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风险管理风险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风险评价

第1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项目经济评价;风险管理;研究

1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对产能过剩的调控和频发矿难事故的治理,使我国的煤矿企业总量不断减少。在这个背景下,需要煤炭企业开展项目经济评价和风险管理,以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项目经济评价

煤炭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下面进行详细阐述。2.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指针对煤矿工程各项目中需要用到的各项投资进行整合并估算。一般来说,在煤矿工程中要对矿井和选煤厂的井巷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等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另外,还需要进行矿业权价款投资,这部分投资采用的是分期支付方式,在建设期缴纳一部分的金额,剩余下金额在合同规定的生产期年限中逐年交付。对于一些生产要求较高、安全意识较高的工程,在上述投资中,设备投资比重较大,这也是目前煤矿工程投资的一个发展趋势。主要注意的是,针对流动资金的估算需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要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救灾和善后等方面的风险抵押金[1]。

2.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投资使用计划、资金筹措和资金筹措方案分析3部分。投资使用计划是针对建设期、交叉期和生产期3个阶段的资金投入进行统筹规划,并通过企业自筹和银行借款2个途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最后是要进行资金筹措方案分析,确保资本金能够有效供应,确保企业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和可靠的资金来源。

2.3财务评价

2.3.1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包含的层面较多,需要针对多个参数指标进行评价。一般来说,财务评价的参数指标分为基础数据和原煤生产成本数据。在基础数据中,企业需要针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所得税的税费以及利率、计算期、生产负荷、基准收益率、折现率和盈余公积金等相关参数收集资料。原煤生产成本包括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并且在建设所在地的人工、材料、电力等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需要包含建设工程以及日常成本的方方面面。另外,企业需要针对目前煤炭价格的浮动趋势确定销售价格,该工作需要经过对上述财务评价指标进行严谨的分析获得。2.3.2财务分析。根据上述指标,煤炭企业财务部门需要进行财务分析。一般来说,财务分析分为3个部分,即盈利能力分析、偿还债务能力分析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在该煤炭项目达到一定生产能力后,扣除相应的销售税金和上缴的增税值后达到的年平均利润总额和年平均总利润所体现出来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就是在合同规定的借款条件下,煤炭企业的借款偿还期内是否能保证债务资金按期偿还,也就是其借款偿还期内年偿债备付率是否大于1。财务生存能力分析,需要遵守资金平衡原则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原则,前者指的是在还款资金短缺时,先动用以前年度累计盈余资金,累计盈余资金不足时,动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若还是不足,则借用短期贷款。而后者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2.3.3不确定性分析和财务评价结论。项目评价过程中,数据一般都是预测和估算得到的,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经过上述步骤后还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一般以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为主。综合上述评价信息后,需要得到关于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多方面的结论,并探究该项目的可行性。

3风险管理研究

3.1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会影响企业建设和生产运营的风险。一般来说主要是投资项目风险,也就是在市场预测、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融资方案和社会评价论证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主要风险进行识别。而项目风险则包含多个层面,主要为安全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投资项目风险、政策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社会风险、外汇风险、环保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中的,是风险识别与管理的重点。以安全风险为例,煤矿工程的重点在于矿井的开采,并且大多是在地下进行作业,特别容易发生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多种灾害。所以,在安全风险的管理上,需要企业着重针对开采技术、探勘技术、防火防爆技术等方面的投入[2]。

3.2风险管理措施

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在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首先是对资源风险的管理对策,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对勘探技术的投入,并及时将原地质资料进行修补,从而促进开采计划和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安全生产对策,其核心在于确保勘探、生产、建设过程的安全。要求企业能够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开展质量达标活动,对于矿井通风设备、煤尘灾害控制技术、采煤技术等进行优化和改进,要保证施工现场能够在合理的管控下,确保操作流程、作业流程和安全规定的良好实施。同时消除一些会影响施工现场安全的隐患。为了做到上述几点,还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工体系的素质,严格审查各职工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资格。然后要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这部分工作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将投资效益和投入产出效果进行分析,尽量缩短工期、提高建设和生产效率。另外,还需要做好项目评估和管理,通过兼并和收购达到低成本扩张的效果。最后则是环保和政策2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对于前者,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工程所在地的植被、水资源、空气、声音等。后者则是需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国家的政策变化,以更加敏锐的经营嗅觉,在政策的允许下开拓市场。

3.3风险管理手段

风险管理手段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风险回避就是直接隔断风险,这主要是对一些危害巨大的风险采用的措施,这部分风险的治理代价往往过于昂贵。风险控制本质上就是优化设计,依靠先进的设备、技术达到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投资等方面的控制。风险转移就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出去,如保险公司担保、移交项目承包商等。风险自担就是企业自身对一些代价较低、损失较小的风险进行承担。

4结语

第2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 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66-02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知识的逐渐掌握和日渐增强的法律意识,使患者不但对院方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诊治后的医疗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护患纠纷,风险管理[1]已经成为高效而可行的最佳实施方法。下面将对2012年12月-2013年10月进行风险管理的患者与以往收治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实行风险管理的患者中,其中女患88例,男患112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4.62±10.43)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4例,脑血管疾病63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心血管疾病72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200例患者中,女患76例,男患124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4.42±10.32)岁;疾病类型:糖尿病38例,脑血管疾病57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心血管疾病78例,其他6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内患者性别、年龄、与自身疾病类型统计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通过调查将采用风险治疗的小组,与日常内科[2]普通护理小组的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对,并且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办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护理队伍

由护士长担任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下设服药护理[3]小组、文书质控小组、消毒隔离小组、输液护理小组,首先对各小组风险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护士长针对风险管理标准和制度,每周对护理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指出以往不足,讨论应对策略,并提出新的护理目标,以此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1.2.2 风险管理实施

1.2.2.1 识别护理风险

结合护理风险总结结果,结合患者护理反馈,对风险予以识别,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重、急、危以及医院护理人员手法技术良莠不齐、监护治疗管理的仪器存在漏洞、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所造成。

1.2.2.2 护理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对已经识别到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结合患者护理效果反馈,将潜在及现存的风险进行系统排序和划分,做出相应且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1.2.2.3 护理风险管理控制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产生率,树立完备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在护理过程中,从院方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同时,做到规范实行护理方法,保证医护设备、仪器正常运作。另外,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风险护理意识也尤为重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院内学习,以法律知识指导、基本业务训练为主,护理沟通技巧、护理理念、安全意识教育为辅。在此基础上,对以往风险管理护理中总结的经验进教训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考核制度也是一项高效而可行的实施办法,为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在充分调动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制度的执行更加高效。结合医护的技术与患者对风险管理实施的建议与要求,对风险管理条例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加强。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较之前相比,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护理理念、安全意识都有所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日常内科护理当中,不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了下来。建立完备风险预防体系,对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进推广。

3 讨论

风险管理指的是院方将可能存在于医护人员、探视者、患者之间的潜在风险,进行划分、识别、分析和衡量,通过风险管理进行高效处置,从而将风险规避,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高效管理办法。

1980年,“风险管理”由欧美管理者引入到了医院管理当中,从而风险管理在医院诊疗效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改善作用。由于临床护理具备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此护理风险在护理当中极易发生,从而引发医患及护患矛盾。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办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护患矛盾发挥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尚冰阳.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求医问药[J],2012,l(7):745.

[2]Aufseeser Weiss MR,Ondee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ment:hospitalmeet home care.J Nurs Care Quid[J],2001,15(2):50-57.

[3]李晓燕,翟丽,刘一,等.风险管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J],2012,16(4):455-457.

第3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various large-scale projects have been approved, objectively to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accordingly, as a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reas, due to the lack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level,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make people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risk. Security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ot only affects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al image, more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not to be let down. This paper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数量达到4160万,这一行业容纳了全国就业人数的5.5%。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建筑行业吸纳投资不断增加,公共设施建设速度与数量持续增长,这一数字也将处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尤其是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和相关政策日益成熟,其规模和产值也日益壮大;同时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摆在眼前:由于管理体系、思想意识、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不到位,建筑行业已经日渐成为社会高危职业。相关数字统计,2000至2003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这一时期的全国建筑行业发展也呈现井喷状态;在2004年中央政府及各地方开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管,这一数字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然仅次于矿产事故的第二大安全风险领域。为了应对复杂多年的行业现状和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对建筑行业及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

中外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国外企业项目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企业建筑项目工程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更应该从国外吸取借鉴先进的理论经验。

1、美洲国家中,美国是最先通过劳动职能部门对企业建筑工程和施工现场建立监督机制的国家。在美国的宪法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全程负责,同时在联邦各州中对这一项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谨。例如,规定建筑企业必须为员工购置巨额的商业保险,为了应对医疗体系的不完整性,保险金额的浮动是随着每年伤亡人数进行调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正式由于这种措施,美国最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建筑行业的高薪制度和职业肯定,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性人才涉足这一行业。

2、亚洲国家中,日本由于受到土地面积和人口密集的约束,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一直非常严格。由于日本常年收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同时由不得不发展高层建筑,因此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格外注重,时时进行完善和修改。早在1949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建筑安全协会”,对全国范围内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包括材料供应商、工艺加工、特殊建筑承包商等,常年进行行业培训和安全高风险管理教育,整体国民的建筑安全意识非常强烈,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日本也是亚洲国家中建筑项目工程风险防控方面首屈一指的国家。

3、欧洲国家中,德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理论体系研究最为深入。德国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如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与相匹配的安全保障措施,升级频率多少,防护设备的更换和销毁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都不约而同的实践、使用着德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模式。

我国企业项目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针对建筑行业的资金安全风险展开的。由于国内经济体质的原因,长久以来各个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项目的投资十分严谨,在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方面防控措施比较完善。通过经济学理论建立数据模型,并逐步模拟出风险造成的经济范围、经济影响等因素,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理论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二是针对建筑工程本身展开的安全风险研究,在这一课题下阐明了安全业绩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为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各大高校建筑专业的专家经过细致研究,开创了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分析和决策的专注理论,从此以后,这一理论的才进入实际论证期。

但是和国外的现代建筑企业理论研究相比,我国的起步仍然很晚,在理论研究的高度上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整体防控和评价体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论支撑。这有待进一步时间的印证。

2、我国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制度的确立。从198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建筑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制道路摸索。原国家建设部编写一系列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并未以后的《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供了素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群众”监督、企业“负责+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制。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和必要性研究

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因为不同的国家体制而不同,在国内,主要认为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存在出现损失和误差的不确定性,而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对其在可支配资源下进行的正确轨道调整”,而这种行为也存在预定性和既定性。简而言之,安全风险的行程必须有三个要素,即风险因素、风险环境、风险损失。

1、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定义。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实现在风险因素行程、环境变化和损失程度等不同阶段的控制,最合理的做法是在风险因素为构成之前进行综合预防,将项目建筑工程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不可避免的设计到建筑工程的内部流程问题,如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进度管理等等,最终目的仍然是保障安全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研究。事实上,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将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之所以要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引入到风险管理的之中(反之亦然),是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第一要素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从业企业的数量增多,与之相匹配的是投资额度增加,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和不稳定性,又间接导致了这一行业的风险系数增加。一种科学方法的诞生离不开实际实践的验证,事实证明,安全风险管理的运用在预防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增加了继续研究它的必然性。

企业级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建立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建立过程也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不单单是独立的经济学理论、商业理论和建筑学理论的综合学科;因此,从它自身所引申出来的评价体系更为复杂,却能够深刻反映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加以分析。

1、科学性。建筑行业符合中国传统的“行易知难”哲学理论,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不容易,需要科学的统筹方法和分析方法。首先对理论进行剖析,从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方面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从中找到契合点,并对契合之后的理论进行论证,最终形成能够反映建筑工程对象的主要判定因素。

2.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还存在区别,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却在纵深方面更加复杂,在不同建筑施工领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因此各个指标体系的判定标准有相对独立。这是完全依靠实践来指导的评价体系,因此才具备良好的反馈性。

3、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对建筑行业协调工作具有宏观意义,全面性、多因素的考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尽管会造成一些后期失误、弊端,但不会涉及到主要问题。选取指标的要素来源于多重数据的积累,在操作过程中的遗漏部分,也是完善评价体系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整体性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部分非常完善,在评价方法方面虽然过多的借鉴了一些欧美国家专家的理论,但整体上仍比较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行业现状。如经典的层次分析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界提出来利用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定量信息和决策思维的量化模式,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定性和定量,从而制定出安全风险方框的最低数值;在具体对策方面,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仍然以预防为主,除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以外,应重点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并完善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许霞.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09)

[2]张卓.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1)

第4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医学科;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34±3.29岁。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2.55±3.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日常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认知水平,逐步认识到自身机体水平下降的影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通过对日常相关疾病知识的宣讲,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的认识。对于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要给予充分的重点看护,设置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注重夜班值班管理水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的老年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性措施,实现老年患者日常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自身痰液比较多的老年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吸痰处理。在日常进行病房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对于道路两旁的危险性器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另外还需要在浴室、楼梯等位置安装充分的扶手。对于每个老年患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风险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做好药物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3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等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跌倒患者占到所有老年患者的五分之一,在后续的治疗中,跌倒患者很多都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多的发呼出护理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老年医学科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第5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

伴随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促进商业银行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部一项独立、客观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点是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其实现增加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发挥和增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与评价作用不但是确保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分析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职责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并就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定位

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影响程度,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统称为现代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承担了监督、分析、评价、检查、报告和改进企业风险等任务,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职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风险识别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多种多样,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分类标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可简要分为包括信用分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风险在内的四大风险。风险在银行内部具有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各种风险之间虽相互独立,但更多时候是可相互转化的。所谓风险识别是指银行对自身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先从银行整体的战略目标着手,分析战略目标与银行实践的差距,明确形成差距的风险,进而分析风险的产生部门、风险的类别及其性质。

(二)风险评估

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各种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并最终估计出风险指标的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另外,内部审计还需为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流程的评估和保证服务,对风险评估准确性的保证服务,对关键风险报告的评估和对关键风险管理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

(三)指导和协调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发现评估并运用风险防范措施,帮助银行解决风险问题。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为降低已识别、已衡量的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也称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制定风险防范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内部审计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规避和防范措施进行检查,评估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风险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降低风险损失,提升规范和化解风险的效率。

二、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与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者的介入,参与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全过程,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建设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情况的总体参与,涉及到相关业务的各部门。各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但随着内部审计的参与,在科技广泛应用和业务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中,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的不充分性和失效性显现出来。因此,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将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打破了原来的内部审计只关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风险管理流程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监督与评价。另外,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实现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评估、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成为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建设。

(二)通过风险管理审计,有助于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伴随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开展风险管理有助于帮助国内各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常规审计及专项审计评估风险,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设计以及对银行各业务部门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提示和报告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及改进工作的建议。通过保证和咨询活动,对公司治理、运营及信息披露系统等项内容的控制过程做出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内部审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中,已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我们认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应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先进的内部审计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效率

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架构,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的一个独立监督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总行成立审计委员会,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依靠独立的内部审计信息,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都能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有清晰的认识。而在国内,大多数银行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经营管理层,即各分支行的审计部门仍按区域划分,向各自分行的行长汇报问题,对各级行长负责,从而严重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增强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效能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各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管理规范,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提高审计质量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纷纷将产品创新及业务运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衍生金融产品、电子银行产品等在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对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指出“对于新产品、新业务,银行应确保这些产品、业务在引进来之前就为其制定出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方法”,即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应先于新业务前产生。要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由原来事后、静态审计变为事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使银行在保持金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加强技术建设,组建专业化内部审计团队

根据2006年6月颁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原则上按员工总人数的1%配备,并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而国外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占银行员工总数的5%。同时,国内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差,业务能力不强,无法适应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要求。面临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能力,必须具有独立的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因此既要加强审计技能的培训和法律知识的更新,还要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更要精通国际及国内审计准则、会计准则、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适应审计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由此来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注释:

内部审计概念自1947年首次提出至今,期间经历了多次的修改。目前国际范围内通用的内部审计定义是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9年6月推出的,其具体表述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宝敏,马志娟.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意义[J].经济论坛,2006(19)

[2]林图.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J].财会通讯,2005(11)

[3]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刘国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市场周刊,2007(2)

[5]刘健芝.内部审计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吉林金融研究,2006(6)

[6]蒙赞华,宋健华,李恩胜.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J].广西金融研究,2006(6)

[7]王欣东,张广斌.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7)

[8]王稳,王旭阳.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审计研究,2004(3)

第6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字: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由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而且绿色建筑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客观、普适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

1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综述

1972年,罗森布朗在其出版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中则提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2]。1983年通过的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了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我国才接触到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书籍[5]。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正式步入自主研究阶段[6]。

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在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访谈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法、现场考察法、参考统计记录法、外部咨询法等[7]。前期预测和识别是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风险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找到方向。常用的分析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2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和风险识别

由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思维习惯影响, 以及缺乏绿色施工经验, 人们往往会忽略绿色这一主题,这种偏离“绿色”目标的不确定性便是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8]。包含了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把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9]。

3 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模型

3.1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为了避免人们的主观臆断,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风险的判定,使风险评定工作数据化、程序化,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10]。此评价指标体系分二级,其中一级指标要素与二级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一:绿色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因素

3.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具有权衡比较不同评价指标间差异程度的作用。根据本文指标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4 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评价步骤:

①U={u1,u2,u3,u4,u5,u6}={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u1={u11,u12,u13,u14,u15}={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②建立权重集:根据每一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给每一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就得到了各因素相应的权重集。如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3,a4,a5,a6),第二层权重集:A1=(a11,a12,a13,a14,a15)

③确定评语集:不论评价指标有多少级,评语集只有1个。将风险程度设定为五级: 低风险V1; 较低风险V2,中等风险V3, 较高风险V4, 高风险V5。五个风险评定等级构成V={V1, V2, V3, V4, V5}。

④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度函数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由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施工方案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经统计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式子中的n为各子集中所含的二级指标数,rij表示指标因素i(i=1,2,...,n )对评价等级j(j=1~5)的隶属度。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i=AiRi,其中Ai=(ai1,ai2,ai3,ai4,ai5),i=1~6。

⑤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运算,B=AR, 其中A=(a1,a2,a3,a4,a5),R=[B1,B2,B3,B4,B5]T

⑥得出评价结论:由B中元素的大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的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策划人员在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要给于关注, 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策划质量。

6结论

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配合。企业的施工成本、社会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干扰程度都与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存在风险,风险概念的引入, 可以使策划者的头脑中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施工方案策划的科学性, 使项目更好的实现绿色目标, 进而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 从而能够更好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对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论坛组织.《绿色建筑评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建平,杜端甫.《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动态模型研究》[M].海洋出版社,1997

[3]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101 rules of risk management》,1983

[4]项目管理协会(卢有杰,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7]霍娟.《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科技风》,2008

[8]周芳.《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管理》[J].《工程项目管理》,2009

第7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 医院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一、项目概况

河北省人民医院的改扩建项目,主要包括新建医技病房楼、门诊楼工程,总建筑面积94396m2。分两期实施,一期为新建医技、病房楼,总建筑面积67241m2;二期为门诊楼及附属室外工程,其中,门诊楼建筑面积27155m2。建成后的河北省人民医院日均门诊量将达3500人次,拥有病床数1300张,项目建安投资36775万元。

二、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风险分析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应对才具有针对性。然而,多数情况下,风险隐蔽于各个环节之中,使人们不易发现。识别风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按照特定的程序、步骤,采用先进的方法逐阶段、逐层次分析各种现象,并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专家调查法提炼出该项目的风险因素:一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二是事件一旦发生,可能对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问卷要求受调查者根据经验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从以上两个方面做出评价。问卷主要分3个部分:受调查人员的概况;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对项目影响程度调查;风险等级评价。

通过对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综合意见后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并经过多次反复,最终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建立项目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把项目的风险因素集分为两层:

第一层:A={技术性风险B1,经济性风险B2,管理性风险B3,环境性风险B4}

第二层:B1={勘察风险(C11),设计风险(C12),施工技术风险(C13),设备材料风险(C14),配套风险(C15)}

B2={门诊量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C21),建设成本的不确定性风险(C22),资金充足可靠性风险(C23),资金成本风险(C24)}

B3={人力资源风险(C31),组织结构风险(C32)}

B4={自然风险(C41),政策的多变性风险(C42),宏观经济波动性风险(C43)}

(一)采用AHP求出各指标风险权重值

根据项目的资料,征询有关专家,对项目风险因素层和子因素层间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评判,构造出判断矩阵,求出各元素的风险权重值(见表2)。

(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根据各风险指标风险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CR=0.4832×0.0023+0.2717×0.0014+0.0882×0+0.1568×0.0033=0.002

可满足整体一致性要求。

(三)运用ABC分类法对风险因素分类

按照各风险权重从大到小进行排列,然后计算累计风险权重,用百分数表示,根据ABC分类法及统计分析,累计风险权重在75%以下的风险可以定义为A类风险;累计风险权重在75%~90%的风险可定为B类风险;累计风险权重在95%以上的风险可定为C类风险(划分结果见表3)。

(四)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

1.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以技术性风险B1为例,前面已经得到了:

W1j=[0.0880,0.2200,0.4067,0.2417,0.0436]T,由专家评价得出隶属矩阵R1:

同理,计算得出模糊评判集:

B1=W1j×R1=[0.121,0.333,0.317,0.129,0.1]

B2=W2j×R2=[0.11,0.009,0.39,0.348,0.062]

B3=W3j×R3=[0.175,0.325,0.3,0.1,0.1]

B4=W4j×R4=[0.111,0.358,0.331,0.1,0.1]

2.二级模糊评判。前文已经得到:W=[0.4832,0.2717,0.0882,0.1568]T,同时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评判矩阵R也已得到:

于是,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集为:

B=WT×R=[0.122,0.27,0.337,0.181,0.09]T

从而得到建设项目风险U对于V1(风险很小)、V2(风险比较小)……V5(风险很大)的隶属度,见表4。

若使用最大隶属度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从表4可以看出,本项目的风险评价对“中等”和“较小”的隶属度比较大,且二者相差不多,说明此项目的风险评价处在“中等”和“较小”之间,对“中等”的隶属程度要比“较小”稍大,那么该项目的风险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

若评判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假设项目风险实行5分制,即:风险“很小”、“较小”、“中等”、“比较大”、“很大”的得分分别为1、2、3、4、5,于是得到向量C=[1,2,3,4,5]T,设对整个项目的最终评价为S,则:

即认为该项目风险程度为中等,基本可以接受,但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四、结束语

由于风险因素隐居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分布在每个环节上,所以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管理,对任何因环境变化而可能导致出现的风险事件,要及时辨别分析,不能遗漏每一个可能的风险事件。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参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编辑 王海燕)

参考文献

[1]尹志军等. 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 基建优化,2002

[2]瑞光雨等.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张俊玲.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及评价研究[D]. 硕士论文,2004

[4]李晓宇.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硕士论文,2003

第8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辨识;评价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第9篇:风险管理风险评价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评价;优化研究

一、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企业的发展中,预算管理评价主要指的就是对企业综合并且全面的管理,既是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又是对全面控制约束力的机制。预算管理评价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生产预算、销售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利润表预算等等。

(一)财务预算能够积极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在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中,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金不断扩大资金利用范围,同时帮助企业谨慎进行资金的投资,从而减少投资风险。另外,在具体的预算管理中,还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减少资金成本,积极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二)财务预算能够有效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进行企业的资金回笼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可靠的资金回收,那么企业的周转资金就会受到限制,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确定项目投资和融资方向,保证资金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笼。同时,企业还要对资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通过预算数据来合理安排企业的投资时间,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员工未能对财务风险防范下的内控管理工作产生足够重视

就风险防范意识及内控管理工作方面而言,企业员工未能对其产生足够重视,员工对财务风险防范下的内控管理工作有所误解,因此无法使内控管理在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发挥更多作用。虽然企业已经对内控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但是企业员工未能对制度的执行提供更多支持,制度落实方面的效果不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约束作用。部分企业对内控管理直接忽略,仅在上级检查时做表面功夫,装作按照内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上级离开时又恢复原本的状态。以上情况导致内控管理效果较差,风险防范能力被大幅度减弱,无法对财务风险方面进行快速有效的防范。

(二)内控管理动力及积极性不高

企业需要对生产及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控制,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这也是内控管理意义所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辅助,对各个部门及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制约束。但是这种限制和约束并不讨喜,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及内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和不理解,因此制度制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除此之外内控管理工作需要花费一定成本,从短期来看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未能着眼于企业长久发展及长远利益,内控管理工作的动力及积极性自然不高,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更好的落实。

(三)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缺失

企业利用规章制度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辅助,制度方面的合理与否同样对内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影响。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缺失,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更加重视,对财务风险方面的负面影响有所忽视,这种情况导致风险防范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可能导致内控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组织架构的健全工作也变得极为困难,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自然受限。内控管理制度受到监督评价机制的影响,后者可以对前者的落实及操作情况进行监管,若监督评价机制瘫痪,企业便无法对内控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掌握和判断,表现优秀和消极怠工的员工待遇相同,长此以往,内控管理制度便不再被员工所重视。

三、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措施

(一)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树立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

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企业领导应该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首先树立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主见,达到人员合理分配的目的。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要学会与其他相关企业领导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同时,领导者还要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识,更新先进思想和方法,认清自己的管理目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相关领导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忽视内部控制,缺乏战略预算管理意识,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外强中干的局面,直接影响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重视战略预算管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不定期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抽查,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属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预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二)提高企业资金合理利用率,重视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资金,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资金合理利用率,重视企业资金管理。在项目施工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不断提高资金的流动和利用率,保证资金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笼,从而不断提高战略预算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同时,企业相关负责人还要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让闲置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最后,企业还应针对各种坏账债权要实时地催收,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和机遇,因此,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控制,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原则,从而提高自身的财务预算控制水平。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当企业的财务出现问题时,就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另外,企业还要建立预算绩效目标追踪制度,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合理总结,把预算绩效目标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相关财务负责人还要学会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意见,在企业颁布的措施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积极踊跃的参与,把相关的措施落实到实处,从整体上规避财务风险。

(四)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那么工作表现良好、工作态度积极的员工进行,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么工作散漫的员工,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另外,企业还可以定期指派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去其他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五)创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与企业内部环境具有一定关联,只有在适宜的条件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下,内控管理工作才能高效开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但是,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无法通过同一套标准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界定、规范和约束。基于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需要对规范和标准的内容进行制定完善,下面就如何创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进行分析:首先,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管理人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多收获,学习更多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及理念,对自身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进而对内控管理工作产生更多重视,认真执行和落实内控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其次,法人需要对内控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法人需要对企业负责,因此需要对企业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管理结构,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同时,企业需要对决策权进行分散,增加决策人数,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在这一方面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这种结构可以使企业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重要决策的制定。最后,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对自身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明确,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完善的企业文化下,企业凝聚力及向心力得到提高,员工可以严格按照内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晓媛.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6(2)

[2]周恒芳.金融危机后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4)