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普教育范文

科普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普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普教育

第1篇:科普教育范文

一、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台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所做的《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现代化》报告中指出:公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持的。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公民素质就是第一国力。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及其他伪科学、反科学、反人类、问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对民众,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鲜知识,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邃的未知世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特别是最新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揭穿形形假科学的伪装。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科普教育已不仅仅是依赖于学校,局限于某一些人群,如: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科学辅助人员,而是要形成一个沟通学校与社会的科普体系,一个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科普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科教因素,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使科普教育社会化;另一方面,在发展学校科普教育的同时,将学校教育延伸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社会科普化。

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走科普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这条路。社区教育的终身性、开放性、多样性,决定了它可以把科教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培养公民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需求。

二、社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科普教育与部分科普对象之间存在隔膜。大规模的科普推广,诱使一些内容单薄、形式呆板、粗制滥造的科普出版物一拥而上,鱼目混珠,致使部分人对科普有了误解:一味地知识罗列,没完没了的百科全书,像一批又一批准备考试的辅导资料;还有那些故作神秘的无数种“十万个为什么”,似乎科普就是无数个标准答案——人们对科普失去了兴趣,科普被次品破坏了名声。

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首先就要防止和解决这一问题。怎样选择好的出版物、科普教材以及科普宣传材料?怎样调动起居民的科普学习兴趣?就像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经说的“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这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2、居民文化层次的不同加大了科普教育工作的难度。应该看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也都各有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层面。那么,在不同层面的教育中,应如何开展科普教育?面对占社区教育对象大多数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如何将科普工作做得通俗易懂?又如何在各自不同的兴趣中找到彼此的教育切入点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3、科普教育工作起步晚,硬件基础设施少,资金不足。我国大规模的推广科普教育只有近20年,科普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科普之路,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全民的动员。

4、科普教育工作队伍仍需扩大、充实。科普教育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早日实现我们期望中的科普社会,科普工作者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我们目前的情况,不论在素质水平上,还是人员数量上,都还满足不了当前科普教育工作的需要。小到社区居委会科普组织,大到各级科协组织及有关方面,工作力量远远不够,这也意味着我们社区科普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关于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针对设施少,资金不足等问题,突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1)整合社区物质资源,健全科普教育网络:

由于街道社区资金缺乏,科普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充分,为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在努力创建新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如:社区学校、社区单位、学校教育设施、青少年活动基地、老年人活动室及各大会堂、影院等,形成科普教育网络,以小面带动大面,全民动员搞科普,并建立起固定的科普园地,进行长期宣传。

(2)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深化科普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内“有才者、有心者、有闲者、有力者、有需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科普教育的良好局面。如:发挥科普教育专兼职干部的作用,有计划地发动并开展科普活动;发挥高学历人员、“四进社区”指导员的作用,为群众提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知识;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展各种科普培训活动等。

2、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科普教育模式

以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科普教育组织、协调的主力军,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进行校内、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其优势有3点:

(1)以学校为中心,学校掌握主动权,便于发挥主导作用。

(2)参与各方自愿结合,互利互惠,广泛性强,积极性高。

(3)学校容易组织,便于管理。

但是,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的先天不足,“社区资源整合”作用微乎其微。社区居民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会定位在“保育”或课外活动层面上,对丰富社区科普教育的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有街道的指导和全面调动,使社区科普工作向更深、更高的层面发展。

3、拓宽科普知识层面,加深科普知识深度

社区科普教育虽然是面向大众,面向较低文化层次的人群,但不能因此就降低科普教育的质量,一些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科普教育,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也应该介绍给公众,介绍给普通人。我们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教师、公安、司法干部、优秀企业家、教授、工程师等在社区进行讲座,开展各类科教活动。我们还可以聘请一部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兼职辅导员,组成类似与“大学生科普讲解团”的团队,进行流动性科普宣传。

4、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不能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变成一种应试性的知识灌输。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中学教育则应该研究怎样保持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青少年一定要有活跃开放的思维、科学的理念,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关键,科学世界呼唤我们用科学的精神去创造。

不仅仅是青少年,我们整个社会科学普及的目标也要倡导科学文化,使公众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处理事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成果会被不断地更新、替换,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坚持,只片面注重层面上的发展,这也许就是许多拥有渊博知识却不具备基本理性质疑精神的人,在一些低级歪理邪说前迷恋、拜膜的根源吧。

第2篇:科普教育范文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指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体育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体育科普教育

体育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目前有两种对体育的概念,一种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和发展体力,为达到这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运动;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一种运动,有着不同的类别,如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用于比赛的专业体育等。本文这里探讨的体育是前面一种解释,也就是一种体育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这种科普教育能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播,同时能够实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和推广,为实现这种目的,需要针对全社会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推广和以及相关体育成果的普及。

2 当前国内体育科普情况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活动也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全国上下也纷纷开展各种体育科普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多样,如通过发放体育教育宣传册、举办相关讲座以及通过举办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同时在校园里面也通过体育课程等形式进行体育知识的科学普及,社会上也有很多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的博物馆等样式多样的体育知识科普活动。除了传统的体育知识科普方式,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进行体育知识科普工作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这是一种利用新媒体进行的体育知识科普工作,而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地的宽带上网的接入为这种新媒体的体育知识科学普及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当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等适合互联网时代体育知识科普的平台,具体如下。

一方面,当前体育科普知识的网站十分的匮乏,通过搜索网站搜索“体育科普网”等类型的关键词,结果是很少有相关的网站被搜索到,这说明目前缺乏体育科普知识网站的建设,而且已有的网站也是内容较为简单,或者只有部分内容与体育知识科普相关。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上对于体育知识科普的手段较为简单,特别是在形式方面缺乏创新,通常是文字形式的介绍,偶尔有图片的介绍,但是这种体育知识介绍方式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而且内容方面缺乏体育内涵和特色的东西,背后的原因是相关专业知识人员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造成的。

3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优势

与传统的体育科普教育方式相比,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体育科普工作的宣传,能够充分发挥Flash动画的自身优点,如Flash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起来十分方便,而且画面形象,简单易懂,很多专业知识通过简单的画面能够动态呈现,方面人们理解,加上能够配合语音、音乐等背景,特别是适合体育科普的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1)Flash动画通常比较短小,所占空间不大,因此特别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特别是如今矢量技术的使用使得Flash动画画面更加精美,特别是适合通过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传播媒介上,特别是在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候车大厅等公众聚集的场合特别适合Flash动画的宣传。

2)Flash动画浅显易懂,有着较强的故事性,可以将体育科普知识融入到Flash动画的故事情节当中,同时配合音乐等特效,集故事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多个方面,特别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这种体育科普知识的教育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能够让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当中实现体育知识的科普,而且通常有着良好的效果。

3)Flash动画方便进行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在Flash动画当中通常可以包含视频、音乐、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而且目前有着专业的工具实现Flash动画的制作,能够实现诸如快进、慢镜头等诸多特效的控制,也容易进行细节把握。

4)当前Flash动画的应用很广,在一些体育赛事的宣传、教学视频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应用,这些应用Flash动画的经验能够帮助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因为Flash动画的制作技术都是相通的,而且一些现有的素材也能够用于进行体育科普教育的Flash动画的制作。

4 体育科普教育中使用Flash动画的可行性建议

1)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部门应当出具相关的政策用于规范和引导,因为体育科普教育很大程度上属于公益事业,政府出面进行政策引导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政府出面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体育科普教育进行管理,同时联合相关的高校、教育机构、Flash动画制作公司等成立专门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制作团队,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团队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2)平台方面的建设,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平台用于体育科普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极为丰富,信息传播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当前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平台进行体育科普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应当搭建专门的平台进行传播。

3)体育科普知识的内容选择方面应当以科学性为导引,以实用性为目的。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传播,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对于体育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应当根据受众的现有体育科普知识情况进行宣传,不能用专业性的要求来要求广大民众,制作的Flash动画应当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普适性,同时注意专业性和科学性。

4)相关体育科普知识宣传Flash动画的制作队伍的培养。与一般的Flash动画不同,体育科普知识教育的Flash动画有着自身的特点,不仅内容方面是针对体育科普教育的,同时制作完成的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应当符合体育科普教育,因此需要Flash动画的制作人员比较专业,特别是技术方面,同时应当在策划方面有着较强的知识储备。目前对于体育科普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团队的培养应当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体育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人员培训,另外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第3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模式

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米,蔬菜实践区450平方米;校外高产对比田111亩。设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室、劳动技术教育室、农植物标本展览室等功能教室,设置专题教育展板20余块计180多平方米。

多年来,结合本校资源优势和服务区实际情况,围绕“农”字开发建设以“爱农、知农、学农”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3年至今先后共开设镇、村培训班26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18000余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632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78人,农村劳动力输出15642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86%,创收近亿元。推广新技术22项,高产粮食面积14.1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到了全镇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真正发挥了科普实践校的作用,为服务地域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构架科普实践物质支撑体系

“一室五园”建设初具规模。包括劳动实践科普教育综合室、新奇特品种综合实践园、果蔬种植园、学前果蔬供给园、德本小学大田作物园、信本小学经济作物园。其中,中心校内综合实践园分为试验示范区和蔬菜种植实践区。示范区建有绿色长廊100多平方米,设有播种区、育苗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综合实践园集植物种养、科研、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载体,最大化发挥了学校科普实践场所的作用。

二、构架科普实践制式推进体系

一是把科普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齐生物、地理、劳技、信息技术、美术、物理、化学等课程。重点设置了科普制作和环境教育等选修课程。二是成立了测土施肥、中草药植物标本制作、插花茶艺、天文气象等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多种科技活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三是建立了《小学生劳动成长记录》袋,按低、中、高三个年组划分,细化为自我服务性劳动(25分)、家庭服务性劳动(20分)、校园服务性劳动(25分)、社会公益性劳动(15分)、生产劳动实践(15分)五部分150小项。四是坚持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以爱农学农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去农村的亲戚家收集一件传统农具或采集一种农植物果实标本,在家长的指导下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五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为本镇的回乡青年进行科技培训。开设种植、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等相关专业,通过培训并结合指导服务,让回乡青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更看到了科技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构架科普实践活动运行体系

一是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科技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科技意识。二是每个学期我们都开展“科技节”或“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科普之星”等系列特色活动。科技创新小发明活动是我们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特色之一。三是我们依据基地项目建设和展室资源,针对科普实践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收集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中本,可爱的家乡》。四是连续多年举办彩灯展示会活动,观灯会、猜灯谜,使孩子们在开心快乐中体验了传统灯会的魅力。五是开展“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节水知识讲座、科普画板展览、科普现场咨询、节水作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普及科普知识,增强环保节能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六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2010年4月举办了民俗文化展,搜集整理展品,开展了民俗文化墙活动,这些藏品都是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本地民风民俗文化珍品,使广大师生深刻体验了中本、安达丰富的文化和民俗。

第4篇:科普教育范文

1.1 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易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1.2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土地沙漠化、能源枯竭、沙尘暴、大气污染等等词语相信人们已经非常的熟悉,这是由于人们为了追经济利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过去30 年内对能源的开采使用及对森林的采伐,人类改变了碳与氮的循环,在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达25 %,从而导致地球上生命演变环境的巨大改变。据推测,到2030 年代早期,全球比现在将平均变暖1.5~4.5℃。不断上升的气温会导致农业生产、洋流等变化及海平面上升,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而在我国海平面由于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等原因每上升1米,沿海将有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7000万人口需要内迁。因温度上升,全球变暖,还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灾害,人类疾病。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GDP损失达3%~6%。而由于温度升高,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大量繁殖,也是疫情频发的主要原因。

环境的变化使人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自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象大会的召开,低碳现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行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对于中国重要,它对世界各国同样重要,事实上,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已普遍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新能源领域,由八国集团提出的到2050年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减少一半的目标,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利用,从而使人类真正摆脱对目前一次性化石能源的过渡依赖。欧盟已明确提出加快转向低碳经济,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技术。可以相信,低碳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很有可能会改变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我国更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做好低碳经济需要提高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意识。

2科技馆在科普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2.1 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构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水平的科研机构、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以及高水平的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而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没有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木之本。科学普及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与发展教育、实施科技开发与创新、建立完善的科研体制等共同构成了培育科技竞争力的基本工作内容。所以,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资源和基础之一。

科技馆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科技馆作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在很多城市,都扮演着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其内在的潜力和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它把城市里的孩子从游戏厅、动画片中吸引过来,并且让农村、山区孩子们也能从小就能够接触到这些对他们的未来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知识。

科技馆不是仅仅局限于小学生们参观的专利,它对中学生、高中生、甚至是成年人们,也同样有效。原来认为遥远的机器人、IT图书馆、虚拟现实这些高深的科技难题,在这里可以让我们轻松接触到。在科技馆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我们可以不再处于“有技术却不懂科学”、“有知识却没有文化”的尴尬地位。

面对现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内有的科技馆中开设了能源区域,环境保护区域等,以此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节能排减的意识,为低碳经济作出贡献,让他们从展品展示的内容中更加深刻和直接的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也可以从展品中了解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的节能排减,养成了一种低碳生活的习惯,重环保、少污染,重节约,少浪费。

2.2 科技进步为低碳经济服务

现在我们在夏天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抵消由充足的太阳能造成的炎热。这在能源的利用上是很不合理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将与太阳能相互作用产生的变为热能以外其他可以供我们使用的能量,岂不既省却了空调,又多出了房屋供电?在低碳经济中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能源是核心,就是新的能源,科技应该在新的能源上下工夫,许多展馆中越来越多的展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的使用。这些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利用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因此加大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这些技术的开发有利于我们解决过去曾经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一些技术瓶颈,使我们找到了新的希望,从而铺设出一条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大力倡导对新能源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掌握新能源的知识,为低碳经济提服务。这些说明科技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可以为科普事业提供更宽裕的资金支持,丰富科普的内容,并为科普提供更加先进和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而科普事业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事实上,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不仅可以使公众了解科学,而且能够促进相应学科的发展。

在科学家的研究取得成果时,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承认与支持,需要得到使用者的重视和掌握,这都需要科普工作者的推广。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就应该担当推广科普知识的工作,提高公众科普知识水平,了解科技成果。同样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运用到低碳经济中来,为低碳经济服务,为低碳经济提供技术的支持,科学的依据。

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的能力来进行低碳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更科学的方法保护环境。当人们通过科普教育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在生产、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时,他们会认识到低碳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利益,这样就会促使他们告诉身边的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样一个宣传加入进来。最终大家都会达成统一的认识。

低碳经济在现实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会使科普教育工作者更加坚定了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使我们相信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合作,推动产业振兴,不仅能够尽早克服眼前的困难,战胜危机,共同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更能为世界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2] 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9-12-29.

[3] 周幼文.科普工作重要性的理论思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3).

[4]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青海省社会发展科技研究成效及发展思路[J].青海科技,2006(2).

[5] 周建设.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作用浅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

第5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平台;搭建;教育;网络化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普及的作用日渐凸显。科普资源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资源的总量、分布、开发及利用都直接关系到科普事业的发展。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丰富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与形式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上海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已经在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科普教育平台的模式。将现有的科普资源进行集成、加工,转化成为公众便于接受的科普信息,通过网络形式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少年提供浏览、信息服务和网上交互功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实现科普教育网络化。

数据显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切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迫在眉睫。目前,我市科普资源存在总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许多大型科普场馆集中在主城区,导致其他区县,特别是边远区县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建立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可以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结合我市实际,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要以市级科普基地的现有资源为基础,将38家科普基地、8家重点科普基地的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快建设虚拟博物馆、数字科技馆、模拟实验室等,开发网络互动、体验等活动项目,以实现“身临其境”为目标,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各家科普基地。

随着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大量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精品课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建立网络科普课堂,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征集名师精品科技课程,进行集中展示,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科普知识、培养科普能力、激发探索渴望、崇尚科学精神的网络平台。

结合青少年自身特点,利用网络平台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依托现有的科技专家库、科普咨询专家库等智力资源,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应具备在线互动问答功能。定期或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重大活动,以及当前热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实时在线互动,解答青少年的问题,既满足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又可以实现青少年与科技专家的互动交流,为青少年答疑解惑,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科普展教用品供需桥梁,实现科普产品供需服务数字化。鼓励从事科普教育产品研发的机构利用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产品信息,同时,科普教育机构也可需求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是快速满足科普教育产品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让供应方了解市场,加快科普教育产品研发,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动漫等作品,是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优秀科普作品展示、在线阅读功能,一是拓宽青少年的课外学习视野,二是有利于加大科普作品的宣传力度,繁荣科普创作。

科普资源共享平台,还要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等科普工作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网络链接,实现多地科普资源共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科普教育是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科普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需要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推动我市科普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第6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趋激烈,科普事业愈加重要。纵观人类历史,一些重大科学思想和技术成就的传播、普及,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普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参与这项社会工程。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存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更使得图书馆从事科普教育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礼会责任。

1、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优势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证明,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 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开展科普教育,离不开充足的科学知识资源。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没有任何机构能像图书馆那样,把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文献信息都有序地汇集起来,并进行广泛的传播。图书馆所保存的知识门类齐全完整,收集的文献信息全面、系统,它既有丰富的纸质书刊资料,又有海量的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这些宝贵资源无疑是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知识源泉。

1.2 公共图书馆拥有开展科普教育的群众基础

图书馆实施社会教育的受众面之广是学校或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它没有年龄、资历、健康、考试的限制,向社会一切求知者敞开大门。而且,它还可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成为公众终身接受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另外,我国已初步建成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以深圳地区为例,截至2011年,全市公共图书馆643座,其中3座市级公共图书馆,6座区级公共图书馆,634座基层图书馆,基本达到每15万人拥有一座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每1.5万人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室),同时还布点160个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星罗棋布的公共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市。不断延伸的服务范围、扩大的受众群众,为开展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3 拥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设施

为了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我国近年来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使其在信息网络、信息咨询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如今公共图书馆已经普遍建立了电子阅览区、数字图书馆,具备了信息网络环境。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更快捷高效地,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

2、公共图书馆科普教育的策略

2.1 优化馆藏结构,打造科普的信息阵地

丰富的科普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科普工作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一是要想办法多购一些具有较高知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文献,加大读物的入藏量。第二要不断优化馆藏图书的结构。在重视科普文献的数量的同时,提高文献的质量。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设计目标馆藏160万册,目前已购置图书110余万册,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长期以来,在馆藏资源建设中,不断优化馆藏结构,重视科普教育资源建设,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共同发展。我馆建立的经典读物阅览区、e读站、信息大世界等是很好的例子,收藏了大量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类图书文献和电子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科普活动的展开,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资源保障。

2.2加强科普文献的宣传和导读服务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必须使公众能够方便地阅读科普文献。为此,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编制新书通报、捧荐书目、设立科普文献架(室)等形式,主动向读音推介各种科普义献,将他们的阅读兴趣、习惯引导到科普内容上来。尤其对于青少年读者,好奇心强、接受力快,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阅读科普文献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要将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科技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成新的信息资源,及时向读者公布,方便他们利用。这样做既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普文献,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2.3积极组织各种科普推广活动

图书馆要根据公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尤其在每年的“全周科普宣传日”“全周科技活动周”和“世界环境日”之类的科普纪念日期间,应积极举办或参与组织科讲座、科普沙龙、科普图书征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演讲、科普知识展览、科普信息宣传以及科技知识培训等活动,吸引广大读者前来参加,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市、区科协密切合作,每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少儿科普活动,如读书活动、展览、公益培训、科学小制作比赛、科普知识讲座等,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学术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小就在少年儿童心灵上撒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了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开展活动的形式如下:

2.3.1科普电影

本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塑造心灵、引领成长”的服务宗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五、周六晚及节假日期间,开展“少图影视剧场”活动。主要分为六个主题:科普教育、经典回放、温馨亲情、快乐成长、神秘科幻、开心动画。科普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每月选取少儿喜闻乐见的影片播放,例如《微观世界》、《迁徙的鸟》、《自然之谜》等科学记录片,《咆哮的地球:大冰冻》、《愤怒的星球:海啸》、《超级机器:核潜艇》等科学透视系列。

2.3.2 科普展览

科普展览区位于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一楼大厅,有72块展板,可展出80至200幅作品。展区利用丰富的馆藏及社会各界资源,面向青少年儿童开展艺术展、科普展及其它主题系列展。

2.3.3科普讲座

少图讲座――科普系列活动作为品牌活动之一,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少儿馆不仅在常年利用馆内阵地开展科普讲座,还走进社区、学校宣传科普知识。

2.3.4科普实践活动

深圳少儿馆于2009年7月启动“梅兰竹菊荷”阅读实践活动,开展科普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技能、社会交往等主题的公益培训。亲子观鸟活动、生命安全教育、科技手工制作等日常实践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同各行业的科普机构开展工作,推广科普教育。为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翠红.公共图书馆科普工作探讨――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6)。

[2]胡金杭.利用少儿馆优势开展未成年人科普教育[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2)。

第7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情景模拟教学

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将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中。可见,对青少年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科学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急救知识培训势在必行[1]。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于科学、科普知识有较高的求知欲,加上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急救知识后可以向家庭、社会等辐射。因此,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最佳、最有效的途径[2]。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3]。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青少年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20年8月27日,选取上海市市西中学一年级6个班级共2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个班级(n=134)和对照组3个班级(n=138)。观察组中男61名、女73名,对照组中男68名、女70名。观察组中,60名(44.78%)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4名(55.22%)学生完全不懂;对照组中,63名(45.65%)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75名(54.35%)学生完全不懂,两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干预方法由取得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指导证书的医师5名及护士5名担任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为《2019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4]中的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知识:心脏骤停的定义、临床表现、原因;早期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正确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现场评估、意识判断、呼救、摆放、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步骤);如何正确识别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按压的深度、频率、手势;开放气道的正确手法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两组培训均包括理论讲解、动操作示范及分组练习3个阶段。1名授课老师先以PPT的形式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并放映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然后利用高级全自动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士康MR-CPR490)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示,1名老师讲解具体步骤,另1名老师向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的规范动作。对照组采用分组练习方法:将学生分为3大组(对应3个模拟人),2人自由搭配组成1小组,轮流进行练习,每小组练习时间为5min左右,所有人均参与练习,总练习时间为2.5h;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强调操作要点、纠正错误,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观察组的分组练习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2.1.1情景模拟剧本准备培训师资团队根据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情景模拟剧本,内容为急诊大厅1例中年患者来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该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不醒,学生们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实施心肺复苏的紧急医疗程序救治患者。1.2.1.2实施情景模拟培训选择3间教室作为情景模拟的场所,将观察组学生随机分为3大组,分别在3间教室内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每个教室安排2名授课老师。将教室内的座椅放置在教室的后面,留出空旷的区域,只留1张桌子和2把椅子,将模拟人安置在桌子前面的椅子上模拟患者,老师向学生们说明现在的场所为急诊大厅,每个教室放置1个模拟人,3组同时进行。学生2人自由搭配组成1小组,每组演练时间为5min左右,总练习时间为2.5h。情景模拟练习具体过程:2组学生中1人扮演医师、1人扮演护士,就诊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倒地,护士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医师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心脏骤停,后立即启动心肺复苏,1人实施胸外按压、1人实施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对模拟人进行5min的基础生命支持,后再次评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顾、分析和讨论,授课老师给予指导和解答。1.2.2效果评价①理论知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授课内容确定心肺复苏相关试题10题,包括判断意识、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部位、心肺复苏顺序等,每题回答正确计10分、回答错误不计分,总分100分。②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编号,根据编号随机抽取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根据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③学习体验:调查学生在学习心肺复苏后,主动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分为3个选项,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的选项。④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将理论知识、学习体验、满意度整合成一个问卷,于培训结束后以纸质版形式现场发给学生进行填写。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272份,回收272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1.2.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并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比较观察组134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91.72±4.88)分,对照组138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为(83.36±10.93)分,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1,P<0.05)。观察组10名学生的技能操作均合格,得分为(86.80±2.90)分,对照组10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得分为(80.27±3.47)分,两组学生技能操作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4,P<0.05)。2.2两组学生对身边需要急救的患者主动实施心肺复苏意愿的比较当他人需要紧急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过心肺复苏,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65.22%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他人,10.87%的对照组学生表示会假装不知道或不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施救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两组学生对心肺复苏科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两组学生对本次科普教育的教学内容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教学内容比较前沿,授课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但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青少年在学校内学业重、功课多,常忙于学习,对急救知识的接触较少。在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两组学生中45%的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有所了解但似懂非懂,55%的学生是完全不懂的,可见青少年对于心肺复苏的知晓率较低。但青少年学习心肺复苏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该急救技能。经过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均有所提高,知晓了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培训后通过理论及操作考核验证学习的效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并增强其实践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做到人人参加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可能导致结果可信度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3.2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有助于梳理青少年实施心肺复苏施救的意愿由表1可见,当他人需要心肺复苏救援时,观察组79.85%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而对照组仅有65.22%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人,两组学生心肺复苏的施救意愿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赵丽等[5]的研究也指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需要真正施救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以取得相应的心肺复苏施救资质等。3.3采用情景模拟的心肺复苏科普教育受青少年欢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培训不充分会造成培训质量下降,对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差[6]。从表2中可见,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仅为84.62%,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感受不到急救的急迫性,从理论考核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王涛艳等[7]认为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微课的形式,并结合模拟演练,更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术,并且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娴熟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以沉浸式教育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观察组学生表示情景模拟教学法使教学更加生动,使其对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更感兴趣,能够让其参与医疗急救中,让学习更加有热情。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延长学习记忆的时间[8],且更加受青少年欢迎。但对照组使用的是大班化教学,观察组使用小班化教学,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有待于今后研究进一步探讨。

4小结

第8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科普教育 科学素养 高等职业院校 本色

课 题:本文为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计划项目立项课题《校园与社区卫生健康科普宣传活动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30402;主持人:王傅。

一、实施科普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以信息控制为主导,以科学技术产业兴起为特征,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Jeremy Rifkin,2007)。在这个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国民素质的竞争。

科学技术竞争既需要“高精尖”,也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自20世纪下半叶起,国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促进会制定了面向未来70多年,致力于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的长远计划,即“2061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到2061年美国公民人人具有科学素质的目标。2003年,欧盟实施了“欧洲研究区”和“科学与社会”两大战略计划。其中,“科学与社会”是一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科学与社会融洽的长远战略。我国对科普事业同样相当重视,2002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又制定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该纲要中明确指出,“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普(science &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全称科学技术普及(有学者认为应改成科学传播,吴国盛,2000;刘华杰;2000),国外又称之为大众科学(science popularization),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道德,以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 科普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在科普的诸多功能中,科普的教育功能是第一位的。它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公众而言,科普的意义重大,因为非专业人士往往很难将科学研究与大量的常见江湖骗术和伪科学区分开(丹尼尔・ T・威廉厄姆 Daniel T Willingham,2012),需要普及教育。因此,科普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据统计,2010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与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相悖的现象,比如:迷信气功大师或者神棍道长、日本地震导致中国抢盐事件、活熊取胆事件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即使到今天,科学并未完全战胜迷信。甚至有人说在中国,迷信从未被击败(钮卫星,2005)。 我国的科普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尽管我国公民科普素质亟待提高,但高等教育作为科普教育主渠道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来看,高等教育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可见,在提高公民科技素质的社会大环境中,高等学校明显“缺位”。

高职院校实施的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它倡导“能力本位”“行动导向”,其课程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科普教育中,也不能照抄照搬本科教育的方式,必须保持职业教育的本色。

二、高职科普教育应坚持保持职业教育本色的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7 年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将高等教育分为两种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又称为5A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而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 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又称为5B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

可见,高度专业化的高深学问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应该由普通高等教育去完成,职业教育不应该“越俎代庖”,与此同时,“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学问的普及工作则应该由高等职业教育去完成,普通教育不能取而代之。因此,高职院校的科普教育,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其教育原则体现如下。

1.定位在技术推广而非高深学问传播上

科普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在这“五科”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擅长的“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内容。高职院校从事的是职业教育,自己擅长的也是职业教育。因此在科普教育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职业教育定位,也要打出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不能盲目尾随普通高等院校,拾人牙慧。在科普教育中,二者的分工与比较见下表。

表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科普教育中定位的比较

科普教育内容 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 侧重于“高精尖”科学技术知识 侧重于职业技术知识、技能和素质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并重 侧重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职业问题

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的争鸣和传授并重 侧重于运用科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分析和体会并重 侧重于运用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问题

科学道德 科学道德的探讨和践行并重 侧重于运用科学道德完善职业操守

总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将自己的科普教育定位在实际的职业技术或技能的应用普及上,而不是高精尖科学技术的传播上。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科普教育应立足于如下的实际。

(1)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知识,应该立足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需求;二是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多少科普知识和技能;三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如何,即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及可接受度等等。

(2)立足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实际。自然科学技术的普及,是面向社会的。从幼儿开始,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构成了广泛的科普对象。社会对于需求的现状是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服务的风向标,但不能“社会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因为社会的科普需求是复杂的,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域需求都不同,但是一个学校的技术力量是有限的,其技术特色是需要时间积淀的,而科普工作要想开展得好,高职院校必须做自己最擅长的专项,而不能追求“高大全”。在这里,应该是两者双向“交融”,即“社会需要什么,高职院校最能提供什么”,才是高职院校在科普教育中应该提供的服务。

3.行动导向的原则

行动导向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如“项目教学法”“案例研究法”等等。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所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从此,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适当的标准。

4.实用且够用的原则

我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以此来说明学无止境的道理。但对于高职教育的受教者来说,让他们追求“无止境的见识”(endless horizon)却不是明智之举,这样会让他们花费很多的时间在他们不擅长的事情上,结果是得不偿失。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应该贯彻实用且够用的原则,不要追求“学无止境”。否则就像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如果学生“殆已”,精力和时间都浪费了,该学习的又没有学到,那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5.注重学生身份的双重性的原则

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身份是双重的。高职院校科普教育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是双重身份,即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传播与被传播者。在校内,对学生开办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技创作、科技征文等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为培养学生的科普技能而要求学生参与科普实践,学生通过自我创作科普宜传小册子、举办科普晚会、组织科普游园等活动,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在这过程中,学生不单单自己增长了才干,而且发挥了科普工作者的作用,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因此,高职院校在科普教育中应该教导学生掌握科普教育的本领,即起到科普教育“示范”的作用。

6.重视交流的原则

知识分子往往有孤往精神。但孤往不等于孤立和单干,否则不利于科技进步。茅以升曾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历来是领先的,如赵州桥结构、圆周率数值等等都比外国早达千年以上。只是到15世纪以后,才比欧洲逐步落后下来。原因虽多,其中之一是缺乏交流与普及,所有的成果,大都是个人单干所取得的”(茅以升,1978)。不过,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倒是比较重视交流,有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传统,正如韩愈所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高职院校在进行科普教育时,同样要发挥这一优良传统,重视高职院校与其他机构的交流,重点的机构有政府科技部门、普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类行业协会、科技场馆、中小学等等。还要重视和一些最需要接收科普教育的群体的交流,如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失业群体、妇女群体、复转军人群体、农民工群体等。

三、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在贯彻了以上六条原则后,其科普教育将打上职业教育的烙印,更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生涯会有重大影响。至于具体措施,则因各高职院校而异,以下的具体措施可以作为参考。

1.成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让科普教育常态化

高职院校要成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小组最好由一个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但是具体的工作,则希望这位领导发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作风,尽量少干预,注重结果导向,只对结果负责。 在组长被确定之后,组员安排则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员:一是教师代表。选择对科普教育感兴趣的热心教师担任教师代表。二是学生代表。选择对科普教育感兴趣的积极分子担任学生代表。三是校外代表。主要是企业代表。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与企业开展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办学特点与共同追求。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科普教育上,同样应该选择科技企业代表加入。

为保证工作效率,小组成员不宜太多或太少。因此,建议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在领导小组成立后,应当建立科普教育各项制度、工作职责、组织原则等。通过这些,力求做到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依制度办事,使之成为常态。

2.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吸引高职院校教师和大学生参与

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使他们未来能成为有技术素养的劳动力。这样通过举办活动来实施教育,是“行动导向”教育思想的体现,也能锻炼学生对于小型会议会展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场所、经费和奖励,鼓励教师和学生加入到科普创作和实施的队伍中来,多写高质量的科普作品。

3.丰富科普教育载体,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

科普教育的书籍和教材要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重立体教材的开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优势,搞非线性的电子教材、立体教材、超文本结构的教材。由学生设计在教室或校园开设科普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宣传科普知识、展示学生科普作品、表扬科普活动先进的人和事等。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周盂璞,松鹰主编.科普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杨文念.科普是一门学问・2003中国科普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4]Daniel T Willingham. When Can You Trust the Experts: How to Tell Good Science from Bad in Education[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12.

[5]丹尼尔・T・威廉厄姆,詹浩译.教育中的伪科学[J].环球科学,2012(10).

[6]谢兰凤.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公布[J].中国科技产业,2010(12).

[7]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J].科技与生活,2010(23).

[8]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

[9]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10]杨思基.关于哲学观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11]周密.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与“行动导向”探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

[1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3]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14]李怀康.养成职业能力五个关键步骤的推理及实施[J].2009(18).

[15]何建委.情志和理想:爱因斯坦的科学追求与人文精神[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第9篇: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 电视媒体;消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09-02

1 发挥电视消防教育的优势

电视媒体声情并茂,使人身临其境,在现代各种宣传媒介中独占鳌头,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消防教育,要想取得理想效果,也必须要占领这个不容忽视的宣传阵地,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消防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消防教育的效果,扩大消防教育的影响。而且,依靠电视媒体大搞消防教育,可以大幅度降低消防教育的费用和投入,不但花费省,而且覆盖范围广,收效最为迅速,因此,最为适合我国国情。以往消防教育重点不突出,没有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消防教育中的应有作用,相关部门大多喜欢搞形式主义,降低了消防教育在防灾、减灾中本应发挥的作用。现在,各地正热衷于建造各种消防体验馆,馆内都设有现代化的声光、音响、蒸汽设备,其氛围可以完全模拟真实火场。这种消防教育载体虽然教育效果形象直观,而且能够让人们亲身参与,但是,建筑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十分浩大,而且,参与人数受到极大限制,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身心疲惫,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观体验馆,即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体验馆要排队等待,统一安排,费时费力,况且,有的体验馆建设完工以后,成为摆设,很少真正再组织消防教育行动。

在诸多消防教育媒介中,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效果等因素,有重点地选择最适合的消防教育媒介,在保证和提高消防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尽量节约消防教育经费。在不考虑资金投入指标的情况下,衡量一种大众宣传媒介的消防教育效果的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传播覆盖范围、教育的形象直观性。传播覆盖范围大,消防教育的受众就多,教育效果就好;教育的形象直观性强,被教育者学习到的知识多,同时,还能降低被教育者学习的难度,降低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增强其学习兴趣,教育效果就好。

2 电视消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1教育内容多样化

目前,消防教育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火灾的预防和逃生教育上,消防教育的内容过于狭窄,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灾害和危机多发时期,各种灾害如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气象灾害(如洪水、台风、沙尘暴)、大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如核与辐射事故、污染事故、危险物质泄漏事故)等日益多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应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及时拓宽消防教育的内容,借助于电视媒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势,教会和提高群众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防止灾难真正发生时手足无措,伤亡扩大,损失扩大。

2.2教育形式多样化

结合电视媒体的特点,应该丰富消防教育的形式,开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各种教育形式,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育形式,提高消防教育的效果。实践中,可主要采取专题讲课、演练比赛、知识竞赛、应急疏散演习等教育形式。另外,还可以投资拍摄消防教育录像片,发挥电视多媒体的潜在优势,提高消防教育的效果。

国际著名的Discovery(探索)频道录制了多集灾难应对录像片,在全球发行,Discovery(探索)频道公司做到了消防教育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是电视消防教育领域的一个成功范例,对于我国媒体具有有益启示,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录像片并没有受到国内电视台的重视,没有在国内公开播映。

2.3参与主体多元化

参与电视消防教育的主体应力求多元化、科学化,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共同为电视消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参与电视消防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人、媒体制作人和国家消防管理部门等。

投资人的作用不容小觑,投资人为制作电视消防教育节目出资,保障节目制作所需资金,为电视消防教育提供财务保证。更主要的是,投资人追求的主要是经济回报,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投资人的参与可以保证电视消防教育节目的制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如此才能提高收视率,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这无疑会间接地提高消防教育的效果。以往在搞消防教育的时候,教育主体极为单一,国家出资,导致不太注重实际教育效果,多流于形式,流于走过场,导致消防教育的效果低下。因此,应该尊重经济规律,学会用经济手段管理社会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媒体制作人拥有丰富的媒体制作技能、知识以及丰富的市场推广知识,他们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消防总队、支队、大队以及各有关国家消防管理部门则具有消防和救援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他们能够为电视消防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手素材,并能确保消防教育的内容科学、合理,能够确保各种先进的方法、知识和经验落实在消防教育的内容之中。他们的作用无疑也是不容忽视的。

2.4利益分配科学化

各参与主体只有精诚合作,才能真正提高消防教育的效果。为此,必须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最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激励机制,能够科学地大致地确定各参与主体在消防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依此给予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利益,进而促进消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消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因此,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按照竞争、有序的原则,摸索出一条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消防教育利益分配制度和方法,确保消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得到充分的认可,有效激励各消防教育参与主体。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