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

第1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09

高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要求的提高,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找不到正确学习高中语文阅读的方式,导致学生一看到语文阅读就愁眉苦脸。本文主要从平时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下面就来详细的讲述一下。

一、从平时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分析

(一)从老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一是老师要注重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学生所做的语文阅读的文章是不同,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答题技巧,就可以应对不同的阅读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平常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只是重视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学习,导致学生遇到不同的阅读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答题时乱答一气,导致阅读的得分不高。例如,语文阅读中常有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就首先从这两方面下手。文章的结构一个方面是看文章是否用了排比、顶真这样的手法,让句式显得十分整齐;第二个方面是看文章的句子是否长短错落有致。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考是否用了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句子显得更加生动。老师在教W生赏析句子的时候,把答题技巧交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是高中语文老师要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现在很多高中学生是谈阅读“色”变,学生从内心就抵触语文阅读,一到语文阅读课,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相反,在做阅读题时学生总是找不到答题的感觉,会导致会对阅读生出厌恶感,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能会下降。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

一是学生要多做练习题,多总结做题经验。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讲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具体的将老师讲的理论落实到题目上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将理论落实成实际的做题经验,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阅读知识渐渐的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技巧,语文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例如,语文阅读中对作者的写作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分析题目。高中语文老师会在课上给学生讲解这样的题目如何解答,并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在课下就需要对这一类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将老师讲的技巧运用到答题中,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一下自己的做题经验,在之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再回答这类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做好。

二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在实际的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难题时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老师和同学对具体阅读不懂点的讲解,学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自己在阅读上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就会慢慢的积累语文阅读的经验,语文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从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分析

(一)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阅读古文,对古文进行理解,然后再进行答题。古文阅读的重点是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主要是古语与今语差别大的地方。古文的文章简洁,词语的意思多变,让拥有现代思维的高中学生来理解古文,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古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句子翻译,下面就从题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古文阅读中的选择题是对个别字词的理解,像是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的方面。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像是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之后,很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学习古文的字词句时需要老师多给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习古代词时。虽然有的词在古代的意思多,但是终究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高中语文老师通过对一些词的总结,让学生记住,在答题中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古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翻译。古文阅读中的对古文句子的翻译是对古文阅读理解综合性的考察,对句子进行翻译时,一是要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变换的句子结构,二是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理解,找到这个字在这个位置最合适的意思。学习古文句子翻译需要老师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和学生对进行练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现代作者写的文章进行分析,相对于古文阅读来说,古文阅读只需要对古文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现代文阅读不仅局限于对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还要对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行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下面就具体进行分析。

一是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的题目,像是寻找文章的时间线、对文章的个别句子进行理解。学生只需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表面意思理解好,就可以顺利的做好题目。

二是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深层次方面的理解,像是对一语双关句子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时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好文章表面意思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思考。针对这类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需要着重启发学生的对文章思考,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对文章进行思考。例如,语文老师在阅读课讲找文章主旨时,要启发学生去找关键的句子,像是每段的开头、结束段这样关键的位置。通过这些关键的句子再进一步去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就会更加容易,阅读水平就会更快的提高。

第2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写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少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差强人意,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语文素养也表现出较多的不足,这说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较差,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新课改时期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发展。以下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探讨。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高,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师虽然进行了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种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2];其次,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观理解和体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全面发展,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十分不利;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考试技能的掌握,没有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学生只知道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实际学习效率较低。

2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画面感较强的教学内容,如风景类文章、叙事性文章等[3]。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搜寻相关的视频。网络中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种类仍然是较多的,教师可以选择稍微具有深度的视频,如影视剧中的截取图片和视频、或者纪录片的片段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视频,然后再进行自然的导入:“你们知道这段视频的主要主人公以及内容是什么吗?”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导入课题,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为:“今天我们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我有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情境教学,教师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进行演讲训练,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可以进行自然的教学过度,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理解;第三,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来活跃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可以挑选学生上台讲几个小故事,这样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效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游戏的形式。同样是接龙游戏,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古诗句接龙”的方式进行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完成一句“古诗句”,其他组接下去。这种游戏方法不仅新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古诗词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重视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技巧,更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探究学习指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对文章进行全新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探究行,让学生能够加强对语文阅读的自主理解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提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朗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情感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教师应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杨举丽.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54-57.

[2]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58.

第3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被广泛推崇,因此,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借助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来大力提升文言文的应用空间。

1弘扬中国古典文化

文言文作为古典文化的瑰宝,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因此,注重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会使高中生重新认识古典文化内涵,知晓文言文在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化拥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2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文言文有其存在的深厚根基,也具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实理由。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文言文阅读这个重要板块。通过文言文阅读教学,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其具备更多的语文知识,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养都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以适应高中学习的客观需要。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各种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构成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1学生兴趣较低,没有学习积极性

很多高中生喜欢语文学科,但是偏偏不太喜欢文言文阅读这部分内容。他们认为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无法与现代语言表达的语境、口吻、方式形成有效的衔接。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低,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未被激发出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显得非常低迷消沉。

2学生文史知识不足,影响文本理解

文言文阅读需要借助很多文言文篇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文言文的内容往往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对人物分析或事件的评价总是不得要领,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

3教师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很多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在学生阅读完成后,对字词句进行逐一地分析讲解,而不愿过多地去启发学生进行自学。所以,即使在全面分析字词句后,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反而影响学生的理解记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讲解完毕字词句,不会带领学生进行温习巩固,致使预定教学效果无法实现。

4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训练较少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完全未考虑语文学习的均衡度。他们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训练上,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这说明,教师在文言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规划安排上都存在较大误区,致使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比重严重失衡,不利于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若想切实提升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巩固已经取得的教学成绩,就必须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文言文阅读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1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文言文确实存在理解困难的现象。然而,既然文言文没有被放弃,依旧存在于高中语文教材中,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教师就要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每一个细节,激发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在激发出兴趣后,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古今异义词,这个现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猜想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妻子”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如果教师说出这个词是古今异义词的话,学生都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应当觉得这是个很普通的词语,不会有古今两种意义。这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必然能够猜出“妻与子女”的古义,及“男人的配偶”的今义。这样,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必然被激发出来。

又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的“父兄”是一个偏义复词,这也是文言文词语的巧妙之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猜测,让学生知晓这个词义偏在“兄长”。

2加强与历史知识的有效衔接

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往往与历史知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文言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依托历史知识,通过历史知识知晓当时的社会形势、人物生存状态、人物思想等,从而深入了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比如,在教授《鸿门宴》一文时,教师不仅要将字词句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还要将人物刻画问题加以深入剖析。教师在分析讲解完毕后,可以向学生发问,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这些问题的到位解答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果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便无法很好地回答问题。因此,借助历史知识对文言文进行整体全面把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内容,更好地接受各种文言文知识。  

3革新教学方法,运用幽默感

有时候,教师要运用自身的幽默感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恐惧感。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文言文阅读学习。否则,会扰乱学生的心理,无法更好地配合教师,无法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教师要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强化训练,增加文言文知识训练的机会。

比如,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乍听起来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猜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肯定会猜“箕畚”是一种工具,那一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当学生回答出拟人手法后,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解释其不符合拟人手法的原因,并逐步分析,“箕畚”是一种工具,那如何才能使这种工具发挥作用?学生必然回答“使用这种工具”,最终得出“箕畚”是一种特殊用法,即名词做状语,是“用箕畚”的意思,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熟练掌握文言文知识。

第4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分析;思考研究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教学就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综合能力的基础性教学内容。且对于阅读量来说,可以衡量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课本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编制的,因此可以展现出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每一堂课,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满足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说,在高中语文课本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1.文章类型上存在问题

对于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量来说,首选问题主要在文章的类型上,多以现代文为主。在教材中,文章的类型与内容上都倾向于对现代文的解析,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诗歌与散文,但是在数量上却是比较少的,这样也就造成了文章在类型上出现了分布不均的现象。其次是对于课文的形式上也出现了分布不均的现象,这样也影响了一些学生对于文体的掌握,最终造成了在写作形式上受到的相应的影响,这样也就使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写作的体裁。

2.课文精读,设计略读

对于课文来说,在阅读形式上主要是在精读与略读上进行了相应调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也调整了题材之间的比例,这样也就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教学目标。在设计精读与略读部分的过程中,就体现出了对课本阅读量的增多,并以此来满足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

3.进行适当延伸,满足学生对于课本阅读量的需求

当课本阅读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延伸与扩展,从课外阅读量上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此来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且通过此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关于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相关思考

1.坚持满足阅读量的实际需求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其实就是促使学生积极阅读的一种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数量,还要保证好学生的阅读质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并保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吸收好文中的知识,掌握好文章的主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逐渐增强自身的写作能力。而这也成为增强学生阅读量的重要要求之一。

其次,对于一些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来说的,对于这一部分来说,要重新审视好阅读量。另外,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很大一部分都会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影响。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完成课本中的阅读内容,还可以自觉通过课外阅读来不断充实自身的阅读量。对于一些资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在课本上的阅读量。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量存在差距的现象。

最后,教学方法上的转变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此外,教师还要掌握好阅读教学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才会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2.增加阅读量的外在影响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新课改实施以前,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强调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对于阅读量来说却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新课改的逐渐实施与发展过程中,高中学生的阅读量也得到了重视。且在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就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创新能力。

3.掌握好阅读的质量

在保证学生阅读数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保证好学生的阅读质量,杜绝出现让数量代替质量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分析,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并以此来达到阅读的效果。且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课文的难度,就会使阅读的进度受到影响,最终也就完不成阅读的目标。因此,在选择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积极扩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不断进行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潘庆玉.背景・理念・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78-79.

2.吴永军.赋权・增能・建构自主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评山西忻州七中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634-635.

3.罗瑜.《语文课程标准》若干问题反思――兼论《语文课程标准》的适应性[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3(05):745-745.

第5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6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 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5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

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

第7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1. 基本知识的积累 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2. 基本理论的掌握 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3. 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8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其实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紧扣课本、精讲熟读、以点带面,高考语文命题必须以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据。高中语文课本虽然是选本式教材,但所选篇章大多是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的优秀之作,编者基本上选取了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便让中学生借此了解文学发展的概貌,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们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打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必须重视。

要立足教材,做到“抓纲扣本”。“纲”即《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本”主要有三方面:课程标准、语文课本、考试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应采取以“本”为主的策略。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诸多知识点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实词,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句、默写名篇,其采分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而其中实词的考查大多选择常见的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相当一部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可见,重视课本,进一步归纳整理、温习巩固一定数量的实词,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考试时才能成竹在胸,应对有余。

现代文阅读主要分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大类。文学类主要分析作品结构、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近五年的考试出题来看,其中四次考情节,一次考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牢记四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例如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后习题就是在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实用类大多为访谈和传记,主要是分析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通用性,既是高考必考学科,又是各学科中综合性、通用性最强的学科。教好这门学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抓好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教学中注意整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运用到新课的学习中。初中的语法教学还未能系统化,学生涉及较少,所以,高一阶段的教学中应该系统安排语法内容。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如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分、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内容必须补充,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其次,科学处理教材,合理改编重组。高中语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很大的弹性,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师生选择和处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发展取向和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对选修教材进行调整处理或改编重组。如,“杜甫和杜诗”专题教学、“悼亡诗文”专题教学、“咏史诗文”专题教学活动式整合,又如“认识杜甫”活动式教学、“咏史诗文”课件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

第9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朗读;方法探索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取教师串讲,学生听讲、做笔记的方式,对于已经有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教师再采用这种包办方式教就违背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文言文教学不能无动于衷。过去乃至现在,文言文教学改革都不被重视,被人称为语文教学研究的"死角",从报刊上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经验介绍,而且没有把朗读背诵和研究性阅读理解结合起来研究并加以强调,也没有明确地把研究建构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础之上,而对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研究很多也很突出。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文教改中文言文教改被轻视这一缺憾,直接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教材选编文言文文质兼美,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既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美好的情感。高中新课标教材文言文选文约占课文的40%,因此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症结何在?那便是对于诵读的漠视、遗忘。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在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

1.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进行了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都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因为这一课生字较多,我提示他们可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派上了用场,让我高兴的是几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探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如何停顿,这使我窃喜: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读啊!正式上课时分段抽几个学生来读,读音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停顿的把握也比我预期的要好。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2.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老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