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的一些教学任务,学生基本能进入中考的角色,已经能有目的的学习,并且不断的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上学期几次的月考中,语文成绩优异。九

今年我带初中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学,压力不小,但是信心十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的一些教学任务,学生基本能进入中考的角色,已经能有目的的学习,并且不断的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上学期几次的月考中,语文成绩优异。总结如下: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

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本学期努力抓了课堂内的效率,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生物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依托中间兼顾两头,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即使是布置同量的作业,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提倡自学。

毕业班级的学生,自学的能力必须练出来,要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针对新题型,在老师的带领下,作一些典型训练。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

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

从课堂内开始严格训练,依据课改新理念,利用现在有的各种参考书、材料、工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

课外注重培养大语文观,多阅读欣赏各类文章,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掌握的情况看,现代文的课外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今后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五、在写作方面。

书写仍然影响其得高分的一个直接原因,书写差的学生总与高分无缘。虽然我也狠抓了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在老师督促检查下也改观不了多少,小学时形成的书写的不良习惯,一直在难以纠正,即使原来书写好的学生,在作业成山的面前,想写好也难。因此,书写依然是严峻的问题。其次是仍然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语文中考成绩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第2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第3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竞争 互动 高效

多年一直从事九年级的语文教学,时常被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所困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一堂课只叫几个学习优良的孩子发言。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了。为什么呢?因为优生的好动,好讲,好表现自己,回答问题时不怕说错话;而学力不足的学生只能看着别人表演,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优等生的独角戏,而中下等学生就只能在一旁“看戏了”,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011年12月,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生本模式与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我有幸执教了九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的是陆蠡的经典散文《囚绿记》。

因为是市级示范课,必须要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所以我先把上课思路理好,准备借班试上一下。第一次试上之后,让语文组的老师提提建议。他们共同的看法是:师生配合的不是很好:老师拨一拨,学生动一动,课堂气氛沉闷,怎能高效?

针对大家的意见,我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动起来。

联系我们教师平日谈论哪所学校教学成绩好坏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经济杠杆调动一切。”莫非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经济杠杆”?是的。只不过这“经济杠杆”可以是“加星”、“加分”啊。那不就需要竞争吗?想到这儿我就决定把竞争引进语文课堂。

第二次试上时我跟那个班级的学生讲:这节公开课,我们也来个竞争。谁积极主动的展示,加一颗星,展示优秀加两颗星,别人回答问题不完整或不全面,谁能主动起来补充的加一颗星,赏析语言的时候,一个同学赏析完了,有谁能从另外的角度加以赏析的加一颗星,探究问题时能提出异议且言之有理的加一颗星,届时我们请各小组长互相做好记录,一三五组与二四六组分别结对互记,获胜组有奖。

第二次试上开始了,小组成员不约而同地围城一团儿,争先恐后地互相交流,再也没有坐在那儿“看戏”的闲客了。我看到每个组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主动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8分钟过后,交流声渐渐变小,10分钟后基本上都停下来了。我刚问一句:“谁来介绍一下作者?”话音未落,便有不少学生站了起来,其中一个组长抢先跑到黑板前:我来给大家介绍作者:陆蠡,散文家和翻译家。……大家要注意,“陆蠡”的“蠡”字比较难写,刚才我们组在交流时一致认为课文中还有下面这些字词比较重要,如:蕈菌的“蕈”也比较难写;“猗郁”这个词我们不常见,它是表赞美的叹词;“移徙”的“徙”要与“徒弟”的“徒”区别开来……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有”,不约而同地喊出来。抢先一步的同学还没走到黑板前就开始讲:我认为“急不暇择”这个词也很重要,这个“暇”是闲暇的意思,与时间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大家要注意把它与“遐想”的“遐”和“瑕疵”的“瑕”区别开来。……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皆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同学们都按照导学案上的问题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不用说,这节公开课,不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而且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环节与环节之间甚至无需老师去过渡,为了本组的利益,下一展示者主动给上一展示者评价该给几颗星,然后主动点到自己要展示的问题,出现不全面或异议的情况,其他组员都抢着补充、解说,这回老师几乎成了“看客”,只是在学生说得不到位或不确切的地方才帮助点拨一下,根据重难点在时间的把握上进行有效的调控即可。展示完毕后,当堂检测的效果异常的好!他们精彩纷呈的展示让我不得不承认竞争的魅力,互动的力量!这节课的效果自不必说,受到了市教研员的充分肯定和听课老师的一致赞扬。

这次成功的公开课让我对以前的课堂沉闷的困惑一扫而光,让我对竞争和互动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4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 键 词】农村教师;跨学科教学;学生·学校·教师;不利发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4-03

汪清县乡镇中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语文学科方面,乡镇学校的教师跨学科、跨年级从事课堂教学现象很多,不是个案。部分语文教师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也有的教三个年级。更有甚者,有的语文教师兼教生物、化学、地理、综合等理科科目。乡镇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语文教师,很多教师都教好几个科目,很令人感叹,这也许是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再跨年级授课和跨学科教学是无奈之举。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没有时间集体备课、研究校本、课题以及教学发展趋向,成了上课的机器,玩偶,弊大于利。下面是两位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感受: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本学年由我担任八、九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弊端。语文教学繁琐而又复杂,既要检查积累、背诵,又要检查随笔,还要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还要备课,况且语文学科涉及的面又太广。教两个年级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九年级面临着毕业、升学,既要学习新课,又要复习旧知识,故时间倾斜要多一些,这样对八年级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影响。要想‘双面开花’有一定难度。”(百草沟中学语文教师)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理科知识扔得太久了。学校除了让我教三年级语文,同时又让我教全校的生物课。实际工作中真是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小科目教学上的付出也是相当大的。

对生物学科不能全方位把握,驾驭能力差。首先生物学科中的一些最基本常识性的知识得在备课中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一步步、一点点去抠、去记,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特别是一些专用术语不能灵活运用。虽然有些知识凭借语文教学能力与现实生活能联系起来,但有时联系多了反而过犹不及,效果事倍功半。生物教研员给我的生物课的评语就像郭冬临的小品,有时讲得像快板一样,最终结论是:生物讲得像语文。其次,生物教学中科学实验是必做的,因为要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册。作起实验来笨手笨脚不说,还存在演示不规范,手法不正确,用法不恰当等等不足。记得我在一次演示实验中,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法不对,被教研员纠正过。这是生物教研员在身边可以及时改正,若不在,谁来矫正呢?当时我想:反正教学效果出来了就行,至于专业的操作那是专业教师的事儿。可凭良心细想,在其职尽其责,不能误人子弟。担心学生上初三以后,学化学后,学会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回头一想初一、初二做的生物实验一定会嘲笑我:这老师不懂装懂。对我的威信有一定的影响,教学压力很大。再有,书中的插图有的不理解,还无人请教。植物学还可以,动物学中的一些蠕动的动物和细菌、真菌的插图,有时备课时看得我直恶心、头皮发麻,讲课时不敢再去看。让学生自己观图效果肯定不好,心一横认真研究了也传授给学生了,可回到宿舍连饭也不想吃。明知道是心理作用,就是克服不了,脑中全是裸的动物尸首”。(天桥岭东新中学语文教员)

以上两位教师仅仅代表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感受,令人深思!这种现象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做法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语文教员从事理科教学,学科本身没有交叉的地方,无法联系起来。教师本身不具有相关理科的知识理念,无法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对课堂的科学、合理、规范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成为天方夜谭。

即使教同一个学科的两个年级语文课也是不科学的。所有跨年级教学的教师首先是环境不适应,手忙脚乱,一切摸索着前进,感觉上课像走在两条平行线上,每天就像一个陀螺似的不停转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常规工作都是不同的,需要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其它了。其次,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使教师无法做到两方面兼顾。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偏多一些,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真正没有负担的老师很少。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也很多。教师要细致深入的备课,同时对教材的知识点把握要准,对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也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机结合,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能够把一个年级的语文教学研究透了,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既要传授背景知识、字词知识、朗读训练、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延深拓展,更要把握三个维度,达成和谐统一。一个年级的备课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就已经够累的了,何况是两个甚至三个年级呢!教师根本做不到,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效果极差。

归纳起来有以下弊端和危害:

1. 它大大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身累而且心更累,教师工作本来是良心工作,教多教少由自己把握,脑力劳动占大部分,是非常劳神的。教一个年级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带两个年级就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语文是个大学科,知识面广,字词句要掌握,阅读要训练;要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还要及时批改作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批改、讲评作文,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语文教师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要吃透教材教参,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必须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综合起来才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双边教学,重视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并变成自己的能力,这些都要求语文老师要做到。教两个年级,教学任务多,批改任务重,很难做到以上各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本身教一个年级从早到晚就忙个不停,再增加一个年级备课量,教师会感到身心疲惫,有损健康,根本没时间去认真思考上述问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更是不可能的事。

2. 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语文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停地总结、反思,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从事两个年级教学,思想混沌,精力不够,不能吃透教材。有时加大力度重点培养某一个年级,而必然忽视另一个年级,两个年级的教学质量都难以保障。而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有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现象。教两个年级虽然对于教材的熟悉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当教师在教学之后,发现了问题想进一步改进,在时间上来说就比较困难了。那个班级的课程可能已经上完,下一节课是另一年级的课,教师如想调整只能等下一阶段了。一般来说,主讲初三并兼带初一或兼带初二,这样的话侧重点毫无,往往是顾了这边,顾不上那边。理论上讲重点当然放在初三。学生在看,学校在看,社会也在看,它有个升学压力,教师要选题、找资料、做题、批改,迫使你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初三教学当中去。当初三的教学花去了大量时间时,必然会影响到初一或初二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进而影响到下一届或下两届的教学质量。反过来,由于初一或初二的牵制,必然也会影响到初三,因为初一或初二的教学也有备课,最简单的教案必须写,领导要检查的;同时作业要批改、要考试、要辅导,这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样会影响初三教学,进而影响到初三教学质量,双方互相牵制。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有时兼带的年级课就只有敷衍塞责了。实际上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写写教案而已,调查发现: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会有一个年级的教育质量很差,社会反响特别强烈。提高教育质量只是空谈。因为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到头来只会两边都不到岸,两边忙乎两边空,两个年级都没教好。教师忙于教学根本没时间学习进修培训,素质逐年下降,所以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县城中学普遍偏低,高中都得降分录取,这和多数教师兼课有一定的关系。

3.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因为任课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师多数做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很难做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不透彻,也不会做到较为深刻的认识,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当遇到两个年级中有一个学习风气较差的班级时,教师很难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到头来,教师筋疲力尽,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无从做起。

4. 跨年级教学滋长了教师的惰性,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根本谈不上,又没时间外出培训,吃老本,一年一年只好用现成的教案,这样以来,年年老一套。有时上课连教案讲义都来不及写,甚至根本没写教案,就匆匆忙忙去上课,课堂上学生睡大觉也熟视无睹,学校领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学效果如何无法顾及,何谈创新改革,教师抱着混的态度从事教学,学校的教学水平怎么会提高呢?

农村中学的学生数和县城的学生总数差不多,近一半的学生处在不饱和教学当中,学生能力、成绩很低,所以汪清县在全延边州语文教学质量评定上得到“汪老八”的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5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课文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直接浅显,不需思考就能作答;或问题太过深奥,使学生难以作答,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只追求问题的数量不追求问题的质量,无法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除此之外,有的老师虽然提出比较有水平的问题,但在问题的答案上过于标准化,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某些教师甚至等不及学生作答就迫不及待进行讲解。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课堂提问的艺术,通过有效的提问,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环节做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要对一节课不同时间段要讲解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紧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说,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然后,要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领会文章中对鲁迅在书屋里学习和游戏的细节描写,体会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每个段落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比如对第一段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句进行理解,或是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百草园景物的描法等;最后,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作总结,通过提问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完成全篇课文的学习。

二、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也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针对文章内容或部分情节的描写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利用音乐或影像资料,创造与这部分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章表达的情感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使其能更好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把握适当的火候,所提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显,又不能太过深奥,更不要提没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说,在对《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这篇课文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可以让学生总结苏州园林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分析其“图画美”的特征,但最好不要在学生通读全文的时候就死扣一些过于深奥的句子,比如让学生对“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这句话进行理解和分析,这种问题会让很多学生觉得难以作答,对文章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降低对这篇课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在对文章进行充分讲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句子进行分析,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过于困难。除此之外,对这种写景或建筑说明类的文章,教师应当避免提“作者写这篇的原因”之类毫无价值的问题。对提问火候的把握既体现在问题的难易程度还体现在问题的提问时间上,当提出一个比较综合性的问题的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三、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要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学习效率、知识掌握能力、思考能力上的差异性,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在《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针对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中、差的学生就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成绩中、差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重难点词语的理解或“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或者“作者的生平简介”等比较简单的问题;对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以及“文章中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是“对“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进行理解”这类比较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分层提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采用分层式提问还能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成绩中下学生的关注度,减少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落差,帮助后进生提高语文成绩。

坚持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增强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充分享受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精心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式,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迅速找到文章的重点,掌握正确的课文理解分析步骤,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灵活运用提问的方法,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做到直题曲问,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角度或者从侧面或反面来提问,找到更合适的切入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平凡的课文教学中找到新颖的教学方式。

比如《我爱这土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样是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为什么我们一般会用微笑来表达热爱之情,而作者的眼里却常含泪水呢?通过这一个问题,既能引导学生从作者所处的年代和背景出发,去探讨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诗人艾青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又能让教学内容贴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拓宽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这篇与学生生活实际稍远的诗歌更具有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利于这种迂回的提问方式,可以增加问题的曲折程度,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

总之,课堂提问技巧是语文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更好地掌握提问技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抓重点、设情境、分层提问等方式,提出具有教学意义和创新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全方位的进行课文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潮兴.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J].教师,2011,(12)

[2]郑庆华.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

第6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课外 课内 方法 习惯 泛读 精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内外阅读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成绩。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阅读,进行大量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课内的大家名篇是学习的范文,师生必须重点研读,掌握其阅读方法,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展,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把课本作为基石,同时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外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教师的检索、筛选后再呈献给学生。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

初中课本所精选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价值研读、品析。利用好课内的课文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活学生阅读的神经。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 》这三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美词美句。比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语言极其生动,学生们陶醉其间,津津有味地朗读了很多遍。课下,我又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美词佳句,把它们摘抄到积累本上,然后再与老师、同学们再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配套练习、一堂课而已,那样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的阅读等能力受到抑制,新课改迫切需要把语文课堂搞活,多多引入“元素”,使它变得丰富多彩。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可以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到语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还可以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一学期让学生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之后书写心得,最后,师生展开大讨论活动,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这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多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启迪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注重“授之以渔”的良好方法的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给太多的“鱼”,大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却很缓慢,中考的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出来。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速度过快、过慢,阅读盲从,没有明确的方法,答题思路窄,混乱。教师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阅读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还要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2.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课外阅读的训练,教师要是“大撒手”,那样的阅读效果不会很理想。学生因为年龄、知识量等原因,在选择书籍上往往盲目。有很多的学生选取的书籍难度过大,往往做不下去,阅读能力难以稳步提高。因此,我常常帮助学生选取难度适中的书籍,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

第7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摘 要】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界定了助读系统的概念及其作用,继而在认识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就苏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注释、作者介绍、练习系统、旁批评点等谈了自己的一些浅陋之见。

关键词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因此,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应该成为新时代编写语文教科书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也应在课程改革中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概念界定

1.何谓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一些著作或论文中又称作“导学系统”、“助学系统”、“提示系统”等。朱绍禹先生、顾黄初先生对此都有具体的阐释。但从对助读系统认识的准确性及表述的完整性来看,笔者以倪文锦先生的界定为准。

倪文锦先生认为所谓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等等。”

2.助读系统的作用

顾黄初先生曾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语文教科书中适当增加助读和导学的材料,并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笔者也认为助读内容在教科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它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提示教法,指点学法;历练语文能力,发展智慧结构;拓展语文知识,沟通课堂内外;彰明编辑意图,凸显教科书的整体性等。

二、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思考

甘其勋先生在他的《巨大的进步不小的缺憾———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用书简评》中对三套语文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进行具体分析并指出各自的优点,其中苏教版优点是:主题单元,突显人文;综合学习,强调实践;开发课文,建设先进文化;“名著推荐与阅读”篇幅较长,指导具体。

然而,要编写一部完美的语文教科书绝非易事,些许瑕疵在所难免。下文笔者拟就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单元导语、注释、作者介绍、练习系统、旁批评点文字、插图作一些思考,以期求教于大方之家。

1.关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是编者直接向读者说明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些什么,以及如何学习,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苏教版的单元主题词则显现出泛人文性的倾向,“品位”“体验”“感悟”“领悟”“体悟”等词随处可见,把学好语文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长期的熏陶、浸染上,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良好的心境、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高度的自主、专一的学习态度。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无私,敬业,诚信,谦和,宽容……是中国人民提倡和追求的道德境界。《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敬业与乐业》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多一些宽容》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让人们心灵“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读这些文章,你的心灵如同沐浴着德化的雨露,会自觉地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读读本单元一些事理说明的文章,你就会油然而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享受发现的成功。

笔者不禁要问,这两个单元基本集合了议论文、说明文两大文体,这两大文体光靠简单的读与感悟,缺少必要方法的指导,可以吗?

有鉴于这些问题,笔者以为助学内容要切实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编者语、单元主题词要在熏陶感染的同时,也要提出严格认真的训练要求。课文导读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多重关系中实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授人以渔”,在放手阅读中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乐趣和失败的苦恼,从而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读书。

2.关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作者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文新学院成巧云曾撰文《初中语文教材所存问题分析》,她做过调查:“‘教材是否有助于预习和复习这’一项,一个版本有61.3%和6.6%的教师认为‘较少’或者不‘能’,另一个版本有50%和13.2%的教师认为‘较少’或者‘不能’,还有一个版本有20.7%和4.7%的教师认为‘较少’或者‘不能’。可见,在预习和复习环节中,教材的助读系统尚未发挥应有功效。”

苏教版的助读系统包括致读者、单元导语和注释,这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不够的。它删除了以往课文前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漫无目的地寻找教学突破口。

教材编者洪宗礼先生认为“实验教科书一改以往教材编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学习重点的做法,并不再编写阅读引导、预习提示、读中提示、读中评点等‘助读’内容,只在题注中对作品出处、重要作者和必要背景作画龙点睛的介绍。这并非无目标教学,而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及对阅读物独特的体悟、感受,自行寻找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理解教学内容,摆脱‘引导’‘提示’‘评点’等各种预设的框框的束缚,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编者有其苦心,但据笔者2009年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情况的的问卷调查显示,有很多的同学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作者情况、作品风格,在理解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感情方面也存在阻碍,觉得作者的语言晦涩难懂。他们强烈呼吁教师要补充背景资料。

如《童年的朋友》,只有书下注释①如下写道:

节选自《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2版)。刘辽逸译。标题为编者所加。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补充说明。而高尔基写作《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与他苦难的童年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高尔基5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开设染坊的外祖父家。

幼年的高尔基常常陷入日渐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们凶狠的争吵斗殴中。后来,破了产的外祖父把老房子卖掉,在卡那特街另买了一所房子。”“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外祖母的疼爱和那些如现实生活一般不幸又闪烁着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话,使过早就饱尝底层生活艰辛的高尔基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同时,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正是这些记忆给了作家以最初的丰赡的滋养。”

虽然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其他参考资料等处获得信息,但是,假设相关知识出现在语文课本里,那对学生将会有多大的帮助啊!

3.关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

我们说练习系统是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价值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指标。细观苏教版教材习题我们发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有些练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有困难,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需提供背景材料。如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探究·练习”第一题:“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须先有关于我国及世界科技史的知识,如果没有,则势难回答。

练习设计中的随意性较大。如九年级下册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探究·练习”第一题:“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生活处境,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你还能说出那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吗?”看了这样的“探究”题,除了上面所说的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外,我们不禁要问,“说出哪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怎么又成了这一课的“练习”?

练习形式较单一,不同课文后面练习形式相似较高,集中在整体感悟、揣摩语句、品味词语、朗读背诵等形式,没有开发更多形式的练习题。

4.关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旁批评点文字

试以九年级下册课文《出师表》“感悟·品味·欣赏”为例。

①从形势危急落笔,激励后主继承遗德,奋发图强。劝勉之一:开张圣听。

②劝勉之二:赏罚公平。

③劝勉之三:亲贤远任,并推荐贤臣。

④借古鉴今,郑重告诫,情深词切。

⑤追叙先帝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⑥表明鞠躬尽瘁、兴复汉室的心迹,激励后主自重自强。

⑦再次荐贤,切盼真能亲贤。

⑧重述前议,分清职责,寄予厚望。

⑨抒写心情,真切感人。

《出师表》被编者选入该册“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主题单元,编者的“单元主题词”是: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人生际遇、不同的精神追求、不同的文字风格。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又寄寓着作者某种思想感情,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只有从课本注释、报刊网络和相关的文献中,获得写作背景方面的信息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情感起点,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走近作品塑造的人物,走进经典的世界。知人论世应当是解读经典的一条有效途径。

显然,编者的旁批评点文字用意似乎并不在指示学生“学会读书”这一单元学习重点。具体说,并不准备提示学生如何通过“知人论世”走进经典,哪怕是提供较为丰富的写作背景抑或是关于作者的较为完整的介绍,相反编者却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各段段意,倒让人莫名其妙,不知何意。

5.关于课文插图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的教科书, 因为教科书的插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课文中有些插图存在着形象模糊、印刷粗糙、绘画低劣等问题。

比如《曹刿论战》共有两处插图,第一处在目录前,也即扉画;另一处在课文中间。前者值得深思,画面上共有三幅小的图片,上端是写有“清人‘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图的上方中左神位前(箭头所示)供有牺牲。”文字的图片一张,左下端是“战国玉圭”,右下端是“战国中期锦”。上端的图片我们还能知道是与文中提到的“牺牲”相关,但是图片的清晰度实在太低,根本无法辨认,有与无并没太大出入,况且书本下也有对“牺牲“一词的注释,历史书上也经常提到。这样的简单再现,平淡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很难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提高探究的兴趣。再如右下端的玉圭,如果教师不解释玉圭的用途——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及祭祀盟誓的祭器的话,学生根本不明白这幅画的用意,至多只能在猜是不是指“牺牲玉帛”中的“玉”呢,因为右下端的锦就是一种丝织品。这样的插图,我们觉得它的意义是不大的。

本文粗略地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力求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提供一些信息。当然,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它,如果只看到优点,则会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如果只看到缺点,则会掩盖它的优点。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专家、老师能来关注此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卢杨.《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形象助读系统》,《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4期

[2]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九年级2004年11月第2版

[3]张永祥.《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人教社 1993、2001版和苏教版的比较》.2006年5月.第1页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1月第1版

[5]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88.

[6]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4.

[7]成巧云.初中语文教材所存问题分析[J].语文建设2007,9:13.

第8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农村;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七到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厚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学生中,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办学理念等条件的影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阅读能力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时间过少

目前,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过少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后作业多。课后作业基本占据了所有课后时间,学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专门的读书时间。在双休日,农村学生还得帮助父母料理农活。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来阅读喜欢的课外书籍。

2.阅读资源的严重匮乏

不可否认,几乎每所农村初中都有图书室,但藏书不多,仅有的书籍也都是陈旧的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价值不高,文学作品很少。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具有购买考试大纲规定的12部名著的经济能力,但家长与学生的读书意识淡薄,买课外书的意识更差,所以农村家庭几乎没有阅读资源。

3.课外阅读涉猎面窄

受所处环境影响,在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一提到买课外书,绝大多数想到的是优秀作文选、习题训练集等教辅读物,很少涉及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由此不难看出,由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致使课外阅读面很窄。

4.缺乏正确的目标和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阅读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不容易坚持经常阅读,同时还没有阅读计划,又不懂阅读的方法、技巧,导致课外阅读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1.正确认识阅读的地位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里说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尽管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因此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品评、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课外阅读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是泛读,对整篇文章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遍是精读,对文章深入了解,慢慢地咀嚼、品味,取其精华;第三遍是对喜欢的书多看几遍。二是“宝塔式”阅读法,具体做法是:先博览群书,对喜欢的书做上记号,对特别喜欢的书就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三是五步阅读法,第一是浏览,对文章有个大致了解;第二是发问,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第三是阅读,带着所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第四是复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效果;第五是复习,复习非常重要,通过复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保证学习成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学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对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个人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3.做好读物推荐

第9篇:九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课堂;丰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37-01

一次语文课之后,学生代表向我提出要求,这周的影视观摩课能不能看《冰雪奇缘》?我点头同意,因为很多时候观看什么影视都由学生讨论决定的。周三下午,师生共同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部电影。

《冰雪奇缘》作为迪士尼又一部公主片,它真正的精彩之处就是两个公主的关系设定,以及爱能让冰冻的心融化的主题。学生体验着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冰雪,一边又是暖意融融的爱情与亲情。

《课堂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表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影视资源具有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观赏的灵活性,集合了语言、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作为语文学科的辅助手段,使原本略显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一、影视资源的优势

1、影视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需要,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还可以推荐适合他们喜欢的影视资源,如观看改编自名著的优秀电影;欣赏图文并茂、意境优美的电视散文和言简意赅、深含哲理的综艺节目;“开心辞典”、科学探索、汉字听写大会、《百家讲坛》、《自然传奇》等栏目都是我们推荐的对象。比如每周三下午播放学生或老师推荐的影视节目,网络上有推荐的适合学生观看的电影,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有教育意义的,第二类值得欣赏的,第三类值得反思的影视作品。师生观赏后可以自由发表看法,或现场随笔写作,或正反辩论,这样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积累,学生自然“见多识广”。

2、影视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学生也许会拥有很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具备了相应的人文素质,更不能说明他们拥有相应的能力。美国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家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根据诱因的不同,动机系统主要由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种因素构成。内在的兴趣转化为外在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有序指导。

老师提供了影视资料之后,学生会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知道了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但不一定会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这时还需要系统的指导。老师将影视资源分门别类之后再让学生观看。总之,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影视故事与语文课本资源对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刚上完《木兰诗》,理解了木兰形象,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忠孝两全、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淡泊名利的巾帼英雄在美国人眼中又会有怎样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从不同的哲学观、文学观、史学观、文化观、思想观等入手,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学得高兴,想得透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

3、影视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增强文章的闪亮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有个校本研修就是《关于影视语言与写作能力的关系探讨》,比如在《冰河世纪》中选取一段松鼠斯克莱特与猛犸象曼尼的对话,机智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修辞,可以锻炼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言语把握,使作文更生动形象。

周杰伦御用词人方文山,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这些唱遍了大街小巷的歌,歌词全都出自他的笔下。如《东风破》歌词中运用了“一盏离愁,一壶漂泊”来表现自己的离愁,让人耳目一新;还运用“琵琶、枫叶、篱笆外的古道”来描绘意境,渲染心情,很有中国古风的意韵。《青花瓷》富有想象,想象青花瓷的色彩由浅到浓如女子化妆,清雅素淡,有东方美韵。教师可以从修辞运用、意象选择、画面渲染、词语修饰、抒情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相信会让学生获益匪浅。

二、影视资源介入语文教学的策略时机

影视资源不能喧宾夺主,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只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那么语文教学什么时候介入影视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1、上课之前,渲染教学的情境氛围

上课之前播放影视作品的目的有的是让学生对本文描写的背景有个充分的了解,有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是营造课堂的特定氛围。如上《再塑生命的人》之前,我播放了海伦・凯勒的纪录片,系统介绍了海伦精彩的一生后再学习文本,学生自然进入如海伦一样身处黑暗世界却渴望光明的情境氛围中,实实在在地感受海伦自强不息的品性。

2、上课之中,努力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教材文本重点是把握玛利亚形象,但学生对音乐剧缺少理解,难以体会音乐剧的魅力。这时可以在阅读感知玛利亚的形象之后适时插入播放玛利亚演唱的相关片段,将阅读欣赏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自然就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九下《我爱这土地》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时,因为时代久远,学生难以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这时插入“二战日寇肆掠中国大地的史实”记录,悲怆的音乐背景,骇人的视觉画面,很能激发学生深沉的爱国热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3、上课之后,充分理解文本主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