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第1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1 成本控制基本内容

什么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等于乃至低于预期的成本限额目标。

2 成本控制的意义

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1)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余、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2)成本管理与控制为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3)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及基本原则

1 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及其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主要有企业成本控制组织管理系统、企业成本信息统计与分析系统、企业目标成本考核制度和企业奖惩兑现制度四项内容。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实施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为企业缓解市场竞争压力,求得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1)企业成本控制组织管理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并与企业的组织架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可按企业组织架构进行成本预算目标分解,分解后由若干分级的子预算组成,每个子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相关的成本预算完成及控制情况,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样便形成了责任预算和责任会计。

(2)企业成本信息统计与分析系统。成本控制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成本信息统计与分析系统,也是责任会计的统计与分析系统。责任会计的统计与分析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

(3)企业目标成本考核制度。目标成本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4)企业奖惩兑现制度。企业奖惩兑现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业绩评价有关的工作上,尤其是业绩中能够影响奖励的部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影响。因此,奖励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勤勉地工作。

2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成本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管理出效益原则。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是为了增加企业效益,因此成本控制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大于为了进行成本控制所付出的成本,这就是成本控制的管理出效益的原则。

(2)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原则。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还需要遵循适合企业具体情况的原则。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

(3)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的原则。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

三、现行成本控制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 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都可以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虽然建立的部分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完备,例如:只有考核,没有奖惩等情况,造成成本控制指标得不到落实。

2 预算下达不及时,目标不明确

成本控制中使用预算管理是很重要的手段,但由于一般企业是在年终决算完以后,才根据上午情况总结制定第二年的预算管理指标,造成到每年的3、4月份才能把当年的成本控制指标下达到各生产单位,造成每年第一个季度成本失控,各生产单位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3 原材料成本无法有效控制

由于部分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不了解,企业在没有材料使用定额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材料成本中存在浪费,材料控制指标不合理等情况。

四、解决成本控制实务中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 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控制制度

要搞好成本控制,首要问题就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时下达预算指标,使各生产单位明确任务,具体生产人员明确工作目标,从而产生激励作用。要加大指标的考核、奖惩力度,这样可以为指标完成以有力的保证。

2 及时下达预算,奠定成本控制的基础

目前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预算指标及时下达的必要性,因此在每年的4季度对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第二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以保证在第二年的元月份将各考核指标下达到各单位。

3 加强采购控制,降低材料成本

财务人员要加强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对成本控制下达指标打下基础。对于材料的采购与使用,应从以下方面控制:

依据采购成本组成内容对制定原辅材料计划价格;如买价、运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须在各个环节上强化成本观念,加强监督管理,力求购进质优价廉的产品,避免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要求材料采购人员承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

第2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ERP系统;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7日

一、前言

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成本控制。所以,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促使成本控制实现有效化。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使用ERP系统管理,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将ERP系统管理有效的应用,这样才能促使总体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最后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在实行成本控制过程中有效的使用ERP系统管理

(一)促使ERP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企业中就开始使用ERP系统,之后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实施,中国企业目前已经逐渐地广泛使用ERP系统。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存在很多企业没有正确的认识ERP系统,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没有深入的了解以及认识ERP系统,甚至还存在“只有大企业才能使用ERP系统”这个理念。但还是存在一部分企业,他们虽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使用了ERP系统,但是却没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学习ERP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虽然意识到ERP系统管理的现实意义,也明白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存在种种原因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促使ERP系统管理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有的企业领导则在选择以及实施ERP方案的过程中,难以将本企业实际的情况考虑进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导致ERP系统管理未得到有效的使用。如此一来,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的过程中,ERP系统管理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学习工作,促使ERP系统学习实现进一步强化,提高对其理解的能力。同时,将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纳入考虑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对其进行ERP系统管理的使用,最后促使成本控制目标有效实现。

(二)构建一系列ERP系统应用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跟ERP系统管理的使用有关系,并且关系非常的紧密,这就需要企业的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位职工对其实施进行全力的支持以及配合。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实施ERP系统管理需要完成一系列管理机构的完善以及构建。ERP系统应用管理系统的完善可以促使ERP系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需要得到其他部门以及职工有效的支持,而且企业管理者需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以及总体发展战略来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ERP系统管理的使用。同时,完成较高ERP系统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升级。不仅如此,还要在ERP系统实施管理结构中纳入企业管理层的负责人以及各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进而促使ERP系统管理所具备的有效性实现进一步强化。

不仅如此,在设计相关岗位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ERP系统管理实施设计工作。在上述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责任等内容;需要进一步严格考核ERP系统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在进行各个部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纳入ERP系统的实施成效以及ERP系统的应用情况,需要各个部门、各个职员重视ERP系统的有效使用。

(三)科学设计完善的ERP系统管理成本控制实施方案。首先,以成本控制的实际需求设计有效性、适用性较强的ERP系统实施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ERP系统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要对ERP软件供应商实施全面考察,在进行ERP系统管理供应商选择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实际成本控制具体标准来完成,同时需要跟相关设计人员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并且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其次,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自身管理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成本控制目标的设计。由此一来,才可以在ERP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方案的有效制定以及设计。应用ERP系统管理实质上非常系统化、复杂化以及费时化,倘若难以满足本企业的实际需要,那么就会对企业现有的成本控制机制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后导致企业成本控制质量水平受到影响而降低。因此,在完成ERP系统选购以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促使企业ERP系统应用基本目标实现进一步的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对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以及管理目标,从而促使ERP系统管理的目标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进一步提升。

(四)对于管理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高度的重视。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最基本的保障。如此一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重点重视以及关注ERP管理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通过相关有效措施的使用促使ERP管理工作队伍完成有效的构建。首要工作就是公开招募以及公开选聘ERP队伍的管理层,并且实现ERP系统管理人才的高素质化以及优秀化,促使ERP系统管理实施实现进一步有效化。促使ERP系统管理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现实意义展示出来;其次就是在培养ERP系统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加大力度,选拔以及培养ERP系统管理人员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内部培养以及外部招聘结合的方式,促使ERP系统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实现从根本上的提升,促使企业在实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用ERP系统管理可以得到基本上的人员保障。

三、总结

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而言,ERP系统的使用非常复杂,企业在使用ERP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正确的ERP系统方案,完成ERP系统方案的有效设计,同时需要针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科学以及有效论证,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需要高度的重视。如此一来,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才可以将ERP系统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后促使企业实现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仇颖.全面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以顺德聚兴五金厂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7.8.

[2]李书平.企业应用ERP系统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研究[J].商业评论,2013.24.11.

[3]卿笃炼.基于ERP系统下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J].商业会计,2012.11.14.

第3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工程会计中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这一方面内容也被看做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项目的中心及基础工作是工程会计,而影响工程会计内容的是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工程核算主要内容是对项目资金运转情况以及每一阶段花销情况进行监管,这一环节是工程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而成本控制,顾名思义,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监督和把控工作,确保工程的成本处于最低水平。只有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工程项目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的基本原则。坚持成本控制与全方位工程核算原则的要求如下:提高相关企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及内部对财务状况的监管力度,这其中包含对经济型财务的工程核算以及账户往来的成本控制等等,为了全面贯彻该基本原则,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加强重视,不仅要对项目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还要对影响工程成本的众多因素进行预算,确保在进行工程项目核算能够顺利完成。其次,针对工程采购环节以及质量检测方面,企业单位需要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以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2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的基本原则。何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不是指工程经济成本达到最低,而是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检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选择出能使工程总体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的方案以及相应实施措施,这样才能称之为工程总体成本最佳状态。而工程成本最佳状态还要属于科学有效限度的范畴内,只有满足了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施工实施策略,便可最大程度减小施工成本的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会计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内容当中,还要不断提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监管力度,从而有利于细化、落实策略,满足坚持工程总体成本最佳原则的要求。

2.3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工程会计在进行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期间一定要坚持科学化以及有效化的基本原则,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案,来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进行合理的管控。有效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企业通过最低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效益产出,换言之即最少的总体成本来获取最高的总体利益。

3目前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较为陈旧。建筑企业、单位由于受到初始凭证不齐全以及产区性质不明确等原因,在进行工程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阶段不能科学、合理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经常只根据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初始凭证来分析、研究,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工程会计预期目标与实际环节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工程会计工作的不严谨性与无效性。而且成本控制方案的陈旧,还会让约束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生产,降低整体项目的工作效率。

3.2工程会计中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的管理组织不到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企业、单位在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组织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成本控制环节不能以动态的角度去处理,动态思想较为匮乏,所以也不能对工程会计进行全方位的把控。第二,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在管理组织方面没有对员工的责任进行合理划分,把工程核算任务简单的交给财务部门来处理,然而却没有考虑到财务部门管理的实际内容并不是工程核算,而是成本控制内容。其次,在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组织方面,相关人员没有充足的了解,失控问题也时有发生。

3.3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对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只关注施工的内容,对于成本控制与工程核算内容而言,只是采取记录数据、统计成表的方式。所以加强企业对工程会计的重视程度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会计人员的素质方面,许多企业员工还没有意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时期,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我国市场环境中的中流砥柱,该环节可以对项目经济的节流起到巨大作用,从而起到把控工程会计的重大意义。

4针对目前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1设计环节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的开始,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处理好关于预算内容,建立完善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体系是目前最有效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往往会忽略预算工作,只注重施工内容,所以便在工程会计内容上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这一现象最终会导致工程会计中的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偏离预期的目标。与此看来,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保证成本预算科学性志在必行的措施,在建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技术情况、经济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估计,从而最大限度的确认成本控制与工程预算的幅度。

4.2实施环节的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措施。成本预算阶段已经完成,在实施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以及合同规则进行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所以在此阶段为了避免出现失控或是核算不精准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在使用材料方面增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建筑企业往往会引入大型施工器械,最好的引入方式就是招标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保证企业以最合理的价位采购到性价比最高的设备。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充分了解所购买设备的型号以及主要性能,而且必须确定具有售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签署合同。第二,要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合理分工,并通过监管方式来保障工作有效进行,从而杜绝出现财务报假账、签订仪式的虚假等问题。工程核算及成本控制在责任得到明确的情况下,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第4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施工技术管理;成本控制

在我国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必须要积极的打造一流的公路工程。而要想打造一流的公路工程,除了要将公路工程中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好之外,同时还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如若不然,就会使整个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1.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概述

作为在生产技术工作中一个施工企业开展的一系列控制、协调以及组织指挥等活动的总称,技术管理是企业保证项目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有效地结合具体施工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技术管理的必要性,才能够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就是必须要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与经济节约的基本原则相符合,在施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不仅要保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必须要全面的对工程实施技术进行分析,多方位的比较重要的施工部位。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予以有效的贯彻落实,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比如保护环境、保护农田节约土地以及节约资源的各种措施。

2.具体的施工管理对策

2.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有利的施工条件创造出来,这样就能够使施工的顺利进行得到充分的保证。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就是对建设工程的要求进度和特点具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将施工的客观条件摸清楚,同时要立足于现有人力、物资以及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将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这样就能够保证施工过程可以实现均衡以及连续的进行,并且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将工程按时交付,最终能够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条件下,致力于工程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作为对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和施工进行指导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条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工作,明确编写人员的分工和责任;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具有统一规定的基本内容、编写格式以及编制依据,从而保证标准化管理的实现[1]。

2.2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主要是项目部为了能够保证安全、成本、工期及质量等各方面预定目标的实现从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图纸会审工作做好,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进行编制和优化;将技术交底工作做好,严格的以施工规范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为根据进行施工;对施工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施工进度进行及时的检查,从而能够保证按期完成工程;将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以及其他工程的相关的记录工作认真做好,将施工资料的整理和积累工作做好。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措施

3.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①成本最低化的成本控制原则:利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式使得公路施工项目成本得以不断降低,最终能够保证最低成本而目的的实现,这是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为主要的任务。

②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必须要在公路工程各个阶段保证项目成本控制获得连续运行,,既不能够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也不能够发生任何疏漏,从而能够全面有效地控制公路施工的项目成本[2]。

③动态的成本控制原则:在公路的成本控制中必须要对施工项目中的重点控制进行强调,也就是说要强调动态控制。

3.2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①将成本控制责任制建立起来:要想保证成本控制目的的实现,公路施工建设单位必须要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内部的组织结构,并且对责任成本在其内部进行合理的划分,做好成本预算的工作,最终能够将成本控制责任制建立起来,对各个责任中心需要承担的各种经济责任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将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完成。

②依据施工组织计划对年度的财务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从而能够对资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作为建设单位对资深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的主要文件,年度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属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可能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到具体的工程建设,而且在一年当中不同的月份不同的季节也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所以必须要按季分月的对用款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对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供应,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积压的情况,从而不会使工程建设的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3]。

③将工程变更以及工程计量支付工作做好:责任双方执行合同条款的全过程就是工程计量,其与整个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将承包人和监理的风险、义务、权利及责任等明确地反映了出来。作为对合同进行顺利执行的必要补充, 工程变更的处理属于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优化工程项目实施以及纠正工程设计漏错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要将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看作是工程变更和计量支付,在保证投资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最终使业主的最终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结语:公路施工的成本控制和项目技术管理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公路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只有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才能够保证公路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具有意义。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所以在公路施工中必须要有效地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地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灵兵. 我国公路建设施工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3)

第5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Abstract: Operation cost control includes beforehand control, intermediate control and afterwards control. The control program should include establishing operation center, making the homework cost control standard, operation cost varianc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operation center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关键词: 石油开采企业;特高含水期;作业成本控制

Key words: oil production enterprises;extra high water cut stage;operatio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141-02

1 作业成本控制概述

1998年罗宾・库拍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其实质是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简称ABCM)是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核算信息,面向全流程的系统化、动态化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方法。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有两种观点:成本分配观和流程管理观。前者进行纵向分析计算,后者进行横向分析计算,这种二维成本观构成十字模型,如图1所示,能够为企业内外部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1]。作业管理基础的成本控制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的中心,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2]。从实施战略成本控制的角度,作业成本控制是对责任成本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的延伸与改进[3]。

2 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作业成本的控制亦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1 作业成本的事前控制 作业成本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制定作业成本控制目标。作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的。通过全面作业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哪方面的作业,各项作业需要哪方面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和全面作业分析的结果,为各项作业合理地配备人员、物资等资源条件;相应地规定各项作业应完成的作业量和应耗用的成本数额,并按作业动因将成本分解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据此编制作业成本预算,以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依据。

2.2 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 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就是要严格地按作业成本预算和消耗标准,对各项作业活动及其资源的耗费进行认真的监督和审核,把可能发生的浪费、损失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及时地对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随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消除作业活动中的不利因素,从而纠正费用的不利偏差。

2.3 作业成本的事后控制 作业成本的事后控制,就是要全面分析作业成本差异。作业成本的事后分析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各项作业成本与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各类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落实其责任,为成本责任的考核和新标准、新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3 作业成本控制的程序设计

作业成本控制程序应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3.1 建立作业中心 在熟悉生产流程的基础上识别和认定作业,并根据同质性原理归并相关作业,利用资源动因分析和作业动因分析建立作业中心,认定作业增值性,并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分别计量其成本,利用对石油开采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的分析,实现价值链的整体优化,促进成本降低,消除和降低不增值作业成本。

3.2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作业成本控制标准的确定,实质是寻找增值高效作业的资源耗费水平。标准作业成本是为每个单位作业设立的,是基于作业基础上的标准成本。制定作业基础成本控制标准,必须首先确认每个作业中心的标准作业成本。在制定这种标准作业成本时,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等不增值作业和低效作业也计算在内,使之符合下期作业改进后的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业绩评价标准。

3.3 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实际作业成本往往与标准作业成本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作业成本差异”。为了寻找差异的原因,判断哪里浪费、哪里低效、哪里有改进的可能,以及改进的效益额大小等等,需要进行差异分析。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作业基础目标成本=标准作业成本×目标作业数量a

弹性目标成本=标准作业成本×实际作业数量b

实际目标成本=单位实际作业成本×实际作业数量c

b-a=数量差异,作业成本的数量差异等于标准作业成本乘以实际作业数量与目标作业数量之差,反映实际作业量脱离目标作业量的差异。数量差异又称效率差异。它反映某期间实际作业用量脱离标准作业用量造成的超支或节约。通过数量差异的分析,管理者能够评价作业完成的效率水平,并发现改进的潜力。c-b=价格差异,作业成本的价格差异是实际作业数量乘以实际作业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之差,反映实际作业成本脱离标准作业成本的差异。价格差异又称耗费差异。该项差异反映某一期间的耗费水平即单位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脱离了标准所致的超支或节约数额。耗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项变动资源费用(如动力、机物料等价格)的超支或降低造成的差异。c-a=总差异。大于零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小于零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

对于目标成本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根据目标成本控制指标体系进行落实,使差异产生原因和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便于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通过充分调动各层面目标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通过分析总结,还可以为下个周期的目标成本提供科学的制定依据。

3.4 业绩评价与持续改进 建立的作业成本控制标准可以用于业绩评价,结合上述差异分析的结果对责任中心进行评价。作业基础业绩评价的对象是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业绩评价实际上是对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控制业绩的考核评价。作业中心业绩评价主要通过编制作业中心业绩报告来实现。每个计划期结束后,要定期编制业绩考核报告,对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按成果的好坏进行奖惩。业绩报告是对各作业中心过去一段期间成本控制情况的系统概括和总结。业绩报告分三栏列示,即实际作业成本、目标成本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据业绩报告,可以进一步对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发挥成本信息的作用,有助于管理当局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促使各作业中心根据各自的特点,实现特高含水期石油开采企业总体成本目标。

注:许冯平(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生艳梅.以作业为基础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07.

第6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成本 范畴 标准 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就是要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同时这也是企业在国内外经济市场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为了使企业能够长久生存和发展壮大,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分析现行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控制成本的效率,并且制定出更完善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特点

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为此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控制成本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核算各种材料的使用成本信息,按照预定的成本费用限制实际成本的支出,通过这两个成本的比较结果体现商业活动的效率,调整企业管理,纠正各种偏差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与优化程序并节约成本等。

(二)单一标准成本控制是传统方法的特点

成本预定的限额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标准达到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核算标准”,这样可能会阻碍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进步。会计成本核算的传统方法在不同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因素的分布配额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不过这个企业的定额标准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随着通货膨胀等各种因素的出现,之前所确定的商品价格不能因为技术和生产方法的改进及时进行调整,这样会导致计算成本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如果企业以会计定额的成本标准作为评价控制的成本则很难保证公正,这就会造成企业内一些服务人员很容易完成企业规定的任务,也会出现有很多“有利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员工不思进取的风气。

二、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些企业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成本控制的方法,但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生产技术和自身特点等诸多原因,使得成本控制存在一些问题。

(一)观念上的落后影响企业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观念和落后现象是现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和控制成本的方法存在偏差,这样会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目标,许多企业不仅关注如何降低成本,还注重使用成本的效率,使投入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综合降低企业的成本。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成本通过精心的管理和分配,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这种节约观念不同于现代成本控制理念,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成本控制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下降,除了生产成本外,企业的生产活动等综合指数也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效果,它还涉及各个方面,如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效果等。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应该主要由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车间、服务团队和员工等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执行者,大多数工人认为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如何控制等问题不是他们的工作范畴,这种比较落后的成本意识使工人参与成本控制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好。

(二)成本预测和预算制度不完善

1.成本预测方案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一般先是由企业销售部门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供需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各方面的信息确立本公司产品的销售方向,现在有许多企业对产品未来的销售方向没有准确定位,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也不合理,使生产的产品没有相适的销路,预测市场需求的失误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过度生产,使产品的库存量过大导致所有支出的成本增加,影响现金流问题,增加企业的财政负担。

2.成本预算不合理。企业要对生产的材料成本进行严格的预算,但是往往计算结果的可行性不强或是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根据人工和材料等费用及时调整,也就是说成本的计算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也不符合现在的社会经济水平,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松懈,在预算上对材料的损耗几乎没有约束力。

(三)成本控制的内涵过于狭义

有些公司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品原料的成本和费用,但经常忽略购买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忽略其他企业和相关行业的经济行为,整个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没有整体发展的竞争战略,成本控制的方法不系统,单纯依靠降低制造成本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确理解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所有进程,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建立优势。

(四)企业成本信息失真

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企业只注重核算材料、人工、制造成本费用,忽视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成本。二是有些企业还在采用片面的计算方法,为了实现节约的目标,甚至人为调整实际数值,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不得当,企业的利益一直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这些都与虚假的成本信息有关。

(五)控制销售和研究的成本效果不理想

一些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缺乏合理性,费用控制致使研发和销售的投入不足,难以保证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制定企业运营成本的基本原则

一是注重经济性,也就是节约原则,成本控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节约的观念,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节约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二是制定成本控制方案要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三是成本控制方案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控制费用应适合企业需求,并使之适合企业、部门的实际成本支出,不能完全和简单地移植其他现成的方案。四是成本的控制要符合分口分级的原则。各部门管理依据自己的管理职能互相合作并分组负责控制成本费用,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五是权利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为了使企业控制成本切实有效的进行,要严格贯彻权责相结合原则,管理部门如果没有权力,就无法控制成本的支出问题。六是例外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在特殊的矛盾情形中起作用。七是注重实效的管理目标原则。成本控制是管理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必须基于成本目标,并限制了企业成本经济的最低标准,旨在取得在最佳平衡的基础上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我国企业加强成本监管的措施

(一)根据成本信息,加强成本控制

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针对各种信息材料并通过成本控制方法,核算会计成本信息,按照预定的成本和费用原则,调整企业的商业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等。企业运行的成本是根据会计核算出的成本信息限制实际输出成本,这样就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科学的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存货量以减少成本损耗。企业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打破原有经验的限定而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以获得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通过客户的需求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强化成本观念,实施全面成本控制

为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和工人参与成本控制过程,降低材料的成本,对所有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完备的奖励制度,使企业生产组织管理达到成本管理的要求,并让成本损耗直接关系到各部门的经济利益,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费用,使全体员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成本控制有意识地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杜绝浪费材料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三)提高成本预测和预算

1.加强对成本预测的控制。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应根据成本效益和动态成本支出问题进行控制和研究,比较分析成本的投入和产出,确定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和效益性。企业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环境审查力度,不要只注重产品一时的市场需求,必须有长远的眼光。预测市场所需的新产品要做深入的挖掘,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产品类型,避免盲目的生产投入。产品过剩使产品输入量过大,易引起市场的饱和,导致产品售价低于成本价格,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

2.企业成本预算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产品生产计划,对这个计划中的各种原材料做出合理的预算。成本控制过程严格按照生产成本预算,加强对预算费用约束,促进成本节约。

(四)不断完善全面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和范围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成本控制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企业的支出成本控制,它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等过程,还要充分考虑控制对象的范围。因此,企业成本控制要深入到成本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过程、设计开发研究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还包括影响成本的预测、决策、技术和营销等领域。同时,企业还要关注上级供应商、客户和分销商,综合各方面情况和信息,正确理解成本管理和控制所有的过程,从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中建立优势。

(五)加强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管理

1.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成本的财会核算和其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可靠,提高工作人员的会计管理能力,一方面加强法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提高员工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此外为了加强成本控制,企业要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对产品的最新技术、信息资源、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和维护成本进行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处理的内容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管理手段。

2.统筹安排企业生产能力、材料仓库和库存商品和初步的销售计划。成本控制分析包括企业价值链的竞争和产业价值链预算,各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降低成本,确立一个最优节约公司成本的计划。如,采购部门采购的材料要根据库存和企业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尽可能实现“零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经济面向全球化,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战略。

(六)严格控制产品的销售和研究成本

在产品开发或进入市场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投入的资金成本要有合理的界限。确定一个合理的成本范畴,在实施的过程中确保投入开发成本费用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后续研发时要控制投入,在创新领域增加投资要慎重,同时也不能忽略投入成本带来的利益。考虑材料的成本投入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质量,企业可以考虑将资金投入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生产线上,这样有可能取得奇效。

总之,企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企业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Z

参考文献:

1.刘丽敏.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3.赵振智.油田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北京:石油工业,2009,(11).

4.樊行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5.蒋义.企业成本控制手册[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6.李明侠.关于强化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7.王桦宇.企业用工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8.张翼.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与企业理财的合理性协调[J].煤炭科技,2004,(02).

9.黄雄明.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03).

10.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1).

11.李政.采购过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6).

12.刘红霞.企业成本管理前沿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2011,(09).

第7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

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 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一)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二)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三)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第8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文章以管理会计的常用工具和成本控制理论为基础和依据,通过观察国内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情况,结合A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实际案例研究,论证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成本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经营;工具应用;成本控制;降本增效

1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以及责任会计三个方面。预测决策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决策等内容,规划控制会计包括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两个主要内容,它们与责任会计分别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成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2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方法和应用原则

2.1常用会计工具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因此,成本控制要贯穿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企业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按其应用领域可分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绩效管理和其他管理会计工具。

2.2应用方法

全球一体化经济正在加速形成,在未来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大的情况下,企业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改革升级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优化企业作业链和价值链,建立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成本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其中,成本管理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成本计算系统扩展到从研发立项、产品及服务设计、生产资料采购、产品生产、渠道建设及分销、产品使用到售后的整个过程,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也贯穿其中。

2.3应用原则

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标管理原则;全面管理原则;效益为先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例外事件原则;整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

3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全员控制成为空谈

成本控制是全过程控制,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管理层往往对于管理会计应用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成本控制工作没有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执行,领导层没有对此提供足够的支持,同时,对于全员控制理念的宣传教育也远远不够。因此,常常有其他职能部门认为,成本控制就是费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有的部门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只是生产部门的事,这些都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举例来说,某些较为简单的降本策略的确是生产部门就可以独自完成的,而大部分较为复杂的降本策略涉及到研发、采购、营销费用等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单独依靠生产部门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企业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3.2管理会计工具应用非常生疏

通过使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一段时间的降本增效,企业各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总体上看,各单位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不够规范和标准,没有列入制度来执行,相对来说比较零星和分散;一些工具应用仅仅是形式上的采用,没有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未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会计工具应用体系。并且各单位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一个量化的结果。

3.3资金运用管理水平较低

对于回款计划和采购付款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能力,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资金运用涉及环节多且复杂,与计划的合理性、回款的及时性、供应商的选择性等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这还需要不断提高统筹水平。同时,虽然公司应收账款相对收入大幅增加,但是财务费占收入比更是大幅提高,这相当于一边免费给客户提供资金,一边又对外付出高额的财务费用,对于降本增效非常不利。

3.4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与理论相脱节

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对很多基本管理会计概念,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贡献等也并不是很懂,这也阻碍了管理会计工具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这些情况往往导致这些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在资金管理上,要么是资金不足,捉襟见肘,要么闲置无用,形成浪费。在库存管理上,要么是物料积滞严重,要么是仓库里无料可用,给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4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改进方案

4.1培育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内控环境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素质、激励制度、管理风格、公司规章制度和人事福利政策等。要培育一个健康优良的企业内控环境,要在公司领导层面上取得支持。只有获得了股东与高管的认可与重视,才能有效推动其他层面的执行。因此,公司管理层制定了内控目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从制度上规避“个人英雄主义”的经营决策风险以及一味追求效率而产生重大经营风险的行为,为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环境基础。

4.2完善ERP信息平台系统

通过ERP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能够完成目前绝大多数手工作业或重复工作,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又降低了人为失误的几率;通过ERP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能够实现高效的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提升整个公司的协作效率;通过ERP信息平台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对库存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避免无效库存的出现和扩大,为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基础的平台。

4.3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4.3.1积极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预算是管理会计在执行预测、决策职能的基础,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预算管理能够使公司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公司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在公司预算中,销售预算在所有预算与资源投放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故而应当把销售业务预算作为预算管理的重点。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公司上下积极参与,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效果,这需要公司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推动和影响,让公司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者深刻领会预算管理的精神和意义,理解并支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为公司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思想统一基础。

4.3.2制定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方法。以公司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通过“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分解,科学地编制公司年度销售预算,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资源投放预算,包括费用预算、生产预算、资本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按照“制定公司长期总体战略制定公司中长期计划制定公司年度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绩效考核进入下一预算周期”的模式循环推动,从而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5案例借鉴—A公司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

成本控制的经验总结A企业开展了“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年”活动,期望借此在企业各部门树立起成本控制的意识,推动管理会计工具在实际经营工作中的运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从而使企业走上更为健康高效的发展之路。实施以来,各单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措施有:

5.1建立报销预先审批制度

对差旅费、招待费、文件寄送费等费用报销,实行事前申请和审批制度,规范各项费用审批制度。员工在出差之前,须通过OA(OfficeAutomation)系统提交出差申请,说明出差事由、出行人员、时间计划及交通方式等,实际报销单据应与出差申请吻合。发生招待费用之前,必须在OA系统提交招待费预先审批单,说明招待对象、时间及预计金额等,经领导批准通过后方可报销。寄送文件之前,经办人需通过OA系统提交快递申请单,经领导审批后,流程转到公司前台统一寄送并结算费用。

5.2增加集采范围

将机票预订、员工体检、网络招聘、车辆统一保险等固定支出统一集采,计算机、服务器等办公设备则统一向集团内某一单位集采。

5.3通过CRM降低销售费用

某事业部为规范营销成本管理体系,完善销售项目控制流程,加强事业部对营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风险管控,上线运行CRM(客户关系管理)。该系统在成本管理方面,对于营销费用必须有明确立项和目的,确保费用真正用于销售合同的签订,杜绝无关费用的产生,有效控制营销费用的支出。其突出作用是将营销费用支出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上,便于费用审批人员判断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事后的分类统计销售费用支出,另外,还有助于分析销售费用支出的费效比、落单与费用支出的关系、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销售人员的考核等。

第9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工成本;管理与核算

一、财务管理工作与人工成本

广义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长期投资、长期筹资、短期的资本运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组成部分。在成本会计当中,人工成本的计量、核算和处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依据经济性质进行的成本分类中,人工成本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活劳动而支出的成本,是产生经营成本的三大组成因素中的重要一环。在企业管理事务中,人工成本本身主要以职工薪酬的形式存在。在会计账户处理过程中,主要进行有成本类科目向费用类科目进行结转的会计账户处理过程。

人工成本本身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相对于固定资产等科目的变动而言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在经济学的视角中属于变动成本也称可变成本一类,变动成本本身伴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工成本的处理和摊销过程同固定成本一样,都需要在产品本身的价格中进行。同固定成本类科目相比,计算过程和摊销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尺度差别。在固定资产的集体和摊销过程中,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成本逐渐计提,从而流入产品价格当中,其价值流动的方式具有长期性

二、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人工成本的管理过程

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部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涉及到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等多个方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成本处理方式进行成本的核算和账务处理。优化账务处理过程和前期核算过程对搞好成本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管理过程主要涉及成本的计算、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的成本核算过程是产品核算过程的起点,也是全部成本会计过程的重要基础。产品成本的计算构成在财务会计过程中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存货管理过程。产品成本阶段的人工成本核算,应当符合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的存货会计核算中的一般规律。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应当主要产生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自身具有的活劳动能够产生的产品成本的人工部分,第二部分是由于企业自身具有的劳动力结构或数量的原因,劳动力不能够满足某一阶段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短期雇佣等方式进行活劳动的使用。

在产品阶段人工成本核算具有资产性、生产性和正常性等特性。资产性是指人工成本本身的会计核算应当伴随着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类科目的减少。生产性是指,人工成本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一定新增产品的产生,人工成本核算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具有新增产品或可以预期的经营利润的经济事项,经济事项的生产性决定人工成本核算过程应当具有一定的正常性。正常性指人工成本的发生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经营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计手段进行账目的归集和处理。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应当能够针对人工成本核算部分,完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科目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和帐表核对,一定的账目和核算业务应当直接对应一定的现实的合理的经济事项。

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的人工成本项目的核算和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循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首先应当完成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审核,对事项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审核是进行人工成本核算过程的重要初始步骤。通过会计审核过程应当区分哪些成本属于产品成本,哪些成本属于期间成本。在正常经营范围内产生的人工成本都应当核算进入产品成本。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重要过程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固定成本,进行长期的摊销。当某些经营环节产生的劳动成本支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都在继续发生变动,当劳动成本支出对接下来一定生产经营周期都具有较大影响力时,成本计算应当以固定资产摊销的方式将这一部分的劳动成本分摊到各个时期新增产品的产品成本当中。在人工成本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有效区分,直接成本主要表现为同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的核算,间接成本核算主要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时所产生的制造费用等项目。没有计入直接成本的人工成本,应当向本月的成本中心进行归集,以便进行总成本的加总核算。成本中心的核算过程,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时刻根据生产经营的过程转换,进行成本中心的归集和结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过程中,应当在最后阶段将人工成本向全部产成品进行摊销,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间接成本和费用,应当核算进入当期的损益类科目中。

产品成本核算中的人工成本处理方式主要涉及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针对产量比较巨大、物资和资金使用数量比较庞大的企业,财务工作应当采用品种法,将产品的成本根据产品的种类进行独立核算。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间大型产品的人工成本会计核算,其核算方式是将产品的人工成本分摊到产品的批别中,根据产品生产的批次进行人工成本核算。当企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产品生产过程步骤众多时,应当采取分步骤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分步法主要采取以生产工序的某一步骤作为核算环节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一定的生产工序结束之后,就应当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并将成本向损益类科目进行分摊和计算。

(二)作业成本管理过程当中的人工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是两种相互区别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人工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核算入产品中,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式是将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各种生产成本,归结为不同的生产工序或经营管理过程。使用作业成本的方法进行人工成本的计算需要先确认作业内容,并将作业内容进行分类。

作业的识别过程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包含人工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进行直接联系的过程。一般作业过程的分类是根据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划分的。作业分类过程应当注重作业不同组成部分的同质性,建立“同质组”和“同质数据库”是进行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核算的重要过程。进行“同质组”和“同质数据库”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同类别、相互关联和消耗水平相近的原则进行。其中,相关性和消耗水平都可以通过统计学的基本手段进行相关内容的核算和处理。作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分配应当遵循一定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分配率应当根据企业财务工作当中的作业过程资源消耗水平进行确定。

作业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动因分析、作业过程分析和增值分析。在人工成本的计量过程中,具有的作业成本分析需要根据作业本身的初衷、作业的基本过程和作业结果进行核算。其中,作业成本产生的初衷是进行人工成本和其他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分析的重要尺度,作业成本的直接表现是各个生产和经营作业中产生的对外现金流动,增值过程作为产品作业分析的落脚点是对作业的动因的直接检验。人工成本管理过程主要体现于前两个过程,经济资源的增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人工成本的测算是生产作业成本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分析最终服务于作业增值分析。

(三)人工成本管理的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工作是将成本的标准限制额度和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成果的经济价值。进行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将不同的产品或作业环节的人工成本支出,限定在一定的标准额度之内。进行成果的监督,需要将产品的成本使用额度进行测算和控制。

标准人工成本的考核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标准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和评审系统等几个基本方面。组织系统的建立过程需要将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建立每个部门的分目标,每一个部门的行为都应当围绕本部门的目标进行。信息系统的改进工作,需要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电子化过程,电子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的核算和处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评审制度是人工成本的标准化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在进行产品本身的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之后,应当根据财务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人工成本的评价,根据单位成本的盈利水平设立奖惩制度,促进人工成本的降低和劳动效率的有序提高。

三、结语

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本身属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根据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优化包括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在内的各个环节,形成成本控制系统,对企业人工成本的降低和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有意义,是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远雄.针对人工成本管理有效促进经济效益提高[J].广东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