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考核管理办法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核管理办法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考核管理办法细则

第1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粤卫〔〕12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展首批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申报审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资格

《实施细则》实施前已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相关技术服务,在组织设置、专业技术、业务范围、人员配置、房屋场所、设备配置、内部管理等方面符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基本要求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申报程序

(一)人员资格认定:相关人员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资格;

(二)自查:相关机构对照产前诊断机构基本条件及有关要求自查合格;

(三)提交申请材料: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请登陆**省卫生厅网站自行下载申请表,网址),随自查报告一并报**省卫生监督所办证大厅();

(四)审批:省卫生厅按照有关审批条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对申报机构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的医疗保健机构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产前诊断项目)》,方可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

经自查认为有差距的单位、在《实施细则》实施后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筹备报告,我厅将给予书面指导。

三、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资格认定

近期我厅将组织开展人员资质认定工作,认定的方法以考试形式进行。具体如下:

(一)考试对象。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拟从事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五个专业的技术人员。

(二)考试形式。

分书面考试和现场操作两部分。

(三)考试时间。

1、书面考试:初定**年3月31日,具体考试地点将在省卫生厅网站公布,请各申请单位留意。

2、现场操作:与申报机构的现场评审一并进行。

(四)考试内容。

1.书面考试:包括法律法规和基础理论两部分。

法律法规包括:《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及其配套文件。

基础理论包括: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的配套文件中涉及的专业内容。按照专业分为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等五种书面考试题。

2.现场操作:包括常规操作、结果解释和意外问题的解决。

(五)报名方法。

由所在医疗保健机构统一报名。申请单位按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分子遗传五个专业统一填写《产前诊断考核申请表》(见附件),并于**年3月15日前报省卫生厅基妇处(地址:南路17号;邮编:;联系人;电话:)。经审查后,我厅将报名回执反馈申请单位。

第2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一、4月具体工作

(一)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1.根据公司与我厂签订的《2019年度绩效目标及负责人经营业绩责任书》,分解了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分别编制并于我厂**个基层单位和**个机关科室签订了2019年度绩效目标责任书 。

2.根据公司《2019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我厂2019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对《2018年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办法》进行全面评估,结合2018年度考核实践,重新编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修订考核细则、考核标准,修订并印发了《**2019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使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考核流程、考核标准更加合理。

3.对我厂2018年度经营业绩,向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书面汇报,较好的配合了公司对我厂的年度考评工作。

4.全面完成了对我厂各单位、各科室2019年度1-3月份的绩效考核兑现。

5.按照节点完成了公司及我厂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其他工作。

(二)持续推进“321”合理化建议

1.核准并造发了“321”管理合理化建议初评合格建议和补充征集初评合格建议奖励兑现249450元,报批终评合格建议奖励兑现**元。

2.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公司“321”管理合理化建议的其他相关工作。

(三)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公司深化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全厂近三年重点工作进行认真剖析,提前部署,超前规划,编制采气一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措施,确保各项任务都有条不紊的执行落实。

(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

1.推进对标管理。按照集团公司来我厂开展对标管理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编制《**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运行情况汇报》,对我厂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为下一阶段对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完善制度建设。审核审议《**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待厂党政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厂;汇总、编制《**2019年规章制度建设计划》和制度“废改立”台账,待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提交厂党政会议审议。

3.加强流程建设。积极对接各科室,梳理核心业务,完善本科室流程编制。现已帮助党委工作室完善6项流程,待审核通过后加入《**工作流程手册》。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管理仍然薄弱。我厂职能扩充,业务量激增,又有人员不足、技术薄弱等诸多限制,流程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起草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各类文件、制度宣贯力度不足,执行不到位。

2.档案管理缺失。我厂办公用场所紧张,无档案室,招标合同资料存放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有泄漏、遗失等风险。

三、5月工作计划

(一)绩效考核方面

加大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宣贯学习力度,提高全员对绩效考核意义的认识,反复组织职能科室考评员培训,提高考评能力,增强考核的合理性。推进员工差异化薪酬分配,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艰苦环境、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关键核心岗位倾斜,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保障各岗位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基础管理方面

第3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一、提高加强合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思想意识

我们信合社在经营业务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充分认识到加强合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只有切实加强合规管理,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才能促进我们信合社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否则,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信合社进一步完善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努力追求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社信贷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加强对行业、区域、产品、客户的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做好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坚决遏制不良贷款反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防范案件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范案件的发生;加强合规教育,努力实现人人懂得合规、主动遵循合规、尽职维护合规的工作目标,使每个人加强警惕,做好内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合规管理到位

防范金融风险,合规管理是基础,要做到合规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我们信合社制定三个办法,强化合规管理,一是《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办法》,二是《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实施细则》,三是《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考核办法》。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办法》共分四章、三十二条,具体阐明了合规管理总目标,合规风险管理架构及职责,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监控,合规报告程序和合规考核与问责等方面的要求,使合规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实施细则》共分六章、二十二条,对合规管理实施、合规管理组织体系、风险事项报告、合规管理工作报告和合规风险检查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明确、细化了《合规管理办法》,把合规管理推向纵深,确保合规管理取得实效。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规管理考核办法》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考核目标及分值、考核计分办法、考核评审等方面对做好合规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把《合规管理办法》落实到工作实处与每一个岗位,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增强了每个干部、员工的责任性与紧迫感,自觉做好合规管理工作。

三、选聘合规管理员,加强合规管理工作

我们信合社通过选聘合规管理员,加强合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在选聘合规管理员中,明确了合规管理员的任职资格,规定了合规管理员的职责,使合规管理员有职有权、理直气壮地参与合规管理工作,保证整个信合社合规管理不留死角,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为防范金融风险建立一道扎实的屏障。

四、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强化全员合规理念

第4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一)为加强对局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系统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人[]85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临时聘用人员是指不占用正式编制(指行政、事业编制),与我局签订临时性聘用合同的,在岗位上从事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在后勤服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和一般技术人员四个层次;后勤服务岗位分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

(三)局政工处为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部门。

(四)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五)各部门应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潜力,严格控制,合理使用临时聘用人员。

二、招聘要求

(一)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招聘临时人员时,应事前将用人理由、聘请人数、计划安排岗位等情况以书面材料报政工处,经局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聘用。招聘条件和招聘程序按《系统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人[]85号)执行。

(二)临时聘用人员按公安、计生部门和我局的规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聘请临时工作人员须体检合格,并审核身份证、户口簿、待业证(或失业证、务工证)、计划生育证明(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学历证明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证件的原件,同时提交体检报告和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一份备案。

2、聘请外地临时工作人员,还需在我局所在地的派出所办理“暂住证”。

3、聘请从事食堂工作的临时工作人员须持有卫生健康证。

4、聘请驾驶员须持有驾驶证及有关部门提供的安全行车证明。

5、聘请在微机、水电等特殊工程岗位的临时人员,应持有相关部门培训证明及上岗证。

(三)新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均试用三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根据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和有关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按《系统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工资福利待遇

(一)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福利根据工作岗位和本人实际工作能力及贡献大小,参照本市同类人员的收入情况确定,并在合同中明确。

(二)临时聘用人员的月工资一般由基础工资、岗位津贴和奖金等组成,其待遇与考勤及工作表现挂钩。试用期工资和聘用期工资标准详见附表。

(三)已签订劳动合同的临时聘用人员,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为其缴纳社会基本养老金。

(四)合同制聘用人员的医药费按《局职工医疗费报销管理暂行办法》(政[]64号)执行。

(五)临时聘用人员原则上不解决住房。

四、管理制度

(一)临时聘用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考核、请病事假、教育培训等)由用人部门负责,并按局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用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明确其岗位的工作范围和标准,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三)临时聘用人员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局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四)用人部门要根据临时聘用人员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按月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政工处作为奖金发放的依据。

(五)临时聘用人员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局相关规章制度,解除聘用合同,予以辞退。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六)临时聘用人员在工作中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视情节轻重由本人作出检查并扣发1—3个月工资、津贴和奖金;严重的作辞退处理;对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除解聘外还要追究责任。

(七)对一年内考核2次不合格的临时聘用人员将解除合同。

(八)终止或解除合同的临时聘用人员需办理工作交接、归还所借公物和钱款手续后,方可离局。

(九)用人部门要在年终结合日常考核情况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于每年12月l0日前将本部门下一年度临时聘用人员增减计划报政工处,局政工处汇总并经领导集体研究后报省局人事处。

五、附则

第5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2011年,是大队成立的第一年,在市局和大队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作为一个新任处长,我在新的工作岗位和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文件精神,与时俱进,丰富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工作中注重系统学习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时收集与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和新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相关政策,工作积极、肯干,勇于探索和开拓,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担任大队应急与法规处处长后,在领导的支持下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大队的行政执法工作中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认真开展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合议,组织执法文书检查和案卷评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使大队在促进地方法规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队伍执法能力,提高办案质量,努力提高应对食品、化妆品安全事故处置的应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整体的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2、先后起草了《大队执法办案审批权限及用语规范》、《大队行政处罚办案责任制》、《行政处罚案件合议工作实施细则》、《大队案件办理流程图》、《案件办理流程时限规定》、《行政执法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执法稽查工作细则》、《投诉举报案件处置工作细则》、《科技管理工作细则》、《大队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大队安全事故处置首席调查员制度》、《案卷评审管理工作办法》等内部管理规定,完善了执法队伍制度建设,使大队成立之后行政执法工作与市局在最快的时间内同步接轨,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正常运转。

3、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完成好市政府法制办、市局政策法规处、食品监管处、化妆品保健食品监管处等上级机关有关处室交办的工作《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评定标准》、《市农村聚餐食品安全性管理办法廉洁性评估报告》、《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行政处罚首次不罚制度》等重要文件,使大队在政策法规工作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4、加强地方立法,完善执法依据。为弥补《食品安全法》在餐饮服务环节监督管理方面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对《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并建议尽快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为解决化妆品监管环节执法依据不足的问题,也提出了化妆品地方立法的意见,为加强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环节的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

5、在大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执法监督工作中强化对各业务处室行政执法工作职责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个科室和执法人员,明确了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将各业务处室监督覆盖、行政执法情况统计汇总并上墙公示,量化了考核目标,制定了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使大队行政执法工作不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6、组织案件核审合议,提高办案质量。按照上级要求,自大队成立以来,大队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合议制度,修改完善核审合议细则,规范办案程序,对本部门的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作出处罚决定,认真组织开展了核审合议,其中较重大的案件按规定报局合议,确保了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提高了办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一年来共牵头组织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合议的案件达220余件,参加市局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的案件3件。

7、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强化执法监督。案卷评查是执法监督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执法文书和案卷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大队内部管理规定每季度都开展了优秀案卷评选活动,对优秀案卷予以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案卷予以纠正,并写出案件质量评析报告,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讨论,让大家相互借鉴,达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对促进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充分发挥了执法监督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组织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今年,共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各类法律法规培训10余期,自行组织的业务培训10余期。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执法文书书写规范、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并书写主讲了《执法案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换发新的执法证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了市政府法制办“执法证”年检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新的执法证件,为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第6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 动态管理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C93

标准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产业升级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引领煤炭行业发展,集团公司提出十大运营工程,其中标准化体系工程在世界一流煤矿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指标引领向标准引领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神新能源公司始终把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质量标准化落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促进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1、神新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

神新公司在实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保障,以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公司标准化体系,围绕煤炭企业正常、有序、高效运作。编制适合公司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并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1.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公司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并积极借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继出台了采掘、矿压、机电和一通三防技术标准,包括《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超前预爆工艺标准汇编及相关规定》、《矿井采区设计及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神新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方案》、《矿压防治技术管理规范》、《神新公司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神新公司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实施细则》、《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化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检修、项修工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各专业技术规范。

1.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是对有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做的规定并涉及各个管理方面。为确保技术标准落地公司相继出台了《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井巷施工管理办法》、《规范生产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矿压防治管理办法》、《地质、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煤炭煤质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矿压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本安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随时召集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包含了公司总工程师、各部门及各矿技术管理人员等)召开技术研究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为矿井实施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结合矿井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公司对从事井下采煤、掘进、通风的83个岗位工的作业标准进行了编写,完成了《煤矿井下岗位作业工艺标准汇编》,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机电设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检修操作工艺公司编写组织人员编写了《煤矿机电设备标准工艺汇编》,共分三个分册总计443项工艺,要求职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并在煤矿生产中反复坚持按标准作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行为,达到安全、高效、有序生产。2013年神华集团编制完成了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1668个“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神新公司认真组织学习并实施“流程”,查缺补漏、丰富完善,规范职工工作过程,提高作业标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标准化体系认识不足,没有深刻理解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关系,没有将标准化工作融入正常的工作流程中。

2.2 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标准达不到建设世界一流矿井的标准,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与集团公司提出的“五高”建设方针和“四化”生产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后没有做到全覆盖,现场执行时与标准有误差,存在执行标准不严或标准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2.3 现有的装备、工艺、管理和队伍距离建设世界一流矿井还有一定的差距。神新公司规模化生产后,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应用推广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不能同步,各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需完善。公司各岗位作业工艺标准还只是局限于煤矿采掘、机电和通风工种没有覆盖地面及井下所有工种,岗位作业标准存在漏项。

3、标准化体系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3.1 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工作思路

要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就要有标准化基础支撑,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促进煤炭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科学化水平。新时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对标世界一流找差距、解放思想,用先进理念、一流装备、一流控制流程、一流团队,两年时间内,打造一个集团公司井工矿用人最少的标杆,集团公司露天矿效率最高的标杆,力争新建井工矿超神东,露天矿超准能,打造世界一流煤矿。

3.2 对标一流煤矿找差距

引入对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与神东井工煤矿和准格尔露天煤矿为对标的对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企业之间、各煤矿之间、区队之间和班组之间的多级对标格局,以追赶神东、准能所能达到的最优标准为关键,强化生产管理的过程性对标,循序渐进的推行结果性对标,分析差距,衡量自身与神东、准能矿的不足,持续提高改进。

3.3 完善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技术管理责任,树立“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技术管理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严于安全规程,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决策机制,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发挥公司技术委员会职能和作用,为公司搭建安全技术管理交流平台,大力支持和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安全技术服务等规范发展,促进公司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4 建立全覆盖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升标准落地

依据集团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完善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工作标准,做到公司每个岗位都有标准作业流程,大力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让所有员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实现“应知、应会、应用”三跨越,并在作业中反复坚持磨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作业动作,建立《流程》学习-应用-改进-反馈-修订补充的长效、循环机制,促进“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流程中的过程管控,通过建立流程与标准、岗位的关联关系,促进标准落地。

3.5 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建设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的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意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仅靠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公司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标准作业流程的宣贯,组织实施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高全体员工标准化意识水平,使标准化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中去,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队伍,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3.6 提升标准化层次,建设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神新公司各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突破传统、创新设计,通过优化开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实施主运输系统自动化,实现集中控制;采用装备大功率、重型化、高可靠性的先进装备,使资源和装备实现最佳结合;推广使用设备点检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转状态,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杜绝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使用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覆盖主要生产场所,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实施井下数据上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等系统,保证了安全高效生产。

3.7 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创建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通过对乌东煤矿千万吨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从深层次启动本质安全开采的研究,系统研究急斜煤层开采中灾害发生的特殊机理,评价和研究急倾斜放顶煤开采系统与参数、开采装备与工艺、灾害对策,优化急倾斜煤层开拓开采系统、通风系统、装备和工艺,建立整套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以实现本质上安全开采。最终制定一整套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标准,使之成为煤炭行业技术标准。

4、结论

第7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严禁无证从事液化石油气的经营活动。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建有液化气贮灌站,只向本单位职工供应液化气(非营业性)的,其资质由地、市建委(局)组织审查,对审查合格单位,由地、市建委(局)发给《自管许可证》。《自管许可证》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

第三条液化气供应单位申报新建、改建、扩建液化气贮灌站、气化站,在开工建设前,应提供以下材料:

1、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签署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站区区域图;

3、站区平面布置总图、工艺流程图和设计说明书。

营业单位经地、市建委(局)组织初审后,报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非营业单位由地、市建委(局)组织审核。

已审核并予留有扩建余地的液化气工程,续建时,须严格按图施工,一般不再重新组织审查。

第四条承担液化气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市政类液化石油气设计证书。承担液化气工程安装的施工企业必须具备三级以上设备安装资质证书或三类压力容器制造厂,并在专业施工能力方面具备下列条件:

1、一次吊装40吨以上的施工能力;

2、安装一般机泵的施工能力;

3、安装中、低压管道能力;

4、具有6千伏变电所设备安装调试及一般电器仪表安装调校能力;

5、至少有二名焊工取得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证书。

外省施工企业和乙级以下(含乙级)设计单位,进入我省从事液化气工程安装和设计,需先经省建设厅审核。

第五条营业单位的液化气工程竣工后,应先经地、市建委(局)组织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建设厅组织验收。验收的依据为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GBJ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并审查是否按图施工,各项竣工资料是否齐全。非营业性单位液化气工程由地、市建委(局)按上述要求组织验收。

第六条经营单位的《经营许可证》申领办法按照皖政(94)30号文件印发的《**省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并经县、行署或市建委(局)会同当地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建设厅组织审核。

第七条经营单位不得跨地区经营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的供气区域:市以市区和郊区为区域、县为县区域;跨区域经营时,须在经营地点按《管理办法》的规定,再行办理《经营许可证》手续。

第八条无贮灌站的单位开办液化气经营业务时(又称供应站),必须先报省建设厅审查批准后,方可办理《经营许可证》手续。无储灌站的供应单位不得购买液化石油气罐车。

第九条液化气营业单位在规定的供气区域内凭《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可设置换气点,换气点的选址必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建委(局)会同同级公安消防部门审查同意。非营业单位不得在本单位外部设置换气点。

第十条液化气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由省建设厅组织培训核考核,其余由行署或市建委(局)负责组织培训和考核。岗位证书由省建设厅统一印制。

第十一条各液化气供应单位应制定安全供应章程,经县以上建委(局)同意后,供应单位和用户都必须自觉遵守。机关、团体用户的安全由供应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证件工本费按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建委(局)需按照省财政厅核定的罚没项目予以处罚,罚没收入按《管理办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在本省境内申请从事合成液化气或其他新型液态气化燃料供应业务的,应先报建设厅审查其技术、工艺成熟、可靠后,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8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1增加“绩效支出”,激励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

《通知》明确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在对科研工作者业绩考核基础之上,结合科研人员的实际绩效,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在《通知》文件颁布以前,在项目预算编制中涉及酬金性质支出的科目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然而有工资性收入的在职人员不允许从纵向经费中列支“劳务费”,课题组成员和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也不允许领取“专家咨询费”,因此科研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没有合理的补偿渠道,不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2〕。“绩效支出”改革办法的出台为科研人员劳务付出给与明确的列支渠道,允许优秀科研工作者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下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2.3推进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进程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对各级各类项目管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无论是在高校科技经费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实际工作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原有的科研承担单位内部经费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革需求,必须依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建立学校内部的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绩效支出管理办法等。高校科技经费管理部门也应紧跟改革的步伐,督促科研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2间接费用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1间接费用提取采取上限比例控制,无法避免在上限额度内人为控制其预算金额按照《通知》要求,间接费用按照直接费用扣减设备购置费后的经费额度(以下简称直接费基数)的一定比例核定并实行总额控制的方式。比如,对于经费直接费基数在500万元及以下部分,间接费用总额按照不超过其20%的比例控制,那么间接费用的提取额度则是一个范围限制,就会存在人为控制的空间。大部分科研人员对间接费用的概念还很陌生,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管理费这个预算科目上,把间接费用和管理费混为一个概念。在项目经费到账后,间接费用被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科研人员看到大于过去管理费的金额被学校提取很是心疼,所以在做项目预算申请书时,尽量将间接费用金额做的很低,甚至还有老师将间接费用纳入自筹经费,后期因自筹经费无法到位而造成间接费用无从提取,最终造成高校科研环境和条件方面的补偿不足,科研人员绩效支出也无从得到保证。要解决间接费用提取额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国家科技计划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使科学研究者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科研人员如果认识到此项政策确实是对开展课题研究有益,其目的是解决在科研工作中直接费用无法列支的支出,还包含对课题组人员的绩效考核支出,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在预算书中足额提取间接费用。还有一些高校为避免出现此种状况,采用的方法是在制定校内间接费用管理办法时,要求课题负责人在填写项目预算书时,间接费用统一按照提取比例的上限足额提取,否则绩效支出将同比例减少。例如:某课题的直接费用为500万元,设备购置费为120万元,那么间接费用提取金额为(500-120)×20%=76万元,如果低于76万元,绩效支出则相应同比例减少。这种方式是高校为保证间接费用的提取额度,从制度上所做的硬性限制,这种在项目申请阶段就对项目预算书严加审核的方法,是非常可取的管理方式。在高校科技经费的管理当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改变过去在项目申请阶段,只重视项目是否能够立项,而对项目预算的填报情况未严格审核的状况;科学研究者也应重视预算书的填报,对开展项目研究可能发生的支出加以充分考虑,在经费预算结构中合理规划,避免出现经费列支和预算不附的情况。如果项目预算合理、合规编制,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会随之自动消失。

2.2间接费用如何分配和使用是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按照《通知》要求,间接费用纳入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但间接费用具体如何分配和使用、补偿机制如何建立,《通知》并未做出实施细则。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间接费用分配和使用的滞后现象,实施细则还处在讨论阶段,学校、学院、课题组之间如何分配,还未达成共识,间接费用补偿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各高校所制定的内部间接费用管理办法中,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科研条件支撑费或列作科研发展业务费、管理费用、绩效支出3个部分〔3〕。“通知”规定,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基数的5%,计提比例和用途明确,提取金额直接依照批准的课题预算书执行,所以对此项支出的异议不大。对于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主要用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验收、结题、鉴定等环节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费用,高校一般按照项目具体类别的相关政策要求,在最高限额比例内计提,此项费用对于高校和科研人员并不陌生,而且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已久,管理办法也已成熟〔4〕。因此,间接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矛盾集中点为学校科研条件支撑费。科研条件支撑费主要用于学校为科学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能源消耗,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等资源的间接成本补偿,是创造良好科研环境的重要举措〔5〕。高校对此项费用的使用主要有两种观点,分别是学校支配观和课题负责人支配观。学校支配观的优势是增强高校的统筹管理自,扭转长期以来科研挤占教学经费的现象;劣势是课题负责人可以支配的课题经费减少,影响其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课题负责人和高校之间产生矛盾。而课题负责人支配观的优劣势正好和前者相反,这种观点适用于学校经费来源充沛,科研支撑条件较好的大学。这也正是高校间接费用分配和使用滞后的深层原因。解决此项问题,高校必须细化间接成本补偿机制。间接费用去除绩效支出和管理费,即为科研条件支撑费,因此细化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重点是建立科研条件支撑费的核算体系,即科研资源占用费和基础建设、平台建设等费用。高校为科学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房屋,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占用成本核算方法,实行有偿使用,促进公共科研设施的高效配置;科研人员为节约成本而自觉共享共用,发挥所占用资源的最大效用,从而逐渐形成科研资源的有效自动调节机制,避免高校资源浪费〔6〕。间接费用中水电气暖消耗是指和科研相关的能源消耗,后勤管理部门应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建立科研能源成本回收渠道,避免出现科研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7〕。科研基础设施、实验平台建设等科研条件及环境的支撑费用,应以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发展为出发点,经学校领导和科学研究人员代表等充分讨论决定,制定详细的专项预算和严格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使科研条件支撑费能够切实改变学校的科学研究环境,通过科研创新实力的提升带动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通过建立严密的间接成本补偿核算体系,使科研人员充分了解到科研间接费用的支出方向和具体用途,感受到间接费用补偿机制的优势及学校科研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切实体会到个人开展科学研究的益处,便会对建立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持有理解和支持态度,自觉安排间接费用预算。

2.3绩效支出未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分配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绩效支出作为间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激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8〕。绩效支出内部管理办法的建立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对学校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通知》文件下达以后,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绩效支出管理办法,但大多存在过于形式化的问题。课题负责人认为个人项目的绩效经费预算,理所当然应为自己课题组所用;学校不愿引发和课题负责人的矛盾,觉得最终要将绩效这部分经费分配给对应的项目组成员,因此在制定管理办法时过于笼统,实际执行时形同虚设,结果造成不能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对于上述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绩效支出的发放时间问题。学校应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方案,可以根据项目的研究周期进行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按照考核方案确定的比例分两次发放,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或未能通过验收者采取不发放绩效和撤回已发放绩效的惩罚措施,从而切实起到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二是要强化审批和监管制度〔9〕。课题负责人要按照课题任务书、课题任务执行情况对课题组人员实际绩效完成情况做出考核,然后以绩效考核证明材料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审核通过后再上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批,科研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交由财务处办理绩效支出。学校审计、纪委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工作,定期对绩效支出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使绩效支出规范合理。

3结束语

第9篇:考核管理办法细则范文

【关键词】工厂化检修;精益化管理;提升措施

引言

工厂化检修指采取轮换方式将待检修设备轮换下来,运至检修基地,通过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或改造,达到“修旧如新”,循环利用的目的。当前,为建设“大检修”现代运维检修体系,辽宁、天津、重庆等省市电网企业,先后成立工厂化检修基地,探索对变电设备进行统一解体检修。工厂化检修作为新的生产模式,亟待植入先进管理理念,以达到组织目标,提升检修效能,实现管理方向与“大检修”发展方向的高度一致。

湖北省电力公司于2010年在宜昌试点建设工厂化检修基地,2011年正式开展工厂化检修生产。3年来,宜昌工厂化检修基地在实体运作的基础上,以精益化管理理念率先创建工厂化检修管理体系,从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升工厂化检修精益化管理水平。宜昌工厂化检修发展迅速,其产品应用于220kV小雁溪、楼子河、郭家岗、猇亭、等宜昌主网枢纽变电站,衍射使用到荆州、荆门等鄂西电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降低了安全风险,缩短了电网的停电时间,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效率。

1 明确精益化管理目标

精益管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其内涵是以最优的工作质量,最高的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价值,消除一切浪费,不断优化、持续改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工厂化检修精益化管理的首要措施是明确管理目标:

(1)降低安全风险。减少邻近带电体作业触电、施工机械伤害、工器具和材料搬运安全伤害、高空坠落伤害等安全风险[2]。

(2)提高供电可靠性。压缩检修及调试时间,避免检修过程中因备品备件临时增补等造成的工作延期。大幅减少现场有效工作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系数。

(3)提高检修质量。在备品备件储备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不受停电时间等限制的检修。在标准工装上调校设备,提高调校质量。检修工艺遵守工艺流程和标准,保证检修质量。

(4)减少检修成本。现场工序大幅简化,人员数量减少。基地实行流水线批量作业,提高专业化程度,人员、器具有效利用。备品备件统一采购保管,避免现场检修浪费。总体节约成本,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5)提升检修人员素质。发挥检修基地实战培训作用,检修人员技能实操培训率大幅提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定通过率大幅提升。

(6)改善检修环境。在基地内完成设备的清洗、解体,现场仅进行拆卸。大部分工作在室内完成,专业人员工作环境有效改善。

运维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检修制度及规范的制定、管理流程的编制、检修计划的平衡、计划资金的落实、确认备品备件的购买方案、检修工作协调以及检修过程监督等工作。

检修试验工区:直属单位。协助运维部制定与落实检修制度,编制与落实管理流程,编制检修工作中技术标准细则;审核隔离开关工厂化检修方案,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并上报;稽查基地安全管控情况,核定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工厂化检修基地:实施部门。负责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隔离开关的工厂化检修工作,负责检修后设备的台帐建立与维护保管工作。负责检修基地的日常运行维护,对基地员工进行日常管理,培训及考核。

一次检修班、电气试验班:配合部门。负责待检设备的现场拆除、运输以及修后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试验和投运等工作。

3 实施精益化管理绩效考核

3.1 建立考核标准及规章制度

《宜昌供电公司工厂化检修管理办法(试行)》

《宜昌供电公司工厂化检修管理手册(试行)》

《宜昌电网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办法》

《宜昌供电公司设备停运检修管理办法》

《宜昌供电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管理办法》

《宜昌供电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