技能找到合适的职业,不必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艰难选择。应用型本科学校面向职业资格的应用型教学可助推学生刻苦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体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最有效证明。

2.2职业资格考试对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的启示

环境工程(科学)毕业生能参加的职业资格考试大约有3种:环境影响评价师、环保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3-4]。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分4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注册环保考试分为基础考试(主要内容涵盖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技术和职业法规一共15个科目的内容)和专业考试(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法规和标准、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实践、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践、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践、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实践一共9个科目的内容)。参加专业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基础考试合格,并符合专业考试报名条件相关规定时才可报考。在专业考试合格以后,才能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证书》。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同样分为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类。公共基础科目包括普通物理、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计算机应用、流体力学、工程经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考试又包含专业基础和专业科目。其中专业基础科目包括:水处理微生物学、水文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分析化学和供水水文地质。专业科目包括: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和给水工程。通过对环境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具体要求进行对比,发现目前环境专业本科的专业大纲和培养目标基本包括考注册环保师和注册环评师所需知识,但是和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所需知识要求差异较大,而且难度也较大。注册工程师考试针对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而大学环境工程(科学)培养的是预备工程师。考察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师、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可以发现,资格考试水平普遍高于环境本科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环保工程师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专业科目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实践性的科目,这对本科课程建设具有启发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在本科阶段显然深度不够,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经常修改,教材多年不变,内容滞后;环评考试教材的核心是环保部颁发的大气、水、固废、噪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由于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经常修改,环评考试教材和大纲几乎年年修改,保持同步更新;注册环保和注册给排水强调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环境工程本科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2.3职业资格考试对环境工程本科教学内容的导向

本科教学大纲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一般可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其中掌握即要求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熟悉即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仅要求他们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广泛知识[5-6]。注册环保、给排水、环评工程师考试要求高于本科教学大纲,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大多为掌握和熟悉,要求相关人员要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运用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学校在编写与这几个证书有关的教学大纲时,密切注意这些考试大纲的要求,力求达到将相应的内容列入各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在教学中将设计和计算作为环境工程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由死背书本向注重实践能力方面转变。在考试题型上,也力求多结合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专业考试上面的考试题型方式,如增加相应客观题型,内容主要以案例计算为主。并适当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题,为学生今后参加相应的证书考试打下坚实基础。环保专业考试辅导用书和各年考试试题是水、大气、固废、物理污染控制最佳辅导教材,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普遍感觉缺乏习题或习题陈旧,而环保专业科目考试提供生动的素材,稍作修改可应用于考试测验。环保专业考试案例可作为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的样本。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笔者认为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教学大纲进行不断修订和充实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以上事实,可考虑以下方面:(1)顺应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及时修订大纲和课程体系。(2)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课堂灌输教育方式,采取案例式、融入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环境本科人才。(4)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的污染治理都需要有实际工程经验,而且环评、环保工程师考试也非常偏重于这些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命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类实习等是学生熟悉和深入理解这些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对这些相关实践类课程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课时上的保证。(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鼓励和奖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和挂职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提升教师的理论结合实践水平。

3职业资格考试和本科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各类职业资格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针对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普遍要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并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这无形加大了在校生参与考试的难度。其次,注册考试的激烈竞争程度是另一考虑的因素,事实上只有少部分人有参加这类考试的计划,且主要是预备考研的同学;为了更贴近证书考试,需要学校以及任课老师更多地在课程设计、大纲编写和制定、教学内容和考试考核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只有通过注册给排水、环保、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或在生产设计第一线培训或挂职一定时间才有资格满足“双师”教师资格的基本要求。另外,目前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清理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2016年,随着简政放权,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改革的深入,在此前已取消5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基础上,国务院再取消招标师、物业管理师、市场管理员、插花员等47个事项。加上前5批取消的272项职业资格,国务院分6批取消的职业资格将高达319项。至此,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总量比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减少50%以上。这一系列清理职业资格考试措施降低了“考证”热,客观上给环保类职业资格考试带来一定冲击。

参考文献

[1]杨芳,颜世发.融入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3(1):84-85.

[2]刘辉利,游少鸿,朱义年.基于职业资格制度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101-102.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Z].

[4]环境保护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Z].

[5]郑宾国,张珂,牛俊玲,等.职业资格制度下环境工程专业高等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6(1):274-275.

第9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范文

化学教育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色化学思想理念在我国现代高等院校化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应用,为有效提升我国大学化学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水平和绿色环保特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围绕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绿色化学教育;大学化学教育;改革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我国现代大学化学教育事业的开展过程中逐步获取了充足的指导应用空间,为我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指导条件。随着绿色化学指导理念在新时期大学化学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我国大学化学教学工作,在基础教学理念、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和方法层次均发生了鲜明而深刻的变革,有效解决和突破了我国现有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我国高等院校化学教学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是开展新时期大学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理念。绿色和环保是当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主题,也是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基本课题。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相对照,大学化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备着更加鲜明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广泛性表现特征,直接导致大学化学学教学过程本身面对着鲜明的复杂性,亟需借由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逐步提升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要积极在大学阶段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环节具体开展过程中,扎实倡导和践行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为我国大学化学教育事业改革工作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支持条件。要紧密关注节能环保材料研究与应用,以及能源短缺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我国现阶段大学化学教育事业具体开展过程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不断提升我国大学化学事业的时展水平。第二,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引入运用,真切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化学学科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诉求。在具体培养和输出素质全面型人才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理念的践行实践力度,要在为大学生引入并宣讲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要素基础上,通过为大学生初步介绍绿色化学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切实促进大学生群体初步实现对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要采取针对性教学实践措施,诱导大学生在逐步形成参与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探究,以及化学相关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实际开展的大学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呢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大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二、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

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开展大学阶段化学学科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要制定实施系统措施,促进传统大学化学教学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有效转变大学化学学科任课教师,以及大学学生群体对化学学科的观念认知状态和基础思维模式,逐步督导大学化学教师和大学生建构形成基础性绿色化学观念认知,逐步提升大学师生参与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观积极性。要切实逐步加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基础思想观念宣传普及教学工作力度,逐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对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理解认知水平,并在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呈现过程中,时刻关注绿色化学知识理念的引入和渗透。比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要基于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技术控制理念,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工业合成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毒性,及其对自然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效应,并针对性制定和应用恰当的技术处置措施。鉴于绿色化学教育工作是大学阶段基础性化学教育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纽带,直接要求大学教师在具体开展基础化学教育改革实践工作过程中,要时刻坚持和保障绿色化学思想理念的指导地位和导向地位,逐步加强和深化化学教育基础思想理念的改革调整力度。比如在讲授无机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要秉持系统深入的人文关怀实践理念,优先为学生全面介绍分析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的理化性质,督导学生实现对无机有毒气体物质环境影响效应的清晰认识,继而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认知视角,切实加强无机有毒气体物质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技术属性状态的优化控制工作,确保大学基础化学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实现水平能够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在具体应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指导大学阶段基础化学教学工作改革工作过程中,要切实针对现有的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展开针对性的优化改良,要结合绿色化学基本理念,针对现有大学基础化学课程教材文本实施改革处理,在针对现有知识内容章节展开基于绿色化学基本理念的改良优化基础上,增加编写专门性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章节,确保绿色化学思想理念能够在大学基础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普及过程中,实现充分的渗透推广。要重点关注绿色化学思想理念与基础化学知识相互融合过程中的自然性,促进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获取最佳的预期效果。

三、结语

针对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大学化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化学理念下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符会芳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先炯.基于绿色化学教育下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